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称号: “我是”(I Am)


(A)        序言

某次, 主耶稣基督与犹太人对话时说道: “所以我对你们说, 你们要死在罪中, 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 必要死在罪中”(约8:24). 中文圣经《和合本》译作“我是基督”, 可是在“基督”一词的旁边或下面有小点(….)的符号, 表示原文没有此字, 是翻译者补加上去, 为叫原文的意思更清楚. 有时译者所加的字使原文的意思更显明, 有时却不然. 约8:24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和合本》按中文“是”字后要有“受词”(object)的习惯, 便在“我是”后面补上“基督”一词, 但事实上, 此节的原文直译为“你们若不信我是, 必要死在罪中”. 在圣经中, “我是”(I Am)是神的称号之一, 表明耶稣基督的荣耀神性. 让我们深一层地分析基督这无比深邃, 极其奥妙的名字.

(B)        “我是”在圣经中的定义

     (B.1)   我是”这称号的旧约背景

“我是”这词语在新约原文圣经中(即希腊文)是 egô  eimi {G:1473, 1510},[1] 英文是 “I Am”,[2] 表明 “那一位不仅超越时空、亘古永存, 而且无限丰富、无与伦比的神”. 这称号的崇高观念源自旧约. 在旧约中, “我是”(I Am)乃是神向摩西宣告有关神自己的名称. 当摩西对神说: “我到以色列人那里, 对他们说: ‘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 他们若问我说: ‘他叫什么名字?’ 我要对他们说什么呢?”(出3:13) 神怎么回答? 神对摩西说: “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That I Am).” 又说: “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 ‘那自有的(I Am)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3:14).

 “我是自有永有的”本意为“我是那位我是的”(I Am That I Am). 《中文圣经启导本》如此解释: “神用一个动词分词‘是’(be)自称, 指出他是那永在的神. 他是始也是终, 不能用任何事物来指称; 他就是他自己.”[3] “我是自有永有的”在旧约原文(即希伯来文)是 ’ehyeh  ’ăsher  ’ehyeh  {H:1961, 834, 1961}.[4] 在文法上, 纽贝里(Thomas Newberry)指出: “这称号的原义是‘我将是那位我将是的’( I will be that I will be, 出3:14). 但这称号中所谓的‘未来时态’(future), 或称‘长时态’(long tense)不单表示‘未来’, 还特别表示‘延续性’(continuance), 所以这称号的确切意义是‘我继续是, 且将是那位我继续是, 且将是的’(I continue to be, and will be, what I continue to be, and will be).” 换言之, 此名称强调神的永恒性(eternity)与不变性(immutability).

     (B.2)   我是”这称号的新约真体

因着上述旧约的背景, 犹太人明白“我是”乃神的称号之一, 强调神的永恒神性. 当主耶稣基督在约8:24说到“你们若不信我是”, 其实意谓“你们若不信我就是那位永恒不变的神”.[5] 犹太人可能听了之后不十分明白(因向来无人敢自称为神), 或要进一步肯定主耶稣乃表示自己是神, 所以便接下去问他到底是谁. 可是到了58节, 主耶稣说: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 还没有亚伯拉罕, 就有了我.” 这句话按原文应译为: “…还没有亚伯拉罕, 我是(英文: I Am; 希腊文: egô  eimi {G:1473, 1510}). 如果主耶稣只是要表示自己在亚伯拉罕以前就存在, 他应该说: “(还没有亚伯拉罕以前), egô  êmên  {G:1473, 2252} (I WAS, “我过去是”)”,[6] 而非“ egô  eimi ”(I AM, “我现在是”).[7] 主耶稣刻意用“ egô  eimi ”(I AM), 因为这是神的称号. 所以这节除了表示主耶稣指自己是那永恒不变的神之外, 没有别的解释! 犹太人也正如此理解主耶稣的话, 才要用石头打他(约8:59; 注: 还有一次主耶稣自称为神时, 犹太人也要用石头打他, 参约10:30-33; 另参约5:18; 可14:62).

