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佛教”与“基督信仰”


(A)   引言

根据一项统计, 在2005年, 全球约有3亿7千6百万的佛教徒, 占全球人口6%.[1] 佛教在华人社会的影响力, 无论在东南亚国家、北美甚至澳洲, 都越来越大. 近年在市场上推出一些有佛教色彩的镭射唱碟和声带, 由有佛教背景的艺人主唱, 广受欢迎. 许多青年人一窝蜂涌入佛教会、佛学班等. 可是, 还有另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 也有很多沉浸在释家思想和佛教教理多年的虔诚佛教徒, 甚至出家人, 最后竟然离弃佛教转而信靠耶稣基督, “从空门到教堂”. 他们这360度的转变绝非出于一时的冲动  —  因他们往往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  而是他们在释家佛教与基督信仰两者之间作过客观和理性的比较. 他们的选择是对是错? 当你心无偏见地读完这篇文章后, 自有分晓.

 

释家(以释迦牟尼的思想为主)与佛教有着玄妙的关系. 郑国治指出: “释家的思想本是一种高深的哲学, 佛教乃是民间的宗教. 释家本是无神论者, 佛教则演变成多神论. 佛教以释迦牟尼为创始人, 二者思想虽然不完全一致, 却有很多相似相近的地方.” 因此, 论佛教的思想必须牵涉到释家的思想. 至于真正的基督信仰(Christianity), 它完全建基于圣经的教导上, 因圣经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3:16), 是基督徒生活与信仰的最高且独一权威. 我们在下文将拿释家/佛教思想与圣经教训对几件生命重大课题逐一比较:

 

 

(B)   “起源”的对比

这“起源”是指宇宙万物的起源和人类的由来. 释家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因缘而生. 徐松石说: “释迦(即释迦牟尼)首先宣布一切法无主宰, 和一切法无我. 世上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的幻相, 人类也是幻相之一. 不过因缘一动, 便轮转不息. 于是人的由来, 便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轮回.”[2]

 

专研佛教文化的龚天民[3]给予相似的解释: “佛教讲缘起, 以为世界万象(诸法), 都由因缘所生, 因此都是‘假有’的存在, 无本体, 无本质, 是‘空’(梵文: sunga ). 是‘诸法无我’、 ‘我是常一主宰’之意. 是‘空’, ‘无我’, 意即万物无它的本质(本体), 都是借着各种因缘所生罢了.” 故此, 佛家本质上是无神论者, 于是人的“心”成为决定宇宙万物的“或有”、“或无”了! “三界唯心, 心外无物”. 将心的本体称为“真如”, 而这“真如”我“众生心”, 或众生本具的一心. 佛教对宇宙和人类的起源以因缘为主, 所以没有真正的目标与方向.[4]

 

圣经却明明指出: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记1:1; 也参 约翰福音1:3; 希伯来书1:2),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世记1:27; 也参 约伯记10:8; 诗篇71:6; 耶利米书1:5; 以赛亚书43:7). 人是神的创造之尊贵杰作, 因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 与其他生物有别, 且被神赐予灵(创世记2:6; 约伯记33:4; 哥林多前书2:11), 可用灵敬拜这位创造万物的真神主宰. 换言之, 宇宙万物是受造, 而非“自然”或“偶然”发生. 这点是有无数的“科学事实”为证据; “偶然发生”只是进化论里的一个神话, 仅是“科学理论”, 毫无“科学事实”为根据. 基于有限的篇幅, 我们无法在此一一陈述, 唯请读者参阅葛兰·麦可琳(G. S. McLean)、罗杰·奥克兰(Roger Oakland)和莱利·麦可琳(Larry McLean)所著的《创造论的明证》(香港九龙: 宣道出版社, 1999年).

 

此外, 宇宙万物的受造是有精心计划、有美好目的, 是神慈爱和智慧的杰作. 圣经记载: “我们的主! 我们的神! 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示录4:11). 万物受造是为要荣耀神(诗篇19:1), 人类的受造亦为荣耀神(以赛亚书43:7). 神创造人, 并将人安置在美好的伊甸园中享乐(创世记2:8-25). 人若活在神的美意中, 就能荣耀神, 活出丰盛的生命意义. 如经上所说: “倚靠耶和华(注: “耶和华”乃独一真神之名), 以耶和华为可靠的, 那人有福了. 他必像树栽於水旁, 在河边扎根, 炎热来到, 并不惧怕, 叶子仍必青翠, 在乾旱之年毫无挂虑, 而且结果不止”(耶利米书17:7-8).

