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 佳肴宴客篇 (四): 铺排: 整体讲道的安排


编者注: 我们必须重视“释经讲道” (Expository Preaching, 英文有时称之为Expository Sermons), 因为它是圣灵使用来复兴和造就召会的一种讲道方式.[1] 赖若瀚在其著作《食经讲道》一书提出释经讲道的十大步骤(请参本文附录). 我们已在之前的《家信》探讨了释经讲道的第一至第十步骤(即选取经文、解释经文、找出主题、写下大纲、加插例证、遣词用字、会众情况、列出应用、结论归纳和引论题目). 我们也用了三期谈到“不同菜色篇”. 过后我们来到“佳肴宴客篇”, 前几期已谈到讲道的方式、技巧和热诚. 本期, 我们将探讨讲道的铺排  —  整体讲道的安排.

 

(文接上期)

 

(E)       佳肴宴客篇

(E.4)  铺排: 整体讲道的安排

 

赖若瀚 (Johann Lai)

请人赴宴, 除了食品要美味精巧, 也得注意整个聚餐场地的各项摆设布置, 以及每项程序是否与筵席配合. 对于讲道的安排也是如此. 美国加州的圣言资源中心会长赖若瀚在他所写的《食经讲道》一书中, 就谈到讲道的安排.[2] 我们在下文将之内容加以编辑和讲解. 论到讲道的安排, 有四方面必须留意:[3]

 

  1. 讲道有效工具的运用
  2. 讲道即时传译的安排
  3. 讲道突发事件的应变
  4. 邀请外来讲员的商榷

 

 

(一)     讲道有效工具的运用

后现代的人十分重视科技, 教会(召会)也相继跟进. 勃勒(Paul Butler)评论道: “Flash网站、视频投影机、无线麦克风、电脑演示游戏机、DVD烧录机、IMAG、采光板、高清摄录机、投影片和耳机… 许多教会都技术泛滥. 有些甚至环绕着数码音响、多导向的视屏效果等等. 拥有这些科技奇迹的人, 都视之为接触今日多媒体世界的必要工具. 而那些回避它们的人, 则认为这些伎俩和噱头, 会造成传讲主道事奉的偏离.”[4]

 

其实, 教会忽略周围的变化, 一味地保守拒变固然不好, 但也千万不要有“人有我有”、唯恐落人之后的心态, 看见某些大教会新颖先进的设施, 就认为必须立即添置. 其实, 每个教会情况和需要都不一样, 不能一概而论.

 

简而言之, 投影片诚然是一项有效的工具, 若使用得宜, 能帮助传讲的信息更为深刻有效.

 

 

(a)   投影片优势

在这个多媒体时代, 讲道信息若能配合视觉说明, 会比单单用听觉更深刻, 也增加听众的兴趣, 所谓一画胜过千言万语. 不过, 重要的原则是必须善用科技资源来帮助信息表达得更清晰和更流畅, 而不是分散了会众的注意力. 讲道者绝对不能用科技的资源来“买赎”或“掩饰”自己讲道准备不足的罪.

 

 

(b)   须注意事项

投影片(slideshow)要使用得法, 才能得心应手, 否则反而成为流畅讲道的障碍. 若想在这方面进深学习, 可以修读制作投影片的基本课程(可上网学习), 或请教对这方面有经验的人士. 运用时有以下几方面需要注意:

 

(b.1)   以清楚为主

赖若瀚指出, 主日崇拜的投影片总数宜少, 字不宜多. 字体则宜大, 若是礼堂大, 人数多, 至少用60点的字体. 大约每张不要多于五行, 不要排得密密麻麻的, 免得让人看了觉得压迫或沉重. 若是一张投影片不够, 可以多用几张, 目的是让会众都看得清楚.

 

(b.2)   可加插图片

投影片不要每页全是字, 可穿插一些简单的图片或列举几个问题, 让视觉教材发挥最大的作用. 密雅(Peter Mead)说: “只将讲道的大纲打在荧幕上, 给人的感觉是讲道的目的是教导知识. 会众见树不见林, 可能着眼在三项小点, 却忽略了讲道主题的一大重点, 又远离应用信息的焦点. 还要留意运用视觉教材时, 会否造成讲员减少乃至最终失去与会众眼神的接触. 可见使用投影片时仍能保持与会众的互动, 需要真正的技巧与功夫.”[5]

 

选用图片时, 要以简单明确的作品优先, 不宜太花巧夸张, 也要避免用动画或跳跃的画面, 免得分散了会众的注意力, 不再集中于讲道的内容.

