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指南》: (第36课) 倘若可行, 与众人和睦


第三部份:基督徒的生活 

第三十六课:倘若可行, 与众人和睦

 

(A)       与人相处的难处

本章的标题其实是“与人相处”(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另一种漂亮说法.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 这偏偏是最大的问题之一. 无论是在家里、在召会里, 还是在国内的禾场和国外的禾场上, 与人和睦相处都是特別大的一个问题.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文化里的人, 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Will Rogers

 

威尔·罗杰斯(Will Rogers, 1879-1935)曾说过一句话: “世上的问题就是人”, 他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不需多说, 我们在本章中肯定不会囊括所有的基本问题. 要将所有的问题都提到, 肯定需要一本像《韦氏词典》那么厚的书. 因此, 我们只会谈我们可以做的某些积极方面之事, 以及我们当避免的消极方面之事和态度.

 

 

(B)       与人相处之道

在与別人相处时, 总要努力想到別人的优点, 而非別人的缺点. 如果他是个基督徒, 要努力看到他身上的“主耶稣”(指他们展现主耶稣的美好品德).

 

Bishop Henry B. Whipple

被称为“印第安人之使徒”的明尼苏达州惠普尔主教(Bishop Henry B. Whipple of Minnesota, 1822-1901)说: “三十年来, 当我与人龃龉不合的时候, 我总是想法从对方的脸上见到基督的圣容.” 当谨记美国著名女诗人艾拉·威尔科克斯(Ella Wheeler Wilcox, 1850-1919)所写的诗句:

 

当你经历人生时, 不要寻找人的缺点,

即使当你发现缺点时, 也要智慧和仁慈地视而不见.

要寻找缺点背后的优点, 因为连最阴沉的夜晚都有一丝光线,

就如在某个角落的星星, 在阴影下一闪一闪,

关注夜空发亮的星星, 总比关注太阳的黑斑还要好.

 

我们不要总是看別人的问题, 而应当集中关注別人的潜力. 学习关注他们能变成的模样, 要比关注他们现在的情况更加重要. 我们必须记住我们都有错误、失败、缺陷. 只要我们不是完美的, 我们就不能期望別人是完美的. 主耶稣接纳门徒本来的样子, 然后建造他们. 主没有要求他们先成为属灵的巨人, 然后才和他们一起作工. 我们要把人当作人来接纳, 同时我们不一定赞成他们的行为(指不好的行为, 我们不可赞同). 戴尔·盖洛韦(Dale E. Galloway, 1939-2021, 美国牧师与圣经教师)贴切指出:

 

接纳人和赞成他的行为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我们很多人从未学过将这两者区別开来. 当我说你要无条件地接纳某个人的时候, 我的意思不是你需要赞成他的态度和行为. 你要做的是不管他有什么缺点, 都爱他这个人.

 

一个有智慧的人, 是会考虑到別人的背景、別人的不同能力和经验, 以及他们相异的属灵成熟度. 当我们考虑到这些时, 我们会改变我们对人的批评, 或者收回我们的批评. 有的时候, 人们不友善地对待我们, 那是因为他们正经历艰难时刻. 要有耐心与同情心, 这是会有益处的. 我们应当欣赏神在祂的百姓中间容许的差別. 只有一个身体  —  基督的身体, 但肢体却有很多, 而且没有两个肢体是完全相同的. 想像一下, 如果全世界的每个人都和你一样, 这世界是多么单调无聊啊. 如此想一想, 我们就不会再想着让別人变成和我们一样了.

 

我们判断人会倾向看他的外在. 如果他们长得好, 我们就觉得他们人好. 詹姆士·杜布森博士(Dr. James Dobson, 美国基督徒作者兼心理学家)曾表示美貌代表着人的价值. 虽然实际情况常常如此, 但他说不应该是这样. 有一个年轻的女士本来想要嫁给莫扎特(Wolfgang Mozart, 1756-1791), 但看见他的样貌后, 却非常失望, 因为莫扎特个头不高. 后来她找到了一个比莫扎特好看的男子, 一个高大、帅气、英俊的男人. 等到莫扎特成名后(成为著名的大音乐家), 这个女人后悔当初没有嫁给莫扎特. 她说: “他伟大的才气, 我一点都不知, 我只看见他是个矮人.”

