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向基督 (上)


(A)      引言

许多基督徒对自己在世上的呼召缺乏认识, 以为罪人一旦到神面前认罪悔改, 清楚认识主耶稣基督的救赎, 一切过犯得蒙赦免, 那就一了百了. 在所信的福音上, 他们强调谨守神的话, 但对悔改以后的生活, 却很少关心, 甚至不闻不问. 关于信徒得救后生活上的教训, 圣经应该成为我们唯一的指标.

 

帖前1:9说: “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神, 要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 向神悔改是第一步, 因为属血气的人绝对不能服事神(罗3:10-12). 但在悔改以后, 服事就必然随之而来.可见神的目的不仅只是叫人悔改, 悔改只是一个必要的步骤, 他最终的目的是要人“服事那又真又活的神.”

 

 

我们在罗马书可以看到这个真理. 在第1章至11章, 保罗清楚说明罪人亲近神的途径, 从第12章1节我们便读到“将身体献上, 当作活祭, 是圣洁的, 是神所喜悦的, 你们如此事奉, 乃是理所当然的.” 第2节又劝勉我们要“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

 

“神的旨意”只能从“神的话”中寻得, 这是无可否认的真理. 我们若要知道如何按照神的旨意去服事这位又真又活的神, 我们就必须查考神的话. 诗119:105说: “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 是我路上的光”; 第99节也说: “我比我的师傅更通达, 因我思想你的法度.”

 

思考有关事奉时, 我们首先要思想“信徒究竟应在何处聚会?” 因为只有在聚会中, 信徒才得以互相联络、彼此融洽地与神交通. 无论是向神献上赞美感恩的敬拜聚会, 或是向神祈求的祷告聚会, 或是有主的话作劝勉和造就的讲道聚会, 神都要亲临其中(林前14:25; 太18:20). 无论在新约或旧约, 我们都可读到关于聚会的教训. 这些教训的地位极其重要. 例如出埃及记和利未记很多篇幅都谈到会幕(就是以色列人聚会的帐幕), 以及会幕事奉的准则. 同样在新约中, 紧接阐明救恩教训的罗马书之后, 哥林多前书就论及神所命定有关信徒聚会的原则.

 

令人惊奇的是, 信徒之间意见最分歧的, 莫过于在何处聚会的观点上. 有些信徒认为必须只参加持相同见解的聚会; 另一些则以为应该建立国家教会; 又有人却认为, 他们在哪里悔改信主, 就必须参加那里的教会; 还有一些信徒觉得, 他们只应当参加那使他们受益最大、蒙福最多的教会. 这些分歧的产生, 是不是因为神的话在这问题上说得不够明确? 还是圣经在这方面根本就没有提供明确的教训? 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查考, 学习这个极为重要的课题. 同时, 愿我们时刻谨记“听命胜于献祭”的教训(撒上15:22).

 

 

(B)      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的聚会

让我们先来谈谈旧约的重要性. 提后3:16说: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 于教训、督责, 使人归正, 教导人学义, 都是有益的.” 在林前10:11, 我们又读到: 以色列人在旷野所经历的一切, 都是我们的鉴戒(林前10:11: “他们遭遇这些事, 都要作为鉴戒, 并且写在经上, 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 最后, 来9:23更告诉我们, 旧约中可见的各物都是新约中属天及属灵事物的预表.

 

因此, 我们可从旧约有形可见的图画中,  寻得神属天属灵的心意. 就如旧约中的各种献祭, 乃预表主耶稣在地上的身份和工作; 神在地上的居所(彼前2:5; 弗2:20-22; 林前3:16).  使徒保罗在林前9:9-10也指示我们, 那些单纯属物质的教训都具有属灵的意义. 因此, 现在就让我们按这亮光, 来查考旧约中的教训.

