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宇宙


许多世纪以前, 人类认为宇宙就是只有几千颗星所组成的空间; 例如主后150年左右, 著名的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Ptolemy)[1]断定地说, 天上星体的确实数目是1,056. 可是, 现今有了可以审视天象的高强度仪器之后, 天文学家惊讶地发现, 今日可观察到的宇宙间星宿之数, 远比之前任何人所想象的还可畏得多! 正如《国家地理》杂志所言, 目前人对于宇宙所知道的东西, “简直令人目瞪口呆”.[2]

(1)  数以亿计的星系

近数百年, 用早期望远镜观察天象的天文学家留意到, 宇宙间有一些朦胧像云的天体(stars). 他们假定这是离地球不远的气云. 然而在1920年代, 体积较大、强度较高的望远镜面市之后, 他们发现这些所谓的“气”团, 原来是庞大得很、重要得多的东西 — 星系(galaxy).

星系是恒星的巨大集团, 其中的恒星、气体和别的物质, 都环绕着一个中央核心旋转. 星系又名“岛宇宙”, 因为每一个星系本身有如自成一个宇宙. 举例来说, 我们人类所在的星系名叫“银河系”. 我们的太阳系— 太阳、地球和别的行星, 并它们的卫星 — 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可是太阳系只占极小的部分, 因为“银河系”共有超过1,000亿颗恒星. 有些科学家甚至估计至少有2,000亿至4,000亿颗恒星!

我们这“银河系”的到底有多大呢? 假设你能飞驰达到光的速度(每秒约29万9千公里), 横越银河系也需要10万的时间! 这有多少公里呢? 光一年走10万亿公里(即10,000,000,000,000公里), 乘以100,000便获得答案. 换言之, 我们这“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有100亿亿公里之巨. 据说宇宙的星系里, 恒星与恒星之间的平均距离是6个光年左右, 即大约60万亿公里. 银河系虽大到令人惊叹不已, 然而, 银河系仅是外太空森罗万象的开端而已! 按目前天文学的发现, 在宇宙中大约有100亿个星系! 有些天文学家估计, 可能还有许多在现代望远镜视程之外的星系. 他们相信整个宇宙可能包含了1,000亿个星系! 而每一个星系里可能有1,000亿个恒星!

(2)  望而生畏的宇宙

宇宙到底有多大? 威明顿指出4个说明宇宙浩大的例子:

(2.1) 纸堆的模式(paper stack model)

1.    让我们以一张纸的厚度代表由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9,300万哩);

2.    要代表到最接近的星体之距离, 我们需要71尺高的纸堆;

3.    要横越我们银河系的直径, 我们需要310哩高的纸堆;

4.    要到达目前已知的宇宙之边缘, 我们需要一叠3,100万哩高的纸堆.

(2.2) 橙与沙粒的模式(orange and grain of sand model)

1.    以一粒橙代表太阳;

2.    一粒细沙是地球, 以30尺距离绕橙转动;

3.    冥王星(太阳系里最远的行星)是另一粒沙, 在10条街的距离外环绕橙转动;

4.    最近的星环(star) — Alpha Centaury — 在橙的1,300哩外.

(2.3) 空心太阳的描绘(hollow sun illustration)

1.    如果太阳是空心的, 便能内藏130万个地球;

2.    一个称为“大火”(Antares)[3]的星体(star), 如果空心的话, 便能内藏6,400万个太阳;

3.    在武仙星座(Hercules)里, 有一颗能容纳1亿(Antares)的星体;

4.    目前已知的最大星体是“爱泼嘶龙”(Epsilon), 能轻易地吞下几百万颗武仙星座里的那粒巨大星体.

(2.4) 相对速度的描绘(the relative speed illustration)

1.    我们的地球正以时速1千哩环绕自己的轴心运转.

2.    地球同时以时速6万7千哩环绕太阳运;

3.    地球也同时以时速6万4千哩被太阳带着横越银河系;

4.    地球亦同时以时速48万1千哩在轨道上环绕银河系;

5.    换言之, 地球以时速135万哩在无际的太空运行;

6.    每24小时, 我们走了5,736万哩;

7.    每一年, 我们横越过20,936,400,000哩(超过2百亿哩)荡然的太空.

事实上, 以上种种例子都有不足之处, 无法真正全面地描绘宇宙浩大体积. 但从中我们可以概略地想象我们的宇宙是何等的浩瀚伟大. 宇宙之大、天体之繁, 真是令人生畏!

