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之说”可信可靠吗?


常听佛教徒说, 我们“今世”受苦乃因“前世”的业所致; 而我们在“今世”必须努力修行正果, 累积功德, 不然“来世”就要进入畜生道、饿鬼道或地狱道. 这种看法是受所谓的“轮回”观念所影响. “轮回之说”已根深蒂固地流传在中华民间的神话与传说之中. 究竟其可信度有多高? 可靠性有多大? 就让我们从理性、科学、逻辑学的角度去客观及冷静的加以分析, 以免人云亦云.

 

 

(A)  轮回之说的含义

“轮回”亦称“轮回转生”或“生死轮回”, 梵文是 Samsara (英文 Reincarnation 或 Transmigration), 意思是“流转”或“辗转”, 指一切众生因“业”的缘故, 生死在三界六道之中, 故生生死死, 流转不息, 永无止尽.

 

这“六道”是天道(亦称“天趣”, deva-gati)、人间道(亦称“人趣”)、阿修罗道(Asura)、饿鬼道(Preta)、畜生道(亦称“傍生趣”)、地狱道(Naraka; 前三道是善道, 后三道则是恶道). 所谓“业”或“业力”(梵文: karma), 佛教指善业恶业, 能生善果恶果. 若是恶业, 死后可能转生在六道中的恶道, 即畜生道、饿鬼道或地狱道; 若是善业, 死后则可能在六道中的善道, 即人间道、天道或阿修罗道; 如此流转不息, 即所谓的“轮回”.

 

 

(B)  轮回之说的起源

首先, 让我们强调, 轮回的观念不是我们中国古代圣人的创说, 也不是中华文化原有的产物. “轮回”的学说最早乃是由印度的婆罗门教(Brahmanism)所创设, 但婆罗门教只讲三道轮回, 即天道、祖道、第三道.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于印度(公元前566-486年), 自幼深受印度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风俗习惯所影响, 特别是婆罗门教的熏陶, 所以他撷取了印度婆罗门教的轮回之说, 并将其“三道轮回”扩大为“六道轮回”之说. 印度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时, 中国民间信仰并没有经过理性的过滤, 便加以接受. 因此, “六道轮回”对中国人而言, 是外来的宗教理论.[1]

 

曾多年钻研佛教教义的龚天民也说道: “世界上有许多宗教. 但只有属于印度系统的古婆罗门教(已改革为印度教)、印度教、佛教、锡克教等宗教才讲生死轮回,[2] 相信人死后还会再去轮回投胎变这变那(主要是变成人或牛马等动物, 很少讲会变成蛆虫或蚂蚁等小动物). 印度人的生死轮回思想很可能与印度的炎热气候、穷苦生活, 以及谋生不易, 许多人因营养不良、缺衣缺食而早死…等环境有关连. 印度自古迄今, 人民因为连填饱肚子都不容易, 代代苦、家家苦(极少数特权分子及地主等除外), 人人苦, 真是到了苦不堪言, 生不如死的地步. 因此, 印度才会产生厌世与惧世(怕苦)的各种宗教.”

 

“于是,” 龚天民继续指出, “印度系统的各宗教也都强调再轮回投胎做人是一件非常非常痛苦的事. 各宗教都劝人要好好修行, 不要再投胎做人, 做人死了后又再投胎做人, 死死生生, 生生死死, 实在太痛苦了! 因此, 印度各宗教都讲人若生前努力修行, 死后便能跳出轮回之苦, 而去到一个不再生、不再死的佳美境界, 这叫做Nirvana (中文译作“涅盘”). 不会再来这个穷苦的世界(印度)做人, 岂不快哉?” 为此, 龚天民觉得中国人本来活得好好的, 但信了佛教后, 思想上也变得像是一个“印度人”, 对这个世界只是消极、失望、厌世, 以为“四大皆空”, 因此出家做了和尚和尼姑, 以为可以得到解脱.[3] 此举实为可惜可悲!

