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 餐后评估篇: 讲道整体的评估
编者注: 我们必须重视“释经讲道” (Expository Preaching, 英文有时称之为Expository Sermons), 因为它是圣灵使用来复兴和造就召会的一种讲道方式.[1] 赖若瀚在其著作《食经讲道》一书提出释经讲道的十大步骤(请参本文附录). 我们已在之前的《家信》探讨了释经讲道的第一至第十步骤(即选取经文、解释经文、找出主题、写下大纲、加插例证、遣词用字、会众情况、列出应用、结论归纳和引论题目). 我们也用了三期谈到“不同菜色篇”(即标题式、叙事文和第一人称的释经讲道). 过后我们用了四期谈论“佳肴宴客篇”(即讲道的方式、技巧、热诚和铺排). 本期, 我们来到“餐后评估篇” — 探讨有关讲道整体的评估.
(文接上期)
(F) 餐后评估篇
(F.1) 讲道整体的评估
赖若瀚正确指出, 在互联网时代, 不少餐馆在网路上受到公开的评估, 甚至由客人直接对餐馆给予评分或评语. 若得食客好评, 那家餐馆就经常客似云来. 然而, 无论是恶意或善意, 负面或正面的, 人往往不喜欢接受批评. 正如很少人会主动去找医生做健康检查, 总是认为自己一切正常, 无须劳烦医生.
按照人的本性, 不少传道人不愿意自己的讲道被人评估, 有些传道人甚至避之如蛇蝎. 毕竟如果被人评估之后, 就需要改变坏习惯, 弥补缺失, 或调整表达方式. 然而, “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 朋友加的伤痕出于忠诚; 仇敌连连亲嘴却是多余”(箴27:5-6). 赖若瀚适切地解释道: “正面的批评是传道者成长的要素. 讲道者要尽量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谦卑地、勇敢地接受讲道的‘健康检查’. 若厨师端出来的菜肴不受青睐(指不受到喜爱或欣赏), 他却采取鸵鸟政策, 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这是否能解决问题呢? 若然(如果)是做法有缺陷疏漏, 他必须找出问题的症结, 才能对症下药, 加以改善.”
圣经在箴言中多处指出, 人生路上需要他有“谋士”. “不先商议, 所谋无效; 谋士众多, 所谋乃成”(箴15:22); “无智谋, 民就败落; 谋士多, 人便安居”(箴11:14). 讲道者身旁若有智慧的谋士(指讲道评估者), 就可以征询意见, 汲取经验, 聆听教益(受教得益), 在衡量优劣轻重之后, 做出明智的修改, 这是讲道者最大的胜算.
讲道者切忌孤芳自赏、自以为是. 要知道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讲道要达到炉火纯青, 是一段漫长的操练过程. 讲道者必须重复经过犯错、检视、校正的过程, 才能迈向目标. 不少人希望一步登天, 出道未久就成为讲道大师, 那是不可能的. 许多伟大的讲道者, 都是在不断听取别人意见后求改进. 苏格拉底(Socrates)的名言可以改写成: “不常检视自己讲道的讲员, 他的讲道根本不值得听.”
韩君时(Dr. Howard Hendricks)指出一句常被误解的俗语: “练习可以达致完美.” 他将这句话修正为: “练习只会使习惯僵化, 但经过评估的练习才能进步, 达致完美.”[2] 人尽管努力, 常无法知道自己的坏习惯, 就是练习十年八年也无法长进. 虽然讲道不一定要完美才可以被神所用, 但传道者要养成力求长进的习惯.[3]
赖若瀚在其所著的《食经讲道》一书中列出六方面的讲道评估,[4] 我们在下文将之内容加以编辑, 并作出一些补充:
- 会众的评估
- 信徒领袖的评估
- 专业人士的评估
- 同辈的评估
- 自我评估
- 从神而来的评估
(一) 会众的评估
一般来说, 讲道者可以在会场中立刻知道会众(听众)的回应. 天性活泼或是年纪较轻的会众, 心中有什么感想, 脸上会表现出来. 年长的会众的眼神与注意力是否集中, 也显示了他们对讲道的兴趣与投入程度.
聚会完毕, 讲道者与会众握手时, 有些信徒会说: “你今天的道讲得甚好!” 听到这样称赞的话, 当然会心中窃喜. 但这只是小部分人的回应, 大部分人心里想什么, 没人知道. 华人一般很少会当面直接告诉讲员讲得不好.
有个男孩, 在讲道结束后走到讲员面前, 对他说: “你讲得很差劲.” 一位执事觉得不好意思, 叫他去副堂玩, 但小孩过了一阵子又回来说: “你讲的笑话我都听过了, 一点都不好笑.” 就在这时候, 孩子的母亲走过来, 很不好意思地对讲员说: “请原谅我的孩子, 我不知道他向你说了什么, 请不要介意. 他才六岁, 常会重复别人讲的话.” 其实只有天真无邪的孩子, 才会直接地讲出心底话! 若想知道会众深入的回应, 就要使用评估的策略.
