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寻根 (四) : 物理学的证据: 精雕细琢的宇宙(上)
编者注: 有人说: “科学使人不信神, 也使人相信神.” 此乃《为人类寻根》的作者史特博(Lee Strobel)的经历. 套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通往无神论的路是由科学铺筑的; 叫我啼笑皆非的是, 我后来通往神的路, 也是由科学铺筑的.”
史特博是耶鲁大学法律学院硕士, 美国著名日报《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 Tribune)屡获新闻奖的法庭与法事资深记者兼法律版主编, 并在罗斯福大学任教. 在求学时期, 他深信科学已把基督信仰彻底击溃, 神或上帝只是过时的思想产品. 他带着这样的无神论信念进入《芝加哥论坛报》当记者和主编, 把童年信仰抛诸脑后. 过后其妻归信基督, 生命品行大大改变, 令他不得不重新面对基督信仰的挑战. 他以两年时间访查13位美国著名圣经学者, 向他们提出怀疑派常问的尖锐难题, 企图一举歼灭他所谓“不合理”的基督信仰. 结果, 他发现基督信仰既有历史证据, 更符合理性与科学事实, 在证据确凿、无懈可击的情况下, 他于1981年11月8日, 真诚地认罪悔改, 接受主耶稣基督为他个人的救主. 其后更把探索信仰的发现写成护道畅销书《重审耶稣》(The Case for Christ)和《为何说不》(The Case for Faith).
史特博以往认定科学与基督信仰水火不容, 这也似乎是世人的普遍想法; 然而, 这个思想趋势近年间已在默默转向. 晚近的科学发现, 不论在深度或广度上, 愈来愈指向一个铁一般的事实: 宇宙万有绝非偶然生出, 而是大智者设计创造! 同时, 达尔文主义(Darwinism)在云彩一般多的科学事实面前, 已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科学是否“发现”了上帝? 至少, 我们可以这样说: 科学发现了宇宙万有的复杂精巧程度, 叫人不得不摒弃“宇宙偶然而生”的可能, 进而思想“宇宙由神创造”的事实. 为了寻找答案, 史特博踏上“科学探索”之旅, 走访八位权威学者, 从细胞生化学、DNA研究、宇宙学、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化学、生物资讯、人类意识研究等各个科学探究“智慧设计论”的理据, 写成这本《为人类寻根》(The Case for a Creator), 并在此书最后一章综合整理出一个结论: 宇宙万有由上帝创造, 人类是上帝创造的巅峰. 此书的八篇访谈经过改编后, 刊登在《家信》的“受造之颂”专栏, 信徒与非信徒都不容错过.
*****************************************
近代许多物理学家发现, 宇宙的种种物理定律和常数, 似乎是为了适合人类生存而特别设计的; 物理学家戴维斯(Paul Davies)说: “宇宙是一项精心杰作. 这些看似神迹般出现的数值, 必须被视为‘宇宙是设计出来’的最有力证据.”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为了客观地探索这方面的证据, 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资深记者兼耶鲁大学法学硕士史特博(Lee Strobel, 下文简称“史”)访问了精研宇宙微调这一课题的哲学兼物理学博士罗宾·科林斯(下文简称“科”, Robin Collins).[1]
(A) 万物给人深刻的设计印象
科林斯在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担任博士后院士(postdoctoral fellow)一段时日后, 在过去10年, 他在弥赛亚大学(Messiah College)致力研究、写作、教学, 目前是该大学哲学副教授. 史特博坐飞机来到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 然后前往弥赛亚大学访问科林斯博士.
科林斯的办公室摆满了一叠一叠、一堆一堆的书, 没有让访客立足之地. 他只好临时借用附近的会议室进行访谈. 科林斯把绿色运动外套脱下, 放到一张椅子上, 准备接受访问. 史特博很想快点知道答案, 因为科林斯说宇宙那些“恰到好处”的情况普遍被认为是“目前最有说服力支持有神的论据”. 这句话定下的标准颇高. 史特博拿出笔记簿, 请他先简介一下宇宙微调是什么一回事.
科: “科学家所谓的宇宙微调(fine-tuning of the universe), 一般指的是基本定律和物理规范(parameters of physics)与宇宙初始之间那惊人的平衡状况. 当中有些精确度是超乎理解的. 平衡的结果, 就是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世界, 然而巧合之多之妙, 断不可能只是机缘巧合而已, 诚如戴维斯(Paul Davies)所说, ‘其设计的印象势不可挡(编者注: 意即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 叫人不得不承认它们是出于精心的设计).’ 我爱以太空人到火星来作比喻. 假设他们在火星上发现与亚利桑那州(Arizona)生态圈(biosphere)相似的设施. 他们在控制室看见各项指标全部调校妥当至适合生存: 含氧量极佳、温度是华氏70度、湿度百分之五十; 当中有补充空气的设施, 制造食物、发电、排污系统全备. 查看每个控制器, 都有颇大幅度的调校程度, 稍一不慎即酿成大灾, 生灵涂碳. 你从这样的观察会得到什么结论?”
