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的两大光 — 太阳与月亮
圣经论到神的创造时, 说: “… 神造了两个大光, 大的管昼, 小的管夜, 又造众星”(创1:16). 这大的光体就是太阳, 小的则是月亮. 我们每天看到太阳“日出日落”, 晚上看见月亮“高挂夜空”, 不觉得有何稀奇. 但天文学家对这两大光惊叹不已, 因为它们不仅是精心设计的两大光, 还与地球上的生命息息相关. 它们的大小和距离维系着地球上无数生命的生死存活.
首先, 让我们明白一个事实: 一个适宜高等生命居住的行星, 温度必须恰到好处. 若太热, 像金星一样, 水会蒸发, 而不会有液体的水存在. 若太冷, 像今天的火星一样, 水便结成冰. 香港天文学家李国麟在他所写的“恩宠之星 — 从天文生物学角度看宇宙设计的目的”一文中论道: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 可供人居住的区域是非常狭窄的, 它的范围只有在远离金星轨道之外, 到火星以内的环带, 称为 ‘环恒星宜居带’ (Circumstellar Habitable Zone, 简称CHZ). 如果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再接近百分之五的话, Circumstellar Habitable Zone它的情况就会变得像金星一样, 极端的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达到5百摄氏度. 相反, 如果地球离太阳再远百分之二十, 就会像火星一样, 在大气层周围形成二氧化碳的云雾, 使它表面进入严寒, 造成失控的冰河时期, 没有生命能够存在.”
李国麟也指出, 离太阳愈远, 行星的大气需要更高的二氧化碳或其他温室气体的含量, 才可留住太阳的热能, 让水维持在液体状态. 不过, 这就造成氧气不足, 哺乳类无法生存. 唯独是“环恒星宜居带”最内的边缘, 二氧化碳和氧比例才恰到好处. 此外, 地球的轨迹也接近正圆形, 令地球维持(保留)在宜居带内. 一旦离开此宜居带,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面临死亡.
此外, 地球之所以能成为可让生命维持下去、适宜居住的地方, 是因为太阳提供源源不绝的热能, 并与我们保持着适当距离, 使地球的温度适宜生命孕育和生存.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千5百万摄氏度, 核聚变不停地为1亿5千万公里外的地球带来恒常的温暖.
读者切勿认为这一点乃是浩瀚宇宙中处处都有的情况. 香港天文台科学主任李国麟提醒我们: “仰望夜空点点繁星, 宇宙中存在着无数恒星, 我们可能会以为太阳只是众多恒星中平凡的一个. 事实上, 太阳绝非平凡之星. … 我们邻近的恒星占了八成的恒星是红矮星(Red Dwarf), 另外百分之八至九称为G矮星(G Dwarf), 太阳属于黄矮星(Yellow Dwarf), 说得再技术性一点, 它属于G2光谱型. 换句话说, 若我们随意抽出一颗恒星, 它一定比太阳小.”
红矮星在我们的银河系中为数众多, 我们先了解一下它的特性. 首先, 红矮星发出的是红光, 对光合作用没什么用处. 光合作用需要的是蓝光加红光, 我们需知道,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将太阳光化作生命所需能量的一个非常重要过程. 其次, 由于红矮星的质量和亮度也小, 其行星的轨道需靠得更近, 才可维持行星表面的水呈液态. 然而, 行星愈接近恒星, 潮汐力就会愈强, 令行星的自转变慢, 最后行星会减慢至所谓“潮汐锁死状态”(tidally locked state), 即行星的同一面永远朝向恒星, 这样行星的日夜两面温差会极大, 背光的一面冰冻寒冷, 而向光的一面干燥酷热, 这样的状况绝对不利生命的存在.
我们的太阳不但体积适中, 连光谱中的颜色也适中, 红蓝均匀. 如果地球绕着更大的恒星运行, 例如F矮星, 因为那星的蓝光更强, 氧气会更多, 臭氧层更厚, 但只要臭氧层稍一受到损坏, 整个行星会即时受强烈紫外线侵袭, 绝对不利生物的活命. 体积大的星寿命较短, 即使比太阳稍微大一点的恒星, 寿命也只是数10亿年. 而太阳的寿命估计有100亿年, 稳定地燃烧氢气. 但别的恒星即使只比太阳大少许, 寿命也短许多, 并且亮度也会衰减得很快. 整体而言, 比太阳大的恒星, 生命周期中的一切都比太阳快, 没有足够时间酝酿生命.