(3)  宇宙受造的证据

    (3.1) 井井有条的秩序

说回我们的太阳系, 我们见证了一个组织得非常妥善和无比恰当的安排. 太阳这个恒星是“核心”, 四周有地球和其他行星(连同它们的卫星), 精确地按照各自轨道运行. 这些星体年复一年如此准确无误地运行, 以致天文学家可以准确地预测它们在未来任何时间的位置. 另一方面, 当我们思考那微乎其微的“原子”时, 我们发现它也有同样的精确性. 原子有如一个微型的太阳系, 其秩序令人惊讶. 原子中央有核, 核里有称为质子和中子的微粒, 四周还有细微的电子绕核运转. 众所周知, 所有物质都是由这些基本的“建筑材料”组合而成. 物质之所以有不同种类, 是因为原子核里有不同数目的质子和中子, 并绕核运行的电子有不同的安排.

上文表明, 不但宇宙之大令人肃然起敬, 而且铺排之巧也令人赞叹不已. 从无限大到无穷小, 从庞大的星系到细微的原子, 宇宙的组织是井井有条, 充满秩序. 《发现》杂志说: “我们洞见它的秩序时感到意外, 而宇宙论者和物理学家还在这个大秩序里不断发现新的、惊人的范畴. …我们以前说这是奇迹, 现在我们仍然容许自己把全宇宙称为一项奇观.”[4] 实际上, 天文学里常用来指宇宙的字眼 — “cosmos”— 也确认了这种有秩序的结构. 按著名的《新韦伯斯特英语百科词典》, 这词的定义是: “被视为一个有秩序之完整体系的宇宙, 或在概念思想方面一个有秩序之系统”.[5] 换言之, 这词主要是表达一个“有秩序的、和谐的、有系统的宇宙.”

充满秩序的宇宙是有目共睹的. 前太空人约翰.格伦留意到“在我们四周, 全宇宙多么井然有序”, 并且各星系“全都相对地循着指定的轨道运行”. 因此他问道: “这可能是无缘无故就发生的吗? 一大堆飘浮的废物突然自行跟着轨道运转, 难道是一次意外吗 ?” 他作结论说: “我不能相信. …必定有某个伟大的力量把这一切送入轨道, 而且维持不变.”[6]

充满秩序的宇宙组织得如此精确无误, 甚至人可以使用天体的运转作为计时的根据. 任何设计优良的计时钟表, 显然都是由有智力的钟表设计师所制造. 那么, 普及全宇宙那更复杂的设计和其精确性, 岂不显明在其背后, 有位智力超凡的设计师吗? 按人类的观察和经验而言, 任何有高度组织的东西, 决不会凭意外巧合而成. 一架机器、一台电脑, 甚至一枝铅笔, 都有设计者、组织者. 因此, 我们无法逃避现实: 精确的设计必有精确的设计者; 高明的组织须有高明的组织者. 按逻辑而言, 展现高度设计和秩序的宇宙, 必有一位无比智慧的设计师和创造者 — 神, 正如圣经所说: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

    (3.2) 明确法则与定律

我们的整个宇宙 — 从庞大的星系到细微的原子 — 都受到固定的物理法则或定律所支配. 例如光、热、声音和引力都有定律控制. 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教授斯蒂温.霍金(Stephen Hawking)表示: “我们对宇宙研究得越深入, 就越发觉它完全不是杂乱的, 而是按着不同范畴的明确定律运作的. 我们大有理由认为其中可能有共通的原则, 换句话说, 所有的定律都附属于一套大法则之下.”[7] 此外, 火箭专家沃纳.冯布劳恩进一步指出: “宇宙间的自然法则准确得很, 所以我们制造太空船飞往月球并不困难, 我们还能计算出飞行时间, 而准确程度可达到少于一秒之差的地步. 这些法则必定是有人制造出来的.” 如果科学家想发射火箭环绕地球的话, 他们必须严紧地遵循宇宙法则和物理定律, 方能成功.

每当我们想到某个法则, 都得承认它是由某位立法者制定的. 比方说: 写着“停”字的交通标志, 这项法则必然是由某一位或某一群人所订立. 照此类推, 支配着物质宇宙的高明法则, 也必然是由一位智力无比的立法者所订立. 因此, 《科学新闻》评论道: “宇宙论者想到这里无不为难, 因为看来这样特定的、精密的环境因素不可能偶然发生. 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 就是说这全是刻意设计出来的, 而且归功于上帝.”[8] 很可惜, 许多人不肯接受这个事实. 但另一些人却愿意接受这铁证如山的结论: 宇宙间那秩序井然、法则明确的特殊环境, 绝不可能凭意外而有, 而是由一位超凡入圣的智慧者所造. 这正是以赛亚所要表明的, 当他指着物质的宇宙说: “你们向上举目, 看谁创造这万象, 按数目领出, 他一一称其名…”(赛40:26); 这“他”就是那“创造诸天, 铺张穹苍…的神耶和华”(赛42:5).

