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 烹调艺术十步骤 (四): 写下大纲


编者注: 我们必须重视“释经讲道” (Expository Preaching, 英文有时称之为Expository Sermons), 因为它是圣灵使用来复兴和造就教会的一种讲道方式.[1] 赖若瀚在其著作《食经讲道》一书提出释经讲道的十大步骤(参本文附录一). 我们已在前三期《家信》探讨释经讲道的第一至第三步骤(即选取经文、解释经文和找出主题).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第四步骤  —  写下大纲.

 

(文接上期)

(C)       预备讲章的十步骤: 逐一分析

步骤四:   写下大纲

不同的讲员引用同一段经文来讲道, 我们听起来也会有所不同. 原来他们除了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也有不同的重点, 看到同一段经文中不同的切入点, 也对讲章的结构大纲  (特指讲道内容的安排顺序)有不同的组织和安排. 赖若瀚贴切写道: “安排一篇讲道, 就如同铺排一顿筵席, 必须预先计划好, 有它的主题、一致性、先后次序等. 以讲章传达神的话语, 就像主题一样, 次序与组织也是必须的.”

           

从文法的角度来看, 只要有两个以上的句子, 当中就有结构. 一篇讲章若没有严密的结构与层次清晰的大纲(层次 = 文章或讲话中内容的安排顺序), 就很容易像创世记1:2所谓的“空虚混沌, 渊面黑暗”. 因此, 预备讲章时, 必须从经文与主题进展到结构. 整篇讲章应该怎样开始(引论), 内容是什么(本论), 怎样结束(结论), 中间的部分又怎样安排, 这些都属于结构的范畴. “本论”是讲章里最主要的部分, 而在其中, 需要借不同的层次来铺陈讲章的内容.[2]

         

赖若瀚 (Johann Lai)

赖若瀚在《食经讲道》一书中详细讨论释经讲道十大步骤的第四步骤  —  建立结构大纲. 我们在下文将之内容简述介绍:[3]

 

  1. 结构大纲的目的
  2. 结构大纲的重要
  3. 从解经大纲到讲道大纲
  4. 结构大纲的种类
  5. 设计结构大纲的步骤
  6. 良好结构大纲的特征
  7. 善用段落之间的转接语

 

 

(一)     结构大纲的目的

讲章的“主题”如同人体的“脊椎骨”, 讲章的“结构”则像人体全身的骨骼, 支撑着身体的四肢等部分. 讲章主题又像“树干”, 而讲章结构与大纲就像由树干延伸出来的树枝.

 

(1)   支撑整篇讲章

用人体的骨骼来比喻讲章的结构, 精妙之处在于结构不单是一个框架, 它同时是具有生命的. 人体的骨骼长出来之后, 其余的血管、神经和肌肉也会逐渐成长, 连结在一起, 成为生命的有机体(注: 用有生命的“树枝”作比喻也是如此).

 

结构是将讲章各部分结连在一起的框架. 简言之, 它是讲章的大纲. 人体没有骨架, 只有肌肉, 是站不起来的, 就不能发挥功用. 讲道也一样, 必须先有大纲, 然后再构思讲道的内容, 逐步将之充实, 再加上题目、引论(引言)、结论(结语)等吸引听众, 达到讲道的目的.  

 

(2)   连接各个要点

结构是骨骼的大框架, 将讲章的各个主要部分安排或连结在一起, 因此也可说是讲章的大纲. 讲章的结构或大纲, 就如同盖房子前预先搭起的框架, 房子盖好以后, 也许看不见这框架中的栋梁, 但没有它, 整个房子就造不起来.

 

 

(二)     结构大纲的重要

人的头脑结构有它一定的思维方式, 比较容易接收一些有层次、合逻辑的事物, 含混笼统的事物无法在我们脑海中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 讲道的结构正是它的层次, 有下列几项重要功用.

 

  • 讲章有整体方向与目标: 解经主题是经文中历史性的信息, 是圣经作者当时要传递的信息, 有其历史的架构及地理的因素等.
  • 讲章具逻辑性与一致性: 有结构和大纲的讲道, 可以加强讲道的逻辑性, 如同盖房子时, 可以依照蓝图逐层建造, 既安全又牢靠.
  • 讲道材料可有落脚之地: 讲章的结构似是一个平台, 或是泊船的港湾, 让讲道的各项材料有落脚生根之地. 讲道者要学习如何将信息的不同材料, 适当地放置在完整的架构里.
  • 将研经材料全部搬上讲台, 绝对不会是一篇好的讲道, 因为讲员仍须按讲道学的原理与技巧(注: 讲道学的原理包括倚靠圣灵的带领和能力), 把选取裁剪的材料化为讲道的内容, 并循序渐进地带到高潮, 将自己研经的体会与会众(听众)的生活连结(有应用性), 才算得上是一篇好的信息.
  • 讲者可分配各段落时间: 好的结构或大纲, 可以帮助讲道者知道如何把讲道的时间分配得适切平衡, 避免头重脚轻, 顾此失彼.
  • 讲者能容易记忆与发挥: 一篇三、四十分钟讲道的讲稿, 并不容易记忆, 但有层次的讲道, 借助清晰的结构和大纲, 化繁为简, 讲员不仅容易记得, 也方便发挥, 甚至作弹性的变化.
  • 听者在心理上知所适从: 好的结构或大纲, 因着讲道循序渐进, 让会众有更好的心理准备, 知道讲员讲到哪里, 甚至可以预期接下来的发展. 结构或大纲又能帮助听者理解所讲的信息, 引导听者的思想一步一步地跟随. 听者有了更清晰深刻的印象, 易于记忆及受到感动而起来行道.

