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拉铁非” — 弟兄相爱的教义(上) (The Doctrine of Brotherly Love)


image024编译者注曾听人说: “我们基督徒要彼此相爱, 才能荣耀主(这是对的!). 但我们一谈真理, 就有不同意见, 产生争执. 所以我们尽量少谈真理, 最重要是彼此相爱, 不要冒犯任何弟兄, 这才是实践希伯来书13:1的吩咐: 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 然而, 按圣经教导, 弟兄相爱的教义果真如此吗? 全知的主早就知道末后的我们将会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也已在启示录中借着非拉铁非(此名意即“弟兄相爱”)的召会给予我们明确的答案, 清楚显明“弟兄相爱的教义”到底是什么. 让我们放下人的看法, 来到圣经中察看主在这方面的心意…

 

 

(A)       非拉铁非的意思

(A.1)   非拉铁非的字源和字义

image026新约圣经中有两个关系密切的字, 与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事有关, 所以我们必须清清楚楚地明白它们的意义. 首先是希腊文字 philadelphia {G:5360}, 这词用在以下五处经文中, 罗12:10; 帖前4:9; 来13:1; 彼前1:22和彼后1:7. 它被译作“爱弟兄”(罗12:10; 彼前1:22; 彼后1:7)或“弟兄相爱”(来13:1; 帖前4:9译为“弟兄们相爱”).

 

另一字是中文圣经译作“非拉铁非”的字(KJV: Philadelphia; 希腊文: philadelpheia {G:5359}). 它是一个位于小亚细亚的地方之名, 主给那地方的召会一封重要的信, 记载于 启3:7-13. 据说这地方的名称源自别迦摩的王“Philadelphos”, 意即弟兄相爱.

 

务须留意的是, 这两个希腊字, 即地方的名称 philadelpheia 和译作“弟兄相爱”的希腊字 philadelphia , 事实上都源自同一个希腊字 philadelphos {G:5361}(意即如弟兄一般的相爱). 当一个地方的名字用在预言性的经文时, 若要明白其意义, 就必须参照圣经别处经文有关这字的概念和意义. 因此, 我们要先明白“弟兄相爱”的意思是什么.

 

(A.2)   弟兄相爱的本质

在新约圣经中, 论到“弟兄相爱”(希腊文: philadelphia )的五处经文都与基督徒实际生活的圣洁蒙召和敬虔特征有关. 首先, 保罗劝勉信徒说: “将身体献上, 当作活祭, 是圣洁的, 是神所喜悦的”(罗12:1). 然后他解释基督徒生命所该有的各种表现, 并在 罗12:10说: “爱弟兄(或译“弟兄相爱”), 要彼此亲热.”

 

彼得论到“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彼后1:3), 然后说: “正因这缘故, 你们要分外的殷勤; 有了信心, 又要加上德行; 有了德行, 又要加上知识; 有了知识, 又要加上节制; 有了节制, 又要加上忍耐; 有了忍耐, 又要加上虔敬; 有了虔敬, 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 有了爱弟兄的心, 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彼后1:5-7).

 

谁是具有“弟兄相爱”的人呢? 他们是那些逐渐成长, 经历了“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和虔敬”的人. 没有进到如此地步的人, 既不明白也没经历圣经所谓的弟兄相爱. 圣经是它本身最好的解经者. 它谨慎地为它所用的措辞语句设下定义, 说明它们所要表达的真正意义. 简而言之, 圣经所谓的“弟兄相爱”是一种特殊且受限定的爱. 那些展现这种爱的人, 是有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和虔敬的人.

 

image028此外, 弟兄相爱被宣布为“神所教导的”(God-taught, 神的教训), 而不是任何普通属人的相爱, 因为保罗说: “论到弟兄们相爱, 不用人写信给你们; 因为你们自己蒙了神的教训, 叫你们彼此相爱”(帖前4:9). 我们也留意到希伯来书说: “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 就当感恩, 照神所喜悦的, 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 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来12:28-29). 下一节就说: “你们务要常存弟兄相爱的心”(来13:1). 这些经文告诉我们, “弟兄相爱”与圣洁和敬虔有关.

 

最后, “你们既因顺从真理, 洁净了自己的心, 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 就当从心里(从心里: 有古卷作“从清洁的心”)彼此切实相爱”(彼前1:22). 请注意, 这里的优先顺序是: 先“顺从真理”, 然后“洁净了自己的心”, 过后才说到“弟兄相爱”.

 

论到弟兄相爱, 现今一般基督徒的看法是有关基督徒的交通, 展现在握手友好、高兴的喝茶和类似的情况中; 有时则指提供少许的真理, 避免冒犯任何人! 然而, 圣经却是先设立“顺从真理”, 弟兄相爱是随之而来的结果.

 

合乎圣经的弟兄相爱是圣洁的. 它是先对神忠诚. 在次序上, 这样的爱并非先尊重弟兄们, 而是先尊重神, 以及神的道、神的吩咐和神的旨意. 只有当弟兄们对这方面有正确的看法, 才能体现出弟兄相爱. 这样的爱会尊重和喜欢那些行神旨意的人, 同时也会为那些不顺从主道的人感到忧伤和悲痛. 这样的爱会与前者有美好交通, 却不能与后者认同, 反要为此抗辩、反对和谴责它.

