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的作者 — 约翰·班扬(John Bunyan)


Pilgrims Progress by John Bunyan | Waterstones相信许多基督徒曾听过《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这本书. 陈福中指出, 不但《天路历程》的销路早已突破10万册, 而且此书在世界各地, 被译成200多种语文和方言, 成为圣经之外, 最多翻译本的书籍! 但很少人知道, 《天路历程》的作者 — 约翰·班扬(John Bunyan, 1628-1688年, 陈福中将此名译为“本仁约翰”), 是个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人, 却因着神的恩典, 他成为神所重用的仆人, 并在12年监牢生活中, 写出《天路历程》这本举世名著.

 

约翰·班扬生于1628年11月. 他出身寒微, 父亲(Thomas Bonnion Junr)是个修补锅子的匠人, 而他日后也从事补锅匠的行业. 在未重生得救以前, 约翰·班扬是个生活放荡、充满不义的人. 他回忆道: “在我未蒙恩以前, 我少年时的光景是不堪回首的, 我的行为如同那叛逆之子一般, 照着魔鬼的意念行事, 心里充满了一切的不义, 口中充满着谎言、咒骂、亵渎了神的名. 那时, 我又害怕世界末日的审判, 想到自己是个罪人, 审判不会有好结局, 难逃地狱的火. 这种可怕的心思常在我童年时存着, 那时我才不过9岁或10岁. 我一想到将来的审判, 就心里不安.”

John Bunyan - Biography and Life Facts

 

1644年, 约翰·班扬的母亲得了热病, 他尝试向神祷告, 求神医治他母亲. 可是不久, 母亲病重逝世, 约翰·班扬心里忧伤失望, 觉得神没听他祷告, 便继续活在罪中. 直到19岁(1647年), 他仍然对自己的救恩问题漠不关心, 仍旧堕落在罪恶之中, 更严重地顶撞神. 约翰·班扬娶了同样是出身寒门的玛丽(Mary Bunyan)为妻. 玛丽的父亲是位虔诚的基督徒, 离世时留给玛丽两本属灵的书籍, 《敬虔的实行》(The Practice of Piety) 和《平常人到天堂的捷径》(The Plain Man’s Pathway to Heaven).

 

约翰·班扬夫妇两人一有机会就一同阅读那两本书. 约翰.班扬读了感到有兴趣, 但未达到认罪悔改的地步. 底下是他自己的忆述:

“这两本属灵的书籍确实影响我, 使我对于信仰开始重视, 我就随妻子到礼拜堂, 每天两次, 坐在最前排, 不管是说话或唱诗, 我都表现得十分敬虔; 实际上, 我在日常生活中, 仍然陷在罪中, 并没有真正悔改.”

某日, 约翰·班扬正在玩拍毽子的游戏时, 似乎听见天上有声音对他说: “你愿意离弃你的罪, 进入天堂呢? 或是你仍旧犯罪, 而进入地狱呢?” 他回忆当时的反应, 说: “那时, 我是极其的纷乱, 停止了游戏, 抬头望着天空, 似乎看见主耶稣正注视我, 好像主耶稣不喜悦我的恶行, 正要施行严厉的审判. 我心里断定自己是个严重的大罪人, 拖延到现在, 已经太迟了, 没有什么希望了; 我想, 主耶稣不会赦免我, 必不赦免我的过犯. 我心里一直钻牛角尖, 越想越灰心. 我又想, 既然觉得自己没有希望, 不如再去犯罪. 既然犯少数罪也要受刑罚, 不如多犯点罪, 于是我重新犯罪, 继续无作非为.

“我就如此活在罪恶之中, 竭力追求在罪中的快乐. 有一天, 我站在邻舍的店铺外, 像疯子一样地大声咒骂. 店里有一位妇人, 听见我怒骂的声音, 向我提出抗议. 她说我咒骂的恶毒程度, 令她战栗. 她又对我说, 她毕生没有听见一个人这样邪恶, 说我这样骂人, 会败坏全镇的青年人, 谁和我来往, 谁就会给我带坏.”

那妇人的责备使约翰·班扬心里惭愧. 他真希望能再次回到儿童的时代, 让他父亲再次教导他, 不再以这样邪恶下流的语调咒骂人. 从此, 他的行为改变了不少, 也肯谨守神的诫命; 有时犯了诫命, 就受良心谴责, 向神认罪. 但他这时还未重生得救, 因他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来换取救恩.