 

简而言之, “因缘”本身毫无智慧的计划、没有明确的目标, 所以“缘起说”暗示人生没有真正的目标和方向, 毫无永恒的美意可言, 所以释家佛教的思想是消极的. 但圣经所论及的创造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 告诉我们一位慈爱和智慧的神创造了我们, 要我们与他共享福乐, 要我们学习爱神爱人, 所以基督信仰是积极的, 对今生与来生都充满盼望和喜乐.

 

 

(C)   “空”的对比

不少诚心拜佛的佛教徒常唱道: “妻也空, 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金也空, 银也空, 死了何曾在手中.” 这种悲观思想皆是由“空”而来. 佛家思想, 不是无不是有就是空, 是有是无也是空. 释家的空则无高低之分、无标准可言. 空本身不能与道德观念、宇宙万物发生关系, 此乃“空”最大的致命伤.[5]

 

圣经也提到“空”, 但同时却给予正面与积极的人生观. 传道者说: “虚空的虚空, 虚空的虚空. 凡事都是虚空. … 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 都是虚空, 都是捕风.”(传道书1:2,14). 人犯罪之后, 在“日光之下”(地上)一切的荣华都是虚空, 仿佛捕风一般地虚无. 神乃万福之源, 人因不信和偏行己路而失去与神的交通团契, 失去了福气, 失去了生命, 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然而, 神在日光之上, 世人若肯照着神的美意和方法去行事为人, 敬畏神, 遵行神的话语, 短暂的人生也就充满永恒的意义.

 

日光之下的事与物都必要过去, 唯独神是永远长存的. 神要人寻求更崇高的生命意义. 圣经说: “天地都要灭没, 你却要长存; 天地都要像衣服渐渐旧了, 你要将天地卷起来, 像一件外衣, 天地就都改变了; 惟有你永不改变, 你的年数没有穷尽”(希伯来书1:11-12); “这世界, 和其上的情欲, 都要过去. 惟独遵行神旨意的, 是永远常存.”(约翰一书2:17). 旧的天地都要过去, 但神为信他的人预备新的天地, 即圣经所谓的“新天新地”. 在那里, 神要与人同住, “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 不再有死亡, 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 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4).

 

马有藻正确指出: “人生又苦又短, 终日劳役, 到头来又是一场空, 今天的生命也不能保证明日, 祸福无定, 好景不常, 如俗语: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正因生命是如此难测、无常, 人生才需要有未雨绸缪之计策, 可惜佛教在此便叫人失望了. 佛教只指出人生的‘真相’、‘迷惘’、‘苦空’, 却不能助人走出迷宫.”[6] 诚然, 在人生旅程中, 若没有真实可靠的信仰, 终结是空! 然而, 若有耶稣基督, 一切都改变了. 主耶稣说: “我来了, 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 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耶稣基督给人的丰盛生命远胜释家佛教的虚空无常.有一位和尚信主耶稣以后,作了一首“万空歌”来见证其信仰心得:

 

寒来暑往春复冬, 看得浮生总是空.

名也空, 利也空, 人生渺渺在空中.

妻也空, 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日也空, 月也空, 东升西堕为谁功.

房也空, 院也空, 转眼荒郊土一封.

田也空, 土也空, 换来多少主人翁.

官也空, 职也空, 尽是孽债恨无穷.

金也空, 银也空, 死了何曾在手中.

车也空, 马也空, 人去物存永无踪.

