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捍卫者(八):和平先驱—浦卡·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


编者注:  历代以来, 神在政治、法律、商场各领域, 无不为自己的圣名留下见证人. 他们以真理束腰, 以公义为旗帜, 以圣经原则为兵器, 为了神的荣耀和人的益处, 在法律与宪政制度的战场上冲锋搏斗. 今日, 当世人享受诸多法政上的人道与公正时, 莫忘这一切是神的恩典, 透过他们奋斗所换取的成果 …

 

(A)       一粒和平的麦子

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 黑人虽然获得美国总统林肯(Abraham Lincoln)的自由解放令, 但实际上, 他们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经济能力, 仍然处于“为奴”的状态. 1870年美国的田纳西州(Tennessee)立法禁止黑白通婚, 南方各州随之效法; 1875年议会立法黑人不准进入白人的旅舍、戏院、学校、车厢等. 自由的大地, 依然笼罩着一股白人至上的阴霾…….

种族的冲突引致忌恨、暴力、焚烧、谋杀等. 在这些冲突逐渐迈向高潮之际, 有一位黑人基督徒站出来, 说: “我们必须跳出自己种族的主观, 才能解决种族的问题. 在政治、社会、法律的法则之上, 有一个更高的原则, 在那里人与人的区分, 不是基于种族、肤色、言语、政治、宗派的不同, 而是人性的善恶. 必须有人, 为人类未来的福祉, 寻找一块更大、更广的空间, 以容纳许许多多、琐琐碎碎的不平. 为此, 我把我的一生, 像粒和平的麦子埋在种族纷争的大地里.”[1] 正如主耶稣基督所说: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 若是死了, 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这位黑人基督徒的种种牺牲, 大大的平息了美国南方的种族纠纷, 使1880-1910年成为“重建美国新南方”(Re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uth)的时期. 此人就是著名的黑人教育家浦卡·华盛顿(Booker T. Washington, 1856-1915).

 

(B)       漆黑矿坑的童工

浦卡·华盛顿在1856年4月5日, 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县(Franklin County, Virginia). 他经历一个穷苦悲惨的童年. 张文亮写道: “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来自何处, 他没有自己的姓. 在9岁以前他还是个黑奴, 没有自由, 没有学校, 甚至不知道鸡肉是什么味道. 唯一一次吃鸡肉的经验, 是在半夜里, 母亲回家, 可能是偷了主人家的一点剩肉, 她把肉撕成细丝, 深怕一点肉渣掉到地上而浪费, 一丝一丝的放到孩子的嘴巴里.”

可是, 上帝眷顾这位可怜的孩童, 在他年幼生命中动起善工, 改变他的一生. 有一天, 他半夜醒来, 看到母亲跪在他的床边, 迫切地祷告, 求主给她的孩子自由, 并知道念书的重要. 他也目睹一些老黑奴临死前, 哭泣地抱着圣经, 因他们一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没有自由, 而是不识字, 到临死之前都无法亲自阅读圣经. 这一幕幕的画面常出现在他幼小的心灵, 促使他下定决心要识字, 要念书, 要受更高的教育.

为了帮补家用, 他自小(9岁开始)便在深黑的煤矿坑中工作. 每天凌晨4点到上午9点他去挖矿, 然后到学校上课, 下课回来下午5点到傍晚7点又下矿坑. 在漆黑的矿坑中, 一有休息的时间, 他就靠着坑柱, 打开头上的矿灯, 一篇又一篇的背记课本里的单子. 某日, 他听到两个矿工在闲谈: “有一所学校叫汉普顿技术学院(Hampton Institute), 是黑人第一所高等教育的地方…”. “汉普顿、汉普顿…” 他反复地念着, 在不见天日的漆黑矿坑, 他向着上帝祷告: “希望有一天能到汉普顿.” 就这样年复一日地在矿坑工作了6年, 他坚持自己要受高等教育的意愿.[2]

 

(C)       整理不完的草地

机会终于来了. 煤矿的女主人路弗娜女士(Mrs. Viola Ruffner)需要雇用一个男佣. 浦卡·华盛顿的母亲赶紧替他报名, 并反复叮咛他, 路弗娜女士是全镇要求最严格的女人, 没有佣人会在他身旁留得太久, 但她家中有许多好书, 为了念书, 浦卡·华盛顿必须全力以赴.

