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中的基督: 会幕所预表的基督 — 铜洗濯盆
(A) 序言
以色列人曾在旷野行走了将近40年. 旷野是充满沙尘的地方. 当旧约祭司走在旷野的沙土上, 脚必沾染沙尘的污秽. 他们进到圣所中供职前必须洁净, 因为神说: “你们要圣洁, 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19:2). 看着沾满尘埃的手和脚, 祭司该怎么办呢? 感谢神, 他们不必忧虑难过, 因慈爱的神已为他们预备了洁净之法 — 洗濯盆! 我们在上期已看到铜祭坛如何预表基督, 本期, 我们将探讨洗濯盆所预表的基督, 并它对今日信徒的重要和意义.
(B) 洗濯盆的字义
祭司在进入圣所和在祭坛献祭之前, 要先用水洗手和洗脚, 而这盛载水的盆称为“洗濯盆”(出30:18). “洗濯盆”(AV: laver; NIV: basin)一词原文是 kîyôwr {H:3595},[1] 意即“圆的东西、锅子、盆子”.[2] 圣经没描述洗濯盆的形状, 但由于这词常指圆形之物, 所以一般学者都认为洗濯盆是圆形的盆子.
洗濯盆是用铜制造的(出30:17). “铜”一字原文 nechosheth {H:5178}, 意即“铜”(copper). 英文圣经译本《钦定本》(Authorized Version)将这字译成“brass”— 黄铜; 也有些译本译作“bronze” — 青铜(包括NIV、NRSV、Living Bible等). 我们在上期谈到铜祭坛时已经指出, 根据钱伯斯(Laurence T. Chambers), “brass”(黄铜)是错误译词, 正确应为“copper”(铜).[3] 中文圣经《和合本》准确地将之译作“铜”.
(C) 洗濯盆的结构
洗濯盆有两部分, 盆和盆座(出30:18), 都是用铜制成的. 铜座可能只是用来承托着铜盆, 至于铜盆, 有学者认为可能有两个, 一个供祭司洗手用的“上盆”(upper basin)和一个供他们洗脚用的“下盆”(lower basin). 会幕的主要圣器如约柜、金香坛、陈设饼桌子和铜祭坛皆有明确的尺寸记载, 洗濯盆却没有. 威斯曼(Alex Wiseman)表示, 圣经没记述洗濯盆的形状和体积; 所要我们学习的功课可能就是它乃是完全丰足的(all sufficient). 圣经也没记载当全营启程时, 它如何被人遮盖或搬运; 这可能教导我们它是随时可用的(always available).[4]
有者认为圣经作者是一时疏忽, 才遗漏了对洗濯盆尺寸的记载. 对于此事, 约翰·理祈(或译“理祁”, John Ritchie)[5]贴切写道: “圣经没告诉我们这器具的形状和体积, 也没记载它在旷野被搬运的方法. 这是属‘耶和华隐秘的事’(申29:29), 我们不必猜测, 也不要以为自己比写这书的更有智慧. 圣经中像这种情形的缄默是同样重要的, 因为是属神的; 这并不是作者的遗忘或遗漏. 其他器具的长度、阔度都有详尽的描述, 也谈及杠和环, 就是利未人在路程抬在肩头上的(看民数记第4章). 但在有关洗濯盆的指示上, 并未提及杠或环. 是遗漏吗? 当然不是.”[6]
(D) 洗濯盆所预表的基督
无疑地, 洗濯盆预表主耶稣基督, “正如基督爱教会, 为教会舍己. 要用水借着道, 把教会洗净, 成为圣洁, 可以献给自己, 作个荣耀的教会, 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 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5:25-27). 洗濯盆述说有关基督几方面的真理.
