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者的八大质疑(八上) “我仍然怀疑, 所以我不能成为基督徒”


史特博 (Lee Strobel)

编者注:  这一系列文章是改编自 李·史特博(Lee Strobel)所著的《为何说‘不’? — 基督信仰再思》(The Case for Faith). 史特博是耶鲁大学法学硕士, 美国著名日报《芝加哥论坛报》屡获新闻奖的法庭与法事资深记者和编辑, 并在罗斯福大学任教. 他曾是个不信神的怀疑者, 极力反对基督信仰. 但他因着妻子1979年信主后人品和性格的改变而对基督信仰开始改观. 他要找出有没有可靠的证据, 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 为了证实四福音的可靠性, 并主耶稣受死和复活的真实性, 他以两年时间访查13位美国著名圣经学者, 向他们提出怀疑派常问的尖锐问题. 结果是: 在证据确凿, 无懈可击的情况下, 他于1981年11月8日, 真诚地认罪悔改, 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他的救主. 他把访查实录写于《重审耶稣》(The Case for Christ)一书中.

信主后的史特博读了不少质疑基督信仰的书籍和文章, 包括一本题为《告别上帝: 我摒弃基督信仰的理由》的书. 此书作者坦布尔顿(Charles Templeton)本是葛培理布道团的原始同工, 后来因看见《生活画报》里一张母亲手抱死去婴儿望天求雨的照片, 开始怀疑世上是否真有一位关心人类的造物主. 他终于放弃多年所信, 转而攻击基督信仰. 史特博在未信主前也曾是一位彻底的怀疑论者, 坦布尔顿所质疑的事也曾是他所面对的质疑. 此外,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 他还遇到其他问题, 归纳起来共有八个, 他称之为“八大质疑”.

因此, 史特博决定为自己也为他人寻觅这八大问题的答案. 他用了至少一年时间, 先从坦布尔顿开始, 过后又访查9位圣经学者. 他所获的结论是: “信心途中的八个障碍都引起了难以解决的问题. 不过我访问过的专家多数希奇地提供了满意的答复.” 以致于他在总结时说: “今天回想起来, 我对1981年那次相信(信主)的决定, 现在更加巩固了. 提出一些听了不舒服的问题, 非但没有冲淡我的信心, 反而把它加强了. 本拟探索基督信仰的‘薄弱之处’, 反而进一步证明了基督信仰基本上的正确性和逻辑上的完整性. 我的信心经过严格的理智审查的锤炼, 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 更加深刻, 更加富有活力, 更加确实了.”

史特博把访查实录写于《为何说‘不’? — 基督信仰再思》(The Case for Faith). 他在此书中, 对基督信仰说“不”的八大怀疑理由逐一检验, 为那些说“不”的人解惑. 这些实录经过改编后, 刊登在《家信》的“护道战场”专栏, 请别错过.

质疑:    “假如我仍然被怀疑所折磨和困扰, 我还能成为一个基督徒吗?

受访者:  林·安德森(Lynn Anderson)[1]

Lynn Anderson

对许多基督徒而言, 只要对神有任何怀疑, 就令他们感到不安与害怕. 他们害怕心里有怀疑会失去作为基督徒的资格, 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正悔改信主, 是否真正重生得救. 此外, 是不是寻求神的人必须先把心中的疑问逐一解决, 才能跟随主耶稣? 一个人心中仍有保留或怀疑能成为基督徒吗? 人是否应该把一切的怀疑压制在心底? 不去面对它? 针对以上这些常困扰着基督徒和非信徒的问题, 资深记者史特博(Lee Strobel, 下文简称“史”)访问了林·安德森(Lynn Anderson, 下文简称“安”), 因他在自己信心的旅程上, 曾三番两次在怀疑的幽谷中弯弯曲曲地找出路…

(A)       探索怀疑的根源

安德森出生于基督徒家庭, 他们属于基督徒不多的地区中一个小而紧密团结的教会. 他说他的教养和价值观念都来自他的家庭和教会, 即使如此, 他很早就对基督信仰产生怀疑.

