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的入门和基本理念


(A)      引言

有者作过统计: 听完一篇道之后, 普通人在一天后就忘了百分之八十; 一星期后印象所剩无几, 一个月后便完全飞往九霄云外去了. 有时候, 连讲道者也将自己讲的忘得一干二净. 这样看来, 讲道真的有功效吗?

赖若瀚 (Johann Lai)

“当然有!” 赖若瀚在《食经讲道》一书中评论道, “讲道如同预备一顿饭菜, 是给会众属灵的营养, 帮助信徒灵命成长. 会众每次听道就像进餐, 食物吃到肚里去转化成营养, 经身体吸收, 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我们不一定记得上星期吃过什么, 但知道所吃的经消化后的营养都被吸收了.”[1]

本期, 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种非常有用的讲道方式, 那就是所谓的“释经讲道”(Expository Preaching, 英文有时称之为Expository Sermons).

(B)       释经讲道的定义

圣经学者对释经讲道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 赖若瀚引述两位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所下的定义, 作为参考.

  • 雷美旭 理查德(另译“理查”, Ramesh Richard): “释经讲道是将经过正确解释而得的经文主题予以现代化, 然后借有效的传递方法将信息传开, 目的是增进知识, 激励心灵并影响行为, 让人活出敬虔的生活.”
  • 罗宾森(Haddon Robinson): 释经讲道乃传递经文的概念, 后者来自对一段经文按其上下文所作的历史、语法及文学的研究. 圣灵借这段经文的信息, 先改变讲者的生命, 然后透过他向听众说话.”[2]

鲍曼(Daniel Baumann)在《当代传道入门》中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一段至少两节的经文, 讲道的主题与主要的分段都从经文而来. 经文的中心思想只出自经文, 并不倚重其他的经文. 讲道本身具有一个主题, 而且尝试要表达一个从古至今都真确无误的信息. 它不是逐节地解经, 亦不是纯粹解经或是将个别主题中的不同思想放在一起. 信息有一个单独主题, 是从经文而出的, 它随之成为从经文中选择材料的主要骨干.”

布莱恩·柴培尔(Bryan Chapell)在其所著的《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中, 将释经讲道定义为“一篇探索某个圣经概念的讲章, 从最广义的角度来看, 的确可以算是‘释经式’讲道, 但是, 若按技术性的定义的要求, 释经式讲章一定要从特定经文中取得其主要论点与次要论点, 借此表达出原作者的想法, 其解释不但要涵盖该经文段落全部的范围, 而且要能应用到听众的生活中.”   

著名的美国非洲裔释经讲道者贝利博士(Dr. Ervin K. Bailey)则在《释经讲道的十个理由》一书中认为, “一篇解经式的讲道是聚焦于一定篇幅的经文的信息, 它能清晰地道出这段经文明确的意思, 并深刻激励听者起来行动或改变态度, 以配合该段借圣灵能力默示而成之经文所作的启迪.”[3]

赖若瀚指出, 释经讲道基本上是根据一段经文作出讲解, 其篇幅可长可短. 讲道的主题(中心思想)与分题(分段要点)都必须出自这段经文, 不须倚重其他经文. 从这段经文, 讲道者寻找出当中的主题, 并把圣经中昔日的叙述连接到今日世代的信息. 简单来说, 释经讲道是一种根据圣经的、有系统的讲道. 透过传道者的宣讲和诠释, 将圣经的信息带进会众的实际生活中.

根据上述雷美旭· 理查德的定义, 释经讲道基本上有五个重点:

  1. 它是基于对经文的正确诠释, 忠于作者的原意.
  2. 限定于一段适当长度的经文.
  3. 经文本身提供释经讲章的主题与大纲, 是从一个主题出发的合一单元.
  4. 借讲道的技巧, 循序渐进地将讲章引至高潮(climax),
  5. 以经文为主, 但不能与实际生活脱节.[4]

(C)      释经讲道的两种取向

早期的讲道学者将讲道分为三大类: “标题式”、“经文式”与“解经式”. 然而, 近代学者认为“经文式”与“解经式”之间的差别, 主要在于经文的长短: “经文式”限于两三节, “解经式”则较长, 所以将二者合称为“解经式”.

既然释经讲道不在乎形式, 要紧的是有否传讲经文的原意, 自然并不排除采用多处经文串连在一起的讲道形式. 故此, 释经讲道可区分为“狭义的释经讲道”和“广义的释经讲道”两种. “狭义的释经讲道”是传统的“解经式讲道”(包括“经文式”), 而“广义的释经讲道”是根据经文意义而传讲的“标题式”讲道. 后者可以将多处主题相同的经文串连起来, 又或者用主题的不同层面, 作出有次序的演绎与讲解.