 

 

(C)  轮回之说的目的

世上每一种学说或教理都有其文化背景, 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 轮回之说由印度的婆罗门教所创设, 是有其社会地理环境的因素, 是当时印度社会的领导层利用来达到统治者的目的. 郑国治博士指出以下四大目的(注: 特别是前两个目的与印度的社会背景有密切关系):[4]

 

(C.1)   控制人民的思想

释迦牟尼时代, 印度社会主要有4种阶级: (1)从事宗教的婆罗门阶级(Brahman); (2)从事战争的刹帝利阶级(Ksatriya), 释迦出生于刹帝利族; (3)从事工商业的吠舍阶级(Vaisya); (4)从事农耕为奴的首陀罗阶级(Sudra).

 

印度奴隶阶级的人口比率最多, 劳苦的农民、劳工、奴役生活十分艰苦, 如果能控制他们的思想就容易管制、劳农不致引起暴动、闹革命, 甚至推翻统治者. “轮回之说”有洗脑作用, 令在痛苦中度日的农民认为这是因他前生业力(罪行)过重, 所以今生才过着贫穷、痛苦、饥饿的生活, 这是因果报应. 如果今生能劳力行善, 顺服家主或统治者, 忍受痛苦、饥饿, 克己忍辱作善民, 来生必有好报, 可能轮回投胎于大富大贵之家, 而得到好的“果”, 好的报应. 这种思想的控制, 令人不敢深入思考人道与人权, 自由与自主, 只得忍气吞声, 希望来生得善报而舍弃应有的权利. 这对社会的建设是一种阻碍; 对国家的发展是一种损失; 对家庭的建立是一种悲剧; 对个人的生命是一种伤害.

 

一个人的思想被控制, 不得自由才是真不自由. “乖乖牌”的百姓不一定是良好的公民, 不一定有助于社会国家的开明与进步. 人民具有爱心、智慧、公正、勇敢、节制等美德, 以及发奋图强、积极向上的思想, 社会国家才能繁荣进步, 人民才有幸福可言. 轮回之说这种控制人民思想的愚民政策, 只让一小部分的当权者(特指统治者和婆罗门阶级者)受惠, 让绝大部分的穷苦百姓继续活在他们的贫苦之中.

 

(C.2)   安慰受苦的百姓

印度社会阶级严密分明, 上层不但用轮回之说控制下层思想; 同时也用轮回之说来安慰痛苦的百姓. 例如儿女不孝顺, 不奉养父母时, 和尚或法师会解释这是因为前世他们为人儿女时, 不孝顺父母, 不奉养父母, 大逆不道, 未尽孝道; 前世父母于是今世出生为他们的儿女, 所以儿女不孝顺, 是因他们前世业力不好, 今世儿女来讨债, 故有人称为“讨债子”. 因此今世受苦的父母, 不要失望, 乃要忍耐, 逆来顺受, 以便来世有好报, 出生为富裕之子. 然而, 寄望于下一世的好报, 而忽略这一代的子女家庭教育, 训诲行孝, 如何为人处世等等课题, 这岂非父母失职?

 

郑国治评述道: “若有家主虐待奴役, 或有老板无理欺凌员工, 仍然用此套轮回之说来安慰愚夫愚妇, 这对迷信印度佛教者也许有一点作用; 但要用轮回之说来安慰现代的高级知识分子, 恐怕要贻笑大方了. 现代人讲究理性, 着重情、理、法; 劳工有劳工公会; 司机有司机公会, 各行各业都有其专门的组织, 为(各自的)团体谋福利. 轮回之说的愚民政策或精神寄托早已不合时宜了.” 不但不合时宜, 也不合人道立场.