史: “这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调校的.”
科: “对! 你的结论是, 生态圈不是偶然产生的, 火山喷出来的化合物不会刚刚合用, 也不会自己组成生物圈. 生物圈必然是由有智慧的人刻意又细意地设计调校, 为要让各样生物可以活在其中, 我们的宇宙也是一样. 过去30年来, 科学家发现宇宙基本构造里几乎没有一处不是精雕细琢为保生命的. 这么精细的组合实在不能单以机缘巧合四个字来解释, 如此精细的设定, 断不可能是偶然的事. 正如霍伊尔(另译“贺尔”, Fred Hoyle)说的, 必定有某一位‘谁’在大玩物理学.”
史: “最先注意到这事实的是谁?”
科: “早在1950年代末, 霍伊尔已经指出星体内产生碳与氧的比例是极为精确的. 假如碳的共振状态(resonance state)受到扰乱, 所得的物质就无法用以建构生命. 顺带一提, 物理学家奥伯含马(Heinz Oberhummer)和他的同事最近研究发现: 强核力只要有百分之一变化, 恒星内的氧和碳产量会有30到1,000倍的变化; 氧和碳都是生物所需的元素, 两者若有失衡, 宇宙适合生命的程度必然大大减低.
“好, 回到你的问题来: 有关微调(fine-tuning)的著述, 主要的研究和写作是在1980年代进行的, 无论是专门或普及的文章与书籍都有不少. 以引力(gravity)为例, 想像一巴横跨宇宙的尺, 或者是旧式收音机的选台标尺(linear radio dials), 每1标志都是1英寸长, 即是有数不尽的英寸. 整条选台标尺所代表的是大自然的各种力量, 引力约在1英寸的位置, 是最小的; 强核力是最大的, 大到能在核子内结合质子与中子, 力大无比, 比引力强1万兆兆兆(1040)倍. 现在假想你要移动选台指示(标示, dial), 即使你只移1英寸, 全宇宙的生命都要遭殃.”
史: “以1英寸与全宇宙的长度相比, 会有什么影响吗?”
科: “这么小的调校会使引力加强10亿倍!”
史: “好厉害! 那力量可真不小!”
科: “事实上又不算太大. 相对于整条选台指示 — 即是自然界所有力度的总幅度 — 它只是微不足道, 只有最强力度的10亿兆兆分之一.”
史: “哇, 这样又可以看得清楚一点了. 那对地球上的生命有什么影响?”
科: “所有与人类体积相近的动物都会被压碎(crushed). 正如天文物理学家李斯(另译“瑞斯”, Martin Rees)所说的, ‘在幻想的强大引力世界里, 连昆虫也要有强壮的腿来支撑身体, 别的动物不会长得更大.’ 事实上, 一个引力比地球高千倍的行星只能有40英尺直径, 不足以维持一个生态系统. 此外, 若把引力加强至3千倍, 那星体的存留期只有10亿年 — 太阳的存留期是100亿年. 正如你所见, 适合生命的引力强度幅度非常狭窄. 在横跨宇宙的选台指示尺上虽有许多可能的设定, 但引力所在的位置是准确的一点, 叫宇宙能够盛载生命.”
引力只是科学家所研究的一个参数(parameter, 另译“参变数”). 有专家说, 在宇宙中, 需要精确调校以致能维持生命的物理参数至少有30个以上. 对科林斯来说, 他喜欢集中研究引力和另外几项他曾经亲自研究过, 又足以支持设计论的例子. 我决定问科林斯另一个所谓“宇宙常数”的参数. 这是一个叫世上任何一位最存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也莫名其妙的现象.
(B) 精确到犹如用飞镖打中了原子
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温伯格(另译“韦因堡”, Steven Weinberg)是公开的无神论者. 他惊呼宇宙常数 — 在空间内的能量密度 — “出奇地调节得妥当到有利于我们的生存”. 这个常数是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广义相对论算式的一部分, 但它的数值可正可负. 温伯格说: “从基本原理推算, 这个常数似乎应该很大.” 幸而事实不是这样! 他说: “如果它是巨大的正数(positive), 宇宙常数就会成为随距离增强的斥力(repulsive force), 妨碍初期宇宙物质的聚合, 阻止星系、恒星、行星、人类组成的第一步, 如果它是个巨大的负数(negative), 就会成为随距离而增强的吸力, 使宇宙不胀而缩, 完全塌陷.” 两条都是死路. 希奇的是, 这事没有发生. 温伯格评述道: “事实上, 天文学的观察显示宇宙常数颇小, 比我们按基本原理推算所得的小许多.” 史特博为此请教科林斯.
科: “这个出乎意表、调校得出奇的精确之宇宙常数‘被公认为今天物理学、宇宙学最大的一项难题’.”
史: “这常数有多精确?”
科: “这是非人所能理解的, 保守估计, 精确度达到10万兆兆兆兆分之一, 即是在1后面加上53个0, 精确得难以想像.”
