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神论到有神论: 弗卢的故事


(A)       弗卢的背景

Antony Flew

安东尼·弗卢(Antony Flew)于1923年生于英国伦敦. 他早年毕业于牛津大学, 取得文学士一级荣誉学位. 毕业后, 曾任教于英国的牛津大学、阿伯丁大学(University of Aberdeen)、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eele)、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等.

 

虽然弗卢的父亲是循道会牧师(卫理公会牧师), 但弗卢本人大半生却是无神论者. 他在牛津时代经常参加由鲁益师(C. S. Lewis)主持的“苏格拉底学会”活动. 鲁益师是20世纪上半叶基督徒护道学(或译: 护教学)的代表者之一. 虽然弗卢承认鲁益师是一位出色的护道家 , 他却与鲁益师就神是否存在的问题极力抗辩.

 

李仲骥评论道: “相比于鲁益师, 弗卢是20世纪下半叶英语世界最为突出和活跃的无神论思想家. 与弗卢同期或比他更早期的无神论哲学家很多, 但少有像弗卢那样有系统、全面、原创性地把无神论思想推展出来. 比弗卢较早期的知名学者, 如罗素(Betrand Russell)、艾尔斯(A. J. Ayers)、沙特(Jean Paul Sartre)、卡缪(Albert Camus)、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等, 都曾发表过反对神存在的言论, 但这些论述都只出现在他们的一些零散文章中.

 

“此外, 他们或只沿用一贯以来反对神存在的论据(如苦难的问题), 并没有加进新的观点, 又或者他们的无神论思想只是他们哲学体系里的副产品, 而不是思想的主体. 与弗卢同期的无神论者如美国的奎因(Willard V. O. Quine, 1908-2000)、英国的赖尔(Gilbert Ryle, 1900-1976)等, 也没有像弗卢般, 著力出版一整部著作去反对神的存在. 在弗卢之后的无神论作家也有不少, 但他们的影响力也远低于弗卢.”

           

弗卢反对神存在的原创性, 在于他能够把这讨论带到一个起始点, 即一位全能全善者的概念是否能够清晰和一致地确立起来. 若这最基本的一点也不能做到, 则过后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 弗卢的立场是: 神的不存在是最自然的立场(default position), 要证明神存在的责任(burden of proof)落在有神论者身上.[1]

 

 

(B)       弗卢的转变

然而, 在2004年(当时弗卢已81岁), 他突然宣布自己走出了无神论的阵营, 成为有神论者. 弗卢的这个转变, 给无神论者带来很大的震撼, 因为半世纪以来为无神论阵营领军的这个重要人物, 竟然宣布改变立场, 加入对手的行列. 有些批评者指弗卢是因为年老, 又或是追不上最新的文献, 所以才有思想上的妥协. 有些人更认为弗卢是因为面对死亡, 决定相信有神似乎是权宜的选择.

           

弗卢在无神论立场上的转变是颇迂回(曲折环绕)的. 自从他在2004年宣布成为有神论者后, 很多人不断追问他真实的情况是如何. 弗卢当时说, 他将会在2005年新版的《神与哲学》(God and Philosophy)序言中把自己的立场说清楚. 《神与哲学》原是他1966年的作品, 内容就是针对有神论者的证据逐一提出反驳. 此书在往后的年间再版了好几次. 奇怪的是, 弗卢在2005年新版的序言中所表达的立场仍是十分暧昧. 在序言中他表示, 他得重新考虑有神论的证据, 包括牛津大学哲学系教授斯温伯恩(Richard Swinburne)的护教(护道)论证、宇宙大爆炸论、宇宙精调论、智慧设计论等. 但在此序言中, 他仍在不少地方对这些新证据提出质疑和另一些解释, 如宇宙并非一次爆炸而产生, 多重宇宙论(multiverse theory)似是更合理, 又如生命有可能从非生命的物质而生成.

           

至于宇宙精调论, 弗卢则认为这论证只能为有宗教信仰的人士提供合理性. 序言也提到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理念中的神, 即宇宙背后有一位超越的心灵(superior mind), 和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的神, 即自然即神(God or Nature, 注: 他认为这位神只在大自然中显明自己, 却不会参与人间的事情). 为这2005年版写序言的库尔茨(Paul Kurtz, 1925-2012; 注: 此人是世俗人文主义的代言人), 也挑战读者自行判断到底弗卢是否真的成为有神论者.

