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 特 里 克 · 梅 森 (Patrick Manson, 1844-1922)
(A) 热带医学的先驱
台湾是个美丽的海岛, 但公元1866年绝对不是到台湾的好时机. 戴潮春于1861年响应太平天国之乱, 自称大元帅, 组织八卦党, 四处作乱, 历时5年才被清兵平定. 而后外国商团为抢购台湾樟脑, 军舰炮轰鹿港城. 纵然是在这样危险的时刻, 不少爱主的宣道士(宣教士)们纷纷登陆台湾, 为要将福音的好消息带给台湾的中国人. 最初是英国宣道士马雅各(James L. Maxwell)于1865年首先抵达台湾, 在台南宣传基督的福音. 隔年(1866年), 在台湾动荡不安的时刻, 近代医学史上著名的“热带医学之父”帕特里克·梅森(Sir Patrick Manson)也由英国来到台湾的高雄, 要透过行医宣扬基督的爱.
(B) 台湾行医的呼召
梅森爵士于1844年10月3日, 在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的奥尔默德兰(Oldmeldrum, Aberdeenshire)出生. 他是约翰· 梅森(John Manson)的儿子, 母亲名叫伊丽莎白(Elizabeth née Blakie). 梅森于1865年从阿伯丁大学(或译“爱伯丁大学”, University of Aberdeen)取得医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Medicine), 并于1866年获取硕士学位(Master of Surgery). 他还在1886年荣获医学博士和法律医生学位(Medical Doctorate and Doctor of Law).
梅森在阿伯丁大学医学系毕业后, 在医院当了将近两年的助理医师. 这样的生活并不满足梅森内心深处的渴望. 他听见神的呼召, 要他前往台湾行医事奉. 在神奇妙安排下, 英国有位富裕的老妇人, 愿意支持基督徒医生前往老远的台湾行医. 透过这位老太太的资助, 年仅22岁的梅森能如愿以偿, 于1866年前往台湾.
(C) 冲破迷信的围墙
梅森到了台湾后, 就一面在布道医院(宣道医院)行医, 一面勤学台语. 当时台湾流行瘟疫 — 疟疾、鼠疫等, 常被当地人视为水土不服. 基于迷信, 当地人被瘟疫感染时, 通常都是请和尚道士做法驱邪, 或到庙里请乩童在恍惚状态下开药方, 病情也常因此恶化. 梅森决心改变当地人的思想, 使他们接受西方医药的援助. 可是, 反对西方的情绪日愈高涨, 甚至在1871年, 台湾南部一些暴民攻击布道医院, 逼使梅森转阵地, 到中国的厦门继续行医事奉.
当时的厦门已是个大港口, 居民有30万之多. 梅森在厦门开办了一所布道医院, 但无人肯上门求医. “哼! 不要到那洋鬼子那里, 他包的药都是毒药.” 谣言在厦门纷起. 梅森并不因此灰心, 他知道要帮助中国人, 除了精明的医术之外, 还需要先建立中国人对西方医药的信心. 首先, 梅森沿街免费发送解毒丸, 开始有人来医院了. 不久, 又有谣言说: “小心喔, 到洋鬼子的医院去, 会被挖心肝喔!” 梅森为此将医院的窗口改为透明的, 让马路上的人也能看到他在里面干什么. 即使这样的努力, 5年来肯到医院看病的人还是不多.
某次, 厦门有位年轻人得到象皮症(Elephantiasis)的巨大肿瘤, 经过多方治疗仍不见效, 痛不欲生的自杀三次, 都没成功. 穷途末路的他来到梅森的布道医院求医. 当夜, 医院外面围满举着火把的暴民, 高声呐喊: “洋鬼子, 你不要给他动刀! 他如果死了, 你是杀人犯, 我们不会放过你的, 还是把人放出来吧!” 又对那位病人呼叫: “你要死就死个干脆, 不要死在洋鬼子手上!”