1871年初春, 浦卡·华盛顿到了镇上最大花园的房子. 浦卡·华盛顿日后回忆与这位“超严格的老女人”首次见面时, 便向人描述这段意义深长的情景: 站在她的面前, 浦卡·华盛顿两脚不住发抖. 路弗娜女士第一道命令是: “整理屋子前面的那块草地.” 他迅速跑去, 举起镰刀, 利落地砍去草地上高高的野草. 过了一段时间, 他跑到她那里, 通知她草地已整理好了, 哪知他所听到的, 是一句冷酷的回答: “不行, 再来!”  浦卡·华盛顿又跑去, 把草地上的每一棵杂草都给拔出来, 过了许久, 他告诉路弗娜女士草地已整理好了. “好了? 这叫好了? 这才开始呢. 再去!” 他只好再去, 全身趴在草地上, 捡去每块石头、枯叶. 又过了许久, 他筋疲力尽的问道: “路弗娜女士, 草地好了吧?” “唔, 还是不行! 再去!”

“天哪, 难道为了那一块小草地, 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合格吗?” 浦卡·华盛顿心中呐喊. 他当时真想往大门冲出去, 再也不踏进这“老魔女”的家一步! 可是, 这样一走, 等于放弃了念书的大好机会. 想到这里, 他只好咬紧牙根, 再回去把草地的表土弄松, 把倒下的草扶起, 把踏过的足迹抹去… 又做了好久, 最后, 他近乎绝望地问道: “路弗娜女士, 草地好了吗?” 路弗娜女士看后满意地点点头, 说道: “唔, 这还差不多!” 浦卡·华盛顿终于合格了, 获得这一份难能可贵的工作.

在他的一生中, 这是他第一个转机. 路弗娜女士很欣赏他, 开放家里所有的书给他看, 教他英文、会计, 还资助他继续念书, 给他良好的生活环境. 30年后, 浦卡·华盛顿在《力争上游》(Up from Slavery)一书中写道: “路弗娜女士所给我的功课, 是我一生中在任何地方也学不到的宝贵资产, 从此无论在家中或在路上, 看到一片小纸屑, 我都会去捡起来… 她成为我最好的朋友.” 他又写道: “我在这里学到: 经常保持干净, 其背后有一个更基本的精神, 就是绝对的诚实与坦诚. 挑剔的工作, 高标准的要求, 增加工作完成时的满足感, 就是最好的报酬.”

张文亮贴切写道: “一小块草地, 就可以让他学到一生最重要的功课. 受教育不在于有多少的花招、名堂, 而在于由小地方踏实、忠心的做起.”[3] 智慧的上帝训练他仆人的方法总是何等奇妙, 他能叫万事互相效力, 叫人得益(罗8:28); 这起初看似“魔女”的女人, 竟成为浦卡·华盛顿的“良师益友”; 她苛刻的要求, 塑造了他忠勤的品格, 使他一生受益不尽.

 

(D)       清理房间的考验

1872年秋天, 浦卡·华盛顿告别家乡的母亲和路弗娜女士, 前往500哩外, 他梦寐以求的汉普顿技术学院求学. 经过千辛万苦, 他终于到了汉普顿技术学院的校门. 主持入学面试的是副院长麦奇女士(另译“马吉女士”, Mary Mackie), 她叫浦卡·华盛顿坐在一旁等候. 看到许多新生一一通过入学口试, 浦卡·华盛顿紧张得很, 害怕自己通不过面试, 多年的努力和期望都付诸流水. 忽然, 麦奇女士瞧他一眼, 说道: “隔壁的房间需要清理, 你去扫一扫吧!” 浦卡·华盛顿心里不禁欢呼起来, 或许考数学、史地他不会, 可是考扫地, 路弗娜女士已经严格地训练过他, 绝对难不倒他. 结果浦卡·华盛顿借着“满分的扫地”通过入学面试. 原来上帝先前给他的痛苦训练, 是要用在此刻!