 

事实上, 轮回之说给印度带来无穷的灾害. 盖司勒(另译“贾斯乐”, Norman Geisler)和布鲁克斯(另译“布鲁克”, Ron Brooks)指出:

“你曾否见过任何印度(生活情景)的图片? 你知道那里的生活是如何的吗? 成千上万贫穷、残废、受伤、无家、饥饿的人躺在路边,好像没有任何人关注他们. 为何会落到这种光景呢? 此乃业力(law of karma)所致.

“根据古印度教,若有人要帮助这样的人减轻他们的痛苦, 便是违反业力. 人受苦是为了要偿还他们本身(前世)的业债, 你若帮助他们, 他们则须再投胎, 受更多的苦, 才能偿还那业债.

“此外, 你若不让他们受苦, 是形同做了一件残酷的事(因他们必须等到下一世,才能偿还本在今世可偿还的业债), 将因此增加你自己的业债. 在一个(真正)相信轮回的社会中, 帮助人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或指极其矛盾的事).”[5]

 

简之, 轮回之说导致印度数千年来并无多大的社会改革, 直到基督信仰进入印度, 属奴隶阶级的劳苦大众之福利才受到重视.[6]

 

(C.3)   劝善阻恶的作用

佛教劝人行十善, 劝修佛道, 以期跳出三界外, 挣脱轮回生死之苦. 若行十恶会轮回为畜生、恶鬼或下地狱, 以此可怕的来世遭遇劝人行善止恶. 这样的动机本是好的, 但人具有与生俱来的罪性. 古人说: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也.” 孔子说: “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圣经也说: “世人都犯了罪, 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罗马书3:23). 人既然有犯罪的本性, 要根治的是罪性的问题, 不是靠劝善, 因为单有行善的知识和意念是不足够的. 如子贡说: “非不悦子之道, 力不足也.” 人因有罪性, 所以行善有心无力, 拒恶有心无能(无人能不断行善, 亦无人能永不行恶, 笔者按). 佛教“十善十恶说”没有治本, 不是内在生命的改变.

 

诚如郑国治所言: “早期印度封建制度的落后村民, 劳苦大众, 在其阶级分明, 无可翻身之际, 寄望于轮回之说, 或许勉强有一丝毫之作用. 试想今日世风日下, 犯罪技俩层出不穷, 变本加厉, 利用高科技犯罪, 电脑窃款, 动辄数百万美元或上亿之巨. 轮回之说怎能劝得来? 阻得了?”

 

察看今日世界各地的白领阶级和知识分子所犯的罪, 我们不得不承认以上所说绝非虚言; 更糟的是, 有些用科技盗款的人以轮回之说来合理化他们的罪行, 他们认为前世被人亏欠太多的债, 所以今世才获得“良机”利用科技窃款, 去“讨回别人欠他的债”.

 

(C.4)   宣传佛教的教理

佛教是一门高深的哲学. 佛教的经典十分庞杂, 多数从梵文翻译而来, 对一般普罗大众来说, 非常抽象, 不易明白. 如佛教的三法印: (1) 诸行无常; (2) 诸法无我; (3) 涅盘寂静; 又如“集谛”、“道谛”、“灭谛”等一般人都不容易了解. 惟独轮回之说, 比较浅白简明、容易明白, 比较切合日常生活, 没有多少艰深的哲理, 文人骚客也较容易弄笔成文. 推广这较合大众口味的轮回之说, 对佛教的宣传就容易得多了.

 

人性都有求利的心理, 求福、求善、求享受、求将来有好的结局, 能苦尽甘来, 所以轮回之说正合这类群众心理的需要. 讲六道轮回, 一般普罗大众, 无知小民或许容易被它所动, 不管将来能否兑现, 先求目前心理的安慰和满足, 精神有所寄托, 也就毫不犹疑地接受了. 其实真正研究佛学的不一定成为佛教徒, 也不必是佛教徒. 许多自命为佛教徒的人对佛学却一窍不通, 甚至对六道轮回也是一知半解, 未必全知呢!