 

创世记没有论及信主之人的聚会, 因为当时他们还未存在. 我们所看到的, 仅是在不敬畏神的人中间属个人性的事奉. 但值得注意的是, 一旦神将一个民族分别出来, 归于他的名下, 他就马上赐下教诲, 并要居住在他子民中间, 他的子民也要在他的居所亲近他. 亚伯兰进入迦南后, 就在伯特利求告耶和华的名. 圣经在此称那地方为“伯特利”(创28:19), 意为“神的家”(the House of God). 其实, 当时那地方叫作“路斯”. 大约160年后, 这地方才由雅各命名为“伯特利”(神的家). 每次亚伯兰迁离伯特利, 他就遭遇饥荒, 而当他归回伯特利以后(他就在那里筑坛献祭), 饥荒也很快就随之消失(创12:8-10; 13:1-4).

 

在创世记第28章, 我们读到神在这同一个地方向雅各显现.  当时, 雅各正前往哈兰途中, 这哈兰地后来就是他12个儿子的出生之处, 也就是以色列民族的发源地. 在创世记第35章, 我们读到神又将雅各带回伯特利, 并在那里亲自向他显现. 神在此向他应许说: “将来有一族, 和多国的民从你而生”(创35:11). 这一切当时都不过是预言, 其实际历史事实, 在出埃及记第19章以后我们才读到. 摩西向法老宣告全以色列人要向神献祭, 但这祭不能在埃及献, 因为逾越节的羔羊必须先被宰杀, 以色列人必须先得拯救, 一切与埃及的关系必须先全然割断, 然后才可献祭(出13). 只有这样, 神才能承认以色列人是他的子民, 他的居所才能临到他们中间, 神才能与他的子民同住. “又当为我造圣所, 使我可以住在他们中间”(出25:8). 从第25章到40章, 几乎每章我们都读到有关会幕和在会幕中事奉神的律例和诫命. 这会幕被称为:

a)     居所(出25:9, 参看  约翰·达秘[J. N. Darby]的译注).

b)     聚会的帐幕(出29:42; 参看同上).

c)     作见证的帐幕(民17:7, 参看同上).

 

这些名称清楚表明会幕的意义: 第一, 帐幕是居所, 神的家(出25:8-9); 就在这里, 神居住在他子民中间. 第二, 帐幕是与神会面的地方, 在神的居所里, 神与他的子民相聚. 第三, 帐幕是神在地上的见证. 从神的居所, 人们可以瞻仰他的圣洁尊荣, 同时也看到他的慈爱和恩惠.

所有以色列人每年要三次在这里聚会, 将初熟的果子献给神(出23:14-17). 凡献给神的一切祭物, 都要带到这里来(利1-7章). 祭司也是在这里命立, 被膏任职(利8-9章). 就连一切宰来食用的牲畜, 也都要首先带到这里来(利17:4).

 

对于认识神话语的以色列人来说, “在何处聚会, 难道还是个疑团吗?”(肯定不是, 因他们清楚知道神的心意, 编者按). 神的子民听了神的教诲, 随即甘心乐意、自觉自愿地顺从神的心意, 按他所指示的地方, 在他面前聚会, 这实在令他喜悦(出35章). 神虽然没有要求, 但他却期待这可悦纳的事奉. 当时, 以色列人何等光荣地回应了神啊! 他们举族上下都来到神面前, 甘心乐意地献上自己最好的. 女的献上珍宝首饰, 男的献上各种贵重金属、金银财宝. 自私之心, 贪恋财利之心都无法叫他们却步, 使他们不遵照神的心意而行.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献上同等份量的礼物, 一些心智聪慧的妇女可能比别人献上更多. 然而, 每个人献的时候, 都是甘心乐意的. 这岂不使我们想起初期教会的光景吗?(徒2:42,46; 4:32-35)

 

神善良的本性又怎样回应他子民这种崇高的情操呢? 当会幕依照神的心意一一建成, 他马上就在众目之下向他子民显现, 居住在他们中间(出40), 并从他的居所跟子民谈心, 好使他们知道他的一切巧妙意念.

 

神教诲他们近亲他, 同他一起分享所献的祭物(利3:11; 7:19). 他吩咐亚伦的儿子们在会幕门前侍立(利8:35), 打理献祭的职事(利9:9). 神又指教他的子民如何保持洁净(利11章). 若有人沾染不洁, 又当如何重得洁净(利12-15章). 神还指示他们当守的节期(利23章). 同时更指教他们如何持守自己的产业(利25章). 他赐给各人事奉的定位和职分, 使全民成为一个互相融洽配合的整体, 各人都按着次序而行(民1-4章). 除了 出40至民10:11之间的七个七日之外, 神更向以色列人显明了许多的奇事, 不可胜数.