 

 

(三)     从解经大纲到讲道大纲

完成研经的过程后, 经文的解经主题便会清晰地展现, 进而发展成为神学主题, 以便写出适合当下需要的讲道主题. 神学主题与讲道主题经常可以合而为一. 如何把解经主题转化为讲道主题, 并通过“神学原则应用法”的双重测试, 请参上一期《家信》“讲道学堂”专栏的文章.[4]

 

讲道主题出现之后, 接着要将“解经大纲”变成“讲道大纲”.

 

(1)   找出解经大纲

1)      例证: 玛拉基书2:10-16

2)      解经主题: 先知劝以色列人对婚约不能用诡诈: 不可娶异教女子为妻, 更不可对配偶不忠.

3)      解经大纲:

a)   总意: 以色列民用诡诈待弟兄, 是背弃在立约团体中的约言(玛2:10)[5]

b)   以色列人所犯的第一项罪行: 娶异邦女子为妻, 并敬拜事奉她们的神明(玛2:11-12)

c)   以色列人所犯的第二项罪行: 离弃自己的原配, 废弃神原先所定的婚约(玛2:13-14)

d)   先知重申神对婚约的旨意(玛2:15-16)

 

(2)   通过转化过程

1)      第一重测试: 将解经大纲的几个观念交付第一重测试: 看“它是否不受文化因素的规限(限制)?”

a)   “在立约团体中, 一人背弃约言, 会影响全群”(参 玛2:10). 神在旧约对以色列人的约言(立约之言), 不一定适用于新约的召会(教会). 不过从下文(玛2:14)可见, 第10节的约言是指婚约而言, 因此它仍适用于新约时代.

b)   “不可娶异教信仰的女子为妻”, 这与新约时代给基督徒的教导“信与不信原不相配”(林后6:14)的原则是相通的.

c)   “不可以对配偶不忠”这原则不受到文化因素的规限, 因为婚约是永约, 对旧约和新约都一样.

 

2)      第二重测试: 再将上列三个观念交付第二重测试: 看“它是否与圣经整体教导相符?”

a)   “一人背弃约言(信约), 会影响全群”, 这观念不单在旧约以色列人攻打艾城时出现(书7:14), 在新约也出现在哥林多前书. 哥林多的召会中有人娶了自己的继母, 犯了淫乱的罪. 保罗说: “一点面酵能使全团发起来”(林前5:6).

b)   “不可娶异教信仰的女子为妻”从 林后6:14的“信与不信原不相配”得到支持, 可见这原则在今日是可以应用的.

c)   “不可以对配偶不忠”在 太19:3-12可以找到印证, 所以这原则今日仍然适用.

 

(3)   建议讲道大纲

1)      讲道主题: “信徒必须回归对婚约的忠诚: 信与不信原不相配, 更不可以对配偶不忠.”

2)      讲道大纲:

A.  回归对婚约的忠诚 — 信与不信原不相配 (玛2:10-12)

a)      违背信约是对圣约团体的不忠 (玛2:10)

b)      持守信约须不娶异教女子为妻 (玛2:11-12)

B.  回归对婚约的忠诚 — 对配偶要绝对忠诚 (玛2:13-16)

a)      对配偶不忠, 敬拜不蒙悦纳 (玛2:13-14)

b)      对配偶不忠, 神旨不能完成 (玛2:15-16)

 

 

 

(四)     结构大纲的种类

释经讲道强调中心思想, 每篇讲道都有一个主题. 预备讲章时, 要写出讲章的主题句子、主语、补语, 再加上轮廓, 便能清晰. 讲道大纲是必须拟定的, 可帮助讲道者避免在讲台上天马行空, 扯得太远. 至于释经讲道的结构, 最好以经文的文体与脉络来决定采用什么方式, 因为这样比较自然. 以下介绍五种结构大纲的种类:

 

(1)   平行型 / 目录型

这种讲章有多个平行要点, 可以用目录或清单一一列举, 而不论其先后次序. 例如: 敬虔者的七个特质、不要忧虑的五个原因等. 平行的要点如同一串葡萄, 只是拿着它的柄, 就可以全数拿起来.