 

简言之, 在预言和属灵的意义上, 弟兄相爱(即圣经所谓的“非拉铁非”)是圣洁的手足之情(holy brotherhood), 而这个兄弟关系是与敬虔相符一致的.[1]

 

 

(B)       非拉铁非的召会

(B.1)   启示录的七个召会

启示录2和3章记载了写给七个召会的书信, 其目的有两方面: 第一, 显明主对这些召会的态度; 第二, 警告和教导众召会及她们的信徒去面对背道的情况和错误的道理, 并鼓励所有得胜者对主忠心.[2]

image030

 

论到启示录的七个召会, 就如启示录中一切有关七的组合, 首四个是属于一组, 并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 但最后三个却有不同的特征.[3] 因此, 首四个涵盖召会在地上的整段时期, 最后三个是与第四个在召会历史上的最后阶段属于平行的(指她们四个会一同存在, 直到召会被提为止, 编译者按), 所以在最后阶段, 最后四个召会按各自不同形式一同存在. 简之, 七召会的顺序如下(注: 下列的年代或时间仅属接近的大致估计):

  1. 以弗所 : (主后33)到主后100年的召会
  2. 士每拿 : 主后100年至300年的召会
  3. 别迦摩 : 主后300年至600年的召会
  4. 推雅推喇 : 主后600年至召会被提
  5. 撒狄 : 主后1500年至召会被提
  6. 非拉铁非 : 主后1800年至召会被提
  7. 老底嘉 : 末世的召会(至召会被提)[4]

 

召会 名字意义 时期 特征 比较天国的比喻(13) 旧约历史相同时期
以弗所 所亲爱的

Beloved

第1世纪 使徒时代

[使徒仍在之日]

撒种的比喻

(太13:1-9)

以色列民的出生
士每拿 没药

Myrrh

2-3世纪 逼迫时代

[召会惨受迫害]

麦子和稗子的比喻

(太13:24-30)

以色列在埃及奴役
别迦摩 彻底结婚

Thoroughly Married

300-600 与世界妥协

[国教时期]

芥菜种的比喻

(太13:31-32)

以色列在旷野
推雅推喇 不断献祭

Perpetual Sacrifice

600-被提 教皇掌权

[罗马天主教]

面酵的比喻

(太13:33-35)

以色列与耶洗别在巴勒斯坦
撒狄 革新

Renovation

1500-被提 宗教改革和

改革的众教会

藏宝于地的比喻

(太13:44)

以色列被掳异邦
非拉铁非 弟兄相爱

Brotherly Love

1800-被提 对主名和

主道忠诚的召会

贵重珍珠的比喻

(太13:45-46)

犹大余民归回故土
老底嘉 民众统治

The People Ruling

末世 不冷不热的

见证、普遍背道

撒网的比喻

(太13:47-50)

犹太人在基督首次降临在世的年日

 

(B.2)   非拉铁非脱离灾难

启示录的七召会可用三方面来解释:

  1. 原先/地方性的解释(Primary): 强调第一世纪在小亚细亚确实真有这七个地方(即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的召会的存在.
  2. 实际性的解释(Practical): 强调主给七个召会的信息其实不单是给当时的七个召会, 也给历代以来所有的召会(“凡有耳的, 就应当听, 启2:7,11,17,29; 3:6,13,22).
  3. 预言性的解释(Prophetical): 强调这七个召会是主特选出来, 为要代表整个召会时代(从五旬节召会的诞生, 直到主再来 —  召会的被提)所要出现的不同时期和特征.

 

在召会历史上, 过去两百年的伟大属灵运动产生了非拉铁非的召会, 而这样的召会继续存留, 直到召会被提. 她与更正教主义(Protestantism, 特指宗教改革后, 从罗马天主教出来的各宗派之教会)并存, 而到最后, 出现在她身旁的是最后一个召会的情况  —  老底嘉的召会, 一个不冷不热的召会.

 

推雅推喇、撒狄和老底嘉若代表离经背道的生命, 并在灾难中受到神的审判, 非拉铁非却不如此. 这召会将与上述三者的“得胜者”一同被提,[5] 永远与主同在. 主给非拉铁非的应许是清楚和明确的: “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 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 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启3:10; 注: 此节是“灾前被提”的其中一个证据).[6]

 

 

(C)       非拉铁非的神迹

(C.1)   近代历史上的非拉铁非

我们在上文说明了“非拉铁非”或“弟兄相爱”的本质, 也略提启示录的七个召会. 那么, 非拉铁非的召会又如何? 在主预言性的视察七个召会时, 主对这召会的评审是什么? 今日哪一些召会展示和显露出非拉铁非的特质, 即在主面前彰显出信心、德行、知识、节制、忍耐和虔敬?

 

在上文中, 我们列出所有召会的时期. 但我们必须特别的关注非拉铁非的召会, 因为这召会得到主的赞许和悦纳, 并会存留到召会被提, 然后被拯救脱离灾难(特指七年灾难). 让我们再次思考, 如今直到召会被提时, 有四个不同召会的特征仍然存在:

  1. 推雅推喇 : 罗马天主教
  2. 撒狄 : 名活实亡的归正宗教会[7]
  3. 非拉铁非 : 近代复兴和宣道时期的召会
  4. 老底嘉 : 不冷不热、背道的教会

 

神给非拉铁非一个“敞开的门”, 它代表宣道和属灵活动的复兴. 改革宗(或称“归正宗”, Reformed)的众教会从这大复兴运动中, 得着振奋和帮助. 无论如何, 在教会的形式和等次(order)方面, 这些教会保持不变(没有完全归回圣经的样式), 并退落回到旧的特征, “按名你是活的, 其实是死的”(启3:1).[8] 我们容易认出这些教会就是属于撒狄的情况, 而罗马天主教则是属于推雅推喇的情况. 那么, 什么召会不同于上述这些教会, 具有非拉铁非的特征和形式呢? 只有一个独特和与众不同的基督徒群体合乎非拉铁非的特征. 这些召会源自19世纪的属灵复兴, 扩展其力量到全球各地, 并与所有其他教制(Church Order, 或译“教会品秩”)的形式完全不同.

 

无可置疑的, 那些被称为“开放弟兄会”(Open Brethren)的众召会(Assemblies), 就是启示录第3章的非拉铁非召会. 这些召会在上两个世纪的召会历史上, 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世界各地. 这些召会诚然是弟兄们的群体(a community of brethren), 因他们以“弟兄们”(brothers)相称(注: “弟兄们”一词包含弟兄和姐妹), 也因此彼此相爱. 这与我们之前提到“非拉铁非”意即“弟兄相爱”是一致的. 这些召会普遍上被外人称为“弟兄会”(Brethren). (编译者注: “弟兄会”这一名称具有宗派色彩, 不被许多早期的弟兄们所接纳. 范氏(W. E. Vine)在题为“广被误用的名称 —  弟兄会”(The Mistaken Term “The Brethren”)一文中, 评述这名称时说道: “这是彻底用词不当的误称(an utter misnomer). 那些被挂上这名称的信徒拒绝此称号, 其实是正确之举.”)

