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中的基督: 会幕所预表的基督 — 铜祭坛 / 燔祭坛


(A)       序言

会幕中有六个重要的圣器(holy vessels): 约柜、金香坛、陈设饼桌子、金灯台、洗濯盆和铜祭坛. 耶和华吩咐摩西关于制作会幕和这些圣器, 是从内至外的  —  从圣所的约柜开始, 至外院的门为止(出25-27章); 摆设这些物件的次序也是从内至外的(出40章). 约翰·理祈(或译“理祁”, John Ritchie)[1]道出其中真理: “从内至外… 这里带给我们预表真理的下传路线. 次序是从神到人, 叫我们想起神儿子的道路  —  从父怀的深处到伯利恒的马槽, 又上到各各他的十字架, 在那里解决了罪人一切的罪疚和需要. 而我们心灵欣赏真理的次序, 却是从外至内. 我们从门和院子开始, 经过铜祭坛和洗濯盆内进, 向前行至神的宝座(约柜上的施恩座)”[2] 上期我们已简略地看过会幕的门, 今天让我们思想从外至内的第一个圣器  —  铜祭坛.

 

(B)       铜祭坛的字义

铜祭坛(The Brazen Altar)也称为“燔祭坛”(The Altar of Burnt Offering)(出38:1). “祭坛”或“坛”(altar)一词在原文是 mizbêach {H:4196},[3] 此字源自 zâbhach {H:2076}, 意即“宰杀”(slaughter),[4] 所以祭坛可指一处宰杀之地. 此祭坛是用皂荚木制成, 并用铜包裹, 所以亦称“铜祭坛”. “铜”一字原文  nechosheth {H:5178}, 意即“铜”(copper). 英文圣经译本《钦定本》(Authorized Version)将这字译成“brass”—  黄铜; 也有些译本译作“bronze” —  青铜(包括NIVNRSVLiving Bible等). 钱伯斯(Laurence T. Chambers)指出, “brass”(黄铜)是错误译词, 正确应是“copper”(铜).[5] 中文圣经《和合本》准确地将之译作“铜”.

梭陶(Henry W. Soltau)评述道: “‘坛’一字在希伯来文中与‘祭牲’(sacrifice)的概念息息相关, 因它源自动词‘宰杀’(to slay or slaughter). 英文altar(坛)来自拉丁文, 意谓‘高’(high); 故不能正确表达原文之意. 祭坛所强调的是坛上的祭牲, 故与一切的祭司职事和一切在会幕里进行的敬拜有无法分割的关联.”[6] 铜在圣经中常代表公义的审判,[7] 所以“铜祭坛”一词所要表达的概念是: 神对罪的审判, 需要有祭牲的献上; “若不流血, 罪就不得赦免了”(来9:22).

圣经常称铜祭坛为“燔祭坛”(The Altar of Burnt Offering)(出30:28; 31:9; 35:16; 38:1; 利4:7,10,18). 我们在前几期论及利未记的五大祭物时,[8] 已看过燔祭的字义. “燔祭”(利1:3, burnt sacrifice or burnt offering)在希伯来文是 ‛ôlâh {H:5930}, 有“上升”之意,[9] 所以燔祭有时也被称为“上升之祭”(上升祭, ascending offering), 因为有香气的云烟从坛上往上升去. 故此, 燔祭可说是完全在馨香之气中上升的祭牲(sacrifice which entirely ascended in fragrance). 诺亚出方舟后所献的, 就是这类的祭. “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 就心里说: 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 …”(创8:20-22). 亚伯拉罕也被指示献上以撒为“燔祭”(创22:2).

梭陶(Henry W. Soltau)也指出, 翻译燔祭的希伯来文字( ‛ôlâh )意味着“上升”(ascending), 所以称之为“燔祭坛”是贴切的, 因为摆在此坛上的燔祭要完全焚烧, 其“馨香之气”要上升给神. 这字表明祭牲的一切精华(香气)从坛上的火中上升, 直达神面前, 蒙神的悦纳.[10] 总括而言, 铜祭坛强调罪的审判  —  宰杀祭牲, 而“燔祭坛”则述说完全献上  —  蒙神悦纳. 那位为我们的罪受神审判、在十架上完全献上自己而蒙神悦纳的主耶稣基督, 正是此祭坛所预表的真体, 应验了此祭坛所代表的真理.