 

 

(D)  轮回之说的评论

正如上文提到, “轮回之说”只是婆罗门教与佛教的教理, 但却经不起医学、生物学、逻辑学、伦理学等的客观考验. 诚如郑国治博士在下文所指出的, 轮回之说在这些理性的分析下显然弊端重重, 绝难站得住脚.[7]

 

(D.1)   轮回之说不合医学的事实

生命的繁殖有一定的时间与过程, 同类的生命才能繁殖出相同的生命. 但根据轮回之说, 民间常流传怪诞不经的事, 例如某太太怀孕, 临产之前, 突然邻居看见一个年轻美貌的小姐乘三轮车到产妇家门口(中国农业社会产妇是在家中生产的), 下车之后, 突然不见踪影. 不久, 产妇就生下了可爱的女婴, 而这女婴被人认为是刚才下车之女鬼来投胎的.

 

然而, 如果以现代昌明的科学与医学来证明, 人的性别遗传, 决定于遗传基因(D.N.A.), 所以早在母腹中就可用超音波(ultra-sound)检查出胎儿的性别, 不必等女鬼来投胎才生女婴. 更何况人类繁殖时, 是身体与灵魂并存的, 有灵魂与身体的父母, 自然会生出有灵魂与身体的下一代, 此简称“灵魂身体繁殖说”, 绝不是“轮回投胎说”, 也不是“灵魂先在说”(或称“灵魂先存说”, 即“前世”, pre-existence), 或“灵魂受选说”.

 

(D.2)   轮回之说不合生物学的事实

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另译“亚理斯多德”, Aristotle, 主前384-322年)[8]说: “物性之上有兽性, 兽性之上有人性, 人性之上有神性.” 换言之, 生命有各种不同的层次, 神性是最高的层次, 其次是人性, 再次是兽性. 圣经在创世记也记载: “神说: ‘地要发生青草和结果子的菜蔬, 并结果子的树木, 各从其类, 果子都包着核.’ 事就这样成了. … 神又造出大鱼和水中所滋生各样有生命的动物, 各从其类; 又造出各样飞鸟, 各从其类. … 神造出野兽, 各从其类; 牲畜, 各从其类; 地上一切昆虫, 各从其类…”(创世记1:11, 21, 25).

 

根据圣经的记载和科学的事实, 生物乃是有其不同种类的祖先, 以后繁殖也是“各从其类”. 一类的生物不能变为他类的生物. 从比较解剖学、比较胚胎学、从血液与蛋白质的分析, 从退化器官研究、从化石记载所得的资料、从遗传学的研究, 包括基因的结合与重组、杂交、变异、播选、隔离、分布、选种(人工的或自然的), 从这一切所得的资料经过详细研究与严谨分析之后, 科学家们累积了结论性的证据, 证明各大类生物各有它的特征, 并且彼此之间有永久性的间距(gaps)存在. 生物并非没有微小的变化, 但这种变化都在各类生物本身界限之内, 称为“微进化”, 而非进化论所谓的“广进化”(从一类生物变成另一类生物). 这一切符合创造论“各从其类”的说明, 有者称之为“类的固定论”(fixity of kinds).

 

生命本质不同, 层次就不同. 人是受造生命中最高的层次, 兽的生命是低于人的. 人不但有感情、思想, 还有灵魂, 这“灵”使人能与神沟通灵交, 能敬拜神. 但畜生或动物既不会又无法敬拜神, 因为它们只有“魂”   —  有本能性的知识与感情, 却没有“灵”  —  没有宗教信仰与伦理道德的观念. 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 按历来客观的观察和研究, 人有一个能敬拜神的灵, 动物则没有; 所以我们说畜生或动物有魂无灵. 既然畜生无灵, 何来投胎为人. 总括而言, 生命的层次与本质是不同的, 因为生物是各从其类, 不能轮回投胎成另一类.

