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到书卷目录

帖撒罗尼迦前书


(A)   书信的背景

保罗在他第二次的宣道旅程(或译: 传道旅程)中前往帖撒罗尼迦, 这事迹记载在使徒行传17:1-9. 当保罗和西拉到访特庇和路司得时(徒16:1), 遇上了提摩太. 过后提摩太随着他们离开当地, 朝西进发. 基于某些不肯定的因素, 圣灵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 后又不许他们前往庇进尼. 这时, 保罗在夜间看见异象, 有一个人站着求他说: “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徒16:9). 于是他们从特罗亚开船, 一直行到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欧洲. 他们在腓立比逗留了一段时间, 被捕入狱, 出来后来到帖撒罗尼迦. 这小队福音宣道士(或译: 福音传道人)到达这城时, 他们已经历许多的波涛, 饱受种种的困厄与危难.

他们在会堂里花了三个安息日与犹大人辩论福音. 从以下的事实, 我们相信他们在帖撒罗尼迦城逗留了相当长的日子; 在帖撒罗尼迦, 保罗用自己双手劳苦供应自己生活上的需用(帖前2:9), 并超过一次从腓立比人手中接受馈送(腓4:16-17). “许多敬虔的希利尼人”明显是外邦人, 他们曾是拜偶像的人, 也信了主, “离弃偶像归向神”(帖前1:9).

不信主的犹大人最后煽动群众, 攻击一个名叫耶孙的信徒的住家, 希望找到保罗和他的伙伴. 他们既找不着, 索性把耶孙和其他信徒带到衙门, 控告他们颠覆社会(徒16:6)和教导反罗马皇帝该撒的道理. 官员后来从耶孙手中得了担保, 可能是保证他们不会再影响社会治安, 过后才释放他们. 后来保罗写到撒但拦阻他返回帖撒罗尼迦(帖前2:18), 所指的可能是这件事. 使徒们离开后, 逼迫门徒的事不但没有停止, 反而变本加厉. 信内提到诸般患难(帖前3:3-4), 有些信徒可能因此丧命.

离开帖撒罗尼迦之后, 保罗前往比尼亚和雅典传道, 他打发提摩太再到帖撒罗尼迦(帖前3:1-2). 保罗离了雅典, 来到哥林多, 他在那里与提摩太和西拉会面. 既从提摩太口中得悉帖撒罗尼迦人的情况, 保罗便执笔写了帖撒罗尼迦前书这封书信.

(B)       书信的结构

(i)            往日的传道(第1-2章): 在第1至2章中, “福音”一词出现5次. 提醒他们, 福音是如何进到他们当中, 借此鼓励他们面对他们当时的患难.

(ii)          现今的问题(3:1-5:11): 这段经文所强调的, 是从他们所相信的福音(3:2,5,6,7,10), 转移到他们本身的信心.

(iii)         完结的勉励(5:12-28): 在结束前的这段经文中充满简短的吩咐, 强调主再来的迫切, 信徒应当殷勤的事奉, 以及神信实的保守.

(B.1) 福音的大能力(第1章): 福音进到帖撒罗尼迦城时, 保罗想到三件事:

(1)         他们的赤诚(1:3): 得救之后,他们所表现的信心、爱心和盼望. 他们不停地有工作的表现(工夫)正是信心明显的效果, 他们的劳苦刻记着爱心, 而他们的盼望带着忍耐. 他们工夫的背后是信心, 劳苦的背后是爱心, 盼望的背后是忍耐.

(2)         他们的蒙召(1:4-7): 保罗怎样知道他们的选召? 是在他们得救之前? 显然不是! 保罗知道此事乃是从观察他们得救后的行为而知. 福音来到, 他们听见、回应, 并成为基督徒, 作主忠诚的跟随者. 他们的品行证明他们对福音的承认与相信是真实无伪的.

(3)         他们的工作(1:8-10): 得救的人渴望别人得着同样的福气. 我们看见他们的真信心再次被他们的品格所确定. 这是分辨某人是否真正承认相信福音的唯一办法. 主认识谁是祂的人, 这是千真万确的; 但口里承认相信, 却没有生命改变的凭据, 难免会令人怀疑其信心的真实. 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清楚彰显了这种生命的改变, 证实他们是真信徒.

