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称号:“世界的光”


(A)       序言

按创世记的记载, 神创世的第一句话, 就是“要有光”(创1:2); 虽然神对所造的万物都看为好, 但不特别指明何物为好, 只说“神看着是好的”(创1:10,12,18,21,26), 唯独指明“光”, 称之为好 — “神看是好的”(创1:3). 神为何在创造的过程中, 要将光列于首位? 为何不特别指明其他受造物的名, 称之为好呢? (比方说“神看树木是好的”, “神看鱼是好的”等等) 这一切绝非偶然. 原来, 在光未出现以前, 地是空虚混沌, 渊面黑暗. 但光的出现, 驱散黑暗, 重定规范. 光的临到使神的创造得以显明出来, 进入秩序、孕育生命的重要预备. 正因此故, 光必须列于首位, 难怪圣经要记载, 神看光是好的. 因着光的卓越性, 主耶稣基督被称为“世界的光”(约8:12);  在旧约时, 光的临到显明神的创造, 在新约时, 这“世界的光”的临到显明那更宝贵的真理 — 神的救赎.

 

(B)       “世界的光”的定义

“光”在原文是 phôs {G:5457}, 英文字 photo (照片)便是源自希腊文的phôs (光). 光是一种能照明和驱散黑暗的奇妙之物. 它是一种看似易懂, 其实深奥难明, 不易解释之物. 历代以来, 科学家越研究光, 就越发现它的高深莫测, 且令人赞叹的特性. 我们较后将讨论这点. 至于“世界”, 其原文是 kosmos {G:2889}, 本义是“秩序(order)、排列或布置(arrangement), 可意谓显示秩序的: (1)宇宙天地(约17:5); (2)地球(彼前5:9译作“世上”); (3)地球上的人类(约3:16译作“世人”); (4)敌对神的属世制度(约壹2:15-17); (5)妆饰(彼前3:3译作“妆饰”)等.[1] 有了光, 世界才有生命. 因此, “世界的光”不仅表明基督把生命引进这属物质的宇宙世界, 更把属灵的生命引进世人( kosmos )黑暗的心里.

 

(C)       “世界的光”的意义

曾获美国宾州大学化工博士的洪予健, 在其文章《奇妙的光, 荣耀的主》中讨论了“光的七大特征”.[2] 下文是参考他的文章, 再经改编和加以解释, 为使人对基督这“世界的光”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C.1)   光的荣耀启明性  

众所周知, 光的第一个特征, 便是具有显明一切的启明性; “…因为一切能显明的, 就是光”(弗5:13).[3] 基督就是那有启明性的“真光, 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约1:9). 他不但照亮人心的黑暗, 显明人心的罪, 例如在约8:1-11里, 基督显明那些拿淫妇来质难主耶稣之人本身的罪恶; 同时也光照罪人, 指示他们那条悔改信主, 回头蒙恩的道路, 例如在约8:11, 主指示那位淫妇悔改蒙恩的道路. 诚然, 耶稣基督这世界的光“照出暗中的隐情, 显明人心的意念”(林前4:5). 他来到世界, “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 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路1:79); 更要照明我们心中的眼睛, 使我们“知道他的恩召有何等指望. 他在圣徒中得的基业, 有何等丰盛的荣耀”(弗1:18).

     (C.2)   光的能量供应性  

常听人说: “万无生长靠太阳”. 其实这话并不完全, 因为太阳若没有了可产生足够光热的热核反应, 那么万物也无法生长. 说到底, 真正帮助万物生长的, 是那带着热量驱散寒冷的光, 是那带着能量促进光合作用的光. 神所造的光, 不但给世界带来光明, 也为世界带来生命成长所需的能量, 这两者是紧密不可分的.  

光能供应能量, 产生和维持生命. 这就是为何基督不但是“世界的光”, 也是“世界的粮”(约6:35,48). 当我们被基督所光照, 明白本身的罪人地位而信靠基督时, 我们便获得新的生命 ¾ 重生. 不但如此, 基督这“世界的光”还带着能力, 供应我们属灵生命所需的成长能量. 基督正如先知哈巴谷所言: “他的辉煌如同日光. 从他手里射出光线. 在其中藏着他的能力”(哈3:4). 主耶稣所说的话就是生命(约6:63).