           

安东尼·弗卢博士 (Antony Flew)

到了2007年, 弗卢写成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本书, 名为《有一位神》(There Is a God). 此书印刷封面有些特别, 打印出来是“THERE IS NO GOD”. 但出版商把“NO”删去, 然后把“A”填上, 特要显示出作者在立场上的转变. 在这本书中, 弗卢的“有神论”之思想十分明显和坚定, 他在书中的首页写道: “我现在相信神存在, 这是我最后的立场和见证.”[2] 随后, 他在书中细说个人历史, 讲述他如何成为有神论者, 并向读者交代他本人怎样从不同证据中发现神的存在(下文会逐一提出弗卢的《有一位神》书中的要点).[3]

           

读者们必须会意, 弗卢虽然成为有神论者, 但这是他在思想立场上的转向, 而不是宗教信仰上的皈依. 弗卢所相信的神是一位有能力和充满智慧的神, 而不是任何所谓“启示宗教”的神. 弗卢在立场上的转变, 并非是因为什么宗教经验或信仰经历, 而是在于他根据自己以往寻索知识的原则, 即是“跟着证据的方向走”(go wherever the evidence leads). 对于神存在的证据, 他认为设计论证最为有力(即大爆炸宇宙论、宇宙精调论和智慧设计论); 至于宇宙论证和道德论证, 弗卢则认为欠缺说服力.

           

李仲骥评述道: “弗卢坦认他是自然神论者(deist), 他并不相信神迹、来世、死人复活或神介入人类事情等. 但除此以外, 他的神观与‘一神论中的神’的特性相去不远. 虽然他并不如传统基督徒般相信有特殊启示, 但他也对神可以向人有特别启示存开放态度. 弗卢虽然没有接受基督教(更正确译作: 基督信仰; Christianity), 但在立场转变后, 他也表明基督教(基督信仰)的启示有说服力, 并且承认耶稣基督是甚有魅力的领袖, 而使徒保罗则是拥有一流哲学头脑的人物.[4]

 

 

(C)       与无神论者的争辩

有神论与无神论(或“不可知论”)在西方思想史的争论渊源久远,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争辩方向与内容. 我们在这里也得交代近几十年英语世界中对这话题的讨论. 当代无神论者中, 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可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道金斯是牛津大学生物学教授, 以他为首的“新无神论学说”(New Atheism)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十分活跃. 当中的成员有定期聚会和活动, 并且著书立说, 积极推广他们的信念.

 

道金斯虽然是科学工作者, 但他在推广无神论的表现上, 并不严谨也不持平. 道金斯所带领的无神论组织和其中的活动, 堪像一个宗教教派, 他自己则是这教派的大祭司. 一如在他以前的科学小说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和萨根(Carl Sagan), 道金斯本人似乎肩负着特别的使命, 就是要教导世人接受无神论.

           

弗卢虽然大半生是无神论者, 但在他人生最后阶段, 却反过来与无神论者抗辩. 弗卢指出, 新无神论者往往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不能解释的事情, 便用几乎教条式的口吻来坚定他们的观点. 例如有些新无神论者会这样说: “我们并不对世界的由来作出解释, 世界就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一切.” “由于我们拒绝有一位超然的创造者, 我们只能选择相信那不可能的, 就是说生命是随机从物质产生出来.” 他们也说: “物理学上的定律是任意的, 是无中生有的, 无需再作任何探究.”等.[5]

 

上述这些话清楚显示出无神论者们的偏执. 弗卢却一针见血地向无神论者们提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到底你们需要什么证据, 才能叫你们相信世界背后有一位设计者呢?”[6]

 

 

(D)       从科学最新发展得到启示(启发)

弗卢与新无神论学派争论的核心, 在于生命是否可能从盲目和偶然中产生. 道金斯认为生命的出现并不需要有设计者或创造者, 只要一点运气便可以. 但弗卢从近代生物学的发现出发, 在考量的过程中, 他不得不承认, 生命从混乱和碰撞中产生的机会近乎零.

