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 烹调艺术十步骤 (六): 遣词用字


编者注:   我们必须重视“释经讲道” (Expository Preaching, 英文有时称之为Expository Sermons), 因为它是圣灵使用来复兴和造就教会的一种讲道方式.[1] 赖若瀚在其著作《食经讲道》一书提出释经讲道的十大步骤(参本文附录). 我们已在前五期《家信》探讨释经讲道的第一至第五步骤(即选取经文、解释经文、找出主题、写下大纲和加插例证). 现在让我们进一步讨论第六步骤  —  遣词用字.

 

(文接上期)

(C)       预备讲章的十步骤: 逐一分析

步骤六:   遣词用字

遣词用字是讲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赖若瀚贴切指出, 若用烧菜来比喻讲道, 遣词用字就像主菜中的调味品. 主菜和配料都预备好了, 还要加上适量的调味品, 这道菜才有美味可口的味道. 昔日没有现成的酱料, 烧菜只有靠自己以盐、糖、酱油、酒、醋等配合来做调味料, 是十分考验厨师的功夫.[2]

           

保罗说我们的话要用盐调和(西4:6),[3] 做饭烧菜时下多少盐是一种艺术, 多了会太咸, 少了又无味, 讲究的人总会注意撒盐的时候要恰到好处. 盐的本质只有咸味, 但把它加在食物中, 会发挥食物的鲜美, 十分微妙. 遣词用字犹如“调味点缀”, 也有如此的功效.

          

论到遣词用字方面, 美国的罗宾森(Dr. Haddon Robinson)写道: “闪亮的字词, 如同热带阳光般灿烂; 苦涩的字词, 平凡如乡村的公车站无人在意. 强烈的字词能打倒人, 像常胜的拳击手; 虚弱的字词, 好像茶包轻沾热水就拿起来, 淡而无味. 有些字词像个软枕, 能安慰人, 也有些像冷酷钢铁, 令人生畏. 有些字词把听众暂时提升到神的院宇, 但另一些字词却把人埋入阴沟. 我们靠语言存活, 用语言相爱, 借语言祈祷, 用语言咒骂, 最终为语言死亡.”[4]

 

赖若瀚 (Johann Lai)

腓力斯(J. B. Phillips)说: “若要借言词在人们心中结出果实, 必须用最适当的词汇, 灵巧地突破人们的心防, 悄悄地在他们脑中产生爆破的影响.” 铿锵有力的话与软弱乏力的话, 其间有着天渊之别. 若是讲员懂得在遣词用字方面下多一点功夫, 讲章的功效将会大大地增加. 赖若瀚在《食经讲道》一书中, 详细讨论了释经讲道十步骤的第六步骤  —  注意遣词用字, 我们在下文将之内容简述介绍:[5]

  1. 用简短的用语
  2. 用精确的用语
  3. 用分量较重的用语
  4. 用重叠或同义的用语
  5. 用具体的用语
  6. 用描述性用语
  7. 用触及五官的用语
  8. 用带画像的用语
  9. 自制合适的画像
  10. 如何操练“遣词用字”的功夫

 

(一)     用简短的用语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越简洁的话越有力量, 像太阳光线一样, 集成一束就有热力, 甚至可以把火点燃. 具备复杂思维的科学大师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879-1955)竟然说出: “若不能用简单的言词解释一个课题, 你对它就仍未能明白透彻.”

 

赖若瀚指出, 不要用冗长复杂的句子. 美国一项测试证明, 若是句子长于20个字(指英文字), 阅读的难度会大增. 《读者文摘》的句子平均为16至17个字, 而普通的商业文件通常超过25个字. 若按听讲的标准, 句子则需要更短.

 

哲学家与神学家倾向于将简单的道理变成艰涩难明, 但讲道者必须将深奥的道理化为简单. 正如美国的政治与沟通顾问伦茨(Frank Luntz)所说的: “要有效地沟通传达意思, 秘诀是小胜于大, 短胜于长, 简洁胜于繁复, 若是能够图像化, 则是最优越的方式.”[6]

           

我们常以为要用高言大智来使人折服, 其实刚好是相反的. 赖若瀚写道: “我的经验是: 预备讲章时写了很长的句子, 或是一大串引用语, 但在讲台上却无法照读. 后来将一个句子拆成两句, 甚至缩短全段, 发现在简化之后, 台下的会众听得十分开心, 因为他们很容易就明白了我讲的是什么.”

 

近年流行用一些短语, 如“林总”(林总经理)、“家叙”(家庭小叙)等, 证明人们在忙碌的时代更加喜欢简洁的言词. 后现代的青年人喜欢用简化词, 有时还会自创新的词汇, 用在给朋友的电邮或短讯中, 甚至在同辈中广为流传. 讲道者也可考虑采用一些这类的短语新词, 以增加亲切感, 只要它们不粗俗或失礼.

           

除了选用简单句子之外, 切忌采用“专门术语”或艰涩句子. “专门术语是帮助专业人士在他们个别的学术领域中使用. 然而, 在不需要的情况下, 或是对程度不足的人来说, 根本无济于事. 我们花了三年或更长的时间苦读神学, 可能要花上十年来胜过这恶习.”

           

伦茨 (Frank Luntz)

不要让会众拿着字典听道! 伦茨(Frank Luntz)提醒道: “讲道者要避免使用艰深的字词, 免得听道者急着翻查字典. 当然, 他们不会真的这样做, 他们只会让这些字词从脑海中溜过或消失, 以致曲解了你真正的意思.”

 

最佳的策略是深入浅出, 以适合召会(教会)不同阶层的需要. 主耶稣的讲道属于这一类, 祂“用许多这样的比喻, 照他们所能听的, 对他们讲道”(可4:33). 祂讲的道, 上至宫廷贵族, 下至贩夫走卒, 都听得明白. 然而, “浅显不等于肤浅, 正如世人白居易的诗, 老者与小孩都能了解, 诗句却是意义深远, 生动感人.

 

在预备好一篇讲章之后, 要再三拿起来读, 看如何能更顺畅, 让别人一听就懂. 若有需要, 删减多余的字眼, 重写句子, 务求用字简洁, 清楚易懂. 若能用10个字讲完一句话, 就不用11个字.  