 

1650年, 玛丽经历了生产的痛苦, 分娩的过程既长又难, 结果生下一个盲眼的女婴. 约翰·班扬非常沮丧和失望, 就问自己说: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悲剧? 我岂不是竭力谨守神的诫命吗? 当我违反诫命时, 我岂不是祈求神的赦免吗? 为什么神这样苦待我们这对苦命夫妇, 和刚到悲惨人间的小玛丽(即约翰.班扬的盲眼女儿). 难道我还有隐藏不为人所知的罪行吗?”

 

当他如此省察自己时, 他想起自己多次留下大腹便便的妻子玛丽, 到美波舞厅(May Pole)通宵达旦地跳舞, 在舞厅那里尽情放纵. 他倚靠自己的努力, 来改造自己, 带来的唯一结果, 就是彻底的失败. 人面临的尽头往往是神做工的开始! 神要借着苦难的环境, 把他领到救恩之路. 为了找份工作, 来维持妻子和失明女儿的生活, 他离开家乡埃尔斯多(Elstow), 前往1英里外(英格兰)的贝德福德(Bedford)补锅子. 他亲口说出他在贝德福德的经历:

“一天, 我蒙了神的眷顾, 到了贝德福德, 在这小城的一条街道, 我遇到了三、四位穷苦的妇女. 在阳光下, 她们坐在门口讨论神的事. 这时, 我已经关心切身的灵性问题, 就移前受教. 她们所谈论的, 是关乎重生, 以及神在她们心里所作的工. 她们深知人的天性之败坏, 说及神如何借着主耶稣, 来到她们里面, 使她们得着安慰和能力, 以致可以胜过魔鬼的诸般试探. 她们又说到撒但的攻击和欺骗, 她们曾吃了撒但的许多苦头. 她们谈到自己以往的不信, 如今她们不再依靠自己的德行, 因为人不能靠行为讨神的喜悦.

“那些妇女们在谈论之时, 面带笑容, 心里充满了喜乐; 她们所说的话语, 都是根据圣经的话语, 里面满了恩膏, 使我很受感动, 她们实实在在地过着属灵的生活. 正如民23:9所说的, 那些妇女们是‘独居之民, 不列在万民中’. 在这时刻, 我开始醒悟过来, 发现自己的一生毫无价值, 没有彻底认识到内心深处的欺骗和诡诈. 我虽然想到救赎和宗教问题, 我从来没有重生, 更不知道撒但乃是用各种的试探, 来阻挠我得着基督的生命.”

 

约翰·班扬从贝德福德赶回家中, 与妻子玛丽一同阅读圣经. 当他连续几个月勤读圣经的时候, 他觉得女儿小玛丽也蒙神恩, 虽然小玛丽是瞎眼, 却是越来越聪明. 从此, 他时常到贝德福德去找那数位敬虔的女信徒, 询问一些有关圣经的问题. 这些爱主的妇女所流露的爱心和温柔, 使他感到惊奇、深受感动, 认定这是新生命的流露; 与此同时, 他又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软弱和罪恶, 行事为人一直不洁净, 仍然过着败坏的生活. 他于是呼求神拯救他, 使他明白救恩, 可以完全归向他.

 

当约翰·班扬决定要信靠主耶稣的时候, 他却无法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信心. 这时, 他读到罗9:16“据此看来, 这不在乎那定意的, 也不在乎那奔跑的, 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他毕竟信心软弱, 对于自己是否得救仍然没有把握, 就问自己说: “如果我还未得救, 怎么办呢?” 此刻撒但就向他注入动摇他信心的思想, 说: “你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得救的, 是没有希望的.” 于是他再次来到神的面前, 祷告道: “神啊! 若我还未得救, 那么, 我怎么办呢?” 神的话还是那么坚定, 不可动摇, 彰显神的全能: “据此看来, 这不在乎那定意的, 也不在乎那奔跑的, 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尽管这样, 约翰·班扬还是心存疑惑, 觉得自己这样罪大恶极的人, 无论神的恩典何等浩大, 总不能使他得救. 事实上, 根本的原因乃是他一直无法忘记自己的罪孽, 虽然他读到来9:22“若不流血, 罪就不得赦免了”. 他也祈求主耶稣说: “主啊, 求你用你的宝血来洗净我一切的罪.”