(D.1) 基督耐得住神的审判
金和铜是制造会幕圣器的主要金属, 而洗濯盆是用铜制成的. 梭陶(Henry W. Soltau)指出, 金只限于用在被遮盖起来的圣所里, 只用在其内的圣器; 但银和铜则用来制造外院的物件和圣器. 金代表荣耀(glory)和贵重(costliness), 铜则象征稳固(firmness)、坚固(solidity)、不朽(incorruptibility)和忍耐力(endurance). 我们读到“铜门”(诗107:16)、“铜链”(士16:21)等, 表明极大能力和坚固不摧. 在异象中, 约翰看到人子的脚“好像在炉中煅炼光明的铜”(启1:15), 象征着那位将施行一切审判的主是满有权能和力量. 因此, 祭坛和洗濯盆的铜使我们联想到基督坚定的心志和属神的耐力, 能为罪人承受得住神的忿怒和审判. 他“轻看羞辱, 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来12:2).[7]
(D.2) 基督洁净人去事奉神
神吩咐摩西说: “把洗濯盆安在会幕(AV: tent of the congregation, 指会幕的圣所)和坛的中间, 在盆里盛水”(出40:7; 也参30节). 铜洗濯盆置放在铜祭坛与会幕的圣所之间, 这样的安排是要表明一系列有关罪人靠基督蒙救赎的真理. 首先, 我们是经过会幕院子的大门, 进入会幕的院子里. 主耶稣说: “我就是门. 凡从我进来的, 必然得救”(约10:9). 我们在此学习到救恩的一大真理 — 耶稣基督是“唯一的道路”, 唯有靠着他, 我们能进到神面前(约14:6).
经过大门后, 我们来到铜祭坛面前. 在此我们学到蒙神悦纳的宝贵真理. 以色列人借着铜祭坛上焚烧的祭牲而罪得赦免, 蒙神悦纳; 照样, 信徒不单蒙救赎脱离罪的刑罚和神对罪的忿怒, 得以进到神面前, 更是按照耶稣基督的完美和香气蒙神悦纳, “我们借这爱子的血得蒙救赎, 过犯得以赦免, 乃是照他丰富的恩典”(弗1:7).
再走前一点, 我们来到铜祭坛与圣所之间的洗濯盆面前. 神借此圣器再教导我们一项宝贵的功课. 正如祭司必须在此洗净手脚, 方能进入圣所执行事奉, 今日作为祭司的我们, 也必须时时靠着主耶稣基督得洁净, 才有属灵的能力和资格去事奉那永生的神. 大卫说: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 谁能站在他的圣所? 就是手洁心清, 不向虚妄, 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24:3-4). 洁净是站在神的圣所事奉他的条件. 我们罪的污秽不单需要靠铜祭坛(祭牲)的“血”来洗净, 也要靠洗濯盆的“水”来洗净. 主耶稣正是这两样圣器的预表, 他用血和水来洗净人的罪, “ 这借着水和血而来的就是耶稣基督, 不是单用水, 乃是用水又用血”(约壹5:6); 主耶稣的肋旁在十架上流出“血和水”, 也述说这方面的真理.
(D.3) 基督双重的洗净罪恶
祭司供职前必须在铜盆里洗净手脚, 忽略这事的祭司必遭杀身之祸(出30:20-21). 这条例提醒人在为神执行任何任务之前, 洁净和服从是必要的. 因此, 以赛亚呼吁说: “你们离开吧! 离开吧! 从巴比伦出来, 不要沾不洁净的物, 要从其中出来. 你们扛抬耶和华器皿的人哪, 务要自洁”(赛52:11). 值得留意的是, 在祭司职分中有两种的洗. 为要明白洗濯盆的教训, 我们必须
谨记此事.
(D.3.1) 重生的洗 — 一次的沐浴
在承接圣职之日, 祭司们被带到会幕门口, 摩西用水替他们沐浴, 洗净全身(出29:4; 利8:6). 此乃承接祭司圣职第一件洗净的事. 只有“洗净”了, 祭司才可穿上圣衣, 抹上膏油, 否则不准进入圣所敬拜和事奉神. 这个洗净需要借助他人, 祭司不容自洗. 在整个祭司职任期间, 他们用不着再次这样的洗(沐浴). 在预表上, 此洗乃“重生的洗”. 多3:5说: “他便救了我们, 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 乃是照他的怜悯, 借着重生的洗, 和圣灵的更新.”(注: 英文圣经《修订本》(Revised Version)将“重生的洗”[washing of regeneration]译成“洗濯盆的洗”[laver of regeneration]).