浦卡·华盛顿以清理房间而通过入学面试, 这后来成为非常著名的故事. 他事后写道: “我拿把扫帚过去, 先把地扫三遍, 再拿一条抹布, 又来回把房间抹四次; 然后搬动教室里的每张书桌、椅子, 连讲台也搬移, 再全部擦四次, 房间的角落也再三擦拭. 我感觉我的未来, 就决定在这房间是否干净.” 他抹完后向麦奇女士报告, 她走进来, 拿起一条白色的手帕, 绕在食指上, 由墙角笔直的抹过去, 抹到另一边的墙角, 手帕上竟没有沾上一粒灰尘. 她说: “我想你可以进来就读了.” “喔! 那时我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 浦卡·华盛顿写道, “以后我的求学过程又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考试, 但是我认为一生中考得最好的一次, 就是抹地板.”[4]

 

(E)       心灵信仰的更新

上帝借着麦奇女士教导浦卡·华盛顿许多宝贵的人生功课. 不久, 麦奇女士与他一同擦窗户, 他擦一边, 麦奇女士擦另一边. 他发现贵为副院长的麦奇女士, 竟然比他擦得更亮, 连窗户的四个角落都擦得一尘不染, 而且在擦窗户时, 她是很享受的乐在其中. 他看到一个大人物在这种微不足道的卑贱工作中, 获得如此大的满足, 他才恍然大悟, 明白了美国富强的基本关键是: “一批基督徒活出了劳动是一种神圣.” 在日后的种族纠纷中, 浦卡·华盛顿要自己的黑人同胞保持冷静, 甚至要向对立的一方(白人)学习, 因为“我们连对方的优点都还没有学到”.

在上帝奇妙安排下, 汉普顿技术学院成为浦卡·华盛顿一生的转折点. 除了获得高等教育之外, 他认识了2年级的女老师洛德女士(Nathalie Lord). 她把基督的福音传给他, 带领他归信耶稣基督, 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浦卡·华盛顿后来写道: “在汉普顿的日子, 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门课, 不是学校所开设的, 而是我认真的读圣经. 在此之前, 我不在乎基督耶稣是谁, 更不在乎圣经. 但是二年级以后, 在一生中我每天都读圣经, 无论在家, 或在外工作, 我立定心志: 不读一章圣经, 就不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日读经使浦卡·华盛顿的灵命日渐增长.

此外, 浦卡·华盛顿又念数学、地理、英文文法、自然史、科学、农业、演讲学等等. 他写道: “教育的目的, 不是给人一个不用努力工作而可轻松赚钱的捷径. 现在我才知道, 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承受更多的责任, 并且更能独立的去解决世界上的问题…. 教育给人一种自重自尊的心理价值, 不只在课本上学习到, 更能在生活上经历到.”

1878年, 浦卡·华盛顿到卫蓝德神学院(Wayland Seminary)深造一年, 修拉丁文、希腊文. 1879年, 23岁的他毕业后, 成为当时极少数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 加上善于演讲, 他的前途甚是光明. 有人劝他去念法律成为律师, 然后从政, 在政治上为黑人谋求福利, 同时也可为己名利双收. 可是, 他在上帝面前祷告和思索许久, 最终决定以“教育”成为他事奉的祭坛. 他写道: “教育带着服务的特性, 是律师所不具有的. 教育的改革是回到人性的原点, 是法律无法探触的层面. 在我短暂的一生, 有限的精力, 我所能给的应是教育. 正如我的老师麦奇女士与洛德女士, 我想成为教育界的宣教士(宣道士).” 当他走上上帝命定的道路时, 他发现上帝已为他开启一扇教育事奉之门  —  成为印第安人的老师![5]

 

