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指南》: (第8课) 勿与神讨价还价


第一部份:基督徒的门训 

第八课:勿与神讨价还价 (20:1-16)

 

第一次读这比喻(指 太20:1-16)的人, 会容易认为这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这种似乎不公平的事竟在圣经中出现, 叫许多人感到困惑不解. 让我们再读这段经文的故事, 看看其中的原因. 葡萄园的主人(园主或家主)需要工人, 所以清早去到镇上(就说是早上六时), 找到一些人, 与他们谈好工价(工钱), 一天一钱银子,  那是当时的工价.

 

上午九时, 园主又出去, 以他认为公平的工价再雇用更多的人. 下午三时, 他又打发更多的人进到葡萄园, 答应他们会有合理的工钱. 下午五时, 当他出去, 发现有人还未被雇用, 就问他们为何整天閒站着. 当他知道他们不是懒隋, 而是想找工作却无人雇用. 因此, 他打发他们进自己的园里工作, 又承诺他们合理的工资.

 

下午六点, 园主指示管家发薪, 各人都得一天的工资. 发工资的次序是按倒序, 晚来的先发, 先来的晚发. 所以早上六时开工的人看见下午五时开工的人竟然领取与他们一样的工资, 他们的反应可想而知. 他们说: “这样不公平! 我们顶着烈日工作十二小时, 那些人只工作一小时, 却拿到与我们一样的工钱. 这是怎样搞的?”

 

老实说, 看来似乎不公平, 不是吗? 若不是, 那该如何解释? 首先, 我们必须明白这个比喻是前一章的延续. 注意第1节开始, “因为天国好像家主…”, “因为”是个连接词, 连接前一章(即马太福音第19章)的事情. 事实上, 这个比喻解释了第19章的最后一节  —  “然而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 在后的将要在前”(太19:30). 注意这比喻完结时, 也采用同样的字句, “这样, 那在后的将要在前, 在前的将要在后了”(太20:16).

 

现在我们回到马太福音19:16, 那里记载主耶稣遇到一个想承受永生的人(他是个年轻的财主). 主耶稣在两方面试验他. 首先, 祂给这人机会去认识祂不单是“良善的夫子”, 更是神本身. 第二, 祂使用律法叫人知罪. 可是, 这人面对两个考验都不合格, 结果忧忧愁愁的走了(太19:22). 他不愿放下一切跟随主耶稣.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彼得告诉主说他和其他门徒已做了财主没有做的事  —  他们已放弃一切跟随主. 然后, 彼得发出这个关键的问题: “将来我们要得什么呢?”(太19:27) 主给他保证说, 他们在今生和来生都有丰富的赏赐,[1] 可是后来主加上一句话: “然而, 有许多在前的, 将要在后; 在后的, 将要在前”(太19:30). 这仿佛告诉彼得说: “彼得, 要注意你那讨价还价的心态, 如果你与神讨价, 你会得着你所讨的, 可是当神奖赏时, 你可能是那个最后得到的人. 在你的事奉中, 別问‘我从中可以得着什么?’, 此事待我来处理, 我会给你公平的待遇.”

 

然后(在接下来的第20章), 主耶稣加上工人的比喻, 来说明祂刚才所说的. 那在早上被雇的与园主讨价, 他们所得的正是与园主预先议定的数目, 他们也是最后获得工资的工人. 其他所有工人没有议定工钱, 只指望园主会公平对待他们. 结果他们所得的是过于他们该得的. 当早上6时的工人埋怨那些后来才来工作的人多得时, 园主让他们学习一个教训, 就是公正和恩典的区別. 他们同意一天一钱银子的工资, 也准确收到所讨的数目, 这就是公正! 其他人信任园主会妥善处理, 结果他们所领受的, 超过他们所该得的, 这就是恩典!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恩典(grace)比公正(或译: 公平, justice)更好, 在救恩上是这样, 在事奉上也是这样. 在救恩上, 如果我们接受公正的待遇, 我们各人将永远灭亡. 正如美国幽默作家马克吐温(Mark Twain, 1835-1910)所说: “如果天堂是靠功劳赚取, 你的狗会进入天堂, 而你会留在天堂外面.”

 

在我们给主的事奉上, 如果我们只讲公正(或公平), 我们都会亏损, 因为我们都是无用的仆人. 当我们在这些领域上信靠主(相信祂会妥善处理)的时候, 我们发现祂所赐的, 远远超过我们所想所求的.

 

就像有个女孩, 她父亲领她进入那名为“糖果天地”的梦幻乐园时, 她找到一个巨瓶, 里面装着她喜欢的糖果. 她问爸爸能不能吃一点.

“当然可以”, 爸爸回答, “伸手进去抓一把吧!”

“不, 爸爸! 你伸手进去帮我抓一把.”

“为什么你要我帮你?”

“因为你的手比我的手大.”

 

就是这样, 神的手总是比我们的手大. 只要信任祂将会妥善处理, 绝不会亏待我们, 那么, 我们必然发现祂所做的, 总是会超出我们最喜欢、最向往的期望, 所以只管选择信赖神的恩典吧!

 

园主的慷慨不容忽视. 他说: “我给那后来的和给你一样, 这是我愿意的”(太20:14). 让我们以这角度来思考: 园主知道这些人并非懒惰, 他们想工作但一直找不到. 他也知道他们有家庭, 需要食物. 因此, 他支付他们的工作薪酬, 更给最后四组人都有足够的钱买粮, 供他们的家人所需.