 

例证一 : 提摩太后书4:6-8

  • 主语: “面对人生终局随时来临的态度…”
  • 补语: “…要对现在无求、对过去无悔、对将来无惧.”
  • 问题句子: “人生终局随时会来临, 信徒当存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呢?”
  • 连接句子: “让我们从提摩太后书4:6-8看面对人生终局随时来临的三种态度.”
  • 讲章结构:
  1. 对现在无求 (提后4:6)
  2. 对过去无悔 (提后4:7)
  3. 对将来无惧 (提后4:8)

 

例证二 : 雅各书5:13-18

  • 主语: “祈祷蒙神应允的秘诀…”
  • 补语: “…要信、要义、要切.”
  • 问题句子: “什么样的祈祷才会蒙神应允?”
  • 连接句子: “让我们从雅各书5:13-18看祈祷蒙应允的三个秘诀.”
  • 讲章结构:
  1. 要信 (雅5:13-15a)[6]
  2. 要义 (雅5:15b-16)
  3. 要切 (雅5:17-18)

 

(2)  阶梯型

阶梯型与平行型不同之处, 在于阶梯型是循序渐进地拾级而上(一步步往上登), 有动感地达致高潮. 第一级(第一个段落)引致第二级(第二个段落), 每一段(阶级)建立在之前一段的基础上, 如此类推, 层层向上.

 

阶梯型可以用归纳法, 由已知的推论到未知的; 也可以是因果型, 由原因推展到结果.

 

例证一 : 改变生命的奇书 (提后3:15-17)

  • 主语: “圣经是一本改变生命的奇书…”
  • 补语: “…它能助你得救、导你向义、使你完备.”
  • 问题句子: “圣经在哪些方面可以改变人的生命呢?”
  • 连接句子: “从提摩太后书3:15-17, 可见圣经三项改变人生命的功能.”
  • 讲章结构:
  1. 圣经可以助你得救 (提后3:15)
  2. 圣经可以导你向义 (提后3:16)
  3. 圣经可以使你完备 (提后3:17)

 

例证二 : 事奉的心态 (提前4:13-16)

  • 主语: “事奉主须具备的心态…”
  • 补语: “…是要以圣言为念、不轻忽恩赐、殷勤作工、谨慎自己及教训、坚持到底.”
  • 问题句子: “信徒当存什么样的心态事奉主呢?”
  • 连接句子: “从提摩太前书4:13-16可见事奉主当存五种心态.”
  • 讲章结构:(基于这段经文五个主要动词来分段)
  1. 以圣言为念(Attend) (提前4:13)
  2. 不轻忽所得的恩赐(Do Not Neglect) (提前4:14)
  3. 殷勤作工(Attend to) (提前4:15)
  4. 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Take Heed) (提前4:16a)
  5. 坚持到底不放弃(Continue) (提前4:16b)

 

 

(3)   波浪型

在主题的引导之下, 所有的段落大纲都围绕着这主题而发展, 如同波浪一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彼此之间有紧密的关联性, 合乎逻辑地环环相扣在一起. 若用话剧作比方, 就是用不同的幕景来描述, 至终将高潮带出.          

 

例证一 : 谁主明天 (6:34; 4:13-16)

这篇讲章只有四句话(指可归纳为四句话), 一句接着一句, 最后一点正是高潮的爆发. 在讲章结束时, 主题(注: 此讲章的题目是“谁主明天”, 指谁掌管明天)已被全面讲述(“谁主明天”的答案是 = 主掌管明天), 圆满结束.

  • 主语: “信徒面对无定的明天, 必须具备四种心态…”
  • 补语: “…不要为明天忧虑、不要为明天自夸、谦卑将明天交在主手中、靠主活好今天.”
  • 问题句子: “信徒当存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无定的明天呢?”
  • 连接句子: “让我们从两段经文: 马太福音6:34和雅各书4:13-16, 来看面对无定的明天的四种心态.”
  • 讲章结构:
  1. 不要为明天忧虑 (太6:34a)
  2. 不要为明天自夸 (雅4:13-14)
  3. 谦卑将明天交在主手中 (雅4:15-16)
  4. 靠主活好今天 (太6:34b)

 

例证二 : 发挥并运用神的恩赐 (彼前4:10)

这篇讲章的题目正是它的主题: “每个信徒必须学习发掘并运用神所赐的恩赐.” 然后用四个句子来说明(指这一节中有以下四个要点).

  • 讲章结构:
  1. 我们每个人都从神领受了属灵的恩赐
  2. 这些属灵恩赐是有各种型态(注: “百般恩赐”表明有不同的属灵恩赐, 参 罗12:6-8)
  3. 无论领受的恩赐是什么, 我们有责任作恩赐忠心的管家
  4. 要辨明并使用你的恩赐
  • 在波浪型的大纲里, 可能在表面看来, 层层的堆叠之间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 但其实仍须有个主题, 而且更要注意将要点之间的转接表达清晰.

 

 

(4)   对比型

将信息的结构, 按照经文当初写作的结构, 用对比的方式来表达. 如义人与恶人、光明与黑暗、属神的与属魔鬼的; 或用正反两面的比较, 用来凸显真理, 校正错误或增强果效.

若是讲章论到黑暗的一面, 就当以光明的一面结束, 使听众有盼望、有把握. 或是提出两方面的论证, 加以对比, 指出两方面论证的要点, 并鼓励会众朝正面的方向努力.

