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赛亚诗篇”里的耶稣基督: 诗篇 第72篇


(A)      序言

诗篇第2卷书由第42篇开始, 到第72篇完结, 其中有四篇是属于“弥赛亚诗篇”(Messianic Psalms),[1] 描述有关主耶稣基督的位格与工作. 威尔逊(另译“卫恩礼”, T. Ernest Wilson)[2]写道: “第69篇是十字架, 第68篇是升天, 第45篇是作君王和作新郎的主, 第72篇是主在千禧年作王.”[3] 论到诗篇第72篇, 弗拉尼根(Jim Flanigan)写道: “值得注意的是, 这篇美丽的国度诗(kingdom psalm)在新约中一次也没有被引述. 无论如何, 它包含了先知书中所提到的弥赛亚将临之国的许多特征, 尤其是以赛亚、以西结、但以理和撒迦利亚的预言, 并启示录第20章所预告的弥赛亚千禧年国的荣耀统治. 不用犹疑, 这篇诗可被真实地称为弥赛亚诗篇.”[4]

 

(B)       诗篇第72篇的简介

几乎所有圣经学者都同意, 诗篇第72篇是描述那位作为弥赛亚的主耶稣基督以及他将设立的千禧年国.[5] 但对于此诗的作者, 学者却有不同看法, 因为此诗的题注可指“所罗门所写的诗”(A Psalm of Solomon)或“写给所罗门的诗”(A Psalm for Solomon). 中文圣经《和合本》和英文圣经《新钦定本圣经》(NKJV)、《新国际版圣经》(NIV)、《修订本》(RV)的译法支持前者, 而《英王钦定本》(KJV)[6]和《达秘译本》(JND)则支持后者.

 

弗拉尼根(Jim Flanigan)指出, 此诗的结语“耶西的儿子大卫的祈祷完毕”看来证实了这篇诗是大卫为所罗门所作的祈祷, 但司布真(C.H. Spurgeon)作出妥协, 并写道: “我们认为此诗的精神和内容出自大卫, 但他临终前因体弱而无法执笔, 或无法将之写成; 因此, 所罗门听到父亲临终的诗歌, 便把它编写成美丽的诗, 归于己有, 却不忘强调它是父亲大卫的诗. 按我们的见解, 它是大卫的祈祷, 也是所罗门的诗.” 虽然我们不肯定真实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 所罗门及他那和平的统治确实是这篇诗的主题, 并在预言方面预示弥赛亚将临的国度. 我们留意到所罗门的名在希伯来原文是 shelômôh [7] {H:8010},[8] 源自希伯来字 shâlôm {H:7965}. shâlôm 字义是“和平与昌盛”, 这字出现在本篇第3和第7节(注: 中文译作“平安”). 赛9:6称弥赛亚(耶稣基督)为“和平之君”(the Prince of shâlôm ).[9]

 

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对此诗有段清楚的介绍. 他指出此诗的题注在《英王钦定本》(KJV)是“写给所罗门的诗”. 这是根据希腊文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的译法. 如果这译法正确, 那么此诗就是大卫所写, 也可能是他所写的最后一篇诗. 我们可以想像, 年迈体弱的大卫召年少的所罗门来到他面前, 要立他作王, 与父亲一同统治以色列国. 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大卫指示所罗门关于建造圣殿和治国大任. 因此, 大卫很可能为所罗门写这篇诗, 表达他对所罗门荣耀治国的期望, 在此大卫作为先知, 也预见那位超越所罗门的基督将要作王统治的荣耀. 大家都承认这是一篇弥赛亚诗篇. 它展现基督在地上作王统治的辉煌, 使诗篇第二卷以最高调来结束.[10]

 

菲利普斯继续指出,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此诗是“所罗门所写的诗”. 这译法亦有许多古代译本的支持. 我们可以想像, 所罗门从大卫的葬礼回来之后, 父亲大卫临终前的话言犹在耳. 他的心回想父亲所说的话(参 代上22:5-15), 论及公义之王治国的荣耀. 所罗门心中受神感动而写出此诗. 因此, 我们可把此诗当作是所罗门对大卫的异象、指令和祈祷所作出的反应, 大卫的末语与所罗门的初言相配是合宜的. 我们把此诗看作所罗门所写的诗, 但所罗门本身还未全面应验此诗的应许, 事实上只有一者能做到这点. 他就是万王之王主耶稣, 那位“比所罗门更大的”(太12:42).[11]