 

(C)       铜祭坛的结构

会幕中共有两个祭坛, 一个是立于院子中的铜祭坛, 另一个则是立于圣所内的金香坛. 铜祭坛是正方形的, 用皂荚木制成, 然后用铜包裹. 这坛是四方的, 长5肘(2.25公尺), 宽5肘(2.25公尺), 高3肘(1.4公尺). 坛的四拐角上有四个角, 与坛接连一块. 与这铜祭坛有关的器具是: 盆(用来收去坛上的灰)、铲子、盘子、肉锸子、火鼎, 这些器具都用铜制. 铜祭坛是空的, 但坛里面有一个铜网, 这网的四角上有四个铜环. 铜网被安在坛里面, 网离地面1肘半, 刚好到达坛的半腰. 铜祭坛是用人抬的, 所以有两支用皂荚木制成及用铜包裹的杠. 把这两支杠穿在坛两旁的环子内, 利未人便可抬此祭坛(出27:1-8; 也参出38:1-5).

 

(D)       铜祭坛所预表的基督

会幕虽有两个祭坛, 但圣所外的院子只有一个, 即铜祭坛, 此外再没有别的坛了. 铜祭坛预表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或许有人会问: “既然祭坛上所献的祭物是预表基督, 那么祭坛本身又怎能预表基督呢?”事实上这不成问题. 主耶稣在太23:19说到那“叫礼物成圣的坛”; 是因为祭坛, 礼物才能成圣, 才有价值. 换言之, 犹太人所献的祭物是没有任何的价值, 除非它们是献在耶和华所指定和设立的铜祭坛上. 这祭坛给予其上的祭牲宝贵的价值, 使祭牲有赎罪的功效. 基督作为神的祭坛, 给予他的代死和流血那无比的价值和赎罪的功效. 唯有主耶稣基督是铜祭坛所预表的真体, 只有在他的身上, 我们可以找到铜祭坛所预表的一切答案.

 

(D.1)   基督为罪人承受审判

铜祭坛是会幕院子中唯一的两件圣器之一, 另一圣器是洗濯盆. 它们与会幕的门和圣所的门排列成一直线, 立在院子的空地, 所有支派都可看见它们, 所以这两件圣器的事奉形式是公开的. 这使它们有别于会幕里其他的圣器(如约柜、金香坛、陈设饼桌子、金灯台); 这些别的圣器都在圣所中, 只有祭司才可以进入圣所内看见它们. 此外, 这两件圣器是用铜与皂荚木制成(洗濯盆是全用铜制成的), 而圣所内的器具乃是单用金, 或皂荚木与金制成的. 铜可承受极高的热度. 圣经有几处论到铜, 都是与审判罪有关(民16:36-40; 启1:13-15). 简之, 铜在圣经中常代表审判, 祭坛表明献祭, 所以铜祭坛可代表基督在十架上, 公开地为罪人承受神对罪的公义审判与刑罚. 正如燔祭牲在铜祭坛上焚烧, 发出馨香气味, 使献祭者蒙神悦纳; 照样, 基督在“十架祭坛”上被神审判的烈火焚烧, 发出馨香之气讨神喜悦, 蒙神悦纳, 也叫一切信靠他的人同蒙神的悦纳.

约翰·理祈对铜祭坛与金香坛有如下的比较, 他贴切指出, 铜论到神在审判中; 金是神在荣耀里. 外面, 神要公义地对付罪和不洁; 里面, 神要在他荣耀里显现, 与他圣徒相交.简之, 圣所外面的圣器预表基督在地上的时候, 成就了救恩的工作, 以及这工作所生发的功用和果效; 会幕里面的圣器, 乃预表复活的基督在天上得荣耀, 以及他在天上继续替圣徒做的工作. 若没有铜祭坛和洗濯盆, 便没有祭司能进入神的居所; 若没有金香坛, 祭司也不能留在圣所内. 在铜祭坛, 我们看见基督偿还人的罪债, 把信徒带进与神永恒的交通中; 在金香坛, 我们看见基督在这关系上与圣徒维系的密切交通.[11]

 

