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们中间” (旧约经文查考) “In the Midst” (Old Testament)
(A) 引言
主在 太18:20中应许道: “因为无论在哪里, 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 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我们认为 太18:20的应许中含有宝贵的字眼 — “在他们中间”. 它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考究, 尤其是拿它们与出现在别处旧约经文的相同字眼作一比较.
(B) 旧约经文查考
(B.1) 神的同在要求圣洁 (Sanctity)
在 民5:1-4中, 耶和华吩咐以色列人说, 一切不洁者(长大麻疯的、患漏症的, 并因死尸不洁净的)都要出到营外, “免得污秽他们的营; 这营是我所住的”(原文直译: “免得污秽他们的营, 这是我住在中间 [KJV: in the midst] 的营”; 民5:3).[1] 这表明神的同在是有条件的, 即要求祂的子民(百姓)保持圣洁(SANCTITY). 这对于今天的我们也是一样.
神的召会, 像祂在旧约的居所, 必须是圣所. 圣洁必须盛行其中; 若有罪入侵, 就必须对付, 甚至情况需要时, 要把不洁的人赶出去(断绝交通, 参 林前3:16-17; 5:1-13). 神在旧约以祂的同在圣化了神的家(代下36:14; 结5:11), 所以玷污神的家是一件严重的事. 同样的, 以属乎血气或任何与神所启示的旨意和神性相违的事物(林前3:17)来玷污召会(神的家), 也是极其严重的事.
保罗为着哥林多的召会感到困扰, 因这召会留地步给属人的智慧. 那里的信徒在教义、传道和实践上, 容许属人智慧的渗入. 今天许多召会也陷入这个陷阱! 很少召会满足于单靠神的道来治理和指引, 并拒绝那些按照属血气之人看来具有好处或优势的事物. 我们不希奇看到在哥林多前书第5章, 对属人智慧的夸耀与道德的沦落是同行的, 因为我们现今看到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世界.
(B.2) 神的同在表明活动 (Activity)
申23:14有个特殊的表达法, 我们在那里读到: “因为耶和华你的神常在你营中 (原文直译: 在你营的中间 [KJV: in the midst] )行走, 要救护你, 将仇敌交给你, 所以你的营理当圣洁, 免得祂见你那里有污秽, 就离开你.” 这里也同样强调圣洁是神同在的必要条件, 但所用的特殊动词 — 行走 — 是要表明神的活动(ACTIVITY)之概念. 请比较 林后6:16所引述的 利26:12.[2] 既然神是“活神”, 祂在祂的子民中间就不会只是消极不动的. 另一个新约的相同例子是 启2:1, 我们在那里读到主耶稣“在七个金灯台中间 (KJV: in the midst)行走”.
上述申命记23章的经文以此为开始, “你出兵攻打仇敌, 就要远避诸恶”(申23:9). 这点表明此段经文的教导是特别关乎神子民的争战. 当我们面对撒但这位强大的仇敌时, 主在我们中间的同在和活动是何其重要!
当神子民的属灵状况在祂眼中看为正时, 祂的活动是要“救护” 他们脱离仇敌, 可是一旦神的子民污秽他们的营, 祂就必须“离开”他们(比较 启2:4-5; 3:15-16). 在 出33:3-6和 申11:2-7中, 我们看到神在祂子民中间的同在和活动是严肃的经历. 神在祂子民中间的活动之性质有赖于他们属灵的状况, 即他们是否愿意走在分别为圣的道路上, 正如哥林多后书第6章所指出的. 这点也可从主在启示录第2和第3章给亚西亚七个不同召会的话语中看出. 祂按每个召会不同的状况来启示祂自己.
(B.3) 神的同在给予安稳 (Stability)
诗篇第46篇描述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景, 其中每一件负面的事看来都大大打击神的子民. 无可置疑的, 此篇诗在它真正的预言性意义上, 特别是要安慰(七年)灾难中的圣徒. 尽管如此, 任何患难中的信徒实际上都能从此诗的基本属灵教训中获得极大帮助. 论到“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之后, 诗人补充说: “神在其中(直译为“神在她[这城]的中间; KJV: God is in the midst of her), 城必不动摇; 到天一亮, 神必帮助这城”(诗46:4-5).[3] 在此, 神的同在被视为在纷扰混乱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安稳(STABILITY)的秘诀.
这同样不变的神依然在祂子民中间, 所以无论我们周围的世界如何改变, 我们都没有离弃真道和妥协的借口. 愿所有地方召会学习说“神是我们的避难所, 是我们的力量, 是我们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46:1). 尽管周围的事物何等糟糕, 看似就要瓦解我们, 但我们仍能为着神的真理坚立, 安稳地站在其上. 对于这样的群体, 我们真的可以形容她为“必不动摇”(诗46:5).