狭义的释经讲道/解经式释经讲道 广义的释经讲道/标题式释经讲道
1 专注在一段经文中, 其篇幅可长可短 引用多处属于同一主题的经文
2 讲道的主题与分题受经文规范 讲员自行决定讲道的主题与分题
3 适用于传讲圣经书卷系列的讲道 适用于传讲人物或教义的讲道
4 好处: 专注一段经文, 焦点集中 好处: 集合多出经文, 范围较广
5 弱点: 容易忽略经文信息的应用 弱点: 容易忽略经文上下文与结构发展

两类释经讲道, 到底哪个比较好呢? 事实上, 它们各有长处, 若是混合使用, 成效更佳. 传讲圣经书卷时, 解经式的释经讲道比较适合; 传讲人物、当代议题或神学专题时, 标题式的释经讲道比较适合. 故此, 传道者可按照传讲内容而决定方式, 不必刻板拘泥.[5]

(D)      释经讲道的基本理念

(D.1)   基本理念

释经讲道是“心态”重于“形式”, 它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味道与切入点. 不论风格与形式如何, 总要将经文的原意带出来. 因此, 我们要不时问自己: “我是将经文的意思读出来了? 还是将自己的意思读了进去呢?”(注: 前者是真正的解经  —  exegesis ; 后者则是私意解经或曲解圣经  — eisegesis ) 此外, 还可以问: “我讲的是经文主流的意思? 还是支流的意思?” (注: “经文主流的意思”是指某经文原本的主要意思, “支流的意思”则比喻不代表经文本身、属于引申出去的次要意思)

不妨想像圣经的作者如摩西、以赛亚、保罗或彼得等人, 在场聆听你阐释他们写下的经文, 看看他们听了之后会对你点头称是, 说: “对! 这正是我的意思.” 还是不断地摇头说: “不是的! 我从来没有这样说过.”[6]

(D.2)   化除误解

有者以为释经讲道就是逐节解释, 不需要中心思想. 赖若瀚正确评论道: “这种没有中心, 兴之所至, 读到哪里就停在那里的讲道, 充其量是经文的详细解说, 根本不是释经讲道. 因为释经讲道要先找出经文的中心思想, 再依中心思想建立讲道大纲, 从而发展出整篇信息和应用. 逐节经文解释虽然有时能提供点滴的亮光, 却全无次序和逻辑可循.”

另一种误解是认为释经讲道只注重经文的讲解, 缺乏生活应用, 给人死板沉闷、毫无生气(没有生命气息)、不食人间烟火的印象. 这种误解是源于缺乏了解: 释经讲道不单有释经, 也加上生活应用, 能有效地与会众沟通, 使会众明白信息的内容与目的. 以下图表简述两者的区别.[7]

  释经讲道不是… 释经讲道是…
1 逐节解释而不需要中心思想 根据经文的中心思想, 发展出要点及建立讲道大纲
2 只重解释而没有实际应用 解释与应用兼备(两者并重)
3 按自己的喜好讲述与经文无关的事物 按经文的原意(指作者原本的意思)讲述与原意相符的事物

(E)       释经讲道的圣经基础

释经讲道不是讲一些与圣经有关的内容, 或只是利用圣经来配合讲述的内容; 它是以圣经为讲道的主要骨干, 由此来建立整篇信息, 借以喂养会众. 诚如犹大书20节说的: “亲爱的弟兄啊, 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 讲台上宣讲的信息, 正是信徒在至圣真道上成长的重要素材.

(E.1)   分两类的模式

圣经中有两种宣讲神心意的模式. 第一种是“启示性的讲道”, 是直接传讲从神领受的信息, 例如“耶和华如此说”、“这是耶和华说的”等等. 旧约中许多先知都采纳这种模式.[8] 第二种模式是“解释性的讲道”, 是诠释其他先知或使徒写下的启示.

在圣经正典尚未完整之前, “启示性的讲道”, 特别是有关预言方面的信息, 是极其重要的. 但以理虽然本身是先知, 自己也经常直接从神领受启示和默示, 但他对神借先知耶利米所发的“70年被掳回归”的预言, 一点也没有忽略(参 但9:2). 此外, 彼得虽有独特的经历, 仍鼓励弟兄姐妹重视神在旧约中“更确的预言, 如同灯照在暗处”(彼后1:16-21). 可见神要我们重视旧约的预言,  也说明“启示性的讲道”是重要的.