(a) 评估方法
(a.1) 借着平时与会众交谈听取意见
在讲道完毕, 会众常会过来对当日的讲道有所回应, 或表明他们的得着, 或提出一些问题. 若他们没有主动提出, 讲员也可以主动问他们及带来的朋友是否听得明白, 有没有帮助他们属灵上的成长, 或他们对自己的讲道有没有改进意见.
(a.2) 询问一两位比较深交的信徒
在教导以先, 可以请一些信徒代祷, 并请深交的一两位信徒特别留意, 尤其注意需要改进的地方. 若他们比较客气, 可以先设计问题, 例如试听出你的讲道主题与大纲, 应用是否贴切, 声线与表达是否合适等. 在他们熟习这类问题之后, 便可以多加发挥, 把观察所得更多向你述说.
(a.3) 请会众填写评估表
请会众用不记名的方式填写评估表, 可以让讲道者深入知道会众的回应. 赖若瀚以下分享自己的经历:
1988年, 笔者曾因讲道课程要求, 在牧养的教会中, 发出主日讲道的评估表. 其中多数问题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好讲道的五个特质: 合乎圣经、条理分明、引发兴趣、实际可用与触动心灵. 在每题旁边标以 1、2、3、4、5 供人评估圈选. 中国人比较含蓄客气, 给分都偏高. 但“实际可用”的部分得分最低, 这次评估对我日后改进讲道的帮助很大.[5]
请会众填写评估表, 主要当然是让讲道者知道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除此之外, 还有另一项意想不到的好处. 教会中可能有些人对你的讲道不满, 评估表可以反映出实际的情况只是一小撮偏激的人, 并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意见.
(a.4) 设立应用小组
我们也可设立应用小组, 讨论及应用主日讲台的信息. 在讨论“应用”时【参《食经讲道》, 第四部: 烹调艺术篇(十步骤): “第八章: 融会应用实践”】,[6] 赖若瀚曾建议教会设立应用小组, 设计一些与信息相关的问题, 讲道后在小组中讨论与应用. 借此平台, 传道人可以透过小组长收集组员对讲道的回应.
(b) 注意事项
有九方面必须注意的事项:
- 讲道者(可指牧者/传道人/当天讲道的普通信徒)与信徒谈话时, 信徒若不确定讲道者是否真正有意听取建议, 绝大多数只会礼貌性地给予正面的鼓励. 日久天长, 明白讲道者确有改进的诚意之后, 才会将他们心里的话(指真心话)说出来.
- 评估表最好隐名填写(意即不必填写姓名), 会众可更自在地表达意见.
- 问题不要设计得太复杂, 最好是简单明确, 尽量用圈选数目字来打分数. 然后, 在最下面留几题(指开放式问题), 让有心人可以尽情填写个人意见.
- 为了减低填写者单方面批判的心态, 建议加上一栏, 让各人检视自己听道的回应.
- 中国人向来注重尊师重道, 会众一般都不会给讲道者批评得体无完肤. 因此, 得到高分不要沾沾自喜, 倒要注意得分较低的项目, 尽力改善.
- 会众中有时可能有“极端分子”. 因此, 不要只看一两个人的意见而心有戚戚(意即感触很深), 甚至灰心丧志, 必须以会众整体的反应为依归.
- 若是评分因年龄、性别或信主年日而有大幅度的不同, 就要特别注意, 因为这反映出你的信息可能适合某一特定群组.
- 在北美成长的人, 习惯在课程结束后填写对老师的评估表. 但在其他比较传统或保守的教会中, 有些信徒不太愿意填写评估表, 认为这是世俗的方法, 甚不可取.
-
* 魏立门(William Willimon)是美国循道会的主教, 他忆述“多年前, 美国一位神学教授伯格兰(另译“伯约翰”, John K. Bergland), 访问北卡州几十位乡村的循道会会友, 请他们评鉴讲道. 他发现这些平信徒十分不愿意批评牧师的讲道. 他们认为: 牧师既被神呼召来讲道, 又受过牧会(指牧养教会的)训练, 一般平信徒给予评论是极不合适的.”[7]
- * 这话只讲对了一半. 若讲道与烹调食品有类似之处的话, 其中一点是食客虽不擅长做菜, 却知道菜肴是否美味.
-
- 有者认为评估会影响讲道者的权威, 因为旧约的先知、新约的主耶稣与使徒, 都不曾这样被人评估. 若是传道者经过祈祷, 从神那里领受了信息, 又或者是代表神作出口, 有神而来的权柄, 何需接受别人以这种方式来评估呢?