(F)       印第安人的老师

在上帝奇妙的引领下, 浦卡·华盛顿被安排为印第安人的导师. 当时美国与西班牙正在打仗, 美国政府担心在战争期间, 印第安人会制造内乱, 就抓了75个印第安酋长. 汉普顿技术学院的院长阿姆斯特朗(Samuel Armstrong)认为, 与其囚禁印第安人, 倒不如送来学院念书学艺. 这个建议被采纳后, 阿姆斯特朗就安排浦卡·华盛顿担任这批印第安人的老师兼舍监. 这样的安排后来证实是明智之举, 是一个成功的计划, 印第安人也可以像一般人一样的念书和求学. 这个计划的成功, 促使美国政府在宾州(宾夕法尼亚州, Pennsylvania)的卡里斯里巴洛克斯(Carlisle Barracks)成立第一所印第安人的技术学院.

要教育这批过惯原野生活的印第安人可不简单. 他们自视甚高, 看不起白人, 认为他们是皮肤苍白的软弱族类, 更看不起当过白人奴隶的黑人. 在学校里, 印第安人赤脚到处跑, 饭后围坐轮流抽长烟. 浦卡·华盛顿与他们生活在一起, 实际地关心他们, 鼓励他们走路穿鞋子, 教他们自然科学、农业技术. 他发现印第安人恩怨分明, 你对他们好, 他们也对你好. 这样, 他渐渐成功地引导他们步上受教育的轨道.

在教育印第安人的同时, 浦卡·华盛顿有一个极其重要的领悟, 他从印第安人的习性, 看到了自己种族的缺点. 印第安人在美洲大地, 以及黑人在非洲内陆, 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为什么他们在时代的巨轮中, 会比白种人落后呢? 浦卡·华盛顿以教育的观点写道: “黑人与印第安人多年来不能进步的原因, 是他们的思考方式, 缺乏逻辑, 缺乏准确深入思索的能力; 第二, 他们的生存依附在族群部落, 或自然环境, 不想从人群中独立出来, 或从自然环境中分别出来, 不愿追求个人自由, 追求人对环境的管理, 以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 没有进步.” 他认为“必须带入基督信仰的教育中(有次序的上帝, 带来有次序的创造; 有次序的启示, 带来有次序的思维与逻辑), 并且追求个人在上帝面前存在和事奉的价值, 远超过对环境的依附, 才能带动整个种族的进步.”

上帝赐他这样的领悟后, 接着便让他听到遥远南方传来塔斯克基(Tuskegee)的呼声. 这个呼声的重要性可在张文亮的话中看出: “这个呼声将唤醒成千上万黑人沉睡的心灵, 扭转了一个世代的信仰与带起教育的复兴. 直到今日塔斯克基仍被公认是黑人教育最重要的里程碑.”[6]

 

(G)      塔斯克基的呼召

亚拉巴马州(Alabama)的梅肯镇(Macon)是美国南方黑人群居的小镇, 住了12万5千个黑人, 靠着种棉花过着近乎贫困的生活. 1880年, 有两个黑人亚当斯(Lewis Adams)和坎贝尔(George W. Campbell)捐出他们卖洋铁罐和补皮鞋所赚的美金2千元、几只鸡、一匹瞎了眼的老马, 买下一间半倒的农舍和一间老旧没人聚会的教堂, 向镇方申请成立一所黑人学校. 这申请获得镇议会通过后, 汉普顿技术学院派了一个黑人来, 担任这间美国第一所黑人高等学校的校长. 此人就是浦卡·华盛顿.

巡视塔斯克基的校地时, 浦卡·华盛顿发现破落的教室内没有桌椅, 墙上窗户没有玻璃, 没有办公室, 没有实验室, 没有食堂, 没有学生宿舍, 没有学生, 没有老师, 没有州政府补助, 没有私人厂商赞助, 没有薪水来源, 有的仅是2千元的建校基金, 学校前景一片茫然. 他写道: “在塔斯克基的第一年, 每想到学校, 夜里几乎都睡不着.” 然而, 他深晓得主托付他的使命, 所以没有离开. “每次的工作机会, 都是再一次的调整自己; 每次的困难, 都是自己再一次的学习.” 他没有后悔当年选择在教育行政上的事奉, 他写道: “黑人不能长期以群众抗议来表达被白人歧视所受到的不平.  受伤的愤怒不能带我们走出伤害的阴影. 黑人必须以行动证明自己是努力, 是负责, 是值得信任的族类. 社会最后是听有实力之人的声音, 而不是武力. … 我以身为一个黑人为荣, 因此改革必须是来自耶稣所说的: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 仍旧是一粒, 若是死了, 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约12:24)[7]

