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关注
编者注: 杜布森(James Dobson)贴切形容“青春期是人生最疯狂、最奇特的一段时期.” 容我再加上一句“也是最危险的时期.” 青春期就像船驶入急流, 被可怕激流震得东摇西摆, 惊险万分, 随时会被打翻, 对生命产生威胁. 身为父母的, 我们应当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处理这关键的青年时期, 对于背逆不肯受教的孩子, 又该如何…
(A) 约伯的榜样
神非常称许约伯, 神论及约伯说: “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 敬畏神, 远离恶事”(伯1:8). 这样的人当然会教导他的儿女敬畏神, 并行正直的事. 他当然也必期望他所有儿女都长成敬虔的人, 给父母带来快慰和良好的声誉. 我们都倾向形成一种决断性的哲理, 认为正确的教导保证必能长出有道德和负责任的成人. 我们也认为, 如果儿女不成才, 这必是父母的错.
约伯对他的儿女也不太放心, 他明白在人心内潜在罪恶的倾向: “他的儿子按着日子各在自己家里设摆筵宴, 就打发人去, 请了他们的三个姊妹来, 与他们一同吃喝. 筵宴的日子过了, 约伯打发人去叫他们自洁. 他清早起来, 按着他们众人的数目献燔祭; 因为他说: ‘恐怕我儿子犯了罪, 心中弃掉神.’ 约伯常常这样行.”(伯1:4-5). 约伯知道即使受自己严格的管教, 他们也可能犯罪, 或甚至拒绝神, 他们没有秉承他的信心, 这是他所关注的. 信心必须是个人性的事.
那么, 作父母的, 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当然, 我们必须要爱他们, 且教导他们神的话. 神对以色列说: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 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 都要谈论”(申6:6-7). 我们有责任教养儿女和管教他们(箴22:6; 23:13-14). 他们生活在我们屋檐下的一天, 他们应该遵从家中的规矩. 我们的儿女也该在召会的交通里长大, 聆听神的话, 也观看信徒圣洁的品行. 我们也该为儿女们祷告.
(B) 关键的时期
当年青的一辈进入青年时期, 他们进到生命关键性的时期. 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 他们也面对多样的选择. 现今他们进到成长期的阶段, 他们必要有自己的信念和标准. 有些青年人很容易转入这生命的阶段, 接受了他们父母的信念和道德态度. 但也有些心存挣扎, 或甚至决定拒绝父母一些的信念. 有神吗? 耶稣基督真的从死人中复活吗? 圣经是否真的是神所默示、且具权威性的话语呢? 婚外性行为是错的吗? 吸毒有何不妥? 朋辈的压力(peer pressure)和世界的文化诱惑年青人的心去效法, 罪的欢愉也向他们招手, 吸引他们. 满怀期望的父母, 虽然希望看见儿女跟随他们的脚踪, 走敬虔的路, 但见儿女的挣扎, 他们必然难过又操心. 他们知道错误的决定遗害一生. 尝试毒品必导致终生嗜毒, 生命毁于一旦. 若婚姻选错对象, 后果是长久又痛苦的.
父母以前惯常的管治及约束, 现在必要放开手了. 他们可以为儿女祈祷, 也可提供辅导, 但父母不可能再控制成长的思想. 一个心存己意行事的孩子要作错误的决定, 又拒绝你心中良善的信念, 必带给你一股真实的无助感. 年青人成长又甚叛逆的时期或会来临, 此时你要放手让他们走. 如果家庭的标准对他们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他们要自立维生, 闯自己的路, 为父的要让浪子走他的路, 直等他饱受罪的熬煎, 饱受罪果而破碎. 这个过程无从缩短. 伤破的心才会悔改. 父母或可让叛逆的儿女与其他儿女隔离, 以减少对他们的不良影响. 这是一个难作决定的痛苦时刻.
(C) 各人的责任
按神的形象, 我们被造成具有能力和责任作出选择和决定. 我们不能为长大成人的儿女作决定. 我们可以祷告和劝勉, 但我们不能强迫他们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和选择. 我们或许要接受一个事实, 虽然孩童时他们曾作决定, 但毕竟, 他们或许从未得救(因那时只是头脑的决定, 而非真心悔改信靠主, 编者按). 耶稣说: “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7:20). 时间会显明信心的真实状况.
所有的父母在养育儿女时, 总会有些事是做错的. 我们可以向神承认, 且知道神会饶恕(约壹1:9). 我们必要让儿女活出他们的生命, 自己向神负责. 神强调: “惟有犯罪的, 他必死亡. 儿子必不担当父亲的罪孽, 父亲也不担当儿子的罪孽. 义人的善果必归自己, 恶人的恶报也必归自己”(结18:20). 但我们可以祷告、又祷告、再祈祷. 孩子或许有朝一日会归家的.[1]
*********************************
“放手”之爱
“放手”不是表示停止关心,
而是停止操纵、停止掌控;
“放手”不是要求对方样样都行, 而是允许他在过程中学习;
“放手”不是致力安排一切的结果,
而是容许孩子经营自己的生命;
“放手”不是否定, 而是接纳;
“放手”不是不爱, 而是尊重;
“放手”不是放弃, 而是让上帝接手;
“放手”不是绝望, 而是充满希望…
[1] 上文改编自 2003年11/12月刊《恩言》“父母的关注”, 第19-21页.
Related
作者: 诺尔比 (Donald Norbie)
刊登于2012年1-3月份,第92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