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中的基督: 会幕所预表的基督 — 金香坛
(A) 序言
进入会幕的大门, 我们看到院子里摆设着铜祭坛和洗濯盆. 再往前走, 我们便来到一个帐幕前. 这帐幕有时也称为“会幕”, 被幔子隔开为两个明显部分, 大的部分, 也是第一部分, 被称为“圣所”; 小的部分, 即是第二部分, 被称为“至圣所”. 圣所内摆设着金香坛、陈设饼桌子和金灯台, 而至圣所内摆放着象征神同在的约柜. 从本期开始, 我们要离开会幕的院子, 进入唯有祭司能进入的圣所, 思考圣所内的三件圣器. 首先, 让我们先思索金香坛所预表的基督, 并它对今日信徒的重大意义.
(B) 金香坛的字义
金香坛(the Golden Altar of Incense)通常只称为“坛”(出30:2-4, 6-7, 9-10), 但为了把这坛与献祭用的铜祭坛(燔祭坛)分别出来, 它被称为“金坛”(the Golden Altar; AV: the altar of gold, 出40:5)或“香坛”(the Altar of Incense). “坛”(altar)一词在原文是 mizbêach {H:4196},[1] 此字源自 zâbhach {H:2076}, 意即“宰杀”(slaughter).[2] 虽按原意这坛有宰杀之意, 不过此坛并非为宰杀和献祭之用, 而是用作烧香, 故称为“香坛”. 由于这香坛乃用皂荚木制成, 并用金包裹, 所以亦称“金香坛”.
虽然金香坛本身不是宰杀祭牲之坛, 可是梭陶(Henry W. Soltau)[3]贴切道出金香坛和铜祭坛的密切关系. 他指出与“铜祭坛”有直接关联的, 是赎罪、靠血洗除污秽, 以及因祭牲的死而蒙悦纳. 至于圣徒的崇高呼召和蒙福地位、所献的敬拜得蒙悦纳之保证, 以及与神交通的维系, 则与“金香坛”直接有关. 无论如何, 两者其实无法分割地紧密相联. 金香坛的地位仍旧靠赎罪之血(出30:10): 它仍然是一座“坛”, 因此与先前献上的祭牲有关; 那使馨香之气上升的圣火, 是那先降下和焚烧燔祭坛上的祭牲之火.”[4]
(C) 金香坛的结构
有关金香坛的构造, 出30:1-6如此描述: “你要用皂荚木作一座烧香的坛. 这坛要四方的, 长一肘、宽一肘、高二肘. 坛的四角, 要与坛接连一块. 要用精金把坛的上面与坛的四围, 并坛的四角包裹. 又要在坛的四围镶上金牙边. 要作两个金环, 安在牙子边以下, 在坛的两旁, 两根横撑上, 作为穿杠的用处, 以便抬坛. 要用皂荚木作杠, 用金包裹. 要把坛放在法柜前的幔子外, 对著法柜上的施恩座, 就是我要与你相会的地方.”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指出, 金香坛摆放在圣所内, 位于“陈设饼”的桌子和金灯台之间(出40:1-5, 20-27), 在幔子以外与(至圣所内的)约柜相对着. 这香坛用皂荚木制成, 并包以精金, 长宽18英寸, 高3英尺. 坛上有4角, 四围又镶上金牙边. 像约柜一样, 其上有环子(金环子)和杠, 方便扛抬. 大祭司每天早晨和黄昏要在坛上烧香, 并在每年的赎罪日膏坛的角(出30:7-8).[5]
(D) 金香坛所预表的基督
金香坛预表主耶稣基督的完美位格, 述说他在天上圣所的职事. 思想基督在天上作为“在宝座前的金坛”(启8:3), 对圣徒的心灵是何等的喜乐与安慰! 现在, 我们要开始思索这蒙福的真理.
