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之路 (下)
编者注: 提摩太后书3:16-17说: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 都是有益的. 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 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因此, 每个属神的人务须先勤读圣经, 装备好自己为神使用, 行各样神所喜悦的事. 上期, 我们论到为何读经枯燥无味, 以及如何挑旺读经乐趣. 本期, 我们将思考读经乐的准备工夫.
(C) 读经乐的准备工夫
马有藻表示, 读经是喜乐融融的事, 绝非嚼蜡枯燥. 为要促成读经的乐趣, 需要一些基本的准备工夫, 正如大厨师施展厨艺前必须有一番准备, 读经亦然. 以下是马有藻所提出的读经乐的主要准备工夫:
(C.1) 三P读经备忘录
(一) 文房四宝(Pen and Paper):
中国人所谓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纸、笔、墨和砚这“四宝”. 纸笔在此代表读经时的笔记簿或其他记录用具. 提倡归纳式查经法(Inductive Bible Study)的美国著名学者詹森(Irving L. Jensen)说: “有效的读经需要有组织(条理), 有效的组织(条理)需要有记录”(Effective bible Study is methodical bible study, methodical bible study involves writing). 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的解经教授潘特科斯博士(J. Dwight. Pentecost)上课时常说: “‘记录’是读经之主要环节, 不可读经而无记录, 因纸张较脑袋便宜(paper is cheaper than brains).” 最后一句实是经验之谈, 意义深长.
詹森(Irving L. Jensen)又说: “笔是读经时最好的眼睛, 纸是最佳的记录工具”(pen is best seeing eye, paper is best retaining machine). 换言之, “笔助留意和记忆, 纸助记录和传递”, 在书写读经心得前, 我们应已详细查究经文意义. 所以不妨准备好纸笔, 以记录我们的读经心得, 以及圣灵的感动所赐的读经亮光.
(二) 计划周详(Plan):
计划周详是读经的策略, 有了策略就可以更有效地达到目标. 策略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犹如手背与手心, 正如良好的运动员为达到目标, 会先订出正确的策略. 有了策略, 下一步便是安排受训的时间, 以夺冠为目的.
读经策略亦即读经法, 市场上介绍读经法的书有数十种之多, 如:
- 信心读经法;
- 灵程读经法;
- 生命读经法;
- 灵交读经法;
- 归纳读经法等等.
还有所谓的 (1)精读法; (2)多读法; (3)研经法; (4)背读法; (5)概读法; (6)细读法等等, 但大部分信徒仍不知从何着手, 有者甚至放弃, 干脆不读, 至为惋惜. 马有藻指出, 其实读经法不是那么复杂, 也没有什么出奇制胜之道, 读经的途径不管用什么名称, 不外乎三个基本方法:
- 概念式速读: “概念式速读”是让信徒可以很快读完一卷书, 或一段落, 这是最先、最起码、最自然的读经法, 先掌握全段、全章或全书的全貌. 这种一气呵成的读法, 容易体会全书气氛的变化与情节的发展, 此法强调: “吃鱼不要先挑骨头”, 所以特别适合初信主者使用.
- 灵修式细读: “灵修式细读”是着重慢读, 仔细思想经文的字句, 甚至是一个单字. 默想当时的情景, 将自己与经文中人物易位而处(即站在他们的地位上、适身处地地去感受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进入历史时间里, 与圣经人物“同心同行”. 灵修式细读着重教训, 汲取生活原则, 可以逐书逐章逐段前进, 亦可以打游击式的选读. 灵修式细读的好处在于它不需理会太多学术性, 只着重实用的教训. 只是要小心, 此类读经法因太强调主观的经验, 兼求实用与抽取生活原则而易断章取义曲解经文, 若能配合研经式精读(参下文), 则可避免流弊.
- 研经式精读: “研经式精读”(马有藻称之为“研经式读经”)是有系统性、规律性的求理解、分析经文整段的架构, 查究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注意难解的经文等等. 此法涉及释经学, 需运用工具书, 颇费时费力, 犹如在山穴中寻宝挖掘, 只是“宝藏”挖出来后, 那种喜乐不言而喻.