 

在互联网上, 例如Google或yahoo网站中的“图片”(images)一栏, 收集了很多图片, 可以用来制作投影片辅助讲道. 可考虑平日请义工帮忙查找或分类, 不过使用时, 因为各人喜爱的风格不同, 还是需要自己作最后的选取.

 

【注: 在电脑上, 开启你常用的浏览器, 到例如Google或yahoo网站(中国大陆使用的是“百度”等网站), 点击“图片一词或输入“图片”一词, 找到相关网页, 再输入“力量”一词作搜寻(或其他你想要寻索资料的字眼), 浏览一下各式各样的图片. 然后试将你要讲的一篇讲道, 按主题去搜寻, 并拷贝(复制)以设计你的投影片】

 

(b.3)   要注意品味

投影片的运用, 也要注意其风格是否与信息协调. 严肃的、教义性的讲道, 投影片的色彩、内容也要配合这方面的特质, 不宜使用诙谐惹笑的画面(除非是特意想带出幽默的元素). 若讲题及信息是强调安慰、鼓励的, 投影片的图像或文字样式, 也应该用相关的画面来配合. 选材除了配合讲员及信息, 也要留意会众(指聚会的听众)的需要, 及整体聚会(例如敬拜)的气氛. 最要紧的原则是, 投影片是为帮助会众对所讲的信息更加明白和深刻, 故不必标新立异, 尤其要避免分散会众的注意力, 不再聚焦在信息上.

 

(b.4)   由别人操作

赖若瀚认为, 讲员使用投影片, 最好请别人操作, 免得因为分心而降低了讲道的气势与连贯性, 变成只有要点(point), 却没有能力(power). 可以先把投影片的内容顺序印出, 给协助的同工参考, 并给于清晰的操作指示, 以充分配合讲道. 【注: 但也有讲员喜欢自己操控, 以便能随心所欲地展示投影片的内容】

 

(b.5)   有应变安排

虽然讲道中应用投影片好处很多, 但不要过分倚重投影片, 否则一旦电脑故障, 就讲不下去了. 因此, 还必须有应变的安排. 而且, 投影片的使用并非全无问题. “茱莉亚凯勒(Julia Keller)对于简报的广泛使用感到可惜. 她称简报‘不过是把复杂的思想意念和信息, 砍断成为一个个珍珠般的小点, 却失去了整体的光华.’ ”[6]

 

赖若瀚认为, 初学讲道时先不要用投影片, 因为习惯使用投影片, 会影响讲道的表达力和感染力. 没有投影片, 才可以真正试验出讲道者是否可以不靠任何辅助, 而将一篇道讲得清楚和具有感染力. 其实, 投影片犹如学步(学习步行)期间的手杖, 最好先不要使用, 等到真正学会讲道的时候, 利用这工具就有如虎添翼的效果.

 

 

(二)     讲道即时传译的安排

(a)   实际的需要

在海外的华人教会中, 会众是来自各地的移民, 经常会用上两文三语, 有需要在讲台上即时传译(翻译). 教会或聚会的主办者, 遇上讲员不能讲他们主要的语言, 又或会众中确实有两种不同语言的人, 便要尽量安排好的翻译员, 而讲道者也需要留意一些事项.

 

 

(b)   权宜的安排

讲道加上传译(指翻译), 往往影响其流畅, 令信息大打折扣. 在北美土生土长的弟兄姐妹不习惯有传译的讲道, 因为他们不懂另一种语言, 感到纯属多余且打扰了听道时的专注. 若是必须翻译的话, 讲道者便要与翻译员有相当的默契, 否则两者不能配合, 会构成讲道的一大拦阻.

 

若是可行, 讲员最好预先将讲稿拿给翻译员过目, 否则双方至少在讲道前, 要就讲道大纲或主要内容相互沟通. 有经验的译者多半不必预先看讲稿, 只要知道讲道中将引述的经文, 会提到的人物名字, 及一些较难译的成语(特别是中文译英文).

 

翻译员若对圣经熟悉, 易于掌握讲道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对传译过程会有很大帮助; 反之, 误解圣经的话语, 甚或曲解讲道者的意思, 对讲员或会众不但没有造就, 反而是一种障碍与破坏. 讲道者若事先知道必须传译(翻译), 可多为此代祷, 也为传译员祷告, 求圣灵带领, 让传讲时二人能同感一灵.

