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真伪基督(十四): 挑战六: 人喜欢怎样信主耶稣都可以(上)
编者注: 有者说: “凡有价值的真品, 必有模仿伪造它的假货.” 以百元美钞为例, 虽然各地警方严打伪钞, 但伪钞依然层出不穷, 而且制作水准之高, 叫人目瞪口呆, 防不胜防. 鉴证专家告诉我们: 识别伪钞的最有效方法, 不仅是辨认最新款的伪钞 — 这固然重要, 但更要紧的, 是能够彻底认清真钞的面目, 如纸质、油墨、纹理水印、特别记认标志等. 简言之, 对真钞认识够深, 就容易看穿伪钞, 不管假装得何等相似.
基督信仰的护道学(apologetics),[1] 可谓信仰的鉴证科, 在有关基督或基督信仰的题目上, 为世人辨析真伪. 耶稣基督既然是基督信仰的核心, 祂的出生、事奉、神迹、受死、复活, 向来都是怀疑与不信者的攻击目标与内容. 诚如《认识基督: 如何辨别真伪》一书的序言所指出, 近世随着某些“神学家”、“学者”的兴起, 矛头更直指新约圣经的权威地位: 一方面质疑四福音的成书年期、内容有否被后世窜改等, 另一方面又抬举一些“另类福音书”(如《多马福音》、《马利亚福音》、《犹大福音》等)的权威, 使之与四福音分庭抗礼.
此外, 怀疑与不信者又举着“文化研究”的招牌, 强说新约圣经作者把异教文化中的远古传说套用在耶稣基督的身上, 有者甚至把基督信仰驱进“后现代主义”的黑洞中, 说耶稣基督的真正身分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自制一个称心如意的“耶稣”出来. 这一切乱象, 正应验了约翰二书第7节的话: “因为世上有许多迷惑人的出来, 他们不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 这就是那迷惑人、敌基督的.”
为了寻找真相,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资深记者兼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史特博(Lee Strobel)[2]决定面对这些挑战. 他踏上寻找“真耶稣”的旅程. 借着访问六位学有所成、信仰纯正的专家(经文评鉴学、语言学、神学、哲学、史学、文化研究等等领域的专家), 他终于厘清乱象, 找出真相. 这些精彩的访谈实录都写在《认识基督: 如何辨别真伪》(The Case for the Real Jesus)一书, 经过改编后, 将会逐一刊登在《家信》的“护道战场”专栏, 请别错过.
惠特沃斯大学(Whitworth College)的爱德华兹教授(James R. Edwards)说: “教会的信仰权威已经旁落, 人人自以为本身就是权威. 今日的人, … 只热衷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 许多人相信没有绝对的真理, 一切都是相对的. 他们也把这样的思想带入基督信仰, 认为人喜欢怎样信主耶稣都可以, 怎样参杂都可以. 果真如此吗? 为求答案,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资深记者兼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史特博(Lee Strobel, 下文简称“史”)采访了著名的哲学与伦理专家保罗·科潘博士(Paul Copan, 下文简称“科”).[3]
挑战六: 人喜欢怎样信主耶稣都可以, 根本就无所谓!
(A) 逛街找信仰
一般来说, 现今的人若想认识某种信仰, 就会上网搜寻, 而不是到教会历史里寻找. 今日许多人重视自己感受, 不重视埋首研究. 他们不管教义细节, 只重视个人诚心. 美国电视台CBS在2005年一个调查显示, 38%的美国人认为寻求灵性经验 — 不论它的终点何在 — 比起持守教会传统更加重要.
《逛街找信仰》(Shopping for Faith)的作者施明诺(Richard Cimino)和赖田(Don Lattin)如此描述美国的情况: “寻求信仰的人愈来愈趋向舍弃传统, 转而混杂不同的信仰, 并凑出自己的一套来. 传统信仰已日渐式微. 如今有关信仰的书, 无论是不同的宗教典籍或是自我提升的书籍, 多不胜数, 任君选择.”
史特博指出, 只要把美国个人主义、后现代“质疑建制”的精神凑合起来, 神学家所谓的“混合主义”(syncretism)就马上登场. 混合主义者仿似自助餐厅的客人, 喜欢什么就挑什么, 不喜欢就不碰. 正统信仰被丢弃一旁, 代之而兴的是 “弹性信仰”.