以上三种方法都有其特殊用途, 不需排斥. 大学教授不能评小学教师, 各人程度及背景大不相同, 只要由浅入深, 由少而多即可. 清朝文学家张潮贴切比喻道: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中年如庭中望月, 老年如台上玩月.” 总之, 信主日久, 应有长进, 该在台上“玩月”, 不要仍在隙中窥月![1]
读经的旨趣在于明白神, 方法不二, 有些却可兼用, 同时进行, 例如早晨上班或上学前的灵修时间, 可采纳“概念式速读”(约10分钟)和“灵修式细读”(约20分钟), 下班或放学回家后则采用“研经式精读”(约30分钟或更多); 此外, 我们亦可使用工作或上学的“零碎时间”(如休息时刻)进行“概念式速读”或默想等. 简而言之, 读经主要原则是:
- 由浅入深 — 由新约至旧约, 由速读至细读.
- 由少而多 — 由小段至大段, 由大段至多段.
- 由概至全 — 由“概论性”至“全面性”, 即由不用参考书至多用工具书.
- 有所变换 — 指变换款式如:
- 经文式: 按书卷逐卷逐章进行读经
- 篇章式: 研读圣经中的伟大篇章(如林前13章、赛53章)
- 专题式: 研读圣经人物、神学主题(如称义、天堂、天使、召会、祷告等).
- 宝训式: 诗篇中的金诗、箴言书的“敬畏”、登山宝训、启示录七福、耶稣的比喻与论谈, 以及信心伟人的“临别赠言”等等.
- 实用可行 — 这是最重要的原则, 读经计划若只属“理想范围”, 那就只是在“幻想”的边缘, 一切读经计划需以这一点为最首要.
(三) 地点理想(Place):
读经的地点对读经的情绪颇有影响, 若地点不理想, 读经的心情也变得低落, 选择适当读经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信徒居住的环境较狭窄(如在香港), 且一家多口, 家中缺乏安静的空间, 故需特别安排读经的场地与时间. 一位香港的姐妹, 住处仅数百尺单位, 一家八口全在一处, 实难在家中找到理想的地方读经, 后来她选择了公共图书馆, 或约好友到商场内的“美食区”作读经场所, 这种读经的热忱实在难能可贵.
事实上, 读经地点处处皆可, 重要原则是所选择的地点必须有“促成性”或“助成性”的气氛(conducive). 读经最坏的地方是在床上, 在那儿, 只要睡魔稍微向你“细语问安”, 当晚的读经就“一命鸣呼”了. 一句提醒: 你要努力争取一个“助成性”的读经环境, 读经的喜乐自然出现.
(C.2) 三C读经备忘录
(一) 抄入圣经(Copy):
我们使用读经参阅(参考)工具书解释了困难经文之后, 应将之抄入自己的圣经内, 不但帮助自己记忆更深、存留更久, 也可在以后需要时帮助别人. 因此购买圣经时, 尽可能选购书页上有较多空白之处的圣经, 以供抄录之用. 此外, 纸质也不可太薄, 免得抄录时笔迹渗入后页. 再者, 我们也建议使用较好的笔记录, 以存留更久(有些笔较易褪色). 简言之, 抄录的习惯不仅让读经心得存留下来, 也可使自己更严谨地读经, 更留意经文的信息. 若有抄错, 可用修正液涂改.
(二) 涂色强调(Color):
为了帮助自己留意经文的一些独特字句、重要词汇, 或经文格式架构, 我们可用不同颜色笔标示之, 如有关救恩的用一色, 有关信徒生活的用另一色等等. 只是太多颜色会使读经眼花缭乱(故马有藻建议只用三种颜色). 我们可采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highlighter pen)来涂重要字句, 或以“颜色笔”划细线(即在重要字句底下划上不同颜色的细线), 或两者兼施. 笔者建议用红色代表钥字, 黄色代表重要词句(较长的重点), 青色代表重复词句或概念, 蓝色代表应许或预言等. 此外, 我们也可用几种颜色笔线条, 将不同经节的重要概念连贯起来. 简之, 涂色必须简明易懂, 切莫过于复杂.
(三) 解经书籍(Commentary):
- 反对采用解经书: 有者认为圣灵会亲自教导我们(约16: 13; 约壹2:27), 所以不需也不可采用任何解经书. 采纳此看法的信徒忽略一个事实: 圣灵会亲自教导我, 但也会教导别的基督徒! 他们当中有者把这些教导写在解经书上, 所以我岂能忽视圣灵给予其他信徒的教导呢? 若可忽视, 我们就不必听别的信徒讲道, 分享他们所领受的心得了;
- 过于倚赖解经书: 有者视解经书为“基本必需品”, 没解经书就不能读经, 或读解经书而不读圣经, 甚至以解经书取代圣经等, 这些都是错误观念. 我们应该先读圣经, 从圣灵领受教训, 然后“参考”解经书, 比较本身所获心得与其他信徒(在解经书上的记录)有何出入、有何补充或解释等.