(B.4) 神的同在赐予幸福 (Felicity)
以赛亚书第12章是另一个预言性篇章, 展望以色列人最终得到拯救, 以及(弥赛亚)国度的福气. 它不断发出欢庆的喜悦之音, 请留意所用的字眼如“称谢”(第1节)、“诗歌”(第2节)、“欢然”(第3节)、“称谢”(第4节)、“唱歌”(第5节)、“扬声欢呼”(第6节)等等. 最后一节说道: “锡安的居民哪,当扬声欢呼,因为在你们中间 (KJV: in the midst)的以色列圣者乃为至大”(赛12:6). 这里主要的观念是主耶和华的高举, 而祂子民也因此被高举. 这幅情景呈现非常欢乐的幸福(FELICITY). 那位被高举之主在祂子民聚会中间的同在带来何等的喜乐, 也引致欢喜的称谢和见证. 纵然处在诗篇46篇所说那种骇人可怕的情景, 我们可以读到如此喜乐的经历: “有一道河, 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 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诗46:4).
(B.5) 神的同在带来期望 (Expectancy)
当我们来到 耶14:9, 我们读到神的子民因着他们的“罪孽”(iniquities, 耶14:7)和“背道”(backslidings, 耶14:7)而经历主的管教. 他们遭受饥荒之苦. 他们的呼求得不到回应, 他们在患难之日所寻求的那位救主, 看来对他们的命运漠不关心, 或者无能为力. 他们的呼求是“耶和华啊, 祢仍在我们中间 (KJV: in the midst); 我们也称为祢名下的人, 求祢不要离开我们”(耶14:9).[4]
尽管情势看似毫无希望, 他们想到主耶和华在他们中间, 这使他们心生希望, 带给他们期望(EXPECTANCY)的意念. 无论一个召会的属灵状况多么低落, 多么倒退, 若主仍在中间, 情况就不致绝望, 他们仍可期望, 他们还有希望. 可悲的是, 这不是以色列人的情况. 他们深陷罪中(不肯悔改), 结果神离弃他们. 他们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 主不在他们中间了. 这好像老底嘉的情况(启3:14-22), 主已离开他们(以色列人), 他们没察觉到主的离弃, 结果是他们没有希望再为主作见证. 他们被敌人掳掠吞灭. 无论如何, 在无望的情况下, 主真实的同在是我们确定的希望, 但我们若只虚称主与我们同在(其实不然), 这对我们肯定无益. 我们继续犯罪将导致主拒绝我们的召会, 收回祂的福气. 请读耶利米书第14和第15章的全文.
(B.6) 神的同在恢复合一 (Unity)
以西结书第37章是另一个荣耀的预言性篇章. 那里论到长久分裂成二的以色列国民, 将会重新联合, 成为耶和华的子民. 神两次说到祂将会在他们中间设立祂的圣所直到永远(结37:26,28).[5] 这将是祂与他们所立的和约之圆满成就, 也是耶和华对他们施恩的证据. 但此段经文的重点是, 这将是无上的福气, 赐给那被神恩典所恢复而合一(UNITY)的子民. 肯定的, 若没有合一, 就无法享受主在祂子民中间的同在之喜乐. 当我们中间出现争竞、混乱和分裂时, 平安的神就无法找到同性质的居所. 请参阅 诗篇第133篇.
(B.7) 神的同在带着权柄 (Authority)
过后在同样的预言中, 我们看到主的荣耀回到以色列国. 我们在以西结书第43章一开始时就读到此事, 神亦在第7节后宣告此事, “人子啊, 这是我宝座之地, 是我脚掌所踏之地. 我要在这里住, 在以色列人中(直译“在以色列人中间”, KJV: in the midst)直到永远.…”(结43:7). 这段经文的重点是要神的子民作出调整, 以符合神的样式, 并遵行祂的旨意, 因为祂掌有绝对的权柄(AUTHORITY), 使到祂的居所立刻成为祂的宝座和脚凳. 这真理在今日是何等迫切的需要和重要, 特别是当信徒离弃圣经的样式, 引进不合圣经的做法, 在神面前蒙羞. 神为祂的家(召会)所给的教导并非仅是劝告, 而是必须遵行的命令, 是名副其实的“法则”(律法, 结43:12), 要求祂的子民绝对的顺服.
