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所预示的基督: 奇妙云彩(云柱火柱)、玛拉的树和天降的吗哪 (出13:20-22; 15:22-27; 16:11-18, 31-36)


(A)       序言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里说: “弟兄们, 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 我们的祖宗从前都在云下, 都从海中经过, 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 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 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 所喝的, 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 那磐石就是基督”(林前10:1-4).

对于这一些奇妙的经历, 麦敬道(C. H. Mackintosh)评论道: “这段经文对基督徒有深切宝贵的教训. 使徒保罗继续说: ‘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希腊文: tupos {G:5179}, 注: 英文的type [预表] [1]一词源自此字)’(林前10:11). 故此, 我们看以色列人‘在云里海里’的洗, 可当做预表来解释. 这样的解释十分有意思, 十分实在. 这一群受了洗的百姓, 进入旷野之路, 路途上有‘灵食’、‘灵水’, 是神慈爱之手的供应.”[2] 今天, 就让我们查考出埃及记所记述的奇妙云彩、玛拉的树和天降的吗哪, 并思考它们背后所要预表有关主耶稣基督的宝贵意义.

 

(B)       奇妙云彩 (云柱火柱)

(13:20-22; 14:19-24; 9:15-23)

神用奇妙的云彩引领以色列人走旷野之路(此云彩白日是云柱, 夜间成火柱). 这奇妙云彩可预表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1. 它的特性(Its Properties): 这奇异物体充满神奇奥秘. 这火柱的光辉被雾气覆盖的云彩软化了. 这点提醒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神性荣光 —  那肉眼无法承受的荣耀光辉  —  被祂谦卑的人性之体所遮盖(以免伤及世人的肉眼, 编译者按).
  2. 它的道路(Its Pathway): 旷野是无路无迹的一片荒野. 一路上没有任何路标或指示牌. 但只要以色列人跟随云彩的仁慈带领, 就不怕迷路的危险(参 出13:21).[3] 跟随基督的信徒也是如此, 不怕迷路. 我们跟从那位早已横渡沙漠旷野的主, 祂已开拓了路. 祂应许跟从祂的人, 说: “我是世界的光. 跟从我的, 就不在黑暗里走, 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
  3. 它的保护(Its Protection): 云彩是百姓全营的遮盖物(covering), 成为他们头上的护盖物(canopy). 如同雨伞一般, 它保护赎民在白日免受日晒之苦, 夜间免受寒冷之苦(由于旷野在夜间变得寒冷, 所以云彩在夜间成为火柱将给百姓带来温暖, 民9:15-17).[4] 希伯来诗篇告诉我们: “祂铺张云彩当遮盖, 夜间使火光照”(参 诗105:39). 对于信徒, 基督也是如此, 成为信徒的保护与光照.[5]
  4. 它的同在(Its Positions): 云彩总是与百姓同在. 无论是在“旷野边的以倘”(出13:20-22), 在红海的危险路上(出14:19-20),[6] 在旷野的饥饿途中(出16:10), 荣耀的西乃山上(出19:16-18), 或荣光充满的圣所中(出40:34-35), 云彩都在那里. 这犹如救主耶稣, 在祂百姓走天路的每一个环境中, 都与他们同在.
  5. 它的持久(Its Permanence): 云彩一直在那里, 沙漠风暴都无法移动它. 它不像普通的云彩一样, 随风飘动, 被风吹散. 出13:22记载: “日间云柱, 夜间火柱, 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这是何等有福的保证. 我们想起主的应许: “我总不撇下你, 也不丢弃你”(来13:5-6).
  6. 它的丰足(Its Plenitude): 他们按照神所指示的样式(模式, pattern)造会幕的每一个物件. 这样的工程要求甚高, 制造过程艰辛, 不过当这建好的圣所被主的荣光充满时, 一切艰辛劳苦都值得了! (编译者注: 出40:34记载: “当时, 云彩遮盖会幕, 耶和华的荣光就充满了帐幕.”) 当我们寻求遵照神话语的样式去做神的工, 祂便会“在我们当中”(参 太18:20), 以此作为补偿. 愿我们仍然享受祂同在的丰足和喜乐.