然而, 诚如赖若瀚所言: “今日传道者的宣讲模式只限于第二种, 因为圣经正典完成之后, 神直接向人启示的时代已经过去. 全本圣经就是我们认识神的唯一范本, 圣灵亦借着它感动人、劝化人, 因此, 解释性的讲道是当今最贴近神心意的讲道模式.”[9]

(E.2)   新旧约的范例

新旧约圣经记载一些“释经讲道”的典范, 我们列举其中主要三个:

()   以斯拉的典范

旧约里比较明显的一次“解释性的讲道”, 是在尼希米时代(尼8:1-8). 犹大地的省长尼希米(尼5:14)请文士以斯拉担任“培灵研经会的讲员”. 以斯拉是一个“文士”(拉7:6; 尼8:1,4,13; 12:36), 又是“祭司”(拉7:11,12,21; 尼8:9; 12:26), 且是“敏捷的文士, 通达耶和华以色列神所赐摩西的律法书”(拉7:6). 

以斯拉是通达的文士. 他思想敏捷, 用心钻研, 精通律法, 并且立志遵行(拉7:10). 他先作神话语的忠实学生, 然后成为神话语的教师. 他没有把圣经真理越讲越深奥, 反而清清楚楚宣读神的律法(注: 相信他所宣读的是申命记), 过后“讲明”其中的意思(尼8:8上), 使百姓“明白”所念的篇章(尼8:8下). 由于他讲解得清楚, 会众“听了能明白”(尼8:3), 便在明白后更乐于实行(尼8:12). 当时的以色列人, 站着听他宣讲6个小时也不觉疲累, 甚且心弦激荡, 立志回归神的律法, 重建他们的信仰与社会. 基于此, 我们可视以斯拉此举为释经讲道的先例.

()   主耶稣的榜样

美国的布申尼慈(Irvin A. Busenitz)在他所写的文章  —  “释经讲道一定是要圣经书卷研究吗?”  —  贴切指出: “耶稣基督的讲道满有能力, 但祂不是逐节解释. 祂经常采用标题式的讲道, 而且引述旧约经文作为讲道的基础. 有时候, 祂会讲述一个特别的题目或是神学的主题, 例如天国(太13章)、离婚(太19章)或如何祈祷(太6章; 路11章)等. 有时候, 也采用历史的事件(路13:4及下)或人物(太12:41及下)加以讲解. 然而, 祂恒常用神的话作为讲道的基础.”

最明显的例证是主耶稣向前往以马忤斯的两个门徒讲解圣经: “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 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24:27). 祂后来又对门徒讲解, “ ‘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 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 和诗篇上所记的, 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 使他们能明白圣经”(路24:44-45).

主耶稣引用不同经卷中关乎祂自己的经文, 按照次序来讲解.[10] 祂采用的是广义的释经讲道, 专门选取那些与祂救赎工作有关的经文来作出阐释. 另外, 路加福音4:16-27记述主耶稣在拿撒勒会堂, 拿起以赛亚经卷, 读出以赛亚61:1-2(参 路4:16-19), 然后解释该段经文如何应验(路4:21), 再将这经文的信息应用在当时的听道者身上(路4:23-27), 指出他们拒绝主耶稣, 不接受祂. 他们果真如此, 听了怒气填胸, 要将主耶稣推下山崖.

(三)   使徒保罗的劝勉

保罗提醒提摩太: “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 直等到我来”(提前4:13). “以…为念”(KJV: give attendance)是指需要注意并谨慎去做的事. 这里连续用的三个词  —  “宣读、劝勉、教导”  —  表明使徒保罗劝提摩太要花时间在圣经的宣读、劝勉、教导这三种事奉上, 他必须用这三种方式来肩负对神话语的职事. 赖若瀚解释这三种方式是: 

(a) 宣读  —  公众读经

今日一些教会使用经文选集, 在所谓的“主日崇拜”中宣读四段圣经(从旧约、诗篇、福音书和书信中各读一段). 这样做至少让一些平时不读经的信徒, 也有接触圣经的机会.  

赖若瀚建议福音派的教会也可效仿这种宣读四段圣经的方式, 或每主日只宣读一段经文, 一卷接一卷地读完全本圣经. 对于不读经的信徒, 至少每星期可以让他们读上一段; 而那些很少被信徒阅读的经文, 如大小先知书等, 也有机会读到.

