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与旧约圣经(下)
(文接上期)
(E.16) 耶利哥城被毁
圣经记载耶利哥城的塌陷和烧毁. “于是百姓呼喊, 祭司也吹角, 百姓听见角声, 便大声呼喊, 城墙就塌陷; 百姓便上去进城, 各人前往直上, 将城夺取”(书6:20); “众人就用火将城和其中所有的焚烧了”(书6:24).
英国考古学家加士唐(或译“加斯唐”, John Garstang, 1876-1956)在耶利哥的发掘期间(1930-1936年间)获得一个惊人的发现, 证明圣经上述记载的可靠性. 加士唐在一份声明中说: “那主要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城墙完全向外倒塌, 进攻者能够轻易攀爬, 越过废墟, 进入城市. 为什么这是不寻常的显现呢? 因为所有城市的城墙都应该是向内倒塌, 而不是向外.”[1] 针对此事, 威明顿指出几件符合圣经记载的考古发现:
a) 考古学家加士唐所发现的耶利哥城约在主前1400年(大约是圣经中所记载约书亚攻打此城的年代)被毁灭, 外墙倾倒而滚落山坡. 城墙向外倒是个不寻常的特殊现象, 因为如果它被敌军用当时的攻城武器(如撞城锤之类的武器)攻击的话, 城墙就应当向内倾倒. 这点证实耶利哥城并非毁于一般的攻城, 而是毁于神奇妙的作为 — “百姓听见角声, 便大声呼喊, 城墙就塌陷”(书6:20).
b) 从城墙的倒塌, 可见到其损毁的厉害. 从当地的灰、烧焦了的木材、烧红了的砖和石头, 就可知道在城倒塌时曾经有过一场大火. 换言之, 加士唐所发现的, 正是约书亚和以色列众人用火焚烧那城所遗留下的灰烬层(书6:24: “…就用火将城和其中所有的焚烧了”).
c) 加士唐也在耶利哥城废墟中的灰底下, 及倒塌了的墙和货仓之下, 发现了大量烈火烧焦了的食物、五谷、枣和扁豆等物. 令人大惑不解的是: 为何当时的攻城者不把城中的战利品(指食物五谷等)取去享用, 而让它们烧毁? 这问题的答案可清楚在书6:18-19找到 — 神借着约书亚命令攻城的以色列人, 除了那可供圣殿中使用的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之外, 其余的一切都不可取.[2]
美国考古学家伍德(Bryant G. Wood)为《圣经考古学评论》撰文时, 写下了考古证据与圣经记载的一些共同点, 证实圣经记载的可靠性:
1) 耶利哥城十分坚固(书2:5,7,15; 6:5,20).
2) 攻击是在春天收割后不久便进行的(书2:1; 6:16; 3:15 “他们到了约但河… 原来约但河水在收割的日子涨过两岸”).
3) 城里的人没有机会带着所储存的食物逃走(书6:1: “耶利哥的城门因以色列人就关得严紧, 无人出入”).
4) 围攻的时间很短(书6:15: “第七日清早, 黎明的时候, 他们起来, 照样绕城七次; 惟独这日把城绕了七次”).
5) 城墙被夷为平地, 可能发生了地震(书6:20: “于是百姓呼喊, 祭司也吹角. 百姓听见角声, 便大声呼喊, 城墙就塌陷…”).
6) 耶利哥城未被抢掠(书6:17-18: “这城和其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 不可取那当灭的物, 恐怕你们取了那当灭的物就连累以色列的全营, 使全营受咒诅”).
7) 耶利哥城被焚烧(书6:24: “众人就用火将城和其中所有的焚烧了…”).
(E.17) 大卫攻取耶路撒冷
德国考古学家霍恩(Siegfried H. Horn, 1908-1993)[3]举个例子来说明考古证据如何有助于圣经研究. 他指出考古探索让我们对大卫攻取耶路撒冷一事有更确切的了解. 撒下5:8在《英王钦定本》(KJV)译作: “当日, 大卫说, 谁登上水槽, 击打耶布斯人, 以及大卫心所恨恶的瘸子和瞎子, 他就必做首领和元帅….”[4] 代下11:6说: “洗鲁雅的儿子约押(Joab)先上去, 就作了元帅.”