 

(C)       玛拉的树 (15:22-27)

那逃离埃及奴役之苦的以色列百姓, 在踏上前往迦南的路程不久, 就尝到玛拉的苦水. 这并非因他们不听摩西的话, 或不跟从云柱的引导. 不, 他们仍走在神的道路上, 是神刻意把他们带到这种情况, 为要教育他们宝贵的属灵功课.[7]

不久前, 他们站在红海旁, 那里有太多的水. 过后, 红海开了, 成为干地, 那时是没有水(出14:22). 现在, 他们的问题是苦水. 我们总是选择走在绿色青草满布两旁, 又有溪流和花香随伴的路途上; 但主往往引导祂的赎民, 去到无水的旷野, 允许他们遇到痛苦的试炼和考验.[8] 就在这种情况下, 祂不单显明祂慈心的关怀与同情, 也显明我们心中的不信. 这两者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百姓最初的反应是埋怨控诉.[9] 这使摩西向耶和华呼求. 结果耶和华指示他把一棵树丢在水里, 玛拉的水就变甜了. 请留意, 这棵解决问题的树就近在几呎. 主允许问题出现, 但解决之法近在眼前, 离困难不远. 这预表基督总是与祂的百姓同在, 而祂的同在是解决我们诸多苦难的灵丹妙药.

这棵活着的树在荒芜沙漠里雅致地生长, 提醒我们那位活在周围罪恶满布的世界、仍然为神保持新鲜和丰富的主耶稣基督. 此外, 此树虽近在眼前, 却需要耶和华的指引, 将之砍下和丢在水中, 才发出功效. 照样, 主耶稣按照神的时间和旨意, 从活人之地被剪除. 祂为我们尝了死亡的苦味(来2:9).[10] 今日, 祂仍能把生活的挂虑和路途的忧伤变为甘甜.

值得注意的是, 苦水并没移到别处; 它仍在原地, 不过变得甘甜, 得以饮用. 照样, 主耶稣供应我们的需要. 虽然祂不一定常常把考验移掉, 但祂总是以恩典介入, 使我们能够承担得住.

多马·凯利(Thomas Kelly)捕获了“玛拉之树”的意义, 他写道: “十字架! (注: 玛拉的树可代表基督和祂钉十字架) 它除掉我们的罪疚; 它扶起昏倒的心灵; 它为阴沉黯淡的日子带来鼓励, 使每个苦杯变得甘甜美丽.”

 

(D)       天降的吗哪 (16:11-18, 31-36)

走在旷野的百姓需要惊人的大量食物. 因此, 当神说“我要将粮食从天降给你们”(出16:4), 这是何等令人惊讶的应许和供应. 有谁曾听过这样的应许呢? 肯定的, 神现今仍旧从天降雨, 叫谷物生长, 得以作成面包. 不过, 吗哪是直接从天而降, 如同面包随即可吃. 难怪百姓称它为“吗哪”(Manna), 意即“这是什么?”

当然, 人的心灵有种很大的饥饿, 比起肚腹的饥饿更难获得满足. 唯独神超然地供应从天而降的面包, 才能满足人心深处的需要. 提到此供应的来源, 我们就想起主耶稣基督称自己为“那从天上降下来…神的粮食”(约6:33).[11] 吗哪在沉静中降下, 露水上升之后, 就有如白霜的小圆物  —  吗哪(出16:14). 这点令我们联想起主耶稣基督, 祂静悄悄地来到地上, 被纯洁的童女所生, 成为人的样式. 吗哪的供应是丰满的, 足够让所有以色列人尽情享用, 不必付上任何代价, 如摩西所说: “这就是耶和华给你们吃的食物”(出16:15). 这不禁叫人想到神更大的供应  —  “神爱世人, 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3:16).

吗哪是又小又圆之物, 意味着这位永恒完美的主进入微小有限的时空.[12] 它的颜色是白的, 告诉我们这“生命的粮”(主耶稣)是纯洁无罪的. 吗哪味道如蜜甘甜, 意味着主耶稣对信徒而言, 是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诗19:10).