史: “你说得对, 我真的想像不到. 可以举个例子吗?”
科: “这样吧. 其精确性犹如你在太空随意地向地球掷出一支飞镖, 要成功打中一个比一颗原子还要小的目标(bull’s eye).”
史: “令人目瞪口呆! 难怪科学家不知所措!”
科: “我告诉你, 我认为如果微调的例子只有宇宙常数一项, 而你又找不到‘自然’的解释, 单凭这一项, 已足以支持设计论了.”
针对这一点, 史特博写道: “我无法反驳. 在我来看, 宇宙如果因被设计的罪名而被提控, 检察官只要列出‘宇宙常数微调’作证据的话, 就算没有其他未被发现的自然原因, 我也会投‘有罪’的一票(意即“宇宙是被设计的”). 从统计学上来说, 这样的证据比今天许多凭基因测试而定罪的案子强得多了.” 科林斯继续以解释宇宙精确的微调, 来证明宇宙是智慧者精心设计的杰作.
科: “好, 再把我所提的两个理由 — 宇宙常数和引力加在一起, 只加这两个, 证据的力度强得难以想像, 因为这样一来, 微调的精确会变成1亿兆兆兆兆兆兆分之一, 等于整个宇宙里的原子的数目! 微调的例子还多着哩! 例如, 中子和质子在质量上是不同的, 只要把中子的质量增加700分之一, 恒星内的核融合就会停止, 生命所需的能量之源也将消失. 又或者电磁力稍强或稍弱, 宇宙也不能有生命存在. 又或者是强核力.”
史: “结果会怎样?”
科: “同极相拒(相斥, repel), 强核力若不够强, 无法抵住原子核里正极(positively charged protons)的质子之间的斥力, 所有氢原子之外的原子都会撕裂. 不论《星球大战》(Star Trek)怎么说, 单凭氢分子(hydrogen)是建构不了生命的! 因为它没有足够的稳定复杂性.”
史: “我需要时间了解这些愈来愈抽象的观念. 不如回到你的火星生态圈例子去吧.”
科: “好的, 先别管生态圈从何而来, 就当你发现它的时候, 里面有12个调校圈内状况的控制杆, 每个调控状况的幅度都大得难以相信. 你走之前, 随意把调控杆乱搞一通, 结果所有圈内的生命都死了. 1年后你重回旧地. 你发现圈内欣欣向荣, 控制杆全部小心调好, 度数准确. 12个状况、12个因素, 全部调校在最有利生命生存的位置上. 你知道隔天的头条新闻将会是什么吗? “外星有生命啊!”(Extraterrestrial Life Exists!) 我们会说这就证明了有智慧者(intelligent being)降落火星, 且把控制杆调好了, 让生命可以再现. 以上只是一个假设, 但我要说明的是, 宇宙基本特质的所有控制, 都是调校妥当的. 事实上, 精确度比上述生态圈更高. 如果按机缘巧合的理论, 这情况完全是出人意料之外的. 然而, 在有伟大设计师的假设之下, 这却是合情合理的.”
(C) 准备, 瞄准, 发射!
没有再比宇宙微调这回事更令人想不透的了. 牛津物理学家宾路士(Roger Penrose)提到一项参数(parameter): “本相空间量”(original phase-space volume)需要微调的精确度是1比1百亿自乘113次 — 宾路士说要写下这数字也不可能, 它的0字数目要比全宇宙的基本粒子总数还多! 这就显示了“要宇宙正常运作所需的精确程度”. 《发现》(Discover)杂志称奇地说: “宇宙(指微调如此精确无比的宇宙)的出现是不可能的, 非常不可能的; 深深地, 令人震惊地不可能的.” 诚然, 面对要校准适合生存的物理常数、自然力量、种种物理定律与原则的无穷难处, 若说微调只不过是机缘巧合, 实在是说不过去
科: “可是我们讲的如果是或然率(probabilities), 那么在理论上, 尽管可能性极低, 你还是不能一口咬定说没有可能. 可是, 如果我跟你赌1千美元说我能够一连5次掷出硬币肖像的一面, 然后又真的掷出这样的结果来, 你一定不接受吧? 因为你知道这样的可能性太低了(1000兆分之一), 极不可能发生, 但我竟然能够排除其他可能性, 这就证明我一定做了手脚. 宇宙的微调也一样, 你未肯说它是机缘巧合以前, 你会说证据清楚确凿: 一定有人做了手脚, 即是说, 它是经过设计的.
“再举一个例子. 譬如我登山远足, 看到一堆石头砌成‘欢迎科林斯到山上来’的句子. 其中一个假设是机缘巧合 — 地震或坍塌造成, 你不能完全排除这可能. 但另一个假设是: 这是比我早几天到山上去的兄弟特意堆砌出来的. 自然的, 绝大部分的人会接受兄弟论而不是偶然论, 为什么? 因为我们认为石头不可能这样, 而兄弟大有可能这样. 这是合理的假设. 同样道理, 宇宙微调很不可能偶然而来, 却并非不能由智慧的设计者造出来, 所以接受设计论(design theory)当然比接受偶然论(chance theory)更加合理. 这是我们一贯的推理方式. 被告的指模之所以在手枪上出现, 是由于化学物质偶然聚在一起, 还是由于他拿过那支手枪呢? 陪审员会毫不犹疑的认为他曾经拿过那支手枪, 因为另一个可能的机会微乎其微.”