 

简短用语的例证

  • 例证一: (原句): “罗马书8章28节的地方告诉我们说…”
  • (简化句): “罗马书8章28节说…”

 

  • 例证二: (原句): 在一些电话留言中, 经常听到: “我是(说出自己的名字), 我现在不在办公室或正在开会, 所以暂时不能接听你的电话, 请你留下你的姓名、电话号码及简单的口信, 我会尽快回复你.”
  • (简化句): “我是(说出自己的名字), 请留言, 我会尽快回复你.”

 

  • 例证三: (原句): “他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女免受迎面而来的恶兽袭击, 不惜只身一人犯险, 让儿女可以化险为夷.”
  • (简化句): “他为了保护儿女, 不惜只身犯险, 迎向恶兽.”

 

  • 例证四: (原句): “在一些公众提款机, 有些骗徒会设下陷阱, 用欺诈的手段骗取你的密码, 所以要特别小心.”
  • (简化句): “当心在提款机前被骗徒窃取密码.”

 

再举一例, 若有人拿起一块肉嗅了一下, 并且做出噁心的样子, 他的儿子问道: “爸爸, 怎么了?” 如果他说(原句): “这块肉正在经过分解的过程而形成一种新的化学混合物.” 孩子根本听不懂. 但若父亲说(简化句): “它坏了!” 孩子马上明白. “坏了”这个片语或短语, 你不必查字典就能知道它的意思.

 

 

(二)     用精确的用语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这方面是指用最贴切的文字, 精确地表达意思. 马克吐温(Mark Twain)曾说: “精确的用词与‘几乎精确’的用词之间, 其差别之大就像闪电与萤火虫的光.” 有时听讲道, 会发现某些讲员的用语十分中肯, 贴切而有力量, 没有多余的虚字. 这样的表现不一定是天赋, 往往是久经锻炼而来的.

           

比方我们要说“我看见一些事情”, 中文世界里, 有不少字汇可以用来表达“看见”, 例如: “看见”、“察看”、“注视”、“瞥见”、“看清”、“看透”、“看上”等. 它们的意义多少都有同义的一面, 但细分起来是有差别的. 用字精确, 就是选用最符合你想表达的意思的字.

 

在沟通的过程中, 经常有“想一、讲二、听三、答四”的情况; 就是有时候人想要讲些什么, 却是词不达意, 无法充分表达, 嘴里讲的与心中想的有一段距离. 而听的人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 在接收的过程中, 可能将信息扭曲了, 造成另一个改变(指信息方面的改变). 等到他回答的时候, 接受信息错误在先, 理解谬误在后, 回答的表达又可能偏差, 结果真是“答非所问”. 由此可见, 沟通实在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因此, 讲道者要有多重考量. 先思考想要讲些什么, 再思考听众(会众)将如何接收. 再根据你所领会的听众(会众)思考, 重新思量你要讲的. 最后, 用最合适的词汇将整理与润饰后的讲章与会众分享. 若是词汇不足, 可以借用同义词词典的帮助. 遇到不大熟悉的字, 必须详细查考, 找出它的意义, 并存记下来, 以便日后正确使用.

 

精确用语的例证

  • 例证一: (原句): “从以斯帖记第1与第2章, 可见以斯帖是一个十分温驯和顺服的女子, 她在第4章对末底改要求见王的犹豫, 将这种内向、柔弱、不敢承担大任的性格表现无遗.”
  • (修改句): “以斯帖在第4章的犹豫, 与她在第1和第2章的温顺性格十分吻合.”【注: 温顺的性格不一定是柔弱与不敢承担大任, 因为从她视死如归地去朝见王(第4章), 面对恶人哈曼时的机智与勇敢(第6至7章), 其勇敢承担的能力可见一斑】.

 

  • 例证二: (原句): “我今天分享的心得, 是我参考过许多注释书, 从没有人这样说过的.”
  • (修改句): “我参看了5本注释书, 总结了几点心得. 我今天分享的, 之前似乎没有人提过.”

例证二提醒我们, 话不要说满, 好让自己能有转圜的余地. 凡事走极端, 或是讲得太决断的, 会带来反效果. 绝对不要说“绝对”的话, 或者说自己已做过“全面研究”, 或“独家专有”等话.

 

 

(三)     用分量较重的用语

这里所谓“分量较重的用语”是指强而有力的用语, 以及开门见山的直接用语.

 (a)   强而有力的用语

有些字词比较强而有力, 在采用之先必须权衡轻重. 若是要加强语气, 可以考虑使用分量较重的字词.

  • 例证一: 有关喜乐的用词: 较为强而有力的用词, 可考虑用: 兴奋、雀跃、狂喜, 或快乐得跳起来. 至于欣喜、欣慰、愉快等词在写作时还可以, 但在口传的时候会缺乏力量.
  • 例证二: 有关愤怒的用词: 可考虑用: 悲愤、激愤、火爆、暴跳如雷、火冒三丈、怒发冲冠、气得满脸通红、气得一阵青一阵白等, 都具有力量. 不高兴、生气、发怒等词比较稀松平常.
  • 例证三: 有关形容恶人的用词: 可考虑用: 凶徒、歹毒之辈、无恶不作之徒等词语, 都十分有力. 不好的人、罪人、坏人等因为常见, 较难产生很大的力量.

(b)   直接的用语

有些字词十分直接, 且具动感的. 主动式的句子开门见山, 有话直说, 让人感到说话之人的真诚与积极进取, 爽快而非吞吞吐吐, 因而留下正面的印象, 增加信任度.

  • 例证一: 有主词的主动句子: 很多人写信时喜欢用“不便之处, 敬祈原谅”, 这句话十分客套而官腔, 由于没有主词, 有敷衍了事之嫌. 即使这是你的原意, 那份诚意毕竟感受不到. 在讲道时要尽量避免这种语调, 要说主动的句子. 若是改为“这次给大家带来不便, 我深感抱歉”, 效果会好得多. 因为看得见是谁出来负责, 可以增加信任度.
  • 例证二: 简短直接的用词: 对于不需要表明谁负责的句子, 简短为佳. 例如: “我们要讲得精确”比“我们期望讲道能尽量达到精确的地步”更佳.

 

 

(四)     用重叠或同义的用语

 重叠的用语(叠字)或使用类同的字词, 可以增加表达的力量. “叠字”是指以两个相同单字重叠复合而成的词. 中国语言(中文)常用“叠字”, 如朱自清“匆匆”一文中, 有“渐渐空虚”、“默默地算”、“怎样地匆匆”、“斜斜的太阳”、“轻轻悄悄的挪移”、“茫茫然跟着”和“白白走这一趟”等.