吗哪的滋养能力令人惊叹. 靠着这奇妙神奇的天粮, 以色列人每日得着身体所需的营养, 走在朝向流奶与蜜之地的旅途上. 多年以后, 诗人告诉我们神“降吗哪, 像雨给他们吃, 将天上的粮食赐给他们. 各人吃大能者(或作“天使”, KJV: angels)的食物”(诗78:24-25). 愿我们看见基督能丰足地供应我们心灵一切的需要. 相比之下, “埃及的韭菜、葱、蒜”(指属世的供应)是何等卑劣啊![13] 基督是一切属灵力量与灵命健康的源头. 对于灵命饥饿的人, 祂是吗哪灵粮, 对于疲乏的人, 祂是安息得力.[14] 愿我们以祂为我们每日的灵粮, 并发现祂是我们永远的福分.[15]

 

(E)       结语

论到吗哪, 神还吩咐摩西说: “要将一满俄梅珥(omer)吗哪留到世世代代, 使后人可以看见我当日将你们领出埃及地, 在旷野所给你们吃的食物”(出16:32). 结果, 摩西吩咐亚伦拿一个罐子, 盛一满俄梅珥吗哪, 存在耶和华面前, 要留到世世代代. 亚伦就照着办, 把吗哪放在法柜前存留(出16:33-34).

格兰特(F. W. Grant)在其著作《数字圣经》(The Numerical Bible)一书中贴切指出, 吗哪在旷野时虽不能收存超过一日(除了第6日收双倍), 却可为迦南地而永久收存起来. 此事意义深长. 金罐述说神如何在基督里得着荣耀, 或是那位得荣耀的主耶稣如何令神与人永远记念祂. 当祂把我们带到天上时, 我们将要吃这“隐藏的吗哪”(即享受耶稣基督, 启2:17). 我们今日在地上已能享受基督, 这也是我们永远都要享受的. 我们靠那永属我们的天粮(耶稣基督)得着喂养.[16]

最后, 看到这一大群受了洗、进入旷野之路、得享‘灵食’和‘灵水’的以色列百姓, 麦敬道写道: “他们预表一民族, 对埃及和一切属它的都死了. 云里海里指着基督的十字架和坟墓. 云柱保障他们脱离仇敌, 大海把他们从埃及分别出来; 同样, 十字架护卫我们免落入仇敌摆放的攻击中. 我们站在耶稣属天、空空的墓旁, 我们在这里开始走旷野之路, 尝用属天的吗哪(预表基督)和饮于‘灵磐石’流出来的水(预表基督受苦而得荣耀后所差来的圣灵). 我们是寄居之民, 步向神吩咐我们上去的安息之地.”[17]

 

***************************************

附录天降灵粮  —  吗哪

 

以色列百姓是蒙恩的对象. 出埃及记16章记录了神赐他们一份奇异的供应. 第4节说: “耶和华对摩西说: 我要将粮食从天降给你们.” 当他们带着不信说: “巴不得我们早死在埃及地耶和华的手下, 那时我们坐在肉锅旁边, 吃得饱足”(出16:3). 但是神的话是: “粮食从天降.” 何等大的差别啊! 埃及的肉锅、韭菜、洋葱和大蒜, 怎比得上天上的吗哪  —  “大能者的食物”; 前者属地, 后者属天.

但是这天粮也试验以色列人的状况. 神在 出16:4说: “我好试验他们遵不遵我的法度.” 人心要先断绝从埃及而来的影响, 从而才能满足、享用“天上的粮食”. 事实上, 百姓并不满足, 反而轻视吗哪, 称之为“淡薄的食物”, 不能满足肉体. 因此, 他们证明了自己的心, 仍末脱离埃及, 未有意行在神的吩咐中. “我们的祖宗不肯听从, 反弃绝他, 心里归向埃及”(徒7:39). 他们不能返回埃及, 最终竟被迁到巴比伦外去(参看 徒7:43).

这个教训对基督徒是严肃、有益的. 那些蒙救赎脱离现今世界的人, 他们若不带感谢的心与神同行, 满足于祂在旷野给那群被赎之民的供应, 他们便落在巴比伦网罗的危险中. 针对这事, 信徒要慎重考虑. 人要对天上的粮食有胃口. 但血气咽不下这粮食, 只渴望埃及, 不渴慕属灵的粮. 正如那些受浸归入基督的死之人, 他们有特权, “与祂一同复活, 都因信那叫祂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西2:12), 从基督得喂养, 因祂“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约6:51). 这就是我们在旷野中的粮食  —  借着圣经, 由圣灵传讲基督的话. 圣灵的降临, 也是为了我们的属灵苏醒, 叫我们成为被击打磐石的宝贵果实(基督为我们在十架上被击打). 这就是我们在这荒漠世界的珍贵福分.

