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玻意耳 (Robert Boyle, 1627-1691)


罗伯特.玻意耳  [1] (Robert Boyle, 1627-1691)

 

(A) 玻意耳的生命历程

1.  这位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在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爱尔兰的利斯莫尔(Lismore).

2.  他的父亲是爱尔兰最有权力, 占有广大封地的理查德大公爵 (Richard Boyle).

3.  由于体弱多病, 不适合习武作战, 所以8岁时(1635年)便被父亲安排到英格兰念书.

4.  1640年(13岁时)英国内战, 为了安全起见, 玻意耳被父亲送到欧洲大陆. 在1640-1645年(或1639-1644年)期间, 他到过日内瓦、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念书.

5.  28岁(1655年)后前往牛津(Oxford), 并以超人一等的理智思维, 成为牛津最受欢迎的学者之一.

6.  他的一生中多次逃过死劫; 例如他曾从翻倒的马车中被救出来, 过后马车翻落急流中; 某次, 他从马上摔下, 马蹄几乎踩到他的喉咙; 又有一次, 粗心的药商配错补药给他, 若不是因为他吃了许多糖而吐出毒素, 他早已中毒身亡. 神保守存留他的生命, 为要使用他在科学上荣耀神.

7.  给予科学和信仰许多贡献后, 玻意耳于1691年12月30日离开人间.

(B) 玻意耳的科学贡献

1.  伦敦皇家协会(Royal Society of London)的创始人之一. 此协会于1660年成立, 1662年获英皇授予特权. 至今它仍是世界所有科学团体中最杰出的一个.

2.  可说是第一个以实验来证实一切他所提出的科学性主张之研究员. 他对空气进行了43项实验, 并以现代科学的方式来报道, 即声明“假设”(hypotheses), 描述器材, 状况和测验, 并把结果列表显示.

他提倡清楚快速地报道一切新的科学发现.

3.  于1662年(35岁时)确立了著名的“玻意耳定律”(Boyle’s Law), 这气体定律指出在恒温下, 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大小成反比(即气体体积越大, 压力就越小, 反之亦然).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4.  首先用树木的液体来区分酸和硷的不同, 这个液体后来成为有名的“石蕊试纸”(litmus paper).

5.  于1661年出版《怀疑的化学家》(Sceptical Chymist). 他在此书中反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错误理论,[2] 发展了物质的基本微粒概念, 称物质的基本要素为“元素”(elements), 并给予元素正确的新定义, 故有“化学之父”的美誉.

6.  努力在平民百姓中间推广科学, 写了42本书和许多信件关于科学的题目.

(C) 玻意耳的信仰历程

1.  追求生命的意义: 英国内战平息后, 玻意耳返回英格兰.[3] 当时他的父亲和哥哥已为革命阵亡. 政治上的革命牺牲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却没给爱尔兰带来好处. “什么才是真正具有长远价值的呢?” 玻意耳居住在父亲留给他的多塞特(Dorset)城堡, 苦思多年, 迷惘难眠. 最后他发现问题的关键: 这一切要有意义, 势必要有一位有意义的上帝, 不然人不会有追求意义的需要. 这时, 他读到托马斯.布朗(Sir Thomas Browne)[4]写的《一个医生的宗教信仰》(Religio Medici)一书, 给他心灵时很大的帮助.

2.  领悟创造的意义: 布朗(Thomas Browne)在以上的书中写道: “上帝造这个世界的目的, 是给万物居住, 但是造人的目的, 不只是为要使人在世界上生存而已, 而是使人能够学习管理大地与思考上帝的作为. 人需要理智才能够学习与思考. 理智是上帝赏赐给人的, 使人有别于其他万物. 只是人类很少为这个赏赐感谢上帝. …人可以透过三个老师认识上帝: 圣经、住在基督徒心中的圣灵, 以及上帝创造的万事万物.” 玻意耳想道, 如果这些叙述是正确的, 那么他愿意成为基督徒,[5] 并且用仔细的理智逻辑与精密的实验追求认识万物的定律. 这时玻意耳28岁, 因着以上的领悟, 他离开多塞特前往牛津.

3.  认识不变的上帝: 6年以后, 玻意耳果然在这个信念下, 发现了“在恒温下, 气体的体积与压力的大小刚好成相反的比例”. 这就是所有读化学的学生都知道的“玻意耳定律”. 这个定律的伟大和重要, 不在乎如何计算或运用, 乃在乎一个事实: 这是人类历史上, 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 证明宇宙里有不改变的律 — 这是因为宇宙的创造者, 是一位信实永存、永不改变的神!(雅1:17; 来13:8; 哀3:23)

4.  扎根科学于信仰: 玻意耳在牛津结识了有“清教徒之父”之称的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6] 当时很多人以为对宗教虔诚就必须反对科学, 但玻意耳与巴克斯特连手扭转这种偏差, 宣称: “人的得救条件不是要反对什么, 而是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 只要你肯, 仍然可以在科学里爱上帝、敬拜上帝.”这番话在当时影响甚大, 使到玻意耳的牛津科学阵营里, 聚集了一群杰出的基督徒科学家,[7] 逐渐地这群人就组成“英国皇家科学会”或称“伦敦皇家协会”. 可见玻意耳与巴克斯特两人的友谊对后来100年的影响甚大, 使到科学的进步扎根于敬虔信仰的根基上. 人也按他的遗嘱设立了“玻意耳讲座”(Boyle Lectures), 以一系列的讲座来维护基督信仰, 反驳无神论等人.