 

例证一 : 义人与恶人的对比 (诗篇第1)

诗篇第1篇明显地将义人与恶人作出强烈对比. 分析经文的重点后, 解经大纲可列举如下:

 

A. 义人的特性: 生命经常领受神话语的滋润(1-2节)

   B. 义人的经历: 生命丰盛、发旺常青(3节)

A. 恶人的特性: 生命毫无内涵与分量(4节)

   B. 恶人的经历: 最终没有立足之地(5节)

C.C. 终极的结局: 神按义人与恶人与祂的关系而施行审判(6节)

 

因为义人与恶人的观念, 可以延伸至新约, 他们的特性乃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不变原则. 因此, “解经大纲”可以直接转化为“讲道大纲”:

  • 讲章结构:
  1. 认定义人的生命建基圣言, 发旺常青(1-3节)
  2. 认定恶人的生命毫无气息, 不得坚立(4-5节)
  3. 认定义人与恶人最终不一样的结局 —  并要选择效学(仿效学习)义人被神认可的人生(6节)

 

 

(5)   解难型

解难型有如上述波浪型, 可以算是用先后次序作结构的类型. 它开始于一个问题、一个挣扎、一个有待解决的情况. 讲章的引言可以是一个问题或个案, 带出不平衡的现象, 激发听众的兴趣, 要听到问题如何可以得解决. 借着讲道的内容, 讲员处理这问题或个案时, 持续积累张力, 并以整篇讲章的大纲, 来说明解决这问题的过程.

 

洛瑞(Eugene Lowry)在《讲章的情节》(Homiletical Plot)一书中提出“洛瑞环”(Lowry’s loop)的概念, 所采用的五个步骤是典型的解难型的讲道大纲(注: 他用五种“声音”代表五个步骤).

  • Oops: “扰乱平衡”(Upsetting the equilibrium)
  • Ugh: “分析冲突”(Analyzing the discrepancy)
  • Aha: “披露解决方案的线索”(Disclosing the clue to resolution)
  • Whee: “经历福音(指好消息)”(Experiencing the gospel)
  • Yeah: “期待将临的后果(可指好的结果)”(Anticipating consequences for the future)

 

圣经中的神迹都有解难型的模式: 问题(指困境或难题)、信心、解决. 诗篇中的哀歌也有共同的大纲: 困苦、祈求、释放. 这些当然只是形式上的大纲, 不是实际的讲道大纲.

 

例证一 : 赦免之道

罗宾森(H. W. Robinson)曾举一个例证, 可算是“波浪型”, 但说是“解难型”更为贴切. 你若传讲一篇赦罪的道(指基督徒赦免那冒犯他的人). 在前言部分, 你介绍说为什么你要讲这个题目.

  1. 你讲的第一段说: “我们需要赦免别人”
  2. 第二段说: “虽然我们需要赦免别人, 但要做到这点, 往往很困难.”
  3. 第三段说: “虽然要我们赦免别人是一件难事, 但我有个好消息, 跟从耶稣基督的人, 可以胜过这困难.”[7]

 

 

(五)     设计结构大纲的步骤

首先要找出主题. 主题与结构其实是互动的. 在研经的时候, 决定主题之先, 也许先有结构大纲; 或是在找到结构大纲之后, 再来找主题.【注: 赖若瀚的“十步释经法”是先“归纳总意”(这第六步骤包括“组合整理”结论和找出“结构大纲”), 然后才“找出主题”(第七步骤)】

 

讲道者还要注意的是, 讲章要按照宣讲的方式来写作, 不是用书写论文的方法. 因为人的听觉不能掌握太复杂的观念, 讲出来的话必须简单直接, 听众才容易吸收、了解和记忆.

 

要设计结构大纲, 可以用下列的方法写出讲章的重点, 这当然只是给讲道者自己参考之用.

1)   大纲的大、小点放在适当位置:

  1. 大点(大重点)囊括其他小点(小要点)在内: 每个小要点必须是大重点的解释、演绎、印证或应用.
  2. 点数不要太多: 要点的数目若是太多, 一方面讲者难以掌握, 听众也无法跟进. 讲道与写作不一样. 看书若不明白, 可以反复回头看, 但是听道若听不到或记不得, 已无法回头再听.
  3. 层次不要太多: 这也是因为讲与写不一样. 若是讲的时候说第一点之下有ABC点, 再之下各有abc小点, 分得这么细微, 听众很容易迷失难返. 因此, 绝对不要多于两个层次.  * 第二层若是有小要点, 就得清楚交待一切的小要点. 不要像只讲了第一, 却找不到第二第三, 徒增困惑.

 

2)   采用一致的分段标记:

若是大重点采用中文的数目字标记(例如: 一、二、三…), 就全数用中文数目字. 然后小要点一律可用英文的字母(例如: A、B、C 或 a、b、c…)或阿拉伯数字(例如: 1、2、3…).

 

3)   用简单句子表达:

    1. 大纲中的每个重点都代表着一个完整的概念, 因此应当是以完整的句子表达, 而不是单字或片语(短语, phrase), 这样才能让人一听就知道要讲什么.
    2. 大纲里不要用高深的神学词汇, 而要用听众(会众)容易理解的句子. 它必须是简单句, 不是复合句, 更不要将两个不同的概念放在同一句中.

 

4)   要点都能独立存在:

要点虽然互相关连, 却应该各具特色, 每一点都必须独立存在. 如果要点的内容可以放在另一要点之下, 那么这要点就失去它的重要性, 最多只是位居下一层的小要点.

