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 烹调艺术十步骤 (三): 找出主题


编者注: 我们必须重视“释经讲道” (Expository Preaching, 英文有时称之为Expository Sermons), 因为它是圣灵使用来复兴和造就教会的一种讲道方式.[1] 赖若瀚在其著作《食经讲道》一书提出释经讲道的十大步骤(参本文附录一). 我们已在前两期探讨释经讲道的第一和第二步骤(“选取经文”和“解释经文”).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第三步骤  —  找出主题.

 

(文接上期)

(C)       预备讲章的十步骤: 逐一分析

 

            步 骤 三 :   找 出 主 题            

 

正如插花、音乐必须有主题一样, 烹调美食也有主题. 端上桌的应该是中国菜、法国菜或意大利菜等等. 讲道更是如此, 必须也有主题. 利富丁(Duane Liftin)评论道: “从过去250年研究讲道学与实际讲道的人数中, 我们发现一个大家都同意的结论, 就是设计一篇讲道最有效的方法是用中心主题串连整篇的讲道.”[2]

 

赖若瀚 (Johann Lai)

赖若瀚贴切指出, 有些传道者在讲道时像丢东西给你, 先将一堆丢过来, 在你忙着拆开, 看里面的内容的时候, 他又丢来第二堆、第三堆… 等到你满怀包裹, 拆解得手忙脚乱, 你很想告诉他: “够了, 不要再丢过来了.” 当然讲员是听不见的, 最后只有关上心门, 塞住耳朵, 不听了.

 

传道人容易犯两种“罪”. 第一种是“使人沉闷的罪”, 另一种是“贪心的罪”, 什么都想讲, 舍不得割爱, 不懂得筛选, 与主题无关的资料和解经的细节全搬上讲台, 结果什么也没交代清楚. 然而, 作为传道者, 我们实在需要谨记, 不要让你的信息如同一群强拉来的佣兵, 只是向前乱冲, 要如同一队精挑严选有纪律的士兵, 依序前进.

 

讲道要戒贪.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除非他知道不该说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 最好是先确定经文的主题. 一切与主题没有关系的讲解与应用都不该占用太多的时间.[3]

 

赖若瀚在《食经讲道》一书中详细讨论释经讲道十大步骤的第三步骤  —  找出讲道主题. 我们在下文将之内容简述介绍:[4]

  1. 主题概念对讲道的重要
  2. 从解经主题到讲道主题
  3. 讲道主题的定义与例证
  4. 讲道主题的七大特征
  5. 讲道主题所采取的不同形式
  6. 讲道主题与讲道目的之配合

 

 

(一)     主题概念对讲道的重要

 (1)   主题概念容易深植人心

早年在香港有一则著名手表的广告: “不在乎天长地久, 只在乎曾经拥有.” 它的信息是要说服你, 只要有这一款名表在手, 必定满足, 何必管它能否长久地耐用.

许多商家花费巨款在报章、电视台或大型广告版上做广告, 都是在传递利己的“概念”. 但可怕的是, 他们用这些以偏概全的谬误观念将人洗脑, 甚至让人奉为金科玉律, 形成时尚潮流, 导致众人作出种种错误的决定.

基督徒传道者传讲的是永恒的真理, 为什么我们竟常常失之交臂, 无法用合适的工具把真理深植人心呢? 这诚然可惜!

 

(2)   人性倾向接受合一讲论

神创造的人脑有个特别之处: 它最容易吸收有主题、有层次、有条理的表达内容. 重复啰嗦、不着边际的讲论, 令人厌烦而抗拒! 一篇讲章必须具备“合一性”、“逻辑性”与“递进性”, 才会被人接受.

传道者常陷入的两个极端是: (a) 理念太抽象; (b) 实例太多. 因此, 讲道必须在这两个极端(指理念与实例)之间取得平衡, 其方法就是:

  1. 理念太抽象的时候, 要举实例来说明: 有时讲员讲的理念十分抽象, 听众无法明白或掌握确切(具体)的内容, 我们不免会问: “你可以举个实例或佐证来说明吗?”
  2. 实例太多的时候, 要归纳成重点(主旨): 有的人讲道, 讲了很多实际的事例(指日常生活或真正发生的事情), 但是东拉西扯, 我们会问: “请问你的重点是什么?” 讲道基本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由一个主要概念演绎出来的一篇信息. 博德斯(John A. Broadus)认为: “无论你的讲章有两点或十点, 它总归只有一点, 必须是指向某一个命题(proposition).”[5]

柴培尔(Bryan Chapell)称它为“主日凌晨三时的测试”. 若是讲道者在主日凌晨三时被配偶叫醒, 问及当天早上要讲的主题时, 若不能简洁地回答, 证明讲道仍未准备完善. 其实若是那时说不出来, 早上讲道时能说出来的机会恐怕也是十分渺茫的了. 没有主题串连讲章, 讲道者只不过是带着会众(听众)漫游花园罢了.[6]

 

(3)   主题概念串连整篇讲章

讲道主题如同用一条丝线将整篇讲章贯连成珠串. 引言用来介绍与引入主题, 不同的段落从不同角度探讨主题的信息, 其他材料帮助妆点与发挥主题, 结论则归纳从主题而来的应用, 而题目是引起众人对主题与讲章产生兴趣.