看来只有一事实, 信仰耶稣是真宗.[7]

 

 

(D)   “苦”的对比

释家的人生观, 不是空, 就是苦. 龚天民恰当地解释佛教的人生观: “人生是苦, 自诞生以至于死去, 都在苦的波浪中翻腾. 人至少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等八苦.” 佛教认为苦的根源是“无明”, “无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佛教却无一定标准的解释. 日本佛教学者冈邦俊教授说: “无明的事实虽已究明, 但无明这个东西的形而上学的本质, 却仍没有弄明白.”(参《神观与救济观》, 第198页). 印度教“无明”是指“迷”的方面. 佛教论人生痛苦是因前世行为或动作(业力, 梵文karma)不好, 一般华人受大乘佛教影响, 相信六道轮回, 痛苦是永不止息的.[8]

 

圣经也论及苦, 但对苦的观点与释家佛教不同. 圣经强调人若活在罪中, 必然真是苦啊! 人因受肉体中罪律的支配, “立志为善由得我, 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罗马书7:18). 人靠己力无法自救, 亦不能脱苦, 唯靠主耶稣基督方能(罗马书7:18-25). 马有藻写道: “这个‘苦’字在中国打动了许多人的心弦, 使许多中国人遁入空门, 我们寄予莫大同情, … 但这不是办法, 佛教的教导只指出‘实相’, 却没有办法叫人逃离这实相, 可是当主耶稣来到后, 他教导我们在无常之中仍有‘有常’, 因父神即耶稣是创造世人的永恒主宰, 天地会改变, 神永不改变(诗篇102:27). … 耶稣说: ‘在世上, 你们有苦难’那只是全文的上半句, 下半句说: ‘但你们可以放心, 我已经胜了世界”(约翰福音16:33), 他又说: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 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 主(耶稣)是永恒的, 他给我们永恒的力量、永恒的喜乐、永恒的平安, 使人在苦难的人生中享受永远的福乐.”[9]

 

苦难确实是人生的重担(传道书8:6), 信主耶稣的人也不能幸免(约翰福音16:33; 提摩太后书3:11-12). 可是, 慈爱全能的主会赐一切信靠他的人力量胜过苦难(彼得前书5:10), 拯救信徒脱离苦难(诗篇32:7; 使徒行传7:9-10), 安慰受苦的信徒(哥林多后书1:3-11). 落在苦难中的基督徒可将一切忧虑卸给那位顾念他们的神(彼得前书5:7), 他们可一无挂虑, 凡事借着祷告交托而得着出人意外的平安(腓立比书4:6-7;  诗篇107:6,13,28). 他们可相信万事   — 包括苦难   — 都互相效力, 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马书8:28). 故此, 信主的人有为主受苦的心志(彼得前书4:1,16,19), 不被苦难打倒, 且能靠主胜过苦难. 他们能说: “我受苦是与我有益”(诗篇119:71), 因为他们在苦难中越来越老练、成熟(罗马书5:2-5), 灵命越来越长进, 也因之成为别人的福气, 此乃苦难正面的意义.

 

 

(E)   “来生”的对比

佛教相信六道轮回, 换言之, 人有前生、今世、来生. 佛教的中心思想是论及“人为何会苦?”、“如何脱苦?”、“脱苦后何往?”. 佛教认为宇宙有真如境、妄心境. 妄心境就是情器世间; 其中分三界: (1)欲界, 包括六道轮回(天道、阿修罗道、人间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2)色界, 包括声、闻、缘、觉(色界四地). 在色界, 无欲有形, 受报既尽, 仍要堕入欲界六道轮回; (3)无色界, 无欲无形, 乃菩萨的实报庄严净土, 也称空天, 无常而有尽, 报尽之后, 仍然不脱三界流转. 三界流转, 六道轮回, 都离不去“苦”字.   佛教徒所响往的来生境界是涅盘与净土.

 

何谓“涅盘”? 涅盘意谓“吹去”、“熄灭”. 《杂阿含经》第18: “涅盘者, 乃贪欲永尽, … 愚痴永尽, 一切诸烦恼永尽, 是谓涅盘.” 《阿比婆沙论卷》第28: “问以何义故曰涅盘, 答烦恼灭故为涅盘 … 超度一切生死苦难故名涅盘.” “涅盘”的梵文是nirvana, 意即不识生死, 断去烦恼, 超越生死苦难之意. 另一解释是“烦恼被吹去”. 大乘佛教却有不同的说法, 把原先的“静寂涅盘”说成“常乐我净”, 变成常住不变, 快乐无穷, 人人都可成佛. 而即心即佛, 即心即土, 随时契合真如, 人死后即与释迦合而为一, 变成一佛, 成为一体. 这是大乘佛教对涅盘的观念. 佛教净土宗希望人死后去西方世界, 享受净土(pureland)之乐. 简而言之, 佛教对来生论, 脱不了三界流转, 六道轮回, “自力派”以涅盘为最后境界, “他力派”以西方净土为最后境地, 总以修行悟道, 脱苦为主.[10]