在公开聚会中宣读圣经, 可以建立一种集体赞美、尊崇的美好经验, 帮助信徒借神的话语连结在一起. 在带领会众诵读经文时, 要留心一些细节, 例如咬字清楚, 速度适中, 并按内容有抑扬顿挫(还有声量亦要够大). 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些朗读圣经的录音带/光碟, 那些朗读圣经者因为受过训练, 读起来活泼生动, 很有现场感, 让人犹如置身圣经故事中. 公开的聚会在宣读经文之后, 能吸引人注意聆听神的话, 欣赏神的道, 是另一个好处.

(b) 劝勉  —  集体辅导

神的话语可以适切地解决人的问题, 回应生命中不同困境的需求. 讲道者可以透过讲台做集体的圣经辅导和牧养, 以神的话语解决会众心灵上的需要.

(c) 教导  —  释经讲道

这是最靠近释经讲道的一种功能, 用圣经来教导全体会众, 向这个世代宣讲神的心意.[11] 提前4:13的“教导”(希腊文: didaskalia {G:1319})一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21次, 其动词 didaskô {G:1321}(教训、教导)也出现至少91次(根据王正中的《圣经原文字典》和e-sword的数据是97次), 足见“教导”何其重要.

(F)       释经讲道的目的

有者认为, 文字比讲道效果来得更深远、更持久. 这样, 在现今世代是否仍然需要讲道呢? 赖若瀚在《食经讲道》一书中正确评述道: “口传宣讲的价值, 在于神透过传道者的生命感染别人, 这是不可代替的. 就正如在电视转播那么清晰的时代, 仍有许多人买票进场去看球赛或听音乐会, 因为他们追求‘现场感’, 那种因切身感受而产生的触动, 是深刻和不能代替的. 会众在听道时感受到神透过传道者的宣讲而同在, 神的灵借着神的话, 感动人作出回应与立志, 这经验也是听道者一生铭记的. 多年之后, 他可能早已忘掉讲员讲道的内容, 但当日圣灵的感召, 在神面前作出的回应, 和对自己生命带来巨大的影响, 都是不能或忘的(“或忘”意即稍微忘记).”

因此, 释经讲道是重要的, 值得提倡. 赖若瀚指出释经讲道有五个主要的目的:

(F.1)   宣讲神的心意

注重释经讲道的人, 大多坚持“圣经高度的权威”, 意即他们坚信圣经绝对无误, 以圣经为真理的终极权威, 并且顺服在真理之下. 赖若瀚写道: “若问我今日教会里最需要的是什么? 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 ‘合神心意的圣经宣讲’. 讲道是神透过祂的仆人, 用生命来宣讲祂无误的圣言. 没有讲道, 神的旨意无法传递, 神的心意亦变得模糊. 因为讲道不是学术演讲或故事荟萃, 无须分享感受、分析时事或诠释个人经历, 乃要单纯宣讲神的心意.”

保罗在 罗马书10:14-15指出救恩具有普世意义, 过后, 他发出一连串的问题: “然而, 人未曾信祂, 怎能求祂呢? 未曾听见祂, 怎能信祂呢? 没有传道的, 怎能听见呢? 若没有奉差遣, 怎能传道呢? 如经上所记: ‘报福音、传喜信的人, 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

人若想对神福音或救赎的信息作出信心的回应, 必须先有传道者宣扬神的心意(指传讲福音而言). 不传, 人不能听、不能信、不能求. 因此, 保罗得出的结论是: 那报福音、传喜信的人, 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这时代的讲台或讲坛, 最大的欠缺是  —  缺乏从神而来、宣讲从上面来的信息之使命感. 事实上, 讲道不在于传达一些属灵的知识, 使人得着一两项教训或产生一些愉悦的感受; 讲道的目的乃是借着宣告神的话语, 向神的子民阐明祂的心意.

(F.2)   引领人亲近神

Stuart Briscoe
Stuart Briscoe

讲道的目的除了让人明白神的心意, 更是引领人亲近神, 看见神的属性、神的荣耀及神本性一切的丰盛; 并让人根据神的心意而改变自己, 活得更像主. 因此, 每次讲道就是一次与神的会晤, 对祂的敬拜, 并引导人集中注意力在神身上. 踏上讲台, 犹如站在圣地, 不能不戒慎恐惧(参摩西和约书亚与神会晤的经历, 出3:3-5; 书5:13-15; 神吩咐他们要把他们脚上的鞋脱下来, 因为他们所站之地是圣地).

 讲道最重要的是宣告  —  宣告神是谁, 祂曾做了哪些事, 将来还会有什么作为等等. 布里斯科(Stuart Briscoe)强调说: “我宁愿我的讲道是彰显神, 而不只是为某个人生困境提供现成的答案; 我宁愿供应坚硬难咽的属灵食物, 而不愿以说教方式的垃圾食物稍稍缓和属灵的饥饿感, 我就是依此原则设计讲道的内容.” 简之, 设计每一篇讲道都需要指向神本身, 传讲神的心意的同时, 让人看见神的属性, 使人回归“以神为中心”的人生.