张文亮描述道: “情况变得非常危险, 厦门里少数的基督徒为梅森医生迫切祷告, 在手术房里的梅森医生也非常紧张, 象皮症是英国非常少有的病症, 而且当时的病因不明. 他跪在手术房祷告, 求上帝帮助他, 不仅为了他、为了病人, 更为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能够接受(西方)医学的治疗, 能够明白拿着手术刀背后的爱心.
“不久, 这个年轻人痊愈出院了. 突然间, 整个反对的围墙像是崩溃的堤防, 各地的象皮症病人如潮水般的汹涌而来. 梅森医生这时反而收拾行李, 于1875年返回英国. 人家又说话了: ‘洋鬼子上一次是意外成功, 没真才实学的料子, 滚蛋算了.’”
(D) 寻觅治本的途径
梅森为何回国呢? 他有很好的理由, 他自己写道: “我强烈地期待得知象皮症的原因, 而不是一直在手术床边开刀.”假如一直只有动手术的医生, 没有进一步去研究病理的医生, 那么医生永远要忙于动手术, 同样的疾病问题重复发生, 治标而不治本. 因此, 只有找出疾病原因, 才是斩草除根的解决之道.
梅森返回英国后, 买了一部新式的显微镜, 埋头苦读近期的各种医学报告, 希望能找出象皮症的病源. 皇天不负有心人, 他终于发现一个重要线索: 1872年有位医生刘易斯(T. Lewis), 发现皮下组织肿瘤症的病患血液中有嗜血丝虫(Sanguinis Filaria). 1875年底, 他为着主和千万中国人而赶回厦门, 与象皮症开战.
(E) 你愿意来中国吗?
这项决定背后付出极大的代价! 梅森要忍痛放下他所亲爱的女友伊莎贝拉(或译“依莎贝尔”, Isabella, 全名为 Henrietta Isabella Thurbun). 他写信给她: “亲爱的伊莎贝拉小姐, 这也许是我给你的最后一封信了. 当伦敦午夜的雾笛响起, 就是我要离开的时间, 再度回到中国, 我日夜梦回的所在.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染着可怕致死的嗜血丝虫、吸血虫、疟疾, 在还没有认识耶稣基督的救恩前, 病魔就先夺去了他们的性命. 中国需要我! 借着高明的医术, 移去他们的封闭与保守…
亲爱的伊莎贝拉, 满了如火热情的我, 在短短相聚的10个月里, 不是在图书馆里苦读, 就是沉缅在显微镜前, 很少对你细语呢喃, 情话深诉, 真是满心的歉疚. 对中国人苦难的负担, 使我无法扮演一个好情人. 但是, 如果回到福音的战场, 你将发现我是全力以赴的一流战士. 亲爱的, 你愿意来中国吗?”
慈爱的父神深知梅森需要一个助手伴侣, 所以感动了伊莎贝拉勇敢地踏上信心之旅. 1875年12月21日, 梅森喜出望外, 伊莎贝拉小姐竟然搭船到中国的厦门, 并与梅森结为夫妻. 有了爱妻这位最得力的助手, 梅森在厦门重开医院行医服事主. 梅森写道: “1877年动了379次手术.”
(F) 发现病症的宿主
在如此紧凑忙碌的生活中, 他继续研究象皮症的原因, 当时地球上南北纬30度之间, 太平洋的岛屿70%至80%的居民染有象皮症, 是异常可怕的传染病. 他仔细地在显微镜下观察, 果然发现患者血液中有嗜血丝虫(filaria), 尤其在夜里这些丝虫密密麻麻, 在患者身上可多达4千万只. 在神的带领下, 他进一步发现有些丝虫被淋巴腺管所过滤, 导致淋巴液受阻滞, 产生皮肤上的巨大肿瘤. 问题是: 这些丝虫从哪里来呢? 当代很多科学家认为是空气中有毒物质, 但梅森如侦探般仔细追踪, 结果发现蚊子胃中有血丝幼虫, 再传给叮过的人.