 

既可惜又可悲的是, 以色列人在这美好光景不能持久. 在 摩5:25-26 (“你们在旷野四十年, 岂是将祭物和供物献给我? 你们抬着为自己所造之摩洛的帐幕和偶像的龛, 并你们的神星”), 神指责以色列人说, 他们在旷野时, 并不是向他而是向摩洛的帐幕献祭. 他们忘记了应当聚会的地方, 跑到错误的场所聚会, 那里并不是神居住的所在.

(C)      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的聚会

我们在申命记中读到新的教训. 在40年旷野飘流的末期, 以色列人来到约但河边, 准备进入迦南地. 神在此又给他们训诲, 告诫他们进入迦南以后, 应当如何行事为人. 申命记的分段是极为明显易懂的. 前11章是以色列人历史的回顾, 述说神怎样以恩典厚待他们; 从12章开始, 摩西向以色列人重申当遵守的典章制度. 而30至34章, 却是一幅预言的图像: 由于以色列人的背叛, 他们将被逐出应许之地.

 

如上所言, 首大段的11章是回顾以色列人走旷野的历史, 但却不单是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往事的重述; 其中特别彰显了神的信实与慈爱, 使以色列人得以存留. 一切的艰难困苦, 整整38年在旷野中的颠簸折腾, 都是他们叛逆的结果. 要是他们一开始就顺从神的话, 他们只需要11天的旅程, 就进入迦南美地了. 首段结尾的第11章, 又再一次强调, 只有完全依靠顺服神的话, 以色列人才能蒙保守, 得到神的祝福.

 

在以色列人表示愿意听从神的话以后, 神就从12章到19章再次向他们宣示他的律例和典章. 一如既往, 在这里神首先提及的, 仍然是关于他子民聚会事奉的事. 以色列人进入的这块土地, 居民个个满嘴偶像, 全都膜拜鬼魔(林前10:20). 人心总是容易向环境妥协, 进而被同化. 我们看到以色列人后来的历史正是如此. 可叹的是, 基督教会的历史也不例外. 故此, 神一开始就明明的宣告, 敬拜神与拜魔鬼是两件不能混淆的事, 无论在敬拜的目的或敬拜的方式上, 都不可相提并论! 世上有许多许多的鬼魔, 故此外邦人也就敬拜各式各样的偶像. 在高山之上, 在山岗之上, 甚至在青翠的树荫下, 到处都有外邦人膜拜的假神. 旧约始终一贯的原则, 乃是与此相反, 所强调的一贯真理是“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申6:4), 以色列人认他为造物主神、全能的主(耶和华). 故此, 他们只有一个敬拜神的地方, 也仅仅只有一个敬拜神的方式. 这与拜偶像完全不同. 在申命记12:2-7, 甚至12章整章, 以及其他多处的圣经, 都特别强调这个真理.

 

独一的真神、创造天地的全能者耶和华, 那位与以色列人立约的神, 自然有权命定他子民亲近他的地方和方式. 这也就是为何在申命记12章中, 我们6次读到关于聚会的地点, 说: “耶和华你神所要选择的地方”(申12:5,11,14,18,21,26); 而且进一步在14至18章、26章和31章中, 总共提及了21次之多. 神赋予他子民聚会的地点至高无上, 难道这些经文的用意不是要我们得着敬拜地点的深刻印象吗? 叫我们对选择聚会的地点更加谨慎吗?

 

神要他的子民合而为一, 就如圣所中的12陈设饼, 同出一个面团(利24:5); 又如大祭司胸牌上12块宝石排列一起(出28:15-21). 我们从以色列人过约但河时, 在河心捡起的12块石头, 也看到这个合一的象征. 在以斯拉的日子, 他又总共用了12头公山羊替以色列全民献祭赎罪(拉6:17).