CBS的调查还指出, 36%的美国人的信仰是多教混杂的. 洛杉矶“湖人队”(Los Angeles Lakers)总教练杰克逊(Phil Jackson)就自称“禅宗基督徒”(Zen Christian). 又有某著名女演员说自己是“拜女神”(goddess worship)的基督徒. 还有一位女士自我介绍时说: “我是长老会佛教徒”(Presbyterian Buddhist). 总之, 他们随意挑选, 把其他信仰混进原有的基督信仰里.
事实上, 很多美国人说耶稣基督好、教会不好. 他们认为教会排他、论断人、思想狭隘, 总要用食古不化的教条来捆绑人. 只是, 他们所谓的“好耶稣”与历史上真实的耶稣, 是有很大的分别. 但混合主义者对此毫不介意. 他们所要寻找(或说“塑造”)的耶稣基督, 是一位合他们心意的“好耶稣”. 这世代的精神是: “你信你的, 我信我的!” 重要的是“有用”就行了.
记者大卫·米勒(David Ian Miller)评述道: “在美国, 有者所谓的‘自助信仰’(do-it-yourself spirituality)已历史悠久, 可追溯至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 1803-1882)和他所带领的超觉派人士(Transcendentalists). 这种‘推陈出新, 各自表述’的趋势愈来愈旺. 2005年9月《新闻周刊》调查指出: 80%美国人不认为得救之路只有一条. 由此看来, 东拼西凑自制合乎个人口味的信仰之做法, 一点不足为奇.”
史特博在《认识基督》一书中提出其中一个例子 — 温迪(另译“云娣”, Wendy). 温迪自小上主日学, 只是从不相信所听的. 后来她去上课, 学习“形而上”(metaphysics)的道理, 探索死后的生命、人的直觉(intuition)等等. 在所谓的“人生指导员”的指引下, 她的信仰成了大杂烩: 有基督信仰的、佛教的、异教的、形而上学的, 还有不少是《道德经》的. 结果她说: “我集各教大成, 有共鸣的, 都吸收了.” 取舍原则只有一个: “灵验为要(指为首要)”. 论到伦理行为, 她说: “是非对错? 我不信这一套. 我爱怎做就怎做, 十分简单.” 温迪强调兼容互谅为最大美德. 她说: “大家要信什么都可以, 适合自己就行了. 我所信的适合我, 你所信的适合你… 我不认同基督信仰或别的宗教那些批判别人的行为.”
许多人喜爱这种信仰. 这类信仰对别人的信仰完全不作批评, 乐于各取所需的态度, 究竟有何不妥? 只接受耶稣基督的爱而抛弃关乎地狱的教训, 有有何不可? 人若可随心所信, 绝不批评, 世界各宗教造成的张力, 岂不因此而完全消失吗? 为了找出真相, 史特博决定专访棕榈滩大西洋大学(Palm Beach Atlantic University)哲学系教授保罗·科潘博士(Paul Copan).
科潘是棕榈滩大西洋大学(Palm Beach Atlantic University)的哲学与伦理系主任. 他身材修长, 头发梳理整齐. 这五个子女的父亲, 态度谦和, 谈吐自如, 平易近人, 用心专注. 无论是与大学生谈话, 或是与宗教哲学的学者交流, 他都是轻松自在. 他编过好几本书, 集结不同学派的论文, 有保守派的, 也有自由派的, 还有犹太教的, 以及不信派的.
(B) 一切都是相对的?
史特博到了科潘在西棕榈滩的办公室拜访他. 他们在办公室的圆桌前坐下, 四壁全是书籍. 史特博先提出一项涵盖面较广的题目, 为整个访问定调.
史: “我们这个‘后现代世界’(postmodern era)认为‘真理’、‘道德’在今天的伸缩性(elastic)是比过去大得多. 你认为‘后现代主义’ (postmodernism)的定义是什么?”
科: “首先要弄清楚现代主义是什么. 这一点可以追溯到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4]这位17世纪法国哲学家身上. 他致力求的是绝对把握, 虽然他笃信神, 却以为知识的起点是求知者本身, 而不在于神. 人可以自己找出他所确定知道的事物. 笛卡尔认为, 他唯一不能怀疑的只有一事: 他知道自己在思考. 对他来说, 知的起点是‘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 这句话含有此意: 你必须要有百分百的确定, 不然你就无法知道某些事. 到后来, 黑格尔(George W. F. Hegel, 1770-1831)写下庞大的解释系统, 尝试把一切事物都整齐地包装起来.