 (a)   用形容的叠词

以下的例证里, 都是由一单字连合叠字而成的, 用作形容词.

  • 例证一: (书面语叠词): 雄纠纠、慢吞吞、胖嘟嘟、傻乎乎、香喷喷、热乎乎、甜蜜蜜、气冲冲、懒洋洋、凶巴巴、脏兮兮、暖烘烘、冷清清、绿油油、水汪汪等.

(b)   用前后同义的词

中国语文中有一些四字成语, 后面两个字正是前面两字的同义词, 两者堆叠起来以加强语气, 正如希伯来诗歌中的同义对句一样.

  • 例证一: 刻骨铭心、失魂落魄、张牙舞爪、得心应手、怨天尤人、心灰意冷、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千锤百炼、千娇百媚、千疮百孔、千方百计、千头万绪、千真万确、千秋万世、万紫千红等.

另外, 有些四字成语, 前后两者是因果关系, 可算是加强语气的另一种排句. 例如: 一呼百应、春暖花开、瓜熟蒂落.

(c)   用三连的片语

这里所说的“三连”, 是指用三个同义片语来表达(当中常含三个相同的单字, 分布在三个片语内), 将最有力的放在最后, 这有重申与变换说法的功能. 通常有类似的结构, 都是用简单的话来表达, 但意义不断地往上推展.

  • 例证一: 神的爱是长阔高深、无限宽广, 更是永远长存.
  • 例证二: 属灵人可以气而不愤、痛而不苦、残而不废.
  • 例证三: 路虽走不通, 不要想不通, 有神万事通.
  • 例证四: 他的讲道真挚感人、充满能力, 又能振奋人心.
  • 例证五: 这种论证根本毫无意义、使人迷惘, 更不可置信.
  • 例证六: 初爱的特质(启2:5):   
  • 初爱, 是热切的、激荡的、震人心弦的爱;

  • 是单纯的、没有杂念的、专注的爱;

  • 又是无私的、摆上的、牺牲的爱.

 (d)   用三连的分句

这里所说的“三连”是指用三个分句来表达(当中常含三个相同的字或词, 分布在三个分句内). 用三连句不单增加力量, 更增添节奏感. 试将下列例证中最后一句拿走, 你会发现整句的力道会大大削弱.

  • 例证一: “我们河流的污染实在太严重了, 鱼虾不能存活, 孩子不能游水, 更不必考虑给人饮用了.”
  • 例证二: 这个故事让小孩拍手, 成人欢笑, 连老人也点头称许.
  • 例证三: 现代人真不知道吃什么才好, 肉中有荷尔蒙, 蔬菜中有农药, 鱼肚里也带有水银.
  • 例证四: 林弟兄为人太老实了, 被责怪不解释, 被恶骂不还口, 甚至被陷害也不撇清还击.
  • 例证五: 对于神的恩典, 要多看一眼, 多想一下, 多回味一阵.

 

 

(五)     用具体的用语

 讲道者用词要尽量具体, 让人一听就懂. 除非有特别需要, 否则不要用太含蓄或太笼统的话. 会众在听道时不会太多思考, 他们没有时间去猜测你话语背后隐藏的意思.

 

鲁益师 (C. S. Lewis)

鲁益师(Clive S. Lewis)曾写信给美国的小孩, 讨论清晰写作的五个原则, 其中三项对讲道同样适用. 这三项是:

  • 用清晰的言词来表达你的意思, 并要确定这句话再也没有别的意思;
  • 用简单直接的词句, 避免冗长含糊;
  • 尽量用具体的词句来表达, 不要用抽象的话.

 

基督信仰中难免有抽象的神学用语, 是神学性的层面. 耶稣说“活水”的时候(约4:10), 撒玛利亚的妇人还以为所指的是井里的水. 但祂说祂是生命的粮, 叫别人可以“吃”或“喝”祂的时候, 许多听见的人说“这话甚难, 谁能听呢?”(约6:60), 就多有退去的(约6:66).

 

然而, 主耶稣最能将抽象事物变为具体的, 祂常用简单的比喻解释深奥难明的真理; 例如祂引用空中飞鸟、野地百合花说明神的照顾; 用众多日常的比喻阐释人生大道理. 因此, 讲道是要将抽象的信息具体化, 不要只在云层之上悠游徘徊, 要下到地面来亲近人群.

 

早川一会 (Hayakawa)

日裔美国语言学家早川(S. I. Hayakawa, 1906-1992)倡议语言表达上要注意“抽象的阶梯”. 他在《思考与行动中的语言》一书中, 举出母牛“阿花”的典型例证. 提到母牛“阿花”, 许多人接触过它, 即或不然, 也可以想象它以实体出现在眼前; 接下来便以“家畜”形容它, 再来改称“农场资产”, 最后是“财富”, 拾级而上, 从具体到抽象.[7]

 

当介绍某个神学观念时, 它位于“抽象的阶梯”的上层, 一般大众不一定知道讲者在说什么. 因此, 要先举出具体的说明. 听众大部分听到具体的描绘后, 才能明白抽象的观念, 才不致空口说白话. 先言之有物, 才能言之有理. 神学家或哲学家试图爬上把事物化为抽象理论的阶梯, 但传道者则宁可走下来, 力求表达越接近具体越好.

 

具体用语的例证

  • 例证一: “好!” 不够具体. 别人若称赞我们, 说: “你今天的讲道讲得好!” 我们应该问他: “请问好在什么地方?” 因为“好”这形容词虽然“甚好”, 但太笼统, 不知道对方实在想说什么.

“这次的圣经营真好!” 这句话可以改为: “在这次圣经营中, 弟兄姐妹灵性得到造就. 在最后一晚, 有百分之八十的营员愿意奉献自己, 更多地服事主, 另外有四位慕道朋友接受耶稣基督作他们的救主, 证明慈爱大能的主与我们同在, 这是好得无比的事!” 若是说“这次旅行真好”, 倒不如具体一点说: “这次旅行, 我们一同游山玩水、吃美食, 度过无数欢乐时光, 并且无所不谈, 彼此相知更深, 十分畅快.”

