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到书卷目录

以斯拉记


(A)   本书的背景:

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都与以色列旧约历史结束息息相关. 它们形容一连串事件, 始於公元前536年, 波斯王古列(另译“塞鲁士”, Cyrus)下旨容许犹太人在巴比伦被掳流放的70年后归回本土.

 

 

(B)   本书所论到的时期:

(B.1)   流放前的时期: 所罗门王死后, 以色列国惨被分裂为二. 北国是以色列, 包括10个支派, 其首都是撒玛利亚(最初在得萨), 第一个王是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 他的名字常带着那使人毛骨悚然的绰号  —  “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王上22:52; 比较 王上12:28与 出32:4,8). 以色列最后在公元前721年被亚述掳去, 原因清楚列明在列王记下第17章(皆因他们拜偶像离弃真神, 不肯悔改).

 

在南方, 犹大国是由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组成, 加上利末, 其首都是耶路撒冷, 第一个王是所罗门的儿子罗波安. 犹大国在公元前606年被巴比伦(尼布甲尼撒王)攻陷, 圣城被毁. 虽然圣殿在公元前588年才被拆毁, 犹大国自公元前606年已成为巴比伦帝国的一部份, 它其余的两个王约雅斤和西底家其实只是诸侯王. 原因在历代志下36章可以找到, 因为“迦勒底人焚烧神的殿, 拆毁耶路撒冷的城墙”(19节). 以斯拉记记述“神的殿”的重造, 而在尼希米记却是记述“耶路撒冷城墙”的重建.

 

(B.2)   流放的时期: 神的百姓被掳到巴比伦, 被掳时期延续了70年, 可是这不单是历史的巧合. 这段被掳70年的时期是由神精心记算(代下36:20-21; 利26:33-34). 这被掳70年的时段由耶利米宣布(耶25:11-12; 29:10-24)在公元前606年开始, 接着巴比伦占领犹大70年之后, 耶利米的预言应验了(代下36:22; 拉1:1), 就是在公元前536年(被掳至巴比伦70年后), 波斯王古列下旨容让犹太人回返耶路撒冷重建圣殿. 我们不可忘记, 这一切也是祷告的答允(但9:1-19). 神赐祂的百姓“在受辖制之中稍微复兴”(拉9:8).[1]

 

(B.3)   流放后的时期: 第一班从放逐回归的百姓由所罗巴伯和耶书亚(也称耶书亚, 看 该1:1)所领导, 这一点强调一个十分重要的属灵教训. 这二位领袖的长征记载于以斯拉记第1至6章. 这次长征的目的是要重建圣殿. 工作在大利乌王六年时完成(拉6:15), 约在公元前515前(大利乌开始是在公元521年). 哈该和撒迦利亚的讲道与这时期有关(拉5:1-2; 6:1-14).

               

57年之后, 在公元前458年, 在亚达薛西王七年(拉7:7; 注: 亚达薛西王开始作王是在公元前465年), 第二班被流放的人在以斯拉亲自领导下回国. 以斯拉第7至10章记载这事. 这次长征是要美化圣殿; 参看 拉7:27. 在以斯拉记第1至6章和7至10章的两段时期之间, 我们读到以斯帖记所记述的事, 事情的背景是波斯, 不是在以色列. 当然掌权的君王是亚哈随鲁, 历史上称他为Xerxes, 是以上所提到亚达薛西的父亲. 在公元前485年, 他开始登基, 以斯帖是在他作王第7年成为王后(斯2:16), 时间是公元478年. 以赛亚书45:15适切的给以斯帖作了释义  —  “救主以色列的神啊, 你实在是自隐的神.”

               

尼希米记延续以斯拉的故事, 在公元445年开始, 约在亚达薛西王的第20年. 因此, 尼希米是在以斯拉之后13年来到耶路撒冷, 当时以斯拉仍在耶路撒冷城(尼8:4; 12:36). 他在耶路撒冷12年(尼5:14), 之后他回到亚达薛西王那里(尼13:6). 因此, 全书主要的时期为公元前445至433年. 亚达薛西王下旨重建城墙之事, 刻记在但以理书9章的“七十期”(“七十个七”, 即 70 x 7 = 490年)的开始(但9:25). 以斯拉是与圣殿重建有关. 尽管尼希米是一名出色的领袖, 百姓仍然倾向背道, 玛拉基书清楚说明, 百姓的属灵情况开始不断后退.