约翰·理祈(John Ritchie)就此指出, 出29:4的“洗”在原文(希伯来文)含有“洗全身”的意义; 与出30:18有关洗濯盆的“洗”有别. 这一次的“洗全身”(洗澡或沐浴)是敬拜和事奉之前必须有的洗, 且一次就成就了, 足以让祭司站在蒙洗净的“地位”上(我们称之为“地位性的洗”, positional washing/cleansing). 它是“重生的洗”, 就如第二次出生一样; 除非人重生, 否则他不能敬拜神; 除非他有了属神的新生命, 否则不能进到神面前与他交通. 人也许有聪明智慧, 甚至道德、敬虔, 但除非他从上头(属天)而生, 他的地位还是在神家之外, 是在属天祭司职分的敬拜和事奉范围之外. 除非借神至高恩典的工作, 宣告他‘全身洁净了’, 否则他没有资格踏入圣所的地面上.[8]
(D.3.2) 每日的洗 — 多次的清洗
走在旷野路途中, 祭司的手和脚必然因沾染尘埃而不洁, 需不断地洗净, 洗濯盆内的水正是为此预备的. 新约有一事阐明洗濯盆的真理, 即主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为门徒洗脚一事. 当主耶稣要为彼得洗脚时, 彼得不肯. 主耶稣说: “我若不洗你, 你就与我无分(无份)了”(约13:8下), 彼得却反过来要求“全身手脚都要洗”(约13:9), 主说: “凡洗过澡的人, 只要把脚一洗, 全身就干净了”(约13:10上).
马有藻解释道: “耶稣以‘洗脚’与‘洗澡’代表两种属灵情况. ‘洗澡’(希腊文: louô {G:3068})是洗身的, 故比喻得救(重生); ‘洗脚’(希腊文: niptô {G:3538})是洗身体的部分, 比喻生活或事奉. 当人信主时, 他的罪全被涂抹, 全被洗净, 如全身经历‘洗澡’般(参 林前6:9-11; 多3:3-7; 启1:5). 但是他的生活常与世界接触, 甚易被世界沾染, 以致屡常犯罪, 所以要常求神洁净、赦免(参 约壹1:9), 这是脚的部分, 因经常走路, 被尘埃泥泞弄污, 故要经常清洗. 所以耶稣的教训是: ‘凡洗过澡的(喻已得救), 除脚以外(喻生活), 不需要再洗, 因为他的全身是干净的.’”[9]
祭司在领受祭司职任时已洗过澡一次(利8:6). 过后, 他们需要经常洗手和洗脚. 换言之, 一次洗澡(沐浴全身, bath), 多次洗净(洗净手脚, cleansings). 今日所有信徒都是祭司(彼前2:5,9). 我们只需要一次重生的洗(bath of regeneration)(约3:5; 13:10; 多3:5), 可是我们需要经常不断地洗我们的手(来事奉主)和脚(来走敬虔之路)(约13:10). 我们若不洗, 就与主无分了 — 失去与主的相交. 何等严肃的真理! 若不洁净, 我们与主的交通便破裂, 敬拜和事奉的能力也随之失去. 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一针见血地指出: “自我审判必须在敬拜以先” (self-judgment must precede worship)(林前11:31).[10]
(D.4) 基督用神的道洁净人
祭司用洗濯盆里的水来洗净手脚上的尘埃污秽. 我们用什么来洗净属灵上的污秽呢? 我们要用那代表“神的道”之水, “少年人用甚麽洁净他的行为呢? 是要遵行你的话”(诗119:9; 也参 约15:3; 弗5:26).
无疑地, 洗濯盆内的水是表明“神的道”. 正如上文所说, 主耶稣在顶楼(upper room)为门徒洗脚时, 向彼得说: “凡洗过澡的人, 只要把脚一洗, 全身就干净了. 你们是干净的”(约13:10). 门徒如何在属灵上干净呢? 主耶稣说: “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 已经干净了”(约15:3). 主耶稣在分离前的“大祭司代祷”中向父神说道: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 你的道(即神的道)就是真理”(约17:17).
