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降临的两大阶段 : “主为圣徒而来” 与 “主同圣徒而来”


麦敬道 (C. H. Mackintosh)

编译者注:   在19世纪的20年代, 神在英国兴起一波复兴的浪潮. 英国各地有不少基督徒在圣灵的感动和带领下, 愿意全面归回圣经(人称“弟兄会运动”, the Brethren Movement). 他们(常被误称为“普里茅斯弟兄会”, the Plymouth Brethren)放下各自宗派的教条传统和神学教义, 单靠查考圣经来明白神的旨意, 包括神对末世的计划. 他们常聚在一起讨论圣经的预言, 并发掘许多被隐藏多个世纪、有关末世的圣经真理;[1] 其中一个就是看清主的再来(降临)是有两个阶段  —  “为圣徒而来”和“同圣徒而来”. 这方面的真理借着早期弟兄们的写作和传扬, 被日后不少保守派的神学家所接纳, 得以更有系统地教导和传递下去.[2] 本文就是论到这方面的真理, 由早期的弟兄麦敬道(C. H. Mackintosh, 1820-1896)所撰写, 提醒我们关于基督徒那蒙福的盼望.

 

(A)       基督徒等候什么?

我们所爱慕的主离开门徒之前, 曾以最亲切甜美之言, 安慰他们忧愁的心: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 你们信神, 也当信我.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 若是没有, 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 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 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 我在哪里, 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1- 3).

 

我们在此获得基督最明确的保证, “我… 必再来”(KJV: I will come again). 这是何等令人欢呼的安慰之言. 祂不是说“我会为你差遣天使来”, 也不是说“你离世后就会到我这里来”. 差遣一个天使, 甚至一整营的天使, 都无法与“祂亲自来”相比. 差遣一个天使或一大群的天使来接我们, 是无法满足祂那爱我们的心. 祂必亲自再来, 以此成就祂自己对我们的应许.

 

来到新约书信时, 我们注意到保罗写道: “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 不独在乎言语, 也在乎权能和圣灵, 并充足的信心… 你们作了马其顿和亚该亚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 因为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 你们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 就是在各处也都传开了; 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 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报明我们是怎样进到你们那里, 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 归向神, 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 等候祂儿子从天降临, 就是祂从死里复活的, 那位救我们脱离将来忿怒的耶稣”(帖前1:5-10).[3]

 

如果你问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 他在等候什么, 他的答案是什么呢? 他会说“我在等候世界改善, 就是靠着福音而改变得更好”吗? 或说“我在等候我离世的时刻, 能够去到主那里, 与主同在”吗? 不会的. 他的答复是“我在等候神的儿子从天降临”. 这就是基督徒正当的盼望, 是召会真正的盼望.

 

等候世界改善根本不是基督徒的盼望. 我们从帖撒罗尼迦书信中看到, 主再来的盼望与基督徒生活各个层面(指灵命、事奉等等)息息相关, 以致保罗说: “我们的盼望和喜乐, 并所夸的冠冕是什么呢? 岂不是我们主耶稣来的时候、你们在祂面前站立得住吗?”(帖前2:19).

 

 

(B)       主再来的影响

主再来这一事实具有双重影响  —  对主子民的影响, 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在新约中, 前者是指基督再临来接祂子民回到祂那里, 后者则被喻为“主的日子”  —  一个旧约圣经也经常用到的词语.

 

这两件事在圣经中绝不混淆. 有些基督徒将之混为一谈, 以为是同一件事, 导致主给基督徒“那有福的盼望”(that blessed hope, 多2:13)[4]被重重黑云笼罩, 使我们想到的是可怕、忿怒和审判的情景. 但事实上, 这情景与主为祂子民而来完全无关, 而是与“主的日子”有关.[5] 感谢主, 当主为我们而来时, 不会有可怕、忿怒和审判罪恶的情景. 这情景乃是属于“主的日子”所将发生的事, 如使徒彼得所言: “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 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 有血, 有火, 有烟雾. 日头要变为黑暗, 月亮要变为血; 这都在大而明显的日子(KJV: that great and notable day of the Lord)未到以前”(徒2:19-20).

 

 

(C)       分辨两者的不同

当我们的主再来, 接祂的子民到祂那里去时, 除了祂自己所救赎、所爱的子民以外, 没有其他人(指当时在地上的人)的眼睛看见祂, 也没有其他人的耳朵听见祂的声音. 让我们谨记天使的话: “这离开你们被接升天的耶稣, 你们见祂怎样往天上去, 祂还要怎样来”(徒1:11; 祂是有形有体、只在属祂之人的眼见下升天, 也要这样的再临).

 

请问当时是谁看见主升天呢? 除了属祂的门徒, 没有其他人. 祂怎样往天上去, 还要怎样来(照样, 主来接召会时, 只有属祂的召会圣徒会看见祂, 而不是 启1:7所说的“众目(原文作: 所有人的眼睛; 指世上所有人)要看见祂”. 因此, 人若把“主为祂的召会来”(即召会被提)与“主(耶和华)的日子”混为一谈, 其实是忽略了圣经最清楚的教导, 夺去信徒正当的盼望.