  

(C)      诗篇第72篇的内容

诗篇72篇的内容肯定是基督在千禧年国作王统治的写照. 论及千禧年, 威尔逊指出, 旧约有多段经文, 预告关于那饱经祸患灾殃的世界(地球), 将享受一段长时期的和平与安息, 即千禧年的安息. 首先, 神在6日的创造大工完毕, “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 安息了”(创2:2). 在“耶和华的节期”里的最后一个节期  —  住棚节, 也是预表千禧年的真理. 此外, 大卫和所罗门作王, 治理以色列12支派, 是政权的写照, 也预示基督在千禧年作王治理.

 

先知以赛亚在所写的预言中, 也教导这方面的真理. 他的预言共有4段: 以赛亚书第2章、第11章、第32至33章、第65至66章. 有关千禧年国的荣耀, 以西结书、但以理书和撒迦利亚书都有详尽的描述. 诗篇里也有多篇论到弥赛亚千禧年的国, 如第2篇、第8篇、第22篇、第24篇、第95至100篇.

 

在新约圣经方面, 太17:1-9 和 路9:27-36记载主耶稣在山上改变形像, 是向门徒启示有关弥赛亚国度之荣耀的预兆. 启20:1-7里共6次论及这千禧年国的时限为“1千年”, 这是撒但遭监禁的时期, 也是地上普世太平的时期. 那些遭兽(敌基督)逼害而死, 在头一次复活(即义人的复活)有分的, 将与基督一同作王1千年.

 

威尔逊(T. Ernest Wilson)指出, 既然圣经多方论证千禧年国, 今日竟然有自称为“无千禧年派”(Amillennialism)的论者, 实在令人诧异. 他们否定弥赛亚将来真的会在耶路撒冷作王, 就是在他先前被拒绝和被钉的地方作王, 他们甚至将这伟大的真理灵意化.[12] 换言之, 他们认为没有所谓“基督在地上一千年作王统治”; 他们将之“灵意化”  —  主张旧约有关这方面的种种预言将在“灵意上”(而非实际上)应验在新约的教会身上. 这是何等的错谬啊!

 

关于诗篇第72篇的分段, 菲利普斯认为此诗围绕着两大主题, 即弥赛亚君王(King)和他的王国(Kingdom), 并把此诗分为以下两大段: 将临的君王和将临的王国.

1)      1-4节: 将临的君王(The Coming King)

·   1节: 他的赏赐(His Gifts)

·   2节: 他的恩惠(His Grace)

·   3-4节: 他的荣耀(His Glory)

2)      5-20节: 将临的王国(The Coming Kingdom)

·   5-7节: 它的永久(Its Permanence)

·   8-11节: 它的能力(Its Power)

·   12-15节: 它的原则(Its Principles)

·   16-17节: 它的昌盛(Its Prosperity)

·   18-20节: 它的赞美(Its Praise)[13]

 

魏斯比(Warren Wiersbe)则把此诗分成四大段: (a) 公义的君王(A Righteous  King, 第1-7节); (b) 普世的管辖(A Universal Dominion, 第8-11节); (c) 仁慈的治理(A Compassionate Reign, 第12-14节); (d) 昌盛的国民(A Prosperous Nation, 第15-
17节). 魏斯比认为18-20节“结尾的祝福”(closing benediction)不属于诗篇72篇, 而是诗篇第二卷(诗篇42-72篇)的结语(参 诗41:13; 89:52; 106:48).[14]

 

英国著名圣经教师斯克洛基(W. Graham Scroggie)有不同的分段法. 他把诗篇第72篇命题为“公义之王的统治”(The Reign of the Righteous King), 并写道: “此篇共有五大段, 并以荣耀颂(doxology)来结束整本诗篇五大卷的第二卷. 这五段的每一段都强调基督作王统治的某种特征.”[15] 本文采纳他以下的分段:

1)   1-4节: 它的公义性 (Its Righteousness)

2)   5-7节: 它的永恒性 (Its Perpetuity)

3)   8-11节: 它的普世性 (Its Universality)

4)   12-15节: 它的仁慈性 (Its Humanity)

5)   16-17节: 它的蒙福性 (Its Felicity)

18-20节: 荣耀颂(Doxology)

 

(C.1)   它的公义性 (Its Righteousness, 1-4节)

诗72:1-4说: “(所罗门的诗) 神啊, 求你将判断的权柄赐给王, 将公义赐给王的儿子. 他要按公义审判你的民, 按公平审判你的困苦人. 大山小山都要因公义使民得享平安. 他必为民中的困苦人伸冤, 拯救穷乏之辈, 压碎那欺压人的.”