(F.3)   带出救赎功能

柴培尔(Bryan Chapell)在他的著作《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中, 强调讲道(特指传福音方面)必须带有救赎性, 每篇讲章都应指出人“堕落的要素”, 然后介绍耶稣基督救赎的功效, 以解决人的困境.”

诚然, 讲道不是励志演讲, 也不单是教导人如何改善人生、建立人际关系等. 教会的讲台有别于其他演讲或教室, 必须以耶稣基督的救赎为讲道的中心. 因为基督的救赎是这堕落世代最终的盼望, 人透过耶稣基督才可以重建与神的关系.

无论如何, 有一点必须谨慎, 解经必须忠于经文, 不宜硬拗, 胡乱加添或随意减少. 若是经文中论及耶稣基督的救赎或“堕落要素”, 讲道者可以照着传讲, 不必回避. 若是经文中找不到“堕落要素”, 例如在论述人堕落之前的情况(创世记1至2章), 或诗篇中称颂神属性的经文, 及对以诺、但以理等圣经人物美好生命的记述等, 都较难从经文中看见“堕落要素”, 所以不宜硬要把它加进经文的解释中, 但可以在“应用”方面带出救赎的功能.

事实上, 贯彻全本圣经最显明的信息, 除了救赎, 还有神的荣耀. 因此, 讲道也要透过基督的救赎, 让人看见神的荣耀, 并且使神得到荣耀(注: 林后4:4提到基督“荣耀”的福音).

(F.4)   使生命得改变

讲道的主要目的, 除了引领人认识神, 也要让人的生命得着改变, 二者相辅相成. 先认识神, 而后生命得改变, 这正是圣经写作的目的(提后3:16-17). 故此, 在强调“生命改变”的同时, 也得注意改变生命的基础是神的话语; 不能只注意“怎样做”(How), 而没有说明这些行动背后的根据是“什么”(What).

有者或许会问: “释经讲道强调要对经文作深入的理解和钻研, 会否制造出一群只有头脑知识的会众?” 这一点就很在乎深入的释经能否结合具体而落实的应用. 讲道的深度不在乎在讲台上引用了多少原文, 缕述了多少解经家的不同看法, 乃在乎能否将圣经真理深入阐释, 又用浅显易明、深具说服力的话语来传讲.

主耶稣的讲道是最佳例证, 祂用适切又生动的图像, 让人明白旧约中艰涩难明的律法. 讲述明白不等于肤浅, 若讲道者所讲的深奥难明, 让听者如置身五里雾中, 或只有少数人能领会, 那么, 即使提供实际应用的做法, 听者也无从体会而力行, 这样就失去讲道最终的目的与意义.

巴刻(James I. Packer)说: “讲道的目的, 是要教导人、劝勉人、呼召人前来, 对神的信息和教导作出适切的回应.” 总括而言, 讲道的目的, 是要让人看见神的荣耀、神的属性, 看见神的本性中一切的丰富, 从而激励人的生命产生真正的改变, 活得更像主耶稣.

(F.5)   向撒但发挑战

撒但惯以各种虚假的宗教及欺骗人的主义充斥世间, 信徒若对圣经真理没有整全的认识, 没有稳固的信仰基础, 就很容易受到撒但的蒙蔽. 撒但散布的这些异端谬论, 信徒一般很难分辨.

正如上文所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经文的中心思想, 发展出要点及建立讲道大纲. 释经讲道所强调的, 是按经文的原意(指作者原本的意思)讲述与原意相符的事物. 因此, 忠于经文的释经讲道能建立信徒对经文原意的了解, 提升信徒分辨的能力, 不致被异教之风吹动, 飘来荡去(弗4:13-14).

因此, 讲道者宣讲神的启示与信息, 是直接地向撒但发出挑战, 因此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必须有足够的危机意识. 讲道者在这场属灵争战中, 站在最前线, 所以也最容易受到撒但攻击. 撒但处心积虑地破坏讲道者的工作, 以拦阻真理顺畅地传扬. 它经常使用的伎俩有: 让讲道者自我膨胀失去属灵的影响力; 又在教会中制造纷争, 让信息被人曲解, 传道者的动机受到质疑等等.