  • 例证二: “事情”、“事物”不够具体. 有个讲员用英语来讲道时, 太多使用“事物”(things)一词来表达. “事物”一词太笼统, 意思不确定, 且缺乏力量, 所以建议你找较具体的字词代替, 例如: “人生有许多事情是我们猜不透的”, 这句话中的“事情”可以改为“遭遇”、“经历”或“际遇”等.
  • 例证三: “这种…”、“那些…”等句子太笼统. 如果可以, 要具体说明, 才不致含糊了事. 例如: “要防止陷入这种情况的第二个方法是…”, 倒不如用“要防止被忧虑所困的第二个方法是…”
  • 例证四: “末世严重的后果”不够具体: “你若不相信耶稣基督, 将会面对末日严重的后果.” “末日严重的后果”可加上具体说明, 例如说: “面对地狱火湖的审判”、“神的震怒”或“永远的刑罚”等.

 

 

(六)     用描述性用语

 后现代是一个影视的时代, 电视是将我们平常讲论的事物, 加上画像送到我们面前. 不少杂志在讨论某个议题时, 经常采用一个真实故事来作开场白.

 

奎克 (M. J. Quicke)

奎克(Michael J. Quicke)指出: “在电子时代, 电视… 最主要的成就在于创造出一种新的听众来. 它传送的是画面, 不是观念; 它把语言和非语言两种表达结合起来; 它以字节或印象把资讯传出去, 却没有依照次序(尤以广告片为例, 30秒内就可能有50个不同影像); 我们的专注力减低了(每次只有10至12分钟), 聆听也变得被动.”

           

上文所述, 鲁益师的写作五大原则, 最后两项是: 运用形容词和不要用太广泛的字词. 不要单单告诉人你希望他们有怎么样的感受, 而要让人真的有这样的感受. 说一件事“可怕”, 要描述到一个地步, 让大家都感到“可怕”. 不要只说“太高兴了”, 而要讲一些话让人感到高兴, 直到他们自己说出“太高兴了”. 最后, 不要用太广泛的字词. 若你的意思只是“十分好”, 不要说“无限好”. 不然, 遇到“真正的无限”时, 你的言词就感到“真正的有限”了.

           

为什么要多用“描述性用语”呢? 因为在人脑里有两种机器: (a) 测动器; (b) 遥控器.

  1. 测动器: 当人在听道时, 遇到有动作的部分, 内心的测动器会立刻启动, 录影机同时开始工作, 留下感人的影像. 因此, 讲道要让人受“感动”, 就要有“动感”. 纯理论是很难叫人感动的. 描述性的用语激起人心的反应, 带动测动器与录影机.
  2. 遥控器: 若听到的信息不能引发听众的兴趣, 他们会毫不迟疑地按下脑中的遥控器, 转台到别处, 看看有什么其他更吸引他的节目. 因此, 在讲道时宜多采用描述性的用语, 使讲道更有声有色、有活力、有动感.

 

描述性用语的例证

  • 例证一: 在路上遇到一头“恶”狗, 要形容一下“恶狗”如何的“恶”. 例如: “它凶巴巴地向我大声吠叫, 张牙舞爪地扑过来. 我赶紧跑开, 它又在我后面穷追不舍.”
  • 例证二: “它好像老虎一样冲过来, 来势汹汹, 好像想吃人似的.”
  • 例证三: “他病得有气无力、两眼无神、双颊深陷, 鼻涕不断地流着.”

 

 

(七)     用触及五官的用语

若能将听众的全人都参与在信息中, 便是更有效的讲道. 讲道者先对准他们的耳朵讲道, 让他们听到真理; 然后进入脑袋, 开启心窍; 再对他们的眼睛讲道, 让他们看见画像; 最后进入他们的心中, 让每颗心都受感动.

亚当斯 (Jay Adams)

伦茨(Frank Lunts)多次强调: “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 而是听众听了什么.” 听众可能会忘记你说的一切, 不过他们不会忘记你留给他们的感觉与印象. 圣经辅导学者亚当斯(Jay Adams)曾专门研究上一代英国“讲道王子”司布真(Charles H. Spurgeon)的讲道如何触及人的五官感应  —  “听觉、视觉、触觉、嗅觉与味觉”, 让人可听、可见、可摸、可嗅、可尝. 司布真常邀请人一同碰触, 一同感受神的救恩, 好像使徒约翰在他的书信中说的: “这一切都是真的!”[8] 以下例证一至例证四都是司布真传道时所采用的例证.

 

触及五官用语的例证

  • 例证一: “地狱这里没有一支箭不被派上用场, 全数都射向主耶稣身上.”
  • 例证二: “死亡正临近, 它正策马临近, 我听见响声隆隆, 它的热气逼人, 好像在说: ‘你死亡的结局临近了.’ ”
  • 例证三: “当你凝视十字架, 你看见悬挂在其上的那人吗? 你看见祂那垂下来的头, 痛苦地紧贴着胸膛吗? 你看见祂头上的荆棘冠冕, 血水一滴一滴流下, 直到祂的脸庞吗? 你看见祂被刺穿的手, 被残酷钉子穿透的脚, 正承担着整个人的重量吗? 你可听见祂在呼叫说: ‘以利, 以利, 拉玛撒巴各大尼’, 并喊着说: ‘成了’吗? 噢, 罪人啊, … 请来吧!”
  • 例证四: 会幕的情景: “请想象一下旧约会幕的情景. 但你还没靠近会幕的时候, 远远就可以看见香坛的烟, 听见羊的鸣叫, 嗅到祭牲被烧的味道等.”
  • 例证五: 腓立比监狱的情况: 在罗马统治下的牢狱, 自然没有现代监狱的设施. 试想象一下, 你若是处身于当时的监狱, 你可以看见什么? 相信只是点着光线微弱的油灯. 你可以听到什么? 相信只有囚犯的哀号(注: 保罗与西拉曾在狱中被棍打伤[徒16:22-23]; 换言之, 囚犯被棍打伤是平常的事). 你可以嗅到什么? 相信到处都是发霉的气味. 然而, 保罗与西拉在这种情况下, 仍能半夜唱诗赞美神, 导致地大震动, 牢门全开(徒16:25).
  • 例证六: 扫罗到耶路撒冷召会: 圣经说, 扫罗(即保罗)悔改后, 去到耶路撒冷(徒9:26). 试想象你是第一世纪耶路撒冷召会的接待员, 在一个主日的早上, 你看见恶名昭彰的扫罗从大门走进来, 你会上前欢迎他吗? 你会与他握手吗? 聚会后, 你会招待他一同吃饭吗? 我相信你必定有所顾忌, 恐怕他是前来卧底的奸细吧!
  • 例证七: 挪亚在方舟内度过一年的时间, 每天做的都是列行公事, 如处理动物的秽物等. 他听到的除了动物的啼叫, 就是外面澎湃汹涌的洪水, 除了透过方舟窗口能看到的有限情景, 挪亚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变成什么样子.
  • 例证八: 在出埃及记开始时, 当时以色列人在新法老的手下受尽各样的煎熬. 若是听见一些母亲的悲鸣, 你就知道又有希伯来的孩子被杀了.