简而言之, 主耶稣这句话清楚表明自己“不仅在亚伯拉罕以前存在, 而且是自有永有的神. 犹太人因他自称为神, 亵渎神的名, 所以要用石头打他(参利24:16).”[8] 腓利斯(John Phillips)进一步地解释道: “他(耶稣基督)在声明他本身 — 耶稣 — 是旧约的耶和华.[9] 他比亚伯拉罕优先, 并非因为他比亚伯拉罕更先存在, 或比希伯来民族更早出现; 他优先卓越乃因为他亘古常存. 他属永恒, 不受时间的局限. 他从无一刻是不存在的. 他如神一样亘古永存. 这句话若不是出自最狂妄自欺的亵渎者, 就是出自那道成肉身的神.”[10] 

(C)  “我是”对基督徒的意义

     (C.1)   基督是自有永有的

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在出3:14的注解中指出, “我是”这称呼强调神是“自生自有的”(self-existent) 、“亘古永存的”(eternal). 基督是自有的, 没有被造的开始, 正如他所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 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5:26). 基督是亘古永存的, 正如他所宣告的: “我是…那存活的. 我曾死过, 现在又活了, 直活到永永远远”(启1:17-18).

基督的“自有与永存”对我们是何等重要, 因为我们基督徒一切的属灵福气都在基督里(弗1:3). 若基督不是自有而是被造, 那么他还需要倚靠别者或别物来维持生命, 如此一来, 我们所倚靠的便不再绝对可靠.  此外, 若基督不是永存, 我们在他里面所得的生命和福气便是短暂有限, 而非永恒. 但感谢神, 那自称“我是”的基督是自有永存的, 所以我们在他里面所得的一切属灵福气和属天基业便稳固可靠, 永远长存(参弗1:3-14).

     (C.2)   基督是永恒不变的

上文已经提过, “我是”这称呼也神的强调“持续性”(continuity)与“不变性”(immutability). 当主耶稣基督于约8:24提到“我是”时, 犹太人问道: “你是谁?” 他的答复是: “就是我从起初所告诉你们的.” 有人将这句话意译为: “我从一开始就是我告诉你们的那样”. 诚然, 主耶稣基督“从起初”就没有改变, 他告诉人他是谁就是谁. 他从起初直到末了都没改变, 因为“耶稣基督, 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

这荣耀的事实对我们这些活在变化无常、动荡不安的世界之人, 是何等大的安慰啊! 我们周围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等会改变, 不再关怀我们, 甚至敌视我们; 我们周围的环境如求学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 也可能突然转变, 从有利的情势变为不利的局势. 无论如何, 耶稣基督乃是“我是”— 那永恒不变的神. 他对我们的爱、怜悯、关怀、看顾等, 都不改变. 没有一事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 因这爱是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里(罗8:38-39). 所以保罗敢说: “我们纵然失信, 他仍是可信的. 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后2:13).

     (C.3)   基督能满足所需的

当摩西问神说, 如果以色列人问是谁打发他来, 他该如何回答. 神没有说: “告诉他们, 我是他们的带领者, 他们的亮光, 或是他们的拯救”等等. 神说“我是”后便留下空白(出3:13-14). 神似乎刻意留下空格, 好让他的百姓填上他们所真正需要的事物. 神似乎说: 他们软弱吗? 那么我是他们的力量; 他们痛苦吗? 那么我是他们的安慰; 他们在哪一方面缺乏, 我是那一方面的供应! 感谢神, 基督正是这位“我是” — 是我们所需的一切!

显然, 以上这点是约翰福音所要教导的功课. 在这本强调基督神性(Deity)的福音书里, 希腊文 egô  eimi (“我是”)的字眼多次出现, 其中至少有7次主耶稣用“我是”来介绍自己的身份, 表达自己的神性. 这7次“我是”是为了满足7种方面的需要:

(1)   约6:33: 我是生命的粮: 对灵里饥饿的人, 基督使他们心灵饱足.

(2)   约8:12:       我是世界的光: 对陷落属灵黑暗之人, 基督叫他们出黑暗入光明.

(3)   约10:9: 我是门: 对渴望安息、期望脱离危险的人, 基督是救恩之门.

(4)   约10:11: 我是好牧人: 对无牧流离、面临危险的“群羊”, 基督能看顾保护.

(5)   约11:25: 我是复活和生命: 对面对死亡威胁之人, 基督赐他们复活的生命.

(6)   约14:6: 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对寻找道路真理生命的人, 基督是唯一之法.

(7)   约15:5: 我是葡萄树: 对需要生命成长的“枝子”, 基督供应生命的滋养.