太阳的金属含量丰富, 与其他同龄同系的恒星相比, 它的重元素含量最高, 而这程度接近制造地球大小的可居行星的理想数值. 太阳的亮度也非常稳定, 在太阳黑子整个周期的约11年内, 阳光的变化也不到0.1%, 不至于令地球的气候出现重大变化而影响其上的生命. 此外, 太阳在银河系内的轨道几乎是圆的, 令我们可以维持在“星系内宜居带”, 远离银河中心的危险地带, 也不会移进旋臂内接近超新星爆炸的高危区域.
李国麟总结道: “经此分析后, 我们得知并非大部分的恒星都能支持有生命的行星. 恒星在质量、光线、成分、距离、轨道、所处星系、位置等各项条件上, 要具备像太阳那样适中的特质, 它的行星上才能有生命存在的机会. 太阳能如此巧合地具有各项让其行星(指地球)宜居的条件, 确是得天独厚.”
月亮又如何呢? 一般的看法是: 月球表面充满坑洞, 景象荒凉. 地球的引力已令月球处于潮汐锁死状态, 它永远以同一面向着地球, 即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 缓慢的自转使面向和背向太阳两边的温差极大, 绝对不宜生物活命. 看着月球, 很难令人想起它与地球的生命有什么直接关系, 有何贡献.
然而, 事实是: 月球的大小与距离大大提高地球的“宜居性”, 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天文学家李国麟评述道: “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 原来月球对支持地球上的生命有莫大的贡献! 月球竟然稳住了地球轴心(地轴)的倾斜度. 四季是由地轴倾斜度决定的, 当北极一方向太阳倾斜时, 便是北半球的夏季, 南半球的冬季. 六个月之后, 地球运转至環太阳轨道的另一边时, 南极向太阳倾斜, 南北半球的季节便对调. 地轴的倾斜度是23.5度, 令地球的四季较为温和. 月球有稳住地轴倾斜度的功能, 也即是说月球直接地令地球拥有生命存在的合宜气候. 如果没有了月球, 地球的倾斜度会大增, 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幅度也会相应大增. 举个极端的例子说, 若地轴的倾斜度是90度, 那么北极会有六个月的阳光, 南极会有六个月的黑暗.”
李国麟也指出, 就太阳系以内的行星而言, 月球体积之大可算独一无二. 最接近太阳的两颗行星 — 水星和金星, 都没有卫星. 地球轨道以外的火星有两个小卫星, 但它们可能只是被火星引力捕获的陨石而已, 对稳定火星轴心的作用不大. 虽然火星目前的倾斜与地球相若, 但其实它轴心倾斜度的变化颇大. 总的来说, 这三颗行星倾斜度的变化都是大得惊人. 从另一角度看, 若月球的体积比现时要大, 而距离不变的话, 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力会很强, 而减慢了地球自转的速度, 一日的时间会增长, 日夜温差就更大, 影响了地球宜人气候的稳定性.
月球对地球另一重大贡献, 是加强了潮汐的涨退. 地球上的潮汐, 六成归功于月球, 四成归功于太阳. 潮汐的作用是将陆地的养分送到海里. 研究发现, 月球引发的潮汐有助海水循环流动, 海洋存着大量热能, 海水要流动才可令纬度高的地带不至过冷. 基于上述种种因素, 李国麟适切地评述道: “月球‘恰巧’的大小与距离, 使地球有适宜居住的环境, 叫人愈来愈难相信我们这适宜活命的生态圈, 纯粹是偶然而生的.”[1]
是的, 神创造日月这两大光, 让地球上的人类得以生存. 但神还赐下另一个更重要的光 — 主耶稣. 祂是那大光(太4:16). 圣经说: “生命在祂里头, 这生命就是人的光. … 那光是真光, 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 凡接待祂的, 就是信祂名的人, 祂就赐他们权柄, 作神的儿女”(约1:4,9-12). 祂的名被称为“耶稣”, 其意义是“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1:21). 我们世人都有罪, 但若真心信靠主耶稣(信祂能救我们脱离罪恶), 认罪悔改, 就必得救, 并得着权柄成为神的儿女. 亲爱的朋友, 你愿意信祂的名, 接受祂作你个人的救主吗?
[1] 上文主要参考 关启文、陈海智、汤灵磐、谭振基合编, 《智慧设计的当代争论》(香港九龙: 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2014年), 第169-178页.
Related
作者: 灯台
刊登于2015年10-12月份,第107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