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义人因信得生 (哈巴谷书2:4)


经文: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 心不正直; 唯义人因信得生.” (哈巴谷书 2:4)

 

(A)       引言

论到“因信称义”的真理, 我们通常都会想到罗马书1:17的经文. 这节经文使16世纪的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深受感动, 并在神大能的带领下, 他为此因信称义的真理发起宗教改革(Reformation)的运动. 以下是三处有关“义人必因信得生”的新约经文:

 

  1. 罗1:17: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 这义是本于信, 以致于信. 如经上所记: “义人必因信得生.”
  2. 加3:11: 没有一个人靠着律法在神面前称义, 这是明显的; 因为经上说, “义人必因信得生.”
  3. 来10:38: 只是义人 (有古卷: 我的义人) 必因信得生. 他若退后, 我心里就不喜欢他.

 

罗羚在《原文读经好处多》一书中指出,新约圣经曾三次引用“义人必因信得生”这句话(罗1:17; 加3:11; 来10:38). 每一次, 圣经上的经文索引都指向同一个出处, 就是哈巴谷书2:4. 表面看来, 这句话似乎不难解释, 尤其是中文圣经《和合本》这三处的经文翻译都一模一样. 但是当我们仔细思想这句话, 尤其当我们试着从上下文理解这节经文, 想明白它在上下文的作用时, 问题就来了.

 

例如, 罗马书1:16-17是罗马书1至3章“因信称义”的导言. 在导言中, 保罗引用了“义人必因信得生”这句话. 人们不禁会问: 不是罪人因信得生吗? 不是没有义人吗? 保罗在罗马书1:18至3:20用了很长篇幅, 来证明没有义人, 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 人人都在神的忿怒之下. 最后, 罗马书3:21-31, 保罗提出了因信称义的核心教义. 不应该是罪人因信称义, 因信得生吗?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如果我们读最新的中文译本《环球圣经译本》(2015年版), 它对罗马书1:17的翻译是: “因信称义的人将得生命”. 这样的翻译就容易理解这句话, 也让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原来“义人必因信得生”的“义人”是因信称义的罪人. 《环球圣经译本》对加拉太书3:11也是这样翻译. 可是《环球圣经译本》对希伯来书10:38却有不同翻译: “我的义人将因信得生命”, 与《和合本》一致. 为什么同一句经文, 有不同的译法呢? 哪一个是对的呢?

 

针对这种情况, 罗羚写道: “此时, 我们必须求助于原文. 首先, 我们回到希腊文新约圣经, 会发现三处引言基本上都是一样(除了 来10:38):  

 

ὁ      δὲ      δίκαιος       ἐκ        πίστεως    ζήσεται .
Ho   de      dikaios      ek        pisteôs       zêsetai.

The  and    righteous   by        faith           will live

                  (义者)        (因)      (信)           (必活着) [1]

 

这经文来自旧约(指旧约圣经), 需要回到旧约来理解. 从旧约的希腊文《七十士译本》, 我们可以发现, 新约那三处经文与《七十士译本》哈巴谷书2:4b都是一样.[2]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 新约引用的是《七十士译本》.”

 

从文法来讲, 介词短语 ek pisteôs (因信)可以作形容词(adjective), 修饰前面的名称 ho de dikaios (义人), 也可以作副词(adverb), 来修饰后面的动词 zêsetai (得生或生活). 如果 ek pisteôs (因信)修饰前面的名词(以此作为形容词), 那么这介词短语就是告诉我们, 人是如何称义的, 就是“因信称义的人将会得生”. 如果 ek pisteôs (因信)修饰后面的动词(以此作为副词), 这个介词短语就是告诉我们, 义人应该如何生活, 就是“义人将因信或凭信心来生活”. 这两种译法在文法上都是正确的.

 

罗羚进一步指出, 哈2:4的希伯来文有同样情况.[3]  希伯来圣经的  יִחְיֶה בֶּאֱמוּנָתוֹ  וְצַדִּיק (音译: wesaddîq  be’ĕmûnâthôw  yihyeh ) / 中间一字 בֶּאֱמוּנָתוֹ (音译: beĕmûnâthôw; 因他的信心), 既可以修饰前面的字(“义人”), 也可以修饰后面的字(“将生存或生活”).[4]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哈巴谷书2:4这句话呢? 这时, 就需要求助于这句经文的上下文.