           

弗卢引用以色列科学家施罗德(Gerald Schroeder)反驳“猴子理论”来说明他的看法. 所谓“猴子理论”是指一个科学设想, 即把一群猴子叫来, 叫它们对着电脑胡乱打字. 这设想指出, 如果给予足够时间, 猴子是可以打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 施罗德从“英国国家艺术局”(British National Council of Arts)做过的一个实验来说明. 这实验“聘用”了六只猴子, 令它们用一个月时间不停地(吃喝睡觉除外)对着打字机打字. 一个月后, 猴子一共打出了50页纸. 但仔细检验之下, 在这50页的“文章”里, 连一个正确的英文字也没打出来.[7]

           

施罗德指出, 英语中最短的字是单字a (意即“一”)、I (意即“我”)之类, 但要正确打出这些字, 它们前后必须有一个空格. 假设一个最基本的键盘只有26个键, 胡乱地按键而打出些单字的或然率是26 x 26 x 26分之一. 施罗德继续问道, 如果要猴子打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或然率是多少呢? 就拿莎士比亚“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作开首的一诗为例. 这诗有十四行, 共488个字母. 如果是胡乱按键, 把这诗打出来的或然率会是26自乘488次(暂且不理会那些空格), 即大约是10的690次方(1后面加690个零).

           

若把实验再推进一步, 这回不用猴子了, 换上电脑的晶体, 而假设这些晶体可以在一秒钟内产生10亿首“十四行诗”(注: 仅是“假设”, 其实不一定有的意思), 又假设每个晶体的重量只有10亿分之一克的重量, 若把全宇宙物质转换成这些晶体(整个宇宙的重量是10的56次方克), 即我们可以得到10的65次方数量的晶体. 再假设它们从宇宙一开始便投入产生尝试(即10的18次方秒之前, 并且每个晶体每秒钟可产生10亿首十四行诗). 若把上述设定全部加起来, 这些电脑晶体也只能贡献10的92次方的尝试.[8] 施罗德指出, 如果真的以这些电脑晶体来胡乱产生莎士比亚这首十四行诗, 我们的宇宙要比现有的宇宙约莫大10的600次方这么多! 但是仍有人相信猴子可以胡乱地把这首诗打出来![9]

           

弗卢曾经写过一部关于进化论的书, 他指出进化中带来的转变没有为生物个体加添什么特别的功能优势, 进化这机制只能取消个体中那些对生存带来障碍的功能, 并以此来延续生命. 弗卢指出, 达尔文(Charles Darwin)的错误是在于早年采用了“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这词, 并认为进化可为生物体带来进步, 但晚年的达尔文还是选取了“自然保存”(natural preservation)这词, 这也表示进化过程不一定会带来物种的进步.[10]

 

 

(E)       哲学上的反思

弗卢对神存在的转向, 是从科学的发现而引发的. 他指出, 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 科学家不禁会提出几个不能回避的问题:

  1. 自然定律从何而来?
  2. 生命怎样由非生命产生?
  3. 物质世界如何产生?

 

这些虽然都是科学的问题, 但其解释却超出了科学的范畴, 而指向哲学的答案. 爱因斯坦曾说过: “研究科学的人往往只是一个愚蠢的哲学家(有暗喻科学家比不上哲学家之意).” 经过不断的反思, 弗卢认为有神论恰恰能为这些问题提供最佳的答案. 有神论正好能合理解释: (1) 一个按着定律来运行的世界; (2) 生命是有智慧地从物质组织起来, 并且是有目的地生存; (3) 宇宙本身的出现.[11]

 

(E.1)   从宇宙自身的定律来看

弗卢相信, 凭着可观察的世界本身, 已足够说服人相信神的存在, 他本人就是最佳例子. 他清楚地指出, 他从无神论转向有神论, 是理性反思的过程, 当中没有涉及任何宗教经历. 这不单是弗卢本身的体验, 许多近代和当代有名的科学家也有相同的体会. 在弗卢的书里, 他就引述了10多段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科学家的名言, 说明他们如何从宇宙本身, 看到其背后的设计者. 无神论者一般认为宇宙定律是最基础的事实(brute fact), 弗卢却支持牛津大学教授斯温伯恩的说法, 即宇宙的统一性是由一个自发者(agent)产生的. 弗卢指出, 科学定律并不是人类文化的创造品, 也不是人类随意加诸于宇宙之中的东西. 科学家们都相信这些定律是实在的, 而他们的责任就是去发掘这些定律.