 

 

(C)   本书所论到的地点:

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 联同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的伴随事奉, 是给予末后日子的. 他们记述的历史, 关于犹太人关心耶和华和设立祂名的地方, 他们背向巴比伦, 起程归回家乡. 耶路撒冷是“耶和华所选择要立为祂名的居所”的地方(申16:2,6; 尼1:9). 申命记16章解释这句话的重要性: “你一切的男丁… 一年三次, 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祂”(16节). “朝见祂”意思是进入圣殿的界限. 在新约, 保罗形容地方召回为“神的家”(比较 拉3:8的“圣殿”一词, 原文是“神的家”, KJV: the house of God), 而保罗也以同样的方法来形容地方召会(提前3:15). “神的殿”和“神的家”是用来形容神居住的所在, 也是祂今天设立祂名的地方. 我们希望可以从以斯拉记得着教训, 帮助我们今天的建造.

               

我们要记得, 余民把背转向“巴比伦”, 把脸朝向“立名之地”. 正确地, 这正是今天我们所需要的. “普世合一运动”将在“奥秘哉! 大巴比伦, 作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找到它的最终结局(启17:5). 敬虔的犹太人却呼喊: “耶路撒冷啊, 我若忘记你, 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诗137:5-6). 我们今天也应该从内心深处, 为着“祂立名的地方”有同样的爱慕和热情.

 

 

(D)   本书的目的:

是的, 为何犹太人需要实在的回归? 这不单是因为“你们要从那城出来, 免得与她一同有罪”. 更是在对的地方为神建造. 这些书卷描述他们是在“立祂名的地方”建造的人. 这立刻把我们指向新约. 在哥林多前书3:10-12, 保罗形容召会的建造. 他告诉我们: (a) 我们应该在哪里建造(在正确的根基上); (b) 我们应该如何建造(小心谨慎); (c) 用什么建造(金、银、宝石, 即上好的东西).

 

也许这是我们重估自己建造的一个好机会, 或甚至扪心自问, 我们究竟有没有建造! 我们将看见, 在以斯拉记第3章的好开始, 紧随的是第4章的不景气, 而先知哈该(拉5:1)迫于无奈地对百姓只满足于从巴比伦归回的现状而猛烈抨击和责备,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 “这百姓说, 建造耶和华殿的时候尚未来到.” 那时, 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 “这殿仍然荒凉, 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吗?”(该1:2-4). 他们有时间“做自己的事”, 可是, 神所关心的事, 他们却不关心. 他们高兴能回到耶路撒冷, 就此而已. 有些人高兴能在召回当中, 也就此而已, 没有为爱他们的主付出, 使神的家荒凉, 此事实为可悲.

 

 

(E)   本书的次序:

以斯拉和尼希米的次序很有意思. 重建的先是圣殿, 神所关心的事(敬拜)先得着优先看待和处理, 第二是城墙和城门. 属世的智慧却不是这样, 做好防御明显是较理性(和优先)的做法! 这也正是他们起初所做的, 可是他们的防御是在于神: “他们在原有的根基上筑坛, 因惧怕邻国的民, 又在其上向耶和华早晚献燔祭”(拉3:3). 我们万万不能忘记: 神是防御敌人的强大保障, 让神在我们的生命中得着祂应得的首位. 在这方面的失误将招致严重的灾难(启2:4-5). 每个召会该有的特征是: “人听见祂在房子里”(可2:1; 或译“人听见祂在家里”[ KJV: he was in the house ]; 意指人能够知道神在祂的召会中).[2]

 

注: 犹太人共有三次在被掳后归回:

第一次在所罗巴伯的带领下  —  重建祭坛

第二次在以斯拉的带领下  —  重建圣殿

第三次在尼希米的带领下  —  重建城墙

 

 


[1]               犹太人共有三次在被掳后归回: 第一次在所罗巴伯的带领下  —  重建祭坛; 第二次在以斯拉的带领下  —  重建圣殿; 第三次在尼希米的带领下  —  重建城墙.

[2]               上文改编自“以斯拉记简介”(译自Believer’s Magazine). 载《恩言》2007年3/4月刊, 第13-16页.

« 返回到书卷目录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