 

(H)      卓越的梦幻队伍

1881年2月12日是黑人教育的重要日子, 因在这日, 浦卡·华盛顿正式成立“塔斯克基师范与工业学院”(Tuskegee Normal and Industrial Institute). 浦卡·华盛顿效法基督徒宣道士(宣教士)海外布道的策略  —  以农业或工业技术教育来培训信徒自立自足  —  所以这第一所黑人学院也往师范与工业技术的方向走. 他说道: “技术教育是拯救日渐落伍的种族的第一步, 如此毕业的学生才能进入社会, 占有竞争的优势.” 他决定先往农业和工业技术教育走, 10年后再发展文、理学院, 他也看准培养师资是所有教育的第一优先.

招生消息一传开, 各处申请入学的信件蜂拥而来. 浦卡·华盛顿头脑很清楚, 他坚持“精兵政策”. 他指定能够入学的学生必须: “年满16岁, 能读能写, 有代数、英文文法、历史的装备, 有坚强的心志, 刻苦耐劳, 并且乐意帮助别人.” 浦卡·华盛顿认为学校不是慈善机构, 以有限的人力, 若不严格要求、筛选, 以后会浪费许多时间、体力去处理本来就不该入学的人. 同年7月4日, 第一批30名黑人学生入学.

在上帝的动工下, 一批不为钱财名利而教学的优秀黑人基督徒老师加入了教员团, 例如: (1) 戴维森小姐(Olivia Davidson)曾以第一名的卓越成绩自汉普顿毕业, 受过神学教育和护理训练. 她出任学院高年级的导师、女生舍监、副校长, 后来嫁给浦卡·华盛顿, 成为他的得力助手; (2) 约翰·华盛顿(John Washington)出任体育老师. 他是第一个发现黑人学生可以往体育与音乐发展的老师, 并组织了第一支黑人棒球队和黑人学生乐队; (3) 约翰·卡弗(John Washington Carver)是美国黑人农学家兼农业化学家, 他从花生中制造100多种的产品, 因而以“花生人”(Peanut Man)举世闻名. 他以杰出的学术成就与敬虔的信仰, 不单提高了学校的科学水平, 给美国南方带来农业革新, 也给学生带来信仰的复兴; (4) 沃伦·罗甘(Warren Logan)教农业经济与会计, 兼执掌学院财政. 他坚信“学生必须知道钱的价值, 去妥善的管理, 有效的运用.”

由于上帝预备了这批优秀的基督徒老师, 这所学院7年后培育出165位杰出的老师, 10年后600位, 30年后每年有1,500位毕业生出去. 更难能可贵的是, 这批老师始终如一: 有大学聘请约翰·华盛顿担任校长, 但他拒绝; 发明大王爱迪生以年薪百万聘请卡弗, 他也拒绝; 甚至美国第25任总统麦金利(William Mckinly, 1843-1901)聘请浦卡·华盛顿出任美国农业部长, 他也拒绝, 为了塔斯克基的呼召, 他至死忠心. 有这一群优秀老师为后盾, 塔斯克基学院不断壮大, 校誉不断提升, 最后成为今日有50多个科系的著名塔斯克基大学, 每年入学新生有3,300名, 教职员850名, 学校建筑150栋. 此大学目前不仅帮助美国黑人, 也推广教育至非洲和中南美洲. 这点给我们极大启发: 上帝往往要我们学习从少做起, 倘若我们倚靠上帝, 忠心地做下去, 上帝便能按他美好的旨意和时间, 使少变多, 叫人得福.[8]

 

(I)        自食其力的学校

浦卡·华盛顿推行崭新的治校原则  —  自食其力的学校. 他坚持: 学校的校舍, 学生自己盖; 学校的砖头, 学生自己烧; 学校的食物, 学生自己种; 多余的还可以拿出去卖. 每星期由校长、老师和学生在上课之余, 一同亲手工作. 他也提倡“以身作则”, 所以老师做的比学生多, 校长做苦工又比老师多. 砖头烧坏了, 华盛顿连手表、结婚戒指都拿去当铺典当, 换钱回来再买材料, 用来烧砖头.