安: “我还是孩子的时候, 性格忧郁, 爱沉思默想. 我喜欢冥想, 老爱看事情的阴暗面, 不肯肤浅看问题, 老爱问, 老爱朝深的一层探索. 直到现在我仍然摆脱不了这种心态.”

史: “你是什么时候成为基督徒的?”

安: “我11岁时在夏令营里宣布接受基督, 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不洁净. 我本来应该委身于耶稣, 可是我甚至不能肯定是否有耶稣这人. 我觉得我在骗人.”

史: “你对人提过你这种感受吗?”

安: “我跟一个牧师谈过, 他好像不大了解. 他要我多点认识, 好好消化. 不过我若要什么东西, 我还会祈祷. 我记得祷告又祷告, 希望能有一辆脚踏车, 但我始终没有得到. 这使我觉得神和我没有关系. 我心里想, ‘实事求是吧, 你祷告的时候, 上面除了青天, 什么都没有.’”

史: “你是不是只感到怀疑, 是不是你的信心也有过发荣滋长的时候?”

安: “有时我真的感觉到神与我同在. 我常在大风雪中黄昏时分从学校乘车回家, 唱着赞美诗, 觉得神保佑了我. 但是大多数时间我并不信他  —  至少不像教会同年人那样信他.”

史: “你不怕被人发现?”

安: “绝对害怕, 因为我急切需要人爱我, 接受我, 好叫我在那个信神的社区里有个地位. 我害怕他们把我当作坏孩子, 害怕他们生气, 害怕他们说我的父母对我没有教导, 我害怕父母对我失望, 为我感到羞耻.”

父母在塑造孩子对上帝的看法显然起重大作用. 事实上, 一份研究显示, 历史上大多数著名的无神论者  —  包括罗素(Bertrand Russell)[2]、萨特(John Paul Sartre)[3]、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4]、加缪(或译“卡缪斯”, Albert Camus)[5]、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6]、奥海尔(或译“奥黑尔”, Madalyn Murray O’Hair)、马克思(或译“马克斯”, Karl Marx)[7]  —  都和他们的父亲关系不好, 或是父亲死得过早, 再不然就是他们小时候被父亲遗弃, 因之难以相信圣经中所说那位慈爱的父神.[8] 所以史特博决定在这方面和安德森探讨一下.

史: “希望你不介意给我讲点你父母的情形.”

安: “现在回想起来, 我猜想我的怀疑可能由于家母作母亲的风格. 她非常爱我, 但她在情感上没有方法表达她的爱意. 她督促你(指孩子)进步的方法, 是指出你作错的事. 她受的教育, 是作母亲的不应该对儿子过分亲热, 以免引致儿子们间的互恋, 也不能夸奖儿子, 不让他们妄自尊大.”

史: “这影响了你对上帝的看法吗?”

安: “你知道人们常常给神父亲的形象, 这很有道理. 圣经称他为父, 有时甚至称他为母, 所以我觉得我和神的距离, 有一部分可能是我和我母亲的距离造成的. 另一方面, 我父亲是个外向的、重情义的、肯维护人的人, 但是我认为由于人性的堕落, 我们总是喜欢从好的一面看到坏的一面.”

史: “那么说来, 在你儿童时期领会到的基督信仰之基本信息是什么呢?”

安: “那信息是: ‘如果你不能达到这个标准, 你就完了. 但是没有人能达到这个标准, 尤其是你(安
德森指的是自己).’ 结果是我愈想和上帝亲近  —  当我开始要信, 想认真和他建立关系的时候  —  我愈觉得没有希望, 因为我不能达到他的期望. 那时我会想, ‘这真反胃! 我为什么要信上帝, 不管我做什么, 总是要受责备? 如果真有上帝, 他不会是这个样子. 一定是某个怪人发明的.’”

史: “你有没有想过你长大后, 会度过这个阶段?”