(D.2)   基督是罪人必经之路

“在会幕门口, 燔祭坛…”(利4:7). 假设你在会幕中间画一条假想的线, 它所触及的部分, 都是那些关乎人进到神面前的圣器, 而铜祭坛肯定在此线上, 且是此线上从外至内的第一关. 铜祭坛提供我们唯一进到神面前的道路, 就是透过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所以主耶稣说: “我就是道路”(约14:6), 这话原意为“我就是那条唯一的道路”, 所以主耶稣接下去说: “若不借着我, 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耶稣基督是唯一的道路, 因此彼得被圣灵充满时宣告说: “除他以外, 别无拯救. 因为在天下人间, 没有赐下别的名, 我们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只有经过祭坛, 人才能到神面前; 除了靠着基督的宝血, 没有其他方法可到神面前. 铜祭坛的火是必须夜以继日地在坛上燃烧(利4:12-13). 坛上的烈火提醒我们“神乃是烈火”,是“公义和圣洁的”, 必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火不会熄灭, 神的圣洁永远长存, 他必刑罚罪恶. 没有基督的人, 必永远住在不灭的“永火”中(太25:41; 启20:10,14-15; 21:8). 铜祭坛上的火,是神永恒圣洁的可畏见证; 但铜祭坛上的祭物, 是神慈爱救赎的可靠凭证.

 

(D.3)  基督是所有人的需要

出27:1说: “这坛要四方的. 长5肘, 宽5肘.” 约翰·理祈指出, 铜祭坛是四方的, 西边相等, 象征完全平等. “并没有分别”(罗3:22: “就是神的义, 因信耶稣基督, 加给一切相信的人,并没有分别”); 不同地位和情况的罪人, 都同样地需要耶稣基督, 无论他们从何而来, 基督对他们都是一样重要的.[12] 四福音书和使徒行传给我们看见这项真理  —  人无论是何等地位和身分, 都同样需要耶稣基督. 犹太人撒该是一位曾欺诈人的“税吏长”, 是犹太人所痛恨的卖国贼, 他需要主耶稣的拯救(参路19:1-10). 另有一个有罪的女人(可能曾犯了奸淫的罪), 她来到主耶稣背后, 用香膏抹他的脚, 因她也需要主耶稣的赦免和拯救(参路7:36-50). 这些所谓公认的罪人, 都需要耶稣基督, 所以主亲自说: “我来本不是召义人, 乃是召罪人”(可2:17), 保罗也见证道: “基督耶稣降世, 为要拯救罪人”(提前1:15).

至于那些所谓敬虔的宗教人士又如何呢? 法利赛人尼哥底母是一位“犹太人的官”, 是“以色列人的先生”(教师), 这位有宗教与社会地位的犹太人夜里来见主耶稣, 也需要主的拯救(参约3:1-15). 意大利营的百夫长哥尼流是个“虔诚人, 他和全家都敬畏神, 多多周济百姓, 常常祷告神”(徒10:2). 然而, 像他这般虔诚良善的外邦人, 也需要主耶稣的拯救, 所以主差遣天使吩咐他去请彼得来传福音(徒10:1-48). 总而言之, 圣经清楚宣告: “犹太人和希利尼人(意即希腊人, 广义可指外邦人), 都在罪恶之下. 就如经上所记: ‘没有义人, 连一个也没有’”(罗3:9-10);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 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 因此, 世上所有的人都需要耶稣基督的拯救  —  “犹太人和希利尼人, 并没有分别”(罗10:12)  —  正如彼得所说: “除他以外, 别无拯救. 因为在天下人间, 没有赐下别的名, 我们可以靠著得救”(徒4:12)

 

(D.4)   基督融合人性与神性

“你要用皂荚木作坛.  … 用铜把坛包裹”(出27:1-2). 正如约翰·理祈所说, 单用皂荚木便经不起火, 但铜却能给予经火的耐力. “皂荚木”或作“不朽木”是预表我们主的人性, 而铜的组合乃预表主耶稣作为全能神的全备忍耐力. 当我们靠近、注视这位荣耀的以马内利, 我们的心灵俯伏, 脚步沉实! 主耶稣真是“童女所生”的婴孩, 是“女人的后裔”. 他有完全的人性, 也有完全的神性. 他是人的儿子, 也是神的儿子.[13]

 