- * 部分牧者有这样的信念或心态, 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 若不接受用这种方式来评估也不必勉强, 可采用别的方法来检视自己的讲道. 然而, 今日的传道人跟昔日的先知或使徒有一点区别, 即是没有直接从神而来的启示. 按赖若瀚个人的经验, 他认为接受评估不失为提升和改善讲道的有效方式.
(二) 信徒领袖的评估
不过, 单靠会众(听众)填写回应表来评估讲道, 显然是不够的, 况且听众有些未信主, 也有些成熟度不足, 他们只能提供一般性的评语. 这些回应当然可以作为参考, 仍需注意其他层面.
(a) 评估方法
(a.1) 不定期的个别请教
找一群灵性比较成熟且比较熟稔的弟兄姐妹, 在某些讲道场合中为你的讲道提供意见. 这些人最好是教会中的领袖, 或知心的属灵同伴, 而不是洞察力不深, 常情绪化地按当下感受表达意见的人.
(a.2) 建立评估小组
在属灵的生活与事奉上, 建立一种问责制度(accountability), 有助于在灵命追求上的彼此扶持与监督. 在讲道上, 讲道者也可以建立类似的问责小组, 邀请人给予自己诚实中肯的意见. 这样的小组, 最好是由牧者(长老或教会领袖)亲自邀请, 评估的人会感觉更受到尊重而谨慎从事, 效果也会更佳.
海波斯(Bill Hybels)说: “每次我在柳树溪教会讲道, 至少都有半打的人评鉴我. 我们有这样的系统, 我也倚重他们. 我不是随便找人, 因为评估有如利斧, 有人可能用此来伤人. 我邀请那些爱我, 但是更爱神与教会的人, 给我诚实的回应. 哪些地方讲得好? 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我对评估者的要求很明确: ‘不要只说“第三点很糟”, 那对我没用. 如果你认为第三点比较弱, 那就告诉我要如何改进.’ 通常两堂信息之间有一个小时, 也许我可以将这些回应建议之处, 用在下一堂的信息中.”[8]
(b) 注意事项
在组织评估小组之前, 要事先约定:
- 小组成员可以坦诚表达意见, 讲道者(或牧者)不可以生气. 无论是否同意, 都得先听进去.
- 小组成员要将整个评估讲道者的过程保密, 不可随便在会众中传话, 也不可因为受邀评估而沾沾自喜.
(三) 专业人士的评估
正如学钢琴, 要找专业的钢琴老师评估才准确有效. 即专业技能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怎样评估. 同样的, 对讲道有丰富经验的人往往知道怎样正确评估你的讲道.
(a) 评估方法
- 赖若瀚指出, 对于那些有“主任牧师”的教会, 可由他对同工作出讲道评估, 这样做的基本假设是主任牧师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 一般而言具有“专业”的水平. 最好是预定好在某次聚会(的讲道时)进行评估, 不需要让会众知道. 可以先填评估表,[9] 再加上会后交谈.
- 我们也可请外面富有讲道经验, 即愿意教导别人讲道的前辈同工协助, 例如将讲道的录音、录影带或视频传送给他作出评估。
- 参加释经讲道研习会, 向对讲道有心得和专长的人学习. 有些释经研习会有试讲的环节. 例如“圣言资源中心”香港分会过去四年(2000年至2013年)都举办分三个阶段进行的“释经讲道研习班”. 第一阶段是温习释经讲道的基本理念; 第二阶段是在三个月内, 每个月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 用三个小时作分组辅导, 带领学员重新检视预备讲道的过程, 彼此观摩学习. 最后的阶段是两天一夜的试讲营会, 让每位学员试讲一篇30分钟的讲道, 由三位导师分别带领同学互相评估和学习.
“释经讲道研习班”的基本对象是初出道的年青牧者, 或事奉了一段日子, 很希望在讲道职事上仍有所成长的同工; 目的是帮助他们持续在讲道上有所学习和进深, 不致在讲道之后觉得受挫不顺, 却没有机会向人请教与倾述.
(b) 注意事项
- 富有讲道经验, 又愿意教导别人讲道的前辈同工往往非常忙碌, 工作繁重, 若有类似的研习机会, 要尽量把握. 若邀请他们协助作个别评估, 则务必尽量配合他们的时间.
- 接受有经验的前辈评估其讲道, 对一些同工来说压力甚大. 在神学院试讲时, 我的一些同学被老师批评后, 耿耿于怀. 但忠言一定逆耳, 良药必定若口. 神学院的老师、长辈是过来人, 明白讲道者需要年日才能成长, 因此总会在苦药中不忘加点糖浆, 以示鼓励, 不会一味责备. 年青的同工要把握机会, 体贴前辈的苦心, 勇于接受意见和评估, 讲道才能有进步.