虽然科林斯举出的例子十分有力, 难以反驳, 但史特博仍不甘心, 他写道: “然而, 宇宙间宜人生活(适合人生存)[2]的‘巧合’虽然不能用机缘巧合来解释, 也许仍有其他可能的解释, 不必就此确认宇宙乃是出于一位设计者的手笔吧? 现在是时候测验一下其他理论了.”
史: “假如宇宙是借着未被发现的原则造成的又如何? 或许物理学家一直探索而又难以捉摸的‘万物原理’, 所得的结果正是要求所有的物理参数(parameters)都必须有现时的数值(values)呢?”
科: “这理论一点也不会影响我的想法, 它只是把微调的讨论推上一层次而已.”
史: “什么意思?”
科: “这一个‘大统一理论’(Grand Unified Theory) — 在无穷尽可能中 — 若能将所有控制杆都调至适合生存的位置上, 那可真希奇. 那就好像说宇宙打从一开始已经有预定好的原则, 要叫一切都恰好配合起来, 以至我走到山上, 我就会看见‘欢迎科林斯到山上来’的一堆石头.”
史: “智慧设计论是否因此被推翻呢?”
科: “刚巧相反. 它使设计论更有声威, 因为它叫人看见设计者比我们想像的更精明. 要将个别调控杆调得准确已非易事, 若要订下一条定律, 叫所有调控杆全部留在精确的位置上, 就更加困难了. 我只会因此对造物主更加肃然起敬,”
有些怀疑论者会从另一个角度攻击微调论(fine-tuning argument). 他们提出所谓“薄弱宜人原则”(Weak Anthropic Principle). 按这说法, 假如没有调好了适合生存的宇宙, 根本也不会有人去探究它. 就这样, 他们认为微调是不需解释的事. 针对这说法, 史特博要求科林斯评述一下.
史: “你得承认, 这论点有点不言而喻的吸引力.”
科: “我认为莱斯利(或译“李思理”, John Leslie)所提的答案最好. 比方说, 你站在50位神枪手面前不远, 他们举枪瞄准你的胸膛. 蒙上眼睛的你, 听见有人下令: 预备! 瞄准! 发射! 但你毫无感觉. 你脱下了眼罩, 你还健在, 身上没有一颗子弹. 你断不会接受怀疑论的人在那边说: ‘要是他们真的开了枪, 你今天也不会在这里讨论这事了.’ 你一定会找出解释来, 因为这样的处境仍然是叫人希奇. 是他们合谋不打中你吗? 是一场模拟行邢吗? 宇宙微调也是同为一理. 解释仍是必须有的. 纵观多种理论后, 我仍然认为设计论是最好的解释.”
尽管科林斯信心十足的提出十足的理由, 近年一些科学家却提出了对微调论“大有威胁的理由”. 许多不信创造论的科学家认为所谓“多宇宙假设”(many-universes hypothesis)正是给予设计论和微调论严峻的挑战, 证明宇宙不是设计者(指上帝)精心的创作. 这就是我们在下一期所要探讨的问题, 请勿错过.[3]
*****************************************
附录(1): “宜人原则”证实有位智慧的造物主
在近代科学思想中, 有一个戏剧性的变化. 科学家们不单承认有一个终极的开始, 它们也承认宇宙的物理结构给予惊人的证据, 显示宇宙是有目的和经过设计的. 它们主张所谓的“宜人原则”(另译“人本原理、人择论”, anthropic principle), 宣称宇宙的物理结构完全符合支持生命所需, 好像是刻意为人的存在或生存而精心设计的一样.
普林斯顿大学兼任资深研究员黄小石博士指出, 宇宙的许多自然定律, 以及那些300多个自然常数(比方说: 一个电子带有多少电, 或是一个电子有多重, 重力常数是多少等等), 如果稍微改变一下, 人就不可能生存. 我们来看看这个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 原子(atom). 一个原子里有电子(electron, 带负电)、质子(proton, 带正电)和中子(neutron, 不带电). 原子非常小, 以一亿分之一公分来计算. 电子在原子的外圈, 原子的中间是质子和中子. 这中间的部分形成了原子核, 原子核又比原子小10万倍, 真是小的难以想像. 但问题是: 既然带正电的质子都在原子核里, 我们又知道正电与正电是相互排斥的, 那么这些带正电的质子如何能都挤在一起而不分散呢? 我们知道电的交互作用与重力定理是相似的, 就是所谓的“平方反比定理”. 当这些质子越靠近, 其间的排斥力就越大. 它们之间的距离若是减少10倍, 排斥力就增加100倍. 这么多的质子(例如说铀的原子核中, 有92个质子), 在这么小的空间里, 什么力量拉住它们呢?