总之, 读经如上学一般, 需有教师或专家指导. 这些属灵教师或解经家以他们精心杰作之解经书, 帮助我们更深入明白神的话. 借助他们的丰富资源(expertise), 必可引领我们从圣经中挖取更多的宝藏, 只是我们切莫视任何解经书为“最高权威”, 因为人仍有可能错解经文, 所以我们读解经书时必须分外谨慎, 细心明辨. 关于该选购哪些解经书, 请参下文“释经类”中所推荐的释经书.
(C.3) TNT读经备忘录
“TNT”是英文“炸药”的简称(即Trinitrotoluene = 茶褐药, 亦音译为“梯恩梯”[TNT]), 今借用成为读经的TNT — 引爆读经的热忱与兴趣!
(一) 善用时间(Time):
读经时间的选择是重要的, 只是人人生活方式不一, 不能硬性规定一定要晨更(赶上班、上学、搭车、值夜班的人够惨了), 而是按人的个别情况而定, 不需也不该千篇一律. 不过, 我们也不该选择一些对己不利的时间来读经, 如睡觉前, 拿起圣经, 眼皮已下垂, 所看的都是白纸黑字, 格格不入, 不求甚解, 只是例行公事. 这种读经其实在浪费光阴. 读经的时间人人皆可不同, 可是原则有二:
- 把每日最好的时间奉献给神, 与神密交. 有人早上是最好的时段, 有人是其他时间. 总之, 将自己最好的时间腾出来, 与神有约.
- 时间定在何时不是最重要的, “恒常”(consistent)才是最重要的, 千万不要一暴十寒, 而要持之以恒.
除了读经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外, 另一要紧的原则乃是读经时间的多少(amount). 圣经教育学者亨德里克斯(H. Hendricks)某次上课时说: “读经时间在何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的长短”(the WHEN of time is not important, the AMOUNT is). 这实在是读经的秘钥(秘诀钥匙). 换言之, 读经的成果在于你放入多少时间在其中.
读经往往是没有一见钟情的. 有人说: “你不能在一次的接触中认识人, 何况是神.” 此一语道破有意义的读经需要花较长的时间. 英文诗歌 “Take Time to be Holy” (中译“成圣需用工夫”, 但应改译为“成圣需要时间”)强调成圣需要长久的时间, 读经亦然. 运动员为了成功, 也需要付出长时间的操练时间; 我们为要明白神而读经, 也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读经代价, 因为读经不是短程赛跑, 而是马拉松式的长跑.
弗5:16说: “要爱惜光阴, 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 此节的“爱惜”希腊原文是“救赎、赎回”, 而“光阴”原文是“机会、时机”(此字原文在加6:10译作“机会”),[2] 意即抓紧时机, 因为机会是在时间里, 而“时机”在邪恶的世代里更容易浪费、流失, 需要用“爱惜”将之“抢救回来”、“救赎回来”. 在每日读经时间不够的“邪恶世代”里, 我们越觉得此言的实在. 若失去了读经的时间, 将是极严重的损失. 故此, 我们务要争取建立自己灵命的读经时间, 以读经来抵抗这邪恶的世代. 读经没有捷径班, 没有速成班, 需要日积月累的工夫, 才能达到果效.
太22:37说: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 爱主你的神.” “尽”字提醒我们要付出时间的代价. 提后2:15也说: “你当竭力, 在神面前得蒙喜悦, 作无愧的工人, 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竭”一字与上文的“尽”有异曲同工之妙. “竭”与“尽”表示“用光、耗尽、用完力量”. 许多基督徒喜欢每日读一篇《荒漠甘泉》、《每日灵粮》、《慈绳爱索》、《花香满径》、《五饼二鱼》或《与主同行》等, 这亦值嘉许, 只是读这些“软性文章”, 并不用“尽力”、“竭力”而为之. 有者说: “信徒懒于读经, 因为读经要花时间, 更不要谈研经了.” 愿我们靠主为主将此陋习屏除. 总之, 若要享有一个满有意义的读经生活, 读经时间的“质”与“量”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因素, 两者并重.