(D.4.1)   基督完美不朽的人性

燔祭坛是用皂荚木制成, 然后用铜包裹. 钱伯斯(Laurence T. Chambers)指出, “皂荚木”(AV: shittim wood; NIV: acacia wood)乃论到基督作为一个得胜者(overcomer). 这种树是唯一能在沙漠中生长的木材乔木. 它在这方面胜过地上的干燥情况, 说明我们的救主在地上的完美生命. 他就如诗篇第1篇所说的那位蒙福之人, “不从恶人的计谋, 不站罪人的道路, 不坐亵慢人的座位; 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 昼夜思想, 这人便为有福”(诗1:1-2). 主耶稣这位至圣者来住在这个罪恶满盈的世界  —  这个道德的干旱沙漠, 在神眼中毫无青翠美丽之处. 他喜爱神的律法(神的话), 昼夜思想, 以致他三次面对撒但的试探时都说“经上记着说”. 诚然, 他活出他所说的: “人活著, 不是单靠食物, 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4:4).[14]

钱伯斯亦表示, 《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 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称皂荚木为“不朽木”(incorruptible wood). 据说这种木可浸在水中多年而没有任何蛀虫的洞孔, 也无腐烂的征兆. 这岂不是我们救主耶稣的可爱写照  —  不朽的人性, 在地上唯一无罪的生命, 从始至终仿佛升到神面前的香气, 给神连续不止的喜悦? 主耶稣这无罪、也因之不死的生命正是祭坛的皂荚木所代表的. 由于他的生命不受罪所侵蚀, 死亡无法胜过他, 无法拘禁他(徒2:24).

 

(D.4.2)   基督大能无比的神性

燔祭坛是用铜包裹的. 整个祭坛有大量的铜; 不管是祭坛表面或里面, 或是坛的四角, 或是坛内的网, 或是抬坛的杠, 甚至与这祭坛有关的器具如盆、铲子、盘子、肉锸子、火鼎等, 都是用铜制的, 或是用铜包裹的. 史密斯(J. Denham Smith)说道: “铜表示耐力(endurance); 没有任何的金或银可耐得住祭坛的烈火. 当基督死的时候, 他可耐得住一切的痛苦.”[15]

钱伯斯亦表示, 铜(copper)可承受极高的热度, 表明基督有能力承受圣洁神对罪的忿怒之烈火. 他在十架上担当我们的罪时, 便显明这点. 故此, 铜在这方面可述说基督的神性.[16] 铜能经得起烈火焚烧, 仍然无损. 照样, 虽然基督为赎罪在十架上承受神对罪的怒火, 为世人舍去自己的生命, 作为罪人的赎罪祭, 但他有权柄再将自己的生命取回来(约10:17-18), 他从死里复活, 显明了他大能与不死的神性(启1:18); “神本性一切的丰盛, 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西2:9).

燔祭坛必须是用皂荚木和铜制成的. 我们从中看到一个宝贵真理: 在偿还罪的代价方面, 我们需要基督的人性与神性. 基督有完全的人性, 才能代表人赎罪; 基督有完全的神性, 方能承受得住神对罪的审判, 并从死里复活, 胜过罪的工价  —  死亡. 总括而言, 基督不仅有不朽的人性(如皂荚木所预表的), 他也有大能无比的神性(如铜所预表的). 他是人子(来2:14), 也是神子(可1:1), 这实在是一个奥秘, 难怪保罗惊叹道: “大哉, 敬虔的奥秘! 无人不以为然, 就是神在肉身显现…”(提前3:16).

 

(D.5)   基督是神拯救的大能

“要在坛的四拐角上作四个角, 与坛接连一块”(出27:2). 在圣经中, “角”经常代表能力(参但8:3-20; 启17:12). 诗人说: “理当用绳索把祭牲拴住, 牵到坛角那里”(诗118:27); 这意味着铜祭坛的角可能是在献上活的祭牲给耶和华时, 用作捆绑祭牲的. 此外, 这“角”要洒上赎罪血(出29:12), 也是罪人的避难所(王上2:28). 罪人逃向基督这稳固的避难所时, 便可经历到神立时的拯救大能. 当他凭信心倚靠基督的宝血, 全能者的赦罪之恩与拯救之能便临到他身上, 立即成为他“拯救的角”和“高台”(诗18:8), 作他的庇护和保障.