 

我们请读者留意 彼后1:19所说的: “我们并有先知更确的预言, 如同灯照在暗处. 你们在这预言上留意, 直等到天发亮, 晨星在你们心里出现的时候, 才是好的.”【注: 马唐纳 (William MacDonald)评注道: “先知的预言就是照耀的灯. 暗处就是这个世界. 天发亮代表现今召会时代的结束(罗13:12). 晨星的出现代表基督再来接祂的圣徒. 所以,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 我们应该常将先知明确的预言放在眼前, 心里珍惜而重视它, 因为这些预言在这黑暗的世界中如同明灯照耀, 直至这个(召会)时代结束, 基督在云彩中降临, 将那些等候祂的子民接回天家”】.[6]

 

这段经文表明“先知(指旧约众先知)的预言”不同于基督徒真正的盼望  —  等候“晨星”出现. 我们必须谨记预言(特指旧约预言)的大题目是神对世界的治理. “至高者将地业赐给列邦, 将世人分开, 就照以色列人的数目立定万民的疆界. 耶和华的分本是祂的百姓; 祂的产业本是雅各”(申32:8-9).

 

这就是旧约预言的范围和主题  —  以色列和外邦列国. 若我们翻阅旧约所有先知书, 从以赛亚书到玛拉基书, 我们将不会读到任何一段经文关于神的召会  —  她的地位、福分或前景. “先知的预言”无疑非常吸引人, 基督徒查考它必受益良多; 可是若与那属基督徒自己的特别盼望相比, 后者更为珍贵.

 

 

(D)       召会是个隐藏的奥秘

在旧约圣经中, 没有一言半语关于神的召会  —  基督的身体. 我们请读者查考与察验我们这项宣称. 在新约圣经的光照下, 我们可以在旧约圣经中看出或明白一些关于召会的预表、影儿或例证. 不过, 任何旧约的圣徒都不可能看到“基督与召会极大的奥秘”(弗5:32), 因为神在旧约时代没有赐下这方面的启示. 使徒保罗清楚告诉我们, 它被隐藏在神里面, “这历代以来隐藏在创造万物之神里的奥秘…”(弗3:9). “这道理就是历世历代所隐藏的奥秘; 但如今向祂的圣徒显明了”(西1:26).

 

我们在旧约圣经中岂能读到“犹太人与外邦人组成一个身体”, 同时圣灵把这身体联合于它属天的头(主耶稣基督)? 旧约时代的一个特征是: “犹太人与外邦人是分离的”, 而召会或基督信仰的特征却是: “犹太人与外邦人紧密相联在一个身体里”(林前12:13).[7]

 

简之, 上述两种情况是强烈的对比. 只要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的隔墙仍存, 有关召会的真理就不能被揭开. 在新约时代, 基督的死已将两下(指犹太人与外邦人这两组人)合而为一, 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弗2:14), 又借着圣灵降临把两者组合成一个身体(林前12:13), 透过祂的内住把这身体联于天上那复活荣耀的头  —  主耶稣基督. 此乃基督和召会极大的奥秘(弗5:31-32).[8]

 

 

(E)      主为祂的圣徒而来  —  召会被提

我们请求读者自行察验此事. 让他查考圣经, 看看以上所言是否真实与正确. 这是唯一获得真理的方法. 我们必须放下自己的一切看法和理论, 撇弃偏见与成见, 以小孩那般单纯的心, 来到圣经面前, 让神透过它向我们说话. 以此方法, 我们将明白神对这宝贵题目所存的真正意念.

 

查考新约圣经, 我们会发现神的召会, 即基督的身体, 是在基督复活升天后, 五旬节圣灵降临时才成立(注: 新约信徒借着“圣灵的洗”成了一个身体, 而“圣灵的洗”发生在五旬节, 比较 林前12:13和 徒1:5,8; 2:1-14, 37-42). 我们也发现有关召会的完整与荣耀真理是在使徒保罗的时代才被启示出来(比较 罗16:25-26;[9] 弗1-3章; 西1:25-29). 最后, 我们清楚无误地看见召会在地上的历史是从五旬节(徒2章)直到召会或圣徒被提(帖前4:13-17).

 

主如明亮的晨星

因此, 我们看到召会真正适当的盼望是等候“明亮的晨星”(启22:16). 旧约圣经没有一言一语述说这个盼望. 旧约预言清楚地述说“主的日子”(或译: 耶和华的日子, The day of the Lord)  —  那是审判世界的日子(参 赛2:12-22; 珥2:1-11). 随着“主的日子”而来的情况是惧怕、忿怒和审判(对罪的审判).

 

反观基督为祂的子民(召会)而来时, 是以祂大爱的甜美温柔来迎接祂所爱的赎民回到自己身边(然后回到天上的父家, 参 约14:2-3),[10] 而不是带来惧怕和审判(指对罪施行审判). 来9:28清楚表明这点: “基督… 将来要向那等候祂的人第二次显现, 并与罪无关, 乃是为拯救他们”(注: 拯救他们脱离将来的忿怒, 即将在地上发生的七年灾难, 帖前1:10).

 

主耶稣是以新郎的身分来接祂的新娘(新妇, bride). 当祂来的时候, 只有属祂的人(召会)会听到祂的声音, 看见祂的面容. 祂来的时候, 那些睡了的圣徒(指肉身死了的基督徒)必先从暂睡中苏醒过来(从死里复活, 得着不朽的身体); 所有活着的圣徒在一刹那间都会改变(得着不死的身体), 然后大家一同被提到空中与主相遇, 并与祂一同回到父家(约14:3; 帖前4:16-17; 林前15:51-52).