 

诗篇第72篇一开始时提到“所罗门的诗”. “所罗门”的名意谓“平安、太平”. 他的统治是“天下太平”的千禧年之写照. 所罗门作王时, 先审判国内的仇敌, 铲除不义之人. 在这之前, 亚多尼雅曾背叛他的父亲大卫(王上1:5-31); 当押沙龙背叛大卫时, 示每曾咒诅大卫(撒下16:5-14); 元帅约押也曾不理大卫的感受, 残杀押尼珥和亚玛撒(撒下3:22-30), 伤透大卫的心(王上2:1-9). 所罗门登基作王后, 首先就是凭公义审判这些人, 秉公行义. 本篇第一部分共提及“公义”多达3次(诗72:1,2,3).

 

同样, 弥赛亚主耶稣开始作王时, 必先施行公义的审判. 这审判先要临到在哈米吉多顿大战中, 围攻耶路撒冷的敌基督盟军身上(启19:11-21), 然后临到以色列人(亚14:1-5; 太25:14-30)和地上的列国(太25:31-46). 那些在大灾难中, 接纳天国福音和福音使者的人, 将得进千禧年国度; 但那些拒绝的, 就被丢进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刑里去(太25:41).

 

(C.2)   它的永恒性 (Its Perpetuity, 5-7节)

诗人在 诗72:5-7说: “太阳还存, 月亮还在, 人要敬畏你, 直到万代! 他必降临, 像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 如甘霖滋润田地. 在他的日子, 义人要发旺, 大有平安, 好像月亮长存.”

 

这里的“你”是指“全能的神”还是“作王的人”呢? 圣经学者持有不同看法. 弗拉尼根(Jim Flanigan)写道: “由于人对这位君王的‘敬畏’是要延续到‘太阳还存, 月亮还在’, 甚至‘直到万代’, 我们认为这里的‘你’是指永活的神, 而非地上会死的君王. 弥赛亚本身既然是神, 就会永远长存地受人敬畏和称颂.”[16]

 

对于多处干燥的以色列土地而言, 雨降在已割的草地上, 以及甘霖滋润广阔的田地, 这是何等珍贵、振奋人心的事啊! 戴维森(James Davidson)解释道: “已割的草地很快就接受降落的雨水. 干透的根很快吸收清凉的水分, 甚至在几个小时内, 棕色的大地会变成青翠的草地.” 弥赛亚这位公义之君降临也是如此, 将迅速地改变全地, 为大地带来平安与昌盛. “大有平安”的平安一词是 shalom, 表明太平与昌盛(peace and prosperity)、福利与健康(welfare and health)、心满意足(contentment)等等. 这就是弥赛亚作王的蒙福光景.

 

(C.3)      它的普世性 (Its Universality, 8-11节)

诗72:8-11说: “他要执掌权柄, 从这海直到那海, 从大河直到地极. 住在旷野的, 必在他面前下拜; 他的仇敌必要舔土. 他施和海岛的王要进贡; 示巴和西巴的王要献礼物. 诸王都要叩拜他; 万国都要事奉他.”

 

千禧年时, 耶路撒冷将成为全地的京都. 古时, “他施”是西面最远的城, “示巴和西巴”是东面最远的国. 圣经中的“海岛”似乎是指欧洲的西岸(参 王上10:22). 创15:18记载神应许给亚伯拉罕和他的后裔的地是“从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 其中包括黎巴嫩、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和沙地阿拉伯等地. 诗72:8所说“从这海直到那海, 从大河直到地极”大概是指从地中海至波斯湾, 从尼罗河到伯拉大河(即幼发拉底河). 先知以西结预言千禧年间“以马内利地”(指基督临在并作王统治之地)的疆界, 但弥赛亚作王统治的范围, 其实包括全地  —  东、西、南、北全地四方. 赞美主, 全地都在他公义和仁慈的管治之下.