“后现代主义是反抗笛卡尔这种‘事必求实’的态度. 举凡理性主义、浪漫主义、马克思主义、纳粹主义、科学主义等系统的制造, 都引起它的反弹. 这些制度往往使那些持异见的反对者在当权者面前受打压 — 纳粹主义下的犹太人、马克思主义下的资本家等. 法国哲学家李欧塔(Jean-Francois Lyotard, 1924-1998)就曾经极端简化地指: 后现代主义是对“大叙事”(或译“宏大叙事、元叙事”, metanarrative)[5]的质询, 不再以为有任何放诸四海皆准(意思是在每一个地方, 对每一个人来说, 都是准确真实)的故事, 因为它是压制人的.”
史: “意思是确实性(certainty)会导致压迫?”
科: “当人有十足把握地自以为有了真理, 并以自己的一套去解释一切, 当然容不下那些持不同意见的人, 全都要送往德国奥斯威辛集中营(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或苏维埃劳改营(Soviet gulags)去. 因此, 后现代主义不要大叙事, 只要小叙事(mini-narratives或mininarratives), 即是说各有各的观点和故事, 无分高下.
史: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人人都有理?”
科: “对了. 后现代主义就是这样. 哪还有谁可以说别人错呢? 后现代主义高举多元化. 他说人既是有限的, 就不能有绝对的知识, 也没有完全的客观. 我们都受着文化、家庭、历史位置、个人成见所限制, 绝对不是中立的人. 后现代主义对于通行天下的真理之指称颇有戒心, 认为都是弄权之术. 真理在谁人的手, 谁就可以打压异己.”
史: “质疑真理的结果, 就是相对主义(relativism)的抬头?”
科: “对了. 相对主义者被认为有超越时地(指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真理. 客观的相对主义(objective relativism)说, ‘真理’于一人为真, 于别人未必真, 因为没有客观的真理, 也没有客观的错谬. 这么一来, 真理与己见没有分别, 所以两人的‘真理’即有矛盾, 两者都可以是对的. 宗教相对主义(religious relativism)说, 某人或某文化视为真理的宗教, 于别人未必尽然(意即对别人来说未必就是真理). 没有一个宗教能够为全人类提供一个大叙事, 没有一个宗教所拥有的是放诸四海皆准的独一真理. 你信你的耶稣, 我信我的耶稣, 各不相干! 矛盾与否, 全不重要! 道德相对主义(moral relativism)说, 没有公认的是非黑白, 谁都有自己的道德价值观, 某人以为‘真’的对别人未必如此. 世人表达道德的方式既有不同, 没有理由以为某一道德观点比另一个更合真理.”
史: “有人认为通奸不成问题, 有人认为是严重大罪?”
科: “在道德相对论者来看, 的确是这样. 你觉得不对, 那件事才是不对. 道德相对主义者不一定赞同通奸行为, 甚至可能对它大有保留. 但他们的立场是: ‘我哪有资格指责别人?’ 然后是历史相对主义(historical relativism), 它说过去的事无从确知, 今日剩下的只是有关事件的不同解释, 像一句老话说的, ‘纯属观点与角度的问题’.”
史: “相对主义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科: “在逻辑上站不住脚, 作为世界观则根本行不通.”
史: “愿闻其详.”
科: “例如, 他们不会把所说的套在自己身上, 而只是套在别人身上. 即是说, 对非相对主义者而言, 相对主义是绝对的(肯定对的); 而在相对主义者身上, 情况就不一样. 如果我问他: ‘相对主义是否对所有人都是绝对真实的(absolutely true)?’ 他就哑口无言了. 若他说是, 他的立场就是绝对相对主义(absolute relativism), 他就变成自相矛盾. 如果他要守住立场, 就必须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客观真理, 就连我所说的也包括在内, 所以你对我所讲的, 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
“声称任何信仰毫无分别的言论, 根本可以不理! 因为它本身也毫无过人之处可言. 如果认真地接受它, 结果是糟糕的, 因为它自命可以号令天下 — 要求所有人都赞同它的看法(即赞同一切都无绝对), 但在严格审核之下, 所有理论不攻自破.”