 

这种实际可行的合一, 是由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敬拜对象和一致的心思意念所产生的(林前1:10). 我们神的名有奇妙的合一力量. 这一点是撒但所知道的, 亦是他最惧怕的, 这也是撒但千方百计想破坏合一的原因. 许多信徒没有看到这点, 可是不虔的耶罗波安却看得清楚. 他知道与主名相连的全民合一之敬拜, 会让犹大与以色列10支派的分歧分裂逐渐和解, 这将摇动他作为以色列王的地位. 所以耶罗波安在主所拣选立他名的居所以外, 另建了两处聚会的地方, 要阻止以色列人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去敬拜神(王上12:25-30).

 

申命记第12章所吩咐的典章和律法, 是要以色列全民明白和实行合一. 他赐给以色列人的产业十分丰富, 希望他们懂得感恩, 以一些祭物回报那位赏赐他们的主. 这正是此章多次提及自愿祭的原因(注: “自愿祭”英文是free will offerings, 《和合本》译作“甘心祭”, 指那些非神所命定的, 由献祭者随己意自愿献上的礼物). 只有十一奉献(十分之一的奉献)和初熟祭是人人必须献的. 神要求人的奉献必须出于自愿, 人要带着感恩顺服之心, 来到神所居住的地方献上. 也就是说, 神要亲自从奉献者手中接纳, 并与他们一同分享所献的祭物. 祭物的一部分是神的食物(也译作“粮食”, 利3:11,16), 另一部分则由他子民和其儿女、仆婢和利未人在神面前欣然共享的. 对我们活在地上的人来说, 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奉吗?

 

然而, 这样的事奉仅是替那些心存神爱, 又珍惜与神相交的人预备的. 路加福音第15章的长子并不珍惜他与父亲的亲密关系, 他要的只是跟他的朋友们一起吃喝玩乐, 却不要父亲的参与. 在属灵方面, 这实际上就是拜偶像! 与 赛26:8的“我们心里所羡慕的是你的名, 就是你那可记念的名”, 和 申18:6的“一心愿意到耶和华所选择的地方”的利未人相比, 真有天渊之别!

 

自申命记第12章以后, 我们看到神选择的这个地方, 在他子民的生活中高居重要地位. 神居住在他们中间这一事实, 必大大影响神子民的生活. 在第14-15章中, 我们读到以色列人在神面前, 就是在主立为他名的居所, 享用土产和初熟的五谷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 学习时常敬畏耶和华他们的神. 第16章则谈到逾越节的牺牲, 七七节和住棚节的条例. 第17章解答了各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18章命定了利未人事奉的典章. 第26章说到初熟的土产当装在筐中, 献在神的坛上. 申31:11最后的命令规定每逢七年的最后一年(豁免年), 祭司要在以色列众民面前, 将律法念给他们听.

 

从 王上11:36, 我们知道在申命记中提及的, 神所选择立为他名的居所, 就是耶路撒冷城. 诗78:68表明, 神拣选了他所爱的锡安山, 将他的圣所建立在那里(注: 耶路撒冷城位于锡安山上, 耶路撒冷城内的圣殿也建在那里). 从诗78:70, 我们进一步看到神将这个地方与他的仆人大卫联系在一起, 预表大卫的子孙(主耶稣基督), 就是那位曾在太18:20谈到与他名相关的, “因为无论在那里, 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 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20; 编者注: “奉我的名聚会”原文直译为“聚集归入我的名”).

 

诗篇第132篇让我们看到, 大卫年轻时早已寻求神愿意居住的地方. 后来他找到的, 就是当年分给迦勒产业之地(书14:9). 在这里, 可拉的后裔也找到了一条旷野中的平坦大道(诗84:5), 这就是他心里想往的锡安大道. 我们的心若不先找出这条大道, 如果我们不完全信靠神的话(这话使我们知道他选择立名的居所), 我们便永远无法找到这地方. 大卫基于自己的一段卑微经历, 才学懂锡安山就是神所拣选的地方. 在历代志上第21-22章, 我们读到神的审判先是针对大卫的骄傲, 只有当他付出了全部代价后, 神才向他显明作为神居所的地方. 人若要脱离自然本性的种种束缚, 紧紧遵从神的旨意而行, 就得付上代价, 作出牺牲.

