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人生(20) – 人生目的(三): 你被造是为了蜕变像基督 如何成长蜕变
(A) 序言
神要你长大. 父神的目标是要你日渐成熟, 并且发展出主耶稣基督的品格特质. 成长是有生命之物的特征之一. 不成长是个悲剧! 试想一个15岁的青少年若只有5岁的身体, 或5岁的思想, 那是何其可悲. 今天, 这样的悲剧发生在属灵领域. 几百万的基督徒只年事(年龄)渐长, 灵命却没有长大, 灵性永远停留在裹着尿布、穿着娃娃鞋的婴幼期(来5:12-14), 原因是他们根本无意成长.
(B) 先决定作主的门徒
灵命不会自动成长, 需要刻意致力去达到. 你必须想要成长、决心成长、努力成长, 并坚持不断地成长. 作门徒是追求“更像基督”的过程, 总是始于一个决定. 主耶稣呼召我们, 让我们回应, 就如主召马太的例子, “就对他说: ‘你跟从我来. 他就起来, 跟从了耶稣”(太9:9). 当第一批门徒选择跟随主耶稣时, 他们并不完全明白这个决定的含意, 他们只是回应主耶稣的邀请. 这就是成长开始所需要的: 先决定作主的门徒.
再没有任何事比你所作的委身选择更能影响你的一生. 华理克(Rick Warren)说得好: “你的委身选择可以建造你, 也可以毁掉你; 但无论如何, 它会界定你. 告诉我你委身何事, 我就可以告诉你20年后你会是怎样的人; 我们委身于什么, 就成为什么人.” 就在委身这一事上, 大部分的基督徒错失了神给他们的人生目标. 很多人害怕对任何事委身, 结果随波逐流地过一生, 一事无成. 有些人在面对各种矛盾的价值观, 面对周围各样的要求时, 采取不置可否的态度, 以致挫折重重, 庸碌一生. 另有人全然委身于属世的目标, 追求财富与名誉, 结果换来失望与苦恼. 每一个抉择都有永恒的后果, 所以你最好作出明智的抉择! 使徒彼得就曾这样警告: “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销化, 你们为人该当怎样圣洁、怎样敬虔”(彼后3:11). 既然这暂时的世界将有一日被火销毁, 我们就当选择委身于永恒的事物, 要在今生圣洁敬虔地过日子.
(C) 神的责任和你的责任
若我们学习像基督那般地作决定, 并倚靠他的灵来帮助你成就那些决定, 其结果就是像基督了. 你一旦认真地学习像基督, 就必须开始以崭新的方式来行事为人. 你必须放弃一些旧习惯, 培养一些新的习惯, 并且要刻意和努力去改变你的思想. 在这事上, 你并非孤军作战. 你可以肯定圣灵必会在这些改变中帮助你. 圣经说: “我亲爱的弟兄, 你们既是常顺服的, … 就当恐惧战兢, 作成(按原文直译为“做出”, work out)你们得救的工夫; 因为你们立志行事, 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work in), 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2:12-13).
这段经文说明灵性成长的两方面: “做出”与“运行”. “做出”是人的责任, 是你的责任, “运行”则是神的角色. 灵命成长是你和属灵之间的合作, 缺一不可; 神的灵不仅与我们同在, 更愿意与我们同工. 这段写给信徒的经文不是关于如何得救(如何使灵魂得救), 而是如何成长. 这段经文没有说你要靠自己的努力“赚取”救恩, 因为主耶稣已经成就这一切, 你无法再做什么了. 当你“锻练”身体(physical workout)时, 你是以运动来培养你的体魄, 而不是去得到一个身体. 当你要“做出”一幅拼图时, 你已经拥有所有小拼块, 你只需把它们拼凑起来. 农夫“做出或耕作”土地, 不是要得到土地, 而是在已有的土地上开垦而已. 神已经给你新的生命(林后5:17), 你的责任是“战战兢兢”(意即极度谨慎、毫不马虎)地努力操练, 也就是认真看待你灵命的成长! 人若轻看自己灵命的成长, 即表示他们不了解灵命成长的永恒含意和价值.
(D) 更换你的自动导航器
若要改变你的人生, 首先就要改变你的思想方式. 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背后, 都有一份思想; 每一个行动都受一份信念所驱使, 每一个行动都由某种心态来带动. 远在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定律之前, 神早已这样说: “你要保守你心(心思), 胜过保守一切, 因为一生的果效, 是由心发出”(箴4:23).
想象你乘坐一艘快艇在湖中飞驶, 快艇以自动导航器操作, 正朝东方前进; 如果你决定要改向西行, 有两个方法: 一是紧握舵盘, 竭力扭转, 迫使快艇反向而行. 凭着你的意志力, 你可能战胜自动导航器, 但你会感觉到持续的阻力, 你的手臂最后会因压力而疲乏, 你会松手放开舵盘, 快艇便立刻再被自动导航器操纵, 恢复向东行进. 当你尝试以意志力改变你的人生时就是如此, 你说: “我要强迫自己少吃 … 多运动 … 不再散漫和迟到.” 无可否认, 意志力可以带来短期的改变, 但因为你没有先处理问题的根源, 结果反而导致内在持续方面受到压力或阻力. 这样的改变来得不自然, 你很快就会放弃, 不再节食, 不再运动, 不久便一切又恢复原状, 前功尽弃.