史: “后现代主义的主张有什么是你觉得可取的?”
科: “尽管它自相矛盾, 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学习, 例如, 我们得承认自己的限制、偏见、角度, 这是应该的. 还有, 文化和政治的当权者 — 连宗教的当权者在内 — 许多时候真会为求目的而歪曲真理. 大叙事也的确有将圈外人给‘异化’和‘边缘化’的力量(权力), 但我要指出, 基督信仰确认每个人自身的价值, 连受剥削者也一视同仁. 最后, 要在所有生活领域中找到绝对确实知识是不可能的, 我也要加一句 — 也是不必的.”
史: “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科: “意思是没有绝对把握全部(的事实), 仍然可有所知 — 宇宙的扩张、行星的轨迹等. 在绝对数学式的确知与彻底的怀疑主义之间, 其实还有很广阔的知识程度, 例如, 我们知道什么是极有可能、可能或言之成理的, 我们每天都在运用这些知识. 在信仰上, 有一些信仰比别的信仰更有可信性. 我们即使不是无所不知, 也不是绝对确知, 仍然可以分别真假, 所知道的仍然可以是真的.”
(C) 关于真理的真理
史特博又回到彼拉多2千年前问主耶稣的那道问题: “真理是什么?”(约18:38).
史: “真理是什么?”
科: “我认为人人都知道真理即是与实况相配(与真实情况相称一致), 或者与真相相符, 包括信念、故事、理想、述句.”
史: “请举例说明.”
科: “如果我说月亮是芝士(乳酪, cheese)造的, 我所说的不真, 因为没有与它相符相配的事实. 或者以史实为例,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在1517年写了《九十五条论纲》(ninety-five theses), 那是事实. 如果你不赞成, 那你所信的就是与事实不符. 事实终究是事实, 别人信不信都改变不了. 我常用的例子就是, 即使全世界都以为地球是平的, 也改变不了地球是圆的这一事实. 但有人竟对我说: ‘但对古时的人来说, 世界真是平的啊!’ 我说: ‘不, 那时的地球还是圆的, 当时的人也不会掉下悬崖给恶龙吞掉(注: 这样说可能因为古代有人认为地球是平面的, 地球底下有恶龙, 会吞吃掉下去的人, 参右图). 虽然人不相信, 但地球仍是圆的.’ ”
史: “真理不受人的接受或拒绝所影响.”
科: “正确, 就算一个信的人也没有, 真理还是真理. 即使无人同意、承认、依循它, 或完全无人明白和掌握那真理, 它仍是一样, 没有改变.”
史: “有些人认为对他们来说, 真不真, 在乎灵不灵验.”
科: “嗯, 这是功利主义的看法(pragmatic view). 难就难在‘灵验’的想法可以是暂时的、权宜的, 甚至是完全虚假的. 但有些事情, 例如北极的温度, 却是完全真确的 — 即使这对人似乎没有帮助. 因此, 不能单凭功效来断定真理. 从另一方面来说, 功利主义者也有言之成理的部分: ‘信仰与日常生活何干?’ 如果没有相干, 那信仰也大概不真. 言行合一(言行一致)的信仰才是真的. 另外一点是: 真理必须有一致性, 必须有内部的相通, 像整幅可以并合得好的拼图一样. 没有一致性, 不可能是真的 — 但单凭一致性却不能叫我们判别真假.”
史: “为什么?”
科: “就拿佛教和基督信仰为例, 两者各有一致性, 对不对?”
史: “对啊.”
科: “但不可能两者都对. 佛教徒不相信有神, 基督徒相信有神.[6] 所以, 单凭一致性不够, 还要看所说的与实况是否相符. 一致性是真理的重要部分, 但不是全部, 也不构成真理本身. 归根究底, 真理的内容必须与现实相符. 如果说某样事情是真, 就必须与真相配合得天衣无缝, 不能空口讲白话, 也不能只提出一堆命题(propositional). 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14:6说祂是真理, 结果与事实是相配的. 祂忠实地、正确地把神介绍给世人, 祂是神的启示、又真诚地在神面前活出人的理想(完美)生命.