科学家发现, 原来在质子与质子靠近的时候, 会产生一种新的力量, 这是原子核中的“强交互作用”. 这种力量把质子与中子吸在一起, 抵销电的排斥力量. 这吸引力显然是个很强的力量, 而且只在极短的距离中才会产生. 更奇妙的是, 这个“强交互作用”如果再强百分之二, 那么原子核里的质子就会增多, 导致氢原子就不稳定, 而最小的原子起码有2个质子以上(氦, Helium; 符号He). 假如没有氢(Hydrogen; 符号H), 当然就没有水(因为水是二氢化氧, H2O); 假如没有水, 人就不能生存(连生命也不太可能出现的地球上). 反过来说, 如果这强交互作用稍微小百分之五, 专家说那么只有氢原子是宇宙中唯一稳定的原子, 就不能有碳, 也没有氧, 自然也不用谈生命的存在了.[4] 这类的例子非常多, 几乎所有的自然常数和自然律, 都好像是特要为我们人类存在而精心设计的, 故此这种现象叫作“宜人原则”(意谓适宜人类生存的原则)
再举一例, 水的奇妙特性. 水具有许多生命绝对不可缺少的特性. 比方说, 水是我们所知唯一固体(冰)比液体(水)密度更低的物质. 这使到冰(固体)会漂浮在海洋或湖泊的水面, 而不是沉在底部; 这使得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可以度过寒冬.[5] 在显微镜下, 水分子呈现所谓的“疏水性效应”(hydrophobic effect), 给予水独特的能力足以在DNA(脱氧核糖核酸)中形成蛋白质和核酸. 从分子的立场来说, “水所具有的多样特质, 实在是天大的奇迹,” 科里(另译“柯瑞”, Michael Corey)在《上帝和新宇宙学》一书中这么写着: “没有其他化合物可以复制水那么多种维持生命的特性, 它们都差得太远.”[6]
黄小石博士补充说: “水具有物质界中最稀有的特性: 例如水的分子量很低, 只有18, 一般这类低分子量的物质在常温都是气体, 像一氧化碳、乙烯等等, 但水却是液体, 也是我们所知道唯一在常温中, 以三态(即气体、液体、固体)共存的物质, 有便于水的流转与更新; 又例如水的“比热”比一般的物质都高, 方便于保持体温, 让身体中各种酵素的功能可以正常运作; 又例如水在结冰时会略略膨胀一些, 一方面造成土壤风化, 又可以浮在冰水之上, 这些现象与生命的存在都是大有关系的, 而这些现象都牵涉到许许多多基本自然律和自然常数的‘巧合’才能发生的.”[7]
寇尔森(Charles Colson)也论到原子结构的“奇妙巧合”. 他指出, 宇宙中的每一样东西, 都是原子组成的. 从远在天边的星辰到肉体内的细胞都是如此, 而原子本身是“许多偶然的巧合”. 在原子里, 中子的质量只稍微比质子多一点; 这意味着“自由的中子”(不受困于原子之内的中子)将会变衰, 并转变成为质子. 若情形刚好相反 — 质子较大而会变衰, 现有的宇宙结构将不会存在. 为什么? 因为一个“自由的质子”, 其实就是一个氢原子(hydrogen atom), 如果自由的质子有变衰的倾向, 那么每一样由氢组成的东西都会变衰. 由氢组成的太阳, 将会消融不见了. 液态的氢氧化物 — 水(H2O)也不可能存在. 事实上, 宇宙本身也会变衰, 因为这个可见的宇宙大约有百分之七十四是由氢组成的.