(二) 富有弹性(Nimble):
读经乐的另一原则是富有弹性, 英文“nimble”意即“活泼、灵敏、机巧”等, 表明读经不是呆板地进行, 一可随意而安, 二可随机应变, 不必硬性追随一种格式, 而要按自己的作息时间有所调整. 有时可用此法, 有时改用另一法. 有时长点时间, 有时短些. 有时在家, 有时在外, 在路上(公车)、在水上(渡轮), 甚至在空中(飞机), 无一不可, 时间早、午、晚无拘. 原则是配合自己每日的作息, 努力争取读经的机会, 善用零碎时间, 一有可行机遇, 尽量放在研经的阶段上, 持之有恒,效果必然显著. 英国著名解经家迈尔(F. B. Meyer, 1847-1929)就是常在火车上读经, 领受许多读经亮光.
(三) 基本工具(Tools):
每种行业都需倚赖工具, 如医生的听诊器、理发师的剪刀、工程师的衡量尺、电脑师的软硬体等等, 没有工具, 工作则难以完成. 读经也是如此.读经犹如挖掘宝藏, 极其需要挖宝的工具. 读经工具有如专科老师, 且24小时随时登门施教, 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亦是同走读经天路的良伴. 基本上, 读经工具(或称“研经工具”)可分五大类, 以下列出一些值得推荐的工具书:
(a) 译本类(Version)[3]
译本将圣经的经文从原文译成另一种语文, 使人可明白经文的原意. 不同译本有助于解释一些困难经文, 英文圣经有甚多译本, 中文较少.
- 中文:《和合本》、《新国际译本》等.
- 英文: Authorized Version (AV) / King James Version (KJV)、New King James Version (NKJV)、New International Version (NIV)等(注: 笔者建议采用《和合本》、KJV或NKJV为主要读经之用; 《新国际译本》或NIV只作参考之用)[4]
(b) 圣经类(Study Bible)
指圣经助读本(Study Bible). 它在圣经每卷书中加插导论、注解、经文对照、地图及其他辅助性的资料, 解决了大部份经文的字义、史地文化和写作背景的难题.
- 中文: 《中文圣经启导本》、《新国际译本助读本》、《圣经灵修版》(注: 此助读本有为不同对象而特制的版本, 如青少年版本)等.
- 英文: The Scofield Reference Bible、Ryrie Study Bible: KJV (Expanded Edition)、The Nelson Study Bible: NKJV、The Thompson Chain-Reference Bible、The Newberry Reference Bible等.
(c) 汇编类(Concordance)
经文汇编(concordance)将圣经所出现的词汇由创世记至启示录按照出现的次序排列. 其功用在于容易找出经文的出处, 方便作词汇的研究, 非常适合作专题查经之用.
- 中文: 《经文汇编》(芳泰瑞编著)、《圣经原文字汇中文汇编》(王正中编著)、《旧约希伯来文中文汇编》(王正中主编)、《原文编号新约经文汇编》(封志理编著)等.
- 英文: 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Young Analytical Concordance to the Bible. 希伯来原文汇编如The Englishman’s Hebrew and Chaldee Concordance of the Old Testament; 希腊原文汇编如The Englishman’s Greek Concordance of the New Testament等.
(d) 字典类(Dictionary)
圣经字典(词典)解释圣经重要的词与字之背景及意义, 解决字义的难处. 圣经字典有助于参考专有名词、人物或地理, 提供背景资料, 增加读经的兴趣与亮光. 圣经百科全书(Encyclopedia)属此类别.
- 中文: 《新圣经词典》、《种籽新约神学词典》[5]、《证主圣经百科全书》等.
- 英文: The New Bible Dictionary、Unger’s Bible Dictionary. 研究圣经重要词字的字典有 Vine’s Complete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Old and New Testament Words. 还有圣经百科全书如The Zondervan Pictorial Bible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 (5 vols.)、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ible Encyclopaedia (4 vols.)等.
(e) 释经类(Commentary)
释经书也称为“注释书、注解书或解经书”, 按着圣经的次序逐节逐句地解释经文的意义, 使人明白圣经各卷的信息. 释经书可分:
- “单册释经书” (one-volume commentary): 一位作者(或数位作者)以一本释经书解释整本旧约、新约或新旧约圣经;
- “多册释经书” (multi-volume commentary): 一位作者(或数位作者)以超过一本释经书解释整本旧约、新约或新旧约圣经, 却以同一书名出版(亦同一出版社). 此类释经书属“系列性的全套”(series);[6]
- “各别书卷释经书” (individual commentary): 以一本(或两三本)释经书解释某卷圣经书卷. 这些释经书各不相干, 故有不同的作者、书名和出版社.