 

此乃召会被提的意思, 完全与以色列和外邦列国无关. 把这召会的盼望与旧约预言所说的混为一谈, 是破坏了神的真理, 误导神的子民. 神的仇敌已成功进行破坏的工作, 导致很少基督徒对主的再来持有合乎圣经的观念或看法. 他们混淆了, 把主作为“公义的日头”与主作为“明亮的晨星”混为一谈; 他们误以为“基督祂子民来(coming for His people)” (主来到空中迎接召会)与“基督祂子民来(coming with His people)” (主同召会来到地上施行审判, 设立天国)是相同的事, 其实不是!

 

 

(F)      主与祂的圣徒同来  —  主的日子

当基督与祂属天的子民同来时(指召会被提回到天家, 地上发生七年灾难, 到了灾难末期, 基督与祂的召会圣徒同来之时, 编译者按), 圣经说: “众目(指世上所有人)要看见祂”(启1:7). 当祂显现(manifested, 明显地被人看见), 祂的子民也要显现, “基督是我们的生命, 祂显现的时候, 你们也要与祂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3:4).

 

基督降临施行审判时, 祂的圣徒(saints)也与祂同来. “看哪, 主带着祂的千万圣者(KJV: saints)降临, 要在众人身上审判… ”(犹14-15; 也参 亚14:3-5).[11] 因此, 启示录19:11-16提到骑白马的(主耶稣基督)降临时, “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 穿着细麻衣, 又白又洁, 跟随祂(基督)”(启19:14). 这“众军”不是天使, 而是圣徒; 因为在这同一章里清楚解释了“细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义”(启19:8).

 

既然主降临(施行审判)之时有圣徒同来, 这些圣徒必然要在这事之前与祂同在, 方可同来. 这与我们先前所说的相符一致. 基督先是降临, 把祂属天的子民接回身边, 与祂一同回到父家, 与祂同在一起(那段时间, 在天上先有工作的评审和奖赏, 然后进行羔羊的婚娶, 请参本期《家信》的“预言望楼”专栏的文章附录, 编译者按). 与此同时, 神会在地上处理以色列和外邦列国, 以法官身分执行审判(神用各种灾难审判世界, 启示录6-19章), 为祂的长子(主耶稣)回到世界预备道路.

 

让我们现在思考一下有关“主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rd, 中文的旧约圣经常将之译作“耶和华的日子”). 这是一个在旧约圣经中经常出现的词语. 基于有限篇幅, 我们无法引述一切关于它的经文, 我们只引述几个, 然后让读者自行查考其他经文.

 

我们在 以赛亚书第2章读到: “必有万军耶和华降罚的一个日子, 要临到骄傲狂妄的(注: 《钦定本》译作: 万军之耶和华的日子要临到骄傲狂妄的); 一切自高的都必降为卑… 在那日, 惟独耶和华被尊崇; 偶像必全然废弃. 耶和华兴起, 使地大震动的时候, 人就进入石洞, 进入土穴, 躲避耶和华的惊吓和祂威严的荣光”(赛2:12, 17-19; 这与 启6:14-17有关七年灾难的情景相似).[12]

 

约珥书第2章也论到此日: “你们要在锡安吹角, 在我圣山吹出大声. 国中的居民都要发颤; 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将到, 已经临近.  那日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 好像晨光铺满山岭. … 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 谁能当得起呢?”(珥2:1-2, 11).[13]

 

从上述和其他同类经文, 我们学习到“主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rd, 旧约译作: 耶和华的日子)是关乎审判临到世界  —  临到背道的以色列人, 临到高傲的世人和他们心中所看重的事物(如偶像、财富等等). 它被称为“主的日子”, 与“人的日子”相对【注: “日子”在圣经中可指一段时期】. 现今是“人的日子”(man’s day), 由人支配, 但将来是“主的日子”, 由主支配.[14]

 

 

(G)      帖撒罗尼迦信徒所担忧的事

使徒保罗曾到帖撒罗尼迦, 教导那里的信徒有关基督徒的盼望  —  基督再来接召会脱离将来的忿怒. 但他在那里不久, 便被逼离开(帖前2:15-17),[15] 没有更多时间教导他们关于这盼望的细节. 这也难怪他们陷入一些谬误和误解中. 掌控一切的神允许初期基督徒(特指帖撒罗尼迦的召会)陷入这些教义谬误, 为要利用这种情况来赐下更多的指示和引导, 使召会时代的所有召会(包括现今21世纪的我们)都能获益.

 

比如说, 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正确地盼望主的再来, 也期待主在地上设立祂的国度. 但他们不能分辨两者的差别. 所以他们担心那些已经离世的弟兄们无份于这蒙福的领域  —  荣耀的范围. 神用帖撒罗尼迦前书第4章来纠正此事. 神借着论到已睡的圣徒(已死的基督徒)来解明基督徒的福分: 基督会召集祂所有子民(指所有基督徒)归回祂身边; 在这方面若有任何优势, 反而是他们所担忧的那组人先得福气, “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帖前4:16).