 

(D.3)   轮回之说不合逻辑学的事实

郑国治指出, 轮回之说前后矛盾. 佛教以三法印来衡量判断佛法的研究. 其中一法印是“诸法无我”, “无我”即“无本体”. 世界万物皆由因“缘”生, 故“无我”. 佛法本身是反对信鬼神的, 因“诸法无我”, 但六道轮回都是讲最多鬼神的事. 佛教同时也把释迦“神格化”, 将他当神明来膜拜, 实在失去原有教义的本意!

 

此外, 佛教轮回之说, 到底是六道或五道? 阿修罗道是自成一道? 或只附于天道、或鬼道、或畜生道之中? 佛教说法紊杂不一, 可见是“假设”, 而非“真理”, 前后矛盾, 不合逻辑. 再者, 佛教认为地狱中有阎王审判罪人, 居然又说有地藏菩萨在地狱中救人, 甚至说只要念地藏菩萨之名号, 便能获得自己所要的一切, 这说法本身就是矛盾. 因为第一, 这有违佛教的“因果律”; 第二, 地狱中的罪人若被地藏菩萨救空了, 又何必有地狱的存在? 又何必要和尚破地狱? 若果真如此, 人也不必怕被打入地狱了! 理智的人不难看出轮回之说本身矛盾丛生, 根本不合逻辑.

 

其实, 六道轮回之地狱道, 其种类与数目在佛教各经典所载出入颇多, 因不同作者, 各有其论说, 无法统一, 原因何在? 因都出自人的意思所编著. 马国栋博士写道: “(佛教的)小乘和大乘的经典多得不可胜数. … 大乘佛教约于公元前至14世纪一段长时期, 在印度、西域、中国等相续兴起, 许多无名氏所写的大乘佛经, 多至数千卷, 各人均于文首冠以‘如是我闻’等佛说方式, 然而却前后矛盾, 漏洞百出, 故佛教内部也有‘大乘非佛’之说, 即大乘并非传统的佛教信仰, 是一种异端. 在日本, 很多僧侣便抱持着这种观念.”[9]

 

反观基督信仰, 全世界只有基督徒的圣经是出于神的启示, 是圣灵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3:16). 圣经中的66卷书已合成一本, 也仅此一本, 是基督信仰的最高与独一权威.

 

佛教徒张澄基先生在“我们急切需要一部佛教圣经”中感叹地说: “据我个人的经验与观察, … 佛法之所以衰微, 最大的原因, 乃是教义太深、太难、太广、太繁的缘故… 基督教能够普遍全球, 其原因固多, 但最主要的, 还是因为它有一部代表基督教义的圣经! 是他们宗教的全部重心, 有了这个重点, 当然就容易宏传了, 试问佛教有没有这样一部书呢? … 至于选藏和译藏问题就麻烦了, 选藏, 究竟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 …” (《台湾佛教觉生月刊》, 1957年4月1日).

 

从1957年至今已有48年之久, 佛教界还无法辑成一部可代表佛教的佛经, 因为佛教教义实在太广、太繁, 小乘与大乘之间又有太多无法调和、彼此冲突的矛盾说法, 轮回之说本身就是一个例证.

 

相比之下, 圣经展现了无以伦比的一致性. 圣经从第一本书(创世记)至最后一本(启示录)经历至少1,500年之久, 由40多位不同作者写成. 这些作者来自不同的时代与职业背景, 写于不同的地方, 并论及许多引起争议的主题(如神的属性、人生的意义等), 但整本圣经的内容却没有冲突、前呼后应. 这奇妙的一致性证明圣经实为上帝的话语(彼得后书1:21), 透过人手写出来, 绝对可信!