安: “我希望这是儿童时期的情况. 可是上大学以后, 情感上的怀疑变成理智上的怀疑. 我遇到了关于圣经的难题, 我奇怪世界上何以有这么多的苦难. 我记得有一天, 一个同学在班上问起圣经上一个很大的两难问题, 教授无法问答. 最后, 教授四处摸摸索索一阵子, 之后说: ‘等你把所有事实都收集齐全, 你就会明白, 这些事实都一一说明, 圣经是可靠的.’”

史: “我记得那时我在想: ‘啊, 算了吧! 这个家伙也在希望圣经讲的是真的. 如果你揭开表面看问题, 他和我一样害怕.’”

(B)       怀疑的不同种类

安德森形容自己为“天生的怀疑者”, 就是永远在问“如果…又会怎么样”的那种人. 犹如接受训练专门找错的律师和查账员, 天生的怀疑者像磁铁那样, 一见到疑虑和疑问就将之吸了过来. 他们的内心, 也许满怀疑惧, 或者性格忧虑. 对他们而言, 信心很难自然而然地出现.

史: “除了你这种类型的‘天生的怀疑者’, 你可否举出其他种类的怀疑者为例?’

安: “不同的种类可多了. 有些怀疑者具有反抗性, 虽然他们自己不承认这点. 他们的态度是‘我才不让别人主宰我的生活, 或是替我思想呢’. 这属于骄傲自负. 有时, 年轻人要反抗父母, 用的方法是反抗他们所信的上帝. 还有一类是那些对上帝失望而产生怀疑的人. 就像我昨天访问的那个女孩. 上帝要人寻找他, 向他求, 但是她求过, 上帝没有给她. 所以她在与怀疑斗争, 问道: ‘上帝是认真的吗? 他真的在那里吗?’ 另有一类的人, 有过个人或家庭的创伤. 几星期前, 我和一个女士谈过, 她受过她那热心于宗教信仰的父母所体罚  —  他们叫她跪在床边祷告, 然后打她. 我看得出她何以与上帝的关系出现问题! 有的人亲身受过伤害, 或是被他们的配偶抛弃, 或是生意失败, 或是他们的健康江河日下, 他们不免会问: ‘如果有个上帝, 这样的事怎会发生?’ 此外是心智上的怀疑, 这正是我的情况. 我在尽我力之所能, 在心智上坚固我的信心, 但是有许多人比我聪明得多, 他们并不信神. 我开始嘀咕, ‘只有聪明人才能有信心吗? 何以信心对神这样重要, 你得有极高的智商才能拥有它吗?’”

史: “什么东西助长疑惑, 纵使一个人自己并不知道?”

安: “一个人生命成长的过程有很大关系. 有时有些人大学时代非常信主, 可是等他们结婚成家, 生第二个孩子时, 他们每星期须工作60或80小时, 他们的妻子经常生病, 老板又常常找他们的麻烦  —  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思索. 我认为如果没有一点思索的时间, 信心不会增长. 如果他们不在这方面想点办法, 他们的信心不但不可能增进, 怀疑反而将逐渐滋生. 另一个因素可能是跟别人的信仰作比较. 我碰过一个青年妇女, 她说: ‘我讨厌上教堂, 因为我没有经历过他们所说的见证. 我信神、我研究圣经、我祈祷、我努力事奉, 都不比别人差, 但是我得不到那种喜乐, 我的祈祷得不到回应, 我得不到心里的宁静, 我不觉得有神的手在引导我, 在照顾我.’ 像这样的人会开始想: ‘为什么上帝不给我这些?’”

史: “你对她说了些什么?”

安: “我鼓励她读《诗篇》, 因为那会改变她对信心的看法. 我们喜欢读充满喜悦的诗篇, 但百分之六十的诗篇是悲叹, 人们大声向神呼求: ‘神啊, 你在哪里呀?’ 正常的信心容许人向神申诉.”

史: “生活在我们的文化里, 我们不喜欢把自己交托出去, 这可能影响一个人去相信神吗?”