     (C.3)   光的全备统一性  

这世界之所以美, 因为富有颜色. 但世界之所以色彩缤纷, 都是由光所赋予的; 因为任何物体的颜色, 都需经由光的作用, 方能显示出来. 坚信真神和圣经的伟大科学家 ¾ 以撒.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67),[4] 是第一个用三棱镜分光后, 发现光是由七种光色组合而成的. 光的七种颜色都是由表面看来单一的白色光分解而来, 而这七种光色又可由更基本的红黄蓝三大颜色所表达.[5]

在圣经中, “七”和“三”都是象征“完美、完整、全备”的数字. “七”象征“属灵的完美全备”(spiritual perfection), 而“三”则象征“属神的完美全备”(divine perfection).  光有七种不同颜色, 显出其色彩的丰富完备, 而这七色光又可组合成基本的三色光, 而这七色光或三色光亦可组成单纯一致的白光. 光的“7-3-1”特征表明基督这“世界的光”之“7-3-1”特性, 即“七”述说基督在属灵方面的完美全备 — 所有属灵的完美(例如圣灵所结之果的九种方面, 加5:22), 都可在基督身上看到; “三”述说基督在属神方面的完美全备 — 他有神所有的神性(西2:9), 是不折不扣的神(约1:1,14; 罗9:5); “一”象征和谐统一, 表明神所有丰富的神性, 都和谐与统一地在基督身上彰显出来, 例如他有恩典又有真理(约1:14); 有慈爱又有公义(比较约8:7和11). 他像光一样, 表现出完美平衡、和谐统一的特性.

     (C.4)   光的传播自足性  

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在其双孔实验中发现光的衍射与干涉现象, 确认了光是一种波. 根据人类对波的认识, 例如水波、声波等, 都只能借助特定的媒质才能传播; 光既是一种波, 人们便理所当然认定它也需要在媒介中传播, 于是人们将想象中帮助光传播的媒介命名为“以太”(ether) ¾  一种无人见过却非存在不可的物质. 直到迈克耳孙和莫雷(Michelson-Morley)[6]在实验中, 发现光的速度完全不受假定的“以太”运动方向所影响,[7] 人们才知道光作为一种电磁波, 其传播方式完全可由麦克斯韦电磁方程式来描述: 光是以电场磁场相互激发的方式来传播的, 不需要任何媒介. 至此, “以太”之说也就被推翻, 成为昨日黄花了.

光在传播中自足自立, 他照明物体、供应能量、给予色彩的功能都是独自完成的, 不需倚靠其他媒介之助. 这表明基督的自供自足. 虽然在世上, 作为人子的耶稣基督常常倚靠神, 按照神的旨意行事, 但这只是为要给我们设立榜样(腓2:5-8; 参彼前2:21). 站在神性的角度, 他却是自有永有的神, 正如他所说: “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 就赐给他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5:26). 基督从不需要他人的帮助,[8]  “谁知道主的心, 谁作过他的谋士呢? 谁是先给了他, 使他后来偿还呢?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 倚靠他, 归于他”(罗11:34-35).

     (C.5)   光的恒定不变性  

光的恒定不变性在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1)光的形态不变, 不像其他物质那样, 会因着温度而有固态、液态、气态的变化; (2)光的状态是不变的, 不像其他物体那样, 可以有动静的变化, 光永远只有动态, 它不自行停止; (3)光在真空里的常态和常数. 在真空里, 光的速度不但是常态(normal, 由“迈氏方程”推导而出), 而且是绝对常数(constant, 即恒久不变, 由“迈克耳孙-莫雷实验”发现), 光速不依人们测量参考系的改变而改变. 以往人类凭着常识认定时间和空间是绝对不变的, 因此以它们作为测量的绝对单位, 如此却无法解释光速为何不受经典相对运动规则的影响. 直到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9]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人类才发现: 在真空中光速绝对不变的事实面前, 那要产生变化的, 竟是人类以为绝对不变的时间和空间.[10]

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世上的东西都是相对不定, 不断改变的. 科学的知识需要发展, 宗教的学理需要更新, 否则便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所以在本质上, 这些东西都不稳定, 不完美. 但基督这位“世界的光”, 像光有恒定性一般, 是绝对恒定不变的. 他从起初直到末了都没改变, 因为“耶稣基督, 昨日今日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来13:8). 他的公义不变, 所以那些加害我们的人, 神必报应(罗12:19); 他的慈爱不变, 所以没有一事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罗8:38-39), “我们纵然失信, 他仍是可信的. 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提后2:13).