 

然而, 从帖撒罗尼迦后书, 我们读到这些帖撒罗尼迦的初信徒陷入另一个严重错误. 此错误不是关系到“已死去的基督徒”, 而是“还活着的基督徒”; 不是关于“基督为圣徒而来”(召会被提), 而是“主的日子”. 起初的情况是: 他们担忧“已死去的基督徒”无份于基督为圣徒来时所引进的福气; 另一个情况是: 他们害怕他们这些“还活着的基督徒”已进入“主的日子”之可怕情景【编译者注: 他们害怕自己进入了“主的日子”[特指“七年灾难”]的可怕情景, 即没有被提, 被留下一同承受神对犹太人(帖前2:16)和世人(启6:15-17)的忿怒审判】.[16]

 

由于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受到敌人的逼迫, 面临种种灾难, 假教师为了困扰他们, 便误导他们说“主的日子现在到了”(帖后2:1), 使他们以为“主那大而可畏的日子”已经临到, 而他们正在经历的逼迫苦难就是“主的日子”的灾难. 如果真是这样, 保罗的整体教导便是错误了(因他曾教导说, 基督徒有荣耀盼望, 即等候主从天降临, 来拯救他们脱离将来的忿怒, 帖前1:10).

 

保罗解释说, “主的日子”降临并非为要扰乱祂的子民, 而是刑罚那些逼迫祂子民的人, “我们在神的各召会里为你们夸口, 都因你们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难中, 仍旧存忍耐和信心. … 神既是公义的, 就必将患难报应那加患难给你们的人; 也必使你们这受患难的人与我们同得平安. 那时, 主耶稣同祂有能力的天使从天上在火焰中显现, 要报应那不认识神(指外邦人)和那不听从我主耶稣福音的人(指犹太人)”(帖后1:4,6-8).

 

此外, 保罗表明“主的日子”未开始前, 基督必先降临, 而我们所有基督徒必须到祂那里聚集, 在空中与主相会(帖后2:1: “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和我们到祂那里聚集”). 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已教导这个关乎召会的荣耀盼望. 此外, 保罗也提醒说“主的日子”(特指主再来设立天国方面)未到以前, 必先发生几件重要事件, “因为那日子以前, 必有离道反教的事, 并有那大罪人, 就是沉沦之子, 显露出来”(帖后2:3; 详情请读 帖后2:4-12).

 

简之, 关于主的降临, 神借着帖撒罗尼迦圣徒的误解, 或被假教师的误导, 来给保罗机会写信纠正这方面的错误, 也让后来世代的召会圣徒能清楚分辨基督降临(主的再来)的两个阶段: (1) 基督为祂的圣徒而来(召会被提, 回到天上进行羔羊的婚娶); (2) 基督与祂的圣徒同来(回到地上施行审判, 设立天国). 【请参本文附录三】[17]

 

 

(H)      总结

总括而言, 圣经记载许多关于末世的预言, 在这一切预言的背景下, 什么是我们荣耀的盼望? 答案是明亮晨星的出现  —  主耶稣的再来, 即召会的新郎从天降临迎接召会. 这是召会真正的盼望. “我又要把晨星赐给他”(启2:23); “看哪, 新郎来了”(太25:6原文直译). 我们可能要问: 晨星何时出现? 答案是: 就在黎明时分, 天刚破晓之前. 谁能看见晨星? 就是那些在深夜里, 黑暗最深时刻仍然儆醒守望的人. 你我是否是这样的人呢? 这是何等实际、引人深省的应用啊!

 

召会应该儆醒守望  —  存着切慕之心仰望和等候主的再来. 可惜, 整体召会在这方面失败了. 但这不该拦阻个别信徒在个人方面儆醒守望这何等蒙福的盼望. 启22:17说: “听见的人也该说: 来”(编译者注: 原文指单数的人, 是属个人方面; KJV: Let him that heareth), 神所要求的是个人方面的回应. 诚愿作者与读者都能惯常地经历到这属天盼望所带来的洁净与成圣之能! 使徒约翰说: “凡向祂有这指望的, 就洁净自己, 像祂洁净一样”(约壹3:3). 深愿我们都能体会与彰显此话的实际能力.[18]

 

 

 

*****************************************

附录一:  基督第二次降临(基督的再来):

再思希腊字 Parousia 的意思

 

新约圣经多处论到基督第二次降临(Second Coming of Christ). 罗杰斯(E. W. Rogers)解释道: “帖前4:15的‘降临’一词(KJV: coming)在希腊文是 parousia {G:3952},[19] 专用来指某人在离开一段时间后的归来, 包括他的到来(coming)、到达(arrival)和留下住宿(resultant stay).”[20]

 

在评注 parousia一词时, 希腊文学者范氏(W. E. Vine)解释其字义是“在场、到场、出席”的意思(presence; 由para 【with】和ousia 【being】二字组成), 可指某人“到达、到来”(arrival), 亦可指到达后的“在场”(consequent presence with; 故可指“有一段时间的在场”).[21]

 

上述解释是有根据的, 例如学者发现了一封蒲草纸信件(papyrus letter, 注: 第一世纪的信很多是用蒲草纸写的), 写信者是个女士, 她在信中表示她需要 parousia 于某个地方, 去处理有关她在那里的产业【注: 可见 parousia 一词可指某人“临在”某处一段时间处理某些事务】. 保罗也在书信中提到他 parousia 于腓立比(指在场, presence; 腓2:12译作“在…那里”); 这与他在同一节所说的 apousia (不在场, absence; 腓2:12译作“不在…那里”)形成鲜明对比. 【注: 正如他“不在…那里”有一段时间, “在…那里”也可指一段时间】[22]