           

顺带一提, 反对宇宙有设计者的一个说法, 是前面已经提过的“多重宇宙论”. 此理论指出, 我们所看见和居住的宇宙其实只是个无数个宇宙的其中一个, 在漫长的时间里, 物质盲目碰撞的过程中总有机会产生一个有秩序的世界. 反过来说, 在可观察宇宙的背后, 存在着无限不同类型的宇宙, 这些宇宙的定律可以跟我们这个宇宙完全不同, 甚至可以全无定律可言.

 

里斯教授 (Martin Rees)

然而, 不少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指出, “多重宇宙论”并没有理据支持, 里斯(Sir Martin Rees)认为“多重宇宙论”只是纯粹猜想出来的东西. 而戴维斯(Paul Davies)则认为“多重宇宙论”是可以解释任何东西的理论, 也因为这样, 它其实是没有解释什么, 因这种解释使“解释”这个词本身变得毫无意义. 斯温伯恩也认为, 提出多个互不相连的宇宙来解释一个宇宙的特性是愚蠢的做法, 因为单一原因(即神或设计者)已可充分作出解释. 而“单一宇宙论”远比“多重宇宙论”为简单.

 

弗卢自己也指出, 多重宇宙是一个逻辑上的可能性, 但可能性不代表这些宇宙会必然出现, 目前科学家仍未找到任何实质证据证明多重宇宙论.[12] 弗卢指出, 多重宇宙论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就是这个解释带来更多需要解释的东西. 如果一个宇宙的出现需要原因, 那么多个宇宙的出现岂不需要更多和更复杂的原因? 弗卢提出一个有趣的比喻作为评论: “有一位小学生没有交功课, 老师问他原因, 他说是家里的小狗把他的功课吃掉. 老师当然不信, 且向他露出非常怀疑的眼神. 学生见此, 便提出了一个他自认为更有说服力的版本: 不是一只小狗, 而是一群小狗  —  多得不能数的小狗, 把他的功课吃掉了!” 【注: 他想老师可能不相信那只狗会吃掉他的功课, 但这么多只狗, 无法计数的狗, 总有一只会有可能吃掉他的功课吧!】[13]

 

 

(E.2)   从无生命到生命的出现

当今科学家在解释生命由来这个问题上, 面对两大挑战: 物质如何能由没有生命的东西转化成有目的活着的生命? 第二, 进化论必须假定生物体需要有生殖能力, 但问题是: 物质如何由不能繁殖的东西变成有能力繁殖的组织呢? 生命的出现代表着一个崭新阶段, 它们与之前所发生的变化有本质上的不同.

           

当弗卢指出生命不可能从完全自然的原因产生时, 有批评者马上指出, 弗卢似乎没有留意到当今“无生源论”(abiogenesis)的最新发展. 弗卢的回应是: 要由无生命物质之间的碰撞或互动来产生生命, 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而当今宇宙论告诉我们, 宇宙的年龄根本不足以让物质有这样充裕的时间来产生生命(上文的“猴子理论”已证明这点).

 

作为哲学家, 弗卢也指出, 纵然无神论者可以提供生命出现的物质解释, 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何一些没有思想的物质能产生出有目标、有秩序、有延续能力的生命体. 这个问题已超出了生物学的范畴. 弗卢曾批评道金斯说: “道氏(道金斯)似乎刻意忘记达尔文自己曾在《物种起源》一书指出, 他的整个进化论是建基于一个已具备繁殖能力的东西, 而他本人却没有为这东西的来源作出任何交代.”

 

生命的出现也带来了另一个巨大的哲学难题, 就是如何解释生命中复杂的信息. 近几十年, 科学家在遗传学的研究上有重大突破, 他们发现生命体都包含着一个巨大且繁复的信息系统. 诉诸人类最基本的经验和理解, 凡是有意义的信息, 如通讯系统、语言、编码等, 背后必然有设计和编排者. 推而广之, 一个有复杂遗传信息的生命体, 很难用漫无目的的化学分子碰撞作为最后解释, 因这是有违常理的.[14]

 

当代的生物学家、生物哲学家和人工生命研究人员, 仍然无法清楚说明生命的意义. 或许在此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观点可以帮上一把, 因为亚里士多德把“目的性”定义为生命的其中一个必然特征. 弗卢引用德堡大学(DePauw University)的教授卡梅伦(Richard Cameron)的话指出, 凡是有生命的东西也必然是“有目的地”活着.