 

我们的主耶稣就是这样, 祂供应人是按他们的需要, 而不是满足他们的贪念. 那最先进葡萄园做工的人, 他们讨价是按贪念而非按需要. 他们并不关心別人有无足够让家人糊口. 他们只关心自己. 他们让人想起欧内斯特(Ernest), 一个精于弹玻璃弹珠的小孩. 他已经打败了邻居所有的小孩, 他的袋子装满了玻璃弹珠. 某次, 一名传道人家访, 他留意到欧内斯特这方面的能力, 便称赞说:

 

“你弹玻璃弹珠真的很厉害!”

“先生, 是的.”

“欧内斯特, 你比赛时有没有祷告?”

“先生, 有, 我有祷告.”

“你祷告什么?”

“我祷告我能赢.”

“你有没有祷告过別的孩子会赢?”

“先生. 没有. 我从来没有这样祷告.”

“为什么不这样祷告呢?”

“因为我想赢, 我想得到所有的弹珠.”

“欧内斯特, 你有没有试过与別人分享福音?”

“试过, 但他们好像不太有兴趣.”

“我不能怪他们. 你给他们对神的印象是: 神只要你得着所有弹珠, 不想他们得着任何弹珠. 你试试祷告让他们有时也可以赢, 这才是真的基督信仰.”

 

Frederick E. Marsh

马什(Frederick E. Marsh, 1858-1931)指出“我们太多人太像那小孩, 认为只要我们赢就是好事, 我们输就是坏事. 如果我们是为基督而活, 为基督而劳苦, 那我们就必须记得: 最先的原则乃是舍己.”

 

回到之前所讲的比喻, 我们听见园主义正词严地说: “我的东西难道不可随我的意思用吗?” 答案是: “当然可以!” 钱是他的, 他可以随意使用. 这点向我们述说神的主权. 祂喜欢怎么做就怎么做, 而祂所喜悅的总是公正、公平、仁慈、良善的. 问题不在于园主, 乃在于那些最早进葡萄园做工的人. 从他的话谈中, 我们知道他们因主人做好事就红了眼, 心有不甘. 他们一直不愿信靠主人的仁慈与恩典, 也不愿别人得着恩典.

 

这种情况并没随时间而改变, 甚至在救恩方面, 人总是不愿接受神所施的恩惠, 他们也不喜欢看见神施恩给別人. 他们就是对祂的良善看不顺眼, 错以为救恩可以靠自己的功劳来赚取, 他们不愿接受救恩是神白白赐下的礼物, 结果“有许多在前的, 将要在后; 在后的, 将要在前”(太19:30; 20:16).

 

如果那些活在基督徒初期的门徒对主采用一种讨价还价的态度, 那么在奖赏的事上, 他们也可能变成“最后的”. 另一方面, 那些生活在末世时代的人, 他们事奉主时若没有跟主讨价还价, 在奖赏的时候, 他们可能在前. 我们这些活在主降生二千年后的人, 很容易以为所有最好的赏赐已经名花有主, 所剩无几. 这个比喻告诉我们这样的情况不是必然, 尤其是当我们不念自己个人的利益, 忠诚服侍主的时候.

 

你若仍然觉得第一批工人有理由生气, 因他们工作时间更长; 那么请这样想, 他们应感到欣慰, 因为他们有机会为这位难得的园主工作. 他关心自己的员工过于自己的利益, 而很少园主是这样的; 或者这一切都是假设的, 但我们还会与神讨价还价吗? 抑或这只不过是彼得生命中的特殊例子, 与我们完全无关?

 

试想想以下情况是否也发生在我们身上:

  • “主啊, 我会跟从你, 但先让我结婚.”
  • “主啊, 我会把生命交给你, 如果你让我先追求我的事业.”
  • “主啊, 我什么都愿意做, 只要你不差我到宣道的禾场.”
  • “主啊, 当我退休后, 请你悅纳我的生命.”

 

Frederick B. Meyer

以上这类的“但是”和“如果”, 种种的“自我”和“保留”, 只不过是与神讨价还价的另一种形式. 我们都要防备, 切莫犯上. 如果你固执己见, 你可能得着你所要的, 但你却失去神替你预备那更好的. 英格兰的迈尔(Frederick B. Meyer, 1847-1929)说得对: “我们要肯定自己没有任何保留, 我们的灵、魂、体必须完完全全的献给那位最伟大的园主(即主耶稣基督). 我们是神的耕地, 不该与祂的犁头讨价还价, 也不该保留寸土不让圣灵来使用.” [2]

 

 


[1]               太19:28-29: “耶稣说: ‘我实在告诉你们, 你们这跟从我的人, 到复兴的时候, 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 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 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 凡为我的名撇下房屋, 或是弟兄、姐妹、父亲、母亲、(有古卷加: 妻子) 儿女、田地的, 必要得着百倍, 并且承受永生.”

[2]               上文编自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所著的《跟随祂的脚踪行  —  门徒指南》(The Disciple’s Manual), 第67-75页. 此书英文版于2004年由加拿大的Gospel Folio Press出版; 中文版则由李伟亭、刘宪民、姚光贤合译, 并于2014年11月出版. 上文按照此书英文版对中文版译文稍作修饰, 另加一些注解为补充.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