开始时, 许多家中群起抗议, 他们认为“送孩子来学校是要念书, 不是来义务劳动.” 浦卡·华盛顿并不赞成, 他坚持道: “学生要知道, 一生亲手劳力就是最大的美德, 就是尊贵的事奉, 我们不是做遥不可及的事, 而是做每天生活所需的事. 做得更好, 更纯熟, 更有效率就是教育的一部分.” 他深信扎实的教育来自亲手做工.

浦卡·华盛顿也很注重学生的品格塑造和信仰灵命. 他每星期日晚上都召集学生, 规定他们出席“校长时间”. 他的讲题非常实际, 如“帮助别人”、“俭朴的美德”、“遵守诺言”、“你是否竭尽所能?”等等. 他大部分的信息内容都取自圣经. 他坚信一个基督徒学生必须有好的品格, 他看出许多基督徒软弱退后, 其实不是他们不懂圣经知识, 而是因为品格出了问题, 不肯实际地活出基督徒处事应有的圣经原则.[9]

 

(J)       拒绝“属灵的懒人”

一天晚上, 有两个学生起来火热大声地祷告, 浦卡·华盛顿却当众斥责他们两人, 叫他们住嘴立刻出去扫地, 因为他们白天工作偷懒, 等到公众祷告的时候, 祷告声音倒比别人都大. 浦卡·华盛顿说: “如果你们两人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好了, 回来祷告会变得更真实一点.” 这件事传出去, 引来许多教会的抗议. 浦卡·华盛顿以下的话, 更让不少懒惰的基督徒觉得刺耳. 他说: “基督徒的信仰是活的, 是表现在你的课堂、工作、扫地. 教会不是在养活一群属灵的懒人, 光靠嘴巴不动手, 光用神学术语来逃避诚实作人、亲手劳力. 许多教会教导人只要爱主就够了, 其他都不重要, 这绝对是错误的教导, 不过是误导年轻人, 滥用他们的信仰热忱, 使他们成为一群在社会上没有竞争力的废物, 是把圣经弄成腐烂的字句, 以咬住人的良心来偷偷获得辖制人的权力.”

浦卡·华盛顿的言论, 被外人沦为“爱主无用论”. 1895年, 一些教会牧师和领袖群起反对他, 叫人不要去那“撒但的学院”念书. 浦卡·华盛顿为这一群教会领袖痛心疾首, 他以历史长远的眼光看出, 在黑人还是奴隶的时候, 黑人没有任何组织, 唯一的组织就是教会, 而教会的牧师、长老或执事, 就成了黑奴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 黑人自由以后, 黑人必须独立处理许多社会、文化、科技、政治种种复杂的问题, 黑人神职人员是当时唯一最具资格出来教育、培养信徒、百姓的人. 可是他们不去管教黑人平常到处游荡, 闲话家常, 堕落放荡, 不思上进, 只满足于这群人每星期日到教堂听感性讲道, 摇摆身体, 鼓掌顿脚, 火热唱歌, 又叫又跳, 回家后又堕落如常.