    (3.3) 创造物质的能源

宇宙法则支配着已经存在的物质, 但是这一切的物质又是从何而来? 宇宙物质的产生必定牵涉到“能与物质的蜕变”. 这种关系可由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9]的著名公式获得证实 — E = mc2(等于物质乘以光速的平方).[10] 从这个公式推衍出来的一个结论, 就是物质可由而生, 正如巨量的可由物质而生. 后者(即可由物质而生的论点)已由原子弹证实了. 因此, 天体物理学家乔西普.克莱泽克(Josip Kleczek)说: “大部分基本粒子, 甚至可能全部的粒子, 都可以通过能的物质化作用而创造出来.”[11]

换言之, 科学证据显示, 一个无限之能的来源具备了创造宇宙物质的原料. 这个“无限之能”就是来自“大能的神本身”, 正如以赛亚论到天体万象的创造和运作时宣告道: “…创造这万象, 按数目领出…因他的权能, 又因他的大能大力, 连一个都不缺”(赛40:26); 圣经另一处又见证说: “…借着他创造诸世界. …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1:2-3).

虽然相信进化论的科学家们无法反对宇宙物质的起源必须出自无限的‘能’, 但他们却不愿意承认这‘能’是来自一位有全能全智的神. 他们常转移话题, 提出有个可以解释宇宙起源的理论, 即“大爆炸论”(The Big Bang Theory). 剑桥大学的教授斯蒂温.霍金(Stephen Hawking)曾在他的著作《时间略史》(Brief History of Time)中将他的“大爆炸论”当作科学. 他所出版的理论概要如下: “在太初时, 有一粒‘宇宙蛋’(cosmic egg), 它的体积只有像桌上的一粒微尘一般, 却浓缩了整个宇宙的物质在其中!” 这理论接着解释这大爆炸导致原始星体(或称星云, stars)的形成, 然后这群星体将原始的氢(hydrogen)和氦(helium)转化为碳(carbon)和氧(oxygen)等元素, 这理论认为我们就是从此等元素而来. 这理论越来越受许多支持进化论的科学家所欢迎, 近来有关宇宙起源的讨论, 可说大部分都以大爆炸论为根据.

可是, 这假设的‘宇宙蛋’从何而来? 霍金自圆其说地解释: “它自太初就有!”(世人情愿接受霍金的话, 却拒绝接受神在创1:1的话). 可是, 这理论不但受到许多基督徒科学家的有力反驳, 甚至非基督徒的科学家如克拉吾斯(G. Kraus)和勒纳尔(E.J. Lerner)也写书反对, 辨明大爆炸论无非是虚构的神话, 又与各种科学的观察结论有所冲突.[12] 由于篇幅有限, 我们不能在此作出深入的解释, 但明智的读者试想一想, 爆炸可以产生精确的组织和完善的秩序吗? 例如在战争时所投下的炸弹能产生设计精良的建筑物、井井有条的街道、展示交通法则的标志吗? 正好相反, 爆炸将造成毁坏、崩溃、杂乱无序等. 若这爆炸是由原子核引发的, 就会造成彻底的瓦解, 情况有如1945年日本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所经历的杂乱毁坏一般.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地总结: 这个令人生畏的浩大宇宙, 连同其中的精巧设计、完美秩序、明确法则等, 绝对不可能靠“爆炸”创造出来. 唯有一位能力无边、智慧无比的组织者兼立法者, 才能发出及引导各种巨大的能量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制定出有条不紊的组织、秩序和法则. 因此, 科学证据和理智逻辑正确地支持大卫的声明: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19:1).

(4)      总结

有鉴于宇宙中的和谐秩序和明确法则, 爱因斯坦反对进化论所说 — 宇宙是靠碰巧的机遇(chance)所形成, 因此他说: “神决不是对宇宙玩掷骰子(即靠碰巧或运气来造宇宙, 笔者按).”[13] 单看宇宙中那无与伦比的行星 — 地球, 及其上一切恰适生物生存的种种条件, 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精心设计的结晶, 而非“偶然或碰巧”的产物.[14] 难怪《美国科学》月刊惊叹道: “我们放眼宇宙, 辨认出发挥有益作用的许多次物理、天文意外时, 不禁觉得宇宙一定在某种意义上, 预先知道人类要来了(因而预备了种种人所需要的生存条件, 笔者按).”[15] 《科学新闻》杂志也承认道: “看来这样特定的、精密的环境因素, 不可能偶然发生.”[16]

以撒.牛顿(Isaac Newton)在其1687年出版的不朽之著《原理》(Principles)[17]一书中宣告道: “那最美丽的太阳、星球和慧星之系统或秩序(system), 只能靠一位满有智力和能力者的计划和支配而成.” 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康普顿(Arthur Compton)[18]也表示: “对我而言, 信心的开始是因为体会到有一位至高的智力(者)创造了宇宙和人类. 要有这样的信心, 我不会有任何困难, 因为有个驳不倒的事实, 即每种设计都需要智力, 而显露秩序, 满有条里的宇宙正好证实那最庄严的声明 ¾ ‘起初神’(创1:1).”[19] 这些著名科学家所说的, 都是至理名言, 合乎科学和逻辑, “因为房屋都必有人建造. 但建造万物的就是神”(来3:4).[20]


[1]               托勒密是活动于公元2世纪的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数学家, 建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托勒密体系)学说, 著有《天文学大成》(13卷)、《地理学指南》(8卷)等.