寇尔森贴切的评述道: “为什么中子大于质子? 没有人知道原因. 没有任何物理成因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子比较大. 事实就是如此. 中子和质子在大小上的差别, 唯一可以解释此事的明显理由, 就是: 这(样才能)使宇宙得以存在, 并使生命得以维持.”[8]
另一方面, 在原子里的电子带有负电荷, 质子则带有正电荷.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触到的大多数东西都没有电荷. 为什么没有呢? 因为质子的电荷均衡了电子的电荷. 幸好是这样! 如果电子所带的电荷比质子还多, 所有的原子都会是负电荷. 假如是那样 — 由于同极相斥 — 宇宙中所有由原子组成的东西, 都将会在灾难性的爆炸中, 飞散得四分五裂. 反之, 假如质子所带的电荷比电子的多, 所有的原子都会是正电荷, 也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
为何质子和电子的正负电荷如此精确地平衡? 科学家无法提供任何物理成因或自然解释 — 特别当你进一步思想这两种粒子在各方面彼此相异, 如大小、重量、磁性等等. 寇尔森写道: “由于没有任何自然解释, 或任何自然律可以说明这个不可思议的精确调度, 难道我们不能够合理地下一个结论: 这个精密复杂的安排, 是一种选择、一个计划, 或是一个设计的结晶吗? ‘巧合’的清单可以永无止境地排列下去. 结果是: 只要最轻微地修改物理学基本力量的‘值’(value) — 重力、电磁、强和弱的核子力量 — 就会形成一个生命完全无法存在的宇宙. 人本原理(即宜人原则)指出了在我们自己的宇宙, 一切在物理学中看起来似乎是独断、不相关的值, 都有个奇妙的共同点: 它们都精确符合宇宙能够维持生命所需的值.”[9]
不信神的学者或科学家常说“宜人原则”只不过是自然界的“巧合”而已. 针对这事, 黄小石博士写道: “若是自然界中巧合的事多了, 就不再是自然巧合, 却显然是在反映一个超自然的设计了.” 举个例子, 若有人和你打赌, 他能连丢10次骰子都出现六点, 你相信吗? 他和你打赌说, 他若做到10次都出现六点, 你就输了, 要给他100元; 若做不到, 他就给你100元. 你接受了这个挑战. 他拿起一颗骰子一丢, 骰子出现六点, 再丢一次, 又是一个六点, 这是巧合, 有三十六分之一的机会. 若再丢一次又是六点, 连丢十次, 都是出现六点, 那你还会不会说这真是巧? 你一定会想: “这六千万分之一的机会竟然给他拿到, 这不是巧合, 一定是他在这骰子上动了手脚.” 黄小石博士写道: “这300多个自然常数的数值, 就恰好是能让生命存在于这宇宙中的数值, 也更不宜用巧合来解释了. 相信这些自然常数是出于刻意的设计, 不是更有道理吗?”[10]
再举个例子说明, 想像你正开车经过美国的南达科塔州(South Dakota), 突然间, 眼前的拉什莫尔山(另译“路思摩尔山”, Mount Rushmore)上面出现四个美国总统雕像,[11] 看起来跟历史课本中四个美国总统的脸一模一样. 你会认为这些雕像是风化、雨淋, 或冰河侵蚀的结果吗? 当然不会! 你立刻推理和判断是艺术家辛苦地敲打, 把这四张著名的脸从石头中雕出来的.
数学家登伯斯基(或译“戴姆斯基”, William Dembski)在其所著的《设计参数》(The Design Inference)一书中, 提出“解释滤镜” (explanatory filter)这一原理. 他指出, 当我们尝试去解释任何自然现象时, 存在着三种可能性: 随机(chance)、法则(law, 特指自然律或自然力量, natural force)或设计(design). 若这个自然现象是不规则的、反复无常的, 而且不是特定的, 我们可以推论这只是随机事件. 如果它是规则的、可重复的, 而且是可预测的, 我们可以推论这是自然力量的结果. 但是, 如果这个现象是不可预测的, 却又具有高度的特定性, 我们可以推论这是经过设计的产品. 在拉什莫尔山的四个总统像, 是不规则的(这不是我们常见的风蚀现象), 却又是特定的(它们符合一个独特的、事先选择的样式, 即四个总统的样貌, 编者按), 若运用解释滤镜原理, 显然这是一件设计杰作.[12]
根据“宜人原则”, 设计的证据遍满了整个物质宇宙. 我们若采纳登伯斯基的解释滤镜, 就会发现物质宇宙的许多主要特性是不规则的(没有任何自然律可以将它们涵盖在内), 却又具有高度的特定性(它们显然事先被选择来维持生命). 简言之, 它们具有无法错认的设计特性. 所以寇尔森总括说: “如果宇宙展现出具有设计的特性, 推论有一位设计者存在是相当符合逻辑的. 最明显的指标是: 宇宙看来是经过设计的, 因为它本来就是经过设计的 — 对圣经的世界观来说, 这是个强而有力的证明: 有位慈爱的神, 创造了这个世界.”[13] 这是圣经开宗明义所说的: “起初, 神创造天地!”(创1:1)
*****************************************
附录(2): 近代科学家论“宜人原则”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格利姆(另译“格连”, Patrick Glynn)曾是一位无神论者. 他曾任美国总统里根(Reagan)政府的限武谈判员, 现任美国华府(Washington, D.C.)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社群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格利姆第一次接触进化论, 是在教会学校念书的时候. 他一下子就知道这是与圣经水火不容的理据. “我在课室内站起来, 向那可怜的修女指出了这一点.” 他回忆说.
他坚信“理性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 他在70年代念完哈佛博士学位, 已是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了. 他说: “达尔文显示了根本不需要上帝, 也可以解释生命从哪里来. 生命、全人类, 是在漫长年代里, 由随机演化而来的.”
