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的作者 — 约翰·班扬(John Bunyan)
相信许多基督徒曾听过《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这本书. 陈福中指出, 不但《天路历程》的销路早已突破10万册, 而且此书在世界各地, 被译成200多种语文和方言, 成为圣经之外, 最多翻译本的书籍! 但很少人知道, 《天路历程》的作者 — 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年, 陈福中将此名译为“本仁约翰”), 是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 却因着神的恩典, 他成为神所重用的仆人, 并在12年监牢生活中, 写出《天路历程》这本举世名著.
约翰·班扬生于1628年11月. 他出身寒微, 父亲(Thomas Bonnion Junr)是个修补锅子的匠人, 而他日后也从事补锅匠的行业. 在未重生得救以前, 约翰·班扬是个生活放荡、充满不义的人. 他回忆道: “在我未蒙恩以前, 我少年时的光景是不堪回首的, 我的行为如同那叛逆之子一般, 照着魔鬼的意念行事, 心里充满了一切的不义, 口中充满着谎言、咒骂、亵渎了神的名. 那时, 我又害怕世界末日的审判, 想到自己是个罪人, 审判不会有好结局, 难逃地狱的火. 这种可怕的心思常在我童年时存着, 那时我才不过9岁或10岁. 我一想到将来的审判, 就心里不安.”
1644年, 约翰·班扬的母亲得了热病, 他尝试向神祷告, 求神医治他母亲. 可是不久, 母亲病重逝世, 约翰·班扬心里忧伤失望, 觉得神没听他祷告, 便继续活在罪中. 直到19岁(1647年), 他仍然对自己的救恩问题漠不关心, 仍旧堕落在罪恶之中, 更严重地顶撞神. 约翰·班扬娶了同样是出身寒门的玛丽(Mary Bunyan)为妻. 玛丽的父亲是位虔诚的基督徒, 离世时留给玛丽两本属灵的书籍, 《敬虔的实行》(The Practice of Piety) 和《平常人到天堂的捷径》(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
约翰·班扬夫妇两人一有机会就一同阅读那两本书. 约翰.班扬读了感到有兴趣, 但未达到认罪悔改的地步. 底下是他自己的忆述:
“这两本属灵的书籍确实影响我, 使我对于信仰开始重视, 我就随妻子到礼拜堂, 每天两次, 坐在最前排, 不管是说话或唱诗, 我都表现得十分敬虔; 实际上, 我在日常生活中, 仍然陷在罪中, 并没有真正悔改.”
某日, 约翰·班扬正在玩拍毽子的游戏时, 似乎听见天上有声音对他说: “你愿意离弃你的罪, 进入天堂呢? 或是你仍旧犯罪, 而进入地狱呢?” 他回忆当时的反应, 说: “那时, 我是极其的纷乱, 停止了游戏, 抬头望着天空, 似乎看见主耶稣正注视我, 好像主耶稣不喜悦我的恶行, 正要施行严厉的审判. 我心里断定自己是个严重的大罪人, 拖延到现在, 已经太迟了, 没有什么希望了; 我想, 主耶稣不会赦免我, 必不赦免我的过犯. 我心里一直钻牛角尖, 越想越灰心. 我又想, 既然觉得自己没有希望, 不如再去犯罪. 既然犯少数罪也要受刑罚, 不如多犯点罪, 于是我重新犯罪, 继续无作非为.
“我就如此活在罪恶之中, 竭力追求在罪中的快乐. 有一天, 我站在邻舍的店铺外, 像疯子一样地大声咒骂. 店里有一位妇人, 听见我怒骂的声音, 向我提出抗议. 她说我咒骂的恶毒程度, 令她战栗. 她又对我说, 她毕生没有听见一个人这样邪恶, 说我这样骂人, 会败坏全镇的青年人, 谁和我来往, 谁就会给我带坏.”
那妇人的责备使约翰·班扬心里惭愧. 他真希望能再次回到儿童的时代, 让他父亲再次教导他, 不再以这样邪恶下流的语调咒骂人. 从此, 他的行为改变了不少, 也肯谨守神的诫命; 有时犯了诫命, 就受良心谴责, 向神认罪. 但他这时还未重生得救, 因他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救恩.
1650年, 玛丽经历了生产的痛苦, 分娩的过程既长又难, 结果生下一个盲眼的女婴. 约翰·班扬非常沮丧和失望, 就问自己说: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悲剧? 我岂不是竭力谨守神的诫命吗? 当我违反诫命时, 我岂不是祈求神的赦免吗? 为什么神这样苦待我们这对苦命夫妇, 和刚到悲惨人间的小玛丽(即约翰.班扬的盲眼女儿). 难道我还有隐藏不为人所知的罪行吗?”