(B.8) 神的同在展现坚定 (Constancy)
对与背道倒退的子民, 神在何西阿书第11章呼吁道: “我的民偏要背道离开我; 众先知虽然招呼他们归向至上的主, 却无人尊崇主.… 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 也不再毁灭以法莲, 因我是神, 并非世人, 是你们中间 (KJV: in the midst)的圣者; 我必不在怒中临到你们”(何11:7,9). 这是何等戏剧性和令人感动的一幕, 是神对那摇动不定的子民所展现出的坚定不变(CONSTANCY). 尽管他们不断破坏神立约的关系, 神却难以弃绝他们, 将他们丢在祂的审判中. 当祂以他们为祂特属的子民, 并因此住在他们中间, 建立亲密的关系, 祂又怎能待他们如同待平原的众城一样呢? (申29:23)[6] 体验到主在我们中间的同在, 是体验一种爱的力量. 这爱的力量比人间一切的爱更高, 就如天比地更高一般. 这是一种值得我们去渴慕的福气, 胜过渴慕其他一切. 我们要非常小心地顾惜这种爱; 因为失去它, 还能用什么补偿呢?
(B.9) 神的同在带来兴盛 (Prosperity)
最后, 在 珥2:21-27, 主在祂子民中间的同在是每样事物的兴盛(PROSPERITY)之源, 纵然饥荒已猖狂多年. 神是复原之神! 若要医治现今在圣工方面普遍看到的属灵贫困和饥荒, 唯一可能的解药就是重新感到神在祂子民中间的同在.
(C) 结语
我们对这些令人喜悦和极具挑战的旧约经文, 只能作出简短和概括的讨论. 我们努力从每个经文中拣选一个特征, 来说明主在 太18:20的应许中 — “我在他们中间 (KJV: in the midst)” — 所含概那博大精深的真理. 它们提供一些重要的教训, 让我们看见现今主在祂所聚集的子民中间的同在的一些状况、特征和后果. 这些都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查考, 必然使我们受益更多. 肯定的, 它们表明“主在我们中间”是一件绝不可少的事, 并给我们一切操练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来为主在现今时代作集体的美好见证 (换言之, 我们因着深觉和体会“主在我们中间”而“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 [提前3:15], 编译者按).[7]
*****************************************
附录: 太18:20的原文正意
希腊文学者纽贝里(Thomas Newberry)写道: “太18:20不是说‘在耶稣的名里’ (in [希腊文: en ] the Name of Jesus)而是‘归入耶稣的名’ (unto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of Jesus), 意味着聚会的目的和对象” [摘自纽贝里所著的《耶稣在中间》(Jesus in the Midst) ]. 由于希腊文介词 eis 含有“向着”(motion towards)或“归入”(entrance into)之意, 所以“奉( eis )主的名聚会”意即聚集“归向或归入”主的名, 即以主为聚会的中心和对象. 此外, 主耶稣在 太18:20说: “若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原文直译: 若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归入我的名), 根据《纽贝里圣经助读本》, 这话的“被聚集”(are gathered)在希腊文法上是“现在时态”(present tense)联合“现在完成时态”(perfect tense),[8] 正确的英译文是: “where there are two or three having been gathered”. 因此, 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全面意思是: 若有两三个人已经被聚集和继续被聚集… (where there are two or three having been and being gathered) [摘自 A. J. Holiday所著的《众圣徒的众召会》(Churches of the Saints) ]. 召会是被主的灵所聚集的群体, 且要继续如此地为主摆见证.
[1] KJV和Darby都译作: “that they defile not their camps, in the midst whereof I dwell”.
[2] 利26:12: “我要在你们中间行走; 我要作你们的神, 你们要作我的子民.”
[3] 诗46:5-5: “有一道河, 这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 这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所. 神在其中, 城必不动摇; 到天一亮, 神必帮助这城.”
[4] 耶14:9: “祢为何像受惊的人, 像不能救人的勇士呢? 耶和华啊, 祢仍在我们中间; 我们也称为祢名下的人, 求祢不要离开我们.”
[5] 结37:26: “并且我要与他们立平安的约, 作为永约. 我也要将他们安置在本地, 使他们的人数增多, 又在他们中间设立我的圣所, 直到永远”; 结37:28: “我的圣所在以色列人中间直到永远, 外邦人就必知道我是叫以色列成为圣的耶和华.”
[6] 申29:23: “又看见遍地有硫磺, 有盐卤, 有火迹, 没有耕种, 没有出产, 连草都不生长, 好像耶和华在忿怒中所倾覆的所多玛、蛾摩拉、押玛、洗扁一样.”
[7] 上文编译自 “In the Midst (Old Testament)” (Chapter 10), in Church Truths (by J. G. Toll, 2001), 第46-49页. 此书由托尔(J. G. Toll)出版, 苏格兰格拉斯哥(Glasgow)的Gospel Tract Publications印刷.
[8] 根据《纽贝里圣经助读本》, “are gathered” (被聚集)一词中的“are”是“现在时态”(present tense, or continuous in the present, 强调正在进行的延续性动作), 而“gathered”是“分词式现在完成时态”(participle perfect, or the result: “having done and doing”, 强调已经完成的动作, 其效果延续至今).
Related
作者: 托尔(J. G. Toll)
刊登于2013年1-3月份,第96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