 

圣经的教导却截然不同. 圣经清楚指明人只有两世   — 今世和来世; 而来世只有两个可能   — 永生或永死. 人没有“前生”, 因为生命是神创造的, 不是轮回而来的. 此外, 人生命的本质与畜生或动物的生命完全不同, 不仅层次不同, 意志思想不同, 更主要的是, 人有灵有魂而畜生或动物有魂无灵, 有灵的人不可能投胎成无灵的畜生或动物, 所以轮回之说不合逻辑.[11]神创造各种生物时是“各从其类”; 无论是植物、鱼、飞鸟、野兽、牲畜、昆虫等都是“各从其类”(创世记1:12,21,24,25), 绝非轮回投胎而来的.[12]

 

按圣经的教导, 人的灵魂是不灭的, 信主耶稣的人死后, 灵魂是与主同在天上(即天堂, 腓立比书1:23; 希伯来书4:14; 8:1). 不信主的人死后, 灵魂在痛苦的阴间(路加福音16:23), 等候末日的审判, 他的灵永远与神分开(启示录20:12-15), 或称“永死”. 主耶稣应许他将从天再临, 那时所有信徒的身体要全面得赎(罗马书8:23), 死了的身体要复活, 成为不朽坏的身体; 还活着的信徒的身体也要改变(哥林多前书15:52-54). 所有信徒将获得荣耀的身体, 与主荣耀的身体相似(腓立比书3:21; 约翰一书3:2), 是超然的、不死的、永不朽坏的(哥林多前书15:42-44). 信徒将来还要在神所预备的新天新地中与神同住(彼得后书3:10-13;  启示录21:1-5). 这是何等的福乐!

 

马有藻写道: “佛教的涅盘是个‘可望不可及’的境界. 况且这境界是个虚无的境界, 是个‘寂灭’、‘吹灭’、‘永灭’的精神心境, 不是实在的地方. … 佛陀宣布人死往涅盘去是最高尚的归宿, 他于此是大错特错了! 人生之归宿是死, 涅盘也是死, 涅盘是自杀, 涅盘是‘永灭’, 不是‘永乐’, 更不是‘永生’! 只有永远的悲哀, 绝无荣耀的盼望! … 惟有耶稣才有权能突破死亡之律, 他从死里复活过来, 借此向世人宣布: ‘凡在我里面的, 必得永生!’ 永生是更崇高的目标, 涅盘带来毁灭, 耶稣带给世人永生.”[13] 难怪彼得向主耶稣说道: “主啊! 你有永生之道, 我们还归从谁呢?”(约翰福音6:68).

 

 

(F)   “救赎”的对比

释迦牟尼觉得万物既然因缘而生, 宇宙中无神, 人要除去痛苦和罪恶, 必须靠自己的力量, 着重个人努力修行, 包括在思想和行为上的苦修. 他强调人当尽力克制肉体的欲望和言行, 洞察因缘法; 不妄言、不两舌、不杀、不盗、不淫、断恶念、生善法、立志修道、远离恶欲不法、安静身心等. 故此, “从人生苦海渡至涅盘境界, 全集中在苦行上. 希望苦修到豁然大悟, 彻悟我与万物无非由因缘而生, 而无我执, 免去‘执著’之苦, 超越六道轮回, 而达不再有生死之涅盘境界. 凭一己之力, 苦苦修行, 以求解脱, 这是佛家救赎之法.”