(四) 同辈的评估
赖若瀚指出, 这是牧师与牧师、传道人与传道人之间彼此交换意见, 有时也可以请自己的配偶担任这角色. 这样的评估对讲员的压力比较小. 就读神学院期间, 大家都秉持着赤子之心(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没有勾心斗角的恶念), 希望讲道有进步, 所以在讲道后会彼此评估, 既不藏私, 也不嫉妒, 多是相互切磋鼓励. 正如圣经说: “铁磨铁, 磨出刃来”(箴27:17). 虽然人与人之间相处是一种“磨炼”, 有时甚至会因“摩擦”而擦出火花. 但在技巧上互相“琢磨”,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喻指借用他人的评审或批评, 来纠正自己的过错, 或提升自己的能力).[10] 这一种学习, 若在出来教会事奉之后仍可以延续, 则交情深厚, 奔走天路时也能相互扶持, 就十分难能可贵【请参本文附录三: 给同侪(同辈)的讲道评估表】.[11]
(a) 评估方法
- 请某一位同辈的传道同工在听完你讲道之后, 立刻作出评估.
- 将讲道的录音带、录像带(现今多用录影视频)传送给其他同工, 请他们予以指点.
- 请配偶给予评估.
这些年来, 我的太太是我最忠实的讲道评估者. 有时候不必我开口, 她会找个话题来谈谈刚才的讲道. 我需要有心理预备, 谦卑地听她的意见. 虽然我不一定完全认同她的看法, 但都不加辩驳, 记在心里. 因为事奉了一段年月之后, 就很难再找到什么人对你讲道的优缺点能直言不讳.
当然, 有些时候我认为讲得还不错, 主动问她: “今天的讲道如何?” 却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评语, 甚至让我后悔为什么要提起这话题!
过了些日子, 我发现她对我的讲道没有什么批评了,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 我又问她: “我发觉你最近似乎对我的讲道没有什么批评了.”(我心想必定是我的讲道已渐入佳境, 无懈可击!) 唉! 我又后悔提出这个话题了. 因她的回答是: “有些话根本不需要多讲的, 就让对方自己慢慢去揣摩好了.”
不过, 话得说回来, 很多时候我对自己的讲道感到灰心, 她总是给我安慰, 就像保惠师在我身旁, 时而劝慰, 时而督责. 她是我最佳的心灵辅导者!
(b) 注意事项
- 若是邀请同辈这样做(指对自己的讲道作出评估), 必须出于真诚. 不是只选择爱听的话, 或只希望做做样子, 博个虚名而已.
- 同辈评估要彼此信任, 不然会造成同工之间的争竞. 因此, 要建立一种互信与不断追求的气氛与文化.
- 婚姻关系不太好的人(指讲道者与他的配偶关系不佳), 最好避免讲道评估这方面的话题, 免得加深彼此的分歧与嫌隙.
“圣言资源中心”在香港开办的“讲道研习聚会”, 除了具有经验的牧者会提供意见给试讲者, 学员也会以不记名方式给每位试讲者填写一份评估表, 让大家可以互相切磋琢磨,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圣言资源中心”盼望能在一些大城市中, 多举办类似的聚会, 并建立这方面的团契, 让同工可以彼此鼓励, 一同在讲道职事上成长.
(五) 自我评估
最安全的评估是自我评估, 因为不会构成面子问题. 然而, 自我评估是最难的一项. 一方面是“心态”的问题, 不愿意面对自己, 或将自己高高举起, 轻轻放下, 似是完美无缺; 另一方面是“盲点”的问题, 看不清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有人说: “文章都是自己的好”, 同样地, “讲道都是自己的好”. 除非能站在十分客观的地位, 又存着谦卑的态度, 否则, 很难面对真相.
(a) 评估方法
- 在讲完道之后, 讲道者大概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需要改善, 可以立刻写下. 我自己的习惯是每次讲完道, 都会将改进的心得存进电脑. 可能是分段的改良、用词的改进、例证的调换、材料的增删, 或是表达的改善等.
- 实行自我评估, 可在讲道前先订定一些目标, 然后看自己是否能在讲道中达标.
- 可以请教会同工提供录影服务(现今许多的讲道都有录下视频), 日后重看, 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
蔡慈伦指出: “观看自己的讲道录影(或视频), 是学习讲道的一个重要步骤. 讲道者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 并相信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 … 有些人在看了自己的讲道录影之后, 发现原来自己的讲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 也有些人观看了录音带后, 才发现或不敢置信, 原来自己的口齿并不清晰. … 一般而言, 我们看到的自己, 往往与别人眼中的我们拥有不一样的面貌.”[12]
(b) 注意事项
- 评估自己要诚实以对, 不要姑息错处. 应学习成为自己最严峻的批评者.
- 我们不一定可以看见自己的所有问题, 但一般来说, 讲道者会知道自己的讲道有哪些比较满意, 哪些较不满意.