钱伯斯贴切指出, 祭坛四边的四个角述说基督是神的大能(参林前1:24; 2:5). 在救赎我们的事上, 基督是神能力与慈爱的彰显. 若要公义地除掉罪, 这两者都绝对必要. 不单需要神爱罪人, 也需要神有能力除掉罪, 使我们永远不必再面对罪的问题. 凡信靠基督为他救主的人, 必被神无限能力与无尽慈爱所保护. 罗马书8:28-39阐明这两者的特质与重要.[17]

 

(D.6)   基督彰显怜悯与公正

“为坛作一个铜网, 在网的四角上作四个铜环. 把网安在坛四面的围腰板以下, 使网从下达到坛的半腰”(出27:4-5). 在铜祭坛中间有一个铜网; “使网从下达到坛的半腰”  — 坛的半腰高1肘半(注: 铜祭坛的整个高度是3肘, 出27:1), 所以铜网的高度(1肘半)与在约柜上的施恩座之高度相同(参出25:10,21). 铜祭坛展现出神的公正, 对罪施行公义刑罚; 而施恩座则彰显神的怜悯, 向罪人施行怜悯恩典. 铜祭坛的高度与施恩座相同, 表明神的公正与怜悯是同时并存的, 两者高度相等; 故此, 那合神心意的大卫说道: “我要歌唱慈爱公平.耶和华啊, 我要向你歌颂”(诗101:1); 又说: “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 无不公义. 在他一切所作的, 都有慈爱”(诗145:17).

燔祭是放在这铜网上焚烧, 它的灰烬跌下网底, 后由祭司清理. 约翰·理祈贴切写道: “这一切都生动地描述基督的十字架. 早上你看见献祭者带着活祭牲走向神的祭坛, 他经过院门, 站在燃烧着的火焰旁边. 在那里, 祭牲被杀剥皮, 不同部分被分开了, 然后放在铜网上; 随后, 馨香的气味便升到主的面前. 数小时后, 你看见一个穿细麻衣服的人(祭司)从坛走过来, 手中拿着铜盆载着灰烬. 祭牲已献上蒙悦纳了, 这宝贵的灰被珍藏在营外洁净的地方.

 

“我们都记得神的羔羊, 当天在耶路撒冷城门外十字架上牺牲的记载, 那天城内相当繁忙 … 清早时分, 祭司们相议, 群众聚集. 后来, 在爱他之人的哭泣声和他敌人的怒哮中,神的羔羊静静地被领上耶路撒冷的街道上, 朝着各各他前进. 爱的绳索把他系在祭坛之角上, 他愿意赴死, 让烈焰把他烧尽. 啊, 那挂在木头上(被人)弃绝而亡的情景, 在神眼中是何等宝贵! 整个燔祭牲的宝贵灰烬实在有说不出来的珍贵. 神圣羔羊的骨头不容粗暴人的手触摸、打断. 正当入夜时分, 他的门徒亚利马太人约瑟来了, 取了主的身体, 包裹在洁净的细麻布中, 安放在一洁净的新坟里, 是没有放过人腐败尸首的. 工作完成, 祭蒙悦纳; 复活的神进入凿出的石坟, 使他从死里复活. 这是给罪人救恩的福音.”[18]

 

(D.7)   基督倒空自己降为卑

“坛是空的”(出27:8). 铜祭坛的中心是空的. 这令我们不禁联想到腓2:6-8: “他本有神的形像, 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 反倒虚己(或作“反而倒空自己”), 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 既有人的样子, 就自己卑微, 存心顺服, 以至於死, 且死在十字架上.” 诚然, 他“倒空了自己”, 取了最卑微的地位, 代替罪人承受神的审判. 他犹如诗篇所言: “我如水被倒出来.” 林后8:9也说明此事: “你们知道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恩典, 他本来富足, 却为你们成了贫穷, 叫你们因他的贫穷, 可以成为富足.”

会幕所用的金属原料也暗示基督倒空降卑的真理. 圣所内的圣器都是金的(如金灯台), 或用金包裹的(如金香坛、陈设饼桌子、约柜), 但圣所外的燔祭坛则是用铜包裹的. 金论到属天的性质, 有属神的特征. 铜则论及属地的性质, 表明神对属地的罪所施的审判. 所用的金属原料由圣所的“金”到圣所外较次等的“铜”, 表明我们的主耶稣从高天(天堂)降到地上(世上), 来完成赎罪的工作(腓2:5-8).[19]

 