 

 

(c)  额外的好处

计志文经常请翻译员配合经文的情节, 做出一些动作, 两人一搭一唱, 生动地在台上演出. 例如在讲述路加福音13:10-13主耶稣治好驼背的女人时, 他出手压弯翻译员的背部, 等讲到女人被医好之后, 才将他扶直.

 

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是清朝的驻英公使. 出国前, 他觐见慈禧太后. 太后说: “你的英语说得很好, 和外国人办交涉, 可以不用通译(翻译)了!” 他回答: “臣能说英语, 但是和外国人办交涉, 还是要用通译; 一则体制所关, 二则可以利用传译的时候, 考虑如何回答对方的话.” 即时传译(指当场立即翻译)还有另一个好处: 允许对讲道内容有三思的机会.

 

不过, 话得说回来, 若能安排请有需要听翻译的人带着耳机听, 就不会影响别人. 这样做一方面省时省力, 而且, 大家都听得舒服.

 

 

(三)     讲道突发事件的应变

讲道可能考验一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 因为有很多预料不到的情况. 所以讲道者须具备危机意识, 保持警醒, 以便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a)   讲道时间缩短

教会的聚会受到多方的因素影响, 若有临时加插的项目, 或某些人分享过长了, 都会导致削减讲道时间. 若是时间不足, 可以平均地将讲道的每个部分加以省略, 但千万不要将所有的应用都省掉. 可考虑省略的是对经文的详细解释, 或甚至将某一个部分全部删除.

 

赖若瀚 (Johann Lai)

赖若瀚指出, 他曾受邀到某教会讲两堂主日崇拜, 说好每堂的讲道时间是40分钟. 在第一堂崇拜中, 临时加插了教会短宣队出发前献唱多首诗歌, 又加上聚会中有人临时要求作见证. 我在台上如坐针毯, 不断地计算可以讲道的时间, 心中一直盘算着要如何将讲道缩短. 最后只剩下15分钟, 我只取三段中最后的一段, 将它变成一篇独立的讲章.

 

遇上讲道时间临时被减缩的情况, 要避免硬把全篇道讲完, 以致加快讲话的速度, 或把原先预备好的所有内容草草了事. 因为不愿意作出取舍, 只希望在缩减了的时段内急忙地讲完一切重要的内容, 往往会变成向会众作资讯轰炸, 却交待不清, 解说未明, 结果适得其反.

 

 

(b)   台下举手发问

讲道偶尔会有突发的事件, 要处变不惊, 妥善应对. 例如遇到台下有人突然举手发问, 在讲台上当然不宜直接回答, 因为这不是解答问题的时间. 若对方尚未信主或是有意挑衅, 提出的问题极有可能破坏了整个崇拜的气氛. 若他一直举手不放下, 可以请教会中其他同工去关怀和询问他的需要. 在确定知道是针对讲道而提出的问题, 可以在聚会后与他约见倾谈.

 

 

(c)   打瞌睡不专心

我们曾说“讲道使人沉闷是一种罪”, 本书也用了不少篇幅鼓励同工同道提升讲道的素质, 使自己的讲道不致沉闷无趣. 不过, 有一件事是讲道者可以稍得安慰的, 就是有时候会众睡觉, 不一定跟讲道者直接有关.

 

曾在讲道网络上看到一篇文章, 题目十分引人注目: “警告各位, 沉闷的讲道可以致命”(Warning: Boring Preaching Can Be Deadly). 文章中论述保罗生平的犹推古事件(徒20:7-12), 大意是说“虽然保罗写了许多书卷, 有些甚至纳入新约正典中, 但不保证他的讲道就不沉闷. 在特罗亚的一个晚上, 他的讲道沉闷得使青年人犹推古(Eutychus)从屋子楼上跌下去摔死了. …”

 

赖若瀚评论道: “将犹推古的死归咎于保罗讲道沉闷, 是彻头彻尾的私意解经. 其实, 保罗当晚在特罗亚的讲道充满热忱, 因为是临别的讲道, 说话语重心长, 以至迟迟未能结束, 直讲到半夜. 圣经说聚会的那座楼有好些灯烛, 因此, 房子里空气不流通, 令人昏昏欲睡也不足为奇. 过了半夜, 坐在窗台上的犹推古困倦沉睡, 一不小心就从三层楼掉下去了. 由此可见, 会众打瞌睡不能完全归咎于讲道者, 其中还有许多会众自己因素的影响呢.”