- 不需要对自己的表现特别苛刻. 赖若瀚解释道: “最初笔者在每次讲完道之后, 都对自己极度失望, 很想早日辞职, 或干脆结束传道生涯. 但神既忍耐地雕琢我们的生命, 我们也要给自己一点时间,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啊!’ (英文: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
(六) 从神而来的评估
从神而来的评估, 不同于人的评估, 没有什么方法可言, 这是传道者本身该常警觉和具备的心态. 这种心态是“务要传道, 无论得时不得时”(提后4:2). “得时”与“不得时”可以指环境, 也可以引申应用指会众的回应. 若有人不愿意听或是反对我们传神的信息, 我们须切记自己的责任是讨神的喜悦, 忠实地传讲.
若会众的反应不如理想(指不如我们所想所望的), 或按神的心意讲了会众觉得不中听的话, 不要立即迎合他们而调整我们的信息. 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 并没有将自己交给人(约2:24-25), 或因为要讨人的欢喜, 而讲众人爱听的话.
其实, 会众认为好的讲道, 神不一定也认为是好的. 实用性强的讲道, 往往得到会众的好评, 却不一定是从圣经而出. 若能训练会众懂得听道, 不只爱听表面流畅吸引的论述, 也懂得欣赏有深度的信息, 懂得辨别神的心意, 这样的会众才真正是被真道建立起来, 有基督长成的身量. 但会众中总是少不了有慕道友或初信主者, 一时之间, 他们不能消化较深的信息, 也是自然的(情有可原的).
责备人、警戒人的信息(提后4:2), 不是一般人喜欢听的, 甚至会引发某些人的反击与冲突. 若是主耶稣请会众填写评估表, 文士与法利赛人必定给祂极低的分数. 因此, 忠心的传道者, 不一定是受欢迎的传道者. 而传道者终极的效忠对象是神, 他们最重要的使命, 也是传讲神的圣言, 作祂的使者. 这样, 即或所传的得不到人的肯定和欢迎, 仍必须忠实地传讲, 别无选择.
在这方面, 海波斯所提出有关讲道者的态度值得我们参考:
… 一如所有的牧师, 我是在一位公义圣洁之神的座前讲道. 我也知道祂要评鉴我的工作. 每次当我拿起笔记簿, 写下新的讲道题目及经文, 我祷告: “主啊, 我愿这成为一只无瑕疵的羔羊, 一个崇拜(敬拜)中的奉献, 是能得祢称赞的. 若是献上一只病弱、垂死、瞎眼、有残疾的羔羊, 我不会觉得愉快, 祢也不会. 即使我斗胆献上, 祢也不会悦纳.” 所以, 我视开始新的信息为神圣之工作. 若神赐你讲道恩赐, 呼召你事奉, 祂期盼无瑕疵的羔羊.
不过, 评鉴也同时让我常有一种良好、得释放的认知. 我常讲完一个信息, 觉得并未达到所要的标准. 那时我能回顾而问: “我有否做了有效的准备? 有否尽上该尽的膝上工夫? 信息是否合乎圣经? 长老们有否同意?” 若我能正面地回答这些问题(意即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有”或“是”), 我就不再为这信息忧虑, 更不管别人怎么想. 若有些… 人说他们不欣赏这信息, 或我被对此信息有极端意见的人责备, 我都不受其影响. 因我已尽我所能献上一只无瑕疵的羔羊, 尽了我当尽的责任.”[13]
结论
赖若瀚分享他读过、使他深受感动的一篇文章. 作者论述到老人院讲道的经验.
那儿人数不多, 会众不少坐在轮椅上, 精神虚弱, 缺乏生命力. 当我注视会众, 希望能找到一双听讲的眼睛, 却找不着. 那种滋味实在不可言喻. 有人认为, 对这些人讲道根本是浪费时间, 就算是有些许果效, 亦不值得. 这与在充满活力与互动性强的会众之间讲道, 其感受和果效完全是两回事.
然而, 会众中有一些是工作人员或老人的家属, 他们正在陪伴着健康每况愈下的亲人. 想到这里, 便发现这种传讲神话语的经验是最纯真的. 因为在这种场合中讲道, 再没有其他动机, 不是要建立聚会人数, 也没有激励人奉献金钱的冲动, 无从显扬自己, 更不能借着他们来激发内在的活力. 在这些面对人生终局的人中间讲道, 只盼望他们能经历神的爱, 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刻, 听进神的话.
我不能解释, 也不能形容. 在这群人中间讲道, 就好像对着一群天使讲道一样. 正是在这种时刻, 而不是在大教会的会众中, 我才认真地体会到什么叫“将神的道带给这迷失的世界.”[14]
赖若瀚读了这篇文章后, 深得安慰和激励. 他解释道: “事实上, 家母现年92岁, 住在多伦多的一所老人院, 我十分感激每星期六早上, 有不同教会的牧者和弟兄姐妹, 到他们中间… 用神的话语安慰和鼓励她. 这使我想起雅各书说的, 真虔诚的表现是看顾孤儿寡妇(雅1:27). 又想起主耶稣说的, 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 就相等于做在祂身上(太10:40-42; 太25:40, 45).”