安: “是的, 能. 在今天这个自我陶醉的社会中, 我们对自由的定义是我行我素和随时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有些年轻人怕结婚, 不愿作终身承诺, 其实最高的承诺是人对上帝的交托. 美国有崇尚自由的文化, 我们最害怕的事是一生别无选择. 我认为这确实和人们害怕向基督交托一生大有关系.”

(C)       关于信心的误解

史特博知道, 对信心的错误认识能滋生怀疑, 因为错误认识能形成虚假的期待和对神本质的误解. 比方说, 一个人若错误地认为只要表现出足够的信心, 神就能医治好每个人的疾病, 或使每个人变成巨富(编者注: 这两样是错误的“社会福音”所教导的, 即信神就有健康和财富). 如此相信的人一旦生病或破产, 就会陷入怀疑中. 为了正确地认识信心, 史特博决定先说明“信心不是什么”, 来清除神学观念上的疑难.

史: “关于信心的一般误解是什么?”

安: “人们把信心和情感混淆起来. 例如有些人把信心视为永久不退的信仰高潮, 高潮逐渐消退时  —  其实高潮无可避免地会消退  —  他们开始怀疑他们是否真的有过信心.”

史: “你是说情感与信心之间没有关连?”

安: “不是, 情感和信心的某些方面有关连, 不过这大半与人们的气质或性格(temperaments)有关. 有些人即使有强烈的价值观和信念, 也没有多少情感维系他们.”

史: “你呢?”

安: “我情绪上有起有伏. 我花了好多年时间才体会到这不是信心的起落. 这就是为什么对情感必须小心的原因  —  情感容易改变. 让我给你举个例子. 有个人告诉我: ‘我不再喜欢我的太太了.’ 我的回应是告诉他: ‘回家去爱她.’ 但是他说: ‘你不明白, 我对她没有什么感情了.’ 我说: ‘我不是问你的感觉如何. 我在说: 回家去爱她.’ 随后他说: ‘如果我不想那样对待我的太太, 却勉强去, 这在感情上岂不是不忠实吗?’ 于是我问他: ‘你母亲爱不爱你?’ 这好像侮辱了他似的. 他说: ‘当然爱我.’ 我说: ‘她从你出生的医院把你带回家以后大约3个星期, 你弄湿了尿布, 大哭不已, 她醒来, 她累得要命, 仍得起来赤脚踏在冰冷的地板上给你换尿布, 喂你奶吃, 你以为她那样做真感到有乐趣吗?’ 他说: ‘不会有.’ 我说: ‘这样说来, 我认为你母亲在感情上就不忠实了.’ 这就是我要说明的一点: 她的母爱的程度不是她在给你换尿布时感到的愉快, 而是她即使感不到任何快乐, 仍然愿意做. 我认为关于信心, 我们需要学习这一点. 信心并不是对神或对人生永远有正面的情绪上的感觉.”

史: “好了, 这是一个错误认识. 信心指的就是没有怀疑, 这想法对不对呢?”

安: “是的, 有些人认为有信心就是没有怀疑. 但这是不正确的. 我心爱的圣经有一段经文, 论到一个人带着他被鬼附的儿子来见耶稣, 希望他能医好那个男孩. 耶稣说: ‘在信的人凡事都能.’ 那人的回应非常有力. 他说: ‘我信, 但我信不足, 求主帮助’(可9:24). 啊! 这正是我的景况之写照!”

史: “所以怀疑和信心能够并存?”

安: “是的, 那就是说在信的时候, 你也可以怀疑, 甚至连亚伯拉罕都是这样. 无可置疑, 他信, 可是同时他也怀疑. 你只要看他的言行就可以知道. 我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越过界线进入不健康的负面怀疑, 但是我确实相信, 绝对没有怀疑的地方大概也不会有健全的信心.”

史: “所以怀疑实际上能发生一种正面的作用?”