 

 

(d)   其他突发情况

能预计的事情, 要尽量先想出对策. 例如预想到家长必定会带小孩子来聚会, 最好就预先安排同时有儿童聚会或育婴设施. 有些教会设施齐全, 安排父母与幼儿在有隔音设施的地方一同敬拜, 值得效法.

 

赖若瀚也写道: “崇拜(指主日所谓的“敬拜聚会”, 但按圣经的用词应该是“擘饼聚会”、“主的晚餐”等)中难免偶尔会有人手机作响, 要上洗手间, 甚或交头接耳. 又或场内、场外有杂声干扰, 甚至有迟到者进场, 慢条斯理走到前排坐下等等, 作为讲道者, 能在礼序严谨、安排得当(安排妥当)的崇拜中讲道固然是美事, 但若崇拜的环境并不理想, 多受干扰, 也不必因此灰心怨怼, 仍该集中心思于信息, 存着信心为神而讲, 深信圣灵仍会在会堂中运行作工, 帮助祂的儿女得着激励和牧养.

 

 

(四)     邀请外来讲员的商榷

赖若瀚写道: “传道人十分忙碌, 要兼顾教会中的大小事务, 如探访、辅导、开会、解困等… , 若是没有足够时间每周一次预备讲道, 可以考虑请‘外援’. 不过, 若牧者在讲道上有基本的恩赐, 还是守住讲台、少请外来讲员为佳. 此外, 切不要借教会的讲台, 经常邀请不同讲员来收交际应酬之效. 邀请外来讲员有好处, 但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a)   好处

(a.1)   减轻驻堂牧者的压力

外来讲员确实可以减轻驻堂同工每周讲道的负担, 让牧者有较充足的时间, 将要讲的道预备得更好. 论到一般宗派的做法, 赖若瀚写道: “有些教会有教导牧师、助理牧师或顾问牧师等, 都可以分担讲道的职事. 笔者在达拉斯牧养教会时, 每周平均在中文堂讲道两次至三次, 在英文堂讲一次, 虽然很忙, 但是乐在其中, 因为得到造就的是自己.”

 

赖若瀚继续写道: “牧者不单需要负责主日崇拜的讲道, 还有其他聚会的讲道, 及主讲训练领袖的课程等, 都需要花时间预备. 教会中若同工不多, 便可以考虑请外来讲员协助分担, 唯主任牧师每月至少该负责两次主日的讲道, 这样对牧养会众, 以及对领导教会都会较理想.”

 

(a.2)   方便传讲敏感的课题

有人认为十一奉献这类的道, 最好邀请外来的讲员讲, 这是不错的, 不过仍以自然为佳, 不要过分刻意安排, 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7]

 

(a.3)   会众接触不同的风格

教会偶尔请外来讲员讲道, 就像一家人偶尔也会上餐馆, 可以尝试日本餐、韩国餐, 或意大利餐等不同风味的餐点. 外来讲员有些着重讲解教义的, 有些着重回应时代, 有些精于研经, 有些强调生命. 只要在信仰上纯正, 会众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风格, 对真理也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a.4)   填补牧者休假的空缺

赖若瀚指出, 牧者“也会休假、出外参加会议或短宣, 甚或转职和离任. 若有邀请外来讲员的习惯, 会众不会因为偶尔听不到熟悉的牧者声音而不知所措. 事实上, 虽然驻堂牧者负有恒常牧养的责任, 但偶有外来讲员分担讲台的事奉, 也可以避免会众过分倚重唯一的牧者,[8] 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听到较多元的信息.

 

 

(b)   胸襟

有时候, 会众会拿外来讲员与驻堂牧师比较, 随之有意或无意间夸奖外来讲员, 说些类似“扫罗杀死千千, 大卫杀死万万”(撒上18:7)的话. 我们得小心保持宽广的胸襟, 借机自省与寻求提升, 不要患上“红眼症”或“心酸病”. 有些传道者缺乏安全感, 只找讲道比他差的人来站讲台, 不免得不偿失.

 

“驻堂牧者在讲道上若是缺乏恩赐,” 赖若瀚写道, “借助外援让弟兄姐妹得到供应, 对教会建立是有不少好处的. 笔者认识一位牧者, 知道自己讲道恩赐不足, 所以经常邀请好的外来讲员, 教会因此而获益增长, 而会众亦佩服牧者的见识与胸襟.”