 

此事对于我们基督徒有何启发呢? 主耶稣在“银子的比喻”中教导我们(路19:11-27), 那些在今日召会时代忠心的人, 将在千禧年国得着管治的权力和地位. 因此, 保罗劝勉基督徒说: “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 你们务要坚固, 不可摇动, 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因为知道, 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15:58)

 

(C.4)   它的仁慈性 (Its Humanity, 12-15节)

诗72:12-15说: “因为, 穷乏人呼求的时候, 他要搭救; 没有人帮助的困苦人, 他也要搭救. 他要怜恤贫寒和穷乏的人, 拯救穷苦人的性命. 他要救赎他们脱离欺压和强暴; 他们的血在他眼中看为宝贵. 他们要存活. 示巴的金子要奉给他; 人要常常为他祷告, 终日称颂他.”

 

先前外邦的四大帝国  —  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  —  都是以流血和强暴建国. 它们立国后, 国内充满压迫、奴役和残杀婴孩的罪行. 可是当弥赛亚作王时, 国中就没有贿赂、败坏或偏私. 那坐在宝座上的耶稣基督, 有完全的智慧、仁爱和能力. 千禧年国是一个充满仁慈的温馨之国!

 

(C.5)   它的蒙福性 (Its Felicity, 16-17节)

诗72:16-17说: “在地的山顶上, 五谷必然茂盛(或作: 有一把五谷); 所结的谷实要响动, 如利巴嫩的树林; 城里的人要发旺, 如地上的草. 他的名要存到永远, 要留传如日之久. 人要因他蒙福; 万国要称他有福.”

 

山顶常是岩石处处, 寸草不生. 因着人的堕落和咒诅, 荆棘和蒺藜、杂草和害虫, 处可见. 农夫必须汗流夹背, 才能收取谷物, 才有饭吃. 但因着基督作王, 这一切都要改变了! 先知以赛亚预言这荣美的光景: “旷野和乾旱之地必然欢喜; 沙漠也必快乐; 又像玫瑰开花, 必开花繁盛, 乐上加乐, 而且欢呼. 利巴嫩的荣耀, 并迦密与沙仑的华美, 必赐给他. 人必看见耶和华的荣耀, 我们神的华美”(赛35:1-2)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 豹子与山羊羔同卧; 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 小孩子要牵引他们. 牛必与熊同食; 牛犊必与小熊同卧; 狮子必吃草, 与牛一样. 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 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 在我圣山的遍处, 这一切都不伤人, 不害物; 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 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赛11:6-9). 这是一个何等令人期待、令人向往的天国啊!

 

诗人说: “人要因他蒙福; 万国要称他有福”. 当耶和华神在创世记第22章向亚伯拉罕显现, 给他七方面的应许, 最后一句是: “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创22:18). 亚伯拉罕有属地的后裔  —  以色列人; 属天的后裔  —  教会(与他有一样信心之人). 保罗在 加3:16指出, 这单数的“后裔”是指一个人, 即主耶稣基督. 感谢神, 犹太人和神的教会所得的每一样福气, 都源于那位在十架受苦的基督,也就是那位将来要坐在宝座上统管万有的基督. 诚然, “人要因他蒙福!”

 

(C.6)   荣耀颂 (Doxology, 18-20节)

诗72:18-20说: “独行奇事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 他荣耀的名也当称颂, 直到永远. 愿他的荣耀充满全地! 阿们! 阿们! 耶西的儿子大卫的祈祷完毕.”

大卫在诗篇72篇的尾声提到“耶和华”和“神”这两个称号是很有意义的, 他说: “独行奇事的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诗72:18). “耶和华”( Jehovah / Yahweh )[17]强调他是一位立约的神,[18] “神”( Elohim )则强调他的创造大能, 表明神不仅立约要透过弥赛亚赐福以色列和全地, 他也有无穷大能去实现这个盟约. 菲利普斯贴切写道: “这位立约的神(God of the covenant)也是那位创造的神(God of creation). 当这两个称号最终连在一起, 全地将会看见他立约恩典的奇妙(wonders of His grace)与他掌权治理的奇妙(wonders of His government)所将成就的美事.”[19]

 

大卫是祷告的勇士. 在生命的种种困境和危机中, 他都“求问耶和华”, 这是他与扫罗显著的分别! 弗拉尼根(Jim Flanigan)写道: “诗篇72篇的结束经文虽简单但极其重要. 当大卫的子孙弥赛亚坐在宝座上, 全地都充满他的荣耀, 大卫再无可求了. 让我们对他的祷告说阿门! 对他所有的祷告说阿门! 耶西的儿子大卫的祈祷完毕!”