 

(D.4)   轮回之说不合伦理学的观点

《梵纲经卷下》说: “世上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子是我母, … 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此话意即世上前世或前前世 … 一切的男子都轮回投胎成为我父; 照样, 世上一切女子也都轮回投胎成为我母. 吴安邦表示: “如果真是如此, 那么自己家中的人要如何称谓? 家长如何来管教子女? 子女倒可严厉地对管教他们的父母说: 我是你们前世的父母、祖父母, 你们岂可不孝地对待你们前世的长辈呢?! 如果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子是我母, 那么我现在的妻子, 可能是我前世的母亲, 这样岂不是乱伦了吗? 这也很谎谬.[10]

 

《梵纲经卷下》称: “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而杀而食者, 即杀我父母, 亦杀我故身”; “此生在轮回, … 一体更变易, 祖父成孙孩, 孙孩复祖父, 颠倒往相来, 今日所食肉, 安知非父母? … 今日所食肉, 安知非弟兄?”(“普劝戒杀救助偈”, 唐大圆). 许多人认为佛教是主张吃素的, 但事实上, 也有主张吃荤(肉)的, 如泰国、日本、美国就有和尚和法师吃荤, 连佛教创始人释迦都吃猪肉.

 

圣经告诉我们, 上帝赐给人一切的食物, 在这恩典时代里, 上帝准人吃素(罗马书14:1-3), 也准人吃荤(吃肉, 提摩太前书4:3-5; 罗马书14:14). 故此, 只要凭着信心和感谢的心吃就可以了(提摩太前书4:4). “轮回之说”把人和动物扯在一起, 且把人和动物一体化; 所以“世上一切男子是我父, 一切女子是我母”, 并“祖父成孙孩, 孙孩复祖父”, 这说法本身已违背了伦理学的观点.[11]

 

(D.5)   轮回之说无法解释众生起源

郑国治也指出, 佛教以为“诸法因缘”而生, “诸法”即指诸物或万物, 而佛教对诸法(万物)从何而生的说法, 众说纷纭, 甚至分道扬镳, 无法统一. “缘起说”至少有五派思想:

  1. 六大缘起论;
  2. 业感缘起论;
  3. 真如缘起论;
  4. 赖耶缘起论;
  5. 法界缘起论.

这种理论本身有违背“理智上的连贯性”   — 指理论是否前后一致? 本身有否与其他合逻辑的理论发生冲突? 缘起论都不合以上条件.

 

佛教的“因缘说”有一死结是永远解不开的. 譬如一棵荔枝树的来源, 是由一粒荔枝的种子种在泥土里, 借着阳光、空气、水分(缘)而生长, 所以由“因缘”而有一棵荔枝树. 请问宇宙中第一粒荔枝种子又由何“因”而来? 既然“诸法无我”, 万物皆空, 佛教界永远不能解释宇宙中的“第一因”(the first cause), 只好说一切众生由六道轮回而来. 可是, 六道轮回的理论本身早已站立不住, 经不起科学事实的验证, 焉能生众生? 更何况银河系之辽阔, 宇宙之浩瀚, 天体秩序有条不紊, 生物细胞设计精细, 这一切岂能靠“偶然”的“因缘”所产生?

 

难怪心悟法师必须坦诚地说: “我对于人生从何处来, 死往何处去, 就如对西瓜的来源和行人的去处一般, 回答不出来, … 人生是由业而来, 死则随业而去.”(《佛教人生观》, 第108页). 这段话表明他对宇宙中“第一因”是无知的, 对人类的起源, 只好用“业”来解释. 但问题是, “业”是指人的行为, 人行为善者, 称善业, 恶者为恶业. “业”不是生命的本质, 更不是生命的起源, 所以绝非人类起源的正确答案.

 

圣经给我们正确肯定的答案! 对于圣经这本“书中之书”, 注重证据的大科学家牛顿的评语是: “神的圣经是最卓越的哲学. 我发觉圣经较任何普通历史更具确实可信的标记.”[12] 圣经告诉我们宇宙万物是由上帝所创造的, “起初, 上帝创造天地”(创世记1:1); 又说: “太初有道, … 道就是神(上帝). … 万物是借着他造的, … 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约翰福音1:1,3); 这里所说的“道”, 就是主耶稣基督(约翰福音1:14). 圣经另一处也记载: “我们的主, 我们的上帝, 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 因为你创造了万物, 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启示录4:11).