 

在圣经中, parousia 这字也被用来描述基督在改变形像的山上, 与祂门徒的临在或同在(彼后1:16; presence of Christ with His disciples). 当用在基督再来, 召会被提方面, 它意味着不单是基督为祂圣徒而来的那一刻(momentary coming), 也表示祂与他们同在, 从被提那一刻起, 直到祂向世人显示和显明自己(revelation and manisfestation to the world, 注: 这整段时间包括基督再临、召会被提、七年灾难开始, 直到七年灾难结束, 基督来到地上为止).[23]

 

在一些经文中, parousia 注重的是上述这段时间的开始(强调基督的到达, 即在七年灾难前的到达), 当然也暗示这段时间的过程(暗指基督继续在场  —  与召会圣徒同在), 这些经文是: 林前15:23; 帖前4:15; 5:23; 帖后2:1; 雅5:7-8; 彼后3:4. 另一些经文则强调整个过程(course, 注重的是整段时间), 如 太24:3,37; 帖前3:13; 约壹2:28; 也有一些经文注重这段时间的结束(强调七年灾难时期结束时基督来到地上), 如 太24:27; 帖后2:8.[24]

 

Spiros Zodhiates

容我再引述另一个希腊文学者佐德亚特斯博士(Spiros Zodhiates)的解释. 这位希腊裔的圣经学者指出, parousia 字义为: 临在(presence)、在场(a being present)、临到(a coming to a place), 故可表示“临在(presence)、来(coming)或到达(arrival)”之意. 佐德亚特斯继续解说: “Parousia 一词指主第二次降临, 但这第二次降临并非指在某个特定时间所发生的一件事, 而是由一系列事件所组成. 我们只能借着仔细查考出现 parousia 一字… 的上下文(context), 才能明白经文所指的是哪一件事.”【注: 正因此故, parousia 一词有时指主来到空中迎接召会(帖前4:15), 有时则指主来到地上施行审判(太24:37,39) 】[25]

 

佐德亚特斯进一步解释说, parousia 一字可指主降临来除掉祂门徒在地上的苦难, 接他们回到祂在父家为他们预备的住处(约14:2-3: “我在哪里, 叫你们也在哪里”) 这正是 帖前4:15所谓主的parousia (降临)所指的意思(即主为圣徒而来, 以祂的临在来与他们同在). 【这降临也被称为“基督为圣徒来”, 编译者按】这降临是意想不到的(随时可发生的). 在基督里死了的信徒要先复活, 活着的也要改变, 一同被主接去, 与祂同在(林前15:50-54; 帖前4:13-17). 这构成基督的日子(腓1:6,10; 2:16) 或主耶稣的日子(林前5:5; 林后1:14).[26]

 

无论如何, 同时发生的是(召会被提后)活着的非信徒将面临极大苦难. 这被称为主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rd; 旧约译作“耶和华的日子”, 赛2:12; 13:6,9; 结13:5; 30:3; 珥2:1,11,31; 摩5:18,20; 番1:7,14; 亚14:1; 玛4:5; 帖前5:2; 彼后3:10). 这些经文述说灾难时期, 包括各种审判, 直到以下的另一个parousia .[27]

 

必须留意的是, parousia 一字也可指主在七年灾难时期的尽头或结尾时的降临【这降临也被称为“基督同圣徒来”, 编译者按】, 就是主耶稣在以下经文所指的, 太24:15-22, 32-34; 可13:14-30. 主这次特别的降临是发生在主对世界最后的审判之前(注: 佐德亚特斯所谓的“最后审判”不是指千禧年后白色大宝座的审判, 而是指主设立千禧年国以前的最后审判  —  审判当时世上所有的人, 包括以色列人和外邦列国). 这个降临(coming)也称为 epiphaneia {G:2015} (显现, manifestation), 例如 提前6:14和 提后4:1 (皆译作: 显现); 帖后2:8 (译作: 荣光)【注: 有者认为epiphaneia 不专指基督同圣徒来, 因这词也可用来指基督为圣徒来(参 多2:13), 故需按上下文来判断】[28]

 

换言之, 诚如佐德亚特斯所说的, 主的 parousia (降临)包含了数个降临的阶段, 而事实上, 这些阶段是一个连续性的进程(consists of several comings which are in reality stages of a continuous process).[29] 这方面可指主要的两个阶段之降临, 即“主为圣徒来”(主再来, 但只来到空中)和“主同圣徒来”(主再来, 但祂来到地上). 【请参以下的附录三: “基督为圣徒来”与“基督同圣徒来”的区别】    

总括而言, 圣经中提到基督的降临或主的再来主要是强调基督的“临在”(presence), 这可与祂的“不在场”(absence)作鲜明对比. 基督在大约两千年前荣耀升天(离开世界), 对世人而言, 祂“不在场”已大约两千年了. 但在不久的未来, 基督将会降临, 祂将“在场”(亲临现场)处理有关祂子民的事, 包括祂属天子民(召会)和属地子民(以色列人)的事.【编译者注: 指处理祂属天子民(召会)的事, 如在天上对基督徒进行基督审判台的工作审判, 及羔羊的婚礼; 同时也处理祂属地子民(以色列)的事, 即在地上进行七年灾难的审判, 特别是领以色列余民朝向悔改归主之路. 换言之, 这七年时间可说是“基督的降临”  —  基督“在场”处理天上地上的事; 在那段时间里, 召会和以色列都能真实地看到祂的“临在”(presence; 请参以下的附录二)】

