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预言简介(四)


(文接上期)

(J)         解释预言的原则[1]

(J.1)   解释预言必须根据“实义法” (参上期)

(J.2)   注意预言所附带的“条件性” (参上期)

(J.3)   以“基督”为预言解释的中心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 圣经的预言是集中于耶稣基督第一次及第二次的降临. 天使对使徒约翰说: “预言中的灵意乃是为耶稣作见证”(启19:10). 预言的目的, 主要是见证主耶稣基督, 使他得荣耀. 他第一次降临, 本是要在地上设立统治权(故施洗约翰说: “天国近了”, 太3:2), 但以色列民却弃绝他(约1:11), 因此他说神的国必从他们中间夺去, 赐给将来的世代(太21:43). 主耶稣对门徒说: “他必须先受许多苦, 又被这世代弃绝”(路17:25). 可是, 圣经清楚预言耶稣基督将会再临,[2] 在地上建立他的统治权(赛9:6-7; 耶23:5; 弥4:7; 5:2; 亚14:4,5,9). 诚然, 历史的发展乃是根据神所定的计划而前进, 而基督再来便是历史的高潮和终点. 他继而在地上统治1千年, 接着便是建立新天新地的永恒国度.

总括而言, 旧约的预言明显地指向基督, 主耶稣本身亦清楚地指明这个重要事实(路24:44-47). 旧约有关弥赛亚的预言众多, 其中有“直接的应验”, 如他的名要称为“以马内利”(赛7:14; 太1:22-23); 他要降生在“伯利恒”(弥5:2; 太2:6)等; 另外亦有“间接的应验”, 如他是从埃及被召出来的“儿子”(何11:1; 太2:15). 间接性的应验是作者看见旧约的某个经文, 可在“大原则”之下应用于主耶稣身上. 针对这点, 赖若瀚指出: “但请不要忘记: 新约作者是在圣灵的默示之下作出这项解释, 今日的解经者只有圣灵的光照, 因此不能相继效尤. 新约中众多的预言, 特别是有关神末世计划的实现, 都同样以基督为中心. 然而解经者必须小心, 虽然以基督为中心的原则是研读预言整体性的重点, 但却不能硬性地加诸于每段的经文中.”[3]

(J.4)   体认预言所具有的“浓缩性”

当先知们接受神的默示而预言将来事件时, 就如同站在一个地方, 远看几座山峰似乎连在一起如一座大山一般. 以先知的角度来看, 好几件事堆在一处, 如同一件事. 但实际上, 它们中间是有“时间的深谷”相隔的.

例(1): 亚9:9-10说: “锡安的民哪, 应当大大喜乐. 耶路撒冷的民哪, 应当欢呼. 看哪! 你的王来到你这里, 他是公义的, 并且施行拯救, 谦谦和和地骑着驴, 就是骑着驴的驹子. 我必除灭以法莲的战车, 和耶路撒冷的战马. 争战的弓也必除灭. 他必向列国讲和平, 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 从大河管到地极.” 第9节明显地应验在主耶稣骑驴进耶路撒冷的事上, 然而第10节中“他必向列国讲和平, 他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 从大河管到地极.”则有待主耶稣再来时才应验.

例(2): 约5:28-29说: “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 时候要到, 凡在坟墓里的, 都要听见他的声音, 就出来. 行善的复活得生, 作恶的复活定罪.” 骤看起来, 这两节经文似乎在说明行善与作恶的将要一同复活. 但若参考启20:4-6, 11-15, 就可发现两个复活之间相隔至少1千年之久. 此外, 保罗在他著名的“复活章”中亦说明“各人是按自己的次序复活”(林前15:23).