史: “我自己搜集资料时读过几句话, 是新约圣经学者顾思腾贝格(Andreas J. Kostenberger)的话. 他说: ‘在后现代思想和讨论里, 真理一词已经被牺牲了. 真理已失去独特性, 再没有耶稣自称为‘真理’的气派. 真理已变得很渺小: ‘你的真理’、‘我的真理’ — 各自对真理的不同看法, 无分高下. 结果, 真理不过是众说纷纭、受文化左右, 由人群来决定的对于真相的解说.”
科: “我同意他的分析. 这终究是神学问题. 到底有没有一个权威的看法? 套用基督徒的话: 有否一个从神而来、超乎时空与文化、具有权威的特别启示? 神能否亲临事上, 叫我们有把握认识真理? 我认为神能够、也已经赐下启示.”
(D) 直觉的反胃感
他们谈话的方向虽然叫史特博着迷, 但他还需要提出其他问题. 他将问题重心转移一下, 向他说出一位现代主义者(指温迪[Wendy], 参上文)所说的话: “是非对错? 我不信这一套. 我爱怎做就怎做, 十分简单.” 史特博想要知道科潘对此有何看法.
史: “感觉对于决定真假对错有什么重要? 感觉的角色是什么?”
科: “感觉可以骗人. 男人可以说‘我得忠于自己的感觉’, 于是和秘书私奔. 这样的人是借感觉去解释淫行(甚至是借感觉的名义去合理化淫行). 问题的核心, 是感觉只不过是我们的其中一部分而已. 固然它是神所赐的, 但神也给人思考能力, 也吩咐人要律己, 要在道德上负责任, 要在品格上有进步. 如果只讲感觉, 我们就是没有忠于自己所有的一切, 没有按着神所设计的来做人.”
史: “但感觉还是很重要啊!”
科: “那当然, 感觉、直觉是有价值的, 例如我们会有‘反胃感’(yuck factor).”
史: “什么?”
科: “有些事情不须经大脑已会觉得反胃, 例如强奸妇女、虐待儿童等. 我们不会说: ‘嗯, 也许在这个或那个环境下, 强奸是对的.’ 不! 不用想也知道不对. 这就证明有些道德价值不是社会生物进化的产品, 而是人人一样的, 不限文化的. 这种自然的反胃反应值得重视, 尤其在道德价值上的意义不能忽视. 保罗在罗马书2章说, 外邦人虽没有摩西律法, 但良心会作证, 正确地作出责备或维护, 因为心中有法, 这就是道德律. 良心正常的人能知是非. 某作者说: 人心所知的, 无法诈作不知! 若要不知, 唯有埋没良心! 罗马书1章责备的, 正是这种行为: 行不义抑压真理. 他们总有‘理由’叫自己不理道德要求, 但他们也心知肚明, 必须欺骗自己, 才可以不理会道德要求.”
史: “即是说, 我们可以用感觉去作任何行为的借口, 虽然心知所做的是不对的.”
科: “正是这样, 我们还得记住, 客观实情(真理)不会因我们的感觉而变化. 即使一味讲感觉, 也无法改变人本身的结构, 改变不了与生俱来的功能, 更不会变曲为正, 变假为真. 要是不同的感觉互相冲突, 怎办? 德国犹太人与希特勒(Hitler)各有不同的感觉, 被否定的当然是犹太人了. 但这并不等于说当权者的所为(指所做的事)就必然是对的.”
(E) 东拼西凑的耶稣基督
现代人惯于自制信仰而面不改容. 史特博以埃德(Ed)和乔安妮(Joanne)为例. 他们自幼接受天主教教育, 但内心反而更加不安. 他们替自己混杂了一套信仰来, 他们留下耶稣基督, 因“祂博爱大量”. 然后, 把禅学和新纪元的东西加进去.[7]
史: “似乎很多人都想脱离教条的桎梏, 用基督信仰混杂别的宗教信仰, 并凑出自己的耶稣基督. 量身订制的耶稣基督有何不妥?”
科: “我们得看清楚, 基督信仰根本不是单单一套教义. 活的基督本身才是宏旨所在. 神呼召我们与祂活泼相交, 不是单单接受一套教义. 圣经基本上是神与人交往的故事。 如果忽略这样主动接近人的重点, 恐怕失去基督信仰的核心意义. 当然, 教义会随之而生, 但圣经叫我们信, 意思是信任神, 而不是赞同一堆教义. 头脑上同意教义的内容, 是鬼魔也会做的事, 神要我们把自己完全交给祂.