           

(C.2)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

没有其他教会像他们那样小心谨慎地寻求单单奉主的名来聚会, 放弃所有信条(另译 “信经”, creeds), 单靠神的话语  —  真理的圣经  —  作为他们的指南和权威. 主对非拉铁非说: “我知道你的行为, 你略有一点力量, 也曾遵守我的道, 没有弃绝我的名”(启3:8). 不管别人这些年来怎么看待这些召会(Assemblies,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9] 他们确实如此独特地有如主对非拉铁非所说的话那样  —  遵守主的道, 不弃绝主的名.

 

这些召会在世界各地的福音堂(Gospel Halls)、宣道堂(Mission Halls)、福音中心(Centres)甚至住家中聚会. 这些基督徒群体与其他教会不同. 他们当中没有教条, 没有圣职人员(Minister), 没有中央集权的控制中心. 他们不是宗派, 与撒狄情况的宗派有别, 因为他们只单单奉主的名来聚会(太18:20), 寻求遵行神话语中的一切吩咐, 在每个主日掰饼记念主的死, 参与各样的传福音和宣道事工, 相信主会随时再来而劳苦事奉, 遵照圣经所教导的治理方式  —  由神所立的长老来治理等等, 从使徒时代至今, 没有其他散布广泛的教会群体有这样的情况.

 

image032正如罗马天主教和那些从宗教改革发展出来的改革宗(归正宗)教会, 都是在预言中的特殊主题(前者由推雅推喇的召会所代表, 后者则由撒狄的召会所代表), 照样的, 非拉铁非的召会正是代表这群被称为“弟兄会”(Brethren)的众聚会. 他们的运动逐渐成为相当重大的运动, 在形式和效果上产生与众不同的召会.

 

可惜他们当中有些群体脱离了弟兄运动的主流, 失去了整体弟兄运动的一些主要特色和品质. 这些群体包括所谓的“封闭聚会” (Exclusive Meetings, 或俗称“封闭弟兄会”), 因这些聚会奉行某种中央集权的控制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 在众召会当中, 一旦出现某种“管制小组”(control group, 管理机制), 要联合或管理一群召会, 这样的召会群体就立刻失去“非拉铁非”的特征.

           

(C.3)   奉主名聚会的七大特征

让我们谨慎和仔细地思考非拉铁非的特点, 因它们是主所赞许的, 主也为着这些特点而提醒和鼓励非拉铁非的信徒, 说: “我必快来, 你要持守你所有的, 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启3:1).

 

我们要列出这些奉主名聚会的召会所具有的七大独特教义. 这是众召会所赢得的“七大珍珠”, 也如紧握珍宝一般地持守它们. 若仔细查考 启3:7-13, 我们看见这些东西也是主在非拉铁非召会中所赞许和重视的. 这七大教义珍宝(pearls of doctrine)如下:

  1. image034没有信条或信经
  2. 神权管治
  3. 独立自治
  4. 召会的治理和秩序
  5. 圣灵的带领和恩赐的运用
  6. 没有联盟
  7. 奉主的名

 

()     没有信条或信经 (No Creed)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一开始就持守和教导一个重要原则: 他们唯一的信条(或译“信经、教条”, creed)[10]或教义陈述(statement of doctrine)是整本圣经! 事实上, 他们从未认同或签署任何的简短信条或教义陈述. 他们也绝不如此行, 这是他们至关重要的基本原则.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坚持不采用信条或信经, 只根据整本圣经(神的道), 主要原因是  —  独有圣经是一个完美的整体, 是“那完全的”(林前13:10; KJV: that which is perfect). 我们不能正确和全面地明白某处经文, 除非参照所有其他相关的经文. 这就是为何神要宣布, 咒诅会临到那些加添或删减神话语的人(启22:18-19), 并且“经上所有的预言, 没有可随私意解说的”(彼后1:20). 我们必须参照相关经文, 以经解经, 才能获得真确的意思. 任何经文的解释倘若抵触整本圣经清楚的教导, 那就一定不是正确的解释.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有别于其他具有信条或信经的教会. 这些召会的弟兄们记得在初期的基督徒信经或信条当中, 没有一个是令人满意的教义陈述, 它们仅是历史发展的一部分. 当第2至第6世纪的门徒偏离了使徒们的简单原则, 这些信经或信条便随之出现, 与“尼哥拉党”(Nicolaitan)的主教制度和圣职人员(神职人员, clergy)一同发展, 最终演变成天主教会的教皇权(Papacy), 引进它的“教理”(Dogmas)和“教皇印玺训令”(Papal Bulls).[11] 宗教改革之后, 改革宗仍然忠于某些信条, 而不同宗派各自发展它们自己的教义陈述, 例如圣公会的《三十九条》(Thirty Nine Articles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12]

 

信条或信经的历史是值得注意的, 它们总是与教会倒退同时发生. 此外, 它们看来并没达到它们所该达到的目的  —  防止错误教义的侵害. 《使徒信经》(the Apostles’ Creed, 可能写于第1或2世纪)无法令人满意地防止错误道理, 然后又出现《尼西亚信经》(Nicene Creed, 主后325年).[13] 它也不令人满意, 然后比较长的《亚他那修信经》(Athanasian Creed, 约主后8至9世纪)被推敲出来, 以弥补之前的信经之不足. 不管怎样, 这只是引向天主教的教皇制度.[14] 所有改革宗或归正宗的教会(Reformed Churches)都有信条或信经, 但哪一个能够保守信徒脱离现今基督教世界的错误教义呢? 信条或信经都不是像神的道一般的“完美”. 历史显示, 哪里有信条或信经, 那里已有错误的道理, 并有倾向谬误的偏爱. 真正的错误不在于信条或信经的缺陷, 而在于它们的编制.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在大约130年以前(指1825-1830年间, 编译者按)[15]开始的时候, 就决定与一切信条或信经一刀两断. 有关他们的运动之显著特征, 就是不承认任何的信条或信经, 只承认神整体的道(即整本圣经的教导). 若在教义方面有任何疑问, 这些召会的弟兄们不去翻查信条或信经, 而是翻阅神的道(以神的道为信仰和实践的最高准则与指南, 编译者按).