 

5)   可采用演绎式或归纳式来表达:

若是每一篇讲章都是一成不变地用同一种发展方式, 就显得老旧沉闷, 因此最好有所变化. 讲章的结构, 正好可以帮助讲章有不同的发展途径: 或是演绎式, 或是归纳式, 也有结合二者的交替式. (注: 讲道者也可以在讲章中用括弧标明要采用的方法, 提醒自己)

 

  1. 演绎式: 演绎法是先说出大纲的要点, 然后再详加说明. 它的表达法是在一开始的引言中说出主题(先表明结论), 然后指出大纲里的分段, 接着用演绎的方式去解释、辩证或应用.
  2. 归纳式: 归纳式的表达法是在引言结束之前, 讲出讲道主题的部分, 然后渐进地用解释、辩证或应用, 按部就班式地将要点说出, 带领听众进入讲者预早设定的结论中.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充满悬疑性, 让人慢慢被引导进入讲道的高潮与结论.
  3. 交替式: 把以上两种方式交替使用, 可以让听众有新鲜感, 满有创意的果效.
  • 简之, 对于比较难懂的, 或不容易一下子就可以看清楚其中道理的经文, 可以多用归纳法. 而容易清楚看到其中要点的经文, 可多采用演绎法.

 

6)   转接语可放在括弧内:

因为“转接语”是帮助讲者过渡的, 不是结构大纲的一部分, 因此可以放在括弧内, 方便讲道者阅读和识别(注: 有关转接语, 参下文第七项).

 

 

(六)     良好结构大纲的特征

在组织讲章和设计大纲的过程中, 必须仔细思考如何整理经文的材料, 好让听众有路可循, 且能跟得上讲章的主题脉络与思路. 良好的讲章结构有下列几项特征:

 

1)   忠于经文:

  • 讲道者若不注重神话语的权威, 会倾向于漠视经文的意义. 多数只列出以人为本的要点, 多半采用标题式(或作: 专题式, topical study), 以零碎的经文加以衬托. 虽有些大纲似乎出于经文, 却只是肤浅又华而不实的用词, 不合逻辑, 也不能代表经文实际的意义.
  • 传道者在建立整齐大纲的同时, 要留心有无脱离了经文的原意. 不要只为了满足某个特定模式 —  如三大段九小条, 而将经文的意义勉强塞进这模式里.
  • 最理想是顺着经文而出, 愈自然愈好. 并且要养成一种习惯: 在大纲要点之后注明经文出处, 甚至连经文如何切割都记下.[8] 这习惯可以帮助你确定大纲实在是从经文而来, 并有其章节为佐证.[9]

 

2)   层次分明:

  • 大纲应有次序、有组织、清晰、明朗, 且与讲章的主题连在一起, 借着大纲把所要讲述的一步一步地引出来. 在逻辑上要缜密有序, 清楚地告诉听众讲章是如何发展的, 让他们知道怎样跟从.
  • 有些人讲道不习惯用分段大纲, 喜欢一大段的把观念传送过来, 结果凌乱地缠绕在一起, 让人找不到头绪; 因此, 对一般听众来说, 最好还是有大纲, 好像把东西放在分门别类的衣橱抽屉里, 让人容易找到.
  • 虽说要有层次, 但不要在讲道时死板地重复大小要点, 必须自然且有技巧地讲述. 因为讲章最重要的是它的内涵, 不是它的骨干. 结构大纲虽是不可或缺, 但不是表达与传递的内容, 传道者所传递的应该是信息的概念.

 

3)   段落连贯:

  • 段落之间须连贯得合宜, 这比层次分明更进一步. 如同剪裁衣服, 每个部分预先画了初稿, 剪裁得妥贴, 才能连络成为一件合身的衣服, 不致有上下不对称、不伦不类的感觉.
  • 每个段落都能承上启下, 转接合适, 要有一致性与均衡性, 如同接力赛中, 能顺畅地交棒. 至于如何处理转接与设计转接句, 请参下文.

 

4)   质量均衡:

  • 结构大纲要在质与量方面都有均衡的处理, 否则让人产生不协调的感觉.
  • “质”的均衡是每个要点在实质上都保持平衡一致, 分段大纲都采取一致性的名词、形容词、动词、介词、分词等. 若是以“神”为主词(主语), 那么全部都要以“神”为主词. 又若是以片语(短语, phrase)表达, 就全部以片语表达, 且其中有相似的部分.
  • “量”的均衡是每个段落都要给予相似的分量, 虽然不是完全一样, 但不致相差太远. 有些讲道头重脚轻, 引言太长, 过度强调第一点, 前半部花太多时间, 以致后半部草草带过, 匆匆收场. 又或者是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范围重叠, 或两点根本可以合为一点来讨论等, 都宜尽量避免重叠.

 

5)   用现在式:

  • 大纲要采用现在式的句子, 尤其是一些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原则, 就不要用过去式的句子.
  • 采用现在式才能让听众认同与己相关, 才会产生力量. 因为用过去式谈及远古的事情, 与今日的现实生活毫无关系, 谁会在意呢? 同样的道理, 大纲中也最好不要用圣经人物的名字(注: 不是不能用, 而是最好不要用). 例如: 创39:7-18的大纲是“约瑟因敬畏神逃避淫乱”, 但我们最好写成“因敬畏神逃避淫乱”.