此乃重大发现 — 原来蚊子是中传染病的宿主(host), 换言之, 只要保持环境卫生, 就可以减少蚊子与象皮症. 这个发现也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里程碑. 故此, 断绝象皮症的有效方法还不是对付那个症状, 而是对付蚊子, 甚至是如何保持环境的卫生.
(G) 其他重要的贡献
1887年发生一件重要的事, 令许多中国人对西方医药大为改观. 那年, 身在北京的李鸿章感染舌疾, 很多医生束手无策. 梅森当时已有名气, 李鸿章希望梅森前来医治. 那时梅森本身也患痛风, 严重得站不起来. 可是梅森晓得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只要他治好李鸿章这个大人物, 中国人就更容易接受西方医药.于是, 他忍痛航海1,800哩上到北京, 为李鸿章治病. 治好后, 果然大大消除了中国人对西医的置疑与排斥. 令传统保守的中国人能接受西药, 是梅森对中国的一大贡献.
梅森也发现了台湾、中国大陆沿海、日本人常患的吸血虫病. 此类寄生在人体肺中的钩虫, 由患者粪便中排卵而出, 孵化后长成纤毛幼虫(miracidia)进入螺类(如田螺、烧酒螺)体内, 长成为摇尾幼虫(cercariae)再进入淡水毛蟹、虾子体内, 再被人食用时进入人体. 发现这样的循环后, 避免得吸血虫病的方法就明朗了.
梅森晓得他不能永活下去为中国人行医治病, 所以他决定创办医学院, 以训练当地中国人负起行医之责. 眼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对西医改观, 梅森晓得是成立医学院的时刻了, 便到香港成立“香港西医书院”(Hong Kong College of Medicine for Chinese), 由康德礼(J. Cantlie)任教务长, 兼收男女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 此学院的第一批学生毕业于1892年, 其中一位竟然是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Sun Yat-Sen). 可见梅森对中国影响极其深远. 此学院于1911年改为“香港大学”(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在1889-1890年间, 梅森回返英国的伦敦, 参与创办在希门医院(Albert Dock Seamen’s Hospital)的热带医学院(School of Tropical Medicine). 他较后也在此学院任教. 今日, 此学院已改名为“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 1900年, 他被选为当代科学精英群聚的“英国皇家学会”(或称“伦敦皇家学会”, Royal Society)会员. 由于对热带医学的伟大贡献, 梅森于1903年被封为爵士, 并在隔年(1904年)荣获牛津大学颁赐的科学博士荣誉奖(Doctorate of Science).
(H) 他们更需要你们!
当梅森于1889年返回英国时, 他被李文斯顿大学(Livingstone College)请去教授预备要前往海外宣道的医生. 他在课堂上呼吁: “不要把你的眼光只放在英国, 英国已经有太多医生了. 看那些落后地方 — 印度、多明尼加、哥伦比亚 … 他们更需要你们!” 很多医学生受到梅森榜样所激励, 成为落后国家宣道医生, 有者客死他乡, 包括梅森唯一的孩子. 1894年, 梅森与前往印度的英国医生罗斯(Dr. Ronald Ross, 1857-1932)通了110封信, 协助罗斯发现疟疾病原虫是寄生在蚊子身上, 这重大发现解开可怕的疟疾之谜, 拯救无数宝贵的性命.
1922年4月9日, 这位“热带医学之父”终于抵达人生的终点, 在伦敦离世. 他病逝前立下遗嘱, 把所有财产捐献出来, 设立奖学金, 资助研究“热带医学”的学生, 使一批批的生力军不断进军到各个落后的地方去, 为主争战, 拯救更多宝贵的性命与灵魂.[1]
[1] 张文亮著, 《科学大师的求学、恋爱与理念》(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1996年), 第184-192页.
Related
作者: 石子
刊登于2007年7&8月份第71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