5.  热诚地学习圣经: 对玻意耳而言, 学习圣经是最有价值的事. 他勤学希伯来文, 希腊文和古叙利亚文. 有一次他在病痛中, 仍到20英里的地方向一位犹太人学习希伯来文. 在一年内, 他自修4种语言, 为要更加明白圣经经文的意思. 此外, 虽在繁忙的科学研究中, 他仍以祷告和读经来开始他的每一天.

6.  从事圣经的翻译: 圣公会有意给予玻意耳主教的职位, 但他拒绝, 因他认为圣灵没有在这方面呼召他. 虽然如此, 他学习东方的语言, 与数位朋友进行翻译的工作, 并资助翻译的事工. 他在死前捐献一切财产, 成立了一个把圣经翻译成爱尔兰文和土耳其文的基金.

7. 执笔写作的事奉: 玻意耳写了两本基督徒小说《狄奥多拉的殉道》(Martyrdom of Theodora)和《撒拉弗的爱》(Seraphick Love, 1659年). 《撒拉弗的爱》非常畅销, 在玻意耳活着时共经过7次的印刷发行. 他在此书中发问有关受苦的理由, 引证神的爱在历史上如何工作, 也请求以宽赦来医治战争的伤口. 他指出, 我们将不会知道我们受苦的全面理由, 直到我们知道神的全盘计划. 玻意耳也在晚年写了《基督徒的品德》(The Christian Virtuoso)一书, 呼吁基督徒“以科学研究作为信仰的职责”.

8. 荣耀归神的一生: 对玻意耳而言, 科学显示造物主的智慧, 是一种荣耀神的方式. 他教导说: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明白那无限的神, 但我们的思想仍能跟随神的思想. 可是, 最高尚的人对于‘神是何者’的意念, 仍是注定不完全的.” 玻意耳对皇家协会的最后忠言, 是希望他们能发现神的作为之真正性质(the true nature of God’s work). 他劝勉道: “记得把荣耀归给那创造大自然的神”; 又说:“使用知识造福人类”.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信靠神的伟大科学家.

这群科学精英, 把生命建立在基督信仰的坚固磐石上,

而非哲学理论的松软沙土上, 所以我们并不希奇,

他们可以展开信仰与科学的双翼, 翱翔于永恒真理的天空…

参考书目

张文亮著, 《科学大师的求学, 恋爱与理念》, 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1996年, 第128-137页.

Allen, Robert(ed.). Chambers Encyclopedic English Dictionary. Edinburgh: Chambers, 1994.

Graves, Dan. Scientists of Faith. Grand Rapids: Kregel Resources, 1996.

 


[1]               本文采用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的译法, 将‘Boyle’译成“玻意耳”; 著名科学伟人的传记作者张问亮则译成“波义耳”.

[2]               当时的化学家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物质是由水、火、土、空气这4种要素组成. 这错误理论使1千年来的化学家像炼金的术士, 不断用不同的物质炼来炼去, 想炼出金子来. 玻意耳强调: “一个物质能否炼出金子, 主要决定在这物质是否含有‘金子’这一个本质, 若没有, 再碰到什么因缘也不会有金子出来.”

[3]               他于1644年返回英格兰, 与他姐姐凯瑟琳(Catherine)同住一年左右. 从1645-1655他住在多塞特. 从1656-1668年他搬到英格兰中南部的牛津, 并于1668年回伦敦与他姐姐同住, 参http://www.oxy.edu/~terhakop/boyle.html

[4]               布朗(Thomas Browne, 1605-1682)是位英国医师和作家. 他把科学和信仰融成一体.

[5]               这里可能指成为“虔诚”的基督徒, 因为有学者认为玻意耳在瑞士时已信主(据说得救时年仅13岁), 过后他尝试以他所知道的科学来调和信仰, 举此遇到不少困难. 他感到无比沮丧, 甚至自杀的念头困扰他两年之久. 可是这事以后, 他成为了虔诚坚固的基督徒. 这些事是发生在他前往牛津之前, 参 Dan Graves, Scientists of Faith (Grand Rapids: Kregel Resources, 1996), 第60-61页. 笔者相信玻意耳有此转变, 很可能是因为读了布朗的书, 发现他当时所知道的科学是极其有限, 且承认当时科学界有许多错误的理论, 还没有发现所谓的定律, 所以立志靠神所赐的智慧来认识神和万物的定律.

[6]               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 1615-1691)是英国清教徒牧师, 王政复辟时力促当局对脱离国教(圣公会)的温和派实行宽大, 但为此遭受迫害及监禁.

[7]               例如物理之父 — 牛顿(Isaac Newton); 力学之父 — 胡克(Robert Hooke), 植物学之父 — 约翰.雷(John Ray)等人.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