[2]               Kenneth F. Weaver, “The Incredible Universe” in National Geographic (May, 1974), 第589页.

[3]                 “Antares”一星在中文被称为“大火”, “心宿二”或“天蝎座a星”; 参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缩印本)》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年), 第68页.

[4]               Lewis Thomas, “View from the Corner of the Eye” in Discover (April, 1981), 第69页.

[5]               “the universe viewed as an orderly whole; an orderly system of ideas”; 参 The New Lexicon Webster’s 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deluxe ed.) (Danbury: Lexicon Publications, Inc., 1993), 第220页.

[6]                 Reader’s Digest (July, 1962), 第38页.

[7]               Michael Harwood, “The Universe and Dr. Hawking” in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January 23, 1983), 第53页.

[8]               Dietrick E. Thomsen, “The Universe: Chaotic or Bioselective?” in Science News (August 24 and 31, 1974), 第124页.

[9]               爱因斯坦是美籍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创立“狭义相对论”(1905)和“广义相对论”(1916), 提出光子概念(1905), 创立光电效应定律, 曾参加反战, 反对使用核武器, 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于1952年受邀作以色列的第二任总统, 但他坦然拒绝.

[10]             对于这个公式, 苏佐扬解释道: “E是‘能的量’, M是‘质的量’, C是光的速度. 其意即: 当物质用光的速度进行时, 物质便发出巨大的能力. 爱因斯坦相信所谓的物质, 只是能的另一种表现而已. 试将爱因斯坦的公式与神的创造作一对比如下: E(能力; 即神的能力被释放) = M(物质, 即所创造的物质) + C2(光速, 即神的灵运行的速度). 万物是神所创造的, 他释放他的大能而造成宇宙万物, 是借着圣灵的运行, 灵的运行比光更快速”; 参 苏佐扬著, 《旧约精研第一集:创造论》(香港尖沙咀: 基督教天人出版社, 1995年), 第9-10页.

[11]             Josip Kleczek, The Universe (vol.11) (1976), 第17页.

[12]             参 Farid Abou-Rahme, And God Said (Kilmarnock: John Ritchie Ltd., 1997), 第35-39页; 除了此书之外, 其他反对大爆炸论的论点, 可参 Donald B. DeYoung, Astronomy and the Bible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1989), 第87-90页; Duane T. Gish, 《创造论的奇妙故事》(El Cajon, CA: Institute for Creation Research, 1994), 第13-15页.

[13]             “God does not play dice with the cosmos”; 参 金新宇著, 《科学与基督教(修订版)》(香港九龙: 宣道出版社, 1998年), 第20页.

[14]             有关地球的精心设计, 请参 2001年8月份, 第21期《家信》的“受造之颂: 奇妙的地球”.

[15]             Freeman J. Dyson, “Energy in the Universe” in Scientific American (September, 1971), 第59页.

[16]             Dietrick E. Thomsen, “The Universe: Chaotic or Bioselective?” in Science News (August 24 and 31, 1974), 第124页.

[17]             牛顿在此书中解释了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和“运动力学三定律”. 有关牛顿和他对神的敬畏信念, 请参 2001年7月份, 第20期《家信》的“科学伟人: 以撒.牛顿”.

[18]             康普顿(1892-1962年)是美国物理学家, 因发现康普顿效应(1923年), 并解释X射线与电子撞击时波长的变化, 与英国威尔逊(C.T.R. Wilson)共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             Donald B. DeYoung, Astronomy and the Bible, 第114-115页.

[20]             上文主要是取自《生命 ¾ 从何而来? 进化仰或创造?》(Brooklyn, New York: Watch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1985), 第115-127,131页; 威明顿著,《威明顿圣经辅读: 卷上》(香港: 种籽出版社, 1986年), 第45-49页; 《生命 ¾ 从何而来? 进化仰或创造?》一书是耶和华见证人的守望台所出版的书, 从223至251页有耶和华见证人的错误教义, 务须弃绝; 但其他部分的资料主要取自创造论的科学论点, 所以值得参考.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