  

(D)      结语

“耶西的儿子大卫的祈祷完毕!” 这句话不仅结束了诗篇第72篇, 更是结束了整本诗篇五卷书的第二卷. 司布真(C. H. Spurgeon)在总结此篇诗的注解中贴切指出: “耶西的儿子大卫的祈祷完毕! 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他已攀升到神的山之顶峰, 再无所可求的了. 他已满足了, 可以安然离世了. 他脱下君王的尊荣, 谦卑地成为‘耶西的儿子’. 站在那位戴上荣耀冠冕的弥赛亚面前, 大卫乐于成为无有. …我们也是如此, 若我们目睹主的日子之无比荣美, 我们也将一无所求了. 我们蒙福和满足的心灵不求再做什么, 除了永远赞美主我们的神.”[20] 诚如斯克洛基(W. Graham Scroggie)所说的: “这是一幅昌盛与喜乐的图景. … 我们应该在现今时代多多阅读这样的一篇诗, 使我们的信心坚强, 属灵视力清晰. 我们的世界拥有伟大的未来. 基督至终必定凯旋.”[21]


[1]              有关“弥赛亚诗篇”的简介, 请参 2008年7/8月份, 第77期《家信》的“弥赛亚诗篇里的耶稣基督: 诗篇第2篇”之附录“弥赛亚诗篇简介”.

[2]              威尔逊(T. Ernest Wilson)这位奉主名聚会的弟兄于1902年出生在北爱尔兰. 21岁时, 他便到非洲西南部国家安哥拉(Angola)事奉主将近半个世纪. 1960年代初, 他被逼离开非洲, 到美国居住, 继续事奉主. 他所著的《弥赛亚诗篇》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3]              卫恩礼著, 岑德华译, 《弥赛亚诗篇》(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92年), 第128页.

[4]              Jim Flanigan, “Psalms”, in What the Bible Teaches, edited by W. S. Stevely (Kilmarnock: John Ritchie Ltd., 2001), 第308页.

[5]              “基督”一词原意为“受膏者”(the anointed one), 希伯来文是Messiah (音译“弥赛亚”), 希腊文则是 christos (音译“基督”). 在旧约, 先知、祭司和君王都是受膏者, 而主耶稣基督正是具备这三重职分  —  先知、祭司和君王. 他过去来到地上时是先知(传达神的话语, 来1:1-2), 现今在天上是祭司(为我们代求, 来7:24-25), 将来再回到地上作君王(统管万有, 启19:16; 路1:31-33). 主耶稣也被称为“弥赛亚君”(意即“受膏的君王”, the anointed king), 与 但9:25的“受膏君”(KJV: the Messiah the Prince, 指主耶稣基督)意义相同.

[6]               《家信》之前常引用的“AV”(或称“KJV”)是指英文圣经《钦定本》/《英王钦定本》(Authorized Version, 或称King James Version). 由于现今较普遍采纳“KJV”一词, 所以《家信》改称这译本为“KJV”而非“AV”; “NIV”是《新国际译本》(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KJV”则是New King James Version.

[7]               在《家信》的文章中, 论到希伯来原文或希腊原文时会采用“粗体”(bold)或“斜体”(italic)的字体. “粗体字体”(例如希伯来文 ĕlôhîym )是严谨地根据《家信》自行编制的“圣经原文字母音译表”、属于“词典编辑式”(lexical form)的写法. “斜体字体”(例如希伯来文 elohim 或 Elohim )则是一般作者所用的新旧约原文或其他外语(如拉丁文、德文等)的写法, 不按照《家信》自行编制的“圣经原文字母音译表”来写. 此外, “斜体字体”也用来代表某字是文本(text)中的写法, 即经过词形变化而呈现在古卷或抄本中的字. 例如希腊文粗体字poieô (意即“做、行”)是“词典编辑式”的写法(在编辑希腊字典时所采用的词形), 但希腊文斜体字poiei 则是希腊文本或抄本在约壹3:9所用的字形. 在这方面, 粗体字犹如英文do字, 是编辑词典时所采用的; 而斜体字就如英文的did、done之类的字, 是do字的词形变化.总括而言, “粗体字体”代表某字是”词典编辑式”的写法, 同时按照《家信》自行编制的“圣经原文字母音译表”; 除此之外, 其他作者所用的原文词字写法、各种外语词字、原文抄本的字形等等, 在《家信》中都一律采用“斜体字体”的写法.