 

 

*****************************************

附录二 : 希腊字 Parousia

在希腊文文献的用法和意思

 

Aeschylus

希腊字 parousia {G:3952}( παρουσία )这一名词最早见于 Aeschylus (约主前525-456年, 古希腊悲剧作家)的作品, 意思是一般性的“临在”(presence)【Pers. 169: 主人的临在为一家带来光明; 参照 apousia ( ἀπουσία ), “不在”(absence), 同作者, Ag. 915等】, 但更具体的意思“临在(的初始阶段)、到达”也很早就出现(Euripedes Alc. 209, 一个仆人说: “我会去宣布你的到达”). 这字在 Polybius (约主前200-118年, 古希腊历史学家)的 The Histories 中出现100多次, 指援助(1.44.7)、军队(2.57.2)、信使(31.15.13)的到达. 他也用这字指正式拜访(例如: 4.3.12;  16.25.3;  18.50.2;  22.10.14;  22.13.7;  38.13.9), 有时指重要人物的归来(4.35.6), 或君王的凯旋到达(4.69.9), 或某眾所期待(8.18.1)或惧怕(10.37.2)之人的出现.

 

Polybios

在 Polybius 的 The Histories 已是如此, 在后来几世纪更是如此, parousia 成为皇室正式拜访的(半)专有术语. 对应的拉丁文字是adventus. 有时各地会打造“光临”的钱币, 以记念某皇帝的parousia (光临) (参阅A. Deissmann, Light from the Ancient East, 2nd. ed. [1911], 372ff.). 从这种做法, 很快就导出神明的莅临的说法(参阅 Corp. herm. 1.22). 自第二世纪中期起, 基督徒开始明确论到基督的第一次parousia , 以区别第二次降临(参阅 Justin Dial. 14和52).[30]

 

 

*****************************************

附录三 : “基督为圣徒来

基督同圣徒来的区别

 

“基督为圣徒来”与“基督同圣徒来”有所不同(注: 这里的“圣徒”是指基督徒或召会). 下表清楚显示两者的区别:[31]

 

主为圣徒(基督徒)

(帖前4:16-17)

主同圣徒(基督徒)

(14)

1 随时可发生的(Imminent) (林前15:52) 一连串明显不法的事(在七年灾难中)进行后才发生的 (帖后2:2-4)
2 主来到空中 (圣徒被提到云里, 帖前4:17; “空中”在希腊文是aêr, 常指4千公尺以下) 主来到地上 (因祂的脚站在橄榄山, 亚14:4; 注: 徒2:11-12表明橄榄山是主升天和降临之处)
3 主的来临不被世人所见 (只有基督徒能看见, 林前15:52) 主以能力荣耀的降临 (被世人地上万民所见) (太24:27,30; 启1:7)
4 主带召会离开地上, 脱离七年灾难的审判 (帖前1:10; 4:17; 5:9; 启3:10) 七年灾难的审判过后, 主同圣徒/基督徒/召会回到地上 (亚14:5; 帖前3:13)
5 基督徒工作的审判/评审, 以决定是否能得奖赏 (林前3:10-15; 林后5:10) 地上的以色列人外邦人/列国先后被主审判, 以决定是否能进天国 (太25:31-46)
6 主基督是黎明时分的“晨星”, 被喻为“明亮的晨星”(启22:16; 彼后1:19) 主基督是黎明过后的“太阳”, 被喻为“公义的日头” (玛4:2)
7 被称为“基督的日子” (Day of Christ) (林前1:8; 林后1:14; 腓1:6,10; 2:16) 被称为“的日子”(Day of the Lord) (彼后3:10); 旧约译作“耶和华的日子” (珥2:11)
8 是只有在新约才显示的奥秘 (林前15:51-52) 是新旧两约都有显示的事 (但7:13-14; 太24:27-30)
9 将在天上进行羔羊的婚娶婚筵 (启19:7-9; 注: 有者认为婚筵是在地上) 将在地上设立一千年的千禧年国/天国 (启20:6; 赛9:6-7)

 


[1]               有关这方面的资料, 请参《家信》文章 “弟兄们的早期日子”一文中的“附录一宝沃斯阔城堡里的查经聚会”, 可上网阅读: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23/12/弟兄们的早期日子/ .

[2]               例如这方面的教导影响了美国的圣经学者薛弗尔(Lewis Sperry Chafer, 1871-1952), 以致他所写的末世论作品和所创办的达拉斯神学院(Dallas Theological Seminary)都遵循这方面的真理. 达拉斯神学院的第二任院长瓦沃德博士(Dr. John F. Walvoord)在评论薛弗尔的八大册著作《系统神学》(Systematic Theology)时, 追溯其根源: “源于‘普里茅斯弟兄会’等的查经群体, 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圣经的教导上, 这些重要的主题包括真召会的本质、对圣经进行一致字面解释的必要性, 以及末世论在圣经中的重要地位. 结果是人们对基督的第二次降临重新产生了兴趣, 人们开始… 回归到更简单的圣经和使徒的概念、方法和信仰. … 这场运动… 为圣经的解释带来了新的活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对圣经研究的新兴趣, 以及对‘圣经旨在让所有基督徒按照其明显字面意义来理解’的新认识产生了许多新团体. 圣经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出现了伟大的复兴…”; 译自此网页文章: https://walvoord.com/article/33 .