     (C.6)   光的不可超越性  

光除了速度恒定, 也显出其不可超越的至极性. 神借着光, 为人类定出了两个宇宙常数: 一是光速常数(c), 那是世上一切速度的上限(光速不可超越); 二是能量的下限, 即普朗克常数(h), 这是我们所能确定的最小能量单位. 光犹如一把宇宙的量尺, 将至大和至微的尺寸定好, 让世上万物的运行莫不在于其中. 理论上的研究显示: 任何物体加速快到接近光速时, 该物体的质量就会趋近于无穷大(因为 E = mc2 , 能量都化为质量了);[11] 而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即 F = ma ), 促使该物体继续加速前进的力也要变得无穷大才可以. 载人奔月的多级火箭一级级地加速上去, 最快也要三天三夜, 才能登陆月球; 而光从月球射到地球, 却只需1.25秒. 可见光所具有的, 是其他物质所不能超越的速度.[12]

光速不可超越, 质量不可再分的性质, 述说基督这位“世界的光”, 其神性的完满, 其能力的浩大, 其智慧的高超, 其慈爱的丰盛, 是绝对无法超越的, 例如“基督的爱, 是何等长阔高深, 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弗3:19). 所以人类历史上, 甚至从世界的开始到结束, 宇宙间没有一者能超越这位至极的基督.

     (C.7)   光的波粒二像性  

人类因光速不变的发现而产生了相对论, 又因着光辐射中能量不连续性的发现而产生了量子论. 量子论的创立, 终于解开了在科学史上一个长期存在的谜, 那就是光为何既是粒子又是波. 粒子和波本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人类从经验中发现: 任何物质的本质若不是粒子, 就一定是波; 不可能既非粒子又非波, 也不可能既是粒子又是波. 但为什么我们从不同的实验中, 有时可看到光完全的粒子性, 有时却发现光又具备完全的波动性呢? 这个谜底由德国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揭开了! 原来, 此乃人所能使用的测量工具之局限性所致: 根据“测不准原理”, 微观粒子的行为会因着观察者的出现而发生改变.

教会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异端, 多半出现在解释耶稣基督究竟是谁的问题上. 有者否认耶稣基督的神性, 认为他只不过是人; 有者却否认耶稣基督的人性, 认为他全然是神; 也有人分割耶稣基督的神性与人性, 认为他在受浸时领受圣灵, 故有神性, 但在十架受苦时却失去神性, 只剩人性. 但圣经清楚教导我们, 耶稣基督是完全的神(约1:1,14), 也是完全的人(提前2:5). 诚然. 这是难以理解. 可是, 既然现代科学的发现, 使人不再怀疑光既有粒子性, 也有波动性的特征, 为何就不能接受耶稣基督具备完全的人性与完全的神性呢? 深愿光的“波粒二象性”给我们一些启发, 让我们敢于承认自己头脑理智和科学知识这些“测量工具”的有限, 来谦卑接受神在圣经中给予我们的启示. 在圣经中看耶稣展现神性的一面时(例如行神迹), 不怀疑他的人性; 看到他人性的一面时(例如疲乏), 也不以为他失去神性. 若是如此,  就不会再有更多的异端兴起. 

 

(D)       结论

我想在总结时引述洪予健所说的话, 是最恰当不过了. 他说: “主耶稣基督是世界的光, 我们也已从光的几个特性, 加深了对他的认识. 但光虽有这些奇妙的特性, 却不是永远长存的, 因为‘这世界, 和其上的情欲, 都要过去. 惟独遵行神旨意的, 是永远常存’(约壹2:17); 到了新天新地, 在耶路撒冷城内就不再用日月光照了, ‘因为主神要光照他们. 他们要作王, 直到永永远远’(启22:5). 原来如此奇妙的被造之光, 也不过是要过去的影子, 为要引导我们来就(靠近)真光: 唯有主耶稣才是那从起初存到永远的真光, 当我们跟随他、与他相交时, 就不在黑暗里走, 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 且成为光明之子, ‘显在这世代中, 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好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13]


[1]               Spiros Zodhiates, The Complete Word Study Dictionary: New Testament (Chattanooga, TN: AMG Publishers, 1992), 第880-882页.

[2]               洪予健, “奇妙的光, 荣耀的主”. 载《生命与信仰》, 生命季刊福音版总第1期(2002): 第47-51页.