 

这是绝对基要和极度重要的原则.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是立在圣经这永不动摇的磐石上, 而非倚靠信条或人的谋略. 众召会的信徒们喜欢唱道: “我的信心找到安息之处, 不在谋略或者信条; 我心信靠永活的主, 为我受伤、为我辩护.”  诚然,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 都是有益的. 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 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奉主名聚会的弟兄们因此喜爱神的道, 并遵从 提后2:15的命令: “你当竭力在神面前得蒙喜悦, 作无愧的工人(指在神的道上之熟练工人), 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对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而言, 唯一可被接受的信条或信经必须是真理, 整体的真理, 没有别的除了真理; 而它就是真理的道  —  整本的圣经(参 约17:17).

 

image036()     神权管治 (A Theocracy)

普遍上,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把每个召会视为神权管治的群体; 她是一个活着的生物体(living organism)、一个属灵的群体, 以主自己为她权柄、秩序、生命和能力的来源. 祂自己将负起基本责任, 并亲临每一次的聚会, 众圣徒随时可求助于祂. 长老们有自己的职责, 传福音的(evangelists)、教导的(teachers)和牧养的(pastors)也都各有自己的功能; 每个弟兄姐妹都有各自的功能与职责, 却整体靠主  —  召会的头  —  得以完全. 这就是主自己的看法, 我们从启示录2和3章写给七召会的书信中可探知这点.

 

这正是主介绍自己给非拉铁非召会时所表明的特征. 祂说: “那圣洁、真实, 拿着大卫的钥匙, 开了就没有人能关, 关了就没有人能开的, 说”(启3:7). 这是引自 赛22:22, 主在那里说: “我必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他肩头上. 他开, 无人能关; 他关, 无人能开.”

 

它的意思是, 在千禧年时, 主亲自在耶路撒冷进行管理、指示和控制一切, 把大卫家的钥匙放在祂的肩头上. 照样的, 祂会亲自作头带领召会的秩序, 按祂看为美的事, 照祂的旨意批准或禁止, 授权或保留. 这节提到开门和关门, 不仅意指事奉的机会, 也反映出祂与非拉铁非召会的关系. 祂是唯一的头, 非拉铁非的召会是以属灵的神权管治来运作.

 

()     独立自治 (An Autonomy)

独立自治的原则与神权管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采用“神权管治”一词, 目的为要强调召会是以神为中心, 受神所控制和支配, 这表示她必须排除一切被其他人或任何组织所操纵与控制; 她必须独立自治, 单单向主负责.

 

几乎所有宗派都有中央集权的控制. 在有关教义、实践和行政事务上, 每个教会在不同程度和方式上, 都要向中央当局负责(编译者注: 采纳主教制[Episcopacy]的天主教、圣公会、卫理公会等等便是如此; 奉行长老制[Presbyterian]的长老会、改革宗则受“总议会”[General Assembly]所控制; 只有实行公理制[Congregational, 或称民主制, Democratic Form]的浸信会、公理会和一些独立教会不受外界团体操控, 但仍受不同程度的联盟限制).

 

在那些被称为“公开弟兄会”的众召会当中, 他们的第三个特征就是独立自治, 不承认任何中央集权的控制. 每个召会都是一个向主负责的地方召会, 奉行神权管治, 完全由神来指挥命令、授权行事、赋予恩赐, 使之丰富, 却独立于其他所有的控制, 也必须独立于任何控制. 在信仰和教义上, 每个召会当中的众长老要有如受托人一般地向主负责. 在金钱财务和属物质的事务上, 每个召会的众长老也要代表各自的召会, 成为信托人向主负责. 没有其他召会或群体、某个人或一群人, 有权柄或权力干涉任何召会. 任何其他形式的控制, 即使是最微小的操控, 都将破坏召会的独立自治, 挑战神权管治.

 

非拉铁非的召会保留独立自治的立场, 不容他人侵犯. 主应许祂会关注此事, 确保除了主以外, 没有他人控制召会. 祂已为非拉铁非的召会设立一个“敞开的门”, 并说“开了就没有人能关”(启3:7).

 

若某个召会放弃了她独立自治的立场, 便失去了非拉铁非的特征. 那么, 这召会若顺从召会以外的任何一方, 无论是一个信托委员会或理事会(Trust Board)、联合监督团(United Oversight)或某些组织的聚会(group of Meetings), 如理事会、监督团或行政小组等等, 都会阻挠或挫败那召会的独立自治, 也肯定如此. 一个真正独立自治的神权管治, 是坚不可摧, 不可动摇的.

 

()     召会的治理和秩序 (Assembly Government and Order)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所持守的第四个召会原则, 也是使之与其他教会不同的第四个特征, 就是在召会中, 按神权柄作一切决定和行动的人, 是众长老而非召会的众信徒.

 

image038

这是根据召会的独立自治, 以单单接受整本圣经为永生神的永存规则为基础, 并根据众所承认的  —  召会是在主的手中, 以神权管治来运作. 因此, 众长老以群羊的牧者身分向神负责, 他们不是被群羊所选立, 而是由群羊的牧长主耶稣自己所设立; 例如“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即众长老, 参 徒20:17-18), 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 也为全群谨慎, 牧养神的召会…”(徒20:28); “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神的群羊, 按着神旨意照管他们; 不是出于勉强, 乃是出于甘心; 也不是因为贪财, 乃是出于乐意. 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 乃是作群羊的榜样. 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 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前5:2-4). 这里强调主的权柄(设立长老), 以及众长老在主之下的权柄和责任.