 

 

(c)   守则

(c.1)   神学观点类同

必须留意外来讲员的信仰观点是否与教会一致(应该说是否与圣经一致). 一方面必须持守福音派的核心信仰, 此外在一些神学观点上, 如对灵恩问题的看法等, 也要有共识. 否则会令会众感到困惑, 不但没有帮助, 反而引发争议.

 

(c.2)   生命品格可靠

请外来讲员时, 要找一些被你敬重和信任、又有生命力的讲道者. 因为末后的世代中, 异端和假师傅肆虐, 到处渗入和破坏教会, 若要请外来讲员, 必须熟悉他的品格和信仰, 不要随便把讲台交给陌生的、不肯依循正道的讲道者.

 

(c.3)   信息准确生动

在讲道上有恩赐的牧者, 知名度不一定高. 但只要他的信息和生命有内涵, 不妨邀约一些年轻的、少为人知的同工, 让他们也有机会向会众讲道, 会众从他的讲解中, 也许会得到不同的启迪与意外的收获.

 

 

结语

在这科技发达的时代, 科技资源若加善用可以成为讲道的助力, 但若滥用也可以成为它的阻力. 勃勒(Paul Butler)曾十分全面地讨论运用科技资源的十大误解, 包括: (1) 不问因由就一头栽进去; (2) 用后没有跟进; (3) 以为科技资源完备无缺; (4) 缺乏负责的同工操作; (5) 疏忽版权问题; (6) 以为炫目灿烂就等于有素质; (7) 过于饱和; (8) 错误的设施; (9) 低劣的设计和执行; (10) 忽略风格的重要性等.[9] 简之, 诚如勃勒所言: “若要传播科技在教会中发挥功用, 它必须支持传讲的信息, 而不是分散人的注意力.”[10]

 

此外, 主日的讲道常与主日的敬拜有关. 欧伦特(Anne Ortlund)曾用下列比方描述信徒的敬拜: “基督徒每星期日来到教会中, 每个人来到都好像一瓶真拿达香膏. 封闭着, 自我满足, 外面非常美丽, 但里面放着什么并没有人知道. … 今日的教会信徒需要将真拿达香膏的瓶子打破, 香膏的香气才会洋溢出来.”

 

带领敬拜的人, 以及传讲主道的人, 正是要透过不同的管道, 使会众生命的真拿达香膏之瓶盖打开, 香气洋溢, 好让神的心意得到满足. 最后, 让我们谨记: “工作使人疲累, 敬拜使人更新.” 正如汤朴威廉(William Temple, 1881-1944)所说, 要让弟兄姐妹在敬拜中被提升到神的宝座前, 与神会晤, 经历神的美善. 心灵因此得更新唤醒、被滋润净化, 从而在生活中去经历实践神的道.[11]

 

(文接下期)

 

*******************************************

附录一:   “释经讲道十大步骤简介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共分八大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是讨论预备讲道过程的“烹调艺术篇”, 共十大步骤, 与罗宾森(Haddon W. Robinson, 1931-2017)书中所述的十步骤虽然相近, 却仍有不同.[12] 以下是赖若瀚的预备讲章十步骤:[13]

 

请点击此图以放大阅读 (点击后能更清晰)

注: 上述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指会众或听众的情形、状态或状况).

 

 

*******************************************

附录二:   讲道在崇拜中的角色

以及 讲道整体团队的配搭

 

编者注: 以下是赖若瀚在其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一书中, 论到铺排时提到整体崇拜的设计. 这是以一般宗派的“主日崇拜”为背景而建议的编排, 明显地与早期奉主名聚会的“主日擘饼聚会”(或称“主的晚餐”)有明显差别(因弟兄们在这聚会中按圣经原则而强调敬拜的简纯性、圣灵在聚会中的带领、众弟兄尽祭司职分积极地参与领诗、领祷、读经等).[15] 无论如何, 编者在此附录中分享赖若瀚所写的“讲道在崇拜中的角色和整体团队的配搭”, 主要目的是作为比较和参考之用, 而非赞同他所写的每一种编排.

 

(A)     讲道在崇拜中的角色

(A.1)   敬拜的基本定义

William Temple

已故英国坎特布里大主教汤朴威廉(William Temple, 1881-1944)对“敬拜”有以下的经典描述: “敬拜就是将自己完全投靠神, 让祂的圣洁使我的良心甦醒; 用祂的真理使我的心思健康, 借祂的纯美净化我的想象; 将我的心门大开欢迎神的慈爱, 制服我的意志, 完全以神为主宰.”

