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向的人生(18) – 人生目的(二): 你被造是为了神的家而活 – 最重要的事 — 彼此相爱


(A)      序言

“最妙的道”就是爱(林前12:31; 13:1-8), 而生命全关乎爱! “神就是爱”(约壹4:16), 所以神要他的儿女“行走在爱中”(弗5:2). 神是爱, 所以他最盼望我们在世上学习的功课, 就是怎样去爱. 当我们去爱的时候便最像他. 故此, 爱是神给我们所有命令的根基, 正如加5:14所说: “因为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 学习不自私地付出爱, 绝非易事, 因为这违反我们“自我中心”的本性, 所以我们要穷一生之功去学习.

 

(B)       爱神家中的弟兄姐妹

神要我们爱每一个人, 但他特别要我们爱神家里的人, 此乃我们人生的第二个目的  —  为了神的家而活! 彼得说: “务要尊敬众人, 亲爱教中的弟兄(召会中的信徒)”(彼前2:17), 换言之, 特别要爱信主的弟兄姐妹. 保罗也强调要特别的照顾神家中的信徒, “所以有了机会, 就当向众人行善, 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10). 为什么神坚持我们要特别关爱其他信徒呢? 为什么我们要先爱他们呢? 因为神盼望他的家以爱见称.

 

主耶稣说: “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 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5). 我们向世界最好、最有力的显著见证, 是我们彼此相爱.  神要我们与其他信徒经常紧密地交往, 来学习爱的技巧. 与人疏远或疏离是无法学习爱的. 你必须处在人际关系当中  —  与一些令人厌烦、不完美、令人沮丧的人相处才能学会. 透过交通团契(fellowship)的生活, 我们学习如何去彼此相爱.

 

(C)      爱是人生最好的应用

爱应该是你最优先的次序、最基本的目标、最伟大的志向. 爱不是你生命中“很好”的一部分, 而是“最重要”的部分. 林前14:10说: “你们要追求爱.” 让爱成为你最大的目标吧! 爱应该是你生命中的首要, 因为以下三大理由:

 

(C.1)   生命没有爱就毫无价值

保罗指出: “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 并天使的话语, 却没有爱, 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 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 而且有全备的信, 叫我能彀移山, 却没有爱, 我就算不得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 又舍己身叫人焚烧, 却没有爱, 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 没有爱, 你就一无所有; 没有爱, 你的生命就毫无价值!

 

十诫中有四诫论及我们与神的关系, 其余六诫则是我们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全部十诫都是关于“与神或人的关系”. 主耶稣把神最看重的事总结为“爱神”与“爱人”. 他说: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 这是诫命中的第一, 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仿, 就是要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 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 学习爱神(敬拜), 这是你人生第一个目的,[1] 然后学习爱人(尤其是爱神家中的人), 这是你人生的第二个目的.

 

生命里最重要的不是“成就”或“财富”, 而是“关系”. 既然如此, 我们为什么往往允许我们的关系被其他事物牺牲呢? 当我们忙碌时, 便忽略关系, 减少花时间、精神、精力在爱的关系上. 神认为“最重要的事”, 已被其“他紧急的事”代替了. 忙碌是关系最大的敌人, 我们的生活常被生计、工作、帐单、属世目标挤得满满, 好像这些事情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其实人生的重点是学习去爱  —  爱神和爱人! 人生减去爱等于零.

 

            (C.2)   爱是永远长存的

神要我们将爱(爱神与爱人)放在首位的另一个原因是爱永远长存. 保罗说: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 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13), 因为“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8). 爱能存留后代; 你如何待人, 而不是你的成就或财富, 是你能存留在地上最持久的事. 有者说得好: “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事, 而是你为这事付出多少爱.” 爱是永远长存的秘诀.

 

华理克说: “我陪伴过许多人度过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他们面临永恒的边缘时, 我从来没有听过一个人说: ‘拿我的证书(指文凭或证书)来, 我想多看它一眼. 取我从前所得的奖状、金牌、金手表来给我.’ 当生命即将结束时, 人们要的不是被东西包围, 而是被人包围  —  我们所爱的人、与我们有关系的人.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 我们都了解, 关系才是人生命的全部. 懂得尽快学会这真理的人便是智者.” 求主帮助我们, 切莫等到临终之刻, 才明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

 

