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释经法简介(中): 量体裁衣(二): 诗篇的解释


编者注: 我们在上期开始介绍赖若瀚的《十步释经法》. 此法强调若要正确地解释经文, 必须由观察经文开始, 然后解释  —  采纳正确的解经原则, 最后也不可忘记应用  —  写下实用的原则和细节加以实践. 由于整个“观察 + 解释 + 应用”共有十大步骤, 故赖若瀚把原本1994年出版的书名《实用释经法》改称为《十步释经法》, 于2008年出版. 我们在上期《家信》已讨论了“观察”和“解释”的部分. 本期, 我们将探讨“解释”部分的“注意体裁”  —  研究圣经不同“文体”(如比喻、诗篇、预表和预言等)和运用“释经学原理”来正确解读这些不同文体所具有的风格特色和经文意义.[1]

 (D.5) 量体裁衣

(a)     圣经中的文体

中国文学里有诗、词、歌、散文、小说等文体的分别, 圣经也有不同的文体. 所谓的“文体”(genre, 或译“体裁”)是指写作所采用的不同体裁, 在内容规格方面具有显著的特征:

  1. 叙事文(记叙文, Narrative): 讲述一个故事.
  2. 说明文(Description): 论述或解释一个观念.
  3. 比喻: 借着一次生活的经历或一个故事来衬托出一项真理.
  4. 诗篇: 借着抒发感情的文字来描述或解释.
  5. 预表: 指出神在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物或一项制度中所预先置放的意义.
  6. 预言: 预指神在将来所要成就的事.

(b)     量体裁衣的需要

赖若瀚 (Johann Lai)

赖若瀚正确指出, 解经原则的应用必须承认文体(体裁)不同所带来的分别. 虽然释经的普遍原则(指本文附录一的“10项释经学原则”)[2]可以普遍地适用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中, 但在解释的时候, 各种文体的特征仍需要特别留意, 有时候甚至要采用不同体裁的解释原则.

认识“文体”或“体裁”的特征, 就如注意裁剪衣服的方式一般; 例如某人到百货商场选购衣服, 不一定会找到完全符合自己身材的衣服, 因为现成的衣服是大批制作, 为普通身材而制作的. 但若请裁缝师来为他量身定做, 做出来的衣服就会比较称心如意. “文体”也属同样道理, 圣经作者借着不同体裁去表达信息, 所以知道文体独特的写作技巧, 将会带来更准确的解经. 现在就让我们探讨四种不同圣经文体的第二种  —  诗篇的解释.[3]

(D.5.2)   诗篇的解释

(一) 诗歌的正名与定义

1)   “希伯来诗歌”(Hebrew Poetry)是一个广义性的通称, 它是圣经文体中较注重变化的一种, 借着活泼的创意、简练的文词和丰富的情感, 以描述旧约圣徒灵性的心路历程.

  • 希伯来诗歌包括: 诗篇、智慧诗歌(约伯记、箴言)、爱歌(雅歌)和哀歌(耶利米哀歌)等.

2)   “诗篇”一词的英文字“Psalms”乃是由希腊文 psalmos 演变而来, 原有“扣弦”之意, 后来被用作配合乐器弹奏伴唱的诗歌. 许多旧约的诗篇都与音韵乐器不能分割, 常在作成后“交与伶长(圣殿的音乐指挥人)”带领会众咏唱.

  • “诗篇”在现今时代的用法, 通常是指旧约圣经所选辑的诗篇(共150篇).
  • “诗篇”可分为几类: (1) 赞美诗(如诗篇29、111、113); (2) 哀歌诗(如诗篇5、6、7); (3) 智慧诗(如诗篇1、37); (4) 皇族诗(如诗篇2、89); (5) 历史诗(如诗篇78、136); (6) 上行诗(诗篇120至134); (7) 字母诗(如诗篇111、119)等等.

(二)   希伯来诗歌的特点

1)   诗篇是抒情的, 是诗人抒发内心感情的产品.

  • 诗篇是圣徒心灵经历的剖白, 并非谈论高深的神学思想. 由于它是用生命的血泪与真实的经验所写成的, 因此每读诗篇, 常会使读者触摸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体认到他们热切感情的流露, 而在读者心中产生清晰的共鸣. 难怪有者说: “诗篇是人心的宝鉴” (注: “宝鉴”意即“宝镜”, 常被用作书名, 取为借镜的意思).
  • 例证: 诗篇第13篇的开始是诗人大卫对神所发的怨叹, 从四个“要到几时呢?”(诗13:1-2) 可见他长期在仇敌欺压下受尽痛苦, 身心疲惫, 心灵产生许多疑问, 信心开始动摇, 以为神已忘记了他. 当然, 大卫并非真正认为神已经离弃他, 但在他心中确实有这样的感受.

2)   诗篇多采用象征性含蓄的用词.