[8]               {  }括号内的编号是采用百年前司特隆(James Strong)制定的原文编号. 这编号最先使用于他1890年的经典著作《司特隆圣经汇编》(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他将圣经原文的每一个字, 按字母顺序编上数字号码, 以方便不识原文的读者作参考之用. 此编号现今为世界各著名原文工具书籍所通用. 在《家信》的文章中, {  } 括号内编号前的“H”指希伯来文字(Hebrew), “G”则指希腊文字(Greek), 但有极小部分的“H”字指亚兰文字(Aramaic).

[9]              Jim Flanigan, “Psalms”, in What the Bible Teaches第308页.

[10]             John Phillips, Explore the Psalms, vol.1 (New Jersey: Loizeauz Brothers, 1988), 第593-594页.

[11]             同上引, 第594页.

[12]             卫恩礼著, 《弥赛亚诗篇》, 第129页.

[13]             John Phillips, Explore the Psalms, vol.1, 第593页.

[14]            Warrren W. Wiersbe, The Bible Exposition Commentary  (OT): Wisdom and Poetry (Colorado: Cook Communications Ministries, 2003), 第219-221页.

[15]             W. Graham Scroggie, A Guide To the Psalms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 1995), 第130-132页.

[16]             Jim Flanigan, “Psalms”, in What the Bible Teaches第310页.

[17]             “耶和华”在希伯来文是 Jehovah 或 Yahweh {H:3068}. 许多学者相信, “耶和华”应念成“雅威”( Yahweh , Yahveh 或 Yahve , 希腊文的音译是 iabe ). 在原本的希伯来文圣经, 所有的字只有子音(consonants), 没有母音(vowels), 例如“耶和华”这个字都是子音, 即 YHWH (没有 a 或 e 之类的母音). 由于不敢妄称神的名(出20:7; 利24:11), 文士们在抄写圣经时便采用避讳的注音法, 即常以“主” —’ădônây {H:136}的母音附加在该名词( YHWH )之下, 但以 ’ădônây 的原字来发音; 换言之, 当读到 YHWH (雅威)这字时, 他们读成 ’ădônây (阿多耐). 然而, 误将‘雅威’译成‘耶和华’的, 是1520年的一位加拉太人, 可能因为不晓得文士所采用的是避讳的注音法, 他将 ădônây 的母音(即 ă , ô , â )注在 YHWH (雅威)的子音上, 于是成了 YăHôWâH , 结果读成“耶和华”, 而且一直沿用到如今; 参 Edward W. Goodrick, Do It Yourself Hebrew and Greek (Grand Rapids: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1980), 第14课, 第4页; James Hastings, A Dictionary of the Bible (vol. 2)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1988), 第199页; 王正中, 《圣经原文字典》, 第173页.

[18]             Jehovah / Yahweh 的意义是“过去一直是, 现今一直是, 以后永远都是的那一位”(He that always was, that always is, and that ever is to come). 启1:4如此翻译和解释成“那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但由于圣经中首次出现“耶和华”是在 创2:4, 而那章记述神与人(亚当)立约(创2:5-17), 并且“耶和华”一名在旧约中常被用来强调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关系(covenant-relationship, which never could be broken),  所以“耶和华”一名也可意味着“立约的神”. Andrew Jukes, The Names of God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67), 第35-36页.

[19]             John Phillips, Explore the Psalms, vol.1, 第601页.

[20]             C. H. Spurgeon, The Treasury of David (vol. 2) (Peabody,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第232页.

[21]             W. Graham Scroggie, A Guide To the Psalms第131-132页. 上文主要参考 卫恩礼著, 岑德华译, 《弥赛亚诗篇》(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92年), 第127-133页; 以及其他在本文脚注中所注明的参考书.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