有鉴于此, 传道者必须谨记巴刻(J. I. Packer)的忠告: “魔鬼… 不遗余力地反对神… 他卖力地工作, 务使讲道者传讲错误的信息, 而听道者错误地接收信息, 让讲道失去释放、复兴、建立等正面的效果. 因此, 所有真正的讲道者都会发现, 讲道实在是一场真理与权能方面无尽的争战, 每一次宣讲前, 也要重新借警醒祷告来加以守望.”[12]

(G)      释经讲道的好处

事实上, 只要讲道者是真正讲解神的话, 每一种讲道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好处, 但释经讲道有其独特的价值. 沈保罗指出释经讲道有以下六大好处:

(G.1)   给我们权威

沈保罗 (1917-2011)

沈保罗写道: “释经讲道是‘耶和华如此说’的讲道, 是以圣经的话起头, 又以圣经的话结束, 其中所讲的内容也来自圣经, 这样的讲道自然带着从神而来的权柄.”[13]

希伯来书4:11-12生动地形容神的道:

  1. “是活泼的”: 希腊原文: zaô {G:2198}意思是活的(living), 是有生命的(约6:63);
  2. “是有功效的”: 希腊原文: energês {G:1756}, 意思是有效力的、活跃或有能力的(英文energetic正由这字而来); 英文圣经译作“powerful” (KJV, 满有能力的)、“operative” (Darby, 会起作用的)、“active” (有活力的)、“energizing” (加力的)、“efficient” (有效的).
  3. “是快利的”: 快而锋利的(KJV: sharper); 正因此故, 12节表明它能“刺入、剖开、辨明”, 即能深入人的最深之处作辨明的功夫(注: “辨明”原文是 kritikos {G:2924}, 英文的 critic [评鉴家、批判家]是从这字而来).

神的道是如此满有能力, 大有功效, 难怪兴起宗教改革浪潮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要说: “这些不是我作的. 我只是传神的话、以神的话来写作, 都是神的话作的.” 一篇讲章背后的最高权威, 不是传道人, 乃是神自己的话.[14]

(G.2)   无穷的题材

弗雷德·史密斯(另译“史密夫”, Fred Smith)在其文章中(“Does Anyone Know What Creative Mean”, 登载于《领导》[leadership]杂志中), 提到美国一个大宗派的统计, 指出一位牧师平均任期是18个月, 因为他的讲章只有这么多, 所以只好调到别的地方去.

“不容易找到讲道的题材!” 这是许多传道者遇到的困难, 但若采纳释经讲道, 传道者就没有这样的难处, 因为66卷的圣经确实是一本挖掘不尽的真理宝藏.

英国的鈡马田(Martyn Lloyd-Jones)单单讲罗马书, 就讲了6百多篇讲章, 据说共讲了12年左右(从1955年至1968年). 此外, 鈡马田在主日早晨讲以弗所书也讲了好多年(从1954年至1962年), 其讲章收录在8册的以弗所书注释, 每册平均有385页之多. 简之, 全本圣经确实是神真理丰富的宝库, 对讲道者来说, 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讲道题材之宝库.[15] 

(G.3)   帮助我们在圣经上更下功夫

旧约时代的以斯拉是现代传讲神道之人的榜样,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华的律法, 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拉7:10). “定志”的“定”字在原文解释作“使”与“从事”(to set), 故有在强而有力的使命感中决定采取行动的意蕴. “考究”在原文有“搜索”之意. 换言之, 以斯拉在教训以色列人关于神的话语之前, 他自己先下过一番查经释经的功夫.

每一个会释经讲道的人, 都是在圣经上下过功夫的人. 英国解经家摩根(Campbell Morgan)是他那个时代中最出色、最能讲解圣经的人之一. 1963年6月份的《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里, 刊登一篇关于他的文章  —  “解经王子”(The Prince of Expositor). 文中说: 摩根为每一个受过教育的读者重新发现了圣经. 摩根能将神的话带进那些跳动的心里. 他相信神还有更多亮光从祂的话语发出来, 故摩根最关心的, 是自己在知识上、灵命上能否成为神亮光能透过的管道.

沈保罗指出, 摩根如何能这样彻底地讲解神的话? 摩根在自传里说, 他曾经过一段他称为“灵魂黑夜”(the dark night of the soul)的时期. 他心中充满了各样困惑, 他的信仰因怀疑而动摇, 他不读圣经, 他陷入精神痛苦与灵性黑暗之中.

就在此时, 他将所有的书籍锁在书橱内(有七年之久), 买了一本新的圣经, 用欢喜领受的心与坚定的意志来读. 他自己见证说: “圣经找到了我, 从那时候起, 我的人生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传讲圣经与教导圣经.” 这是他生命的转捩点. 他又见证说, 再写每卷圣经分析之前, 他会至少把那书卷读过50篇, 难怪他的圣经分析有深刻独到之处.[16]

(G.4)   比其他形式的讲道有深度

由于释经讲道的研经态度比较严谨, 讲道的主题来自圣经作者的主流思想, 因此, 释经讲道不单立意正确, 更能使人对神话语的真理有登堂入室的感觉.