苏克(Roy B. Zuck)将预言的“浓缩性”称为“缩简”(foreshortening)的原则. 他表示旧约常将基督两次的降临混为一谈, 例如赛61:1-2. 当主耶稣在拿撒勒会堂宣读这段经文时(路4:16-21), 他读到第2节中间“报告耶和华的恩年”(注: 此句在路4:19译作“报告神悦纳人的禧年”)便停住了, 并没有继续读完“和我们神报仇的日子”, 因为向他敌人报仇的时候, 是要等到他第二次再临时才实行. 赛9:6-7是另一个例子, 第6节的前半段是指主耶稣第一次降临的出生, 而第6节中段至第7节(提及政权将落在基督的肩头上, 他必在大卫宝座上治理他的国)则要等到他第二次降临时才应验.

由此可见, 旧约先知未能分清基督两次降临的事件, 亦不明白这一切将如何发展. 正如彼得所言: “论到这救恩, 那预先说你们要得恩典的众先知, 早已详细地寻求考察, 就是考察在他们心里基督的灵, 预先证明基督受苦难, 后来得荣耀, 是指着什么时候, 并怎样的时候”(彼前1:10-11). 凯泽(Walter C. Kaiser)正确地指出: “先知通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对于借着异象启示出来的事, 其中大部分是他们一无所知的. 因为预言缩简的关系, 先知可能只见到头尾的事件, 对于中间的事件则无任何头绪.”[4]

再举一个例证. 先知约珥预言在主耶和华的日子, 圣灵将被浇灌在以色列人的身上(珥2:28-32). 当彼得在五旬节讲道时, 他指出当时圣灵的降临“正是先知约珥所说的”(徒2:16). 无论如何, 这仅是“部分的应验”, 因为约珥还预言有关人民要作异梦、见异象, 且有非比寻常的奇事“在天上地下”显现出来. 显然, 这些奇事如“血、火和烟柱”及“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珥2:30-31)并未发生在五旬节. 因为这都属未来才应验的事件. 换言之, 约珥的预言在五旬节时只是“部分的应验”. 苏克(Roy B. Zuck)指出: “我们最好将此视为‘部分-终极的应验’(partial-final fulfillment), 而非‘双重意义’(double-meaning)或‘多重应验’(multiple fulfillment). 一件事件是另一件更大、终极事件的预兆.”[5]

(J.5)   记得预言可有“多重的应验”

“多重的应验”是指先知预言分别应验在多于一件的事上. “多重的应验”并非表示预言有“多重的意义”, 我们已在前文论述过, 除非有特别理由的支持下, 否则经文只有一项单一的意义.[6] “多重的应验”乃表示先知预言的精意加上原则, 重复地应验在不同的事上. “意义”只有一个, 但“应用”却可多方.[7]

例(1): 创3:15清楚指出“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 显然, 主耶稣在十架上所成就的救恩, 正是这项预言最主要和关键性的应验(约12:31-32; 约壹3:8). 然而, “女人的后裔”主耶稣基督最终的得胜仍在将来, 那时他要“全面地”伤蛇的头(罗16:20; 林前15:24-26; 启20:7-10).

例(2): 申28至30章提到以色列人若顺服神必然蒙福, 悖逆神必然受苦. 这预言多次应验在以色列人的民族历史上, 例如在士师记中, 以色列人7次因着拜偶像悖逆神而遭神刑罚, 落在外族人手中受苦, 可是当他们悔改呼求神时, 神也7次兴起士师来拯救他们(参士师记3-16章). 以色列人的被掳及归回是另一个例子(拉9:1-15; 尼9:1-38;但9:1-27).

(J.6)   寻求经文中已“固有的解释”

有时神在某段圣经预言中已给予解释. 苏克(Roy B. Zuck)指出: “先知看见异象的时候, 通常都会有一位天使从旁解释, 这些都记录为启示文学.  在但以理书第2章, (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梦中大像的金头代表尼布甲尼撒王(但2:37-38), 银的胸膛和膀臂代表继巴比伦帝国而起的玛代波斯帝国(39节), 铜的国代表下一个国, 即希腊(39节), 从山而出的一块石头代表神的国度(44-45节).[8] 一位天使向但以理解释那第四兽(亦即第四国)的十角代表十王(但7:24). 双角的公绵羊代表玛代和波斯王, 公山羊则代表希腊王;公山羊两眼当中的大角, 就是希腊的头一个王(但8:20-21).[9] 撒迦利亚在异象中见到坐在量器中的妇人, 代表以色列人的罪恶(亚5:6).”