 

 

(八)     用带画像的用语

后现代世界的一项特征, 是充斥图像的世界. 随伴着小孩子成长的除了电视之外, 还有电影、漫画、动画等, 都是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学习工具.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童学习必须面对抽象文字的挑战. 进入中学后, 要吸收的文字倍增, 教科书大概只剩下少许的插图. 无可否认, 抽象的文字给予学习者宽阔的想象空间, 而学习如何使用文字, 是成长后必备的技能.

 

然而, 在听道时, 听众没有时间吸收与思考太多抽象的语言. 在传播学上, 最有效的是在人心中描绘图像. 正是所谓“一画抵千言”, 又如保罗所说, 能将耶稣基督钉十字架的道理“活画”在听众眼前(加3:1)![9] “活画”是指保罗的福音宣讲好像画在一幅大型的广告板上, 一目了然.

 

对讲道者来说, 用言词绘制生动的图像, 借此表达真理, 可使抽象变成具体、深奥变得浅显、枯燥变为生动, 让听众有亲历其境的感觉. 平铺直述的讲道令人觉得淡而无味, 还在其次; 无法完全发挥讲道的功效, 才是更大的损失. 耶稣基督最喜欢采用这种利用图像的表达方式: 飞鸟、花草、树木, 无一不是祂讲道的素材.

 

一个事物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有几方面的因素, 包括“颜色”、“声音”与“动作”. 熊熊烈火何以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它有红色的“火焰”、噼叭燃烧的“声响”, 以及跳跃或上升的外在动作; 当然, 它燃烧起来的力量, 能为生活带来动力或破坏力, 这也是受人注意的原因.

 

美国多产作家魏斯比(Warren Wiersbe)说: “当你面对隐喻时, 你会回想起早已遗忘的经验, 发掘起深埋在心底的情感, 然后在二者交流中得着新的启发. 你的思想说: ‘我看到了!’ 你的心说: ‘我感觉到了!’ 在这个转化过程中, 想象力把这二者结合, 然后你可以说: ‘我开始明白了!’ ” 罗宾森(Haddon W. Robinson)说: “若我脑海中有一个意念, 却缺乏特定的图像, 这意念仍不会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 直到有一些影像出现, 我的脑袋便会开始转动了.”

 (a)   用象喻描绘出画像

  • 例证一: “人生没有彩排, 每次都是现场直播.”
  • 例证二: “撒但可以筑上篱笆四面围着我们, 却不能把我们盖住, 不让我们望上看.”
  • 例证三: “紧握拳头, 好像抓住些什么, 却是连空气都没有抓到; 但张开双臂, 即使两手空空, 却能抓住人心.”
  • 例证四: “基督徒好像一个茶包, 若不是在热水泡过, 味道就不出来.”
  • 例证五: 司布真曾说: “人心的败坏如同一座火山, 虽然它平静, 没有喷出熔岩, 但仍是一座不知有多可怕的火山.”
  • 例证六: “属灵的权柄不是靠权杖, 乃是用手巾得到.”(注: 此“手巾”喻指谦卑地服事人, 因主耶稣用手巾束腰, 并为门徒洗脚, 再用这束腰的手巾擦干门徒的脚, 参 约13:4-5)
  • 例证七: 在“得救是本乎恩”之后, 太多人会猜到下一句是: “不在乎人的行为.” 可以换一个表达方式, 说: “自义在这里插不上一脚!”

 (b)   用造字背景作画像

  • 例证一: “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提后3:1)

在新约圣经中, “危险”一词的希腊原文 chalepos {G:5467}只出现两次; 除了在这里出现之外, 另一次是在 太8:28, 用来形容加大拉那位被鬼附的人极其“凶猛”(希腊文: chalepos). 不单“凶猛”, 而且有“危险”与“失控”的情况. 末世的危险是万事失控, 落入难以收拾的局面. 加大拉那位被鬼附的人, 性格变异、与常人不一样、孤立自己、孔武有力, 别人都怕他.

末日的危险又是如何呢? 大家对下列情况都耳熟能详: 环境污染的失控、地球暖化的失控、人口膨胀的失控、军备扩张的失控等, 这些都是生态与环境的剧变. 其实, 保罗在 提后3:1-5还指出两项更严重的失控: 道德败落的失控与离经背道的失控.

  • 例证二: 拆屋顶 —  “包容”的意义

让我以耶稣基督一件生平事迹作开始. 有一次, 主耶稣在迦百农一所房子里讲道, 众人蜂拥而来, 不但房里挤满了人, 甚至连门前都挤得水泄不通. 这时, 有四个人抬着一个瘫子前来, 看见门前人山人海, 无法靠近, 就想出一个满有创意的方法. 他们搭梯爬上屋顶, 将房顶拆了(参 可2:4), 把瘫子连同他躺卧的褥子都缒下去, 放在主耶稣面前. 主耶稣看见他们的信心与决心, 先赦免瘫子的罪, 然后医好他的瘫病.

请问: 这事迹与“爱是凡事包容”的主题有何关系? 原来那四个人带着瘫子朋友来“拆屋顶”的“拆”字, 与保罗所用的“包容”, 在原文是同一字根, 即希腊文的 stêgê {G:4721}一词(意指“屋顶”, roof); 换言之, “包容”即“有屋顶遮盖”. 有者因此指出, “凡事包容”原意是“不要拆别人的屋顶”. 总括来说: “真爱是不愿意拆毁别人的屋顶, 不会揭露别人难堪的秘密; 反之, 真爱会为对方预备一个避风港, 以躲避人生的风浪.”

 (c)   用动作本身作画像

  • 例证一: 拍两下手说明事情办妥当.
  • 例证二: 先将手打开, 再变成手握拳, 表示事情在神的掌握之中.
  • 例证三: 伸长脖子表明要等待.
  • 例证四: 拍拍胸膛表示有信心.