正确的释经讲道总比我们自己凭私意想出来的讲章来得有深度, 特别是从一些平凡的经文中看出一些道理, 正是信徒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 有深度的东西总是最容易触及人心的深处, 犹如诗篇所形容的: “深渊就与深渊响应”(诗42:7).

释经讲道促使讲道者在神的话语上多下功夫, 因为有深度的东西都是时间的产物. 有些传道者为了要真正了解某一段经文, 会花上好几天时间在神面前求神光照, 默想了又默想, 祷告了又祷告, 读之又读. 这些都是人看不见的功夫, 可是当你传讲这些话语信息的时候, 听众会体会到你在神话语上所投入的心力.[17]

(G.5)   激发人爱慕神的话

古代圣徒对神的话有如此见证: “耶和华的道理… 耶和华的典章… 都比金子可羡慕, 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 比蜜甘甜, 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诗19:9-10).

神的话语比金更可羡慕, 比蜜更加甘甜. 以神的话为材料的释经讲道, 可以打开人对神话语的胃口, 而当信徒尝到神话语的美好滋味, 自己便会开始阅读圣经. 换言之, 一篇好的释经讲道可以激发人爱慕神的道, 对人在读经上有启迪激发的功能.[18]   

(G.6)   信徒容易得到喂养

神的话语如奶一般, 能喂养信徒的灵命, 使之成长. 彼得劝勉信徒说: “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 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 叫你们因此渐长…”(彼前2:2).

奶是婴孩成长的必需品. 沈保罗有一段话值得所有讲道者深思: “奶是母亲先吃饱而后产生的, 释经讲道的传道人也是先在神的话语上吃饱了, 才产生灵奶来喂养信徒. 因此, 我们传道人最忌只是为要讲道而读经, 这样的读经只是为别人读的, 与传道人自己的灵命不发生任何关联, 纵然把在神学院里学的一套注释圣经的方法全都用上, 讲出来的只是‘理’而不是‘道’. 我深怕今天主日的讲坛是‘理’多‘道’少, 信徒听了之后只是觉得上了一堂神学课, 多了一点圣经知识, 属灵的生命并没有得到喂养. 若释经讲道者的读经心态正确, 那么释经讲道会比以别的方式完成的讲道更容易使信徒得着灵命的供应.”[19]

(H)      结语

沈保罗 (1917-2011)
沈保罗 (1917-2011)

最后, 让我们以沈保罗在《释经讲道回忆录》中的一番话作为结束. 他指出从旧约到新约, 神一直在说话. 希伯来书的作者对这一点交代的非常清楚, 说: “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 就在这末世借着祂儿子晓谕我们…”(来1:1). 是的, 在旧约时代, 神借着众先知向人讲话, 透过先知们向人解释祂在以色列人历史中所作所为的意义, 并借着先知们所讲述的话、所写下的文字, 带给我们祂的信息. 到了主道成肉身, 神就在主耶稣里向我们说话(KJV: spoken to us in His Son).

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 神乃借着祂的灵向我们讲话. 来3:7-8说: “圣灵有话说: 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 就不可硬着心, 像在旷野惹祂发怒、试探祂的时候一样.” “圣灵有话说”在原文应该是“所以像圣灵说”, 并且“说”字是现在式, 而非过去式, 这表明了不但在希伯来书写作的时候, 圣灵说话, 就是现在, 圣灵也一样地说话. 祂怎样说呢? 从 希伯来书3:7-11引用了旧约诗篇95:7-11的经文来看, 便知道圣灵是用神已经说过的话, 向我们说话.

我们因此看见一个真理: 圣经不但是一本记载已经写出来的神的话之书, 更要紧的是, 神借着圣灵用已经写出来的这些话向我们说话. 换言之, 神借着已经说过的话, 向我们说话, 所以新约作者在引用旧约经文时, 不单用“经上记着说”(希腊文: gegraptai ; 太4:4,7,10), 有时也用“经上说”(希腊文: legei ; 罗4:3; 10:11; 提前5:18; 雅4:5)等字眼. 就文法而言, 前者是过去完成式(指在过去就完成的动作),[20] 后者是现在继续进行式;[21] 前者指明神的话被记录下来, 后者指出神在祂的灵里, 借着曾经讲过的话, 现在仍然说话.