“我也想了解一下人是怎样看‘教义’的? 不接受教义的人, 是否等于对真相、上帝、救恩都不相信? 我真想问问他们, 他们以什么去指导人生呢? 有什么值得他们以生命去换取的呢? 许多时候人拒绝基督信仰的教义, 自己搞另一套教义出来 — 这教义的取决原则又是什么呢?”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11:3推崇一颗纯一清洁、效忠基督的心. 哥林多人讲求高言大智, 高不可攀的信仰, 但那只会叫人自高自大, 失掉对耶稣的爱. 保罗劝人返璞归真. 耶稣的说法言简意赅: 你们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也要爱人如己. 这是关键所在. 我们有教义, 因为有神, 也因为神与人相交, 但耶稣把这一切浓缩为两句话: 要爱上帝, 也要爱邻舍.”
史: “把其他宗教的东西搬到基督信仰里的做法又如何?”
科: “如果我们爱神, 就一定想遵神所教导的去做. 如果耶稣是神给世人独一无二的启示, 我们也必愿意追随主的所言所行, 这样, 自然有教义要去持守: 耶稣是神, 耶稣为救我们而死, 死后复活了…等等. 我们不可“自制耶稣”(指编造出自己喜好的耶稣基督), 自定教义, 这是背弃真相的行为. 耶稣是真相的彰显. 我们要以耶稣(基督)为准.”
史: “既然真相全凭耶稣而定, 你的意思, 是其他宗教里没有任何真理.”
科: “我相信其他宗教里有一被些真理, 诚如苏格兰传道人麦克唐纳(George MacDonald)所说: ‘真理就是真理, 管他是耶稣说的或是巴兰说的.’ 我们不可因人废言, 但我们要记得, 信仰是有附带含义的. 例如, 你若相信有神, 就不能接受佛教主张 — 佛教根本是无神的. 如果接受有神, 这东方哲学在这方面当然就是错的. 这并非说它一无是处, 而是说, 当其信仰与真理的一点相抵触, 它在那一点上就是错谬的. 你不能说‘我信耶稣复活, 也信轮回转世’. 如果耶稣真的复活, 轮回就不是真的. 人只活一生, 然后就要面对死后的审判.”
史: “我们应该看清楚耶稣说了什么?”
科: “对啊. 太多时候, 人只晓得把话套在主耶稣的口里(指是主耶稣说的), 这种信仰是错误和肤浅的, 譬如有人宣称: ‘我是基督徒, 却也相信轮回.’ 这样的话只表示你连基督信仰的世界观也未曾好好研究过. 情形就与那些说‘所有宗教殊途同归’的人一样.[8] 仿佛说各个宗教除了对神存在与否、人类根本问题是什么、解救之道是什么、来生的本质之类大问题各持己见 — 此外就没有什么分别了!
“如果神真的纡尊降贵, 借着基督晓谕世人, 那我们就必须持守某些信念, 不容随意选择‘爱信什么, 不爱信什么’. 鲁益师(C. S. Lewis)说他很想删掉地狱的教义, 但爱莫能助, 因为基督的自称与新约圣经的教训不容他轻举妄动. 我们需要的, 是这种坦诚的态度. 我们固然可以说某项教义叫人不安 — 这个可以. 但随己意增删教义, 就是否定耶稣的教训了. 祂的复活, 显示祂真的如祂所言, 是神的儿子, 所以祂当然知道哪些是真的, 哪些不是真的.
“再换个角度看, 我们凭自己主观对不同教义有不同喜恶, 但主观取向无损客观事实: 耶稣是神给世人独一无二的启示. 如果我们与真理同行, 就不能偏离耶稣半步. 我们就算是不肯相信耶稣所确认的教义, 也改不了真相. 我们即使讨厌地狱, 也无法改变它的存在, 终日空想也于事无补: 它若非耶稣声称的真有其事, 就是空中楼阁.”
史: “一切都系于耶稣的复活.”
科: “完全正确, 全在于耶稣的复活. 祂是独一无二的神子. 我们可以安心相信祂的每一句话. 我们若对祂所说的有所增删, 错的一定是我们, 因为我们相信的, 会变成与真相有出入, 有所不同.”