 

哈佛大学生物系教授诺尔(Andy Knoll)也这样承认: “如果要总结地球生命漫长的历史, 关于它的起源和它如何从各发展阶段演变成今天所见的生命, 我们只能说所知甚少. 我们不知生命如何在地球发生, 何时出现, 在什么情况下出现.” 国家生命起源研究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ife)主席拉兹鲁诺(Antonio Lazcano)也这样说: “第一个生命机制如何出现是未解之谜, 当中过程也许永远不能被识透.”[15]

 

 

(E.3)   从宇宙的起源来考虑

自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 科学家都渐渐认为宇宙是有起始点的, 而不是如古代哲学家所说世界是不生不灭的. 弗卢也不得不承认, “世界有起点”这事实确实为无神论者带来了麻烦. 如果我们的世界是无始无终的, 我们大可以把这当作一个基本的事实和起点来看待, 无需为此寻求解释. 但如果宇宙是有起点的, 事情就复杂起来了, 因为这里要求有解释. 有反对创造论者尝试在这问题上提供不同类型的答案, 其中一个理论说, 宇宙是一个不断膨胀和收缩的过程, 这过程是无始无终的. 但想深一层, 这里所牵涉到的, 其实不是科学问题, 而是哲学答案. 这理论终究并不能逃出宇宙论的问题: 宇宙最初的原因(起因, cause)是什么?

           

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曾经说过, 单是物理定律本身便能产生现今宇宙, 宇宙的出现与上帝无关.[16] 但圣公会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Rowan Williams)回应说, 物理定律只交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 却没有回答“为何是有而非无?” (Why is there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科学或许能说明宇宙如何(how)出现, 却没有解释它为何(why)出现. 弗卢指出, 纵然科学家能列出一条可说明宇宙如何从真空产生的公式, 但他们也必须指出为何这公式能产生效用.

           

其实霍金在“神存在与否”的问题上态度很暧昧. 一方面, 他认为物理定律本身便能解释宇宙的起源; 另一方面, 他也曾承认, 宇宙产生的公式需要一个有创造力的因素才能被点燃起来, 并使之发生功效. 霍金在出版《时间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一书后曾接受访问, 他也承认他的理论并不涉及神存在与否的问题. 当科学家指出物理定律能解决宇宙如何出现, 他们只是说神“用我们无法明白的方法来产生宇宙. 这理论没有指出神是否存在, 它不过指出神并不是一位随机行事和没有秩序的神”.[17]

           

弗卢也引用科学哲学家莱斯利(John Leslie)的观点指出, 今天林林总总的宇宙起源学说并不排除设计者存在的可能性. 这些理论所说的“空”或“无”(nothing), 有些是指真空在一个更大空间的摆动, 有些是指一个高密度的时空泡沫状混合物. 无论如何, 大部分学者认为世界是“存有而不是空无”(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的问题, 并没有因为这些最新的宇宙起源学说得到解决.[18]

           

弗卢从这些讨论中作出反省. 终究宇宙起源的问题不是科学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如果时间、空间和其中的物理定律都是从大爆炸开始, 那么“是什么促成大爆炸”则不是物理学能以解释的了. 弗卢认为, 宇宙的起源归根究底是哲学的讨论, 人们不得不回溯到哲学传统的宇宙论的讨论(即宇宙必须有“起始因”). 这是一个很大的议题, 弗卢也曾经提出他的见解, 但这个讨论已超出本文能讨论的范畴, 或许要找另一个机会才能深入探究了.[19]

 

 

(F)       小结

李仲骥评述道: “弗卢的故事在学术界带来不少的回响, 科学与宗教的辩论似乎又因此而重新被放在谈判桌上. 其实这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只不过近几十年在宇宙学和生命复杂性的研究上取得突破, 又把这议题重新燃点起来. 指向生命和世界背后有设计的证据与日俱增, 宇宙是心智和有目的性的产物(product of mind and purpose), 比自然而生成或盲目产生(result of blind chance)更来得合理. 纵然大部分无神论者并不会如弗卢般彻底改变他们的看法, 但他们也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自己的立场, 并且要为这些新证据带来的挑战作出回应.”[20]