 

 

(二)     从解经主题到讲道主题

每篇讲道都应该只有一个出自经文的主要概念. 其他的次要概念可以附属在主要概念之下, 或被主要概念涵盖. 按赖若瀚在本章的讨论中, “概念”与“主题”两者属同义字, 可以交互使用.

 

(1)   三种不同主题

罗宾森 (Haddon Robinson)

与释经讲道有关的主题可分为三种: 解经主题、神学主题与讲道主题. 罗宾森(Haddon Robinson)主张它们分别在三个世界中运作: 圣经世界、现今世代与当下的生活处境.

1)   解经主题: 解经主题是经文中历史性的信息, 是圣经作者当时要传递的信息, 有其历史的架构及地理的因素等.

  • 明白当初信息的意义让我们找出经文正确的意思, 这是必须的; 若未能在这方面花上足够的时间来查考, 讲道主题便很容易“发育不全”.
  • 必须强调的是: 解经的研究结果, 不一定都适合放到讲章或讲道上, 但解经研究是基本功夫, 绝对不能忽略, 不能少做.

2)   神学主题: 因为圣经是神所默示的, 而且圣经的记述对今日的信徒仍是有益的(提后3:16). 因此, 我们要将历史性的解经主题, 神在背后的心意与作为, 以及一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则找出来应用(指应用于现今世代的原则).

  • 这里所谓的“神学主题”是指由经文带出来的“具普遍性且超越时空”的神学性原则(注: 这里所谓的“神学性原则”是专指那些符合圣经真理或合乎圣经教义的原则). 在某种情况下, 特别是新约书信的经文, 其解经主题就是神学主题(参下文的例证一和论证二).

3)   讲道主题: “解经主题”是历史性的信息, 是发生在圣经时代的事迹或劝勉. “神学主题”是从“解经主题”发展出来, 是恒常不变、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而“讲道主题”是将“神学主题”实际应用在现今的时空背景, 针对一群特定会众(听众)而发出的信息(参下文例证一和二).

 

 解 经 主 题 

 神 学 主 题 

 讲 道 主 题 

圣经用语

现代用语

现代用语

圣经时代

(历史性)

普遍情况

(普遍性)

实际情况

(实用性)

提供知识

提供原则

提供细节

历史时空

(Timebound)

超越时空

(Timeless)

此刻适时

(Timely)

神曾经

说明了什么?

神的心意要

说明什么?

神现今要

对我们说什么?

 

 

(2)   需要搭桥转化

圣经世界跟现代或“后现代”的世界, 在文化处境、生活习惯、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差距非常大, 中间仿佛隔着一条极大的鸿沟. 今日的信徒怎样能从圣经世界发生的事件中论及的真理, 寻着具普遍性的原则, 然后道出对现今信徒生活的意义呢? 要从鸿沟的一边, 过渡到另一边, 中间必须有一座桥. 而这座桥, 就是讲道信息的意义和作用.

讲道是在圣经的世界和信徒当今的生活处境之间搭起一座桥, 让圣经的信息及其中的真理原则, 对今日的信徒产生实际的意义与效用.

   搭桥  :   解经主题  →  神学主题  讲道主题   

 

这三种主题, 正分别是赖若瀚的《十步释经法》中的第七至第九步骤. 因此, 十步释经法适用于个人研经, 同时也能演绎至讲道的预备.

 

1

“解经主题” 是第七步骤的 “找出主题”

2

“神学主题” 是第八步骤的 “写下原则”

3

“讲道主题” 是第九步骤的 “列出细节”

 

如何从“解经原则”搭桥至“神学原则”呢? 解经原则是历史性的, 是存在于当时历史的场景中. 要将它变成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神学原则, 就必须要化解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因素, 除去文化与特别情况的因素, 并且将过去式变为现在式, 将古旧的述语变成现代人熟知和明白的用语.

 

例证一: 保罗面对人生终点 (提摩太后书4:6-8)

本段经文属于新约书信“说明文”, 适用于所有的新约信徒, 因此比较直截了当.

“解经主题” : “保罗面对人生的终局即将来临, 他对现在无求, 对过去无悔, 对将来无惧.”

1) 先将“解经主题”交付第一重测试, 发现这解经主题不受任何文化因素的规限, 因为每个圣徒都要预备面对人生的终局.

2) 写出“初步神学主题”, 将“保罗”一词转变为“信徒”: “信徒面对人生的终局即将来临, 需要对现在无求, 对过去无悔, 对将来无惧.”

3) 将“初步神学主题”交付第二重测试, 显出这主题确实与圣经整体的教导相符; 因为信徒当视死亡如归家(腓1:23), 不恋栈这世上的事物; 而且, 面对基督“工作审判台”前的交账, 信徒当存坦然无惧的心(林后4:6-10).