圣经不只是一本由古时传下来的经典, 乃是一本神借着“已经讲过的话”来向现代人说话的经典. 因此, 史托得(John Stott)正确表示: “传道人蒙召, 是要忠实地解明祂的信息, 当他这样做的时候, 神就说话, 同时圣灵也使圣经成为活的. 因此, 教会最大的需要莫过于恢复释经讲道的事奉.”[22] 

***************************************

附录:   一些著名的释经讲道者

神在这两百年兴起一些擅长释经讲道的传道人或圣经教师, 其中著名的有:[23]

  1. 出生于苏格兰的亚历山大马卡仁(Alexander Maclaren, 1826-1910)
  2. 英国著名的传道人坎培尔摩根(G. Campbell Morgan, 1863-1945)
  3. 美国知名的神学家唐纳德邦侯斯(Donald Grey Barnhouse, 1895-1960)
  4. 美国基督徒作家基利斯伟(Wallie A. Criswell, 1909-2002)
  5. 英国圣经学者与注释家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 1927-2010)
  6. 美国圣经教师与多产作家沃伦魏斯比(Warren Wiersbe, 1929-2019)
  7. 美国著名牧师与作者约翰麦克阿瑟(John F. MacArthur Jr., 1939- )
  8. 美国基督徒作家与教育家查尔斯史运涛(Charles R. Swindoll, 1934- )
  9. 美国的非洲裔基督徒作家与电视广播传道人托尼埃文斯(Tony Evans, 1949- )

[1]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14年), 第115页.

[2]           同上引, 第127页.

[3]           同上引, 第132-133页.

[4]           同上引, 第127-128页.

[5]           同上引, 第128-129页.

[6]           同上引, 第122页.

[7]           同上引, 第122-123页.

[8]           按照圣经, 先知(prophet)“说预言”(prophesied)可有两方面的意思: (1) 说出将来未知的事(Foretelling = telling something before it happens; foretell): 这方面的预言属于预告(prediction); 先知代表神向百姓说话, 传达神对将来事物的想法或旨意; 通常采用过去和现今的事来论及未来的事; (2) 说出过去已知的事(Forth-telling = declaring a message to others; forthtell): 这方面的预言属于传道(preaching); 先知代表神向百姓说话, 传达神对现今事物的想法或旨意; 通常采用过去的事来论及现今的事. 这包括劝勉、警戒、责备、安慰或造就人. 有些圣经学者以这角度来看, 认为 罗12:6的“说预言”(希腊文: prophêteia )是现今仍然存在的恩赐, 但只属于传道范围, 即宣讲或提醒过去已知的事(已记载于圣经的事). 这也意味着林前14章所论到的“作先知讲道”(林前14:1,3,4,31,39)的种种特点仍然适用于今日的讲道原则.

[9]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第123-124页.

[10]          按照犹太人的希伯来文圣经, 整本圣经(旧约圣经)共分成三大部分: (1) 摩西的律法(The Law; 希伯来文: Torah ); (2) 先知的书(The Prophets; 希伯来文: Nebhi’im ); (3) 著作(以诗篇为主; The Writings; 希伯来文: Kethubim ). 路24:44的三大部分表明整本旧约圣经.

[11]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第124-127页.

[1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第116-121页. 巴刻继续指出: “讲道者须体认自己是神的前线战士, 会惹起敌人的攻击, 要经历艰苦的斗争. 但也须体认自己配得上作为基督的代表、神的使者, 散播好种、救人脱险, 作真道的管家、神羊群的牧人…”, 同上引, 第121页.

[13]          沈保罗著, 《释经讲道回忆录》(香港九龙: 宣道出版社, 2006年), 第10页.

[14]          同上引, 第10-11页.

[15]          同上引, 第11-12页.

[16]          同上引, 第12-14页.

[17]          同上引, 第14-15页.

[18]          同上引, 第15-16页.

[19]          同上引, 第16-17页.

[20]          按希腊文法, gegraptai 是所谓的“现在完成时态”(perfect tense; 即perfect-indicative-passive), 指现在之前的一段时间内, 某动作完成的过程, 或某动作完成后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结果或状态. 换言之, gegraptai 表明这经上的话在这之前(过去)已经记载下来, 这记载完成后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结果.

[21]          按希腊文法, legei 是“现在时态”(present tense; 即present-indicative-active), 指某动作的进行与连续.

[22]          沈保罗著, 《释经讲道回忆录》, 第6-8页.

[23]         Jerry Vines & Jim Shaddix, Power in the Pulpit (Chicago: Moody Press, 1999), 第40-42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