在那个时候, 耶路撒冷只是一座坐落在山丘上的小城, 后来才发展壮大, 它所在的位置三面都是深谷, 体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就是为什么耶布斯人吹嘘: 即使是瘸子和瞎子都可以在强大的军队入侵之时, 守住他们的城市. 但城内水供很成问题. 整个城市的人都完全倚赖城外东侧山坡上的泉水,
耶布斯人(Jebusites)在岩石内建造了复杂精密的输水系统. 这样, 他们就不用到城下的水泉取水. 首先, 他们由水泉开始, 挖了一条水平的水道, 直接延伸到城市中心. 在挖了90英尺后, 他们遇到了一处自然形成的山洞. 在山洞里, 他们挖了一口45英尺高的竖井, 然后在竖井的顶部挖了一条135英尺长的斜道, 以及一条通往城市地面的楼梯, 位于水泉的水平以上110英尺. 由于泉水被隐藏起来, 没有敌人能够发现它. 取水的耶布斯妇女沿着斜道下去, 便可以用水袋透过竖井取出山洞中的水, 因为泉水会通过水平的水道, 源源不断地流向山洞.
霍恩(S. H. Horn)写道: “但是, 仍然有悬而未决的问题. 大约40年前, (爱尔兰考古学家)麦卡利斯特(Robert A. Stewart Macalister, 1870-1950)和邓肯(J. G. Duncan)挖掘出一段城墙和一座塔楼, 相信分别是建于耶布斯和大卫的时代. 这堵墙沿着俄斐勒山的边缘修建, 位于水道人口的西面. 这样的话, 水道的出口就位于城墙的保护之外, 可能受到敌人的攻击和破坏. 为什么没有将水道的出口建在城里呢? 最近女考古学家凯思琳(或译“甘嘉莲”, Kathleen Kenyon, 1906-1978)在俄斐勒山的挖掘工作, 令这一谜题得到了解答. 她发现麦卡利斯特和邓肯对城墙和塔楼的年代判断有误. 这些遗迹原来是在希腊化时期建造. 她发现真正的耶布斯城墙是在山坡下方不远处, 位于水道出口的东面, 正好将出口安全地藏于旧城区内(这样就难以被敌人攻击和破坏).”[5]
(E.18) 尼尼微城的人悔改
尼尼微(Nineveh)是亚述帝国的最后一个首都. 约拿书记载: “尼尼微人信服神, 便宣告禁食, 从最大的到至小的, 都穿麻衣”(拿3:5). 这章记载了历史上最大的归信, 在所有的旧约书卷中, 再也找不到一件如此奇妙的神迹(全城的人归信真神)! 在新约中, 主耶稣曾警告他那世代的人要悔改: “当审判的时候, 尼尼微人要起来定这世代的罪, 因为尼尼微人听了约拿所传的, 就悔改了. 看哪, 在这里有一人比约拿更大”(太12:41). 这话证实尼尼微全城的人悔改是真实的事件.
然而,那些常喜欢找圣经把柄的人却说, 在世界的历史上, 根本找不到尼尼微归信的记载. 其实不然! 因为历史和考古资料肯定地暗示了这一次的归信. 威明顿指出, 亚述王(Adad-Nirari III, 主前810-783年)曾推动“敬拜一神”的制度. 全城的人, 从原本敬拜许多的假神, 改变为敬拜独一的真神. 这转变可能就是因为约拿的传道. 这一位真神, 他们称为‘尼波’(Nebo), 尼波可能是亚述文的名字, 等于希伯来文的‘伊罗兴’(或译“以罗欣”, Elohim ; 是全能之神的意思, 创1:1). 这似乎说明, 在早期时代, 这位独一的真神曾被他们当作最高之神来敬拜, 现在他们全国悔改, 重新敬拜这位真神了.