4) 定下“讲道主题”, 即按照神的心意, 祂现今要对我们说什么. (请参以下的讲道主题)

“讲道主题” : “面对人生终局即将来临, 信徒应对现在无求, 对过去无悔, 对将来无惧.”

 

让我们再举一个熟悉的故事为例证, 请我们阅读主耶稣履海的经文.

 

例证二: 主耶稣履海 (马太福音14:22-33)

本段经文属于“叙事文”, 要找出它的解经主题与神学主题比较复杂或困难. 赖若瀚建议从两个角度切入: (a) 主耶稣是满有权能的神之子; (b) 强调彼得愿意倚靠主, 敢于挑战加利利海的极限, 去迎见主.

赖若瀚结合两者, 指出彼得履海, 倚靠主挑战极限, 而且在这两个重点间作螺旋式的互动. 因为不能只注重彼得履海, 而忽略主耶稣的权能. 然而, 若是每次讲论这章时, 只将重点放在主耶稣的神性与权能上, 就难免让听众觉得千篇一律而乏味了.

“解经主题” : “彼得倚靠主, 凭着信心挑战加利利海上的极限, 去迎见主耶稣.”

1) 先将“解经主题”交付第一重测试, 发现行在加利利海上是历史性创举, 空前绝后. 它不能成为普遍的原则, 因此要将它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全部化解.

2) 化解后写出“初步神学主题”, “信徒要倚靠主, 凭着信心仰望主耶稣, 超越我们力不能及的困境.”

3) 将“初步神学主题”交付第二重测试, 看“它是否与圣经整体的教导相符?”

*  首先, 彼得行在海面上是主耶稣允许的, 并不是反面例证(指反对人如此行). 再看圣经整体的教导: 神在圣经里多次鼓励人要靠主用信心来伸展自己, 不怕艰难危险. 正如希伯来书11章众多信心的伟人, 都是在极度不如意的情况下, 靠主胜过危险艰难. 雅比斯的祷告要扩张境界(代上4:9-10), 神就垂听和应允他的祷告.

*  但圣经作者更要我们注意的是, 并非所有的尝试都可以成功. 有时候, 我们就像彼得, 会因为信心不足而失败. 但在失败中, 仍可学习到宝贵功课.

4) 定下“讲道主题”, 即按照神的心意, 祂现今要对我们说什么. (请参以下的讲道主题)

“讲道主题” : “要靠主伸展自己的信心, 愿意脱离安乐窝, 挑战极限; 根据信心的对象, 伸展自己; 并持续仰望倚靠主, 飞越洪涛.”

 

传道人从书房走上讲台还不够, 还要从讲台走入人们的生活. 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就是要“搭桥”. 从“解经主题”, 透过“神学主题”, 而进入“讲道主题”; 将那亘古不变的圣言, 传递给不断在改变的世代.

 

 

(三)     讲道主题的定义与例证

讲道基本的意义不是堆叠许多零散的观点, 让听众如入迷雾中, 摸不着头绪, 无所适从. 罗宾森认为: “在理想情况下, 每篇讲道应该只是一个单纯而显著的主题(概念)的阐明、解释与应用, 虽然它可以由一段或多段经文而出, 或有其他概念支持.”

讲道主题乃是从经文析出的精华, 贯通整篇信息, 是“一言以蔽之”的总结, 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神学性原则或命题(注: 此神学性原则或命题要“此刻适时”地应用在现今世代的信徒生活中).

一篇讲道要满有果效, 主题(概念)必须简明有力, 不是隐晦不明的, 应该是反复出现于讲词中的, 为要激动人心, 成为涵盖信息的核心与骨干. 信息的每个部分都围绕着这中心. 如果听众将讲道的其他细节都忘了, 盼望他们至少能谨记“讲道主题”这句要紧的话.

(1)   同义字

讲道学者采用不同词语表达“讲道主题”这个观念, 除了“主题”之外, 还有采用“命题”、“中心思想”、“主要思想”、“概念”、“中心概念”、“归纳句”、“总括句”、“论点的陈述”等, 但它们的意义是相近的. 在本篇里, 我们让“主题”与“概念”二词互通使用.

(2)  象喻

教授“讲道法”的学者, 曾用不同的比方来描述讲道主题. 以下是三个具有启发性的比方:

  1. 如同“种子”, 不断成长, 变成一颗有生命的树.
  2. 如同一颗树的“树干”. 不少时候, 我们讲道时只是在枝叶上做功夫, 却没有骨干, 这种讲道往往不能站立得住.
  3. 如同人体主要的“脊椎骨”(spine). 讲道主题是人体骨骼中的脊椎, 是支撑人体最重要的结构. 没有骨干(指主题)的讲道, 就如同人体没有了脊椎的支撑, 站不起来.