安: “我认为如此. 我常常对我叫做‘真信徒’的心态感到少许不安  —  那些人满脸灿烂的笑容, 一双明亮的眼睛, 从来没有一点怀疑, 总是认为没有一件事是不奇妙、不美好的. 我觉得他们和我并不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我担心一旦他们碰到不幸, 就要束手无策. 例如, 我认识一个医生, 他4岁大的孩子得了癌症. 我记得每个夜晚, 总有四五十个人挤进一所房子替那个孩子恳切地祈祷. 其中有些人心想: ‘这个孩子当然能痊愈, 因为我们为他祈祷了.’ 当他没有痊愈, 他们受到的打击会是何等的大. 他们的信心受到误导, 也没有经过检验. 它从来没有遇过怀疑或严肃问题的挑战. 怀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发展一种更充实、更实际的信心  —  不但在面对疾病时, 就在面对死亡时, 也能相信上帝. 你要明白, 一个深思熟虑过、被逆境或困难问题挑战过的信心, 最后总能成为更坚强的信心.”

(D)       怀疑的潜在原因

史: “根据你的经验, 有没有人说, 他们不能相信神, 是由于思想上想不通, 但实际上是基于其他潜在的原因?”

安: “是的, 确实如此. 事实上, 我个人认为, 所有的不信最后都有别的潜在原因. 有时一个人可以真的以为他们的问题是思想上的(即本身想不通, 或过不了理智上这一关), 但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地发掘别的原因(即真正导致他们不信的原因).”

史: “你能给我举个例子吗?”

安: “在我小时, 有一个才华洋溢的小说家, 他是一个来自无神论家庭的无神论者. 他来到加拿大我们住的小镇, 为他要写的一本书找点本地资料. 一天, 他来到我们家里, 变得严肃起来. 他说: 我能问你几个关于宗教的问题吗?’ 尽管那时我常常和怀疑战斗, 我还是答应他. 他问我: ‘你真的相信有个上帝, 他能知道我的名字吗?’ 我说: ‘是的, 我那样相信.’ 他说: ‘你相信圣经是真的? 童女生子,死人从坟墓里出来?’ 我说: ‘是的, 我那样相信.’ 然后他感慨万千地说: ‘我可以放弃一切来换取你这样的信心, 因为我曾走遍世界, 我看见大多数人都很可怜. 只有像你们这样相信的人, 好像才能要得到你们要的那种生活. 但是我就是不能相信, 因为我的头脑不能叫我相信!’ 我给他镇住了! 我不知道怎样回答, 因为他比我聪明得多! 不过现在回忆起来, 我不认为头脑是他真正的问题. 我开始思索, 如果他信主, 他会有什么损失. 他属于一群有才华的作家团体, 他们都认为宗教信仰在胡说八道. 我想到他的专业地位和信念将受到同辈的排斥, 代价太大, 他付不起.”

“让我再给你举个例子. 有一次, 我跟一个作过海军陆战队员的人谈话. 他说: ‘我很可怜. 我有老婆孩子, 我赚的钱用两只手花也花不完, 我跟镇上不少女人睡过觉, 但是我恨我自己. 你一定得帮我,但是你不要给我讲上帝, 因为我不信那个东西.’ 我们谈了几个小时. 最后我说: ‘也许你以为你跟我说了实话, 但我不能肯定你在说实话. 我不认为你的问题是你不能信; 我认为是你不要信, 因为你害怕失去伴你过夜的那些东西(指女人).’ 他想了一会, 然后说道: ‘是的, 我想那是真的. 我不能想象一个人一生只跟一个女人睡觉. 我不能想象用较少的钱过活. 我必须赚钱, 就是撒谎也得赚钱.’ 他开始说实话了! 这正是我的要点. 那个人可以一连几个小时说他头脑里怀疑(指怀疑神的存在与真实). 他要人相信他不能信主是因为他在理智上有疑难. 但那只是掩饰, 那只是一层雾用来隐藏他对上帝真正的犹疑不决.