 

不幸的是, 以色列人并未能遵守主的诫命. 当那些亲眼见过神大能作为的前人离世后, 以色列人马上转去拜偶像了(士2:7-13; 何4:13). 神申斥他们在高山顶上、小山岗上, 在橡树、杨树、栗树之下献祭烧香, 作了神在申命记第12章中, 严严禁止的那些恶事. 甚至像所罗门这样敬畏神的人, 也在净光的高处烧香, 直到神赐给他一颗智慧通达的心, 他才停止(王上3章).

 

神几乎向所有的君王都发出这相同的申斥, 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敬畏神, 神却没有对他们的罪避讳不谈. 历来如此, 人总是糟蹋了神所托付他的一切, 以色列人在此也不例外.

 

 

(D)      以色列人被掳至巴比伦后

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 我们看到以色列历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由于他们的不忠, 神的荣耀便离开耶路撒冷, 正如以西结书第8章中所描绘的可怕一幕. 耶路撒冷原是“耶和华选择立名的居所”, 主的宝座就在其中(代上29:23). 可是现在, 神却称它为“淫妇”和“妓女”(结16:32,35), 北方的10个支派已经被撒缦以色(当时的亚述国王)掳至亚述国去了. 134年后, 犹大王国也被尼布甲尼撒毁灭, 大部分的犹大居民被掳到巴比伦.

 

但神施恩记念那些在被掳中持守信念的余民(remnant), 感动波斯王古列, 允许被掳70年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 正如这事发生之前的150年至200年, 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一样. 当时只有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的少数人, 把握回返的机会. 按照以斯拉记2:64的记载, 跟随所罗巴伯一起回国的, 共有5万2千人左右. 如果我们回忆一下, 当年犹大和以色列曾建立一支120万人的军队(代下13:3), 我们就会看出回国的人数实在微乎其微. 其余大部分的人, 对神所赐的应许之地, 或神殿所在的耶路撒冷, 都毫无向往之情; 还有一些人(如但以理、以斯帖等等)则由于他们的职位或年龄的限制而无法回国.

 

然而, 神与这少数回国的余民同在, 勉励和坚固他们的心, 保护他们免遭敌人的伤害, 并施恩帮助他们. 但这一切并不意味着神在恢复以色列人的原先地位. 神绝对不会对他子民的不忠置若罔闻, 也不会去恢复那因人的罪行和不忠而失去的原有境地. 神没有恢复亚当在伊甸园中的地位, 甚至蒙神恩赐、得着基督救恩的基督徒(注: 基督作成的救恩, 带给神无比的荣耀, 远远超过了亚当和他子子孙孙带给神的羞辱), 也不能重进伊甸园, 尽管他们的地位远比亚当在伊甸园中的地位尊荣高贵得多.

 

这些回归的余民, 必须在“见不到神”的情况下自己生活, 因为神的宝座不再位于耶路撒冷了. 一位出生于大卫王族后裔, 名叫所罗巴伯的王子, 虽然也曾登基作王, 但他只不过是波斯帝国统治下的一位行政官罢了, 因为神已将他的荣耀撤离耶路撒冷, 他已将主宰世界的政权赐交给了外邦列国(书3:11; 代上29:23; 但2:38; 赛45:1). 神认可了外邦国度的统治权. 在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的预言中所说的日期, 指的就是外邦君王统治的日期. 神恩待他的子民, 却不摧毁统治他们的外邦君王, 而是往这些外邦君王的心中, 输入善待犹太人的心意.

 

如果那时的余民说话行事像现今的许多信徒一样, 他们就绝对不可能回犹太地去. 摩西宣告神的律法以来(其中命定了12支派共同敬拜神的唯一地点, 以及明确命定了祭司的职任), 已经约有1千年了. 所罗门王建成雄伟辉煌的圣殿, 并遵照神向大卫显明的心意, 将圣殿中的一切物件安置就绪, 也整整有500年了. 可是, 当日的光景已一去不返, 因为人替不信和任意寻找借口, 违背了神的话.