一般而言, 初信徒较适合使用轻便精简的“单册释经书”, “多册释经书”则较适于深入的研经之用, 至于“各别书卷释经书”, 其深度不一, 不能一概而论, 须视其深浅而定. 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荐的释经书:
- 中文: 《信徒圣经注释》[7]、《威克里夫圣经注释》[8]、《丁道尔旧约注释》[9]等.
- 英文: 经典著作有:
- Matthew Henry’s Commentary、Jamieson, Fausset and Brown Commentary (这两本释经书本属于6册的“多册释经书”, 但今已合编为“单册书卷书”);
- 另一部旧约经典著作是Keil and Delitzsch OT Commentary (10册的“多册释经书”).
- 较近代著作有: 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著, 属于“单册书卷书”[一本旧约, 一本新约])、
- 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 (由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的众讲师合著, 属于“单册书卷书”[一本旧约, 一本新约])、
- What the Bible Teaches (属于“多册释经书”的Ritchie NT and OT Commentaries, 由奉主名聚会的地方召会之圣经教师联合写成, 虽较不为人所知, 但内容精简纯正, 是笔者大力推荐的释经好书).
- 此外, Warren Wiersbe所著的两册整本新约注释书 The Bible Exposition Commentary,
- 以及John Phillips所著的The Exploring Series (包括多卷新旧约书卷)皆是值得推荐的好书.
- 较学术性的“多册释经书”有: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WBC, 有旧约和新约全套)、
- 12册的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由F. E. Gaebelein主编)、
- 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OT (NICOT)
- 以及The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NT (NICNT)等等.
除了上述五大基本工具书之外, 还有几种有助于读经或研经的书类如:
- 圣经手册(Bible Handbook), 如罗庆才、黄锡木主编的《圣经通识手册》、范约翰编译的《证主圣经手册》、海莱所著的《圣经手册》(即Halley Bible Handbook的中文版) 、Unger’s Bible Handbook等.
- 圣经导论(Bible Introductions), 如马有藻所著的《旧约概论》和《新约概论》、R. K.Harrison所著的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ament.、Donald Guthrie所著的New Testament Introduction (rev. ed.)等.
- 圣经总论/大纲分析(Bible Analysis and Outlines), 如《威 明 顿 圣 经 辅 读》(全 两 册, 译自Dr. H. L. Willmington所著的单册Willmington’s Guide to the Bible)[10]、J. Sidlow Baxter所著的Explore the Book、《大光圣经研究图解》(译自Irving L. Jensen所著的Jensen’s Bible Study Charts)等.
- 圣经地图(Bible Atlases), 如梁天枢所著的《简明圣经史地图解》、蔡锦图主编的《圣经及教会历史地图集》、Y. Aharoni和M. Avi-Yonah所著的The Macmillan Bible Atlas. 以上三本书相当昂贵, 但内容非常丰富; 价格较低的有Baker Bible Atlas、New Bible Atlas等.
古人说得好:“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又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意谓事先作好充份的准备, 选择精良的工具, 必能提高工作的效率. 读经也是如此. (有关其他种类的工具书, 请参本文附录)
(D) 结论
北宋黄庭坚有一名句: “三日不读书, 则面目可憎”. 这句话将读书与容貌联想在一起, 倒是对“美学”的独特见解. 马有藻说得好: “虽然读书不能像医师整容一样,在外形上有显著的改观, 却能使人的内在气质迥异.” 著名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11]曾说: “读书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明秀, 读修辞使人善辩, 凡所学者皆成性格.” 可见读书对人生影响极大、关系密切. 那么, 读经又如何呢? 马有藻说: “三日勤读经, 则面目荣美”. 此言实不虚也.[12]
(全文完)
***********************************
附录: 一些有助于圣经研读的工具书
(A) 圣经预表 (Biblical Types)
- Walter Lewis Wilson, Wilson’s Dictionary of Bible Types (Grand Rapids: Eerdmans, 1975).
- Henry W. Soltau, The Tabernacle: The Priesthood and the Offerings (Grand Rapids: Kregel, 1972).
(B) 圣经预言 (Bible Prophecy)
- John F. Walvoord, The Prophecy Knowledge Handbook (Wheaton, IL: Victors Books, 1990).
- J. Dwight Pentecost, Things To Come (Grand Rapids: Zondervan, 1964).