  (d)   用中国成语作画像

中国成语背后大多数都有典故, 或有一些画像在其中. 例如: 井底之蛙、望梅止渴、落井下石、过河拆桥、闭门造车、虎头蛇尾、狐假虎威、画蛇添足、漏网之鱼、螳螂捕蝉、临渴掘井、掩耳盗铃等.

 (e)   用中国俗语作画像

中国各地方言都有俗语, 若用得恰当, 会十分生动传神, 而且十分适合当地人的口味. 当然, 引用俗语要特别小心, 因为有些十分粗俗, 不适合在讲台上使用, 若是有怀疑, 最好先请教当地人士. 若是当地人士各有不同看法, 还是不用为妙, 免得弄巧反拙.

  • 例证一: 普通话俗语: 牛头不对马嘴、被骂得狗血淋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虎父无犬子、自打嘴巴、火上加油、雪上加霜、拨云见日等.
  • 例证二: 粤语的俗语: 口水多过茶(会说不会做)、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得不知所措)、老鼠拉龟(不知从何下手)、阻住个地球转(阻碍别人前进)等.
  • 例证三: 普通话的歇后语: 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用来形容人生下来就有罪性); 哑子吃黄莲(有苦說不出);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牛皮灯笼(指人“不透光, 点不明”, 即不明事理, 不会开窍; 注: 有者认为“牛皮灯笼”其实是粤语的歇后语)等.

 (f)   用画像贯串整篇讲章

  • 例证一: 出埃及记2:1-10: 要讲述 出2:1-10, 可以用“舞台剧”的画像来贯串整篇讲章: 神是最终的导演, 作导演的不必出场, 却是整个剧成功演出的灵魂人物.
  • 引言: 你们是否喜欢看舞台剧? 在欣赏的时候, 我们都会被演员的现场表演和故事情节所吸引. 然而, 我们却经常忽略幕后有一位导演, 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之下, 整出剧才得以串连起来. 演员们很不简单, 他们要接受导演的启发和调教, 才知道自己的角色、对白、情绪、出场的时间与位置等, 然后努力作完美的演出. 至于灯光、音乐、布景、特效等, 也都由导演指挥处理. 每个人, 不论剧组人员或演员, 都要凭信心, 相信导演, 整个舞台剧才能作有意义的精彩演出.

  • 人生好像一台戏, 这台戏的大导演是神. 回顾旧约选民的历史, 可以看见这位大导演在背后掌管一切. 今天, 让我们来看其中一幕: 摩西的诞生(出2:1-10). 这出戏的主角是摩西, 另外有三个配角: 约基别(摩西的母亲)、米利暗(摩西的姐姐)和法老的女儿. 从经文可以看见这三人的特征: 约基别的信靠、米利暗的顺服与法老女儿的怜悯.

(g)   使用画像要贴切

在一本读经日程中, 曾看见这段话: “若你不曾在雨中散步, 就无法体会那种被雨浸透的清凉和舒适. 沐浴在圣灵爱中的滋味, 想必也是如此.” 但问题是: 你有这样的同感吗? 我自己并不感到雨中散步有什么乐趣, 也不会有清凉和舒适的滋味, 除非是与爱人或配偶一起, 不然, 年纪越大, 越怕会着凉.

这段话可以改写为: “在炎热天气下, 满身大汗地回到家中, 若能洗个澡, 那是何等清新与舒适的感受呢!” 浸沉在圣灵中的那种清新与污秽尽除的感觉, 想必也是如此满足人心吧!” 这样可能会得到较多人的共鸣.

 

 

(九)     自制合适的画像

 既然画像能有效地传达信息, 所以传道者必须学习自制合适的画像. 先谈步骤, 后举例证.

 (a)   步骤

         自制画像可以分成六大步骤:

  • 先决定要用画像表达的主题或观念, 例如说“与神灵交”(或译: 与神交通、与神相交).
  • 将这主题交付以经解经的测试, 看是否合乎圣经整体的教导. 例如“与神灵交”这个观念, 是圣经中对灵命追求常提及的观念, 认证之后才可以进一步图像化. 若是主题观念不合乎圣经教导, 根本就无须进一步说明. 当然, 若是限于时间, 有些合乎圣经教导的主题观念可以不须图像化. 然而, 经过图像化的主题观念会比较容易吸收.
  • 将这主题“生活化”, 找出其中的主要重点. 例如“与神灵交”的一个重点是与神在“同一个频率上”, 另一个重点是“支取能源”.
  • 用现实生活的形像来描述观念. 因为一些抽象的观念或真理, 不容易让人一听就明白. 若以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予以描绘对照, 听众就比较容易理解.
  • 看主题观念与画像两者相同之处, 也就是要用这画像来刻画的真理.
  • 看主题观念与画像两者相异之处. 为什么要说明相异之处? 因为每个画像都有它与之俱来的限制.

 

譬如说, 用电池的三种状态来形容婚姻的关系. 第一种电池充沛有力: 夫妇二人主动去爱对方, 是热力万钧的. 第二种电池不太有力: 夫妻关系时好时坏, 甚至不能发动, 需要充电. 第三种电池完全失效: 夫妻关系间全无动力, 如同失效的电池.

 

在现实的生活中, 电池若是坏了, 可以更换, 然而基督徒的婚姻关系则是终生厮守的, 不可随便更换配偶. 虽然从人的角度来看似乎是没有救了, 但若全心倚靠耶稣基督复活的大能, 就仍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显然地, 这是上述比喻受限制的地方, 在讲述的时候必须强调, 不然会被人误解.

 

(b)   例证

  • 例证一: 与神灵交(之一)
  • 找出主题: 与神灵交.
  • 看是否合乎圣经整体教导: 合乎经训.
  • 将这主题“生活化”, 得出重点: 要与神保持相交, 就像要跟神调到“同一个频道”.
  • 用现实生活的画像来形容: 例如在车上用收音机听节目.
  • 要找某个电台节目, 可以拨转它的频道, 调整接通而收听. 老旧车子的音响器材, 要用手去转动, 现今很多车子都已电子化, 可以跳台式的按法, 更可以保存所喜爱的电台, 不必每次花时间精力去找. 但无论如何, 要接收某个电台的讯息或信息, 都必须调到正确的相应频道.
  • 相同之处: 若是对准频率, 就可以收听你喜爱的电台节目.
  • 相异之处: 接收电台广播, 调校到同一个频道上, 但若有地理限制, 听到的只是杂讯. 若是电台结束播放, 什么节目也没有. 然而, 与神交往的“频道”, 则不会受时间或地域的限制.