(3)   定义

1)   讲道主题以主语补语的形式出现:

  1. “主语”(或称“主词、主体”, subject):[7] 是一个片语, 却是重要的神学重点. 主词占据着主题句子前面的题旨部分, 它回答“我要讲的是什么?”这个问题.
  2. “补语”(或称“谓语、述语”, predicate; 也称“附词”, complement):[8] 是用来补足主词(主语)内涵的一段话, 它回答另一个问题: “关于主语, 我要讲些什么呢?” 它放在主语后面, 使整句话有完整的思想概念.

 2)   讲道主题必须与听众的生活或应用有关:

  • 罗宾森指出, 讲道主题必须与生活有关: “主题(概念)是生活的结晶, 是将生活上类同的细节串连起来, 借着概念(主题), 使所经历的都连结在一起而产生意义.”
  • 柴培尔(Bryan Chapell)更强调讲道主题的另一个特点: “主题是一项普遍性真理与应用的结合, 这项普遍性真理必须从经文而出; 且是以带有劝勉的语调出现.” 只有知识性的主题并不完全, 因为它没有应用的导向, 不能影响听众或会众听后的行动方向.
  • 举个例子, “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这句话是完全真确的话, 同时合乎圣经的整体教导, 但它是静态的, 与生活没有关系, 没有劝勉性的应用, 也没有寄望听众(会众)听后要做什么. 因此, 较佳的表达是: “听众要接受并相信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 或“信徒必须传扬耶稣基督是人类唯一的救主”. 值得一提的是, 主题句子表达的概念必须清楚而具体, 避免采用抽象或负面的字句.

3)   不要把讲道主题讲道题目混淆:

  • 我们要留意, 不要混淆“讲道主题”与“讲道题目”, 因为两者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讲道主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包括主词、动词和受词等; “讲道题目”只是一个名词、动词或片语, 通常不是完整的句子.
  • 例如: “祈祷蒙应允的秘诀”是讲道题目, “祈祷蒙应允有三个秘诀: 要信、要义、要切”是讲道主题. 另外, “讲道题目”看上去可能与经文没有直接关系, 目的是要吸引听众的注意, 明白讲员整体上想要传达的重点. “讲道主题”则与经文本身息息相关, 贯通全段经文的脉络.【有关讲道主题的定义, 请参本文附录二】

 

(4)  例证: 嘉文类和经文类

(a)   嘉文类的例证

为什么要用一些嘉文来说明呢? 因为这是正规地处理语言的方法. 圣经的写作虽然是圣灵的默示, 却不排除仍要用合于文法、历史和文化的法则来表达.

例证一 : “什么人才有资格实践大使命呢? 有人认为必须是灵命成熟的人, 初信主的人不宜参加. 岂不知宣道乃是每个信徒的责任. 在信主的时候, 你就已经被征召入伍, 义不容辞.”

  • 主题: 实践大使命不单限于灵命成熟的人, 更包括初信主的人.
  • 主语: 实践大使命的人…
  • 补语: …不单是灵命成熟的人, 更包括初信主的人.

例证二 : “伟大的人物通常都不是在顺境中培养出来的. 按我的观察, 一个人的才干虽然有某部分是从遗传而得, 但它经常是通过早期困境的磨练, 加上后期的努力, 以至于成功.”

  • 主题: 培养伟人的途径经常是基于某部分的遗传因素, 加上早期困境的磨练, 与后期的努力, 以至于成功.
  • 主语: 培养伟人的途径…
  • 补语: …经常是基于: (1) 某部分的遗传因素, (2) 早期困境的磨练, (3) 后期的努力, 以至于成功.

例证三 : “如果我们不肯在神大能的手下屈服, 而与祂争论、埋怨、喋喋不休, 我们便会失去祂在前面为我们预备丰盛的喜乐.”  —  迈尔(F. B. Meyer)

  • 主题: 不顺服神会失去祂为我们预备的喜乐.
  • 主语: 不愿意顺服神的结果…
  • 补语: …会失去祂为我们预备的喜乐.

例证四 : “仅次于灵魂沦入地狱的人生大悲剧, 应是在跨入永恒之际, 才赫然发现自己已错失神的旨意, 并且把生命浪费在不结果子的短暂事物上.”

  • 主题: 人生的一大悲剧是在今生错失神的旨意.
  • 主语: 人生的一大悲剧…
  • 补语: …是在今生错失神的旨意.

 

(b)   经文类的例证

例证一 : 创世记50:24-26 

  • 第24节: 约瑟对他弟兄们说: “我要死了, 但神必定看顾你们, 领你们从这地上去, 到祂起誓所应许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之地.”
  • 第25节: 约瑟叫以色列的子孙起誓说: “神必定看顾你们; 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搬上去.”
  • 第26节: 约瑟死了, 正一百一十岁. 人用香料将他薰了, 把他收殓在棺材里, 停在埃及.

读完这段经文后, 或许有人会特别对第26节感兴趣, 继而用心去研究古埃及如何处理死人的各种学问, 如香料学(用来熏死人的香料有哪几种)和棺材学(棺材的材料与结构)等等. 若是这样, 就忽略了经文的重点所在. 就像在一片树叶上面大做文章, 没有注意到经文的树干.