浦卡·华盛顿认为, 在时代的巨变中, 如果教会领袖不在“爱心和知识”上一起装备信徒, 整个时代的基督徒会失去竞争力, 福音工作会愈形枯萎. 他强调在教会当领袖, 一颗爱主的心是重要, 但爱主之外还要加上属灵的知识和见识. 为此, 他大力呼吁教会领袖不断受教育, 1892年, 塔斯克基成立给教会领袖上的夜校(Ministers’ Night School). 浦卡·华盛顿本人终生参加保守的美南浸信会(美国南方浸信会),  他常鼓励塔斯克基学院毕业的好学生, 特别是具备“忍耐、智慧、殷勤”的学生, 装备自己成为传道人. “忍耐、智慧、殷勤”后来成为塔斯克基学院的校训, 这也是他一生处事为人的写照.[10]

 

(K)      争取黑人的福利

1895年, 他在美国亚特兰大(Atlanta)发表演说: “我看出成千上万的黑人被卖到美国为奴, 在这人类的贪婪罪恶背后, 却有上帝奇妙的作为, 那就是黑人有一天要成为白人的祝福. 耶稣说: ‘你们中间谁愿为大, 就必作你们的用人; 谁愿为首, 就必作你们的仆人’(太20:26-27). 如果强大的白人族群善待弱势的黑人, 上帝的恩典必临到我们的国家, 这是历代不变的定律. 种族的差异不是一种咒诅, 而是祝福. 就像一只手, 五只手指长短不同, 不可互相攻击, 如果一起随同手掌起舞, 长短齐出就能抓住任何东西. 如今有些白人对我歧视, 那无损于我, 损失的是他们自己, 显出他们的道德水准与心胸狭窄. 如果黑白双方互相敌视, 那将是我们美国道德迅速沦丧的时候. 我们需要的是对种族歧异的包容, 共同追求国家福祉.” 这是美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亚特兰大黑白大和解”(Atlanta Compromise). 这个宣言至少影响美国50年黑白种族的和平相处.

自1890年, 浦卡·华盛顿与一些黑人律师推动法案, 他说: “法律必须明订, 以免有心人士, 假借政府权力, 对于白人一套解释, 对于黑人又有另一套解释.” 在推动法案上, 他先争取到黑人结婚获得法院合法的认定权, 保障黑人家庭的伦理制度. 1896年, 美国最高法院通过“黑人有权买卖土地”, 解决了黑人长期无法买卖土地的痛苦.

1905年, 他以塔斯克基学院为主轴, 以毕业的杰出校友为延伸, 组织5个黑人的专业团体, 凝聚黑人力量, 它们是: “黑人律师协会”(Negro Bar Association)、“美国黑人寿险人员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egro Insurance Men)、“商业联盟”(Business League)、“有色人种商人协会”(Colored Merchants’ Association)和“美国黑人葬礼指导协会”(National Negro Funer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这5个团体中, 商业联盟的影响力最大, 深入美国政治和商业界各阶层.

在争取黑人的福利时, 浦卡·华盛顿强调一切始于人性的改变. 他说: “如果种族问题不是回到基本的人性, 即使是用政治改革、人权的争取和一大堆的委员会, 不过是过度乐观者的痴人梦呓. 应当由人性的改变开始, 延伸到政治权利的争取, 不是为争取过多的名利、权力、福利, 而只是争取与所有人、所有种族有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 … 在这个争取上, 人的智慧、特质与可靠的个性, 比武器更有威力. … 黑人要求政府给予福利是造成黑人更深堕落的原因, 是黑人生活失去努力的目标. 我绝对不能忍受一个人说他没事干, 一个人若不能为自己做什么, 他就没权力要求别人为他付出什么, … 因此我们要争取的是给每个人有公平的机会去竞争.”[11]

(L)       不被打倒的原因

浦卡·华盛顿对黑人教育改革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早在1888年, 他已被选为“亚拉巴马州教师协会”(Alabama State Teachers’ Association)会长. 1893年, 他被著名的《展望》(Outlook)杂志选为全国大学最佳校长之一. 1896年, 闻名遐尔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颁赐他荣誉博士, 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黑人. 同年, 美国总统请他当农业部长, 他为了坚守大学职务而拒绝总统的邀请. 1901年, 美国总统又请他入阁, 担任南方政策幕僚首席, 他又拒绝. 但两次拒绝, 他都补上一份推荐名单, 使很多黑人有机会进入美国各大州, 特别是国家的决策部门和法院. 今日美国有许多黑人担任国家重要官职, 甚至黑人奥巴马(Barack Obama)现今能坐在美国总统的宝座上, 早在100多年前为此铺路的浦卡·华盛顿功不可没.