  • “象征性用语”是各国诗词中常采用的文体语法. 由于诗的语言充满了活泼的想象与丰富的情感, 所以多用含蓄或寄托的方式来表达.
  • 例证: 诗篇23篇以牧羊人暗喻耶和华神对祂子民的引领看顾, 其中的“青草地”、“死荫的幽谷”、“油膏”等, 都是情意丰富的象征.

3)   注重“平行对句”的排列.

  • 希伯来诗歌的特点与中国诗或西洋诗不同, 不注重押韵, 也不在乎节奏, 而在于平行对句.
  • “平行对句”通常包括两句或以上的句子, 第二句与第一句互相对应  —  有同义对句、反义对句、象征对句、首尾对句、递进对句与综合对句等不同的用法. 对句的方式与中国的对联有些近似. 请参以下例子:
1.  同义对句  
= 相同观念的句子放在一起, 第二句重复第一句的意义;
例如以下的 诗篇2:1:
第一句: 外邦 / 为什么 / 争闹?
第二句: 万民 / 为什么 / 谋算虚妄的事?
2.  反义对句  
= 是相反观念的句子放在一起, 第二句的意义与第一句的刚好相反;
例如以下的诗篇37:9:
第一句: 作恶的 / 必被剪除,
第二句: 等候耶和华的 / 必承受地土.
3.  象征对句  
= 采用一句象征性的诗来形容另一句的意义;
例如以下的诗篇103:13:
第一句: 父亲 / 怎样怜恤 / 他的儿女,
第二句: 耶和华 / 也怎样怜恤 / 敬畏祂的人.
4.  首尾对句  
= 采用诗体的排列法, 将首与尾两部分的句子互相对称,
并且将句子的其他部分也按照一定的规则彼此排列 (A1、B1、B2、A2).
例如: 诗篇3:7 (右例是按旧约圣经希伯来原文排列):
   打了 (A1)        
我一切仇敌的腮骨 (B1)        
恶人的牙齿 (B2)   
敲碎了(A2)
5.  递进对句  
= 第二句(或随后更多的诗句)采取递进的方式进展,
补足第一句所没有完成的意思, 并且引进高潮(故也称“高潮对句”);
例如以下的诗篇29:4-5:
第4节: 耶和华的声音大有能力; 耶和华的声音满有威严.
第5节: 耶和华的声音震破香柏树; 耶和华震碎利巴嫩的香柏树.
6.  综合对句  
= 采用不同的诗句将第一句带进更深一层的意义,
但实际上已失去了平行对句的意义和结构; 例如以下的诗篇6:2:
第一句: 耶和华啊, 求祢可怜我, 因为我软弱.
第二句: 耶和华啊, 求祢医治我, 因为我的骨头发战.
(注: 第二句进一步解释第一句的意义)

(三)   解释诗篇的原则

解释诗篇须注意它的“象征性用语”和“平行对句”的文体特征, 此外, 还得留意以下几点:

1)   学习欣赏诗篇: “欣赏”就是进入诗人的境界, 读诗篇必须先“体认”然后才“了解”.

  • 对诗篇进行“学院式”(学术性)的研究与“欣赏”有何不同? 桑安柱列出以下差别:
“学院式”的研究诗篇 “欣赏”诗篇
主要以“作品”(所研究的那篇诗)为对象 主要以“作家”(那篇诗的作者)的经历为对象
要研究“诗”的结构、形像、内容等 要明白“诗人”自己, 体验“诗人”的人生经验
对于“作者”的利益较大 对于“读者”益处较多
使读者成为诗篇的学者 使读者灵性上得到造就
  • “学院式”(学术性)的研究诗篇, 有它的地位与贡献, 但它只能为诗篇的“欣赏”铺好前进的阶石(踏脚石), 提升“欣赏”的层次.
  • 因此, 读诗篇应该先“欣赏”诗人写景寄意的“感受”, 不必先注重生硬的解释, 以致破坏原作的美感.

2)   不必过分咬文嚼字: 希伯来诗歌在本质上是“对心说话”, 然后才进到脑海中. 换言之, 诗篇大部分的篇幅都是感情的流露.

  • 诗篇主要的目的是要表达感情, 挑起人的感受过于启发思想, 使读者在理智的了解以外可以产生共鸣.
  • 因此, 有者说得好: “解经者必须注意不要过分解释诗篇中的一字一句, 不必专注为要找出诗人根本没有想过要传递的特殊含义.”

3)   注意咒诅诗篇的解释: 诗篇中约有18篇所谓的“咒诅诗篇”; 此名意义是指出: 神是最终的审判者, 旧约圣徒可以向神申诉, 并恳求祂在抵挡神的人身上施行审判、降灾或咒诅.

  • 解释“咒诅诗”的大前提如下:

 

A.   提出正面解答之前, 必须先注意几项要点:

a) 祝福语与咒诅语在古时近东地区常见.