不少站讲台服事的人, 会追求成为出色的讲员、大教会的牧师, 或是巡回讲员, 风光地应邀到各地讲道. 人往高处走是正常的事. 在一些大型场合中讲道, 被上千的人包围着, 有无数的眼睛注视着, 自然会激起讲道者的力量, 也不难感受到圣灵的同在和能力.
但谁是最佳的讲员? 这问题不容易回答. 赖若瀚写道: “我相信, 在主眼中的最佳讲员, 不一定是口才极佳的大教会牧者, 或广受邀约的国际巡回奋兴家. 实际上, 做国际知名的讲员并不困难, 因为巡回讲员给人新鲜感, 他所讲的道没有听过, 而且都是他最好的代表作, 只要准备几篇道就可以走天下. 不必面对讲道后的责任, 日后也没有什么机会跟会众再次相聚.
赖若瀚贴切评述道: “我相信在主眼中最佳的讲员, 也许是那些在偏乡地区或小城小镇中的教会里忠心事奉, 在千头万绪的事工羁绊下, 每星期仍能忠心地按时分粮的传道人.” 结束前, 愿所有讲道者都认真看待赖若瀚的肺腑之言:
各位同蒙天召的讲道夥伴啊! 我们都同意讲道不容易. 中国著名的传道者贾玉铭牧师所写的《宣道法》, 相信是华人教会中第一本论述讲道的书. 他在书中开宗明义的说: “甚矣哉! 宣道之不易也!” 讲道之不容易, 当然是因为要实行释经讲道的各项守则, 非得每星期忠心摆上十数小时的时间, 否则不能产生一篇“有道”、“有理”、“有趣”、“有用”、“有心”的好讲道. 但在这一切之上, 我们要回到本书一开始说过的, 没有什么能比讲道者本人的生命, 更能成为一篇有效的讲章了!
正如斯托得(John Stott)在他《讲道的艺术》一书结束时说: “诚然, 我们讲道是在人的眼前讲给人听, 他们向我们的挑战是要忠心. 但是, 若我们察觉到, 自己是在神的眼前讲, 祂一切都能听见, 这挑战岂不是大得多? 祂看见我们所做的, 祂倾听我们所说的. 知道了神看见、听见, 并且作记录, 没有什么比这一点能更快地除去我们的怠惰、冷谈、虚假、胆怯、骄傲. 因此, 但愿神赐给我们更持续不断而真实的感受, 察觉到祂的同在, 一切心灵在祂面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无法向祂隐藏! 但愿神使我们在讲道的时候, 更加意识到祂在看、在听, 胜过会众的看与听; 这种认知能激励我们更加尽忠!”[15]
相信当那日, 每一位传道者站在基督台前, 在荣耀的主面前交账的时候, 那些“又良善、又忠心”的管家们(太25:21, 23), 必得着主的称赞. 请不要忘记, 讲道是“以人载道”啊![16]
(文接下期)
*******************************************
附录一: “释经讲道”十大步骤简介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共分八大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是讨论预备讲道过程的“烹调艺术篇”, 共十大步骤, 与罗宾森(Haddon W. Robinson, 1931-2017)书中所述的十步骤虽然相近, 却仍有不同.[17] 以下是赖若瀚的预备讲章十步骤:[18]
请点击此图以放大阅读 (点击后能更清晰)
注: 上述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指会众或听众的情形、状态或状况).[19]
*******************************************
附录二: 给会众的讲道评估表[20]
注: 无需具名, 请在所选的答案括弧( )内打个 √
性别: 男( ) 女( )
职业: 学生( ) 在职者( ) 主妇( ) 退休人士( )
年龄: 18岁以下( ) 19-30岁( ) 31-40岁( )
41-50岁( ) 51-60岁( ) 61岁以上( )
信主年日: 信主2年以下( ) 2-5年( ) 6-10年( )
11-20年( ) 21年以上( ) 未信主( )
* 请根据讲员今天的讲道作出回应, 在各问题旁边圈上合适数字: 1代表很不同意, 5代表完全同意.