 

我们应当先去瞭解、认识一个人, 然后再去评判他. 仓促判断是危险的. 如果我们不得不犯一个错误, 那最好是在恩典这边犯错(指宁可错认他有某些优点, 而不要犯上“冤枉他”的错误). 如果不知道所有的事实, 我们绝不应当做出判断.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曾对某个人有不好的态度, 因为卫斯理觉得那人很吝啬. 一天, 卫斯理看见那人在奉献箱中放了很少的一笔钱, 就公开地批评了他.

 

后来, 那人告诉卫斯理说他一直只靠欧防风(类似白萝卜)和水过活. 他得救之前, 筑了很高的债台. 现在他在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把钱省下来还给別人. 他说: “基督把我变成了一个诚实的人. 有这么多债要还, 所以我在十一奉献之外, 只能多给几毛钱. 我必须还清债务, 让世上的邻居看到神的恩典在一个曾经是不诚实的人心中做了何等奇妙的工作.” 听完这话, 卫斯理只能向这人道歉.

 

在与人相处时, 要考虑到他们的长处, 而不是我们的长处. 我们不应当“利用”別人, 也就是损人肥己, 操纵別人, 利用別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有者说得好: “神创造我们是要叫我们爱人、善用东西; 但我们的问题却是爱东西、利用人.”

 

有些人的性格不是很好, 在这种情况下, 就求主赐给我们特別的耐心来与他相处. 而且我们要现实一点, 有些人就是很难相处. 就连保罗和巴拿巴在服事主的过程中, 也因意见不和而彼此分开. 保罗说我们应当看別人比自己好、比自己强(腓2:3: “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他的意思不是说, 別人的品格都比我们好, 而是说我们应当(为爱主的缘故而)为別人活, 而不是为自己活. 我们应当将別人的利益放在我们的利益之上, 以主耶稣对待我们的方式来对待他们.

 

当我们见到別人时, 我们应该让別人感觉到: 对我们而言, 我们与他们见面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我有一个朋友, 他用温暖和热情去跟很多人打招呼, 甚至也跟陌生人打招呼, 借此带给了別人快乐. 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去接待陌生人, 不应当怕麻烦; 即使我们觉得很难, 也当强迫自己学习如此行. 我们应当快快地介绍自己, 然后问一些问题, 表明我们真的在意別人. 主耶稣在井边向撒玛利亚妇人要水喝, 借此方式将自己介绍给那个妇人(约4:7). 这是何等美好的榜样啊!

 

记住別人的名字, 是证明“我们真的在意別人”的确定方法. 伊莉莎白·伊利奥特(另译: 艾略特, Elisabeth Elliot, 1926-2015)写道: “据说在任何语言中, 最甜美的声音是一个人名字的声音. 搞公关的人都知道使用人名字的重要性.  我们叫人时用不用他们的名字, 用什么名字, 是非常重要的, 也会透露我们对那人的态度.

 

很多时候我们给自己找借口, 抱怨说自己记不住別人的名字. 但这是在推卸责任, 不是说实话. 凡是我们认为重要的, 我们都能记住. 要记住別人的名字, 简单的方法就是写下来默记一下.

 

我们应当记住克伦威尔(Oliver Cromwell)的建议: “我以基督的慈悲怜悯劝你, 要认为你自己可能犯错.” 很多时候, 我们发现自己错了. 在那一刻, 我们不该抱着骄傲的态度, 拒绝说: “我错了, 对不起, 请原谅我,” 那些总是“自以为是”的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的人, 是令人讨厌的人, 是別人躲避的人.

 

至于那些承认自己的知识有限、承认自己会犯错的人, 则是別人愿意相处的人. 如果有人向我们道歉, 我们应当向他表示我们原谅了他. 我们不应当若无其事地耸耸肩说, 你没有必要道歉. 他很可能经过了痛苦的、漫长的挣扎之后, 才走到悔改的地步. 现在, 他最想听到我们表示他已获得原谅.