威明顿进一步指出, 尼波神是巴比伦三位一体神(Babylonian trinity)中之子, 这名字的意思是“宣布者(the proclaimer)、先知(the prophet)”. 他是那三位一体神的宣布者, 他宣布三位一体神的旨意. 尼波是智慧及创造之神, 他也有天使预知的能力. 有者相信, 尼波神在早期已被人当作独一无二的神来敬拜. 倘若那次归信是由于约拿的传道, 那么, 我们可以预测他们会选用自己国家本地的名字作为“神儿子”之名, 因为约拿没有用“雅威”(另译“雅巍”, Yahweh, 耶和华, 即犹太人的上帝之名), 而是采用“伊罗兴”(Elohim, 意即“全能的神”)来劝尼尼微人悔改(参拿3:5,8,9).[6]
(E.19) 撒珥根的历史性
赛20:1记载: “亚述王撒珥根(Sargon)打发他珥探(Tartan)到亚实突(Ashdod)那年, 他珥探就攻打亚实突, 将城攻取.” 在最新的考古发现以前, 撒珥根的名字除了在以赛亚书被提及之外, 并没有出现在任何古代的记载. 不信圣经的批评家便指出, 这又是另一个错误的圣经历史记载.
但是在1843年, 他们的嘲笑突然消失了, 因为考古学家波达(Paul Email Botta)在尼尼微城北边的哥撒拔城(Khorsabad)找到了一个庞大的皇宫. 这建筑物原来就是撒珥根的国家总部. 过后, 也有其他的发现证实, 撒珥根是最伟大的亚述王(Assyrian kings)之一. 此外, 从他其中一个记录中, 我们读到这记载: “亚实突王(指Azuri)计划不再进贡 … 在烈怒之下, 我立刻出动我国的战车及骑兵 … 进贡亚实突 … 跟着, 我们包围了亚实突, 把城攻取 … 他们便要服在我的轭下了.” 这记录证实以赛亚书所说的撒珥根攻取亚实突一事乃真实的历史事迹.[7]
(E.20) 希西家的文书舍伯那之印监与坟墓
赛22:15-16记载: “主万军之耶和华这样说: 你去见掌银库的, 就是家宰舍伯那(Shebna), 对他说, 你在这里作什么呢? 有什么人竟在这里凿坟墓, 就是在高处为自己凿坟墓, 在磐石出中为自己凿出安身之所”; 赛36:2-3也记载: “亚述王从拉吉差遣伯沙基, 率领大军, 往耶路撒冷到希西家王那里去. 他就站在上池的水沟旁 … 并书记(或作“文书”, scribe)舍伯那 ….” 一直以来, 不少学者怀疑上述经文的真确性. 直到1935年, 史塔基(J. L. Starkey, 1895-1938)在拉吉(Lachish)的发掘中, 找到一个石头印鉴(stone seal), 印上刻有舍伯那的名字, 此印鉴似乎是希西家时代的遗物. 还有, 在英国博物馆内收藏了一块用石灰石制成的楣(limestone lintel), 这楣是一个称为“舍伯那”之人的墓碑石, 其年代也与希西家同期, 这碑是用古希伯来文铭刻的(进一步证实此人很可能就是希西家王的文书舍伯那).[8]
(E.21) 伯沙撒王的历史性
但以理书记述巴比伦帝国未灭之前的最后一个王伯沙撒(Belshazzar). “伯沙撒王为他的一千大臣, 设摆盛筵, 与这一千人对面饮酒 … 当夜迦勒底王被杀. 玛代人大利乌62岁, 取了迦勒底国”(但5:1, 30-31). 亨利·哈雷(另译“海莱”, Dr. Henry Halley, 1874-1965)写道: “1853年前, 在一切现存的巴比伦记载中, 从未提及伯沙撒之名, 历史告诉我们拿波尼达斯(或译“拿波尼度”, Nabonidas)是巴比伦最后的王. 反对圣经的批评家认为这点证明圣经的记载不合史实. 但1853年, 在吾珥城(Ur)旧址内, 在拿波尼达斯为某神所建庙宇的房角石上, 发现了如下的一段记载: ‘我, 巴比伦王拿波尼达斯不至于得罪你. 愿我所爱的长子伯沙撒也有敬奉你的心.’ 从别的巴比伦碑文中, 我们获知拿波尼达斯时常在巴比伦城外休憩, 管理军队及政事的责任就落在他儿子伯沙撒的身上, 二人一同为王掌权. 向古列(派大利乌攻打巴比伦的波斯王, 笔者按)投降的是伯沙撒. 这样, 我们就可以明白但以理为何被称为国中的‘第三位’(但5:16,29; 即拿波尼达斯和伯沙撒是国中的第一和第二位, 而但以理则是第三位, 笔者按).” (参《哈雷圣经手册》, 第252页)[9]
(E.22) 但以理与狮子坑
圣经记载但以理曾被人陷害, 被丢进狮子坑中, “王下令, 人就把但以理带来, 扔在狮子坑中…”(但6:16). 此事的真实性常受人质疑, 可是如今, 考古学家可以肯定, 此乃当代亚述与巴比伦所用的国刑(火刑也是). 某日, 当发掘工人狄古拉弗(另译“狄古拿霍”, Diculafoy)在巴比伦城的废墟中工作时, 一下不慎跌入一个类似井的地方. 他的同僚立即把他救起来. 随后, 他们决定找出那是什么地方. 结果, 在井的边缘找到了铭刻, 其上写道: “这是刑场, 任何激怒王的人就是在此被猛兽撕裂.” 此外, 书珊城被发掘时, 考古学家也找到一份记录, 该记录列出484个死在狮子坑中高官的名称. 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 亚述王之一)的铭刻亦说明, 这种习俗在当时相当普遍. 铭刻记录如下: “正如我祖父西拿基立(Sennacherib)一贯的做法, 他把其余叛变的人, 一齐活生生地扔入狮子与野牛坑中. 啊! 我也依循他的做法, 把他们扔入狮子与野牛坑中.”[10] 这一切证明圣经记载的真实性.