 

在论到长老的经文中, 彼前最后说: “你们年幼的, 也要顺服年长的(彼前5:5; 编译者注: “年长的”在原文与 彼前5:1的“长老”同一字, 可指众长老; KJV: elders). 因此, 负责召会的责任是落在众长老的肩膀上, 而非年轻的弟兄们. 此外, 提摩太前书第3章和第5章(提前3:1-7; 5:17-20)、部分的提多书(多1:5-9)还有其他经文, 证实了召会的权柄和秩序是由众长老所负责, 他们要向神负责. 召会信徒必须在主里尊敬与顺服他们, 敬爱和尊重他们.

 

今时今日, 离经背道的情况越来越糟, 民主治理方式被大力提倡, 所以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已备受考验(指是否仍然愿意遵照神话语所设立的治理方式, 编译者按). 但直到近期, 我们所知道的众召会普遍上还是让神以众长老来治理.

 

众长老不是如王一般地治理, 圣经清楚表明他们不可“辖制”神的群羊(指召会信徒). 换言之, 他们不可把群羊当作自己的财产, 因他们是神“所托付的”(彼前5:3), 也是属神的. 无论如何, 众长老有自己的工作和职分. 承认那工作往往也是间接承认执行那工的职分或权柄. 提前3:1就提到作监督(即长老)的职分.

 

“那善于管理召会的长老, 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 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 更当如此”(提前5:17). “管理”(KJV: rule; 希腊文: proistêmi {G:4291})一词描写一个父亲在他家中执行的治理. 事实上, 这是承认某人有资格作长老以前的其中一项试验. 他必须“好好管理自己的家, 使儿女凡事端庄顺服. 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 焉能照管神的召会呢?”(提前3:4-5).

 

故此, 为了召会的秩序, 众长老要运用权柄治理召会, 在那喜爱尊荣神的道、遵守神命令的“非拉铁非召会”当中, 促进主旨意的成就. 众长老肩负着沉重的责任, 召会尊敬他们, 主也扶持他们, 并会在将来赏赐他们.

 

主不在众召会中设立“民主治理”(由民主管治, 少数服从多数), 自然有主自己的好理由, 因为召会中常有较多的年轻信徒, 他们还未有属灵的经验, 也还未掌握足够的圣经知识, 去为召会作出重要决定. 反之, 神的心意显然是让那些由祂所训练, 被祂装备和赋予长老职任的弟兄们, 去负起责任, 为召会作出重要决定, 因他们是蒙神所召, 分别出来执行长老的工作. 不然, 在民主制度中, 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 违反圣经和不属灵的决策能很快地强夺权柄, 伤害整个召会, 并羞辱主自己.

 

           

* 众召会的妇女(姐妹)

当我们思考奉主名聚会中妇女的地位和职事时, 更能清楚地看到众长老的责任和托管职责的重要性. 另一个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之特色, 即与神权管治的原则和众长老的责任有关的特色, 就是他们承认在召会的运作上, 男人(弟兄)和女人(姐妹)的职责是有区别的.

 

image040

男女都是基督身体(宇宙性的召会)中的同等肢体, 即使在地方性的召会中, 两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有的只是职责(function)上的分别. 他们承认: (1) 基督是召会的头(弗5:23);[16] (2) 男人是女人的头(林前11:3;).[17] 他们承认基督的头权和带领权, 也承认男人在召会中(如在婚姻里)的头权和带领权. 姐妹在聚会中蒙头, 象征顺服男人的权柄. 当男人在场时, 姐妹从不带领敬拜、讲道或教导, 她们也不参加召会的行政和治理. 简而之言. 姐妹不能成为“长老”, 也不参与召会的治理.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总是持守这看法, 正如在初期的召会中, 姐妹顺服男人的头权. 她们为了基督的缘故, 愿意顺服圣经如此的教导. 她们顺从圣经的吩咐, 并效法撒拉的榜样. “因为古时仰赖神的圣洁妇人正是以此为妆饰, 顺服自己的丈夫. 就如撒拉听从亚伯拉罕, 称他为主. 你们若行善, 不因恐吓而害怕, 便是撒拉的女儿了”(彼前3:5-6). 再者, 圣经说: “妇女在会(召会)中要闭口不言, 像在圣徒的众召会一样, 因为不准她们说话. 她们总要顺服, 正如律法所说的”(林前14:34); “女人要沉静学道, 一味的顺服. 我不许女人讲道, 也不许她辖管男人, 只要沉静”(提前2:11-12).

 

虽然如此, 女人在召会生活中扮演最重要的部分, 正如她们在家庭生活那样的重要. 在许多奉主名聚会的召会中, 她们展现温柔与安静的心灵, 使神得着赞美, 被神视为“极其珍贵的”. 女人与男人一样, 被神试验是否她们爱主, 愿意遵行主的命令(约14:15).[18] 这就是爱的考验, 也是主对非拉铁非召会的赞许(“我知道你的行为, 你… 遵守我的道”, 启3:8).