[3]               忿怒 (wrath, 希腊原文: orgê {G:3709})在新约圣经中出现 34次(注: 按Textus Receptus新约希腊文版本, orgê 出现36次), 在启示录出现 6 次(启6:16,17;  11:18;  14:10;  16:19;  19:15), 都与七年灾难时期神忿怒的审判有关. 值得留意的是: 这6次概括了整个七年灾难的时期: (a) 启6:16,17的“忿怒”是有关七印记的灾; (b) 启11:18的“忿怒”是有关七号筒的灾; (c) 启14:10的“忿怒”是有关降在拜兽和拜兽像之人的灾; (d) 启16:19的“忿怒”(《和合本》译作“烈怒”)是有关七金碗的灾; (e) 启19:15的“忿怒”(《和合本》译作“烈怒”)是有关基督再临消灭敌基督军团的灾.

[4]             多2:13: “等候所盼望的福(that blessed hope), 并等候至大的神和(或作无“和”字; 即“等候至大的神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我们救主耶稣基督的荣耀显现.”

[5]               “主的日子”主要是与以色列(而非基督徒或召会)有关, 请参: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4/04/基督的日子-主的日子-耶和华的日子-神的日子 .

[6]               参马唐纳所著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7]               林前12:13: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 是希利尼人(指外邦人), 是为奴的, 是自主的, 都从一位圣灵受洗, 成了一个身体, 饮于一位圣灵.”

[8]               弗5:31-32: “为这个缘故, 人要离开父母, 与妻子连合, 二人成为一体. 这是极大的奥秘, 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会说的.” 这两节清楚表明基督和召会的关系  —  如夫妻一般地联合, “二人成为一体”, 这个真理没有启示在旧约中.

[9]               罗16:25-26: “惟有神能照我所传的福音和所讲的耶稣基督, 并照永古隐藏不言的奥秘, 坚固你们的心. 这奥秘如今显明出来, 而且按着永生神的命, 借众先知的书指示万国的民, 使他们信服真道.”

[10]             召会圣徒被提, 在空中与主相遇后, 不是直接随同主来到地上, 而是跟主归回天家. 请留意主耶稣在 约14:2-3所说的话: “在我父的家里…”(指天上的家, 或作天堂), “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指去父家或天堂预备地方), “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指接召会到祂那里); 换言之, 主接下来去的地方理当与“父家”或“天堂”有关, 因为祂开始时提到“父家”, 并先去那里预备地方, 所以主来接召会之后所要去的地方, 一定与祂在“父家”或“天堂”为召会预备的地方有关.

[11]             亚14:5: “你们要从我山的谷中逃跑, 因为山谷必延到亚萨. 你们逃跑, 必如犹大王乌西雅年间的人逃避大地震一样. 耶和华我的神必降临, 有一切圣者同来.”

[12]             启6:15-17: “地上的君王、臣宰、将军、富户、壮士, 和一切为奴的、自主的, 都藏在山洞和岩石穴里, 向山和岩石说: ‘倒在我们身上吧! 把我们藏起来, 躲避坐宝座者的面目和羔羊的忿怒; 因为祂们忿怒的大日到了, 谁能站得住呢?”

[13]              有者宣称约珥书这段预言(珥2:1-11)已经应验, 与将来的事无关. 马唐纳正确指出: “因为耶和华的日子… 已经临近. 即时发生的事件是巴比伦人的掳掠, 但完全的应验仍是将来的事.” 此乃研究预言时所谓的“双重应验”! 请留意这章经文中, 珥2:28-32的预言有一小部分已在五旬节局部应验(参 徒2:16-21的经文), 但五旬节却未使这些预言全数实现(例如当天没有发生 徒2:19-20所说的“在天上、我要显出奇事; 在地下、我要显出神迹; 有血, 有火, 有烟雾. 日头要变为黑暗, 月亮要变为血…”). 有关 徒2:16-21的预言, 有一些要等到基督设立的一千年国度(千禧年国)临到之前的七年灾难才得到实现(例如 “有血, 有火, 有烟雾. 日头要变为黑暗, 月亮要变为血”, 徒2:19-20); 另一些则要等到非常靠近千禧年开始之前或之时才得到完全的应验(例如: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 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 你们的少年人要见异象; 老年人要做异梦. 在那些日子, 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 他们就要说预言”, 徒2:17-18).【注: 在五旬节当日, 圣灵降临在信徒身上, 而不是“凡有血气的”人身上, 当天也没有发生“少年人要见异象; 老年人要做异梦”; 换言之, 彼得引证约珥书这段经文并非要证明约珥书所预言的一切都在那时应验了, 而是表明当日有圣灵的降下, 是“先尝”约珥书所预言将来要发生的“圣灵的浇灌”】.

[14]             “主的日子”其实是一段很长时期, 包含四大重要时期或事件: (1) 七年灾难时期(帖前5:2-4); (2) 基督与祂圣徒同来(玛4:1-5); (3) 基督作王统治的千禧年(亚14:1,8-9); (4) 天地最终被火毁灭(彼后3:7,10); 有关“主的日子”、“基督的日子”与“神的日子”的关联与区别,请参: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4/04/基督的日子-主的日子-耶和华的日子-神的日子 .