(C.3)   神根据我们如何去爱来评估我们

以“学习去爱”作为人生目标的第三理由是, 神会根据我们如何去爱而评估我们生命的价值. 神评估我们属灵成熟度的方法之一, 就是根据我们与人的关系之品质. 在天堂, 神不会说: “告诉我你的职业、你银行的存款, 以及你的嗜好.” 他会检视你如何对人, 特别是那些有需要的人. 所谓“爱屋及乌”, [2] 爱神就要爱神家中的人, 并照顾他们实际的需要. 主耶稣在一个比喻中说道: “我实在告诉你们, 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 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当你进入永恒, 你必须留下一切, 所能带走的就是你的属灵品格特质, 及它的果效. 这就是为什么保罗说: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 受割礼不受割礼, 全无功效. 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 才有功效”(加5:6). 由真爱表达出来的一切才有价值. 既然如此, 我建议你每天清早起来, 在床边跪下或坐着祷告说: “神啊, 不管我今天成就了什么, 我要确定我花时间爱你并爱人, 因为这是生命最重要的, 我不想浪费了今天. 求你助我完成此心愿” 如果你会将它浪费掉, 神何必要多给你一天呢?

 

(D)      最能表达爱的方式是付出时间

某件事情对我们是否重要, 可由我们愿意花多少时间去做它来衡量. 你花时间越多, 就越显示那件事情对你的重要性和价值越多. 你若想知道一个人看重什么事情, 只要看看他们怎样使用时间就知道了.

 

时间是神给你的珍贵礼物, 因为你只有一生那么多的时间. 你可以多赚金钱, 但不能多赚时间. 因此, 当你付出时间给某人, 乃是将你生命的一部分送给他, 而那是绝对要不回来的, 因为时间就是生命. 所以, 时间是你所能给人最大的礼物! 可是, 单单在口头上说“关系很重要”并不足够, 还必须花时间在关系上来证明; 只用言语表达是没有用的, 所以“爱的使徒”约翰说: “小子们哪, 我们相爱, 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 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约壹3:18). 建立和培养关系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
表达爱的最好方式是为神和为人而实际地付出你的时间!

 

事实上, 爱的真谛不是我们“想”或“做”或“供应别人”, 而是将自己给出去多少. 许多男人不明白这一点, 常常抱怨说: “我真不懂我太太、孩子, 我供应他们一切所需, 他们到底还要什么?” 他们要的其实是你啊! 他们要你眼睛的留意、你耳朵的聆听、你话语的鼓励、你真心的关怀等; 简言之, 他们要你付出时间  —  与他们同在, 与他们沟通! 这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

 

最令人渴慕的“爱之礼物”不是钻石、玫瑰或巧克力, 而是关怀性的专注!  爱是如此的凝聚专注在另一个人身上, 令你在那一刻忘了自己的存在. 爱一个人, 给予他(或她)的专注等于对他(或她)说: “你是如此珍贵, 以至于我不惜将我最宝贵的资产  —  我的时间  —  给你.” 每当你付出时间, 你就是作出牺牲, 而牺牲就是爱的真谛. 你可以“付出”而没有“爱”, 但你不能“爱”而不“付出”. 约3:16说: “神爱世人, 甚至…赐给….” 神所彰显、所要求的爱, 是行动式的爱.

 

(E)       去爱的最佳时刻就是现在

拖延有时是应付琐碎之事的最好方法, 但因为爱是最重要的, 所以要立刻去做. 圣经一再提醒我们说: “所以有了机会, 就当向众人行善, 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加6:10). 你当利用每一个机会行善, “要爱惜光阴, 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弗5:16). 最有智慧的所罗门王强调说: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 不可推辞, 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 你那里若有现成的, 不可对邻舍说: 去罢, 明天再来, 我必给你”( 箴3:27-28).

 

为什么“现在”是你表达爱(爱神与爱人)的最佳时刻呢? 因为你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 环境会变, 人会死去, 孩子会长大, 你不能保证你有明天. 你若要表达爱, 最好现在就行动. 既然肯定有一天要站在神面前, 你便要认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你要如何解释那些你看重工作企划案或某些事情胜过人的时候? 谁是你需要多花时间在他(或她)身上的人? 你要从你的日程表删去哪些事使之可能? 你需要为此做什么牺牲? 总括而言, 爱是人生最好的应用, 最能表达爱的方法是付出时间, 去爱的最佳时刻就是现在.[3]


 

 

[1] 参 2004年11月份至2005年5月份的《家信简讯》之文章[人生目的(一): 你被造是为了敬拜神而活].

[2] “爱屋及乌”这成语意即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事物.

[3] 上文主要参考/改编自 华理克著, 杨高俐理译, 《标竿人生》(美国: 基督使者协会, 2004年二版), 第137-143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