 

()     圣灵的带领和恩赐的运用 (The Leading and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奉行神权管治, 以众长老和所有弟兄姐妹按神的带领来运作, 这也是与其他宗派不同的特征. 他们让神指引, 让神赋予能力, 让神的圣灵呼召和带领这位信徒或那位信徒(不受众长老所支配), 在聚会中带领敬拜、祷告、讲道和其他事奉(编译者注: 由于笔者已在上文强调,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承认基督和男人的头权与带领权, 所以这里所说关于带领的事奉是指弟兄们, 姐妹进行的则是不属带领性质的事奉).[19]               .

image042

 

行使这样的功能, 有时被称为“所有信徒皆祭司”(the 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尽管这措辞(词句)也被其他人用来指所有基督徒在灵里有进入至圣所的特权, 能在没有特别按立的祭司所协助下, 向神敬拜和祷告.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没有委派牧师或圣职人员, 来主持敬拜和执行召会的事奉. 众长老有责任“传道”、“教导”和“牧养群羊”, 但其他满有恩赐且蒙主装备和呼召的弟兄们, 也一同肩负这方面的责任. 在敬拜聚会(掰饼聚会)中, 没有人为的安排, 也不受任何弟兄的控制(这不排除众长老有责任确保聚会按着圣经的秩序进行, 没有发生混乱和错误, 羞辱主的名). 在没有属人安排的秩序下, 众召会寻求圣灵的带领, 弟兄们学习察觉圣灵在每个聚会中带领的主题, 并按圣灵的感动和要求, 在聚会中参与(指参与领诗、祷告、阅读圣经等等), 并有所贡献.

 

就在这普遍的意义上, 弟兄们操练各自的“功能”(functions), 这包含圣灵的带领及赋予能力. 这是一个神权管治、独立自治的属神召会所具有的特征和区别. 这样的召会中, 信徒承认某些弟兄有较多或较少的“恩赐”, 如传福音的、牧养的或教导的恩赐. 换言之, 有些弟兄在上述其中一个或多个公开的事奉中, 显出特别具有效力(所谓的“有恩赐”), 他们所做的蒙神赐福, 结出果子, 叫人得益. 他们被公认蒙圣灵特别赋予能力(得着上述恩赐), 正如“众长老”被圣灵拣选和装备一样. 这是圣经所教导的, 就如我们在 罗马书第12章和以弗所书第4章清楚看到的恩赐.

 

另一方面,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不承认哥林多前书12章和14章的恩赐今天仍然运作. 众召会按圣经所启示的, 把这些圣灵的恩赐视为在圣经未完整以前的使徒时代所运作的恩赐. 不过, 当 “那完全的来到”(指完整的圣经), “这有限的(指证据性的恩赐, 如医病、行异能、说方言、翻方言等)必归于无有了”(林前13:10).[20] 它们会停止. 虽然圣经中有些经文记述这些恩赐, 但以整体圣经来看  —  记得我们说过解经的规则是不能按“私欲解说”(private interpretations)预言的, 要以整体的经文来解个别的经文  —  我们看到这些恩赐在召会初期历史上, 有历史性和预言性的功用, 现今却没有功用, 不再运作了. 反之, 当召会得着神所赐下完整的话语后(指圣经最后一本书启示录完成后), 这些恩赐便按神的吩咐而停止了. 神现今使这些恩赐不再运作了.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一直相信这一点. 另一方面, 五旬节派的众教会, 以及基督教世界许多团体和教会也和前者一样, 今日宣称和教导说这些初期特殊的“证据性恩赐”(sign gifts), 如说方言、翻方言、神医、使徒、先知(林前12:9-10,28; 参 弗2:20), 现今还在运作.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知道, 这些事物今日或许看来在表面上运作(其实不是真实的), 却是撒但的作为, 而非出于神. 众召会把这些现代的显灵视为“巴兰主义”(Balaamism)和灵界邪恶(spiritual evil).[21]

 

()     没有联盟 (No Federation)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 就是对于神的召会, 弟兄们整体上所采取的态度, 是排除所谓的“宗派主义” (Denominationalism). 众召会宣称不要成为一个宗派(指由许多教会联合的组织), 而是根据独立自治和神权管治的原则, 每个召会是个彼此分开的生物体, 以此脱离一切联合起来的组织或团体. 这些宗派团体有自称为“浸信会”或“卫理公会”或“圣公会”或其他等等的名称, 都是违反圣经的教导.

 

首次提到召会时, 基督说: “你是彼得, 我要把我的召会建造在这磐石上; 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她”(太16:18). 在这之后的一切经文, 都证实了召会是属于祂的, 在祂眼中是一个身体, 祂是这身体的头(弗1:22-23), 召会也是祂完美的新妇(启19:7), 又是建筑物或圣殿, 而祂是房角石(彼前2:5-7).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承认这样的召会(宇宙性的召会), 所有真实被主宝血所救赎的圣徒, 都是这荣耀整体的一部分. 换言之, 所有基督徒(指个别的基督徒)都联合或结合在这一个伟大的单一体, 但个别或地方性的召会却不是联合在宗派里. 神的召会不是众召会的联合, 而是所有个别基督徒的联合. 奉主名聚会的弟兄们不承认任何众教会的联合或一群教会的联盟, 但他们承认神那伟大的召会(宇宙性召会)的存在, 每个召会的每个肢体(信徒)都是她的一部分, 而她是一个伟大存活的生物体, 一个神权管治的个体, 正如地方性的众召会所反映的特征.

 

当众召会以任何方式联合起来, 她们就立即成为宗派, 丧失了她们的独立自治, 羞辱主的名, 违背主的道, 失去她们作为“非拉铁非”的特征. 众召会若成为这样的联盟, 就被写上“以迦博”(Ichabod), 因为荣耀已经离开了(撒上4:21).

 

()     奉主的名 (The Name of the Lord)

这些召会作出重大的声明, 强调一个地方召会若遵行主的道(特指以上六大方面), 她就是名副其实的“神的家”, 是主立名的地方. 伯特利(Bethel)是雅各遇见耶和华, 看见通天的梯级, 有天使上下往来的地方. 雅各形容这地方为“这不是别的, 乃是神的殿(原文作: 神的家), 也是天的门”, 他说: “这地方何等可畏!”(创28:17).

 

雅各临死前曾为他的众子祝福. 论到犹大, 他论及那位将成为“犹大支派中的狮子”的主耶稣. 他说: “万民都必归顺”(直译为: 万民都必归顺于祂; 创49:10; KJV: Unto Him shall the gathering of the people be). 主应许以色列人说: “凡记下我名的地方, 我必到那里赐福给你”(出20:24).