简而言之, 洗濯盆象征清洁或纯洁的需要 — 要洗净污秽. 虽然在铜祭坛那里已得到礼仪上的洁净, 祭司还需要洗净实际的污秽. 祭坛述说靠燔祭(主耶稣)得救恩 — 一次就够了; 洗濯盆则述说靠水(主耶稣的话, 即神的道)得成圣 — 一次不够, 需要连续不停和持续不断的洗净. 我们应当时常阅读圣经, 思想主的话, 让他的道如清水般地洗濯我们; 一旦主借着圣经光照我们, 指出我们的恶行污秽时, 愿我们立刻向主认罪, 求他赦免, 并用其宝血洗净, 这样我们便能得到每日的洁净.
(D.5) 基督供应随时的洗净
史密斯(J. Denham Smith)写道: “让我们特别留意到在以色列人走旷野路程时, 其他的预表性的圣器都有遮盖,[11] 但洗濯盆却没有. 这是否教导我们它是随时可用的(always available)? 圣经对此保持沉默; 但有一事是我们肯定知道的, 神的供应是我们随时随地可得的, 这供应就是基督我们的大祭司, 以及他救赎工作的价值, 随时都为我们显在神面前.”[12]
我们虽会偶然跌倒甚至犯罪, 但使徒约翰说: “若有人犯罪, 在父那里我们有一位中保, 就是那义者耶稣基督. 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约壹2:1-2); 又说: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 必要赦免我们的罪, 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1:9). 感谢神, 主耶稣基督(洗濯盆)所供应的救赎何其丰沛, 随时可得!
洗濯盆不单预示我们现今需要每日靠基督得洁净, 它也暗示我们将来在天上不必再洗净了. 约翰·理祈(John Ritchie)写道: “现今的世界正是神的赎民需用洗濯盆洗手脚的地方; 圣徒的脚只是在地上才受玷污和污染, 所以需要这恩惠的服事. 当我们上到天上, 脚便不会再有玷染了. 我们站在明透如玻璃的精金街道上, 永远纯全无瑕. 在启示录中, 记载了与这方面有关的事. 启示录是一卷充满表记和象征的书, 暗示圣殿和会幕里所有的家具, 但却没有提及(会幕的)洗濯盆和(圣殿的)铜海. 在强烈的比对下, 我们可见一玻璃海(启4:6), 反映着得赎者贞洁的美丽. 最后一点的污痕已从脚上洗净, 地上的尘埃不再玷污; 圣徒从他们的主得了荣耀, 再用不着洗濯盆和铜海了.”[13]
(D.6) 基督令人清爽与得力
洗濯盆不仅能洁净污秽(purity), 也能令人清爽(refreshment). 亚伦和其他祭司们经洗濯盆的洗濯后, 进入圣所时将是何等的清爽, 精神焕发. 相信所有与主保持亲密交通的圣徒都会有这宝贵的体验 — 当我们来到主的脚前, 聆听主的道, 让主的话仿佛清凉活水般地滋润我们的心田时, 我们的灵命便为之一振, 灵魂为之苏醒, 如大卫所说的: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诗23:2-3).
我们基督徒如今活在世上犹如旧约以色列人走在旷野路途上, 白日炎热难挨. 但经圣经 “清凉活水”般地洗濯后, 我们必定清爽无比, 重新得力, 难怪大卫论到主的话时说: “耶和华的律法全备, 能苏醒人心. 耶和华的法度确定, 能使愚人有智慧. 耶和华的训词正直, 能快活人的心. 耶和华的命令清洁, 能明亮人的眼目. 耶和华的道理洁净, 存到永远. 耶和华的典章真实, 全然公义. 都比金子可羡慕, 且比极多的精金可羡慕. 比蜜甘甜, 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诗19:7-10).
(E) 结语
洗濯盆预表基督救赎的永久功效, 能不断地洗净人的罪. 我们应当感谢神, 并珍惜他赐给我们基督这洗濯与洁净的泉源, 时刻来此洗濯盆前得着洁净. 在新约时代作为祭司的我们务要谨记: 我们所事奉的神乃是烈火(来12:29), 是圣洁的(彼前1:16). 我们若要与主同行, 敬拜和事奉他, 就必须行在光明中, 以神话语的亮光来省察自己, 借着神的道不断试验和洁净我们一切的工作、行为和意念, 以适合享受交通和执行事奉.