 

释迦牟尼离世以后, 其教义随宗教与文化演变, 到了纪元(公元)前后, 佛教徒竟把释迦牟尼当神来敬拜, 本是无神论竟变成多神论, 这绝非释迦牟尼的本意. “大乘佛教徒因感自修之苦, 认为只要心里相信阿弥陀佛的修行与愿力, 并终日口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梵文namo, 意即“归依”), 死后即可往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佛教‘他力救赎法’. 华人佛教徒无所谓‘他力’或‘自力’, 因华人受儒(家)、道(家)思想之影响颇深, 也就没有严格的以释迦自力修行为主. 虽然如此, 释迦的教导在佛教中有崇高的地位.”[14]

 

圣经论到的救赎, 并非人的己力和策划, 乃是神的计划和恩典. 神因爱世人, 遣派独生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 来为世人完成救赎的工作. 圣经的救赎彰显神的公义与慈爱: 神是公义 —   要刑罚有罪的世人; 神亦是慈爱   — 要拯救失丧的罪人, 就是透过无罪的主耶稣来替世人的罪受苦受死   — 义的代替不义的(彼得前书3:18;  哥林多后书5:21). 这赎罪不是靠动物的血, 乃是主耶稣自己的宝血(彼得前书1:18,19), 因主耶稣是圣洁无罪的(希伯来书7:26), 他的血能洗净所有信靠他之人一切的罪(约翰一书1:9). 借着信靠和接受主耶稣的救赎, 信徒罪得赦免, 与神和好(歌罗西书1:20-22), 可以白白称义(罗马书4:25), 进入神所预备的荣耀国度里(歌罗西书1:12-13). 圣经所论到的救赎完全是神的恩典(以弗所书2:8-9), 只要人肯悔改相信皆可白白得着, 绝不是靠苦修积德所能获得.

 

“涅盘是佛教人生的最高点,” 马有藻评述道, “但是真正能达到此点的千万佛教信徒, 有几人呢? 他(指佛教徒)自己行完人生之路后, 也没有把握达到这顶点, 他没法子知道他是否到达这‘西方极乐世界’或转往‘地下极深的地狱’, 因此他的家人便为他大破悭囊, 为他大做法事, 希望他能升到永乐之地去. … 不少中国人死后, 家人还三番四次请菩萨或佛陀下地狱抢救亡魂, 在地狱处, 阎罗王作秉公执刑法时, 忽地杀出个佛陀来劫监纵囚, 虽说佛陀法力高强, 岂非阎王有亏职守? 佛陀恃蛮违法, 破坏因果轮回. … 若佛陀抢救劫狱成功, 人间的畜道或饿鬼道应不太‘拥挤’才对![15]

 

事实上, 只有神本身才能解决人的罪的问题, 所以耶稣基督降世为人, 替我们罪人完成人当尽的本分, 并为我们死在十架上, 用他的宝血洁净一切信他之人的罪, 并赐他们新的生命, 以结善果. 因此, 圣经说: “你们得救是本乎恩, 也因着信, 这并不是出于自己, 乃是神所赐的, 也不是出于行为, 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2:8-9). 重生得救后, 我们就能靠主所赐的新生命和力量, 多结善果, 所以, 以弗所书2:9接下去说: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 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 为要叫我们行善, 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G)   结语

正如马有藻指出, 佛陀(释迦牟尼)活在多神邪神充斥的婆罗门教背景里, 他看多了此派人士拜神之烦嚣与无稽, 遂摒弃一切神像, 宣布无神论, 他自觉悟后, 又教导人若要摆脱人生的苦境, 唯有选择涅盘之途, 别无他法, 人人“应其能力”(尽本身之力), 此乃成佛之路. 佛陀确是苦口婆心, 可惜他未看透人的罪性, 以至提倡“人人有佛性”之说, 因此他的人生观也有缺憾, 意谓他没有天启(由天启示)的人生观, 也没有天启的正确永生观. 可辛的是, 佛陀和世人心灵深处的渴望, 因着耶稣基督的出现, 便可如甘霖降于旱地, 大得滋润与饱足.[16]

 

耶稣基督降世,他没有以“行善积德”为救赎的条件,也不以“正觉”为救赎的根基,却以十字架的伟工,救赎世人,除去世人的罪,此乃真神莫大的恩典,恩典是“他力”,非“己力”;是“礼物”,是“赐予”,人只需“相信”和“接受”.昔日,佛陀经49日沉思默想,据说他忽然贯通人生奥秘,起座自语说“明了”(明白了),所以佛教是建立在“明了”的根基上.但主耶稣基督在十架上高呼“成了”(约翰福音19:30)   —完成了救赎的工作!基督信仰是建立在“成了”的福气上.因此,十架的福音救赎是“因”,信靠者蒙恩得救是“果”,福音赐福乃其因,行善报恩以证其果.接福在先,报德在后,一切靠主恩典能力,不靠己力.神恩浩荡,蒙恩者唯有感恩报恩,此乃真正的福气!亲爱的朋友,释家佛教与基督信仰,你选择哪一个呢?