 

1千年后的现在, 环境形势全都改变了, 信徒仍要死守摩西的教条吗? 神不是已经撇弃了耶路撒冷, 让城和殿一起被毁吗? 他难道不曾赐福给那些居留在巴比伦或其他外邦之地的犹太人吗? 我们只要看看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如以斯帖和末底改, 岂不证明他们所持的地位和立场是正确的吗? 他们有必要回到敌人占据蹂躏的巴勒斯坦吗? 现在回耶路撒冷?  那里已无人居住! 那里也没有献祭的坛, 更没有敬拜的殿, 连抵御敌人、防范恶事的城墙都没有了! 要恢复古时的原貌, 是绝对不可能的了.

 

难道远古时遗传下来的教训, 今天便没必要重新考虑吗?  几个世纪以来, 事实上也只不过有两个支派在耶路撒冷聚会敬拜神, 近70年来一切都全改变了. 在神的掌管之下, 已经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眼前只有少数犹大和便雅悯人以及几个祭司和利未人回到巴勒斯坦, 难道只是这一小撮人才认识真理? 而百分之九十以上没回去的人(其中包括但以理)都不认识吗? … 毫无疑问, 当时有许多人肯定是这样争辩过的. 要知道4万2千人还不到全体人数的百分之五呢!

 

然而, 信心并不随从人的思考和推论, 不管这些思考和推论听来多么合理. 信心也不管环境, 信心更不以眼前的结果, 去判断所采取的路线是否正确. 信心既不数算参与的人数之多寡, 更不允许历史来判断神的教训, 信心乃是用神的命令判断历史. 信心只考虑神所说的话, 而不依赖任何其他事物. 神的话已经说过, 巴勒斯坦是他应许之地, 耶路撒冷是他选择为立他名的居所, 也就是他的家, 是他子民亲近他的地方. 因此, 那些幸存的余民  —  听到这话之后, 他们便决心返回耶路撒冷. 当然, 路上危险重重, 住在耶路撒冷四围的外邦人更是敌意满盈. 但以色列人没有计较, 甚至连提都没有. 在他们返抵耶路撒冷时, 他们的心情是多么兴奋啊!

 

首先, 他们查证自己是不是以色列人的后裔; 是不是祭司家族的后代. 在太平时期, 没有这样做的必要, 因为大家都知道谁是以色列人, 谁是祭司或寄居的外邦人; 也没有必要去设立这样一个调查家谱的机构或组织. 然而, 在混乱腐败的非常时期, 就必须这样做. 在巴比伦, 外邦人很容易混进以色列人中间, 因为以色列人当时散住在外邦人中. 不幸的是, 他们甚至与外邦人混杂一起; 另一方面, 当时外邦人也迁入巴勒斯坦, 所以他们冒充以色列人并不难, 甚至连祭司也可能不是纯正的. 在这种情况下, 仅属个人自己的声称是不足为凭的. 在这腐败堕落的时代, 任何人都必须证实他的名分和权利. 当时, 所罗巴伯查不出某些人的家谱, 他只好将事交托神, 因为“主认识谁是他的人”(提后2:19). 所罗巴伯只能裁决那些证据确凿的案例, 证据不足的唯有盼望日后能有一位带着乌陵和土明(意即“光明和完善”)的大祭司(即主耶稣基督)兴起, 因此最后的判断, 必须按照无所不知的神所指示的作准.

 

神子民的家族谱系得到确认, 祭司身份获得验证之后, 以色列人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一起聚会敬拜神. 至于在什么地方聚会, 他们是清楚不过的, 当时“他们如同一人, 聚集在耶路撒冷”(拉3:1). 关于怎样敬拜事奉, 他们也没有任何歧见. 神的话在这些事上, 的确具有无法估计的价值. 在尼8:2-13, 我们读到神的话在这些余民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他们行动的第一步, 就是靠着主将祭物带到神面前, 恢复了向神献祭、赞美和敬拜.