很明显, 我们要享受这福分, 我们的心就得弃绝一切现今邪恶世界的东西(注: 这些东西会引诱我们成为属肉体的人, 活在肉体的情欲中). 一个属世的心(即属肉体的心)不能在圣经中找到基督, 就算找到, 也不能享受祂的福分. 吗哪是纯洁敏感的, 不能与属地的接触. 吗哪与露水一同降下(参看 民11:9), 要在日出前拾取. 所以, 每人要大清早起来, 拾取他每天的分. 今天, 神的百姓也一样. 信徒要在每早上拾取新鲜的吗哪. 昨天的吗哪不能在今天食用, 今天也不能预取明天的吗哪. 我们必须每天从基督得喂养(故每早晨的灵修是重要的), 有圣灵新鲜的力量, 不然, 我们就不能成长.

此外, 我们要以基督为人生的首要目标. 我们必须先寻求祂, 不让别的东西占据我们易受影响的心. 可惜! 我们多人在此失脚. 我们给基督次要的地位, 结果, 就落在软弱缺乏之中. 仇敌常窥伺着, 趁我们属灵怠惰的时候, 夺去我们从基督喂养而来的福分和力量. 信徒的新生命惟有靠基督的喂养和维持.

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图画, 是何等引人入胜! 埃及在背后, 迦南地在前面, 四周都是大漠的风沙; 而他们蒙召在其中, 仰望天上供给每天的需要. 旷野不能供给神的以色列人一片叶子, 或一滴水. 他们的福分全在乎耶和华. 这是神寄居百姓在这旷野世上最真实生动的描写! 他们在地上一无所有. 他们的生命是属天的, 惟有属天的东西才能维持. 他们活在世上, 但不属这世界, 因为基督已经从世界召了他们出来. 他们既是属天诞生的百姓, 就走在归家的天路上, 并且靠从天而降的粮食得以养活. 他们的道路是向天、向上的, 由荣耀的光引领. 人向埃及的方向回望, 是徒然的; 那边不能目睹到神荣耀的光. 出16:10说: “他们向旷野观看, 不料, 耶和华的荣光在云中显现.” 耶和华行走在旷野, 凡渴望与祂同行的人, 都当与祂同在那里. 既然在那里, 他们的粮食就是属天的吗哪.

这吗哪实在是奇妙无比的食物, 埃及人永不能明白和体会, 更不能靠它维生. 但那些已“在云里海里受洗”的人就能够, 只要他们愿意一致地行在受洗的道中, 靠那粮得喂养, 并且享受它. 真信徒靠此活着. 属世的人不明白他如何活着. 他的生命、并那维持它的, 都完全在血气的视野之外. 基督是他的生命, 他活在基督里. 他凭信心倚靠那位大能者的吸引. 祂是“在万有之上, 永远可称颂的神”(罗9:5), 竟“取了奴仆的形象, 成为人的样式”(腓2:7). 他追踪祂  —  从父怀到十字架, 从十字架到宝座; 他寻求祂  —  在祂一生路途的每一段, 看祂生命的每一种态度. 这一切都是他这新人的最宝贵粮食. 虽然四周都是埃及的情状, 是道德上可废弃的荒芜旷野, 但它们都不能影响重生的人. 基督徒若要从世上寻求喂养, 他属灵生命的长进只会受到阻碍. 神所供应的只有属天的吗哪, 是真信徒的唯一粮食.

基督徒寻求今世的事, 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这只清楚证明他们厌恶属天的吗哪, 看它为“淡薄的食物”. 他们竟服侍那本该治死的事物. 新生命所行的, 要表明他们脱去“旧人和旧人的行为”(西3:9). 在身体上, 我们愈多操练, 食量就愈大; 在恩典上也一样, 我们的重生器官多操作, 就更感到每天需要从基督而来的喂养. 我们认识自己在基督里有生命, 在神面前完全蒙赦免、蒙悦纳; 这是一件事. 我们常与神相交(凭信心从神得喂养), 让基督成为我们灵里的唯一粮食; 这是另一件事. 很多人自称从耶稣得了免罪和平安, 但实际上, 他们接受很多与祂无关的东西. 他们以报纸为粮食, 喜爱时下轻浮、无生气的文学作品. 他们会在那些地方中找到基督吗? 那里是否有纯洁的甘露, 随着天上的吗哪降下来, 在荒漠里供应神被赎之民呢? 可惜! 完全不是. 它们只是属肉体之人的喜好. 一位真基督徒怎能靠这些而活? 人的行为是他的渴望和意念的最佳指标. 因此, 我若看见一名自称为基督徒的人轻视他的圣经, 反而用很多最好的时间看报纸; 我就毫不犹豫地判断他灵魂的真正光景. 我肯定他不是属灵的, 不能为基督而活, 见证基督的名.