[15]             帖前2:15-17: “这犹太人杀了主耶稣和先知, 又把我们赶出去. 他们不得神的喜悦, 且与众人为敌; 不许我们传道给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 常常充满自己的罪恶. 神的忿怒(KJV: wrath; 希腊文: orgê {G:3709})临在他们身上已经到了极处【注:《吕振中》译本的翻译更贴近原文: “拦阻我们向外国人讲论而使他们得救  —  这无非是要让他们自己的罪一直贯满的; 但上帝的义怒终于临到他们到极点了”】. 弟兄们, 我们暂时与你们离别, 是面目离别, 心里却不离别; 我们极力的想法子, 很愿意见你们的面.”

[16]             保罗在 帖前4:18和5:11两次劝勉帖撒罗尼迦的信徒, 说: “所以, 你们当/该… 彼此劝慰”. 为何需要有这两次劝慰, 因为帖撒罗尼迦的信徒有两种担忧: (1) 担忧睡了的信徒(肉身的死亡)无份于召会被提; (2) 担忧睡了的信徒(灵性不儆醒)无份于召会被提, 会进入神忿怒(七年灾难)的日子(即“主的日子”). 对于第一种担忧, 保罗的劝慰是: 睡了(肉身死亡)的信徒, 主降临时会把他们一同带来, 他们要先复活, 有份于“被提得荣耀”的福气(帖前4:13-18). 对于第二种担忧, 保罗的劝慰是: 只要是信主重生得救的信徒, 不管他们是“儆醒”或是“睡了”(灵性不儆醒), 他们都会被提(帖前5:2-10), 因为主已经替他们死了, 叫他们“无论醒着、睡着, 都与祂同活”(帖前5:10); 换言之, 他们不会经过七年的灾难, 正如保罗所说的: “因为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原文: 不是预定(安排)我们受忿怒(特指七年灾难)】, 乃是预定我们借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帖前5:9).

[17]             有者如麦博生(Dave MacPherson)宣称, “灾前被提”是由一位叫玛格烈(Margaret-MacDonald)的姐妹首先提出(据说她在1830年2月1日那晚的聚会上, 分享她所看见这方面的异象和启示), 然后再经由伊尔文(另译: 霭尔文, Edward Irving, 长老会的牧师)和达秘(J. N. Darby)“跟风地致力广传, 渐渐为人所认识.” 洪鼎翀著, 《末日浩劫: 从现今局势看敌基督的出现》(柔佛新山: 人人书楼出版有限公司, 2014年第二版), 第299, 303页. 然而, 从以上麦敬道所写的这篇文章, 足以证明早期弟兄们相信“灾前被提”, 不是因为达秘或任何其他人的宣传而“跟风”, 乃是根据查考圣经而得的结论, 因为早期弟兄们(如麦敬道, 1820-1896)看见根据圣经的教导, 主基督是先为圣徒而来(召会被提脱离七年灾难), 然后主才同圣徒而来.

[18]             改编自 Charles Henry Mackintosh, The Lord’s Coming (London: Chapter Two, 1995), 第13-14, 20-21, 24-32, 37-51, 43-44, 57-58页.

[19]             根据王正中所编辑的《圣经原文字典》(1996年版), parousia 一字的字义是“在场、临到”, 在新约圣经出现24次, 最多被译作“降临”(10次; 太24:3, 27, 37, 39; 帖前4:15; 帖后2:8)、“来”(8次; 帖前2:19; 3:13; 帖后2:9; 雅5:7,8)、“到”(2次; 林前16:17; 腓1:26)、“来的时候”(1次; 林前15:23)、“来到”(1次; 彼后3:12)、“见面”(1次; 林后10:10)、“在”(1次, 腓2:12).

[20]             罗杰斯(Ebenezer W. Rogers, 1893-1977)是英国奉主名聚会的著名圣经教师, 在末世论方面著有《启示录和未来事件》(The Revelation and Future Events, 1971)一书.

[21]             William E. Vine, Vine’s Amplified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New Testament Words (Reference ed.) (Iowa: World Bible Publishers, Inc., 1991), 第143页.

[22]             同上引.

[23]             同上引.

[24]             同上引.

[25]             Spiros Zodhiates, The Complete Word Study Dictionary: New Testament (Chattanooga, TN: AMG Publishers, 1992), 第1123页.

[26]             同上引.

[27]             同上引.

[28]             同上引, 第1124页.

[29]             同上引, 第1123页.

[30]             Moises Silva编, 沈纺缎、邱昭文、陈家勋、邬霈霖合译, 《新国际新约神学与释义辞典: 第三册》(新北市: 华神出版社, 2022年), 第914页. 编译者注: 在此神学与释义辞典中有关parousia 的这篇文章, 其“希腊文文献”和“犹太教文献”的部分很有参考价值, 但其“新约”的部分引用不少学派的学者之看法, 包括否认基督复活和神迹的自由派神学家布尔特曼(或译“布特曼”, Rudolf Bultmann, 1884-1976), 所以读者必须慎思明辨.

[31]             有关基督再临的这两个阶段(“为圣徒而来”和“同圣徒而来”), 也请参其他辅读资料: Lewis Sperry Chafer, Major Bible Themes: 52 Vital Doctrines of the Scripture Simplified and Explained. Revised by John F. Walvoord (Singapore: S.U. Publishers, 1974), 第331-336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5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