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就是神 !


“太初有道, 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1:1)

在还未研究约翰福音1:1这一句重要经文以前, 让我们先学习或复习一些简单文法. 首先, 一个基本句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主词(subject) + 述词(predicate); 例如“约翰正在写字”这一句子是: “约翰”(主词) + “正在写字”(述词). 第二, 在希腊文法中, 一个名词可以分为五种“语法格”(或简称“格”, case),[1] 其中常见的一种, 便是“主格”(nominative).

“主格”是表示主词的格(the case of the subject). 如果主词连于一个表示对等的动词, 如“是”(is, 意即把主词与某事物对等起来的动词), 那么就会出现另一个也是主格的名词  —  述词主格(predicate nominative). 举个例子, 在“约翰是个人”(John is a man)这个句子中, “约翰”是主词, “人”则是述词主格.

英文与中文的文法都是根据字的顺序来区分主词与述词主格, 即主词在前(“John”一字在前, 所以是主格), 述词主格在后(“man”一字在后, 所以是述词主格). 但希腊文却不是这样. 因为希腊文的字序十分有弹性(指伸缩性), 主要的功用是“强调”(to emphasize), 而不具有严谨的文法功用. 换言之, 置于前面的希腊字不一定是主词; 它在字序中被置于前, 主要功用是为表明这字是句子中所要强调的字.

美国著名的新约圣经与希腊文教授威廉·孟恩思(William D. Mounce)指出, 要辨别或区分两个名词中, 哪一个是主词, 哪一个是述词主格, 希腊文法有别的方法, 其中一个就是: 如果两个名词当中的一个有定冠词(definite article, 如英文中的“the”), 它就是主词.

正如上文已经说过的, 字序(字的顺序)是特别用来作“强调”的. 一般而言, 一个字如果位于子句(clause, 另译“分句、从句“)的最前头, 便是为了强调这个字. 一个很好的例子, 就是约翰福音1:1的第三个子句. 中文译本的典型译法是“道就是神”. 但在希腊文中, 字序刚好倒过来, 变成“神就是道”:

希腊文:           καὶ       Θεὸς    ἦν        ὁ  Λόγος

希腊文音译:    kai       theos   ên        ho logos

中文:               而        神        就是     这道

英文:               And     God     was      the Word

根据孟恩思, 我们清楚知道主词是“道”(Word), 因为它有“定冠词”(the Word), 所以我们译作“道就是神”(and the Word was God)是正确无疑的. 孟恩思接着提出两个极具启发性的问题, 他写道: “我们会想起两个问题, 都具有重要的神学意义: (1) 为什么把 Θεὸς ( God )放在前面? 以及 (2) 它为何没有定冠词(意即它为何不是 ὁ Θεὸς [the God] )?”

对于第一个问题, 孟恩思的答案是: 它位于那用作“强调”的位置上, 是把着重点放在它(God)的本质或素质上, 我们可用“神的所是, 就是道的所是”(the Word is what God is)来表达这个意义(例如:“神是爱, 道也是爱”;“神是光, 道也是光”等等, 笔者按). 至于第二个问题, 孟恩思贴切指出, 它没有定冠词, 免得我们将道(耶稣基督)的位格与神(父神)的位格等同起来(意即: 耶稣基督 = 父神, 笔者按).

针对以上两点, 孟恩思评述道: “字序(上述第一个问题)告诉我们, 耶稣基督拥有父神的一切属性; 没有定冠词(上述第二个问题)则告诉我们: 耶稣基督不是父神. 约翰在此的措词既简洁扼要又优美! 事实上, 它是我们所能找到最优美而简练的神学陈述之一. 正如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所说的: 没有定冠词, 驳斥了撒伯流主义(Sabellianism); 字序则驳斥了亚流主义(Arianism).”

如果用另一个方式来表达, 我们看看不同的希腊文结构该如何翻译, 并表明什么意思:

(a)        撒伯流主义(Sabellianism)

希腊文:           καὶ    ὁ  Λόγος    ἦν    ὁ Θεὸς

希腊文音译:    kai    ho logos    ên      ho theos

中文:               而        这道       就是    神(即父神)

英文:               And  the Word   was    the God

译法:“而这道就是神(即父神)” [And the Word was the God]: 这是所谓的“撒伯流主义”(Sabellianism), 亦称“形态论”. 此论的看法是, 耶稣基督真的是父神的化身.[2]

 

(b)       亚流主义(Arianism)

希腊文:          καὶ    ὁ  Λόγος    ἦν       Θεὸς

希腊文音译:   kai    ho logos    ên       theos

中文:               而        这道      就是    一个(小)神

英文:               And  the Word  was    a god

译法:“而这道就是一个小神” [And the Word was a god]: 这是亚流主义(Arianism). 亚流的看法是, 耶稣基督(logos)是一个受造者, 与神并不平等.[3] 这也是耶和华见证人的圣经《新世界译本》的译法: “道是一个小神”(And the Word was a god)

(c)        正统神学

希腊文:           καὶ      Θεὸς      ἦν       ὁ Λόγος

希腊文音译:    kai       theos    ên      ho logos

中文:               而        神        就是     这道

英文:               And     God     was      the Word

译法:“而这道就是神” [And the Word was God]: 这是正统神学的纯正教义, 指主耶稣有神的属性, 却不是父神.

美国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希腊文学者华莱士教授(Daniel B. Wallace)贴切写道: “耶稣基督是神, 具有父神的一切属性. 但他却不是三位一体真神的第一位. 这一切都已简洁地含括在 καὶ  Θεὸς  ἦν  ὁ  Λόγος (道就是神, 约1:1)这句话里面了.”[4]


[1]               这五种“格”是: (1) 主格(nominative); (2) 所有格(genitive); (3) 间接受格(dative); (4)  直接受格(accusative); (5) 呼格(vocative).

[2]               奥尔森著, 吴瑞诚、徐成德合译, 《神学的故事》(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2002年), 第163页. 撒伯流(Sabellius)是公元3世纪罗马基督教神学家. 他反对三一神论, 主张神只有一位, 圣父、圣子、圣灵只是同一位神的三种不同显现, 但 太3:16-17驳斥了这个异端, 因三一神(父、子、圣灵)同时显现, 可见他们是不同的位格.

[3]               亚流(Arius, 公元256?-336年)说, 子(耶稣基督)和父神之间的重要差别在于: 父神是永恒与不变的, 然而子(logos)是在创世以前受造的, 并且可以改变和受苦. 奥尔森著, 《神学的故事》, 第165页. 亚流最大的问题是: “他往往强调耶稣基督的人性过于他的神性, 而且又想找办法解释神在基督里道成肉身, 又不使耶稣本身变成神, 或者回头落入…嗣子论的异端里面.” 上引书, 第163页. 亚流主义在325年尼西亚会议上被定为异端.

[4]               上文主要参考/改编自 孟恩思著, 潘秋松译, 《圣经希腊文基础: 课本》(美国: 美国麦种传道会, 2006年), 第42-43页; 也参 黄锡木著, 《新约希腊文研究系列(1): 新约词形变化指南》(香港新界沙田: 基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4年), 第113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