召会的画像 (八):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A) 引言
“我指望快到你那里去, 所以先将这些事写给你. 倘若我耽延日久, 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这家就是永生神的召会(教会),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4-15). 使徒保罗以这几句话解释他写此信给提摩太的理由. 保罗关注的, 是如何教导提摩太, 并透过提摩太和他的事奉, 使别的信徒晓得当怎样行, 就是叫所有组成神的召会之成员晓得该有怎样的品行.
这段经文要强调的信息, 不是教义性而是实际性的; 领悟这点会使信徒得益更多. 重点不在于所该传扬的真理, 而是所该实践的真理. 这段经文主旨是“行为”(品行, behaviour, 参 提前3:15的“当怎样行”). 经文中有关召会三方面(或四方面)的描述, 皆表明召会中应有的行为. 在前几篇文章, 我们思考过召会是神的家, 可是经文中接着所谓的“永生神的召会”却属独特, “神的召会(或“呼召出来的群体”, called-out company)”乃常见的圣经词语, 此节强调这群体是被神呼召出来, 属于神, 而神是永生的神(或作“永活的神”, the living God). 这话可译作: “既然它是永生神的召会”(Seeing that it is a living God’s assembly). 我们不难看出此事应当如何地影响我们的行为. “神活着”这一事实应当影响我, 并全面管理我生活的方式. 召会不该被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所控制, 变得冷漠刻板、死无生气, 因为它是永生神的召会. 召会该被属神生命与活力所充满. 召会也不该轻率无序、没有礼仪, 因为它是永生神的召会(一位可敬可畏的神). 召会所该展现的, 是敬畏神, 以及遵循属神的秩序.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是另一独特的表达方式. 对于非专业人员(amateur), 柱石是为了支撑某物, 根基(base)则是柱石竖立之处, 其功用乃让柱石竖立不倒. 专家(professional)却以相反观点看待此事. 对于专家, 重量是力量(force), 是因地心吸力而有的力量, 加诸于地面上. 柱石的地点和体积往往需要精心策划, 使它能把上部结构(superstructure)的重量最有效地加诸于地面. 根基的功用则是把这力量实际有效地往四围扩散, 减少其压力, 使地面能承受得住达到其上的力量. 非专业人士是从地面的角度去看此事 — 往上看; 专家则从天的角度去看此事 — 往下看. 后者岂不给我们一个更佳的启迪, 更符合属天的看法吗?
作为柱石, 召会被神精心设计与设立, 来最有效地传达属神真理的力量. 作为根基, 召会以恰当方式把属神真理的重量扩散, 使地能承受得住. 以什么方式? 答案是以“行为”(behaviour)! 此乃召会见证中最常缺乏强调的方面之一. 靠着活出神要我们活出的敬虔生活, 并以神的旨意支配我们集体敬拜和事奉的所有方面, 神真理的力量方能最有功效地传给世人, 同时最能被世人接受. 我们成了神真理活生生的阐述者(living exponent), 使世人无可推诿.
我们能简明地描述这里所谓的“行为”吗? 能! 有一词能具体地代表它, 那就是“敬虔”(Godliness, 参提前3:16)! 这词的意义非如一些人所谓的“像神”(God-likeness), 而是指“敬畏神”(Godfearingness). 这字在希腊原文是 eusebeia {G:2150}, 由两字合并而成, 即 eu {G:2095}(意即“好、佳”; well, good)和 sebomai {G:4576}(意即“敬畏/畏惧、虔诚”; to fear, to be devout). 它要表达的意思是敬畏(reverence)或虔诚(piety), 在心态和行为上敬畏神.
提前3:16说: “大哉! 敬虔的奥秘, 无人不以为然.” 敬虔的奥秘是“公认的伟大”, 但不意味着它是难以明白的道理. 它的伟大在于它有个伟大和荣耀的显现. 敬虔的要素在每个时代都是同样的, 但在基督里, 即在道成肉身的神子身上, 敬虔找到它最伟大与完美的体现. 召会, 即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所应有的那种行为(品行)已在基督里(在基督身上)表现地淋漓尽致、完美全面. 我们基督徒在世上的见证, 是尽量地延续基督在世彰显的完美品行. 对于他的子民, 基督不仅是敬虔的完美体现, 也是他子民活出敬虔的内在能力和泉源. 今日, 永活的基督按身体而言虽在天上, 却在灵里与信他之人同在, 且住在他们心中. 此乃召会中敬虔的秘密(比较 西1:27), 也把16节与先前的经文连贯起来.