 

他们之所以能毫无疑问地聚会、敬拜、献祭, 是因为晓得只有一个正确的地方, 就是“主选择为立他名的居所”, 也就是耶路撒冷; 只有一个祭坛, 那就是神圣殿的前廊属俄南门口的铜坛. 显然, 那时圣殿已不复存在, 但圣殿的废墟还在那里; 铜坛也不再立于殿前, 但原来的地基未变. 就在原处, 余民重建祭坛. 先知玛垃基称这个坛为“主的桌子”, 就在殿外庭院中的这个祭坛上, 他们遵照神人摩西律法书上所写的, 献上燔祭. 他们又守住棚节, 照着神所晓谕摩西的, 将守节当献的祭物都带到这里来(拉3:1-6). 世上还有什么事, 能比得上在主名所居住的地方敬拜神更令人倾心、更称得上是顺服神的话呢?

 

现在, 以色列人既然甘心在一切事上顺服神的命令, 神就赐给他们更多的亮光, 满足他们更大的心愿. 他们每想到圣殿的废墟, 重建圣殿的愿望就更迫切. 圣殿全毁, 要重建昔日的壮丽辉煌再不可能. 难怪那些亲眼见过原先的圣殿之光彩的老年人, 看到圣殿重修时, 就伤心得痛哭流泪. 他们怎么也忘不了放着法版的约柜、盛着吗哪的罐子, 如今这一切都没有了. 每年一次大祭司在上面洒血的施恩座也没有了, 连居住在两个基路伯之间那属耶和华的荣光, 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利16章); 乌陵和土明更是久已不知所踪… 况且这么一点点人, 如此艰难贫困, 根本就没有能力重建圣殿, 更何谈恢复所罗门时期的光景呢?

 

尽管他们的力量如此微不足道, 重修的殿在人眼中又显得穷酸可怜、很不像样, 然而在神眼中却看为极其美好! 他察看的是他们的内心、他们的真心顺服. 这是最讨主喜悦的. 因此, 主勉励他们, 并告诉他们, 在主眼中, 这重修的殿与所罗门的殿一样荣美. 所罗门的殿、所罗巴伯的殿、希律的殿以及千禧年时的圣殿(结40-43章), 在神眼中都是一样, 无分彼此. 神的家只有一个. “这殿後来的荣耀, 必大过先前的荣耀. 在这地方我必赐平安. 这是万军之耶和华说的”(该2:9).

 

这一切并不意味着返回的余民, 要比留在巴比伦的弟兄们好. 他们都属同一民族, 都该同样遭神的震怒. 我们在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读到有关以色列人许多的软弱和罪过, 只稀奇神为何没有在审判时, 将他们毁灭净尽. 神曾借着先知哈该申斥他们说: “这殿仍然荒凉, 你们自己还住天花板的房屋吗?”(该1:4) 差不多整整4章的经文说到他们如何不顺从神的话(以斯拉记9章和10章; 尼希米记9章和13章3节, 23节). 他们跟外邦人混杂在一起, 甚至大祭司以利亚实竟然带头如此行! 我们又看到他们中间有权有势的人, 竟压迫贫寒人, 将穷苦的同胞卖作奴隶! 在许多事上, 他们的实际状况比居留在巴比伦或波斯的以色列人还要败坏. 我们只要将他们与末底改对比一下, 就一目了然了(以斯帖记3章和4章).

 

尽管如此, 神仍然将他们看成是他子民的代表, 将他们的历史记载下来, 并兴起许多外邦君王来帮助他们. 神又给他们差遣先知, 赐下宝贵应许… 至于那些散居在外邦的犹太人, 只有在他们与这些返回的余民有关时才被提及; 如以斯帖记, 当时不单是有关被掳的余民, 同时也是整个以色列民族将被灭绝的关键时刻.  简言之, 神在这些返回的人中, 除了看见许多软弱和失败之外, 也同时看到他们的顺服. 他们的确在寻求(虽然他们多次忘记了)神的心意, 要知道如何遵从他、事奉他. 整个顺服的原则引领了他们的脚步, 一一返回耶路撒冷这个照神心意聚会敬拜的地方, 就是“主选择为立他名的居所”, 因为“听命胜于献祭, 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 无论何时, 这原则都是正确有益的.[1]

(文接下期)
 

 


[1]               上文稍加修订自 韩易夫著, 《归向基督》(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92年), 第1-17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