由于塔斯克基学院的知名度不断提升, 大量的资助金开始流入学校,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大银行家摩根(John P. Morgan)等大企业家大力资助, 州政府也立法案支付教师薪水, 钢铁大王卡内基(Andrew Carnegie)连续四年, 每年捐助美金60万元. 事实告诉我们, 很多人不被贫穷打败, 却被富贵打倒, 但浦卡·华盛顿一生不被富贵与成功打倒, 原因有五个: (1) 外界对学校或他个人的捐款, 他全权交由一个中立的基金会经手, 自己不经手金钱. 无论基金会的帐目有多少钱, 他只拿固定的微薄薪水, 这免去他许多金钱的试探; (2) 他一生坚守塔斯克基学院教育行政的工作, 没有在仕途(官途)上再往上爬. 他说: “教育是最尊贵的企业”, 他也知道自己在整个种族问题中所该扮演的角色; (3) 他永远保留几个诤友, 可以在他面前直指他的错误; (4) 他一生忠于他的婚姻、家庭. 他成名以后必须到各处演讲, 在不同的旅行地点, 他常与妻子、女儿通信; (5) 无论怎么忙, 他每天读圣经, 星期日教上午、下午两班主日学.[12]

 

(M)      使人和睦的福气

为了帮助黑人争取更多福利, 浦卡·华盛顿越来越忙, 四处演讲. 1915年10月25日, 他在演讲时心脏病突发而倒下, 医生告诉他在世时日无多. 他躺在病床上说: “我生在南方, 活在南方, 努力在南方工作, 死了也要葬在南方.” 他不理医生的劝告, 与妻子搭乘火车返乡. 1915年11月13日夜里, 他自昏迷中醒来, 看见前面塔斯克基学院、熟悉的建筑物、校园的草地、报时的钟塔… 他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离开了所爱的南方.

虽然浦卡·华盛顿在地上的生涯结束了, 但他对整个黑白种族的影响却无止息. 张文亮适切评述道: “至今美国仍有黑白种族纠纷, 城市中仍有许多贫困的角落是黑人群居的所在, 种族间的歧视仍然存在, 很可能只要有人类的地方, 这些深植人性的罪恶、丑陋就永远无法除去. 但是浦卡·华盛顿在他的时代, 大力改善黑白种族的关系, 以教育行政服事了他那个世代; 以重新阐释对耶稣基督的信仰, 改变了种族之间的纠纷.” 浦卡·华盛顿的名言之一是: “在种族纠纷的大地上, 小人以恨来耕种, 君子以爱来抚平.”[13] 诚然, 正如主耶稣所说的: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因为他们必称为上帝的儿子”(太5:9).[14]

 


[1]张文亮著, 《法政捍卫者的忧伤与荣耀》(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2000年), 第245-246页.

[2]同上引, 第247-248页.

[3]同上引, 第248-250页.

[4]同上引, 第250-252页.

[5]同上引, 第252-253页.

[6]同上引, 第254-255页.

[7]同上引, 第256-257页.

[8]同上引, 第257-260, 271页.

[9]同上引, 第260-261页.

[10]同上引, 第262-264页.

[11] 同上引, 第264-265, 268-269页.

[12]同上引, 第265-267页.

[13] 同上引, 第267页.

[14]同上引, 第269-270页. 上文改编自 张文亮著, 《法政捍卫者的忧伤与荣耀》(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2000年), 第245-270页; 也参 B. T. Washington, Up from Slavery (U.S.A.: Lancer Books Inc., 1968); S. R. Spencer, Booker T. Washington anf the Negro’s Place in American Life (U.S.A.: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55); 另外也参考以下网页资料: http://www.tusk.edu http://www.answers.com/topic/booker-t-washington ; http://en.wikipedia.org/wiki/Booker_T._Washington .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