以色列人若在大清早忘记了拾取每日的天粮, 他很快就会失去旅途上的力量. 我们的情况也一样. 我们必须让基督成为我们心灵追求的至尊目标, 不然, 我们的属灵生命就会衰退. 我们不能凭与基督相交的感觉和经历为粮食, 因为它们会反复不定, 不能成为我们的属灵喂养. 基督是昨天的粮食, 也是今天和永远的粮食. 此外, 信徒不能一半从基督得粮食, 另一半则从别处得粮. 对于属灵的生命, 惟有基督; 至于生活, 也必惟有基督. 我们若不能与那赐生命者相交, 就不能与那维持生命者相通了.

以色列人在流奶与蜜的迦南地居住时, 他们永不忘怀那位在旷野40年路程上供应他们的. 出16:32-34说: “耶和华所吩咐的是这样: 要将一满俄梅珥吗哪留到世世代代, 使后人可以看见我当日将你们领出埃及地, 在旷野所给你们吃的食物. … 耶和华怎么吩咐摩西, 亚伦就怎么行, 把吗哪放在法柜前存留.” 这是神信实的最宝贵回忆! 神没有让他们饿死. 神从天上降下粮食给他们, 用大能者的食物喂养他们, 以温柔的心肠看守他们, 忍耐他们, 在鹰的翅膀上背着他们; 他们只须不断地站立在恩典的正确基础上. 神让他们享用一切应许他们列祖的永远产业. 所以, 那盛吗哪的罐存有人每天所需的分(指灵粮), 放在耶和华面前, 如同一本真理的册子. 里头没有虫, 也没有丝毫的腐败. 它是耶和华之信实的记录, 给那些祂从仇敌手中救赎出来的人观看与参阅.

然而, 当人为自己藏起吗哪, 事情就不同了. 腐败的征状就快显现. 我们若进入真理和认识自己的实况, 就不能把吗哪藏起来. 我们的特权是每天进入基督的宝库, 认识基督是那位从天上降下来, 赐生命给世人的. 但若有人忘记这些事, 为明天藏起了一些, 存留多方的真理而不实践; 他们循此路就不会重新得力, 只会败坏招损. 这对我们是一个有益的教训. 学习真理是一件深切严肃的事, 因为我们宣称学了一个真理原则, 就必要实际地证实出来. 神不喜悦我们成为理论家. 有些人喜欢高谈阔论, 又用十分敬虔的用语祷告和谈话, 使听者赞叹; 但当试炼的时刻来到, 这些人竟毫无属灵的能力, 实践他们口里所说的一切.

以色列人拾取多于一天所需的吗哪, 他看来很努力, 比别人储存了更多的属天粮食. 但是若超过每天需用的, 不但无用, 且会变本加厉, “生虫”变臭了. 基督徒的情况也一样. 他必须享用他所得的, 必须按实际需要靠基督得喂养, 而那需要是从实际事奉所引致. 神的性情和道路、基督的宝贵和荣美、并神话语的永活深奥, 只向信心和需要的人揭示出来. 我们实践从主所领受的, 就多有加给我们的.

一个常见的现象是, 那些在理论上爬得最快的人, 往往在实行和经历上是最缓慢的; 因为他们只注重头脑, 而忽视了人的内心和良心. 我们要常常谨记, 基督的信仰并不是一套见解学说、一系列的教条制度、或一连串的意见观点. 它主要活现在生活的实况中, 是很个人性、很实用的大能真理, 包括适用于每天生活的一切状况和环境中. 它的神圣影响支配人整个性情和人的道路, 授予人属天的吩咐, 成全神呼召人去建立的关系. 简单的说, 它是流自基督的. 这就是基督的信仰. 人可以有清楚的观点、正确的意见、稳固的原则, 但是缺乏与耶稣的相交. 记得, 正统的教条若没有基督, 只是冷酷、无味、死的东西.