“我跟一个受过性侵害的女子谈过. 她对她从父母的宗教所认识的神, 总是感到可怕. 我不怪她在信仰上发生困难, 但是她讲来讲去都是在智识上兜圈子. 你想进一步触及她真正的障碍时, 她不愿重温旧日的痛苦经历. 她使用心智上的怀疑来阻挠向她传道的人. 还有一次, 我跟一个太平洋西北铁路公司的人讨论上帝. 他举出各式各样的心智问题. 当我们揭开表面的时候, 原来他不愿信神,是因为他不愿意出售他的无上装酒吧. (这不道德的)酒吧给他赚了许多钱, 有了钱可以享受许多乐趣. 这就是我的重点. 当你揭开表面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时候, 归根结底是个信与不信的意志问题. 此乃问题的核心.”

史: “你是说信心是一种选择?”

安: “确实如此. 那确实是个选择.”

(E)       选择决定相信神

史: “请你从详说明信心与意志所扮演的角色.”

安: “我举出旧约人物亚伯拉罕为例. 他被称为‘信心之父’, 那倒不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疑过, 不是因为他(凭信心)做事件件正确, 也不是因为他的动机永远纯洁. 他在这三点上全都失败. 但是你听清楚  —  亚伯拉罕从未放弃跟随神的心志. 他说: ‘我要相信神  —  难道全地之主还会错吗?’ 他对上帝绝不失望. 信心的一个定义是立志去相信. 信心是立志跟随这世上最好的光, 绝不放弃. 选择的观念在圣经里四处可见. 看看约书亚, 他说今天就作决定你要事奉谁, 至于他和他的家人, 他们必要事奉耶和华(书24:15). 因此, 信心基本上就是一个意志上的决定.”

史: “且慢! 不是还有一个说法, 信心是来自上帝的恩赐吗?”

安: “是的, 人的选择与自由意志因之成为一大奥秘. 但是我把这奥秘比喻作汽车上那用动力驱动的轮胎转向装置. 运气好, 不用转向装置也可以转动轮胎. 但是有了这个装置, 只消用一个指头按一下, 你就能触动转向装置, 发出动力, 转动车轮. 同样, 我们用意志作决定, 把自己交托给基督, 上帝便赐给我们力量去行动. 你听约翰福音7:17怎么说: ‘耶稣说: 人若立志遵着他的旨意行, 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上帝, 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因之, 不管怎样, 只要我们能立志相信神, 神就能帮助我们认识到耶稣是从神那里来的, 他的教训带有神的权威.”

“圣经在约翰福音12:37进一步说: ‘他(主耶稣)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 他们还是不信他.’ 然后过了两节, 圣经又说: ‘他们所以不能信, 因为 … 硬了心’(约12:39). 换句话说, 他们的意志作出决定, 否定神迹带来的信息, 也就是耶稣是神的证据, 因为他们不愿付出代价. 那就是说, 不肯让他们的全部信仰体系(指他们所遵奉的犹太教制度, 编者按)土崩瓦解. 他们作出了这个不信的决定太久, 连相信神的机制也解体了. 因之信心的核心, 是我们不断作出意志上的决定, 但是由于神的恩典, 我们可以选择信或不信. 我们决定相信, 圣灵就会来坚固我们所信的.”

史: “还有, 我们无需明白全部信息便能作出选择.”

安: “对, 否则我们得到的是知识, 不是信心.”

史: “请谈一谈二者的区别.”

安: “好吧, 我手里抓着一件东西, 你知道是什么吗?”

史: “一枚硬币.”

安: “但你不能肯定. 那是你的意见. 我们的信心不是一种意见. 我告诉你我手里有一枚两毛五分钱的硬币, 你相信吗?”

史: “我当然相信.”