(D.1) 基督满足敬拜的需要
会幕院子的坛(铜祭坛)是用皂荚木和铜造的; 在圣所的坛(金香坛)则是用皂荚木和金造的. 铜祭坛是献祭的地方, 金香坛是献香的地方. 前者是不断流血, 后者是持续的烧香. 会幕的院子表明基督在地上的工作; 圣所则表明基督在天上的工作. 约翰·理祈(或译“理祁”, John Ritchie)[6]贴切写道: “基督的荣美在这两处显现. 十字架上的基督是燔祭坛(即铜祭坛); 复活、荣耀的基督是金香坛. 他在地上替我们站在死亡和审判的位置, 满足了我们罪人的深切需要. 他在天上仍为我们活在神面前, 满足我们作他圣徒和敬拜者的一切需要. 借着他的牺牲, 我们蒙救赎、赦免、接纳, 并被带领靠近神; 又借着他的代求, 我们能以保持交通. 我们靠基督开始, 借基督持续, 也靠基督直到永永远远.”[7] 靠着在天上的基督, 我们才能真正的赞美和敬拜.
还有一事表明在敬拜上, 铜祭坛与金香坛是紧密关联的, 那就是祭司烧香所用的火必须从铜祭坛上的火而来. 神不允许凡火, 也不准许凡香, “在这坛上不可奉上异样的香”(出30:9). 烧香的火必须与烧祭牲的火相同, 祭牲的血要抹在金香坛的角上(出30:10). 这教导我们在敬拜中, 我们必须看见和倚靠各各他十架的工作. 在宝座“有羔羊站立, 像是被杀过的”(启5:6), 此情此景永远提醒我们各各他十字架的事迹. 我们唯有活在十字架旁才能敬拜. 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献上“凡火”, 便立刻死在耶和华的面前(利10:1). 他们都是真祭司, 又带着真香; 可是他们用凡火, 不用铜祭坛上那从天而来的火(利9:24). 愿所有敬拜者都谨记此事, 唯有基督和他的十字架是敬拜的基础, 也唯有基督能满足敬拜的一切需要.
(D.2) 基督完美的人神二性
金香坛是用皂荚木制成, 然后用精金把坛包裹(出30:3). 钱伯斯(Laurence T. Chambers)适切指出, “皂荚木”(AV: shittim wood; NIV: acacia wood)乃论到基督作为一个得胜者(overcomer). 这种树是唯一能在沙漠中生长的木材乔木. 它在这方面胜过地上的干燥情况, 表明我们的救主在地上的完美生命. 他就如诗篇第1篇所说的那位蒙福之人, “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昼夜思想, 这人便为有福”(诗1:1-2). 主耶稣这位至圣者来住在这个罪恶满盈的世界 — 这个道德的干旱沙漠, 在神眼中毫无青翠美丽之处. 他喜爱神的律法(神的话), 昼夜思想, 以致他三次面对撒但的试探时都说“经上记着说”, 并靠神的话战胜撒但, 成为蒙福的得胜者!
钱伯斯继续表示, 《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称皂荚木为“不朽木”(incorruptible wood). 据说这种木可浸在水中多年而没有任何蛀虫的洞孔, 也无腐烂的征兆. 这岂不是我们救主耶稣的可爱写照 — 不朽的人性, 在地上唯一无罪的生命, 从始至终仿佛升到神面前的香气, 给神连续不止的喜悦? 主耶稣这无罪、也因之不死的生命正是祭坛的皂荚木所代表的.[8] 他的生命不受罪所侵蚀, 所以死亡无法胜过他, 也无法拘禁他(徒2:24).
金香坛的皂荚木是用精金包裹. 这点述说在基督的身上, 我们看到人性与神性完美的融合. 约翰·理祈也指出, 皂荚木是他完全人性的预表; 金是预表他(作)为神儿子的神性荣耀.[9] 值得留意的是, 圣所外面没有金子, 因为院子里所有的圣器和物件都是用铜和银制造的. 此事表明一个宝贵真理: 当主耶稣在地上的时候, 他虽然是完全的人, 亦是完全的神, 正如他现今在天上一样, 但他在地上降世为人时, 精金(神性)是隐藏的. 他经世途的时候, 是卑微的, 没有外在的荣光. 虽然他那时、今时、直到永远, 都是“全能的神”; 但他首次显在世人中间的时候, 是“取了奴仆的形象, 成为人的样式”(腓2:7). 然而, 现今他在天上显为荣耀者, “精金”完全显然可见(启1:13-16). 现今, 他作为“在宝座前的金坛”(启8:3), 在一切的荣耀中为着我们代求.