 

上帝是自有永有的(出埃及记4:14). 上帝不是人头脑所想出来的, 也不是人手所造的, 更不是受造的天使、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 上帝乃是自有永有、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创造者. 希腊哲学家认为宇宙“第一因”是上帝; 德国大哲人康德(Immanuel Kant)[13]深信上帝是真善的本源, 伟大的科学家如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14]、牛顿(Sir Isaac Newton)[15]、爱迪生(Thomas A. Edison)[16]、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7]等都深信圣经所说的   — 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

 

简而言之, “轮回之说”原本只不过是婆罗门教与印度佛教的教理, 而非事实; 它经不起医学、生物学、逻辑学、伦理学等的客观考验, 只是一种“假设”的理论, 绝不是真理; 它只可以作学术思想的研究, 却不值得信靠!

 

 

(E)  总结

据说释迦牟尼年轻时过放荡的生活, 他知道人有“业”与“无明”, 连他自己也列在罪人之中. 他发现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等八大苦, 而出家悟道, 主张修道以灭苦, 期盼洞悉佛法以求身心之解脱. 但六道轮回的理论, 人在三界六道中流转不息, 永远受苦, 没有永恒生命的答案与把握, 诚然十分可悲.[18]

 

其实, 轮回之说不能解决罪恶的问题. 它认为人受苦乃因前世的罪(或业力), 将这罪归咎前世并前世的前世, 如此倒退追溯下去, 假如有所谓的第一世, 则从何有业债可以解释第一世的苦难呢? 另一方面, 没有人能保证任何人终能靠着轮回达到解脱, 每一世都可能无法还清它本身的业债, 甚至有增无减, 依靠轮回之说的人, 是永远没有绝对的把握和明确的证据, 证实他能还清所有的业债.

 

但信靠耶稣基督和圣经的人, 却有这样的把握, 也有圣经为铁证. 圣经告诉我们, 世上一切的苦, 其根源本是罪(参 创世记3:6-24; 罗马书5:12). 世上所有的人都犯了罪, 均是罪人, 无一人可幸免(罗马书3:10,23). 人犯罪的代价是死(罗马书6:23), 死后还有审判(希伯来书9:27), 要受永远地狱火湖的刑罚(启示录21:8).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罪的问题, 那创造且深爱人类的上帝   — 主耶稣基督   — 道成了肉身, 来寻找和拯救罪人. 他成为好牧人, 为羊(指一切跟随他的人)舍命(约翰福音10:10,15), 被钉在十架上, 代替他们亲受罪的刑罚   — 死! 这是释迦牟尼、阿弥陀佛, 或任何菩萨所无法做到的   — 以本身圣洁的生命为世上所有罪人舍命赎罪! 任何人只要因着信靠这位“代罪羔羊”, 便靠他的宝血获得罪的赦免和洗净(以弗所书1:7; 约翰一书1:7-9), 灵魂不至灭亡, 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且能在今世过个充满意义的丰盛生命(约翰福音10:10).

 

主耶稣曾说: “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约翰福音8:32); 又说: “你的道(上帝的道,即圣经)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 . 亲爱的朋友, 你不必也不该再被“六道轮回”之说来捆绑你的思想, 你当信从真理的圣经, 那是一本经得起科学事实和历史证据之考验的神奇圣书. 上帝透过此书向你宣告: 信靠主耶稣, 你便能脱离罪的捆绑, 得以自由; “所以天父的儿子(主耶稣)若叫你们自由, 你们就真自由了”(约翰福音8:36).

 

 


[1]             郑国治著, 《轮回之说可信吗?》(台北: 宇宙光出版社1994年), 第6页.