其实要改变方向, 有一个更好、更容易的方法: 更换你的自动导航器 — 你的思想模式. 圣经说: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 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罗12:2). 你灵命成长的第一步, 就是改变你的想法. 改变总是由心思开始, 你的思想方式决定你的感觉, 你的感觉则影响你的行为. 所以保罗强调: “又要将你们的心志改换一新”(弗4:23).
要像基督, 就得培育如同基督的心思. 新约圣经称这种心理的改变为“悔改”(希腊文: metanoeô {G:3340}[1]),[2] 希腊文直译的意思是“改变你的心意或思想”. 每一次当你改变自己的想法, 而代之以神的想法, 无论是对自己、对罪恶、对神、对人、对生命、对将来、对一切其他事物, 你是在悔改, 你已经换上了基督的眼光和看法.
(E) 以基督的心思为心思
圣经吩咐我们: “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2:5), 这句话也可译作“以基督耶稣的思想方式来思想”. 此乃神关于所有基督徒的命令. 以基督的思想方式来思想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停止不成熟, 即自私自利的想法. 圣经说: “在心志上(思想上)不要作小孩子. 然而, 在恶事上要作婴孩, 在心志上(思想上)总要作大人”(林前14:20). 婴孩和年幼的孩子在本性上是全然自私与无知的, 他们只想到自己和自己的需要, 他们无力付出, 只能接受; 这不是成熟的想法. 可惜许多人只停留在这种思想中. 自私的想法将引致罪恶的行为, 依从罪恶本性而活的人, 只思想那些满足自己罪欲的事, “因为随从肉体的人, 体贴肉体的事”(罗8:5).
第二部分是开始成熟地思想, 就是把焦点从自己转移到别人身上. 在论及真爱的伟大篇章中, 保罗说: “我作孩子的时候, 话语像孩子, 心思像孩子, 意念像孩子. 既成了人, 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林前13:11). 不少哥林多的信徒追求说方言的恩赐, 并且说方言时没翻译出来, 所以别人听不明白, 不能得到造就和益处. 这些信徒自顾自己的喜好, 忽视其他信徒的益处, 这是像孩子般的自私行为(参林前14:4,5,13,27,28). 保罗劝勉他们道: “在心志上(思想上)不要作小孩子(自私无知). 然而, 在恶事上要作婴孩(无知), 在心志上(思想上)总要作大人(成熟)”(林前14:20). 保罗要他们羡慕和追求作先知讲道的恩赐, 因为作先知讲道是“造就召会”(林前14:4,19) — 为他人设想, 叫别人得益, 此乃在心志(思想)上作大人的行为. 简言之, 保罗的论点意味着为他人设想是成熟的标记.
今天很多人以为属灵成熟度只根据你对圣经和教义的知识多寡而定. 彼得说: “你们却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彼后3:18). 诚然, 知识是衡量灵命成熟的标准之一, 但却非全部. 基督徒的灵命远不仅止于教义与信念, 还包括行为与品格. 我们所活出的行为应当与我们所相信的教义相符, 我们的信仰必须有像基督的行为作为支持.
基督信仰不是一个宗教, 也不是一种哲理; 乃是一份关系, 一种生活心态和型态. 这种生活型态的核心是要“像基督”一样地为别人设想, 而不是为自己着想. 圣经说: “我们各人务要叫邻舍(别人)喜悦, 使他得益处, 建立德行. 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罗15:2-3). 为别人设想是基督徒品格的中心, 亦是灵命成长的最佳表征. 这个做法看似反常、不合大众文化、也是稀有少见、更是难以实行的. 可幸的是我们并非无助, 因为神赐下他的灵(圣灵)给我们, 改变与更新我们的思想, 使我们所想的可以与世人所想的不同, 就如保罗所言: “我们所领受的, 并不是世上的灵, 乃是从神来的灵, 叫我们能知道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林前2:12).
(F) 总结
我们要开始追求灵命成长. 神透过保罗在圣经中吩咐我们: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 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 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所以我们要常常扪心自问: “我们应该在哪一方面放弃自己的想法, 以神的想法取而代之?” 恳求圣灵我们的保惠师帮助我们, 赐我们上头的力量去效法基督, 成长与蜕变得更像基督.[3]
[1] { }括号内的编号是采用百年前司特隆(James Strong)制定的原文编号. { } 括号内编号前的“H”指希伯来文字(Hebrew), “G”则指希腊文字(Greek), 但有极小部分的“H”字指亚兰文字(Aramaic).
[2] Metanoeô 由两个字组成, 即meta {G:3326}(改变, change)和noeô {G:3539}(思想, to think), 所以metanoeô 意谓改变思想的方式或想法.
[3] 上文主要参考/改编自华理克著, 杨高俐理译, 《标竿人生》(美国: 基督使者协会, 2004年二版), 第198-203页.
Related
作者: 杯子
刊登于2007年2月份《家信简讯》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