(D.8)   基督完成人对神的责任

还有一点, 就是有关祭坛的尺寸. 铜祭坛长5肘, 宽5肘, 高3肘(出27:1). 祭坛的长与宽度加起来是10 (5+5=10). 在圣经中, 数字10常代表责任. 钱伯斯表示, 祭坛长度和宽度的数目都是5. 无疑地, 这两个5是关乎人对神以及人对他邻舍的责任. 写在两块石板上的“十诫”代表此事 —  两个5(参出20:1-17). 此外, 在祭司授任圣职的仪式上, 血必须洒在那代表5支手指的右手大拇指, 以及那代表5只脚趾的右脚大拇指(参利8:23-24). 所以人有责任使用他的手去按神的旨意做工, 并使用他的脚去按神的道路行走.[20] (注: 手和脚都各有10只拇指, 强调人对神的责任)

人有做到这点吗? 当然没有. 可是主耶稣基督在世为人的生命, 却是完全按神的旨意行事. 他代替我们完成了人对神的责任, 并为我们死, 以偿还我们在此事上失败所当付出的代价. 铜祭坛高3肘, 而祭坛的铜网则安在坛的半腰, 即1肘半高于地面(出27:4-5). 这铜网是祭牲被焚烧之处, 在此, 那预表性的审判之火不停燃烧. 这实在是基督的死之生动写照,他为我们成为担罪者, 代当我们所当受的审判. 这1肘半的铜网本是我们罪人受神审判的地方. 主耶稣从3肘(祭坛的完整高度)降卑, 降到审判的铜网, 站在我们罪人的地位上, 为我们的罪受神审判. 数字“3”可代表高居天上的三一神(Triune Godhead). 我们的救主离开天上, 屈尊降卑, 来到十架献祭的地方, 为我们受死.[21]

 

(D.8)   基督赎罪是敬拜的基础

最后, 燔祭坛也告诉我们, 一切的敬拜必须建基于基督的赎罪工作上, 以它为敬拜的基础. 铜祭坛的火表明此事. 在祭司授任圣职的仪式上, 耶和华降火在铜祭坛上, 烧尽其上的燔祭, 显明神的悦纳, “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 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利9:24). 可是不久, 我们读到“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 各拿自己的香炉, 盛上火, 加上香, 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 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 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 把他们烧灭, 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利10:1-2).

香炉的火必须取自燔祭坛, 否则便是“凡火”. 拿答和亚比户因献上“凡火”而得罪神, 立即遭神审判和击杀. 梭陶(Henry W. Soltau)写道: “他们的罪是他们没有从祭坛(铜祭坛)上拿火炭, 来盛香炉的火. 烈火焚烧坛上的祭牲, 显明了神的圣洁. 但他们轻视神的圣洁, 以为不用那烧祭牲的火来烧香, 也一样可以献上香气蒙神悦纳. 这是类似苏西尼派教徒的敬拜(Socinian worship)[22]  —  并非直接否认神, 也非不献香; 而是没有把敬拜联于赎罪, 以为可在不必与被杀羔羊有直接关联的情况下, 献上馨香之气给神, 蒙神悦纳. 现今也是这样.人或许论说耶稣的名, 宣称信靠他的名, 讲述他品格的美丽和甘甜, 赞赏他教训的真理和圣洁; 然而, 倘若十架不是他们一切信心和盼望的根基  —  倘若主的死不是他们一切敬拜的基础  —  他们不过是在主面前献上凡火. … 如拿答和亚比户一般, 既然藐视坛上(燔祭坛上)烧着的炭火, 必会尝到神审判的烈火.”[23]

  

(E)       结语

感谢神, 我们虽不是犹太人, 但“我们有一祭坛”(来13:10), 那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他体现了旧约铜祭坛所预表的宝贵意义  —  基督为我们的罪受神审判, 为我们完全献上自己, 流血而死! 利27:6-7说: “又要用皂荚木为坛作杠, 用铜包裹. 这杠要穿在坛两旁的环子内, 用以抬坛.” 铜祭坛的杠(staves)是利未人在走旷野旅途上用以抬此祭坛的. 我们这些事奉神的人, 就如利未人一般, 要负起“抬坛”的责任, 就是在我们走这今生的天路旅程上, 要常常用我们的口舌与品行来见证基督十架的代死恩典, 并乐意为那位爱我们的主受苦, “身上常带着耶稣的死, 使耶稣的生, 也显明在我们身上”(林后4:10).

 


[1]               约翰·理祈(John Ritchie, 1853-1930)是奉主名聚会中一位令人敬佩的圣经教师. 有关他的生平, 请参2001年2月份, 第15期《家信》的“属灵伟人: 约翰·理祈(John Ritchie)”.