腾尼(Merrill C. Tenney)指出启示录中的数个象征都已有了解释, 其中包括七星代表七个教会的使者(启1:20); 七灯台代表小亚细亚的七个教会(启1:20); 七盏火灯代表神的七灵(启4:5); 香代表众圣徒的祈祷(启5:8); 大龙代表撒但(启12:9); 兽的七头代表七王(启17:9); 兽的十角代表十王(启17:12); 淫妇坐的众水代表“多民、多人、多国、多方”(启17:15); 淫妇所代表的大城(启17:18), 即是启18:2的巴比伦.[10]

不过, 启示录中也有些象征是没有解释的, 例如一块白石(启2:17); 柱子(启3:12); 24位长老(启4:4); 两个见证人(启11:3); 身披日头的妇人(启12:1-2,14)等. 然而, 有些象征是可以根据当地的风俗来解释的.[11] 例如:

(a)   “白石”可能指: (1)用作投票的选票; (2)免费娱乐时当作票根的小石; 或 (3)审判官在宣判犯人无罪时所投掷的小石.

(b)   “柱子”可能指那些在罗马神庙中用来支撑屋顶或装饰门廊的柱廊. 因此, 信徒被喻为稳重庄严的柱子, 只不过他们不是在罗马神庙中, 而是在神的殿中.

(J.7)   参照所有平行相关的经文

整本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其中所有经文皆由同一位圣灵透过人手所写, 所以其中充满连贯性与一致性, 前呼后应, 彼此对照, 互相解释. 苏克(Roy B. Zuck)表示: “因为圣经有许多经文在写成之时是预言性的(约有四分之一), 又因为它们全都是圣灵所默示的, 故此, 当我们看到这些预言合并成一幅连贯的未来图像时, 实在无须大惊小怪.这些即将发生之事件的所有细节, 彼此不会出现矛盾. 启示录第13章与但以理书第9章彼此关联, 故应对照研读, 而约珥书第2章结尾的经文应与启示录第19章对照研究. 以赛亚书第9及24章、约珥书第2章、撒迦利亚书第14章及启示录20章(1至10节)等多处记载了千禧年的经文, 亦应同时考查.”[12]

薛弗尔(Lewis Sperry Chafer)指出旧约有七个主要的预言主题, 即有关: (1)外邦人; (2)以色列国; (3)以色列的分散及归回; (4)弥赛亚的降临; (5)大灾难; (6)耶和华的日子; (7)弥赛亚国度. 接着, 他又指出新约预言的主题包括: (1)新的教会时代; (2)神的新计划; (3)以色列国; (4)外邦人; (5)大灾难; (6)撒但及邪恶势力; (7)基督第二次再来; (8)弥赛亚国度; (9)永远的国度.[13] 这些事件都是和谐一致, 不存矛盾的, 并在神的默示之下互相配合, 成为一幅连贯的未来图像. 所以查考预言时, 必须先找出与有关题目相关的平行(paralllel)经文,[14] 仔细参照和比较它们, 以经解经, 这样方能合并出一幅完整的图像, 作出正确的结论和解释.

(J.8)   承认自己智慧有限而不知

有人曾问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 主前469-399年)是否他生来就是超人, 他回答道: “我并不是超人, 我不过和常人一样. 我只有一点和常人不同的, 那就是我时常知道自己的无知.”[15] 孔子也说: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意思是说: “知道自己知道的, 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 就是真知识了.” 此乃学术上的“知”, 亦是品德上的“诚”. 换言之, 知道自己不知道, 是大有智慧; 肯承认自己不知道, 是诚实可佩.