基督徒要小心注意, 你不但被基督拯救了, 而且活在祂里面. 让祂成为你每天生活的福分. 要“清早”寻求祂, “唯独”寻求祂. 有任何东西引诱你注意, 你就要问: “这东西会让基督进入我心吗? 它会向我的情感更多的揭示祂, 领我更靠近祂吗?” 若不是的话, 就立刻拒绝它. 对, 要拒绝它, 纵使它表现出最华美的外表和最显要的权威. 你若有诚恳的心, 想要登上神生命之路, 在属灵上长进, 培养与基督亲密的相交, 就要以诚实郑重的态度, 借此挑旺你的心. 让基督成为你日常的粮食. 去吧, 拾取那随露水一同降下的吗哪. 要从吗哪得喂养, 常与神同行, 度过旷野. 愿神丰富的恩典, 在这些学习上, 充充足足的加你力量![18]

 


[1]               预表(types)可指神在旧约的事件、制度、物件, 或人物中, 预先指定要在新约实现的意义. 换言之, 这些旧约时代所记载的预表, 是指向将来在新约的另一项事件、制度、物件, 或人物(我们称之为“本体”, antitypes). “预表”与“本体”的关系也可喻为“影像/影儿”(shadows)与“实体”(fulfillments)之间的关系. 预表犹如神的教具(实物教材), 让人更容易明白它所预表的“本体”所要传达的真理. 有关圣经的预表, 请参 2004年3/4月份, 第51期《家信》的“预表教具: 圣经预表简介(一)”.

[2]               麦敬道著, 吴志权译, 《出埃及记释义》(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88年), 第169-170页.

[3]               出13:21: “日间, 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 夜间, 在火柱中光照他们, 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

[4]               民9:15-16: “立起帐幕的那日, 有云彩遮盖帐幕, 就是法柜的帐幕; 从晚上到早晨, 云彩在其上, 形状如火. 常是这样, 云彩遮盖帐幕, 夜间形状如火.”

[5]               麦敬道评述道: “ ‘柱’(pillar)有双重意义, 是最严肃又令人感兴趣的. 对埃及人是‘一边黑暗’, 对以色列人是‘一边发光’(出14:20). 这与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甚为相似! 诚然, 十字架同样有两面. 它是信徒平安的基础, 同时, 它印上罪恶世界的罪案. 这血洁净信徒的良心, 赐他完全的平安; 也染在世上, 显出人罪大恶极. 神儿子的使命是除掉世界的外衣, 使它没有借口; 也为召会(教会)穿上义的斗篷, 叫她的嘴充满不止的赞美. 对于神羔羊的烈怒, 地上万族和不同阶级的人都要躲避; 而祂温柔的手要在草场上, 在永远宁静的水边, 牧养祂血所买赎的群羊(比较: 启6:15-17; 7:13-17).” 麦敬道著, 《出埃及记释义》, 第168-169页.

[6]               出14:19-20记载: “在以色列营前行走(的)神的使者, 转到他们后边去, 云柱也从他们前边转到他们后边立住. 在埃及营和以色列营中间有云柱, 一边黑暗, 一边发光, 终夜两下不得相近.” 麦敬道指出: “耶和华亲自立在以色列人和仇敌之间, 保护他们. 法老要触摸以色列人的头发, 得先穿过全能者的屏障, 就是全能者自己… 祂又亲自站在我们和我们的罪中间. 我们有特权, 愉快的看见祂站在我们和一切敌挡我们的中间; 这是得享心中的和平并良心的平安之真正途径… 祂把我们一切的罪都弃在祂后边, 同时, 照耀出祂脸上和平的光. … 所以, 我们的眼睛若离开我们的罪和困苦, 只倚靠基督, 必能叫苦杯转为甘甜, 照明很多黑暗的日子. 但是, 十分之九的试炼和困苦,常是由我们的恶行造成的, 原因是我们不信. 愿读者们都认识心中和良心的稳固平安. 基督在祂的丰盛中, 站在人和人一切的罪、并困苦的中间.” 同上引, 第167-168页.

[7]               约翰·达秘(John N. Darby)在《圣经各卷概要》中贴切指出, 道路的艰苦来了! 他们走了三天却找不到水(出15:22), 过后找到水, 却发现是苦水. 外表看来, 以色列人得到拯救逃离埃及却落到如此下场, 真是个悲剧. 若死亡(注: 经过红海象征神的百姓与基督同死, 因为摩西预表基督, 而 林前10:2的“海里受洗归了摩西”象征“信徒受洗归入基督”, 罗6:3解释说“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祂的死”, 所以经过红海可预表与基督同死)已拯救他们脱离敌人的权势(注: 埃及人因着死在红海而无法杀害神的百姓), 但神的百姓也必须在经验上尝到死亡的苦味; 诚然, 这对心灵而言是苦的, 但借着恩典, 却得着恢复和生命. 我们得着拯救之后, 死亡和十架的苦果对肉体而言是很苦的; 但那树木(wood, 参 出15:25)  —  预表基督和祂钉十字架  —  却带来甘甜, 使精神体力得着恢复(refreshment). 不久找到“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树”(出15:27), 预表神为祂百姓所预备的活泉(living springs)和庇护(shelter), 使他们得享安慰”, J. N. Darby, Synopsis of the Books of the Bible (vol. 1) (Ontario: Believers Bookshelf Inc, 1992), 第101页.