 

因此,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只单单、也总是奉主的名聚集(按原文更正确的说法是: 聚集归入主的名, 太18:20), 他们不敢承认任何其他的名. “我们今日在这里所行的是各人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 你们将来不可这样行”(申12:8), “但耶和华你们的神从你们各支派中选择何处为立祂名的居所, 你们就当往那里去求问”(申12:5; 也参其他有关神立名的经文; 申12:21; 14:23-24; 16:2,6,11). 这些经文记载属神的原则, 也是我们现代的敬拜者必须遵从的. 如果我们承认这些事记载下来, 为要作为我们的警戒, 我们就当顺从, “并且写在经上, 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

 

正确地说, 主立祂名的地方不是名为“福音堂”的建筑物(包括名为“福音中心”或其他类似名称的建筑物), 而是“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 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 换言之, 主立名的地方不是在某个建筑物, 而是在一群奉主名聚集的圣徒聚会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 最早期的弟兄们原是在私人家中聚会, 还没在任何的福音堂或公共建筑物里聚会, 但由于他们是奉主名聚集[遵照主的话去行], 所以主就在他们聚会当中, 而他们的聚会可说是主立名的地方; 编译者按).

 

按照上述原则, 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弃绝一切属于宗派的名称, 也弃绝一切别的名称. “主的名”就是他们聚会的中心, 是他们权柄的来源(注: “名”象征权柄),[22] 也是他们行一切事所具有的特性(注: 名可代表特性和权柄[林前5:4].[23] 人若奉主名来聚会, 就表示他在聚会中所行的一切, 必须与这名所指的主耶稣基督之特性相符一致, 服在这名的权柄之下; 换言之, 我们不能说是奉主的名来聚会, 但聚会时却不遵照主在圣经中的教导去行). 他们奉主的名聚会, 按照主在圣经中所教导的去行, 包括奉行那真正根据圣经的神权管治和独立自治, 恰当地治理地方召会, 使其正确地运作.

 

这当然就是主对非拉铁非的话所蕴藏的重要含义: “没有弃绝我的名”(启3:8). 主又说: “我是已经爱你了”(启3:9). 这节表明主有注意到, 有人会鄙视和嘲笑真非拉铁非的召会, 但主说: “我要使他们来, 在你脚前下拜, 也使他们知道我是已经爱你了.”(狭义来说, 这节是对“撒但一会的犹太人”说的, 但原则上也可说, 主会让其他嘲笑者知道, 主是已经爱这样的召会了, 编译者按). “耶和华的名是坚固台; 义人奔入便得安稳”(箴18:10). 仇敌知道这是真实的, 而效法非拉铁非的奉主名聚会之众召会必得安稳, 因为他们以持守主的名为他们神圣的信托和责任.

     

(C.4)   撒但的恶谋

撒但的计谋是要在召会被提以前, 破坏神的召会之见证. 那些效法非拉铁非的奉主名聚会之众召会, 形成了最后一道防线, 拦阻上述撒但的诡计. 这些召会成功抵挡撒但一切猛烈的攻击直到近期. 但现今, 撒但已悄悄潜入这些召会进行破坏. 撒但这次的攻击有五方面:

  1. 破坏神权管治. 所用的方法是以信条或信经(Creed)来取代永生神那永恒不变的生命之道(圣经).
  2. 破坏独立自治. 方法是成立区域性的“联合监督团”(United Oversights)和“堂会信托协会”(Hall Trust Societies), 以此联合众召会, 来破坏或削弱众召会对神的头权(以主为头的权柄)和神本身的倚靠.
  3. 破坏神所设立的治理方式. 方法是以民主治理(少数服从多数)取代神的秩序(设立众长老来治理召会), 把治理之权从众长老手中转移到撒但所怂恿和诱骗的民众手中.
  4. 提供属撒但(属鬼魔)那诱惑人的假冒“恩赐”(如神医、说方言等), 来迷惑神的选民.
  5. 引诱众召会堕入“教会合一”的圈套, 撒但以此把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推进大巴比伦的淫乱(偶像崇拜)当中.

image044

 

在以斯帖记里, 我们读到有关亚甲族的哈曼企图消灭犹太人, 而犹太人是神所宝贵的, 如今日的众召会是神所珍贵的一样. 以斯帖来到亚哈随鲁王面前, 为犹太百姓哭求: “以斯帖又俯伏在王脚前, 流泪哀告, 求他除掉亚甲族哈曼害犹大人的恶谋”(斯8:3).

 

撒但现今也使出恶谋, 要毒害众召会. 因此, 诚愿“非拉铁非”(指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来到大君王主耶稣面前, 流泪哭求, 求主除掉我们的大仇敌撒但害众召会的恶谋. 主耶稣给非拉铁非的劝勉是: “我必快来, 你要持守你所有的, 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启3:11). 持守什么?  —  主的名、主的道, 以及那一点真正的属灵力量.[24]

 

(文接下期)


[1]               W. G. Broadbent, The Doctrine of Brotherly Love (Palmerston North, New Zealand: Gospel Publishing House, 1960), 第3-6页.

[2]               在使用“人称代名词”(personal pronoun)时, 英文的作者常用“中性”(neuter)的“it”(它), 作为“Church”(教会/召会)的代称, 但召会一词在新约圣经的希腊原文中是 ekklêsia {G:1577}, 此词的“语法性”(gender, 指性别)是阴性(feminine)而非中性(neuter), 并且圣经也用阴性的“新妇”(bride)和“童女”(virgin)来代表召会(启19:7; 林后11:2), 所以《家信》选择以阴性的“她”(she)作为召会的人称代名词; 若指众多的召会, 则采用“她们”(they).

[3]               启示录中的七印(启6:1-8:5)、七号筒(启8:7-11:19)、七碗(启15:1-16:21)的灾祸, 都有上述同样的特征, 即首四个是属于一组, 并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 但最后三个却有不同的特征.

[4]               W. G. Broadbent, The Doctrine of Brotherly Love, 第21-22页.