(C) 圣经修词法 (Figurative Language)
- E. W. Bullinger, Figure of Speech Used in the Bibl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68).
(D) 圣经人物研究 (Bible Character Study)
- 迈尔(F. B. Meyer)著, 《迈尔圣经人物系列》(13系列) (美国: 活泉出版社 , 1988-1992 年).
- Alexander Whyte, Bible Characters from the Old and New Testaments (Grand Rapids: Kregel, 1990).
(E) 召会历史 (Church History)
- 博饶本(E. H. Broadbent)著, 王国显、梁素雅 译, 《走天路的教会》(香港: 晨星出版社 , 1986年).
- 奥尔森(Roger E. Olson)著, 吴瑞诚、徐成德译, 《神学的故事》(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2002年).
(F) 讲道和解经 (Preaching and Bible Interpretation)
- Alfred P. Gibbs, The Preacher and His Preaching (Kansas: Walterick Publishers).
- 赖若瀚著, 《实用释经法》(香港: 福音证主协会 , 1993年).
- 马有藻著, 《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台北: 天恩出版社, 2004年).
[1] “隙”意即“裂缝”, 例如墙隙(墙上的细小裂缝), 故“隙中窥月”意谓从墙上细小裂缝窥看天空的月亮, 模糊不清.
[2] 希腊文(即新约的原文)使用几个字来指时间或光阴, 其中主要两个是 chronos {G:5550}和 kairos {G:2540}. 弗5:16和加6:10所采用的不是一般用来指时间的 chronos , 而是强调“机会或时机”的 kairos .
[3] 圣经的译本可分为三大类:
(1) 直译法(Literal): 即照字译字, 忠于原文的用词、结构与表达方式. 其优点是最适用于圣经的钻研; 弱点则是死板生硬, 读起来不够通畅. 采纳直译法的译本有《钦定本》(AV / KJV)[1611]、《新美国标准译本》(NASB)[1971];
(2) 意译法(Free/Paraphrase): 即只取大意, 用译者的语言重新表达. 其优点在于现代读者容易明白; 弱点则是过份自由以致扭曲经文的原意. 采用意译法的译本有《当代圣经》(Living Bible)[1971]、《增订本圣经》(Amplified Bible)[1945];
(3) 动力相等翻译法(Dynamic Equivalence): 即尽量忠于原文的意义, 但遇难解之字句或不同时代的用语时, 便用相等于现代的用语来表达. 其优点是在直译法(忠于原文)与意译法(通畅易明)之间取得平衡. 弱点却是译者可能错解原作者的用语而用另一种意义翻译出来. 采纳动力相等翻译法的译本有《和合本》[1919]、《新国际译本》(NIV)、《今日英文译本》(TEV).
[4] 有者认为采用越新的译本必然越好, 但其实不然. 不少新译本也有“文本上”(textual)的错误, 选购译本时务须谨慎. 有关此事, 参 G. R. Guile, Why Not the NIV? Reasons Why the NIV is Unreliable (Madras: Amainthakarai Gospel Hall, 1993); G. A. Riplinger, New Age Bible Versions (Ohio: Bible Believers Bookstore, 1993); David O. Fuller (ed.), True or False? (Grand Rapids: Grand Rapid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1983).
[5] 杨牧谷编译的《种籽新约神学词典》是编译自Collin Brown所著的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Theology (3 vols.) 的神学词典, 专门解释神学性的名词.
[6] 有些释经书本属“多册释经书”, 但较后被收集编订为“单册释经书”, 如Matthew Henry的五大册注释书被Hendrickson出版社合订成一本, 以“单册释经书”出版.
[7] 此注释书是英文注释书The Bible Knowledge Commentary的中文版, 由香港角声出版社印行(1992年).
[8] 此注释书是英文注释书The Wycliffe Bible Commentary的中文版, 由香港种籽出版社印行(1981年).
[9] 此套“多册注释书”是The Tyndale Old and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的中文版, 由台北校园出版社印行(1987年).
[10] 此书不仅有新旧约的总论, 还有教义性的讨论(按系统神学的主题排列), 以及其他专题讨论, 内容丰富精简, 值得购买.
[11]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 英语语言大师、英国唯物主义和实验科学的创始人,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主要著作有《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新工具》等. 他是一位虔信圣经的人.
[12] 上文主要参考/改编自 马有藻著, 《读经乐 — 实用读经攻略》(台北: 天恩出版社, 2004年), 第14-23页.
Related
作者: 杯子
刊登于2007年3&4月份第69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