[2]               约翰·理祁著, 姚光贤译, 《旷野中的会幕》(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89年), 第13页.

[3]               {  }括号内的编号是采用百年前司特隆(James Strong)制定的原文编号. 这编号最先使用于他的著作《司特隆圣经汇编》(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他将圣经原文的每一个字, 按字母顺序编上数字号码, 以方便不识原文的读者作参考之用. 此种编号现今为世界各著名原文工具书籍所通用. 在《家信》的文章中, {  } 括号内编号前的“H”指希伯来文字(Hebrew), “G”则指希腊文字(Greek).

[4]               Zâbhach一字在旧约中出现132次, 最常译成“献”(59次, 出20:24; 申33:19; 诗116:17), 其次是“献祭”(34次, 创31:54; 王上3:4), 也译作”祭祀”(20次, 出3:18; 代下33:22), “宰”(10次, 申12:21; 民22:40; 王上19:21), “杀”(2次, 王下23:20)等.

[5]               他的理由是: (1)黄铜(brass)在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代还未被人知道和使用; (2)比较下, 黄铜的熔点(melting point)比铜(copper)低得多(铜的熔点约为1,982度), 用来制造燔祭坛是不实际的, 因为坛上的火不停地燃烧, 不可熄灭(参 利6:12-13); (3)黄铜是由混合金属制成的, 但神不允许这样的混合(参 申22:9-11). Laurence T. Chambers,Tabernacle Studies (Kilmarnock: John Ritchie Limited), 第92页.

[6]               Henry W. Soltau, The Holy Vessels and Furniture of the Tabernacle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71), 第127-128页.

[7]               Walter Lewis Wilson, Wilson’s Dictionary of Biblical Types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57), 第75页.

[8]               “祭物”(offerings, 利1:3译作“供物”)在原文是 qorbân {H:7133}, 源自动词 qârabh {H:7126}, 意思是“亲近、接近、靠近”(to approach, to draw near / nigh), 表明人靠着祭物来亲近神.

[9]               根据王正中所著的《圣经原文字典》, ‛ôlâh 一词意即“阶梯、燔祭(如在烟中上升)”. 这词在旧约中出现285次, 最常译成“燔祭”(263次), 也译作“燔祭牲”(17次); “燔”(2次); “献”(1次); 台阶(1次, 王上10:5)和“上”(1次, 结40:26). 结40:26“上到这们”的“上”字就是 ‛ôlâh ; 此词源自 ‛âlâh {H:5927}, 意即“使上升、登上、上来”等, 例如创19:28的烟气“上腾”; 撒下22:9的冒烟“上腾”等, 故燔祭也称为“升上祭”.

[10]             Henry W. Soltau, The Holy Vessels and Furniture of the Tabernacle, 第128页.

[11]             约翰·理祁著, 《旷野中的会幕》, 第23页.

[12]             同上引, 第25页.

[13]             同上引.

[14]             L. T. Chambers, Tabernacle Studies, 第91页.

[15]             J. Denham Smith, Thoughts on the Tabernacle (Grand Rapids: Kregel Publications, 1987), 第91页.

[16]             同上引, 第94页.

[17]             同上引, 第94-95页.

[18]             约翰·理祁著, 《旷野中的会幕》, 第26-27页.

[19]             圣经中论到金属原料的转变可意味着权势或地位方面的转变; 例如但以理书中巨大人像的身体部位从上到下, 由金变银, 由银变铜, 再变为铁, 后变为半铁半泥, 这转变在某程度上述说这些帝国的君主权柄越来越少, 由绝对君权制转为民主制(参 但2:31-45).

[20]             Laurence T. Chambers, Tabernacle Studies, 第95页. 钱伯斯也指出, 血还要洒在祭司的右耳上. “右耳”可代表人的五官; 换言之, 人有责任为着神的荣耀而使用他的五官去事奉神, 讨神喜悦.

[21]             同上引, 第95-96页.

[22]             苏西尼主义/苏西尼派(Socinianism, 又译“索齐尼主义”)是16世纪由意大利神学家苏西尼(另译“索齐尼”, Socinus)叔侄二人(即Laelius Socinus 和 Faustus Socinus)创立的, 不仅否认三位一体教义, 还否定主耶稣的神性(认为他只是凡人)、十架苦刑的功效和人的堕落.

[23]             Henry W. Soltau, The Holy Vessels and Furniture of the Tabernacle, 第143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