 

由此可见, 敬拜的中心是以神为主  —  神的所是以及祂的属性. 它涵盖的层面包括全人的良知、悟性、思想、心灵与意志, 它的目的是使人得更新  —  让人被唤醒、得满足、得净化、要敞开、要降服. 敬拜是一个全人参与的经历, 必须用不同的方式让人得以提升到神的宝座前, 与神会晤, 经历神的美善.[16]

 

(A.2)   敬拜涵盖的范围

华人教会一直以来的传统, 皆认为讲道是主日崇拜中最主要的项目, 其他如唱诗、读经、报告等都属次要. 然而, 我们不能忽略主日崇拜 其他项目所扮演的角色, 都是与敬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奎克 (M. J. Quicke)

奎克(Michael J. Quicke)引述三个基本原因, 认为敬拜应该比讲道更大. “在圣经(徒2:42)和教会历史中, 圣道与礼仪(指擘饼聚会, 徒2:42)同样重要, 互相补足, 是神向人说话, 以及人向神回应的管道. 圣道不单是传达一篇讲章, 圣道的传述, 意义远比宣讲一篇信息更为广阔, 它是指把福音的好消息宣告出来, 是集合了诗歌、祷告、奉献、主餐等. 把讲道独立出来, 有一个危机是使听道者变为一群被动的受众, 而非主动的敬拜者.”

 

在每个主日, 相信大部分前来敬拜的会众都带着渴慕、期待的心来朝见神. 一次精心策划的崇拜, 可畅顺无阻地让圣灵有工作的空间, 将会众带进充满神同在、与神会晤的敬拜中.[17] 讲道与整体崇拜的各环节配合, 正是要达到上述敬拜的目的.

 

 

(B)     讲道整体团队的配搭

崇拜是合一整体的事奉, 所有参与敬拜的事奉人员, 都在这幅拼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 选择台上配搭的同工便要十分审慎. 讲道者要与其他崇拜的同工配搭.

 

(B.1)   与司会主席配搭

不要轻看“崇拜司会主席”的角色, 他是领导整个崇拜的核心人物.[18] 他在台上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都可以影响会众是否投入敬拜. 若是带领得好, 司会主席可以为讲道者的信息提供适切的引子.

 

司会是参加崇拜者首先见到的人, 因此十分重要. 他不一定要具备一流的口才, 但声音必须清晰宏亮, 信心充足. 不能因为缺乏预备或是口齿不伶俐, 让人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 他必须成熟得体, 不过分拘谨, 也不太情绪化. 他站在会众面前, 正是一个崇拜者的生命见证与涌流. 因此必须邀约一些有恩赐、灵命稳定, 且受过基本训练的人担任, 不能随意地作出安排.

 

(B.2)   与领诗团队配搭

诗歌与音乐是普世的语言, 它不分国籍、种族或语言, 它感人至深. 因此, 诗歌与音乐在主日崇拜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他不单使人心灵敞开敬拜神、受感动, 更可以借着歌词作出真理的宣告. 讲道所侧重的理性教导, 若能配合诗歌音乐的感性表达, 平衡地发展, 必能更有效地帮助会众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 将信息落实在他们心中.[19]

 

潘霍华在他的《团契生活》一书中指出: “信徒在一起, 为什么要歌唱呢? 首先, 非常简单, 因为他们在一起歌唱中, 可以同时说同样的话, 也用同样的话祷告. 换言之, 为了在话语中合而为一. … 歌唱阐明了上帝话语的奥秘.”

 

现在的讲台越来越讲究团队合作. 敬拜团队选用的诗歌, 特别是讲道前后的乐曲, 都应事先准备, 最好预先告诉敬拜团队或领诗同工当天的讲道主题, 让他们能早些选出合适的诗歌来配合. 诗歌配合讲道的内容, 让整个崇拜自然顺畅, 互相衬托加强, 达到更佳的果效.[20]

 

(B.3)   与司琴乐队配搭

有些讲员喜欢在讲道结束时带领会众唱回应诗, 若讲员自己要带领, 必须预先知会司琴, 让他预先做准备. 在呼召回应或默想的时候, 琴音轻奏作为背景音乐, 亦十分重要,[21] 这样的安排, 须在聚会前告知司琴, 与他磋商练习.