当他如此省察自己时, 他想起自己多次留下大腹便便的妻子玛丽, 到美波舞厅(May Pole)通宵达旦地跳舞, 在舞厅那里尽情放纵. 他倚靠自己的努力, 来改造自己, 带来的唯一结果, 就是彻底的失败. 人面临的尽头往往是神做工的开始! 神要借着苦难的环境, 把他领到救恩之路. 为了找份工作, 来维持妻子和失明女儿的生活, 他离开家乡埃尔斯多(Elstow), 前往1英里外(英格兰)的贝德福德(Bedford)补锅子. 他亲口说出他在贝德福德的经历:
“一天, 我蒙了神的眷顾, 到了贝德福德, 在这小城的一条街道, 我遇到了三、四位穷苦的妇女. 在阳光下, 她们坐在门口讨论神的事. 这时, 我已经关心切身的灵性问题, 就移前受教. 她们所谈论的, 是关乎重生, 以及神在她们心里所作的工. 她们深知人的天性之败坏, 说及神如何借着主耶稣, 来到她们里面, 使她们得着安慰和能力, 以致可以胜过魔鬼的诸般试探. 她们又说到撒但的攻击和欺骗, 她们曾吃了撒但的许多苦头. 她们谈到自己以往的不信, 如今她们不再依靠自己的德行, 因为人不能靠行为讨神的喜悦.
“那些妇女们在谈论之时, 面带笑容, 心里充满了喜乐; 她们所说的话语, 都是根据圣经的话语, 里面满了恩膏, 使我很受感动, 她们实实在在地过着属灵的生活. 正如民23:9所说的, 那些妇女们是‘独居之民, 不列在万民中’. 在这时刻, 我开始醒悟过来, 发现自己的一生毫无价值, 没有彻底认识到内心深处的欺骗和诡诈. 我虽然想到救赎和宗教问题, 我从来没有重生, 更不知道撒但乃是用各种的试探, 来阻挠我得着基督的生命.”
约翰·班扬从贝德福德赶回家中, 与妻子玛丽一同阅读圣经. 当他连续几个月勤读圣经的时候, 他觉得女儿小玛丽也蒙神恩, 虽然小玛丽是瞎眼, 却是越来越聪明. 从此, 他时常到贝德福德去找那数位敬虔的女信徒, 询问一些有关圣经的问题. 这些爱主的妇女所流露的爱心和温柔, 使他感到惊奇、深受感动, 认定这是新生命的流露; 与此同时, 他又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软弱和罪恶, 行事为人一直不洁净, 仍然过着败坏的生活. 他于是呼求神拯救他, 使他明白救恩, 可以完全归向他.
当约翰·班扬决定要信靠主耶稣的时候, 他却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信心. 这时, 他读到罗9:16“据此看来, 这不在乎那定意的, 也不在乎那奔跑的, 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他毕竟信心软弱, 对于自己是否得救仍然没有把握, 就问自己说: “如果我还未得救, 怎么办呢?” 此刻撒但就向他注入动摇他信心的思想, 说: “你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得救的, 是没有希望的.” 于是他再次来到神的面前, 祷告道: “神啊! 若我还未得救, 那么, 我怎么办呢?” 神的话还是那么坚定, 不可动摇, 彰显神的全能: “据此看来, 这不在乎那定意的, 也不在乎那奔跑的, 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尽管这样, 约翰·班扬还是心存疑惑, 觉得自己这样罪大恶极的人, 无论神的恩典何等浩大, 总不能使他得救. 事实上, 根本的原因乃是他一直无法忘记自己的罪孽, 虽然他读到来9:22“若不流血, 罪就不得赦免了”. 他也祈求主耶稣说: “主啊, 求你用你的宝血来洗净我一切的罪.”