这段经文主要是讲述一位临终的属灵领袖约瑟. 他相信神对先祖亚伯拉罕的应许(创15:12-16), 必定领他们出埃及, 因此吩咐儿孙们要在出埃及时把他的骸骨一同带去(来11:22: “约瑟因着信, 临终的时候, 提到以色列族将来要出埃及, 并为自己的骸骨留下遗命”).

  • 解经主题: “约瑟相信神必定按照祂的应许, 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到神所应许的迦南美地.”
  • 神学主题: 包括神的信实、神的应许、神的不变, 以及人如何深信神的应许必定成就.
  • 讲道主题: “人会过去, 但神的信实与祂的看顾永不改变! 因为祂是信实守约的神.”

讲道主题分析: 上列的讲道主题可以拆解成: “我们信靠神的根据, 是基于神信实的应许以及神对我们的看顾.”

  • 主语: “我们信靠神的根据…”
  • 补语: “…基于神信实的应许以及神对我们的看顾.”

 

例证二 : 出埃及记13:17-22

  • 第17节: 法老容百姓去的时候, 非利士地的道路虽近, 神却不领他们从那里走; 因为神说: “恐怕百姓遇见打仗后悔, 就回埃及去.”
  • 第18节: 所以神领百姓绕道而行, 走红海旷野的路.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 都带着兵器上去.
  • 第19节: 摩西把约瑟的骸骨一同带去; 因为约瑟曾叫以色列人严严地起誓, 对他们说: “神必眷顾你们, 你们要把我的骸骨从这里一同带上去.”
  • 第20节: 他们从疏割起行, 在旷野边的以倘安营.
  • 第21节: 日间, 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 夜间, 在火柱中光照他们, 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
  • 第22节: 日间云柱, 夜间火柱, 总不离开百姓的面前.

这段经文明显地论述“神的带领”(注: “领”与“路”分别出现于第17、18、21节, 可见“带领”的意义贯穿全段), 可分三个段落.

  • 第一个段落(17-18节): 神体贴以色列人的需要, 恐怕他们因打仗而灰心, 特别领他们绕道而行, 舍近取远, 显出祂智慧的安排.
  • 第二个段落(19节): 摩西遵照约瑟临终的嘱托, 把他的骸骨带离埃及, 一路上印证神信实的应许果然应验.
  • 第三个段落(20-22节): 这里记述神用云和柱火柱引领以色列人, 并保护他们.
  • 解经主题: 神用祂的智慧, 凭祂的信实, 加上祂的保护, 带离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前往应许之地.
  • 神学主题: 神的带领满有智慧、是信实可靠与多方保护的, 引导信徒进入未知的将来.
  • 讲道主题: 我们要深信神对信徒的带领是满有智慧、信实可靠与多方保护的.

讲道主题分析: 上列的讲道主题可以拆解成: “神引领人的特质, 是满有智慧、信实可靠、多方保护的.”

  • 主语: “神引领人的特质…”
  • 补语: “…是满有智慧、信实可靠、多方保护的.”

 

 

(四)     讲道主题的七大特征

好的讲道主题, 既能让讲道者把握住整段经文的重心加以发挥, 又能让听众对信息有概括的掌握. 这主题既容许讲道者有空间可用而继续发展其内容, 但又不会太空泛, 容易流于散漫或离题太远. 以下是好的讲道主题之特征:

  1. 忠于经文: 讲道主题由正确的经文解释而引发, 与经文的意义不能违背或分割.
  2. 切实真确: 讲道主题是一项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不只是片面的真理. 它对传道者的生命有说服力, 传达给会众(听众)时也有说服力.
  3. 用现在式: 要用现在式的句子来表达, 而不用过去式. 因为现在式的表达才能直接触摸到听众现实的需要.
  4. 焦点清晰: 不要太笼统、太宽广. 太广泛的主题往往不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完全发挥清楚, 而且没有力量. 例如: 讲“信心”, 必是太广太阔; 若用“信心的意义”, 稍微好一点. 但若改成“真信心带给人生的福气”, 就可以更加清晰和更具应用性. 简之, 讲章的主题句必须以清楚易懂的语言陈述,
  5. 具发挥力: 好的讲道主题不单提供知识, 它是“有脚的真理原则”, 仿佛一颗有生命的树, 能供应养分, 日渐成长和发挥生命的影响力, 为听众带来推动力, 让他们受到激励而采取主动, 有所行动, 实践所听到的真理.
  6. 有趣味性: 好的讲道主题会让听众听到之后, 随即受吸引要听下去. 具有趣味性的主题必须: (a) 从新鲜的角度切入; (b) 与听众的生活有关联.
  7. 实际可用: 主题不仅要有学术性的价值, 同时也有实际性的价值. 换言之, 它要具有应用力.

 

(五)     讲道主题所采取的不同形式

讲道的主题可以借不同的形式来表现, 可按经文文体或写作方式与重点来决定, 也可以有多元化的表达.