 

  • 例证二: 与神灵交(之二)
  • 找出主题: 与神灵交.
  • 看是否合乎圣经整体教导: 合乎经训.
  • 将这主题“生活化”, 得出重点: 支取能源.
  • 用现实生活的画像来形容: 像手机需要充电.
  • 相同之处: 手机必须经常充电, 不然就没有能源, 完全不能发挥作用.
  • 相异之处: 地上事物与天上事物的分别.

 

  • 例证三: 与神灵交(之三)
  • 找出主题: 与神灵交.
  • 看是否合乎圣经整体教导: 合乎经训.
  • 将这主题“生活化”, 得出重点: 让神的形像印在我们心中.
  • 用现实生活的画像来形容: 像旧式照相机快门的关闭.
  • 相同之处: 当把照相机的快门打开, 景物或人的样子便可以留在胶卷上.
  • 相异之处: 照相机的形像留在胶卷上, 是固定不变的影像, 一次曝光就不再改变. 但我们让神的形像不断深印心灵, 则是活的、生命的交流. 越与神相交, 就越有更深刻的崭新影像.

 

  • 例证四: 与神灵交(之四)
  • 找出主题: 与神灵交.
  • 看是否合乎圣经整体教导: 合乎经训.
  • 将这主题“生活化”, 得出重点: 关系的建立.
  • 用现实生活的画像来形容: 正常父与子的相处, 儿子不是为了要得好处才亲近父亲, 而父亲也不是要利用儿子.
  • 相同之处: 地上的儿子可亲近地上的父亲, 信徒也可常常亲近天上的父亲.
  • 相异之处: 地上的关系有地域与时间的限制, 属天的关系则没有.

 

  • 例证五: 效法耶稣基督(之一)
  • 找出主题: 效法耶稣基督.
  • 看是否合乎圣经整体教导: 合乎经训.
  • 将这主题“生活化”, 得出重点: 模仿, 学习.
  • 用现实生活的画像来形容: 用毛笔临摹字帖.
  • 可有两个阶段: 最初是字帖放在纸下描写, 有进步之后便可将字帖放在一旁临摹. 当然, 到了更高的境界, 则是以自己的风格挥洒.
  • 相同之处: 同样是模仿与学习的过程.
  • 相异之处: 临摹字帖是学习一种技能, 而且所要效法的, 只是一些外表的形似与笔触, 是艺术风格的表达与提升, 与内在属灵生命的长进没有太大关系.

 

  • 例证六: 效法耶稣基督(之二)
  • 找出主题: 效法耶稣基督.
  • 看是否合乎圣经整体教导: 合乎经训.
  • 将这主题“生活化”, 得出重点: 学习, 模仿.
  • 用现实生活的画像来形容: 徒弟跟从师傅, 先要观察师傅的做法与步骤, 然后照着去做. 师傅会在旁指点, 直到徒弟学成为止.
  • 相同之处: 过程同样是模仿与效法, 目标是学习技能, 并吸收对方的经验.
  • 相异之处: 在地上跟随一位师傅, 无论是技能或属灵方面的, 都有一个具体存在的、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可以触摸到的人去学习和效法. 而效法耶稣基督, 则只能倚靠研读圣经, 明白其中的教训, 还要寻求圣灵的引领, 并非肉眼可以见到, 而是须要从心灵出发.

 

  • 例证七: 效法耶稣基督(之三)
  • 找出主题: 效法耶稣基督.
  • 看是否合乎圣经整体教导: 合乎经训.
  • 将这主题“生活化”, 得出重点: 效法, 学习, 模仿.
  • 用现实生活的画像来形容: 小孩子酷似父亲. 小孩的一举手、一投足, 都好像他的父亲, 有时甚至连声音与笑容也像.
  • 相同之处: 儿子跟父亲的相似和效法, 是从生命的本质而来的, 再加上耳濡目染及后天的模仿与效法, 自然会流露出十分相像的表现.
  • 相异之处: 有的孩子在个性言谈中, 表现得一点也不像他的父亲.

 

 

(十)     如何操练遣词用字的功夫

遣词用字并非简易的事, 但勤于操练与实践肯定会有帮助. 操练时需注意以下几件事.

 (a)   阅读开阔视野

讲道者如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以便在讲道时使用的字词和象喻更加贴切和丰富呢? 人掌握语言的能力, 其实跟阅读习惯很有关系. 口才好的人也许比较敢于讲话, 滔滔不绝, 不会怯场, 但讲话的内容是否有信息、有内涵, 就跟他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向和见识及视野有关. 因此, 要在讲台上言之有物, 不让人感到重复和空洞, 除了深入研究圣经, 也要经常透过阅读不同书刊来开阔视野, 提升内涵.

至于提高遣词用字的能力, 则有赖研读一些介绍词义的书籍. 不论同义词的讲解或对不同语汇的分析, 坊间都有不少书籍可供参考, 互联网上也有许多网站提供这方面的帮助(如《百度知道》、《汉语词典》等等). 林语堂先生说: “智者阅读群书, 亦阅历人生.” 在阅览群书之时, 也当想到如何应用到芸芸众生之中; 而静观周围的世界, 一样可以启迪我们人生的课题与意义, 从而丰富我们的讲道.

 (b)   聆听学习表达

在听著名人士讲道时, 除了要发现其中的信息如何打动人心, 更可以多注意他们如何遣词用字、运用象喻等. 此外, 我们也可透过阅读著名讲道者的讲章, 作更多观察和分析.

 (c)   避免宗教术语

 在论及一些特别术语时, 要加以解释, 因为听众们的信主年日长短不同, 灵命和对圣经认识的程度不一, 不要以为全部听众一下子都可以明白你所讲的一切.

召会中一些常用的词语, 依然会对一些人造成误解与疑惑. 例如“信徒在一起, 就是神的家、神的殿”这句话, 当中“神的殿”的用法, 是圣经中对“召会”的比喻或画像(figures), 信主年日较久、参加召会聚会的日子稍长的弟兄姐妹自然明白以上这句话. 但对于慕道者或刚接触福音的朋友, 便听得一头雾水. 有者初到召会的聚会, 听到讲员说“神的殿”, 误以为是“神的店”, 感到十分奇怪, 为何天上的神也“开店”作起生意来呢?