 

(C)       总结

赖若瀚写道: “主日崇拜是个完整的单元: 司会主席献上合乎经训的公祷; 领诗者带领会众用诗章、颂词、灵歌口唱心和敬拜神; 讲道者按神的心意将神的话语诵读并宣讲; 在特定时日中, 传道者施行圣餐与洗礼, 各部配合无间, 一气呵成, 像献上一次灵祭给三一真神. 千万不要崇拜时才临时凑合, 让人置身在其中不致有衔接不上, 断断续续的感觉.”[22] 总而言之, 让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圣灵可以自由运行, 整个崇拜更能产生属灵的力量.[23]

 

 


[1]               鲍曼(Daniel Baumann)在《当代传道入门》中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一段至少两节的经文, 讲道的主题与主要的分段都从经文而来. 经文的中心思想只出自经文, 并不倚重其他的经文. 讲道(指释经讲道)本身具有一个主题, 而且尝试要表达一个从古至今都真确无误的信息. 它不是逐节地解经, 亦不是纯粹解经或是将个别主题中的不同思想放在一起. 信息有一个单独主题, 是从经文而出的, 它随之成为从经文中选择材料的主要骨干.”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Preaching, 第102-103页.

[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14年), 第582-595页.

[3]               下文主要改编自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585-595页. 值得注意的是, 按照宗派一般的做法, 所谓的“主日崇拜”后有讲道, 所以赖若瀚也在书中谈论“讲道在崇拜中的角色”和“讲道整体团队的配搭”. 由于按照新约圣经的教导和原则, 每个主日该有的是“擘饼聚会”(即遵守“主的晚餐”, 参 徒20:7; 林前11:17-34), 而弟兄们在聚会上都能按圣灵的感动和引领来执行各自的“祭司职分”, 所以它与一般由特定人士和“圣职人员”主持的“主日崇拜”不同.  所以我们把“讲道在主日崇拜中的角色和整体团队的配搭”放在本文附录(二), 仅作参考和比较. 那么按照圣经, 主日的擘饼聚会是如何进行的呢? 请参本期《家信》的文章: “我寻获什么? 我寻获的新约原则”(编者注: 此篇文章是由一位在宗派多年的牧师分享他的发现), 其网址是: https://malaccagospelhall.org.my/2023/09/我寻获什么-我寻获的新约原则/ .

[4]             Paul Butler, “Us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Sermon”, in The Moody Handbook of Preaching, ed. John Koessler (Chicago: Moody Publishers, 2008), 第309页.

[5]               Peter Mead, “But Wait, They Can See My Notes”, in Powerpoint Preaching, May 27, 2010 [网上文章]; 取自 http://biblicalpreaching.net/tag/powerpoint-preaching/ ; 浏览于2013年8月28日.

[6]               Julia Keller, “Killing Me Microsoftly”, Chicago Tribune Magazine, 5 January, 2003, 第10-11页. 引自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第588页.

[7]               有关圣经对“十一奉献”(什一奉献)的教导, 请参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9/04/新约基督徒是否该遵循旧约律法奉献十分之一/ .

[8]               若我们遵照圣经所教导的牧养教会之方式, 即由复数(超过一位)的长老(即监督或牧者)来牧养神的子民(徒20:17,28; 彼前5:1-2), 上述所谓“过分倚重唯一的牧者”这问题便可以避免了. 有关复数长老(牧者)牧会的真理, 请参https://malaccagospelhall.org.my/2023/09/召会门训手册-第十二章门徒的领袖/ ; 也请参“ ‘单一牧师制度’是否合乎圣经?”,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4/04/单一牧师制度是否合乎圣经/ .

[9]               Paul Butler, “Using Technology to Enhance the Sermon”, in The Moody Handbook of Preaching, 第309-318页.

[10]             同上引, 第310页.

[11]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595页.

[12]             参 Haddon W.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Expository Messages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2000). 罗宾森的十步骤分别是: (1) 选取经节; (2) 研究经文; (3) 发现解经概念; (4) 分析解经概念; (5) 建构讲章概念; (6) 决定讲章目标; (7) 完成讲章目标; (8) 建构讲章大纲; (9) 充实讲章大纲; (10) 预备引论和结论. 引自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xvi页.

[13]             同上引, 第439页.

[14]         这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指会众或听众的情形、状态或状况).