|
|
很
不 同 意 |
不
同 意 |
不
确 定 |
同
意 |
完
全 同 意 |
|||||
一 |
讲道的技巧 |
||||||||||
1 | 音量适中 | 1 | 2 | 3 | 4 | 5 | |||||
2 | 音调变化 | 1 | 2 | 3 | 4 | 5 | |||||
3 | 咬字清楚 | 1 | 2 | 3 | 4 | 5 | |||||
4 | 表达流畅 | 1 | 2 | 3 | 4 | 5 | |||||
5 | 态度诚恳 | 1 | 2 | 3 | 4 | 5 | |||||
6 | 动作自然 | 1 | 2 | 3 | 4 | 5 | |||||
7 | 眼神亲切 | 1 | 2 | 3 | 4 | 5 | |||||
8 | 选词恰当 | 1 | 2 | 3 | 4 | 5 | |||||
二 |
讲道的内容 |
||||||||||
A | 是否合乎圣经? | ||||||||||
9 | 讲解合乎正意 | 1 | 2 | 3 | 4 | 5 | |||||
10 | 信息源于经文 | 1 | 2 | 3 | 4 | 5 | |||||
11 | 解经见解独到 | 1 | 2 | 3 | 4 | 5 | |||||
12 | 处理经文疑难 | 1 | 2 | 3 | 4 | 5 | |||||
B | 是否条理分明? | ||||||||||
13 | 主题大纲明确 | 1 | 2 | 3 | 4 | 5 | |||||
14 | 引言带进主题 | 1 | 2 | 3 | 4 | 5 | |||||
15 | 大纲结构清晰 | 1 | 2 | 3 | 4 | 5 | |||||
16 | 例证正中要点 | 1 | 2 | 3 | 4 | 5 | |||||
17 | 结论归纳总结 | 1 | 2 | 3 | 4 | 5 | |||||
18 | 信息深入浅出 | 1 | 2 | 3 | 4 | 5 | |||||
C | 是否引发兴趣? | ||||||||||
19 | 信息启发思考 | 1 | 2 | 3 | 4 | 5 | |||||
20 | 表达活泼流畅 | 1 | 2 | 3 | 4 | 5 | |||||
21 | 喻道材料合适 | 1 | 2 | 3 | 4 | 5 | |||||
22 | 适度采用幽默 | 1 | 2 | 3 | 4 | 5 | |||||
23 | 吸引继续听讲 | 1 | 2 | 3 | 4 | 5 | |||||
24 | 结论归纳总结 | 1 | 2 | 3 | 4 | 5 | |||||
D | 是否实际可用? | ||||||||||
25 | 应用合乎经训 | 1 | 2 | 3 | 4 | 5 | |||||
26 | 应用比例适中 | 1 | 2 | 3 | 4 | 5 | |||||
27 | 应用适切所需 | 1 | 2 | 3 | 4 | 5 | |||||
28 | 发出实际挑战 | 1 | 2 | 3 | 4 | 5 | |||||
E | 是否触动心灵? | ||||||||||
29 | 讲员感情投入 | 1 | 2 | 3 | 4 | 5 | |||||
30 | 讲员热衷传讲 | 1 | 2 | 3 | 4 | 5 | |||||
31 | 信息带来感动 | 1 | 2 | 3 | 4 | 5 | |||||
32 | 发出实际挑战 | 1 | 2 | 3 | 4 | 5 | |||||
三 |
听者的预备 |
||||||||||
33 | 准时出席 | 1 | 2 | 3 | 4 | 5 | |||||
34 | 预备心灵 | 1 | 2 | 3 | 4 | 5 | |||||
35 | 留意听讲 | 1 | 2 | 3 | 4 | 5 | |||||
36 | 谦卑受教 | 1 | 2 | 3 | 4 | 5 | |||||
37 | 愿意实行 | 1 | 2 | 3 | 4 | 5 | |||||
四 |
整体的评估 |
||||||||||
38 | 我最欣赏讲员的地方是 (请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9 | 讲员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 (请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0 | 我觉得这次听道最大的收获是 (请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1 | 其他意见 (请填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2
|
整体评估
|
很
不 同 意 |
不
同 意 |
不
确 定 |
同
意 |
完
全 同 意 |
|||||
我对这次讲道 感到满意 |
1 | 2 | 3 | 4 | 5 | ||||||
*******************************************
附录三: 给同侪(同辈)的讲道评估表[21]
讲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
是否合乎圣经 |
|
1 | 信息的解经准确吗? | |
2 | 有哪些经文的问题仍未解答? | |
3 | 信息的主题与要点是否合乎经文的原意? | |
评分 (请圈选):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二 |
是否条理分明 |
|
1 | 引言是否带进信息的主题与要点? | |
2 | 你可以讲述讲员信息的主题吗? | |
3 | 你可以讲述信息简单的大纲吗? | |
4 | 结论是否综合信息或引发至高潮? | |
评分 (请圈选):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三 |
是否引发兴趣 |
|
1 | 整体的表达生动活泼吗? | |
2 | 喻道材料数量足够? 运用合宜? 具说服力? | |
3 | 所用的幽默合宜吗? | |
4 | 全篇讲道能否吸引你的兴趣继续听下去?