[5]             “得胜者”是指所有信主得救的真信徒(基督徒). 艾伦(James Allen)正确指出, 使徒约翰所谓的“得胜”与保罗所说的“相信”实质上是同义词, 因他在 约壹5:4-5说: “因为凡从神生的, 就胜过世界; 使我们胜了世界的, 就是我们的信心. 胜过世界的是谁呢? 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 此外, 我们看见得胜者所得的, 是“所有信徒共同享有的遗产”(例如 启2:11: “必不受第二次死的害”; 启3:5: “必不从生命册上涂抹他的名”等等). James Allen, “Revelation”, in What the Bible Teaches (vol. 10), edited by Tom Wilson & Keith Stapley (Kilmarnock: John Ritchie Ltd., 1997), 第69-70页.

[6]               值得一提的是, “时代伦”和“灾前被提”正是一般奉主名聚会的弟兄们所特别强调和教导的教义.

[7]               在本文中, 论到宗派的“Church”时, 我们译作“教会”, 因为这是宗派普遍采用的译法, 所以我们保留宗派所用的字眼. 换言之, 在本篇文章中, 论到天主教、各等宗派、甚至背道的“Church”, 我们皆采用宗派常用的译法  —  教会(而不译“召会”), 以方便读者辨别.

[8]               无可否认, 一些改革宗的教会在福音宣道上充满热诚, 大有贡献. 但可惜在“召会真理”方面, 却保留许多罗马天主教的“遗物”(注: 撒狄一名有“遗留之物”的意思, 参 王正中所著的《圣经原文字典》, 第207页), 采纳了罗马天主教那属人的种种教制和教职, 所以“按名是活的, 其实是死的”. 但在19世纪的20至30年代, 一群基督徒立志放弃属人的教制, 离开人所设立的宗派, 归回圣经的样式, 开始了“奉主名聚会的运动”, 恢复了神所设立的召会样式  —  热心传扬福音, 坚守召会真理. 但笔者也必须承认, 一些奉主名聚会的召会过后也出现倒退的现象, 甚至效法宗派的某些制度, 失去她们初期原有的特征, 也可能跌入“名活实亡”的危险. 参本期(2015年7-9月份, 第106期)《家信》的“召会真理: 合乎圣经的合一(五)” 及“真理战场: 属灵的平衡(五)”.

[9]               为了与其他教会有所分别, 作者在文章里指这群被称为“弟兄会”的基督徒群体时, 特别采用大写的英文字“Assemblies”(众召会). 为了方便识别, 我们将之译作“奉主名聚会的众召会”, 因这正是他们所强调的真理.

[10]             英文字Creed是指基督徒教义的简短正式概要(brief formal summa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Creed”一词源自拉丁文动词Credo, 意即相信(believe)、信靠(trust)、信托(entrust)、认为(think / to be of the opinion).

[11]             “教皇印玺训令”(Papal Bulls)是指教皇所颁发的训令, 而这类法令的信件盖上教皇的铅制印章(lead seal, 称为bulla, 意即印玺)以示教皇的授权.

[12]             圣公会的大主教帕克(另译“帕克尔”, Parker)与同僚将1553年的《四十二条》(Forty-Two Articles)大加修改, 于1563年交付总会议, 经后者减为三十九条, 然后予以批准, 授权使用. 1563年的拉丁条文于1571年由总会议所修正, 出版成现有形式. 汤清编译, 章文新编辑, 《历代基督教信条》(香港九龙: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1999年五版), 第209-226页.

[13]             此信经得名自主后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The First Council of Nicaea). 此会议判亚流(Arius, 主后256-336年)的主张为异端. 他主张基督是首先被造的(有神本质却不是神本身), 结果被逐出教会.

[14]             《亚他那修信经》第一条就宣布: “凡人欲得救, 首先当持守大公教会信仰”, 第二条: “此信仰, 凡守之不全不正者, 必永远沉沦”. 汤清编译, 章文新编辑, 《历代基督教信条》(香港九龙: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1999年五版), 第27页. 读者看出此信经的问题吗? 信徒所该做的, 岂不是把信心唯独建立在神的话语(圣经)吗? 但此信经竟然要求人把信心建立在“大公教会”(Catholic Church, 即当时的罗马天主教)的信仰上, 而非圣经上, 结果就导致人信天主教会和教皇所言, 过于圣经的教导.

[15]             此书约于1960年初出版(可能于1965年再版), 所以推测作者是在1959至1960年间写此篇文章.

[16]             弗5:23: “因为丈夫是妻子的头, 如同基督是召会的头; 祂又是召会全体的救主.”

[17]             林前11:3: “我愿意你们知道, 基督是各人(原文作“男人”)的头; 男人是女人的头; 神是基督的头.”

[18]             约14:15: “你们若爱我, 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19]             虽然奉主名聚会的弟兄姐妹都是按圣灵带领, 但他们顺服头权的真理, 所以在聚会时, 弟兄是开声带领祷告和敬拜, 姐妹则安静无声地祷告和敬拜, 或进行其他不属带领性质的事奉.

[20]             林前13:8-10: “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 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 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 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等那完全的来到, 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21]             有关“巴兰主义”(Balaamism), 请参 2016年1-3月份, 第108期《家信》的“召会遗产: 非拉铁非  —  弟兄相爱的教义(下)”.

[22]             徒4:7: “叫使徒站在当中, 就问他们说: ‘你们用什么能力, 奉谁的名做这事呢?”; 徒16:18: “他一连多日这样喊叫, 保罗就心中厌烦, 转身对那鬼说: ‘我奉耶稣基督的名, 吩咐你从他身上出来!’ 那鬼当时就出来了.”

[23]             林前5:4: “就是你们聚会的时候, 我的心也同在. 奉我们主耶稣的名, 并用我们主耶稣的权能.”

[24]             上文编译自 W. G. Broadbent, The Doctrine of Brotherly Love (Palmerston North, New Zealand: Gospel Publishing House, 1960), 第3-6, 21-22, 33-44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