 

从上下文看, 哈巴谷书2:4是神对先知哈巴谷所说的话. 哈巴谷看见犹大国中恶人无所顾忌地“围困义人”(哈1:4), 律法不能生效, 公理无法彰显, 就愤愤不平, 向神申诉求问. 神告诉哈巴谷说, 祂正兴起残忍凶暴的迦勒底人来审判犹大. 先知听了就更困惑, 神为什么要让“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人”(哈1:13), 使公理颠倒呢? 神回答说祂也将审判迦勒底人. 唯义人因信得生.

 

根据此上下文, 正如菲尔兹(Lee M. Fields)所建议的, 上文所述有关“义人因信称义”的两种可能解读(两种可能的解释)是可以并存的. 第一种意思, “因信称义的人将会得生”中的义人, 是指那些相信神必会按照祂所说的惩罚恶人, 无论恶人是犹太人还是迦勒底人, 他们(指义人)需要等候神话语的应验【编者注: 这第一种意思所强调的是“义人”  —  因信称义的人】. 第二种意思, “义人将因信或凭信心来生活”, 也就是说, 义人在等候神的审判和拯救的同时, 有着因相信神赏善罚恶而有的相应道德生活【编者注: 这第二种意思所强调的是“生”  —  因信或凭信心来生活】.

 

 

(D)       结语

罗羚贴切总结道: “这样, 我们就明白为什么保罗和希伯来书的作者引用同一经文, 却有不同的解释. 因为这句话有两个意思, 而两位新约作者根据各自的需要引用其不同的意思. 罗马书1:16-17 和 加拉太书3:11的上下文都在讲因信称义, 所以保罗用的是第一个意思, ‘因信称义的人将会得生(指得着生命, 特指永生).’ 而希伯来书10:38是讲已经信的人要坚守信心到底, 因此作者采用第二个意思, ‘义人将因信或凭信心来生活’. 所以, 《环球圣经译本》的两种翻译都是正确的. 这样, 有了原文的知识加上对经文上下文的了解, 再一次帮助我们活泼地理解经文.”[5]

 

另一方面, 也有圣经学者把 哈2:4在新约的三次引述, 看成圣灵所要强调的三个不同重点. 约翰·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指出: “希伯来书的作者从哈巴谷书引述一段熟悉的经文, 而这节(哈2:4)被圣灵特选, 三次使用在新约圣经中. 每一次引用这节经文时, 所强调的重点都落在不同的字词上: ‘义人 (the just, 罗1:17)必因 (by faith, 来10:38)得 (shall live, 加3:11). …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此强调信心为必不可少的要素, 要为他在下一章(希伯来书第11章有关信心的定义和例证)所要讲的来铺路(即预备读者的心, 去明白靠信心生活的重要).”[6]

 

 


[1]               按原文字序, 希伯来书10:38在“义人”一词之后多了一个“我的”(希腊文[音译]: mou ). 【希腊文本: ὁ δὲ δίκαιος μου ἐκ πίστεως ζήσεται / 音译: Ho de dikaios mou ek pisteôs zêsetai

[2]               与新约圣经(指 来10:38)一样, 《七十士译本》在“义人”一词之后多了一个“我的”(希腊文[音译]: mou ). 但也有古卷在“义人”一词前并没有“我的”一词【也有希腊文本: ὁ δὲ δίκαιος ἐκ πίστεώς μου ζήσεται / 音译: Ho de dikaios ek pisteôs mou zêsetai  】

[3]               参 Lee M. Fields, “By Faith”, in Devotions on the Hebrew Bible – 54 Reflections to Inspire & Instruct (ed. Milton Eng & Lee M. Fields)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15), 第103页.

[4]               无论是希腊文 ζήσεται / zêsetai (希腊文原型: zaô {G:2198} ) 一字, 还是希伯来文的 חְיֶה / chyeh (希伯来文原型: châyâh {H:2421} )一字, 都有两个意思, “得生”和“活着、生活”.

[5]               除了另外注明, 以上这篇文章主要参考/改编自 罗羚、罗达理著, 《原文读经好处多》(香港九龙: 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2017年), 第79-83页.

[6]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Hebrews (rev. ed.) (Neptune, New Jersey: Loizeaux Brothers, 1992), 第138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