(1)   劝勉式

劝勉式的主题是把讲章所要陈述或宣告的主要信息都包含在内, 包括劝勉信徒去如何面对、回应或实践. 大部分讲章的主题句子都属于这一类型, 上文举出的例证, 多半属于这一类.

例证: 哥林多前书15:12-19
主题:  “基督的复活为我们带来盼望…”
  • … 让我们所传的不至无效 (林前15:12-15)
  • … 让我们所信的不至枉然 (林前15:16-18)
  • … 让我们的人生不至蒙羞 (林前15:19)

 

(2)  问题式

这类型的讲道主题是采用问题的方式来表达(用标点符号“?”), 或先提出一个难题, 然后在补语中找解答. 这类型的讲道主题可以引发人的兴趣, 不是一下子将答案全都说出. 

例证: 哥林多前书15:12-19
主题: “为什么基督的复活为我们带来生命的盼望?”
  • … 因为若是基督没有复活, 我们所传的就是枉然 (林前15:12-15)
  • … 因为若是基督没有复活, 我们所信的就是枉然 (林前15:16-18)
  • … 因为若是基督没有复活, 我们会比众人更可怜 (林前15:19)

 

(3)   假设式

在这类型的讲章句子中, 传道者提出一个假设, 以便和听者共同研究问题的答案.

例证: 哥林多前书15:12-19
主题: “基督若是没有复活, 我们将会成为没有盼望的人.”
  • 因为若是基督没有复活, 我们所传的就是枉然 (林前15:12-15)
  • 因为若是基督没有复活, 我们所信的就是枉然 (林前15:16-18)
  • 因为若是基督没有复活, 我们会比众人更可怜 (林前15:19)

 

(4)  惊叹式

            这种惊叹型态的讲章句子(用标点符号“!”), 主要是为了强调信息的重点.

例证: 哥林多前书15:12-19
主题: “啊! 基督的复活使我们成为有何等盼望的人啊!”
  • 既然基督复活了, 我们所传的就不至无效 (林前15:12-15) [9]
  • 既然基督复活了, 我们所信的就不至枉然 (林前15:16-18)
  • 既然基督复活了, 我们的人生就不至蒙羞 (林前15:19)

 

 

(六)     讲道主题与讲道目的之配合

无论一篇信息的解经是如何正确与透彻, 设计如何完美, 如果没有特定的目标, 就如同无的放矢,[10] 白费工夫. 讲道的目的要与经文写作的目标相符, 而且这目的必须具体, 不能太空泛, 要向听众或会众发出挑战, 并期待他们生命得着改变(即要有行动, 要有改变).

(1)   讲道要有目的

比彻尔(Henry W. Beecher)在1872年第一届耶鲁讲座中曾说: “讲道不像放鞭炮, 只为制造响声而燃放; 讲道应像猎人的猎枪, 指望击中猎物(意即要有目标).” 罗宾森也主张: “讲章应该像子弹, 瞄准目标, 而不是照相机伸缩的镜头, 随意变换焦点.” 换言之, 讲道每次都要对准红心, 并一击中的(注: “的” = 箭靶的中心).[11]

(2)   讲道目的与讲道主题的分别

“讲道的目的”不必与“讲道的主题”一样, 因为两者有别. “目的”是指目的地, “主题”是引往目的地的地图; “目的”是箭靶, “主题”是箭; 目的影响主题, 而主题是针对目的而发的.

(3)   讲道目的与讲道主题的配合

值得一提的是, 有不少释经讲道者将讲道的目的与讲道主题结合在一起; 例如理查(Ramesh Richard)在他的《释经讲道七阶》一书中, 列出以下七个讲道的步骤. 他将根据经文写的目的, 来决定讲道的目的, 进而将这目的变成讲道的主题, 请参以下图表的说明.

【注: 以下图表与查理在他书中列出的图表有位置上的不同, 上下相反. 查理书中的图表最底层是步骤1 (即“研读经文”, 经文的“身体”), 然后顺序往上(步骤2、步骤3、步骤4…), 直到图表最高一层是步骤7 (即“传讲讲章”, 讲章的“身体”). 本文图表将之倒置, 把步骤1到步骤7变成从上到下, 以方便读者阅读此文时由上到下的方向】

步骤1 研读经文 经文的“身体”
步骤2 组织经文 经文的“骨架”
步骤3 经文的中心思想 经文的“心脏”
步骤4 目的转接 “脑”
步骤5 讲章的中心思想 讲章的“心脏”
步骤6 组织讲章 讲章的“骨架”
步骤7 传讲讲章 讲章的“身体”

 

查理用启示录第4章作例证, 说明“讲道目的”如何演变成“讲道主题”:

步骤3

经文主题:   (经文的中心思想):

  •  在宝座前的受造物承认神管理历史的绝对主权 (注: “宝座”象征统治或管理).