[8]               麦敬道写道: “这就是旷野的试炼. 我们吃什么? 喝什么? 玛拉的水验明以色列人的心, 显出他们埋怨的心灵. 但是耶和华指示他们, 惟有祂的恩典, 才能将痛苦变为甘甜. 第25节: ‘耶和华指示他一棵树, 他把树丢在水里, 水就变甜了. 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典章, 在那里试验他们.’ 这美丽的象征表明了基督在无限恩典中, 亲自进到死亡的苦水里, 以致那水为我们永远发出甜味. 我们实在的说: ‘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 留给我们的, 只有复活的永远甘甜.” 麦敬道著, 《出埃及记释义》, 第181页.

[9]               麦敬道继续写道: “第26节(出15:26)说出神被赎之民在首段旷野路的重要情况. 我们随时会面对极大的危险, 就是陷入烦躁、不忍耐、埋怨的心灵状况中. 唯一的补救是定睛仰望耶稣. 愿颂赞归给祂的名, 因祂常按百姓的需要, 向他们揭示自己. 百姓应该看环境上的困难为投靠祂的机会, 而不是抱怨环境恶劣. 所以, 旷野丰富了我们的经历, 使我们晓得神是谁. 在那里, 我们学习祂忍耐的恩典和认识祂充足的资源. ‘在旷野容忍他们约有四十年’(徒13:18). 属灵人看苦水是有益的, 让神把它化苦为甜. ‘就是在患难中, 也是欢欢喜喜的, 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盼望不至于羞耻, 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 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3-5).” 同上引, 第181-182页.

[10]             来2:9: “因为受死的苦, 就得了尊贵荣耀为冠冕, 叫他因着神的恩, 为人人尝了死味.”

[11]             约6:33: “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指主耶稣基督).”

[12]             “圆”象征完美无缺, “小”代表微小有限.

[13]             民11:5: “我们记得, 在埃及的时候不花钱就吃鱼, 也记得有黄瓜、西瓜、韭菜、葱、蒜.”

[14]             出埃及记16和17章所发生的事件之次序, 是基督徒属灵经历的写照, 正如约翰·达秘(John N. Darby)所指出的, 安息日(出16:23-30)  —  百姓的安息  —  是与生命的真粮主耶稣基督有关(比较 出16:23-26; 约6:35,47-51; 来4:3; 这点预表人吃了“生命的粮”  —  信主耶稣基督  —  便得永生, 得享属灵的安息). 然后是圣灵的降临  —  从磐石流出的活水(比较 出17:6; 约7:37-39; 信主的人会领受圣灵, 弗1:13), 但圣灵来临与同在之后, 接踵而来的, 就是争战而非安息(比较 出17:8-16; 加5:17; 圣灵与人的情欲战争). 接着是约书亚所预表的基督, 率领百姓争战, 获得胜利. “真正的安息是靠着基督, 那从天上降下来的粮, 而这是在战争冲突以前就来临的… 磐石必须被击打, 才会有活水流出(预表基督必须受死, 才会有圣灵的降临, 参 约7:38-39)”, J. N. Darby, Synopsis of the Books of the Bible (vol. 1), 第102页.

[15]             除了序言和结语之外, 上文编译自Ivan Steeds (ed.), Day by Day Christ Foreshadowed (West Glamorgan, UK: Precious Seed Publications, 2002), 第67, 69, 70页; 另在文中加上编译者的注解和脚注为参考.

[16]             F. W. Grant, The Numerical Bible (vol.1) (Neptune, NJ: Loizeaux Brothers, 1890), 第194-195页.

[17]             麦敬道著, 《出埃及记释义》, 第170页.

[18]             上文附录稍加改编自 麦敬道著, 《出埃及记释义》(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88年), 第188-196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