(D.3) 基督代祷有奇妙大能
铜祭坛和金香坛的四方都有角(出27:2; 30:2). 我们只要翻阅诗篇和但以理书, 就不难发现“角”(horn)在圣经中常象征能力(power)和威严(dignity). 一瞥之下, 坛的能力或力量都集中在坛角上. 燔祭坛的角述说基督赎罪的大能, 如诗歌所唱: “羔羊宝血有奇妙能力, 大能力, 有功效; 羔羊宝血有奇妙能力, 大能力, 奇妙有功效.”更美的是, 复活的基督已在天上作为“在宝座前的金坛”(启8:3). 他带着荣耀复活的馨香之气来到神的宝座前, “长远活着替他们(信徒)祈求”(来7:25). 因此, 金香坛的角表明基督为信徒代祷的大能, 为他们成就那超乎他们所想所求的(参 弗3:20; 腓4:7).
会幕门口朝东, 而会幕四周都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营(东面以犹大支派为首; 南面以流支派便为首; 西面是以法莲支派; 北面则是但支派). 有关金香坛在圣所中的摆放位置和方向, 梭陶(Henry W. Soltau)很有启发性地指出, 它的四个角正好指向会幕周围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象征着基督代祷的全面性 — 涉及和包含所有属他的子民.[10] 虽然现今他的子民(基督徒)分散在世界四方、居住在全球四角, 但他代祷的大能普及四方. 全球四方的信徒都在一个香气的云烟下得到保障, 获得力量, 这是何等令人安慰鼓舞的事!
(D.4) 基督得着荣耀为冠冕
出30:3说: “要用精金把坛的上面与坛的四围, 并坛的四角包裹. 又要在坛的四围镶上金牙边.” 金香坛上面除了要造四个角, 又要在坛上的四围镶上“金牙边”. 这“金牙边”原文是“金冠冕”(AV: a crown of gold),[11] 而事实上, 香坛上围绕着金牙边, 看上去正好像人的头上戴着冠冕一般. 既然金香坛预表那位已得胜死亡, 且升入高天的主耶稣基督, 香坛上的“金冠冕”(金牙边)便预表那位复活升天的耶稣基督, 头上已戴上荣耀的金冠冕!
我们察觉到在圣所外的铜祭坛没有金牙边, 那里只有牲畜的血和灰烬. 此事让我们联想到各各他的十字架, 在那里, 受苦的耶稣基督头上并没有“荣耀的冠冕”, 只有代表苦难与羞辱的“荆棘冠冕”. 然而, 因着基督“存心顺服, 以至于死, 且死在十架上. 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腓2:8-9), 并为他戴上了尊贵、荣耀的冠冕, 正如来2:9所言: “耶稣… 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 他的“困难”已过, “荣耀”已来. 再不多时, 他要从天降临, 击败地上那假冒、统管列王的敌基督, 建立创世以来所应许的天国. 他驾云降临时, “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启19:12). “看哪! 他驾云降临, 众目要看见他, 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 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启1:7). 他必毁灭一切敌对的恶势, 建立和平的千年国度. 那日, 地上各方、各族、各民都要前来敬拜他、赞美他, 高唱道: “来拥戴主为王, 宝座圣羔无双.”
(D.5) 基督的均美以及高升
金香坛是四方和等边的, “这坛要四方的, 长一肘、宽一肘、高二肘”(出30:2). 此坛是四方的, 它的长宽都是相等的. 梭陶(Henry W. Soltau)指出, 神特别选择等边的四方的来作坛的形状 — 无论是铜祭坛或金香坛 — 为要表明基督在其上的工作之均美(completeness)和丰足(Fulness). 四方形也可代表坚稳(firmness)与稳定(stability; 注: 四方形的物体不易推倒).[12] 这表明基督工作的果效是坚稳牢固、永不动摇的.