步骤4

目的转接:

  • 订定主题有不同的途径, 其中之一是从约翰写作此书的目的来作出考量.
  • 以下是两项从(启示录的)写作目的出发而建议的讲道主题:
  1. 鼓励在受逼迫的信徒, 正如这段经文鼓励当时受逼迫的信徒一样.
  2. 向信徒发出挑战, 要他们放弃掌控自己人生的主权. 因为约翰写作启示录, 也是针对那些以为自己在掌控历史的人, 如该撒与敌基督等.
  • 作者(查理)以上述第二个目的作为这次讲道的主题, 提醒会众不要扮演神的角色来掌控自己的人生.

 

步骤5

讲道主题:   (讲章的中心思想)

  • 写出初步的讲道主题, 然后将它变成一个问题.
  • 主语: “为什么我们不要尝试去坐在天上的宝座?” 或者是: “为什么我们不要扮演神的角色?”
  • 补语: “因为所有在天上的受造物都承认只有神才有坐宝座的特权.”

讲道题目

讲道题目 :

  • 经过考虑, 查理采用一个具有现代感的题目  —  “赶快让座!” (Get off that Chair!)
  • 这题目的趣味性与应用力都十分强, 能立刻吸引听众的注意.

 

 

            结语

赖若瀚总结道: “如何使信息深入神子民的心中呢? 最简单就是将信息之核心传递, 这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神学原则(注: 此处的“神学”专指符合圣经的真理或概念, 而非属人的思想理论), 也就是经文所有的重点、应用、呼吁, 以及盼望、警戒、审判等, 无论何时都能应用于信徒身上, 如此才具有现代的意义, 才有永恒的价值.”[12]

 

 

*******************************************

附录一:   “释经讲道十大步骤简介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共分八大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是讨论预备讲道过程的“烹调艺术篇”, 共十大步骤, 与罗宾森(Haddon Robinson)书中所述的十步骤虽然相近, 却仍有不同.[13] 以下是赖若瀚的预备讲章十步骤:[14]

 

 预 备 讲 章 十 大 步 骤 

1

选取经文

选择一段完整单元的经文, 然后用默读、诵读、读重点、读译本、默想、祷读和背诵来初步处理经文.

2

解释经文

先观察经文, 再勤发问题, 然后采用一些久经试验的解经原则去解释, 务求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3

找出主题

找出经文的主题, 并将经文主题经过处理, 先看它是否有受到文化因素所规限, 确定没有了, 再找出神学主题, 并看它是否与圣经的教导相符, 然后可以作为讲道主题, 预备讲章.

4

写下大纲

根据主题, 写出忠于经文的讲道大纲. (注: 良好大纲的特征是: 忠于经文、层次分明、段落连贯、质量均衡、有应用力)

5

加插例证

可以采用辅助材料, 如解释与辩证、故事与例证、幽默与谐趣来丰富讲章的内容.

6

遣词用字

在遣词用字上要下一点功夫. 多用简单的、精确的、分量较重的、重叠或同义的、具体的描述, 最好用一些能触及五官, 以及带画像等的用语.

7

会众情况

在预备讲章时, 要特别注意会众的情况. 认识他们的性别、年龄、语言、文化、职业与背景; 又了解他们的需要、忧虑与灵命情况等.[15]

8

列出应用

透过多种设计, 用需要实践原则作大纲、建立实用性张力、多采用应用例证, 建议实践的方案, 发出挑战与感召, 并设立讨论回应小组等来让会众应用信息.

9

结论归纳

用不同的方法来归纳、应用, 将信息带到高潮, 让会众留下深刻印象.

10

引论题目

用不同的方式设计引言及题目, 使会众一开始听便产生兴趣, 进而打开心门, 继续聆听.

 

            赖若瀚以烹调艺术来命名上述“十大步骤”:

 十 大 步 骤 

 烹 调 艺 术 

 内 容 

1. 选取经文

食物原料

选取订定经文

2. 解释经文

素材料理

观察解释经文

3. 找出主题

核心重点

找出题目主题

4. 写下大纲

整体设计

建立结构大纲

5. 加插例证

善用配料

加插内容例证

6. 遣词用字

调味点缀

注意遣词用字

7. 会众情况

嘉宾口味

针对会众需求

8. 列出应用

有益健康

融会应用实践

9. 结论归纳

甜点水果

归纳整体结论

10.引论题目

头盘名目

设计引论题目

 

 

*******************************************

附录二:   再思释经主题的定义

 

以下列出三位圣经学者对讲道主题的定义:

John A. Broadus

1)   博德斯(John A. Broadus)采用“讲道命题”一词来代表“讲道主题”, 并解释道:

  • “经典或典型的讲道学(classic homiletics)把讲道的命题(proposition, 指讲道主题)形容作‘概括讲道者想要发展之主题的一句话’. 这命题(讲道主题)是整篇讲章的萌芽部分, 因此其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John A. Broadus, On the Preparation and Delivery of Sermons, 第54页】

 

2)   柴培尔(Bryan Chapell)也用“命题”来代表讲道主题, 并强调它必须结合应用性, 以作劝勉之用:

  • “命题(preposition, 指讲道主题)就是把建基于经文的一项普遍真理, 以及建基于普遍真理之一个应用, 作出紧密的结合(wedding). 而这普遍真理, 正是从讲章引用之主要经文而来的圣经原则(biblical principle).” 【Bryan Chapell, Christ-centered Preaching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94), 第140页】
  • Bryan Chapell

    “命题(讲道主题)就是把建基于经文的一项普遍真理, 以劝勉的方式(hortatory mode)来表达. 命题应该能向会众揭示一项出于经文的真理, 而这真理正好是牧者按着神的话来安慰(或译“劝勉”, exhort)祂百姓的基础.” 【Bryan Chapell, Christ-centered Preaching, 第144页】

 

3)   戴维斯(H. Grady Davis)强调“概念或思想”(thought)和“意念”(idea)在构成讲道主题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并如此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 “一篇精心预备的讲章, 是一个重要概念 (另译“重要思想”或“重要观念”, significant thought)的具体呈现、发展历程和完整叙述. 每个思想(观念, thought)都是一个意念(idea, 指构思或想法). 但讲道的意念(idea)并非单一的思想(thought), 而是涵盖通篇信息, 充满启迪而又具迫切性的思想(thought); 不单是只具备外在形式的思想, 更带着能量和生命的动力…” 【 Grady Davis, Design for Preaching (Philadelphia: Fortress Press, 1958), 第20页】
  • “因此, 一篇精心预备的讲道(a well-designed sermon), 是一个重要意念 (important idea)的呈现和延伸, 及其完整的叙述. 每个思想都是一个意念, 而当中的首要元素是定义清晰的主题(subject), 其次是一项或更多称为谓语(predicates)的重要元素, 以及对主题的意思在结构上的定限. 这些别具作用的谓语, 大约这是六到八个字, 通常会更少些(指英文字而言, 注: 若换作中文字, 一般上会比英文字更多). 讲章的其余部分, 则用来延伸这意念. 讲章大部分的篇幅, 就是这思想的展开, 是由讲者重新阐述他主要的论点… 借着面对面的交流, 透过不同的方式向会众进一步解释、支持、探究其重要性, 并分享他的价值信念.” 【 Grady Davis, Design for Preaching, 第29页】[16]

 

 


[1]               鲍曼(Daniel Baumann)在《当代传道入门》中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一段至少两节的经文, 讲道的主题与主要的分段都从经文而来. 经文的中心思想只出自经文, 并不倚重其他的经文. 讲道本身具有一个主题, 而且尝试要表达一个从古至今都真确无误的信息. 它不是逐节地解经, 亦不是纯粹解经或是将个别主题中的不同思想放在一起. 信息有一个单独主题, 是从经文而出的.”

[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14年), 第188页.

[3]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188-189页.

[4]               下文主要改编自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190-217页.

[5]               所谓的“命题”(proposition)就是一个论点观点. 一般上, “命题”是指判断某一件事情正确或不正确的句子. 按《百度百科》, 在现代哲学、数学、逻辑学、语言学中, 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 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 命题不是指判断(陈述)本身, 而是指所表达的语义(注: 在哲学方面, 命题是一些被断言被提出的内容, 但是命题不同于语句. 语句用于表达命题, 而不是命题本身). 赖若瀚把这“命题”的陈述句应用在“找出主题”, 包括“解经主题”、“神学主题”和“讲道主题”.

[6]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191页.

[7]               根据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 在翻译英文字subject方面, 语言学译作“主语”, 逻辑学译作“主词”、“主项”或“主概念”, 而哲学译作“主体”或“主观”.

[8]               按《英汉大词典》, 在翻译英文字predicate方面, 语言学译作“谓语”, 逻辑学译作“谓项”(即命题的第二项); 英文字complement在语言学译作“补语”或“补足语”.

[9]               赖若瀚在其所著的《食经讲道》(第206页)中注明“(4)惊叹式”的讲道大纲与“(3)假设式”的讲道大纲相同, 但我们也可采用“既然…就”来正面表达讲道大纲.

[10]             “无的放矢”意思是没有箭靶子而乱射箭(的 = 箭靶的中心, 这里指“箭靶子”). 比喻言行没有明确的目标, 缺乏针对性(也暗示不会有好的果效).

[11]             赖若瀚补充道: “讲道固然不能无的放矢, 但也不能不经瞄准就随意发射(就如有些人惯于一上讲台就先责备人), 更不能长时间地将机枪摆在射击位置上, 却不发射.”

[1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211页.

[13]             参 Haddon W.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Expository Messages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2000). 罗宾森的十步骤分别是: (1) 选取经节; (2) 研究经文; (3) 发现解经概念; (4) 分析解经概念; (5) 建构讲章概念; (6) 决定讲章目标; (7) 完成讲章目标; (8) 建构讲章大纲; (9) 充实讲章大纲; (10) 预备引论和结论. 同上引, 第xvi页.

[14]             同上引, 第439页.

[15]             这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

[16]             附录二摘自《食经讲道》, 第215-217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