格利姆的妻子是个基督徒. 婚后, 他发现自己不断与信主的妻子为信仰辩论. 格利姆认为自己的思想“相当开放”, 愿意查看到底神的存在有无合理的证据, 他最终找到的答案, 完全出乎意表! 他说: “慢慢的, 我发现在我转向无神论的那20年间, 一大批有系统的书刊面世, 它们不独叫我深深动摇对无神论的信心, 而且, 不论从任何一个理性角度去看, 也已将我无神论的眼光改变了… 今天, 在我看来, 聪明人实在没有理由去接受无神论或不可知论, 他们没理由在理性上重蹈我的覆辙.”[14]
是什么证据驱使他在灵性上起了惊人的改变呢? 在他探索过程中, 对他影响最大的, 就是宜人原则(anthropic principle; 编者注: 希腊文anthropos是“人”的意思). “宜人原则”最先是剑桥物理学家卡特(Brandon Carter)提出的. 1973年, 他在一个颇具威望的科学会议上, 宣读了一篇破天荒的论文: 《宇宙学中的巨大数巧合与宜人原则》(Large Number Coincidences and the Anthropic Principle in Cosmology).
这原则, 根据格利姆所说, 基本上是说“物理学上看似随意而互不相关的常数(constants)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一切的数值(values)刚巧是完全能让宇宙产生生命所必须的”. 格利姆后来在《有神的证据》(God: The Evidence)一书中, 将宇宙精妙得“难以置信的微调”列为令他确定这宇宙必须是匠心独运之大师杰作的主要理由. 他说: “只不过是25年前的事, 当时讲理性的人如果单凭科学证据看问题, 结果大都变成了怀疑论者(怀疑神的存在). 今天不再是这样了. 今天实际的数据强烈支持有神的假设, 为宜人原则的拼图提供了最简明的答案.”[15]
麦葛福(或译“麦格思”, Alister McGrath)是位能言善道的神学家, 他曾在牛津大学念分子生物物理学, 又极具雄心的写了三大册《科学神学》(A Scientific Theology).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题目, 他有本领把主线抓出来. 例如在宜人原则的问题上, 他以英国人一贯含蓄而尖锐的风格, 用两条精辟的问题, 就叫反驳者无言以对: “莫非大自然中各项定律能使生命成为可能, 纯属巧合而已? 难道这不是一条指出人的本质和命运的重要线索吗?” 显然, 这肯定不是纯属巧合, 而是精心设计. 这设计说明人的本质 — 是神所创造的杰作; 同时也指出人的命运 — 活在世上是有目的, 为要荣耀创造他的神.
《为人类寻根》(The Case for A Creator)的作者史特博说: “我就是凭这两条问题, 按图索骥寻找新的答案. 我要明白在维系生命这样缜密而慎重的事上, 物理学上的平衡是怎样的一回事. 我知道最近几10年来, 愈来愈多科学家、哲学家依循不同的线索达到了自己的结论(而这结论指明神是生命背后的设计师和创造者, 编者按), 其中有一些人, 套用物理学家兼神学家波尔金霍恩(另译“蒲景康”, John Polkinghorne)的话说, ‘是丝毫未受一般宗教意图所影响的’(指这些科学家或哲学家并非因着宗教信仰而下结论说: 宇宙有一位智慧的造物主; 它们是依循科学事实的探索而达此结论, 编者按)’.”
《生命起源的奥秘》(The Mystery of Life’s Origin)的作者之一布拉德利(另译“贝特莱”, Walter Bradley)说: “这30年来, 这么多的科学家改变态度, 不再以为宇宙偶然产生是个合理的解释. 这种情形是不难明白的, 愈明白我们这个家(指地球)造得多精致, 就愈接受智慧设计的证据.”[16]
例如戴维斯(另译“戴维思”, Paul Davies)这位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理论物理学前教授, 本是怀疑论者, 现在却深信宇宙是有目的的. 他在《上帝的心思》(The Mind of God)一书说: “我的科研背景叫我愈来愈相信物质的宇宙是精心炮制、叫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我不能再将它视作等闲. 我不能相信我们在这宇宙中出现只是命运作弄, 历史意外, 或是宇宙戏剧中不经意的一幕.”[17] 宇宙是精心设计的!
声誉卓著的天文物理学家霍伊尔(另译“贺尔”, Fred Hoyle)说: “我不信科学家衡量过证据后, 会不承认核子物理定律是刻意设计成现在的这种样子, 以至可以在恒星内产生如此效果的(即让生命可以在地球上产生, 编者按).” 宇宙学者哈里森(另译“哈里信”, Edward Harrison)表示: “许多科学家若肯表态, 大都倾向接受目的论或设计论的立场.” 他又作出结论: “宇宙微调(fine-tuning)是‘有神设计论’的表面证据.”[18] 宇宙的精细微调证实了有一位设计宇宙的全智者.