 

约翰·班扬这些疑惑的心思, 使他一直不能完全信靠神, 使他不能信神的救赎, 使他觉得神实际上已经弃绝了他. 这样刚硬的情况, 持续了一年之久. 一日, 他在乡间散步, 想到神与他中间一直有一道鸿沟, 想到自己并没有重生. 这时, 有一节经文临到他: “…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 成就了和平”(西1:20). 这节经文使他看见, 因着主耶稣所流的血, 本来神要按公义审判人, 现在非但不审判, 反而使信主的人得与神亲近, 得以有分于主耶稣所赐的新生命. 有了这个觉悟之后, 他心里充满了喜乐, 他承认这一天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

 

过了数日, 当约翰·班扬坐在火炉旁边, 他的信心又开始动摇, 又要想起以往的罪孽来. 感谢神, 这时他已经信主重生, 撒但的试探已经无能为力了. 神又赐他一节的经文: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 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 特要借着死, 败坏那掌死权的, 就是魔鬼. 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4-15). 至此他有了多处经文的印证, 神多次借着圣经对他说话, 他太喜乐了, 一切忧虑都不复存在了.[1] 他终于明白得救不是靠自己有多少的努力, 也不是靠自己有多大的信心, 而是简单地信靠基督所完成的救赎. 经过多次的挣扎, 他出于走出疑惑不信的阴霾, 深信基督的宝血已洗净他一切的罪, 深知自己已经重生得救了.

 

约翰·班扬经历了神的拯救后, 便参加先前认识的那几位敬虔姐妹所参与在贝德福德的聚会(Free Church of Bedford). 那里的信徒们看出他有讲道的恩赐, 便请他讲道. 逐渐地, 他便负起传道和牧养教会的工作. 按当时英国法律的规定, 传道人若要传道, 就必须先获得英国国教(圣公会)所发的准证, 要遵照英国国教的种种规矩; 其中许多规矩是不合圣经的真理和原则, 例如必须到英国国教的礼拜堂做礼拜、必须诵读英国国教的公祷文(Common Prayer Book)等等. 由于约翰.班扬坚持真理和原则, 忠于基督而不效忠于英国国教, 结果被控在没有“准证”的情况下传道, 以致数度坐牢, 被囚禁长达12年(1660-1672年). [2]无论如何, 在这苦不堪言的12年, 他却在贝德福德(Bedford)的监狱里, 完成他的代表作 — 《天路历程》(第一部分于1678年2月18日正式发售, 第二部分于1684/5年出版).[3]

The Holy War by John Bunyan

 

神的作为何等奇妙! 约翰·班扬所受的教育极其有限, 没有受过大学教育或神学训练. 偏偏这样的一个人, 因着神的恩典, 竟能以天来之笔, 用生动的寓言体裁, 写出了举世赞誉的经典巨著《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和《圣战》(The Holy War)等书. 由于他在蒙恩前后内心的痛苦挣扎, 使他在灵性上更深入、更多地体会到神丰富的恩典. 结果, 他才能在监狱中写出《罪魁蒙恩录》这本感人至深的自传.

 

此外, 虽然约翰·班扬学历不高, 但靠着圣灵, 讲道满有能力. 某次, 英国皇帝查理二世(Charles II, 1630-1685)当面责问英国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副校长欧文博士(Dr. John Owen)说: “像你这样一个学问渊博的人, 竟然愿意静坐聆听一个毫无教养(指未受教育)的补锅匠说教, 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 欧文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 必恭必敬地说: “陛下, 我多么愿意拿我所有的学问, 来交换这个补锅匠那感动人心的讲道能力.”

 

陈福中说得好: “约翰·班扬的一生告诉我们, 一切都是出乎神的恩典.”[4]

 

 

Pilgrim's Progress' brings engaging adventure to theaters

注: 《天路历程》已拍成以上影片(2019年), 请上网欣赏, 网址是: https://www.revelationmedia.com/watchpilgrims/

 


[1]               陈福中编译, 《本仁约翰小传》(香港九龙: 基督徒出版社, 1999年), 第1-21, 92页.

[2]               1660年9月, 贝德福德的聚会由于不是英国国教认可的教会, 不是按照英国国教的礼拜方式, 不是由英国国教的神职人员主持聚会, 所以不得再借用圣约翰礼拜堂聚会敬拜. 同一时期, 英国国教进行一次神职人员的过滤和清洗运动, 有无数教牧人员被免去职位; 不过也有一些传道人和牧师, 自动与英国国教划清界限. 他们不原意遵照英国国教的礼拜方式, 特别是不肯依例诵读英国国教的公祷文.

[3]               在1678年出版的《天路历程》中, 主角基督徒得救, 但那位基督徒的家人(妻子和4个孩子)都没得救. 一般读者认为这样的结局(基督徒的家庭不得救)带来负面影响. 结果约翰.班扬再写《天路历程》续集, 并于1684年出版《天路历程》第二部分. 此书中, 基督徒的妻子和4个孩子全都得救.

[4]               陈福中编译, 《本仁约翰小传》, 第2-3, 77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