[2]             在宗教上, 最早讲论“轮回”的是印度的古婆罗门, 但在哲学上, 轮回转世的观念并不限于东方, 有些早期的西方哲学家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公元前580-500年)和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347年)等, 也相信灵魂会以不同的形式继续存活. 柏拉图清楚教导, 不死的灵魂会因某些罪受罚, 而穿上另一个身体, 好为他的罪受报十倍. 他说: “灵魂是不死的、曾经转世多次”; 他也认为人可能投胎为动物. Norman L. Geisler & Ron M. Brooks, When Skeptics Ask (Illinois: Victor Books, 1990), 第235-236页.

[3]             龚天民著, 《佛教常识问答集》(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1996年), 第73-75页.

[4]              除了另加注明, 以下主要改编/参考郑国治著, 《轮回之说可信吗?》, 第17-24页.

[5]              Norman L. Geisler & Ron M. Brooks, When Skeptics Ask, 第244页.

[6]             基督信仰按圣经教导积极强调所有人(包括奴隶)都有生命的尊严(因每一个人都是按神的形象和样式所造), 所以必须获得尊重, 这与印度教按轮回思想而轻视奴隶阶级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再者, 印度所盛行的“陪葬仪式”(即作遗孀的被逼焚烧在她们丈夫的葬礼柴堆上)、“杀婴”(特别是杀女婴)、“小寡妇”(这样的女孩长大后, 就送入庙中当庙妓)等民间习俗, 皆因基督徒基于圣经教义而发起种种反对运动而逐渐从印度消失. 有关宣道士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 1761-1834)、贾艾梅姐妹(Amy Carmichael, 1867-1951)和Dohnavur团契(成立于1927年印度南部的Dohnavur, 为救援与收养受害的幼童)在这方面所作的贡献, 请参 2004年1/2月份, 第50期《家信》的“书中之书: 改变世界的书(一): 生命因它而贵       — 圣经与生命价值”.

[7]             以下主要改编/参考郑国治著, 《轮回之说可信吗?》, 第26-38页.

[8]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主前384-322)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Plato)的学生, 希腊皇帝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 雅典逍遥学派创始人, 著作涉及当时所有知识领域, 尤以《诗学》、《修辞学》等著称.

[9]             马国栋著, 《耶稣与佛祖: 辩证篇》(香港: 香港基督徒短期宣教训练中心, 2001年二版), 第36-37页.

[10]           吴安邦著, 《寻根解惑系列4: 有轮回和前世因果报应吗?》(台北: 天恩出版社, 2004年), 第27页.

[11]           有关因果轮回所引致的伦理混乱, 请参上期( 2005年5/6月份, 第58期)《家信》的“福音亮光: ‘因果轮回’还是‘因信称义’!”[参 (B) 因果轮回观念所引致的混乱].

[12]           余国亮著, 《物理学家看圣经》(香港: 道声出版社, 1998年修订版), 第180页.

[13]           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是德国哲学家和德国古典唯心主义(classical idealism)哲学创始人, 主张自在之物不可知, 人类知识是有限度的, 提出星云假说, 著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等.

[14]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s Copernicus, 1473-1543)创立了“日心说”, 即太阳是中心, 而地球和其他行星则环绕太阳转动. 这与当代所普遍接受的“地心说”(地球是中心)相违.

[15]           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2-1727)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力学三大定律、白光由色光(七种颜色)组成的理论, 并开创微积分, 著有《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或简称《原理》)、《光学》等.

[16]           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是美国著名发明家, 获得白炽灯、留声机、炭粒话筒、电影放映机等1093项发明专利权, 创办世界第一个工业研究实验室(1876).

[17]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是美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创立“狭义相对论”(1905)和“广义相对论”(1916), 提出光子概念(1905), 创立光电效应定律, 曾参加反战, 反对使用核武器, 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于1952年受邀作以色列的第二任总统, 但他坦然拒绝.

[18]           郑国治著, 《轮回之说可信吗?》, 第40-41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