 

6)   循序渐进:

  • 讲道的一项基本原则是: 自然. 因此结构是必须的, 因它提供方向与进程, 让讲者与听众都知所适从.
  • 将每个要点结连在一处, 配合主题, 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引导听众进入特定的高潮. 过程是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简变繁、由内而外. 总之, 听众知道讲章正在一层一层地升级进深, 或是抽丝剥茧地显出信息的核心.
  • 讲章不一定是条直路, 它可以有曲折、有起伏, 甚至“有山有谷”. 若是要人“受感动”, 就必须要“有动感”.
  • 最后, 不要让结构成为讲道者的捆绑, 乃要让它帮助信息在自由又安全的范围中被传达. 讲者应灵活运用“张力”与“松弛”来处理大纲, 不可让听众的神经一直紧绷, 也有放松的时候, 讲章的思路必须往上爬升, 一个教训成为引进另一个教训的台阶, 一个思想的门导向另一个思想, 直到将听众引入神话语的殿堂, 在圣灵的亮光中看见真理.

 

7)   有应用力:

  • 撰写大纲的时候, 要注意这些要点是否合乎圣经教训, 更要让听众一听就可以明白和认同. 好的大纲同时要有应用力, 要配合主题, 将真理融合勉励, 成为最后一个要点.
  • 切忌完全借用解经大纲为讲道大纲, 这样必定缺乏应用力.
  • 最后的要点既是讲章的高潮, 又是引导听众实践和回应之处. 在当中要带出感情的激发, 而不单是头脑的认知. 若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那么“应用”就该成为信息最后的重点.

 

8)   创意表达:

  • 大纲中可以加入你的创意. 有时可以先告诉听众讲道的思维方式, 但有时则等到最后才说出来.
  • 绝对不可将要点逐一读出, 因为那会让人感到过分刻板矫情. 应该善用转接语, 来包装思想的框架, 以避免生硬与冰冷的感觉.

 

 

(七)     善用段落之间的转接语

(1)   转接语的重要

转接语的功能是将串连主题与大纲的要点, 提供顺畅自然的感觉. 让听众不至感到信息从一要点转到另一要点时生硬与不自然.

 

1)   转接语是传送观念的工具: 使用转接词来连贯不同主题的技巧, 在于传道者如何选用正确的字句、片语、单句或数个句子, 以引领听者从一个观念转到另一个观念.

  • 转接词成为一座桥梁, 依次连接不同的观念.
  • 转接句则是一个陈述, 同样是用来结束一个主题, 以进到新的主题.

 

2)   讲章一气呵成: 段落之间若有好的连接, 整篇讲章可以有一气呵成的合一性, 听众就能看出每个部分之间的相关连接与前呼后应.

  • 转接词好比连接火车车厢的钩子, 将不同的车厢连成一组列车.

 

3)   使人知所适从: 华人传道者不乏讲道内涵, 却容易忽略怎样将要点连接起来.

  • 有时讲完一个要点, 就突然急转弯到另一个要点上, 中间没有连接的词句. 听众因转变太快而无所适从, 感到困惑.

 

                                   

(2)   转接语的功能

转接语是将讲章各部分串连在一起的关节. 在各分点的信息之间, 必须有一些片语或句子, 甚至一小段话作转接. 这样, 从一个段落迈入另一个段落, 从一个观念跨进另一个观念, 都能流畅地完成. 转接语同时是一个指标, 指示着方向, 让听众在心理上可随着讲道者的思路发展.

 

 

(3)   转接语的类型

转接语可以有很多变化, 不必一成不变. 可考虑采用下列各种转接语, 例如:

  • 第一点是…, 第二点是…
  • 不但如此, 而且…
  • 在讨论这课题之先, 让我们谈谈…
  • 除此之外, 请特别注意…
  • 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 单纯的转接词如: 但是、此外、再者、另外、比较之下、其次、另一方面、最后…

 

1)   先后的转接词:

  • 例证一: 用于 玛2:10-16: “以色列百姓除了犯第一种罪之外, 他们还犯了第二种罪, 就是…”
  • 例证二: 用于 罗1:19-20: “我们既然从万物的创造知道有神的存在, 现在让我们探讨这位创造主到底是谁?”

 

2)   问答的转接词: 先提出问题, 让听众思考片刻, 随即将转接语说出.

  • 例证一: 哥林多后书第5章: “我们已经讨论成圣的定义, 但这定义对我们有什么实际的影响(或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呢?”
  • 例证二: 罗马书1:19-20: “我们从所创造的万物知道神的存在, 但我们怎知道祂正是基督徒所相信的神呢? 让我们在这要点上作进一步的探讨.”
  • 例证三: 启示录第4章: “你想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子的吗? 让我从启示录第4章有关神的宝座之记载告诉你.”

 

3)   改变音调的速度与高低: 讲员可借着放慢讲话速度或降低音调, 来暗示将要结束一个信息重点或是一篇信息. “暂停”也是十分有效的工具, 可助听众从一个要点转到另一个要点.