保罗说: “大哉! 敬虔的奥秘, 无人不以为然. 就是神在肉身显现, 被圣灵称义(或作在灵性称义), 被天使看见, 被传于外邦, 被世人信服, 被接在荣耀里”(提前3:16). 在未思考提前3:16的各个部分前, 我们注意到两件事. 第一, 我们不难发现这节的6个陈述组成3对. “神在肉身显现”与“被圣灵称义”(或作“在灵性称义”)显然组成一对; “被传於外邦”与“被世人信服”组成另一对. 剩下第3和第6个陈述, “被天使看见”与“被接在荣耀里”, 也应组成一对, 使这节具顺畅的韵律形式, 有叠句作用. 第二, 我们认为此节解法常受成见所碍, 解得不正. 人往往倾向把“被接在荣耀里”解成基督的升天, 因而认为在它之前的5个陈述必然指向基督升天之前所发生的事件. 这导致最牵强的解法, 忽视及歪曲了这些词句的正常意义.
“神在肉身显现”明确指着基督道成肉身. 它意味着基督在这之前存在于肉眼不见的另一情况, 但敬虔(godliness, 指敬虔的化身 — 基督)现今已显现, 成为肉身, 就是人所知悉的存在形态. 这表示我们不能再以“我们仍处在肉身”为失败的借口, 因为敬虔已在肉身显现. 我们肉身上所有的肢体, 包括我们的舌头, 都该彰显敬虔, 因基督在世为人时, 也处处彰显敬虔.
“被圣灵称义”(或作“在灵性称义”): 若“在肉身”(in flesh)指一种存在形态, 那么按最自然解法, “在灵性”(in spirit)也是如此(即处于一种存在形态). 最接近这概念的类似经文似乎是彼前3:18, “按着肉体说 (in the flesh)他被治死, 按着灵性说(in the spirit)他复活了.” 这段词句指基督的复活, 以那得荣耀的人性(glorified humanity)进入属灵世界. 敬虔(即敬虔的化身 — 基督)在肉身显现, 被人弃绝, 被人残酷地治死, 导致他在肉身的存在被终止. 但神已叫基督从死里复活而称他为义 — 为“敬虔的完美显现”而辩护. 神已撤销人的审判, 就是使他儿子(耶稣基督)荣耀复活, 脱离死亡进入一个全新的身份 — 得荣耀的人性, 叫他儿子在灵里被称为义.
“被天使看见”: 这短语自然、简单和明显的意思是, 基督已在可见的形态中升天, 进入天使所住之处, 换言之, 他以复活的身体出现在天堂. 若是如此, 他现今处于“天使能见到他”的领域, 那么, 这世界岂不丧失了“敬虔的完美显现”?(意即基督 — 敬虔的化身 — 现今已在天上, 世人已无法在地上目睹他, 这是否意味着世界因而丧失了敬虔的显现? 译者按)
不! 世界没有因而丧失敬虔的显现, 因为基督已“被传于外邦”! 敬虔的显现不再是肉眼能见, 而是肉耳能听. 敬虔的显现不再是以人形出现, 受“肉身”的局限只在以色列出现; 而是全球性的被人广传, 使全世界的人都能获益. 请留意“传”一字原意是宣告(proclaimed), 而不是“传道”(preached). “宣告”是传令官(herald)的工作, 向人宣告国王所颁布的权威信息, 要把这信息传遍国王所统治的全国各地. (译者注: 基督徒是万王之王耶稣基督的传令官, 向世人宣告万王之王的救恩信息, 要将此信息传遍全球各地)
基督“被世人信服”. 敬虔的奥秘已被宣告, 而在此时此地, 各国的男女回应了这属神的宣告. 肯定的, 这两个陈述(即“被传於外邦”和“被世人信服”)只能表示福音在现今时代(恩典时代)被人广传. 若说它们是指基督升天前的任何事件, 就曲解了它们真正的意思. 接下来的另一问题是, 对那些已在神的召会中之人, 基督“被世人信服”已是一件过去的事, 它还要持续多久呢?