· 能___ 尚可___ 不能___ (请 √ 所选答案) ·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评分 (请圈选):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四 |
是否实际可用 |
|
1 | 应用合乎圣经的教训吗? | |
2 | 应用足够吗? | |
3 | 应用与实际生活有关吗? 哪一方面应加以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 讲员对会众(听众)发出什么实际的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评分 (请圈选):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五 |
是否触动感情 |
|
1 | 讲道者有动之以情吗? | |
2 | 讲道有感染力吗? 我的感情是否被触动? | |
3 | 我对讲员发出的挑战作出回应吗? | |
评分 (请圈选):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日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评分 : (请选1至10)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有需要, 请用背面书写其他意见)
[1] 鲍曼(Daniel Baumann)在《当代传道入门》中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一段至少两节的经文, 讲道的主题与主要的分段都从经文而来. 经文的中心思想只出自经文, 并不倚重其他的经文. 讲道(指释经讲道)本身具有一个主题, 而且尝试要表达一个从古至今都真确无误的信息. 它不是逐节地解经, 亦不是纯粹解经或是将个别主题中的不同思想放在一起. 信息有一个单独主题, 是从经文而出的, 它随之成为从经文中选择材料的主要骨干.”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Preaching, 第102-103页.
[2] 这句话英文是“Practice makes permanent. Evaluated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这句话在其他场合常被引用. 其实, 没有人能达到“完美”, “完美主义”更具有杀伤力. 因此, 我们追求的应该是“进步”与“愈来愈靠近目标”, 而不是“完美”. 世上不同行业的成功人士, 都经历过严格的训练, 而别人的评估在受训练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
[3]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14年), 第601-602页.
[4] 下文主要改编自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602-622页.
[5] 其样本请参本文附录二: “给会众的讲道评估表”. 此评估表修改自赖若瀚1988年分给会众填写的表格, 其中的问题大同小异.
[6] 此文章已稍作改编, 刊登在《家信》季刊中, 可上网参阅: https://malaccagospelhall.org.my/2021/08/释经讲道-烹调艺术十步骤八/ .
[7] 魏立门(William Willimon)著, “得到你所需的回应 — 如何征求建设性的回应”, 载《讲道者工作坊》, 罗宾森、拉逊编、林成荫、吕允智译 (美国: 更新传道会, 2010), 第912页.
[8] 海波斯(Bill Hybels)著, “在你的讲道中成长 — 讲道的呼召要求献上我们的最好”, 载《讲道者工作坊》, 第32-33页. 编者注: 美国柳树溪社区教会前主任海波斯牧师(Bill Hybels)于2018年因性丑闻辞职, 经半年调查后, 此事的独立调查报告出炉. 报告指出, 对海波斯的性侵指控属实, 这些性丑闻的罪魁祸首是海波斯自己, 而非柳树溪社区教会及柳树溪协会的文化所导致. 详情参“时代论坛”网址: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57226&Pid=102&Version=0&Cid=2143&Charset=big5_hkscs .
[9] 可用本文附录二或附录三的讲道评估表.
[10]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语出《诗经》, 意为别的山上的石头, 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比喻借用他人的批评、帮助来改正自己的过错, 借他人或他国的情况、经验、方法等作为自己的借鉴和参考, 可以更好地提升自我.
[11] 请参本文附录三: 给同侪(同辈)的讲道评估表. 赖若瀚指出, 这评估表适用于曾受过讲道训练者, 对同辈的讲道作出评估. 在赖若瀚讲道的“释经讲道法”班上, 同学们试讲时, 他都会发给所有同学, 每人为各讲道者填写一份.
[12] 蔡慈伦著, 《当代基督教讲道学》(台北: 校园出版社, 2011年), 第11页.
[13] 海波斯, “经过仔细察看的讲道 — 从广角和距焦两种镜头看你的讲道”, 载《讲道者工作坊》, 第908页.
[14] Nathan Aaseng, “I’d Rather Preach to Angels Than a Megachurch Crowd” [ WorkingPreacher.org posted: Aug15, 2013 ] (网上文章).
[15] 斯托得著, 魏启鸿、刘良淑译, 《讲道的艺术》(台北: 校园出版社, 1986年), 第348页.
[16]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595页.
[17] 参 Haddon W.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Expository Messages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2000). 罗宾森的十步骤分别是: (1) 选取经节; (2) 研究经文; (3) 发现解经概念; (4) 分析解经概念; (5) 建构讲章概念; (6) 决定讲章目标; (7) 完成讲章目标; (8) 建构讲章大纲; (9) 充实讲章大纲; (10) 预备引论和结论. 引自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第xvi页.
[18] 同上引, 第439页.
[19] 这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指会众或听众的情形、状态或状况).
[20] 稍改编自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618-620页.
[21] 稍改编自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621-622页.
Related
作者: 微光
刊登于2023年10-12月份 第139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