 

4)   改变身体的姿势: 讲章信息的转接, 也可以借着挪移身体站立的方向与位置, 向左或向右走一两步来达到效果.

 

 

(4)   转接语的运用

1)   经过精心策划: 转接语必须经过事先的计划(赖若瀚建议讲员需要把各主要转折点的连接词事先写在讲稿上). 若没有精心策划, 有时候会无法巧妙地转过来.

2)   多方练习改良: 讲道时要将众多资料连贯得合适, 实在需要仔细的计划, 加上适当的训练.

           

 

结语

在《食经讲道》的“烹调艺术十步骤”中的第三步骤(找出讲道主题)和第四步骤(建立结构大纲), 主要是回应优质讲道五大特质中的第二点  —  条理分明(Clear). 有了主题和结构大纲, 信息会比较清晰, 听众的逻辑思维也比较容易跟从.

 

赖若瀚总结道: “虽然讲道要有结构, 但讲道时却不宜过分突出或高举这结构, 倒要不着痕迹地将结构包装起来… 如建筑物, 不需要让人看见栋梁或柱子. 然而, 结构的存在是必要的.”[10] 诚如巴特里克(David Buttrick)所言: “头脑就像摄录机, 可以拍照, 也可以摄影像与录声音. 讲道若是有条理、有组织, 那么会众(听众)记录下来的是一出电影; 若是条理不清, 那就只剩下一些没有连贯性的照片.”

(文接下期)

 

*******************************************

附录一:   “释经讲道十大步骤简介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共分八大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是讨论预备讲道过程的“烹调艺术篇”, 共十大步骤, 与罗宾森(Haddon Robinson)书中所述的十步骤虽然相近, 却仍有不同.[11] 以下是赖若瀚的预备讲章十步骤:[12]

 

 

预备讲章十大步骤

1

选取经文

选择一段完整单元的经文, 然后用默读、诵读、读重点、读译本、默想、祷读和背诵来初步处理经文.

2

解释经文

先观察经文, 再勤发问题, 然后采用一些久经试验的解经原则去解释, 务求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3

找出主题

找出经文的主题, 并将经文主题经过处理, 先看它是否有受到文化因素所规限, 确定没有了, 再找出神学主题, 并看它是否与圣经的教导相符, 然后可以作为讲道主题, 预备讲章.

4

写下大纲

根据主题, 写出忠于经文的讲道大纲. (注: 良好大纲的特征是: 忠于经文、层次分明、段落连贯、质量均衡、有应用力)

5

加插例证

可以采用辅助材料, 如解释与辩证、故事与例证、幽默与谐趣来丰富讲章的内容.

6

遣词用字

在遣词用字上要下一点功夫. 多用简单的、精确的、分量较重的、重叠或同义的、具体的描述, 最好用一些能触及五官, 以及带画像等的用语.

7

会众情况

在预备讲章时, 要特别注意会众的情况. 认识他们的性别、年龄、语言、文化、职业与背景; 又了解他们的需要、忧虑与灵命情况等.

8

列出应用

透过多种设计, 用需要实践原则作大纲、建立实用性张力、多采用应用例证, 建议实践的方案, 发出挑战与感召, 并设立讨论回应小组等来让会众应用信息.

9

结论归纳

用不同的方法来归纳、应用, 将信息带到高潮, 让会众留下深刻印象.

10

引论题目

用不同的方式设计引言及题目, 使会众一开始听便产生兴趣, 进而打开心门, 继续聆听.

 

           

*******************************************

附录二:   建立结构与大纲的三个例证

 

            如何建立结构与大纲? 参以下三个例证:[13]

例证一 : 耶利米书 1:4-10

1)      题目: “召命不可辞”

2)      主语: “神如何呼召祂的仆人…”

3)      搭桥的问题句: “神如何呼召祂的仆人呢?” 或 “神透过什么步骤来呼召人事奉祂呢?”

4)      转接句: “让我们从耶利米的呼召, 来看神呼召人事奉的三个步骤.” 或者说: “让我们从耶利米的呼召, 看神如何解决事奉者心中的疑难.”

5)      补语: “… (神呼召人的方法是)先源于祂主权的拣选, 祂同时体恤人的软弱, 赐下信息装备人事奉.”

6)      信息大纲:

a.    神的拣选  —  神按祂的主权呼召人 (耶1:4-5)

b.   神的印证  —  神用祂的应许鼓励人 (耶1:6-8)

c.    神的托付  —  神赐祂的信息装备人 (耶1:9-10)

 

评估/提醒:

1)      这段经文虽是说耶利米作“先知”, 但若用先知作为主语的一部分, 不能立刻与现代人认同. 虽然可以收窄为“先知的呼召”, 但因为“先知”的观念与信徒当下的生活处境脱节, 也无补于事.

2)      说“神呼召人作先知”, 不如说“神呼召人作祂的仆人”, 因为“神的仆人”对今日信徒仍然适用.

 

 

例证二 : 列王纪上 17:8-16

1)      题目: “信心观奇”

2)      主语: “信心的操练…”

3)      问题句: “我们的信心当如何被神操练呢?”

4)      转接句: “让我们从列王纪上17:8-16看信心当如何经过操练, 最终能经历神.”