总括而言, “我是”这称号述说基督的丰富, 能满足我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今日, 当我们面对各种需要时, 让我们切莫忘记基督乃是“我是……”, 我们可填上个人真正所需的一切. 我们灵里需要什么, 他就是什么: 在黑暗中, 基督可说: “我是你的亮光和拯救”(诗27:1); 在患难中, 基督可说: “我是你的力量和帮助”(诗46:1); 总之, 没有一样灵里的需要, 是他不能满足的, 所以让我们借着祷告在他脚前卸下重担, 神能使我们一切所需用的, 在基督耶稣里都得充足(腓4:19).

     (C.4)   基督是高深莫测的

神对摩西说: “我是那位我是的”(I Am That I Am, 出3:14). 到底神是何者? 无论人的智力有多高, 天使的智慧有多大, 宇宙间绝对没有一位智者, 也没有一位天使, 能把这问题回答得全面透彻. 我们可谈论很多关于“神不是什么”, 但要全面形容或描述“神是什么”, 我们人类的言语就立刻显得无能为力、难以胜任了. 神是那么的高深莫测, 难以想象! 以下例证说明这点.

古时有位圣徒, 名为奥古斯丁(Augustine), 他想凭着自己的头脑去明白圣父、圣子、圣灵这“三而一的神”(Trinity, 俗称“三位一体的神”)之奥秘. 他日夜思想,仍然不得要领, 苦恼非常. 一日往海边散步, 正在苦思之时, 他看见一小男孩, 拿着一个蚌壳到海边去盛水, 然后跑回来, 将水倒入他所挖的沙洞中, 如此往返奔跑, 忙个不停. 奥古斯丁好奇地问他说: “小朋友, 你在做甚么?” 小孩子回答说: “我想把海洋的水倒进这个沙洞之中.” 奥古斯丁因这小孩子的无知感到可笑时, 突然间他找着了答案. 他抚心自问: “我自己不也是正在作同样可笑之事么? 站在时间的岸边, 想把无限的事物倒进我这有限的小脑袋中!”[11] 从此, 他才明白为何圣经总是叫人要有信心, 运用信心, 原来只有凭着单纯信心的人, 才能认识神, 认识基督.

神是何等高深莫测, 基督亦然如此, “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 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西2:9), “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 都在他里面藏着”(西2:3). 难怪基督自称“我是” — 那位高深莫测的神! 这点是何等地鼓励我们. 或许我们会对许多有关基督或神的课题百思莫解, 尤其是与非信徒分享福音时, 往往被他们所提出这类的课题所难倒; 又可能我们对基督在我们生命中的安排和带领, 特别是容许我们经遇许多苦难而苦恼难明. 但切记: 我们不必难过及失望, 因为基督本身与他的作为本来就是高深莫测的. 有些事我们可以理解, 有些事则需要我们凭信心来接受圣经所启示的真理, 凭信心来信靠基督在我们生命中的安排. 赞美神, 因为基督的带领绝对无差错, 他能使万事互相效力, 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8:28).

(D)       结语

有些学者表示, 出3:14的“我是”乃属“未来时态”(future tense), 可译为“我将是那位我将是的( I will be that I will be). 这表明神“将要成为”以色列人的拯救, 为他们行大事, 正如神“过去曾为”他们祖宗行奇事一样. 可是纽贝里(Thomas Newberry)正确指出, 按希伯来文的文法, 这“未来时态”(future tense), 或更正确称为“长时态”(long tense),[12] 不一定表示某动作或事件将在未来发生. 他说: “这‘长时态’或‘延续时态’(long or continuous tense)… 表达延续不断的意思(continuation), 可发生在过去、现在未来.”[13] 所以虽然中文圣经的翻译强调“过去”(自有)和“未来”(永有), 但英文翻译则强调“现在”(I Am, “我现在是”). 两者翻译都各有正确观点. 


[1]               {  }括号内的编号是采用百年前司特隆(James Strong)制定的原文编号. 这编号最先使用于他的著作《司特隆圣经汇编》(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他将圣经原文的每一个字, 按字母顺序编上数字号码, 以方便不识原文的读者作参考之用. 此种编号现今为世界各著名原文工具书籍所通用. 在《家信》的文章中, {  } 括号内编号前的“H”指希伯来文字(Hebrew), “G”则指希腊文字(Greek).

[2]               希腊文的 egô {G:1473}是代名词, 意谓 “我”(英文的 ego [我]一词便是源自此字). 按希腊文法, egô 是为加强语气时才用的代名词. eimi {G:1510}则是动词, 相等于英文的 be (可变化为 am, is, are, was, were, will be 等), 《和合本》常译为“是、成为、有、在”等字.

[3]               参《中文圣经启导本(红字版)》(香港: 海天书楼,1994年三版),第113页.