(F) 哪一个耶稣基督?
科潘提到轮回. 这点刺激了史特博去提出相关的问题.
史: “许多时候, 自制信仰的人都爱把再世轮回(reincarnation)放进去, 为什么?”
科: “西方人以为轮回是给你一次新机会, 就像电影Groundhog Day剧情一样. 人不但有此世, 还有无数来生机会! 这是很有吸引力的思想. 但真相不是这样. 你去过印度吗?”
史: “我在那边待过一阵子.”
科: “我也是. 你必看见印度人受轮回文化影响多深. 佛教徒也相信轮回. 例如, 你若生为贱民, 只好认命. 这是业报. 别人也不会帮你, 以免干扰你该受报应, 他就自作孽了.”
史特博过后评论道: “我听科潘所言不差. 乍听之下, 轮回给人在来生有无穷机会, 但这‘宽大’的信仰, 现实中令千千万万计人天天活在苦不堪言的贫穷中.”
史: “另一种自订信仰的人爱加插进去的, 是所谓的‘人人皆神’. 这种自封为神的做法又怎样? 莎莉麦莲(Shirley MacLaine)[9]说‘人类的悲哀源于忘记人人皆神’. 为何人倾向这样的结论?”
科: “我会借她的话改为: 人类的悲哀源于忘记人人皆神所创造. 这是问题所在. 如果能够选择, 人总爱接受高举人的信仰, 又爱减少责任, 将圣经称为‘罪’的改称为‘善’, 操控自己的命运, 而不爱效法诗人所说: ‘我的日子在你手中.’ 我们都爱自订规则, 不爱接受规管. 其实人人自知满身瑕疵. 我们能成为怎样的神? 这是自欺欺人, 僭夺神的位置, 不肯承认自己是神所造的. 我们已经够自我中心了, 何必再加把劲? 我们所需的, 是更加以神为中心. 如果自以为与耶稣平起平坐, 就永远不会找到真正的耶稣.”
史: “今天如果有人说自己信耶稣, 你几乎要搞清楚他到底所信的是哪个耶稣, 对吗?”
科: “很不幸, 真的要这样. 这是个对圣经无知的年代, 不少人对耶稣的所知十分杂乱. 细问之下, 人们所信的耶稣言行, 根本与认真学者所相信的‘历史耶稣’大相径庭. 他讲的可能是个‘诺斯底耶稣’(Gnostic Jesus), 说话模棱两可, 不吃人间烟火. 但我要重申: 我们对耶稣的信仰, 绝对不影响祂的真伪.”
史: “请稍微解释一下.”
科: “我们的信仰不能改变耶稣基督的事实. 你信也好, 不信也好, 耶稣基督仍旧是独一无二的神子. 怎可知道? 祂的复活确证了祂所有的宣称, 不管多么超奇, 都是十足可信的. 祂就是祂, 不管我们对祂有什么想法. 我们的选择只有两个: 自我陶醉, 随意乱信; 或者认真寻求, 找出祂的真貌 — 然后一切以祂本身和祂的教训为准.”
科潘论主耶稣的话, 当然取决于对古代历史作出准确评估. 但后现代主义者声称历史是随意解释的, 根本不能肯定过去的事. 对于这点, 科潘如何回应? 请继续阅读下期文章.[10]
(文接下期)
[1] “护道”英文是“apologetics”(源自希腊文: apologia {G:627}, 意即“答辩、辩护、辩解”), 多被译作“护教”或“卫道”等. 由于我们的宗旨是要“为真道辩护”, 即“生命之道”(主耶稣)和“记载之道”(圣经), 而非为宗教辩护, 所以译之为“护道”而非“护教”更为贴切. 期望透过“护道战场”专栏, 我们能“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 向人分诉(徒22:1), 辨明福音(腓1:16) (注: 上述经文的“回答”、“分诉”和“辨明”三词, 在希腊文都是 apologia 一字).