圣经预言是神所启示有关尚未发生的将来事件, 自然是人有限的头脑无法完全测透的. 例如旧约先知对“召会”的真理不能完全理解, 直等到神将这项“奥秘”显示给保罗知道(弗3:5-6). 虽然今日神的启示已经完整, 我们可根据神的话语找出神末后计划的轮廓, 但对于许多将来才发生的细节, 若没有圣经明确的记述, 人是无法揣测出来的. 正如主耶稣对使徒们所言, 有些事“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徒1:7). 因此, 在解释预言时, “不知的原则”是重要的. 当我们经过仔细研究, 搜索枯肠, 绞尽脑汁后, 仍未能作出具体解释或合理结论, 那么我们就当效法加尔文(John Calvin)在解经时曾谦虚承认道: “这个我不明白, 还是不要妄解吧!”[16]

                                                                                                 (文接下期)


[1] 以下有关“解释预言的原则”, 主要是参考 赖若瀚著, 《实用释经法》(香港: 福音证主协会, 1993年), 第386-389页; 苏克著, 《基础解经法》(香港九龙: 宣道出版社, 1996年), 第295-305页.

[2] 实际上, 基督第二次再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圣徒而来”(Coming For His Saints), 即所谓的“召会被提”; 第二个阶段则是“圣徒而来”(ComingWith His Saints), 亦是基督要在地上设立天国(即千禧年国), 作王掌权的时候; 在这两个阶段(召会被提与设立天国)之间, 便是“七年大灾难”时期. 这两个阶段有明显不同的目的, 性质和事件, 所以解释基督再临的预言时必须分辨它们; 参 2000年11月份, 第12期《家信》的“本月主题: 候主再临”.

[3] 赖若瀚著, 《实用释经法》, 第388页.

[4] Walter C. Kaiser, Jr., Back toward the Futur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89), 第122页.

[5] 苏克著, 《基础解经法》, 第302-303页.

[6] 有关“经文的预言只有一项单一的意义”, 或说避免“灵意解经”或者“双重意义”, 请参 2003年2至3月份, 第39至40期《家信》的“预言望楼: 圣经预言简介”.

[7] 此乃所谓的“应用性解经”; 例如把“五饼二鱼”(太14:13-31)解释为普通人的一顿饭, 交在主手中可使多人的需要得到解决, 借此应用并鼓励信徒将自己的恩赐、金钱或时间全交托给主, 主必使用, 叫多人得益. 这是将信息的原则拿来应用, 并且分清解释与应用之间的界线, 所以是正确的. 然而, 若说“五饼”代表人的五官, “二鱼”代表身体与灵魂, 两者合在一处, 便是代表人的整体; 这样就是地地道道的“灵意解经”, 将经文中所没有的意义加诸于其中了, 超越了圣经本文的教导.

[8] 许多学者, 例如达秘(J. N. Darby), 彭特科斯特(J. Dwight Pentecost)等人, 将这块“从山而出的石头”解释为“匠人所弃的石头”(彼前2:7) — 主耶稣基督. 但此块石头也可能指“神的国度”, 因基督乃是“神的国度”之根基与中心.

[9] 希腊帝国的头一个王, 便是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 主前356-323年). 此人本是马其顿国王(主前336-323年), 即位后, 先后征服希腊、埃及和波斯, 并侵入印度, 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10] Merrill C. Tenney, Interpreting Revelation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1975), 第187页.

[11] 圣经作者或先知常根据当地风俗和历史背景来发预言, 使当代的当地读者容易明白预言的意思.

[12] 苏克著, 《基础解经法》, 第304页.

[13] Lewis Sperry Chafer, Systematic Theology (Abridged edition, vol. 2). Edited by John F. Walvoord, 2 vols. (Wheaton, Ill: Victor Books, 1988), 第383-395页.

[14] “平行经文”(parallel biblical passage)意谓相同的经文, 可指: (1)字面上的平行, 亦即相同或相似的字、短语或句子; (2)概念上的平行, 亦即用不同的措辞表达相同或相似的概念.

[15] 赖若瀚著, 《实用释经法》, 第291-292页.

[16] 于中闵著, 《语意释经》(香港九龙: 宣道出版社, 1994年), 第132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