[3]               “神就是光”(约壹1:5). 光的启明性正显示出神是位愿意向我们显明的神, 首先, 他透过“创造的光”(指受造之物)显明他的永能和神性(罗1:20); 接着, 他又透过“世界的光”(指耶稣基督)更具体地显明他的救赎和旨意(约1:18).

[4]               有关牛顿的科学贡献和信仰见证, 请参 2001年7月份, 第20期《家信》的“科学伟人: 以撒.牛顿(Isaac Newton)”.

[5]              这不同的七色光或三色光又都具有作为光的同一性质, 随时可重组成单纯一致的白光, 不露丝毫原本各自光色的痕迹. 这种特性可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三一神”位格中的区别和同一, “一而三, 三而一”; 这“一而三成为七”的特性述说那独一的神有三个位格, 三者在救赎上彼此配搭合作, 使救赎完美全备: 圣父从天上差遣圣子, 圣子在架十完成救赎, 圣灵在地上内住信徒心中为印记, 等候得赎和得基业的日子(约壹4:10; 弗1:13-14;  4:30).

[6]               洪予健的文章中所提到的是“麦克尔逊-莫雷”(Michealson-Mauray), 而非“迈克耳孙-莫雷”(Michelson-Morley), 显然在英文名字上有所不同, 可能是打字上的失误.

[7]               这就是闻名的“迈克耳孙-莫雷实验”(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 此实验于1887年测定光速不受媒质的影响. 迈克耳孙(Albert Abraham Michelson, 1852-1931)是美国物理学家, 以测定光速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闻名, 因其光谱学和气象学的研究, 成为美国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7)的人. 莫雷(或译作“莫利”, Edward Williams Morley, 1838-1923)则是美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与迈克耳孙合作实验, 探测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 结果失败, 导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发现相对论. 陆谷孙主编, 《英汉大词典》缩印本(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年), 第1128和1168页.

[8]               有人说主耶稣岂不是需要基督徒的帮助, 来使福音广传吗? 其实, 若不是基督先赐下生命给人, 岂有人能传福音呢? 因此, 实际上是基督先帮助人来帮助他的福音工作, 使人有机会因事奉神而得奖赏.

[9]               爱因斯坦是美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创立“狭义相对论”(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1905)和“广义相对论”(general theory of relativity, 1916), 提出光子概念(1905), 创立光电效应定律, 曾参加反战, 反对使用核武器, 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于1952年受邀作以色列的第二任总统, 但他坦然拒绝.

[10]             爱因斯坦在其相对论(theory of relativity)中指出: “在真空中, 光速是常数和绝对的(constant and absolute), 不管它的根源如何运动(source’s motion)和观察者如何活动(observer’s movement).” 参 http://galileoandeinstein.physics.virginia.edu/lectures/spec_rel.html 和 http://library.thinkquest.org/27356/p_michelson.htm

[11]          E = mc2 (等于物质乘以光速的平方)是爱因斯坦的著名公式. 这公式说明神借着他话语的大能创造万物(诗33:6,9“他说有就有”), 维持万物(来1:3“托住万有”), 因为从这公式推衍出来的一个结论, 就是物质可由而生, 正如巨量的可由物质而生. 后者(即可由物质而生的论点)已由原子弹证实了. 对于这个公式, 苏佐扬有极具启发性的解释, 他说: “E是‘能的量’, M是‘质的量’, C是光的速度. 其意即: 当物质用光的速度进行时, 物质便发出巨大的能力. 爱因斯坦相信所谓的物质, 只是能的另一种表现而已. 试将爱因斯坦的公式与神的创造作一对比如下: E(能力; 即神的能力被释放) = M(物质, 即所创造的物质) + C2(光速, 即神的灵运行的速度). 万物是神所创造的, 他释放他的大能而造成宇宙万物, 是借着圣灵的运行, 灵的运行比光更快速”; 参 苏佐扬著, 《旧约精研第一集:创造论》(香港尖沙咀: 基督教天人出版社, 1995年), 第9-10页.

[12]             虽然光有这样无可超越的速度, 然而, 当我们仰望静夜星空, 想到那一闪一闪的光芒, 竟可能距离我们有几十万, 甚至几十亿光年之遥时, 我们何能不对神那无限浩大的创造能力、无与伦比的威荣可畏而肃然起敬、俯伏下拜呢?

[13]             洪予健, “奇妙的光, 荣耀的主”. 载《生命与信仰》, 生命季刊福音版总第1期(2002): 第51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