霍伊尔的这句话引发哈佛天文学教授金格里奇(另译“金里奇”, Owen Gingerich)这位史密森学会天文物理天文台(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资深学者的回应: “我和霍伊尔虽有许多的分歧, 但我同意他的话. 合符常理而令人满意的解释是: 这世界是超智者的杰作”(直译为: “显明超智者的创作之手”, designing hand of a superintelligence).[19]
区洛思(Robert Augros)与史坦钊(George Stanciu)合著的《科学新故事》(The New Story of Science)将许多碰在一起、使世界适合人生存的“巧合”集结起来. 他们写道: “一个以造出人类为目标的宇宙, 意味着背后有智慧的指引; 人虽不是物质宇宙的中心, 却占了物质宇宙之目的的核心.”[20]
曾在牛津受教育的莱斯利(另译“李思理”, John Leslie)在令人大开眼界的1989年著作《宇宙》(Universes)里, 汇聚了许多宜人原则的实例. 他认为, 假如我们的宇宙是绝无仅有的(实际上没有科学数据显示其他可能), 那么, 宇宙间的微调“是真确的证据… 证明神确实存在.”[21]
简而言之, 宇宙中的种种物理定律和常数, 都指向“创造论”, 证实宇宙是智慧的神所精心设计的, 为让人类得以存活、生命得以维持. 这是越来越多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科学家, 在客观探索后所获得的结论. 你又如何呢?![22]
[1] 编者注: 编者坚信学位和神学院绝非真理的保证和权威, 因世上有许多由著名神学院毕业的闻名神学博士, 竟是不信圣经的“现代主义者”(或称“自由主义者”). 然而, 为了让读者(特别是非信徒)对受访者有些认识, 以下列出他的的学历和专长: 罗宾·科林斯(Robin Collins)在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念物理和数学(平均积分点只差0.07分就满分), 接着从德州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奥斯丁分校(Austin)取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科林斯也喜欢哲学, 并在圣母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念哲学博士, 其论文导师是美国近代最出色的哲学家之一普兰廷加(Alvin Plantinga). 科林斯对宇宙微调这课题深感兴趣, 并醉心研究, 结果为多本书撰述有关“宜人原则”(anthropic principle)的文章, 包括《神与设计论: 目的论与现代科学》、《有神论是合理的》、《神的重要性: 宗教哲学选辑》、《内心盼望的理由》. 目前, 他在斐氏基金会支持下, 快要写成《好脾气的宇宙: 上帝、微调、自然律》. 此外, 他也经常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说, 包括耶鲁(Yale)、协同(Concordia)、贝勒(Baylor)、史丹福(Stamford)等. 他也是2003年在圣母大学举行的美俄两国“上帝与物质宇宙论”大会主要讲员.
[2] “宜人原则”(anthropic principle)是剑桥物理学家卡特(Brandon Carter)于1973年提出的. 基本上是说物理学上看似随意而互不相关的常数(constants)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一切数值(values)的大小或强弱都是恰到好处, 完全刚刚好能让宇宙产生生命. 换言之, 这些物理常数好像被调好一般, 为了预备迎接地球上的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到来(此乃所谓的“微调论”, fine-tuning theory).
[3] 上文改编自 史特博著, 陈恩明译, 《为人类寻根》(香港荃湾: 海天书楼, 2007年), 第117-128页. 编者也按此书原版(英文版) The Case for a Creator作出少许修正和补充.
[4] 黄邓敏著,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香港九龙: 世界华人福音事工联络中心, 2005年), 第131, 136页.
[5] 湖泊的水在冷冻时结成冰块, 并浮在水面上. 这湖泊上的冰成为一个“保温层”, 使冰以下的水在寒冬时不至越来越冷, 以致其中的水中生物全被冻死.
[6] 寇尔森、皮尔丝合著, 林秋如、林秀娟合译, 《世界观的故事》(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2006年), 第88-89页. 此书将上述的“宜人原则”译作“人本原理”.
[7] 黄邓敏著,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第131页.
[8] 寇尔森、皮尔丝合著, 林秋如、林秀娟合译, 《世界观的故事》, 第89页.
[9] 同上引, 第90页.
[10] 黄邓敏著,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第131页.
[11] 此山上雕有美国四位总统(华盛顿、杰弗逊、林肯、西奥多·罗斯福)的巨大头像.
[12] 寇尔森、皮尔丝合著, 林秋如、林秀娟合译, 《世界观的故事》, 第92-93页.
[13] 同上引, 第93页.
[14] Patrick Glynn, God: The Evidence (Rocklin, Calif.: Forum, 1997), 第1-20页.
[15] 同上引, 第55, 53页.
[16] Walter L. Bradley, “The ‘Just So’ Universe”, in Signs of Intelligence, 第170页.
[17] Paul Davies, The Mind of God (New York: Touchstone, 1992), 第16, 232页.
[18] Edward Harrison, Masks of the Universe (New York: Collier, 1985), 第263, 252页.
[19] Owen Gingerich, “Dare a Scientist Believe in Design?” in John M. Templeton (ed.), Evidence of Purpose (New York: Continuum, 1994), 第25页.
[20] Robert M. Augros & George N. Stanciu, The New Story of Science, 第70页.
[21] John Leslie, Universes (New York: Routledge, 1989), 第198页.
[22] 上文主要改编自 史特博著, 陈恩明译, 《为人类寻根》(香港荃湾: 海天书楼, 2007年), 第117-120页.
Related
作者: 百合
刊登于2011年4-6月份,第89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