(C) 结论
总结时, 我们引述莫里斯博士(另译“莫理斯”, Dr. Henry M. Morris)的话. 他说: “跟其他的著作相比, 圣经历史的古老性, 再结合自19世纪不断演化的成见, 使得许多学者都坚持圣经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虚构的传说. 如果除了古代手稿的抄本, 再没有其他评估古代历史的证据(如考古学的证据, 笔者按), 这些学者的说法就可能具说服力. 但是现在, 否认圣经的史实性 — 至少是追溯到亚伯拉罕的史实性 — 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考古学的可观发现证明了其真实性.”
莫里斯也补充道: “当然, 关于考古材料和圣经记载并不完全吻合的问题依然存在, 但是问题并没有严重到一个地步, 要放弃进一步的调查; 只要继续调查, 必会得到解答. 我们有大量的证据是关于这些时期的圣经历史, 至今也没有任何肯定的考古发掘证明任何一处圣经的记载有错误, 这是意义重大的.”[11]
贾斯乐(Dr. Norman L. Geisler)正确写道: “我们从考古学中发现, 无论是旧约历史的哪一个时期, 圣经中描述的都是事实. 许多时候, 圣经甚至提供了那个时代和社会风俗的第一等资料. 虽然许多人怀疑圣经的准确性, 但时间和不断深入的研究都不断证明了神的话比批评者更加可信. 事实上, 数以千计对于古代世界的发现不仅在大体上和细节上都支持了圣经的描述, 甚至没有任何一项发现与圣经相抵触.”[12] 简言之, 圣经的历史真确性不仅受到肯定, 且是一切古代历史文献所无法相比的. 圣经乃神所默示, 绝对真实可信!
(全文完)
[1] 麦道卫著, 《新铁证待判》(香港九龙: 福音证主协会, 2004年简体字版), 第159页.
[2] 威明顿著, 《威明顿圣经辅读: 卷下》(香港: 种籽出版社, 1986年), 第1162页.
[3] 霍恩(Siegfried H. Horn)这位德国考古学家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教徒(Seventh-day Adventist; 注: 他们强调基督徒仍然必须守安息日), 所以读者必须谨慎和明辨其神学教义, 但其考古发现却有助于圣经研究.
[4] 《英王钦定本》的这一节在英文是: “And David said on that day, Whosoever getteth up to the gutter, and smiteth the Jebusites, and the lame and the blind, that are hated of David’s soul, he shall be chief and captain. Wherefore they said, The blind and the lame shall not come into the house”(2 Sam 5:8; 注: 斜体字表明原文中并无此字; 它们是译者加上去, 为要显明原文的意思). 中文圣经《和合本》则译作: “当日, 大卫说: ‘谁攻打耶布斯人, 当上水沟攻打我心里所恨恶的瘸子、瞎子.’ 从此有俗语说: ‘在那里有瞎子、瘸子, 他不能进屋去.’ ”
[6] 威明顿著, 《威明顿圣经辅读: 卷下》, 第1168页.
Related
作者: 石子
刊登于2014年7-9月份,第102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