[15]             有关这方面的情形, 请参本期《家信》的文章: “我寻获什么? 我寻获的新约原则”(编者注: 此篇文章是由一位在宗派多年的牧师分享他在早期奉主名聚会中的发现), 其网址是: https://malaccagospelhall.org.my/2023/09/我寻获什么-我寻获的新约原则/ . 有关奉主名的聚会, 也请参《家信》文章“我们的遗产”系列中的“第二章: 召会真理”, https://malaccagospelhall.org.my/2023/09/我们的遗产一-召会真理/ .

[16]             汤朴威廉(William Temple)在此对“敬拜”的经典描述是正确的  —  以神的位格和属性为中心.

[17]             主日的擘饼聚会(即“主的晚餐”, 或有者称之为“敬拜聚会”, 许多宗派称为“圣餐”等)肯定是重要的, 每个人必须在聚会前做好自省和心灵的准备, 好让圣灵能够在聚会时自由无阻地感动信徒, 并带领整个聚会, 去记念和敬拜主我们的神. 至于“精心策划”方面, 请思考本附录的一切脚注.

[18]             在擘饼聚会(即主的晚餐)时, 早期奉主名聚会的弟兄们强调“司会”或“主席”(主持整个聚会者)的重要, 但他们所指的司会是“圣灵”, 而非肉身的人. 弟兄们强调要预备自己的心, 倾听和遵从“圣灵的带领”. 主编本身就参加这样的聚会, 经历圣灵奇妙的带领, 主持整个聚会(感动不同的弟兄们起来领诗、领祷、分享经文等等). 关于这样的擘饼聚会, 请参: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4/04/我们的遗产五-主的晚餐/ . 这样的擘饼聚会也很符合新约圣经所教导关于召会信徒的重要真理之一, 即所有信徒皆祭司, 彼此配搭事奉主, 请参: https://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8/03/奉主名聚会八圣灵引领信徒执行祭司职分/ .

[19]             诗歌与音乐若用得合宜能帮助人敬拜神, 但“乐器”在敬拜上的使用必须谨慎, 免得成为敬拜的“拐杖”, 即“训练出一班只有靠乐器伴奏下才能敬拜的会众”, 这是可悲的. 有许多太倚重乐器的教会发现, 在疫情时期(特别是在行动管治令下无法聚会的这段时期), 他们的会众在主日时竟然无法自行在家中敬拜神, 主要原因是: 会众在家中因为没有乐器的伴奏, 觉得没有敬拜的气氛, 无法从内心发出敬拜! 这就使乐器成为“敬拜的拐杖”. 事实上, 按圣经的记载, 最初最纯的敬拜是不用乐器的, 因为圣经首次出现“敬拜” (worship)一词是在 创22:5 (《和合本》译作“拜一拜”), 而亚伯拉罕当时给神的敬拜肯定没有乐器伴奏, 而是用“心灵和诚实”的真敬拜(约4:23), 而每个信徒都要被教导和受训练去学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约4:23: “时候将到, 如今就是了, 那真正拜父的, 要用心灵和诚实拜祂, 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祂”).

[20]             诗歌配合讲道的内容是重要的, 在一般的培灵聚会或特别时日聚会(如受浸聚会), 领诗者所选的诗歌必须配合讲道的主题.

[21]             不少主仆指出, 呼召罪人悔改和回应时使用音乐必须谨慎, 免得人感动流泪纯粹是因着音乐的旋律, 而非圣灵的感动. 真正的悔改必须出自圣灵的感动和工作, 而非只是属肉体的情绪激动. 很多时候, 我们发现在某布道会上回应呼召的人, 日后却没有重生得救的生命见证, 其中一个原因是那人并没有真正悔改信主  —  当时他并非受到圣灵的感动, 而是受到“感人的音乐”所动容, 正如许多人在世俗演唱会中受音乐感动得泪流满面.

[2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582页. 在早期奉主名的聚会中, 圣徒常在擘饼聚会前深切自省并作好准备, 所以在聚会时, 弟兄们能在圣灵的感动和带领下, 起身领诗、领祷、诵读经文等等, 来帮助大家记念主; 这些都是没有预先的安排, 却能井然有序地进行, 因为有一位“肉眼看不见的主席”, 即圣灵在带领整个聚会. 编者自己也在这样的聚会, 亲身体验到这种奇妙的经历和井然有序的聚会情况.

[23]             以上附录二摘自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582-585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