 

 


[1]                    另有6%是华人传统宗教信仰如儒家和道教. 参www.adherents.com.

[2]                   郑国治著, 《中国文化与圣经教训的对比》(柔佛: 人人书楼, 1999年修订第一版), 第41页.

[3]                    龚天民自幼在家信奉佛教, 20岁时离弃佛教, 归主受洗. 他曾进入佛教大学深入研究与探讨佛教, 并以文学士学位(B.A., 专攻佛教学)毕业于日本京都佛教大学, 再以文学硕士学位(M.A., 专攻佛教文化)毕业于日本京都佛教大谷大学研究院. 为了向佛教徒传扬福音, 证实真道, 他写了超过20本有关佛教与基督信仰的书籍, 并发表多种有关研究和批判佛教的文章. 龚天民著, 《佛教常识问答集》(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1996年), 第10页.

[4]                   郑国治著, 《中国文化与圣经教训的对比》, 第41页.

[5]                   同上引, 第37页.

[6]                   马有藻著, 《福到迷除: 从宗教到福音》(台北: 台湾中国信徒布道会, 2002年), 第76页.

[7]                    考门夫人著, 王义雄编,《荒漠甘泉》(台北: 永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2000年35版), 第4-5页.

[8]                  郑国治著, 《中国文化与圣经教训的对比》, 第38页.

[9]                   马有藻著, 《福到迷除: 从宗教到福音》, 第82-83页.

[10]                 郑国治著, 《中国文化与圣经教训的对比》, 第43-44页.

[11]                  轮回之说不合医学、生物学和逻辑学的事实, 也不符伦理学的观点, 更无法解释众生起源; 轮回之说经不起这一切客观的考验, 只是一种“假设”的理论, 绝不是真理; 它只可以作学术或哲学思想的研究, 却不值得信靠. 有关上述(医学、生物学、逻辑学、伦理学等)各领域的证据, 请参 2005年7/8月份, 第59期《家信》的“福音亮光: ‘轮回之说’可信可靠吗?”.

[12]                  马国栋在其所著的《耶稣与佛祖: 辩证篇》(第30-32页)所言值得深思. 他说: “假如有人因罪恶而堕进畜生道, 他在那里又有什么办法和机会做好些, 能以进入天道或人间道呢? 你曾看过一只狗在街上卖旗或施舍吗? 我们只看见猫吃鱼, 大鱼吃小鱼, 这是一种杀生的举动, 它们不懂念佛修道, 那么, 难道永远便留在畜生道, 永无超生和翻身之日吗? 饿鬼道的又怎会有机会轮回进入天道或修罗道呢? 还有, 鬼如果要进入人或天道, 它们曾几何时修道念佛? 它在地狱轮回中, 为什么还能在人间作坏事害人呢? 人在天道应该是圣洁、不会犯错的, 那他又怎会被降回其他五道呢? 假如我捐多些钱, 做多些善事, 读多些佛经, 对我将来轮回有所帮助; 那么, 我既无钱, 又无学识, 身体情况又欠理想, 更不会向那些修行师傅或高僧一样剃发修行, 只在初一、十五吃斋, 其余日子则仍旧杀生, 我对来生岂不没有指望! 况且, 哪一个是主宰, 决定将来什么人进入哪一道呢? 又有什么标准去厘定来生属何种动物? 世界上有这么多坏人, 如果真有轮回报应, 人口应该会陆续减少, 为何全球人口还在激增?”

[13]                马有藻著, 《福到迷除: 从宗教到福音》, 第84页.

[14]                 郑国治著, 《中国文化与圣经教训的对比》, 第42页.

[15]                 马有藻著, 《福到迷除: 从宗教到福音》, 第79页.

[16]                  同上引, 第84-85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