约翰·班扬这些疑惑的心思, 使他一直不能完全信靠神, 使他不能信神的救赎, 使他觉得神实际上已经弃绝了他. 这样刚硬的情况, 持续了一年之久. 一日, 他在乡间散步, 想到神与他中间一直有一道鸿沟, 想到自己并没有重生. 这时, 有一节经文临到他: “…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 成就了和平”(西1:20). 这节经文使他看见, 因着主耶稣所流的血, 本来神要按公义审判人, 现在非但不审判, 反而使信主的人得与神亲近, 得以有分于主耶稣所赐的新生命. 有了这个觉悟之后, 他心里充满了喜乐, 他承认这一天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过了数日, 当约翰·班扬坐在火炉旁边, 他的信心又开始动摇, 又要想起以往的罪孽来. 感谢神, 这时他已经信主重生, 撒但的试探已经无能为力了. 神又赐他一节的经文: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 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 特要借着死, 败坏那掌死权的, 就是魔鬼.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 至此他有了多处经文的印证, 神多次借着圣经对他说话, 他太喜乐了, 一切忧虑都不复存在了.[1] 他终于明白得救不是靠自己有多少的努力, 也不是靠自己有多大的信心, 而是简单地信靠基督所完成的救赎. 经过多次的挣扎, 他出于走出疑惑不信的阴霾, 深信基督的宝血已洗净他一切的罪, 深知自己已经重生得救了.
约翰·班扬经历了神的拯救后, 便参加先前认识的那几位敬虔姐妹所参与在贝德福德的聚会(Free Church of Bedford). 那里的信徒们看出他有讲道的恩赐, 便请他讲道. 逐渐地, 他便负起传道和牧养教会的工作. 按当时英国法律的规定, 传道人若要传道, 就必须先获得英国国教(圣公会)所发的准证, 要遵照英国国教的种种规矩; 其中许多规矩是不合圣经的真理和原则, 例如必须到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做礼拜、必须诵读英国国教的公祷文(Common Prayer Book)等等. 由于约翰.班扬坚持真理和原则, 忠于基督而不效忠于英国国教, 结果被控在没有“准证”的情况下传道, 以致数度坐牢, 被囚禁长达12年(1660-1672年). [2]无论如何, 在这苦不堪言的12年, 他却在贝德福德(Bedford)的监狱里, 完成他的代表作 — 《天路历程》(第一部分于1678年2月18日正式发售, 第二部分于1684/5年出版).[3]
神的作为何等奇妙! 约翰·班扬所受的教育极其有限, 没有受过大学教育或神学训练. 偏偏这样的一个人, 因着神的恩典, 竟能以天来之笔, 用生动的寓言体裁, 写出了举世赞誉的经典巨著《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和《圣战》(The Holy War)等书. 由于他在蒙恩前后内心的痛苦挣扎, 使他在灵性上更深入、更多地体会到神丰富的恩典. 结果, 他才能在监狱中写出《罪魁蒙恩录》这本感人至深的自传.
此外, 虽然约翰·班扬学历不高, 但靠着圣灵, 讲道满有能力. 某次, 英国皇帝查理二世(Charles II, 1630-1685)当面责问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副校长欧文博士(Dr. John Owen)说: “像你这样一个学问渊博的人, 竟然愿意静坐聆听一个毫无教养(指未受教育)的补锅匠说教, 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 欧文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必恭必敬地说: “陛下, 我多么愿意拿我所有的学问, 来交换这个补锅匠那感动人心的讲道能力.”
陈福中说得好: “约翰·班扬的一生告诉我们, 一切都是出乎神的恩典.”[4]
注: 《天路历程》已拍成以上影片(2019年), 请上网欣赏, 网址是: https://www.revelationmedia.com/watchpilgrims/
[1] 陈福中编译, 《本仁约翰小传》(香港九龙: 基督徒出版社, 1999年), 第1-21, 92页.
[2] 1660年9月, 贝德福德的聚会由于不是英国国教认可的教会, 不是按照英国国教的礼拜方式, 不是由英国国教的神职人员主持聚会, 所以不得再借用圣约翰礼拜堂聚会敬拜. 同一时期, 英国国教进行一次神职人员的过滤和清洗运动, 有无数教牧人员被免去职位; 不过也有一些传道人和牧师, 自动与英国国教划清界限. 他们不原意遵照英国国教的礼拜方式, 特别是不肯依例诵读英国国教的公祷文.
[3] 在1678年出版的《天路历程》中, 主角基督徒得救, 但那位基督徒的家人(妻子和4个孩子)都没得救. 一般读者认为这样的结局(基督徒的家庭不得救)带来负面影响. 结果约翰.班扬再写《天路历程》续集, 并于1684年出版《天路历程》第二部分. 此书中, 基督徒的妻子和4个孩子全都得救.
[4] 陈福中编译, 《本仁约翰小传》, 第2-3, 77页.
Related
作者: 瓦器
刊登于2002年10月份第35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