安: “我告诉你, 你所相信的是真确的, 但是你还没有看见. 那就是信心! 希伯来书11:1说,  信是未见之事的确据. 你看我要把你的信心全部消灭了. (安德森把手张开, 一枚两毛五分钱的硬币露了出来)看! 现在它不再是信心, 它已成了知识. 人们有时认为信心是毫无任何疑问地知道事物是真的, 所以他们要凭经验论的证据(empirical evidence)来证明信心, 但是这种做法是错的. (安德森用手指着那枚硬币) 你看得见也触得到那枚硬币, 所以你不需要信心. 但上帝基于他自己的原因, 没有让你看见或触及那一类的证据. 人们应该像你在《重审耶稣》书中所做的  —  寻求旁证(corroborative evidence). 你指出有许多不同的证据线索, 可以使人信服地知道上帝存在. 这个方法非常重要  —  它给我们一个空间, 可以作选择, 朝证据所指的方向迈出信心的一步.”[9]

(文接下期)

View Post


[1] 编者注: 编者坚信学位和神学院绝非真理的保证和权威, 因世上有许多由著名神学院毕业的闻名神学博士, 竟是不信圣经的“现代主义者”(或称“自由主义者”). 然而, 为了让读者(特别是非信徒)对受访者有些认识, 以下列出他的的学历和专长:  林·安德森(Lynn Anderson)在哈定宗教研究院(Harding Graduate School of Religion)取得硕士学位, 并在阿比林基督教大学(Abilene Christian University)取得教牧学博士学位, 且在该大学作了20年的副教授. 他在加拿大和美国从事30年的牧师职务, 1996年创立“希望网络传道会”(Hope Network Ministries), 通过这个机构培训、教导与装备教会领袖. 他写过不少书, 包括《为风向导航》、《地上天堂》、《寻觅神奇》、《牧人之歌》和《羊群风味》等. 他还写了一本名为《如果我真心信主, 为什么还有这些怀疑?》, 此书道出他个人与怀疑奋战的心灵历程.

[2] 编者注: 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 分析哲学主要创始人, 世界和平运动倡导者,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与 A.N. Whitehead 合著)、《哲学问题》、《数理哲学导论》等.

[3] 编者注: 萨特(Jean-Paul Sartre, 或作John Paul Sartre, 1905-1980)是法国哲学家、作家、存在主义代表人物, 拒绝接受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小说《恶心》和《自由之路》、剧作《群蝇》和《魔鬼与上帝》等.

[4] 编者注: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是德国哲学家和诗人, 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 创立“权力意志说”和“超人哲学”, 主要著作有《悲剧的诞生》、《查拉图什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证主圣经百科全书》(第2册, 第1395页)指出, 尼采宣称基督信仰令人成为懦夫, 因为它教训人, 一切事都是神的旨意, 抵销改进世界的努力. 但事实并非如此, 请读 甘雅各,杰利纽康合著,  甘耀嘉译, 《如果没有圣经?》(台北: 橄榄基金会, 2000年)和甘雅各, 杰利纽康合著,  林怡俐, 王小玲合译, 《如果没有耶稣?》(台北: 橄榄基金会, 2001年)这两本书, 便知基督信仰如何鼓励和支持历史上许多伟大基督徒, 去努力改进社会、国家和世界, 改写历史, 造福人类.

[5] 编者注: 加缪(Albert Camus, 1913-1960)是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 作品反映世界的荒谬与人的孤独和无能为力, 代表作有小说《局外人》和《鼠疫》、剧本《卡利古拉》、哲学随笔《反抗的人》等, 获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

[6] 编者注: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也是“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isis)心理学创始人, 提出潜意识理论, 认为性本能冲动是行为的基本原因, 主要著作有《释梦》、《精神分析引论》等.

[7] 编者注: 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1818-1883)是国际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 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生于德国特里尔(Trier), 与恩格斯(Engels)毕生并肩战斗, 重要著作有《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写)、《资本论》等.

[8] 见Paul C. Vitz, “The Psychology of Atheism”, 载于Truth: 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Christian Thought, 第1期(1958年), 第29页.

[9] 编者注: 上文改编自 史特博著, 李伯明译, 《为何说‘不’? — 基督信仰再思》(香港荃湾: 海天书楼, 2002年), 第209-219页. 上文中一切没有注名“编者注”的脚注(footnote)皆引自此书.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