洗濯盆还教导信徒另一当尽之责. 约翰·理祈(John Ritchie)说得好: “洗濯盆是用以色列妇女的镜子(铜镜)造成(出38:8). 镜子反映一己的样貌, 能照出人的美丽和缺陷, 却无法改变现状. 镜子显明污斑, 却不能把它除掉, 女子的美貌是她的特征, 她自然爱惜镜子, 但她们却乐意放弃镜子, 为要作成洗濯盆, 给神的祭司使用. … 亲爱的圣徒, 你有没有为神放弃过任何事呢? 神的恩有没有感动了你的心, 使你把从前心爱的为耶稣献上呢? 有很多人嘴里说他们爱慕‘主的荣美’, 却把自己用世上的华美装饰起来, 在这拒绝主的世代中寻求人的荣耀.”[14] 愿主的恩典和慈爱激励我们, 好叫我们为主放下自己所宝贵、所珍爱的, 来成就神的旨意, 供应神家的需用.
[1] { }括号内的编号是采用百年前司特隆(James Strong)制定的原文编号. 这编号最先使用于他的著作《司特隆圣经汇编》(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他将圣经原文的每一个字, 按字母顺序编上数字号码, 以方便不识原文的读者作参考之用. 此种编号现今为世界各著名原文工具书籍所通用. 在《家信》的文章中, { } 括号内编号前的“H”指希伯来文字(Hebrew), “G”则指希腊文字(Greek).
[2] Kîyôwr 一字在旧约中出现23次, 最常译成“盆”(11次, 王上7:38; 代下4:6; 亚12:6), 其次是“洗濯盆”(9次, 出40:7; 利8:11), 也译作“罐”(1次, 撒上2:14), “台”(1次, 代下6:13), “洗濯”(1次).
[3] 他的理由是: (1)黄铜(brass)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代还未被人知道和使用; (2)比较下, 黄铜的熔点(melting point)比铜(copper)低得多(铜的熔点约为1,982度), 用来制造燔祭坛是不实际的, 因为坛上的火不停地燃烧, 不可熄灭(参 利6:12-13); (3)黄铜是由混合金属制成的, 但神不允许这样的混合(参 申22:9-11). Laurence T. Chambers,Tabernacle Studies (Kilmarnock: John Ritchie Limited), 第92页.
[4] Ivan Steeds (ed.), Day by Day Christ Foreshadowed (West Glamorgan, UK: Precious Seed Publications, 2002), 第84页.
[5] 约翰·理祈(另译“约翰·理祁’, John Ritchie, 1853-1930)是奉主名聚会中一位令人敬佩的圣经教师. 有关他的生平, 请参2001年2月份, 第15期《家信》的“属灵伟人: 约翰·理祈(John Ritchie)”.
[6] 约翰·理祁著, 姚光贤译, 《旷野中的会幕》(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89年), 第49页.
[7] Henry W. Soltau, The Holy Vessels and Furniture of the Tabernacle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71), 第111-112页.
[8] 约翰·理祁著, 《旷野中的会幕》, 第52页.
[9] 马有藻著, 《分解真理的道 — 新约困语诠释》(台北: 天恩出版社, 2002年), 第96页.
[10] William MacDonald, The 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on Old Testament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92), 第122页.
[11] 民数记第4章记载要遮盖各种圣器: (1)掩盖约柜和施恩座(5-6节); (2)遮盖陈设饼桌子(7-8节); (3)遮盖金灯台(9节); (4)铺盖金香坛(11节); (5)铺盖铜祭坛(13-14节).
[12] J. Denham Smith, Thoughts on the Tabernacle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87), 第118页.
[13] 约翰·理祁著, 《旷野中的会幕》, 第49-50页.
[14] 同上引, 第50页.
Related
作者: 星火
刊登于2006年5&6月份第64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