[2] 史特博是耶鲁大学法律学院硕士, 美国著名日报《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屡获新闻奖的法庭与法事资深记者兼法律版主编, 并在罗斯福大学任教. 他曾是个不信神的怀疑者, 极其藐视和反对基督信仰. 可是他的妻子1979年归信基督后, 生命品行大大改变, 令他不得不重新面对基督信仰的挑战. 他要找出有没有可靠的证据, 证明耶稣是神的儿子. 为了证实圣经的可靠性, 并主耶稣受死和复活的真实性, 他以两年时间访查13位美国著名圣经学者, 向他们提出怀疑派常问的尖锐难题, 企图一举歼灭他所谓“不合理”的基督信仰. 结果, 他发现基督信仰既有历史证据, 更符合理性与科学事实. 在证据确凿、无懈可击的情况下, 他于1981年11月8日, 真诚地认罪悔改, 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 其后更把探索信仰的旅程逐一写成护道畅销书《重审耶稣》(The Case for Christ, 1998)、《为何说不》(The Case for Faith, 2000)、《为人类寻根》(The Case for a Craetor, 2004), 以及目前最新一本《认识基督: 如何辨别真伪》(The Case for the Real Jesus, 2007).
[3] 编者注: 编者坚信学位和神学院绝非真理的保证和权威, 因世上有许多从著名神学院毕业的闻名神学博士, 竟是不全然相信圣经的“现代主义者”(或称“自由主义者”). 然而, 为了让读者(特别是非信徒)对受访者有些认识(而非高举受访者), 以下列出他的学历和专长: 保罗·科潘(Paul Copan)获授三一国际大学(Trinit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宗教哲学硕士, 并从马其特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获得哲学博士. 他曾在三一神学院和伯特利神学院执教, 又是好些专业哲学学会的会员, 撰写许多文章, 足迹遍布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莫斯科州立大学等. 他编著过10多本书,《对你是真理, 对我却不是》是其中一本, 还有《那只是你的看法, 你怎知自己没有错?》(That’s Just Your Interpretation, How Do You Know You’re Not Wrong?)、《爱慕智慧: 基督徒的宗教哲学》, 又与人合编了下列各书: 《有神论的合理性》、《耶稣是谁》、《犹太教与基督教的谈论, 耶稣的复活: 真实或虚构?》、《哲学: 新千禧年的基督教进路》、《科学: 新千禧年的基督教进路》等等.
[4] 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1650)是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解释几何学的奠基人, 提出“我思故我在”, 其哲学基础是“灵魂与肉体”、“思维实体与广延实体”的二元论, 著有《方法谈》、《哲学原理》等.
[5] 大叙事”(或译“宏大叙事、元叙事”, meta-narrative或metanarrative)这一术语在批判理论, 特别是在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理论中, 指的是完整解释, 即对历史的意义、经历和知识的叙述. 它通过预期实现, 对一个主导思想赋予社会合法性. 这一术语是由法国哲学家李欧塔(Jean-François Lyotard)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 他说, 社会现代性的最主要部分是大叙事构成的, 但后现代主义却是以怀疑大叙事(进步、启蒙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为特征的. https://baike.baidu.com/item/元叙事 .
[6] “佛教徒不相信有神, 基督徒相信有神”, 这句话的“神”是指“一位自有永有、且主宰宇宙万物的创造主”. 佛教通常被归类为“无神论”, 这里的无神并非指世上无神, 因为佛教认为有天神(天人)、有天帝, 此“无神论”并非否定鬼神. 不过, 佛教所相信的“神”是与普通的人同为六道众生, 而不是世界的造物主, 仅仅是“缘起”中的一分子, 并不是永恒实存, 因为佛教主张一切生命都是“因缘所生”, 而非由一位全能的造物主所创造. 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佛教中的无神论 .
[7] 事实上, 他们已脱离纯正的基督信仰. 埃德拒绝地狱之说, 认为“那是吓唬人的.” 乔安妮则表示: “我们找到了我们里面的神. 我们需要神, 因为我们就是神! 神给我力量, 使我能够造出自己的神性来.”
[8] 殊途同归意即不同的路, 但都归向同样的地方.
[9] 美国女演员莎莉麦莲(Shirley MacLaine)生于1934年, 曾获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创作过许多自传作品.
[10] 上文改编自 史特博著, 陈恩明译, 《认识基督: 如何辨别真伪》(香港荃湾: 海天书楼, 2008年), 第215-230页. 编者也按此书原版(2007年英文版) The Case for the Real Jesus 对译文作出少许修改, 另加补充和脚注.
Related
作者: 石子
刊登于2017年7-9月份,第114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