圣所里的一切圣器中, 按圣经所记载的尺寸, 最高的就是金香坛;[13] 约柜和陈设饼桌子只高1肘半(参 出25:10,23), 金香坛却高2肘(出30:2). 它的顶点高过约柜上面的施恩座 — 神与人相会之处(出25:22). 这点教导我们有关我们的尊荣大祭司(主耶稣基督)的崇高地位. 他“已经升入高天”(来4:14), 被神“升为至高”(腓2:9); 他以复活的馨香之气充满神的宝座, “长远活着替他们(信徒)祈求”(来7:25). 因此, 信靠他之人再没有任何软弱或失败可拦阻他们来到施恩的宝座前, 来“得怜恤, 蒙恩惠, 作随时的帮助”(来4:16). 难怪希伯来书的作者想到基督代求的完美职事时, 便说“像这样圣洁、无邪恶、无玷污、远离罪人、高过诸天的大祭司, 原是与我们合宜的”(来7:26).
(D.6) 基督圣别的言行性情
“香”(incense)原本是用以表示一些从祭物上升的东西, 一种令神喜悦的香气. 香是用来向所敬拜的神表示感谢的(玛1:11), 也可指敬虔者的祷告(诗141:2). 金香坛上所用的“香”是特制与圣洁的, “耶和华吩咐摩西说: 你要取馨香的香料(sweet spices), 就是拿他弗(stacte)、施喜列(onycha)、喜利比拿(galbanum). 这馨香的香料和净乳香(pure frankincense), 各样要一般大的分量. 你要用这些加上盐、按作香之法作成清净圣洁的香. 这香要取点捣得极细, 放在会幕内法柜前, 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 你们要以这香为至圣”(出30:34-36).
这至圣的香乃由四种香料合成, 照耶和华的命令配制. 对于此事, 约翰·理祈写道: “香是预表主耶稣的言行和性情, 如圣洁的香气升到父面前, 昔日如何, 永远的将来也如何.”[14] 这香气令心满意足的父神坦然说道: “这是我的爱子, 我所喜悦的”(太3:17). 这香“捣得极细”, 表明主耶稣基督完美细致的性情, 在神面前没有半点粗杂, 所以它要 “放在会幕内法柜前”, 神在那里与人相会. 在基督的香气中, 我们得与神相会和相交.
另一方面, 这香必须分别为圣. 神吩咐说: “你们不可按这调和之法为自己作香, 要以这香为圣, 归耶和华. 凡作香和这香一样, 为要闻香味的, 这人要从民中剪除”(出30:37-38). 若有人擅自制造类似的香料, 必从神的百姓中被剪除. 约翰·理祈强调: “这是给我们的世代严重的提醒, 尤其当人借自由之名随意亵渎神至圣之物的时候. … 当我们赞美神时, 让他(基督)和他的位格、他的性情和他的丰富, 成为我们赞美的对象! 这些就像无人能作的香料. 我们不能敬拜圣徒, 无论是在世或去世的; 不能赞美童女马利亚或使徒; 也不能自我赞美或赞美自己的功绩. ‘羔羊是配得的’乃天上的歌, 愿它也成为我们的歌. …最富天才却未重生的罪人组成的乐团, 及由他们配奏的乐曲, 实在叫神憎厌. 相反地, 当一小撮他用血赎来的圣民聚集在某处荒凉之所, 从火热的赤心唱出耶稣的珍贵, 上升到父的圣耳, 便成了归给他馨香之气.”[15]
(E) 结语
“亚伦在坛上要烧馨香料作的香. 每早晨他收拾灯的时候, 要烧这香. 黄昏点灯的时候, 他要在耶和华面前烧这香, 作为世世代代常烧的香”(出30:7-8). 看哪! 祭司每天早晨黄昏都要烧这香! 这里的教训是明显的, 我们应当每日早晚都赞美基督的荣美位格和救赎工作, 让这样的赞美和敬拜如香一般升到天上父神的宝座前, 叫父神满心欢喜悦纳. “我们应当靠着耶稣, 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神, 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13:15); 旧约大卫也歌唱道: “我要天天称颂你, 也要永永远远赞美你的名”(诗145:3).