[4]               《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即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译作: egô  eimi  ho ôn (I am He who exists, “我是那位存活者”).

[5]               一个人若不信主耶稣是永远活着(启1:18), 能赐生命的神(约1:3-4; 约壹1:1), 他就因没有永生而死在罪中(约8:24).

[6]           George Aristotle Hadjantoniou,  A Basic Grammar of New Testament Greek (Chattanooga, TN: AMG Publishers, 1985), 第89页.   êmên {G:2252}(I WAS, “我过去是”)出现在太25:35: “我(希腊文: êmên  )客旅”.

[7]               英文圣经《钦定本》(AV)清楚表达这点: “…Before Abraham was, I Am”, 不是“ Before Abraham was,  I was”. 按正确文法, 应用“过去时态”(past tense) — “I was”, 而非“现在时态”(present tense) — “I Am”; 主耶稣故意引用 I Am , 并非抵触正确文法, 乃是为要表明自己是神(因 I Am 乃神的名称).

[8]               参《中文圣经启导本(红字版)》, 第1501页.

[9]           出3:14记载神对摩西表示: “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 ‘那自有的(I Am, 希伯来文:  ’eheyeh {H:1961})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 , 而出3:15记载神又对摩西说: “你要对以色列人这样说: ‘耶和华你们祖宗的神… 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 比较这两节的经文, “那自有的”(原文直译为“我是”, I Am)就是“耶和华”的另一个说法, 所以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我是”( ’eheyeh )同等于“耶和华”; 只有当神自称时才用“我是”, 当别人称呼神时则用“耶和华”; 参 James Hastings (ed.), .A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 vol. 2)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1988), 第199页.

[10]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The Gospels: John (Neptune: Loizeaux Brothers, 1989), 第181页.

[11]             杨浚哲著, 《认识神.等候神》(香港九龙: 宣道出版社, 2001年), 第42页.

[12]             “长时态”(long tense)的另一个名称是“未完成式”(imperfect). 希伯来文学者德莱弗(S.R. Driver)指出: “希伯来文与其他古代语文不同… 只有两种所谓的“时态”(tense). 这两种时态先前被俗称为“过去时态”(past tense)及“未来时态”(future tense). 可是所谓的“过去时态”常被用来描述将要发生的事物, 而所谓的“未来时态”则用以描述过去已经发生的事物. 因此, 要正确地称呼以上两种形式, 比较妥当的方法是采用现代语法学家所常用的名称, 即“完成式”(perfect)及“未完成式”(imperfect).” 参 S.R. Driver, A Treatise on the Use of the Tenses in Hebrew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92), 第1页. 简而言之, 在希伯来文中, 所谓的“未来时态”(future tense)更正确称为“长时态”(long tense)或“未完成式”(imperfect), 而所谓的“过去时态”(past tense)更正确称为“短时态”(short tense)或“完成式”(perfect).

[13]             Thomas Newberry, The Newberry Reference Bible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77), 第x页. 这点解释神为何选择希伯来文来写旧约, 因为严格说来, 希伯来文的文法不强调事物发生的时间之先后观念(指发生于过去, 现在或将来). 这与神那超越时间局限的永恒性有关. 纽贝里(Thomas Newberry)在《纽贝里圣经助读本》第xiv页中贴切地指出: “圣经的默示者是永恒的圣灵(Eternal Spirit), 对他而言, 过去、现在、未来都是一样的. 他站在永恒的观点来看一切事物; 他从起初就看见未来的结局, 整个(历史上所有事物的)情节间断性地出现在他眼中.” 又说: “圣经所记载的事实不仅表明过去发生的事物, 更有(神所印下的)永恒性价值之标记(stamp of perpetuity), 这些事实都是为教训今日的我们而写的(参罗15:4). 它们时常表明一个属灵方面的现在(spiritual present)和一个预言方面的未来(prophetic future).”另一方面, 在时间观念上, 希腊文与希伯来文相反. 希腊文注重事物发生的先后观念(希腊文有七种时态). 笔者认为这是神选择希腊文来写新约的原因之一, 因为基督是整本圣经预言的中心, 基督的到来启动了圣经预言的逐步应验(例如基督的降生、代死、升天得荣耀、将再临作王, 设立天国等等). 如此一来, 事物发生的先后次序之时间观念便显得格外重要了. 故此, 在基督来后而开始的新约中, 神用精确描述时态的希腊文, 来启示新约圣经的真理和预言.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