答案在下一句, 还要持续下去, 直到基督“被接在荣耀里”. 虽这陈述可用来形容基督的升天(但参上文对“被天使看见”的解释), 可是它为何不能用以描述基督和一切信徒被接在荣耀里呢? 就是他与一切属他的信徒荣耀凯旋归回天堂, 使信徒与他同得荣耀. 有者反驳说“被接”(received)一词在希腊文法上是“过去不定时时态”(或作“过去不定式”, aorist tense), 最自然解作“过去时态”(past tense, 表明基督被接在荣耀里是一件过去了的事). 但我们也有这类例子, 即在罗8:30, “所称为义的人, 又叫他们得荣耀”, 这“得荣耀”(glorified)肯定是在将来的事, 但“得荣耀”一字原文也是“过去不定时时态”(aorist tense). 因此, 我们相信为了经文的一致性, 保罗在这节的6个动词中都采纳同样时态(即aorist tense), 这样的用法(在希腊文法上)亦可强调神旨意的肯定性(certainty, 表明这6件大事皆肯定发生).
这即是地方召会所表演的角色了. 基督已回到天上, 但他仍被传于外邦. 作为相信他的人, 我们必须在这弃绝他的世界中, 维护与持续主的见证, 直到那一刻他再来接我们永远与他同在. 借着彰显基督所显现的敬虔, 地方召会便发挥“真理的柱石与根基”的功用. “基督的真理”(参 弗4:21)大有效力地被传到地上各国, 而地方召会要以它最能被接受的方式来传递(即以敬虔的行为来彰显那位敬虔的实体 — 主耶稣基督; 译者按).
总结时, 我们要概括地说, 我们相信这段经文在文本方面(textual)和教义方面(doctrinal)的不愉快争执,[1] 是出于撒但的诡计, 要混淆我们, 使我们看不清这段经文的主要精义乃在于实际性的实践(而非只是教义性的讨论), 因它主要的课题是, 我们在神的召会中应当怎样行, 才能使神得着荣耀, 使他的真理得以广传.[2]
[1] 不少新译本在提前3:16把“神在肉身显现”中的“神”(God; 希腊文 Theos )一词译成“他” (who; 希腊文 hos )或“它” (which; 希腊文 ho ). 这译法的理由是: 此字在较早的希腊文古卷(如第4世纪的Codex Vaticanus和Codex Sinaiticus)不是“神”字, 是后来的文士或抄经员擅改的(把 ho / hos 改为 Theos ). 但这论点已被英格兰三一圣经公会(Trinitarian Bible Society of England)的秘书布朗(Terence H. Brown)强有力地反驳. 有关他的论点, 请参 David O. Fuller (ed.), True or False? The Westcott-Hort Textual Theory Examined (Grand Rapids: Grand Rapid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1983), 第24-41页. 不少早期教会教父(Church Fathers)在他们的著作中引述为“神在肉身显现”(如Ignatius of Antioch [死于主后110年左右]、Hippolytus of Rome [死于主后236年左右]、Dionysius of Alexandria [死于主后264年左右] 、Diodorus (或称Diodore) of Tarsus [活在公元第四世纪, 死于主后394年以前]、Chrysostom [死于主后407年]等等), 这些著作比上述两本早期希腊文古卷(Codex Vaticanus和Codex Sinaiticus)写的更早. 参上引书, 第37页. 此外, 第5世纪的希腊文古卷Codex Alexandrinus也记载是“神在肉身显现”, 并且绝大部分的希腊文抄本(85-90%)亦是如此. 参上引书, 第32-33页.
[2] 译自“The Pillar and Base of the Truth”(Chapter 30), in Church Truths (by J.G. Toll, 2001), 第132-135页. 此书由托尔(J.G. Toll)出版, Gospel Tract Publications印刷.
Related
作者: 托尔(J. G. Toll)
刊登于2007年3/4月份第69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