结束时, 我们以约翰·理祈的话作为总结: “基督为坛, 信徒为祭司, 天上是敬拜的地方. 地上最先敬拜神的地方是会幕, 随后是圣殿; 但自从基督的十字架以后, 在地上再没有(固定的)敬拜的地方了. 我们的金香坛是在天上. 因着信, 我们用心灵到达神面前敬拜. 身体也许是独处囚室, 正如保罗和西拉在马其顿时被囚于内监的情形一样. 囚室铁柱困不住, 心灵自由的飞翔. 他们的灵环绕天上圣殿的金坛, ‘在半夜, …祷告唱诗赞美神’(徒16:25). 圣徒敬拜的权利不单在七日的第一日, 与门徒聚集环绕这位以马内利的时候, 而是随时随地的敬拜.” 亲爱的弟兄姐妹, 让我们珍惜这宝贵特权, 每天早晚“烧这香” — 向父神称颂他爱子耶稣基督位格和工作的荣美, 以此天天赞美敬拜神.
[1] { }括号内的编号是采用百年前司特隆(James Strong)制定的原文编号. 这编号最先使用于他的著作《司特隆圣经汇编》(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他将圣经原文的每一个字, 按字母顺序编上数字号码, 以方便不识原文的读者作参考之用. 此种编号现今为世界各著名原文工具书籍所通用. 在《家信》的文章中, { } 括号内编号前的“H”指希伯来文字(Hebrew), “G”则指希腊文字(Greek).
[2] Zâbhach一字在旧约中出现132次, 最常译成“献”(59次, 出20:24; 申33:19; 诗116:17), 其次是“献祭”(34次, 创31:54; 王上3:4), 也译作”祭祀”(20次, 出3:18; 代下33:22), “宰”(10次, 申12:21;民22:40; 王上19:21), “杀”(2次, 王下23:20)等.
[3] 亨利·梭陶(Henry W. Soltau, 1805-1875)是奉主名聚会中的著名圣经教师, 对会幕的真理有深入和独到的理解, 并写了数本关于这方面的书. 有关他的生平, 请参2004年1/2月份, 第50期《家信》的“属灵伟人: 亨利·梭陶(Henry W. Soltau)”.
[4] Henry W. Soltau, The Holy Vessels and Furniture of the Tabernacle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71), 第93-94页.
[5] 陈惠荣主编,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II)》(香港: 福音证主协会, 1995年), 第1091页.
[6] 约翰·理祈(另译“约翰·理祁’, John Ritchie, 1853-1930)是奉主名聚会中一位令人敬佩的圣经教师. 有关他的生平, 请参2001年2月份, 第15期《家信》的“属灵伟人: 约翰·理祈(John Ritchie)”.
[7] 约翰·理祁著, 姚光贤译, 《旷野中的会幕》(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89年), 第81页.
[8] Laurence T. Chambers, Tabernacle Studies (Kilmarnock: John Ritchie Limited), 第91页.
[9] 约翰·理祁著, 《旷野中的会幕》, 第82页.
[10] Henry W. Soltau, The Holy Vessels and Furniture of the Tabernacle, 第96-97页. 梭陶指出, 按照出30:4和出37:27, 金香坛只有两个环以供抬杠(请参本文的“金香坛构想图”; 注: 不少金香坛构想图误画为四个环). 它应是“对角地”(corner-wise)被抬进圣所, 放在幔子前, 其四角准确地指向东西南北.
[11] “牙边”在原文(希伯来文)是 zêr {H:2213}, 意谓“小环、边缘”(其字源可指戴在头上的花环), 可译作“冠冕”(crown, 此乃一些英译本如 AV (即KJV), Amplified Bible, 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的译法; 但NKJV, NIV, NRSV, Living Bible则译为“molding”). 这字在旧约中出现10次, 译作“牙边”(8次, 出25:11; 30:3)或“牙子边”(2次, 出30:4; 37:24).
[12] Henry W. Soltau, The Holy Vessels and Furniture of the Tabernacle, 第95页.
[13] 有者认为金灯台可能比金香坛更高, 但圣经没有透露金灯台的高度, 所以无人肯定它正确的尺寸.
[14] 约翰·理祁著, 《旷野中的会幕》, 第85页.
[15] 同上引, 第85-86页.
Related
作者: 星火
刊登于2006年7&8月份第65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