 

无论这场争辩将来发展如何, 我们都应向弗卢学习, 即“跟着证据的方向走”! 弗卢在《有一位神》的结尾, 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总结:

 

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岛上, 住着一群土著. 一天, 他们在海滩上发现了一个手提电话. 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 但却十分有兴趣, 拿着这东西前后检查, 且胡乱地按电话上的键. 过了一些时候, 土人发现若跟着一定的秩序来按这些键, 便会有声音从这东西播出来. 他们最初坚持认为, 声音只是从东西本身的机件发出. 但后来他们当中有一位聪明人想出, 这东西有可能是一件能和外界沟通的工具. 众多土人也接纳这提议, 并且加以细心研究. 最后他们发现, 这东西是用来与一个网络连上, 而所发出的声音是他们小岛以外的真人在说话. 土人继续研究, 把声音的内容加以分类, 并留意当中的模式. 渐渐地, 土人能够学会这声音里面的意义, 从此以后, 他们的世界改变了, 土人知道他们并不是孤单的, 到最后, 他们终可和外界沟通了.

 

弗卢这样说: “这故事到底对我们说出了什么呢? 当科学家、哲学家发现到宇宙的定律和规则, 他们不得不承认宇宙背后藏有一个无穷智睿的心灵(Mind, 即神本身). 有些人说已经能和这心灵沟通, 我却没有  —  至少到如今仍没有. 但谁晓得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 或许在未来的日子, 我会听到有一个声音对我说: ‘你听到我吗?’ ”[21]

 


[1]               关启文、陈海智、汤灵磐、谭振基合编, 《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香港九龙: 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2014年), 第399-401页.

[2]               Antony Flew, There Is a Go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2007), 第1页.

[3]               此书背后也有一个故事. 原来它并不是弗卢亲手写的, 而是Roy Varghese (一位热衷于编著宗教信仰与科学对话书籍的编辑和作家)根据过往他与弗卢的谈话和书信, 再加上弗卢从前所写过文章的内容拼合而成. Mark Oppenheimer曾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 批判此书既不是弗卢本人亲笔所写, 则大有可能书中的内容并非弗卢的真正看法, 而是代笔者把自己的意见加到弗卢身上. 并且由于弗卢本人年事已高, 或许他只在模糊和被摆布的状态下同意把这书出版. 但弗卢本人在2008年对此质疑作出反驳, 并指出在2007年此书成书时, 他已经84岁, 让别人来代笔是很自然的事. 此书虽不是他亲笔撰写, 内容却是他的观点,  并且弗卢清楚指出, 他虽年老, 但却完全没有被人摆布, 并重申书中所写的百分之百是他所同意的. (读者可参看 http://www.bethinking.org/science-christianity/intermediate/flew-speaks-out-professor-antony-flew-reviews-the-god-delusion.htm , retrieved on Feb 18, 2012.)

[4]               《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 第401-404页.

[5]               Antony Flew, There Is a God, 第86-87页.

[6]               同上引, 第88页. 摘自《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 第404-405页.

[7]               Antony Flew, There Is a God, 第76页.

[8] http://www.geraldschroeder.com/ScientificMyths.aspx , retrieved on Jan 14, 2012.

[9]               Antony Flew, There Is a God, 第77页.

[10]             《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 第405-407页.

[11]             同上引 , 第407-408页.

[12]             Antony Flew, There Is a God, 第119页.

[13]             《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 第408-410页.

[14]             Antony Flew, There Is a God, 第127-129页.

[15]             《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 第410-412页.

[16]             《明报》2010年9月4日.

[17]             Antony Flew, There Is a God, 第141-143页.

[18]             同上引, 第142-143页.

[19]             《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 第412-414页.

[20]             同上引, 第414页.

[21]             Antony Flew, There Is a God, 第157-158页. 摘自《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 第415页. 以上这篇文章主要改编自 关启文、陈海智、汤灵磐、谭振基合编,《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 第399-415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