 (d)   配合圣灵工作

这点虽放在最后, 却是最重要的. 讲道最能感动人的, 是带着圣灵大能的信息, 否则, 只是鸣的锣, 响的钹一般. 是的, 讲道真正的感动力不在乎美妙的修辞、生动的演说技巧, 而是圣灵感动人心的工作. 就如美国的大布道家慕迪(D. L. Moody), 他的言词简洁朴实, 没有太多修饰, 却有深刻的灵力. 马有藻也见证说, 他曾听过“一位严重口吃的传道者讲道, 屡次都受感动, 因为是神的灵在其中做感动的工作, 人不过是说话的器皿.”

 

 

结语

赖若瀚指出, 对讲道中的象喻及遣词用字加以用心琢磨及揣摩, 目的是帮助讲员表达出种种属灵的真理, 帮助会众从已知的领略到那些未知的. 同时, 也可以运用实际生活的经历来比喻抽象的、属灵的真理, 借此寻找二者之间共通的地方, 让人们听道时, 更容易掌握和吸收. 这些象喻用得好, 会令人印象深刻, 长久不忘, 增加讲道的力度和效果.

 (文接下期)

 

*******************************************

附录:   “释经讲道十大步骤简介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共分八大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是讨论预备讲道过程的“烹调艺术篇”, 共十大步骤, 与罗宾森(Haddon Robinson)书中所述的十步骤虽然相近, 却仍有不同.[10] 以下是赖若瀚的预备讲章十步骤:[11]

 

 

 

      预备讲章十大步骤

 

1

选取经文

选择一段完整单元的经文, 然后用默读、诵读、读重点、读译本、默想、祷读和背诵来初步处理经文.

2

解释经文

先观察经文, 再勤发问题, 然后采用一些久经试验的解经原则去解释, 务求按正意分解真理的道.

3

找出主题

找出经文的主题, 并将经文主题经过处理, 先看它是否有受到文化因素所规限, 确定没有了, 再找出神学主题, 并看它是否与圣经的教导相符, 然后可以作为讲道主题, 预备讲章.

4

写下大纲

根据主题, 写出忠于经文的讲道大纲. (注: 良好大纲的特征是: 忠于经文、层次分明、段落连贯、质量均衡、有应用力)

5

加插例证

可以采用辅助材料, 如解释与辩证、故事与例证、幽默与谐趣来丰富讲章的内容.

6

遣词用字

在遣词用字上要下一点功夫. 多用简单的、精确的、分量较重的、重叠或同义的、具体的描述, 最好用一些能触及五官, 以及带画像等的用语.

7

会众情况

在预备讲章时, 要特别注意会众的情况. 认识他们的性别、年龄、语言、文化、职业与背景; 又了解他们的需要、忧虑与灵命情况等.

8

列出应用

透过多种设计, 用需要实践原则作大纲、建立实用性张力、多采用应用例证, 建议实践的方案, 发出挑战与感召, 并设立讨论回应小组等来让会众应用信息.

9

结论归纳

用不同的方法来归纳、应用, 将信息带到高潮, 让会众留下深刻印象.

10

引论题目

用不同的方式设计引言及题目, 使会众一开始听便产生兴趣, 进而打开心门, 继续聆听.

 

 


[1]               鲍曼(Daniel Baumann)在《当代传道入门》中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一段至少两节的经文, 讲道的主题与主要的分段都从经文而来. 经文的中心思想只出自经文, 并不倚重其他的经文. 讲道(指释经讲道)本身具有一个主题, 而且尝试要表达一个从古至今都真确无误的信息. 它不是逐节地解经, 亦不是纯粹解经或是将个别主题中的不同思想放在一起. 信息有一个单独主题, 是从经文而出的.”

[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14年), 第301页.

[3]               西4:6: “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著和气, 好像用盐调和, 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4]               引自赖若瀚所著的, 《食经讲道》, 第301页.

[5]               下文主要改编自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302-329页.

[6]               Frank Luntz, Words that Work  —  It’s Not What You Say, It’s What People Hear (NewYork: Hyperion Books, 2007), 第8页. 此书曾获《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奖, 是为政界人士学习遣词用字而写的. 在第一章, 作者指出演讲修辞的十大原则: (1) 要简洁  —  字词要短小精悍; (2) 要精炼  —  用简短的句子; (3) 建立诚信  —  让你讲的话代表你自己, 而你自己也代表所讲的话; (4) 要贯彻始终; (5) 运用创意; (6) 将声音相近的字词放在一起, 加深记忆; (7) 讲话要能启发思考; (8) 运用图像; (9) 发问题  —  用设问句, 让你的讲述给人“个别的感受”, 这是最佳的传讲; (10) 说明上文下理, 并解释它的实用性  —  在告诉人“如何”之前(其方法或步骤), 先说明“为何”(其重要性). 引自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331页.

[7]               S. I. Hayakawa & Alan R. Hayakawa, Language in Thought and Ac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1991), 第83-86页. 在原著者的“抽象的阶梯”中, 对于“母牛阿花”(Bessie, the cow)的八个层次, 赖若瀚将它简化为四层, 让读者更容易明白这理念. 引自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332页.

[8]               Jay E. Adams, Sense Appeal in the Sermons of Charles Haddon Spurgeon, 第9-11页. 此书是由亚当斯1958年所写的神学硕士论文整理出版. 亚当斯指出, 司布真的讲道在同世代的人中如此大受欢迎, 甚至今日仍有人喜欢阅读他的讲章, 主要原因是那些讲章能触动人的五官感受. 引自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332页.

[9]               加3:1: “无知的加拉太人哪, 耶稣基督钉十字架, 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 谁又迷惑了你们呢?”

[10]             参 Haddon W.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Expository Messages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2000). 罗宾森的十步骤分别是: (1) 选取经节; (2) 研究经文; (3) 发现解经概念; (4) 分析解经概念; (5) 建构讲章概念; (6) 决定讲章目标; (7) 完成讲章目标; (8) 建构讲章大纲; (9) 充实讲章大纲; (10) 预备引论和结论. 引自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xvi页.

[11]             同上引, 第439页. 以下这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