5)      补语: “… (信心的操练)包括三方面: 要认定神, 要坚信神, 要经历神.”

6)      信息大纲:

a.    在平凡中认定神要显出不凡 (王上17:8-9)

b.   在无望中坚信神要带来盼望 (王上17:10-14)

c.    在绝境中经历神要开辟新境 (王上17:15-16)

 

评估/提醒

1)      这样的分段比较有动力, 大纲的每一段都带出一种张力  —  平凡与不凡、无望与盼望、绝望与新境.

2)      从认定到经历, 从认知到行动, 最后到戏剧收场.

3)      大纲的句子对称, 易于记忆.

 

 

例证三 : 以弗所书 6:10-20

1)      题目: “站稳奋力争战”

2)      主语: “属灵争战的秘诀…”

3)      问题句: “参与属灵争战时, 有什么秘诀可以让我们稳操胜券?”

4)      转接句: “从以弗所书6:10-20, 可以让我们看见属灵争战得胜的秘诀.”

5)      补语: “… (属灵争战得胜的秘诀)包括: 支取能源、认清敌人、扎稳马步、装备妥当、建立支援、设定目标.”

6)      信息大纲:

a.    支取能源: 争战的能力是先要作刚强人 (6:10)

b.   认清敌人: 争战的敌人是空中的恶魔 (6:11-12)

c.    扎稳马步: 争战的基础是要站立得稳 (6:13)

d.   装备妥当: 争战的配备要穿戴全副军装 (6:14-17)

e.    建立支援: 争战的支援是找到代祷勇士 (6:18)

f.    设定目标: 争战的目标是传福音拯救人 (6:19-20)

 

评估/提醒

1)      有者把大纲的(f)项写作: “设定目标: 战争的目标是传福音, 将人从撒但的营垒中夺回”, 但这句子太长, 与大纲的其他句子不相称, 故将之简化.

2)      大纲采用“扎稳马步”比较贴切, 因中国功夫常强调的基础功夫, 就是“扎马步”.

 

 

 


[1]               鲍曼(Daniel Baumann)在《当代传道入门》中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一段至少两节的经文, 讲道的主题与主要的分段都从经文而来. 经文的中心思想只出自经文, 并不倚重其他的经文. 讲道本身具有一个主题, 而且尝试要表达一个从古至今都真确无误的信息. 它不是逐节地解经, 亦不是纯粹解经或是将个别主题中的不同思想放在一起. 信息有一个单独主题, 是从经文而出的.”

[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14年), 第219页.

[3]               下文主要改编自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218-249页.

[4]               请参上一期《家信》的文章: “释经讲道: 烹调艺术十步骤(三)”;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20/04/释经讲道-烹调艺术十步骤三 (第124期《家信》, 第60-62页)

[5]               此处的“立约团体”是指以色列人身为神的“约民”(covenant people), 有神与他们在西乃山所立的“约”(出19:5-8), 故有义务“守约”  —  遵行律法上的一切诫命条规.

[6]               注: “15a”是指第15节的第一部分(即“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 主必叫他起来”), 而“15b”则指第15节的第二部分(即“他若犯了罪, 也必蒙赦免”). 通常一句完整的陈述或句子为一个部分; 若有四个部分, 就用a,b,c,d来代表.

[7]               赖若瀚接下来介绍关于“复数名词”(指把讲道主题与讲道大纲串连在一起的关键名词). 若“补语”有多于一个项目或层次, 就可以用“复数名词”去串连, 这样对讲章流程的掌握十分有帮助. 基于篇幅有限, 我们不在上文讨论这点,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食经讲道》, 第231-233, 249页.

[8]               例如一节经文可切割成1a, 1b, 1c… (指有多个部分).

[9]               赖若瀚也在此鼓励读者采用不同译本, 从不同译文来进一步了解经文的真义或原意 (参《食经讲道》, 第237页). 无可否认, 比较不同译本会有新的领悟和收获, 但采用译本时也须谨慎, 因为一些译本所采用的翻译法是“意译法”(paraphrasing method, 如Living BibleNew Living TranslationThe Message), 取圣经大意, 用现代读者的语言表达, 虽然通俗易懂却难免失真, 加入太多译者本身的神学观点而不忠于原文. 较为可取的翻译法是“直译法” (literal translation, 如《和合本》、KJVNKJVDarbyNASBRSVESV等)和“灵活等义翻译法” (Dynamic Equivalence method, 或称“动态均对翻译法”, 如《新译本》、NIVNEB等). 除了注意译本的翻译法, 也要留意译本是根据哪一个文本(Text)或抄本(Manuscript)来翻译.

[10]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244页.

[11]             参 Haddon W.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Expository Messages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2000). 罗宾森的十步骤分别是: (1) 选取经节; (2) 研究经文; (3) 发现解经概念; (4) 分析解经概念; (5) 建构讲章概念; (6) 决定讲章目标; (7) 完成讲章目标; (8) 建构讲章大纲; (9) 充实讲章大纲; (10) 预备引论和结论. 引自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xvi页.

[12]             同上引, 第439页. 以下这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

[13]            附录二改编自《食经讲道》, 第732-736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