 

与人谈话时, 我们应当保持眼睛的接触, 但不要盯着別人看. 如果我们的眼睛四处游走, 看上去我们的脑子也是如此, 没有将別人放在心上. 然而, 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听我们说话的人, 也是不礼貌的, 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目前有很多书都在强调借着身体的碰触(可以是有力的握手、拥抱、亲吻)传递给人的温暖与友谊. 没错, 这是对的. 保罗也告诉哥林多的信徒说: “你们要以圣洁的亲嘴彼此问安”(林前16:20, 另译).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 如果此种身体接触是不圣洁的, 则会给人带来很大的试探, 引致性方面的罪恶. 同时, 我们也当注意, 一些在某些文化中看似合理的身体接触, 在另一些社会文化中却是邪恶的, 所以也应避免(帖前5:22; 例如在某些西方国家, 亲嘴问安是可以接受的, 但在比较保守和含蓄的东方社会却是非礼, 故该避免触犯).

 

我们与別人交往时, 不应当过分敏感. 有些人哪怕受到一丁点的刺激也会觉得受到伤害, 记仇怀恨. 他们开不起玩笑. 別人说了一些话, 并不是要贬低他们, 但他们却勃然大怒. 在这方面, 基督徒应当学得“迟钝”一些(注: 对我们自己, 我们应当学习宽容别人对我们开的玩笑, 但对别人, 我们却应该高度敏锐, 不要开一些可能会“伤及他人”的玩笑).

 

我们如何面对別人的批评, 这点能反映出我们的品格和属灵成熟度. 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有一些生活方式、脾气、习惯, 是会让別人反感的. 我们有数不清的缺点和失败. 所以我们应当谦卑地接受別人的批评, 并且从中获益. 我们应当说: “弟兄, 我很高兴你对我的认识还不深, 因为如果你更深地认识我, 你要批评我的方面就会更多.”

 

有些时候, 別人的批评是没有根据的. 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应当耐心地聆听, 然后把它交给主, 让祂证明我们的清白. 我们应当祈求祂不要让我们因为受到的任何批评而变得冷漠、苦毒, 或者觉得所有人都很坏, 没有一个会真心待我们. 记得, 主总会垂听我们这方面的祈求.

 

人们普遍喜欢那些快乐、积极、乐观的人. 不要作一个悲观忧郁的人. 我认识一些人, 他们是如此的阳光灿烂, 所以他们一走进屋子, 好像整个屋子都亮堂了. 我们应当学习这样的好榜样.

 

与人相处时, 我们的舌头是最大的冒犯者之一. 关乎基督徒的舌头和言语, 我们在接下来的一篇文章中将会详述, 所以在此不提.

 

作召会的长老、执事, 或任何董事、理事、委员会成员时, 我们需要特別注意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 在重要的基要问题上, 我们的看法必须是完全一致. 关乎基督徒的伟大教义, 我们是不能妥协; 在圣经所教导“对与错的问题”方面, 也没有商量的余地. 然而, 在不太重要的问题上, 必须要有一些的让步. 此时, 妥协不是不好的. 我们应当愿意和人讨论、谈判、协商, 最后达成团体的一致意见, 然后共同遵守它.

 

如果人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或觉得他的判断是不会出错的, 那他绝不会同意与一个决策团队共事. 如果他固持己见, 倔强地不愿屈服, 他会破坏神的工作. 保罗警告说, 若有人毁坏一个地方召会, 神必要毁坏那人(林前3:16-17). 主耶稣是友善的、与人和睦的, 谦恭有礼的. 祂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越是像祂, 我们就越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

 

 

(C)       与人相处三大原则

让我以三个能维持和睦的原则, 为我们本章作一个总结:

  • 我们应当辞退“宇宙大总管”的职位(We should resign as general manager of the universe)! 让我们的主自己去管理吧!
  • 我们不能替別人去生活(We can’t live other people’s lives for them, 注: 指要替别人负责每一方面的事)! 不要有这样的妄想.
  • 毛遂自荐的建议是不受欢迎的建议(No advice is as unwelcome as unasked advice)! 等到別人问你时, 你才提出你的建议.[1]

 

 


[1]               上文编自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所著的《跟随祂的脚踪行  —  门徒指南》(The Disciple’s Manual), 第375-384页. 此书英文版于2004年由加拿大的Gospel Folio Press出版; 中文版则由李伟亭、刘宪民、姚光贤合译, 并于2014年11月出版. 上文按照此书英文版对中文版译文作出许多修饰, 另加一些注解为补充.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