(B.2) 福音的传道人(第2章): 这里彰显传道人的属灵品德:

(1)         传道人的纯正动机(2:1-6): 在第2章, 我们要看看福音传道者的行为. 这样做的目的, 不是要抬举神的仆人, 而是要鼓励读者追求彰显在传道人身上的属灵品德. 那些传扬基督的人应有好的榜样, 他们所传的信息, 该与本身实际的生活相符, 以自己“生命的讲章”去表达所讲的道. 保罗讲完自己和同工如何进到帖撒罗尼迦(2:1-2), 他论及“他们的不是”(what they are not; 2:4-6). 他们的动机是清洁的, 他们传福音“不是”要谋求己利, 或为着自己的荣耀. 他们“不是”心存诡诈. 诡诈使人用饵猎取听众  —  用饵吸引人, 却意图装假, 掩饰真相. 保罗行事“不是”如此. 传福音者必不可装假, 也不可隐藏动机.

(2)         传道人的父母仁心(2:7-13): 讲完这些负面的事, 保罗转过来谈论正面的事. 他写到自己如何为人(2:7-13). 他的品格有两个特征: (1) 保罗在他们中间一直像个乳养他们的母亲, 甘愿为他们付出一切, 却不期望任何物质的回报. (2) 保罗又像一位父亲, 勤勉、安慰和监督他们. 经文中所用的动词, 显示他所指的不是公开的圣经教导, 乃是他个别对待初信徒的方法, 既知他们性格不同, 必需个别地看待. 父亲知道儿女性格不同, 所以必须以不同的方法对待.

(3)         传道人的安慰鼓励(2:14-20): 保罗知道有需要写到信徒的情况(2:14-20). 他们已成为犹大地众教会的榜样和跟随者. 这不是说犹大地众教会的信徒听闻了那些在帖撒罗尼迦的圣徒怎样生活, 因而决心跟随他们, 而是指他们知道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所受的逼迫, 正如那些在犹大地的基督徒所受的逼迫一样. 帖撒罗尼迦信徒在苦难中的忍耐, 鼓励了犹大地的众信徒, 保罗借此强调受苦的信徒并非孤单受苦.

(B.3) 为福音而受苦(第3章): 保罗要处理的第一问题, 是他们不断受苦. 我们心中必须谨记, 受苦“动摇”人的信心(3:3), 会诱惑人犯罪(3:5), 并会使主的仆人所作的工作归于徒然(3:5). 然而, 提摩太从他们当中带给保罗与帖撒罗尼迦信徒有关的报告, 大大地安慰了保罗, 因他们在患难中站立得稳.

(B.4) 蒙召分别为圣(4:1-12): 信徒必须知道自己是蒙召成圣的, 圣经吩咐他们学习安静. 虽然信徒每天等候主耶稣的再来, 但他们的道德状况非常重要. 他们的生活不可被情欲沾染, 又必须真实彼此相爱, 但这关怀不可超越界限, 变成干涉别人的事.

(B.5) 主再来的盼望(4:13-18): 当时在帖撒罗尼迦发生一些困扰他们的事. 那里的信徒不明白死了的基督徒将会如何, 因在主回来之先, 他们中间许多信徒可能因逼迫而牺牲了生命. 这些信徒会失去将来的荣耀吗? 他们会因此受亏损吗? 为了安慰他们, 保罗引进召会(教会)被提的题目. 他论到他们(已死的帖撒罗尼迦信徒)将与主同来(4:14), 并解释这事如何发生, 也借此强调这些光景所带来的勉励和安慰. 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信徒一无所失, 也一无所惧.

(B.6) 不可闲懒睡觉(5:1-11): 与此同时, 圣徒必须勤劳作工, 不可睡觉(指闲懒), 不可对他们周围的需要漠不关心. 主的日子(特指神的忿怒开始倾倒在地上的日子, 即所谓的七年灾难)尚未来到. 今天仍然是他们事奉的时机, 在履行作门徒的责任上, 他们不可闲懒不结果子.

(B.7) 完结时的勉励(5:12-28): 在结束时, 保罗讲了几句勤勉的话, 都是简短的. 他的语气突然变得急切短促, 几乎成为命令. 主可能随时回来提升召会(召会被提), 所以不容浪费时间, 没有空闲可以延迟; 这是勤勉的动力和本意. 他们的神是信实的神, 信守诺言, 必然带领他们经过一切的试炼. 当我们在事奉的道路上面对困难时, 让我们谨记这个宝贵的真理.[1]


[1]               上文改编自“帖撒罗尼迦前书简介”(译自Believer’s Magazine). 载《恩言》2002年9/10月刊, 第13-16页.

« 返回到书卷目录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