  • 它们出现于私人的合同或国家之间的契约中, 目的是要使契约产生一定的阻吓作用.
  • 咒诅语也曾出现在圣经里(申27:11-26).  

b)   诗篇大部分是诗人向神的祷告, 用诗体文字记录下来. 有时, 诗人会采用象征性夸大的用语来表达感情.

  • 例如 诗137:8-9: “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 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 那人便为有福. 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 那人便为有福.”
  • 从历史和地理的角度看, 巴比伦因缺少山石, 建筑多用泥砖与灰泥, 与巴勒斯坦多石的地势相反. 诗人的话应该是被理解为一种象征性并夸大的用语, 指出神要追讨巴比伦的罪, 除灭他们的子孙.  

c)   这18篇具有咒诅语的诗篇中, 至少有13篇是大卫的诗, 但大卫并非嫉妒心重、急于报复的人.

  • 例如他在逃难期间两次不杀那要杀他的扫罗王(撒上24和26章); 他也放过恶言顶撞他的拿八与示每(撒上25:32-37; 撒下16:7-13).
  • 既然仁厚的大卫比其他人写了较多的咒诅诗, 可见咒诅语的存在必另有目的.  
  • 对“咒诅诗”较为可取的解释:

 

B.   较为合理的解释包括下列两方面的论据:

a)  旧约时代是神权的时代, 攻击神的受膏者是向神的主权发出挑战.

  • 属神的人本着神的心意, 向作恶的人发出神圣警告, 并不为过, 如大卫所言(诗139:19-21).
  • 这些祷告出自对罪恶极度厌恶的人. 他们迫切期待公义的伸冤者来临, 伸张公义. 他们流露伸冤的祷愿, 不是为自己申诉, 乃是求神断定. 若神的帮助不来, 一切公义的盼望都会破灭.  

b)   诗人从神得到启示, 向顽梗悖逆的罪人指出他们将来的结局. 

  • 例如“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诗137:9). 人认为这不人道, 不符合主耶稣所强调的仁爱.
  • 但十分希奇的是, 这句话竟然曾出自主耶稣的口. 赖若瀚写道: “耶稣为耶路撒冷离弃神而哀哭, 并向他们宣告将临的审判: ‘因为日子将到, 你的仇敌必… 四面困住你, 并要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 连一块石头也不留在石头上…’(路19:43-44). ‘扫灭你和你里头的儿女’这句话的希腊原文可译为‘将你和你里头的儿女摔在地上’(‘dash you to the ground, you and your children with you’), 它的字根与诗篇137:9的《七十士译本》译文相同.”
  • 由此可见, 神公义的审判要临到那些不义的人, 这一点在旧约与新约是一致的, 没有改变.
  • 有关“咒诅诗”的解释, 请参2019年10-12月份, 第123期《家信》的“圣经问答: 诗篇的‘咒诅诗’岂不是与新约‘爱仇敌’的教义互相冲突?”  

(四) 研究诗篇的步骤

  1. 可根据“十步释经法”的十大步骤来研读诗篇. 但必须先设身处地进入诗人的感情世界中, 品味欣赏诗中的意境. 诗篇的欣赏可属于观察部分. 在观察的步骤中, 可以不用过分仔细.
  2. 虽然研读诗篇必须先欣赏, 但诗人的文思仍是有路可循, 诗中的结构是可以辨认出来的.
  3. 在解释的时候, 必须注意诗篇的文体特征, 先断定诗人借着“象征性用语”所表达的意义.
  4. 诗篇虽与别的文体不同, 但诗人仍有主要的信息要传递.

(五)   研究诗篇的例证

与上文“比喻”的例证相同, 所用的“诗篇”例证只涉及“观察”和“解释”两部分(共有七个步骤).

例证: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 诗篇 46:1-11  

观 察 : 同步进行第一步骤(细察事实)和第二步骤(认清关系)如下

* 可观察的一些“事实”和“关系”:

1) 这诗篇自成一个段落, 没有文学上的上下文, 至于历史性的上下文可查考其写作背景.【上文下理】

2) 第1节是一个带有应许的宣告.【应许】

3) 神是“避难所”是象征性用语.【象征性用语】

4) 第2-3节的四个“虽然”, 使整个形容语句加增了渐进的力量.【递进的观念】

5) “所以… 我们也不害怕”(2, 3节).【因果关系】

6) “细拉”一词出现了3次(3, 7, 11节).【重复词句】

7) 第4节所描述的景象与第2、3两节的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从上文形容山崩海啸的情况, 忽然转而集中注意在一条平静的河流.【对比/映衬】

8) “使神的城欢喜”(4节)是修辞学的拟人法(将人类的表现/动作加在无生命的物件中).【象征性用语】

9) “神在其中, 城必不动摇”(5节)是个应许.【应许】

10) “神与我们同在”的信息出现多次(参第5节的“神在其中”与第11节的重复句).【强调语气、重复句】

11)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出现3次(1,7,11节).【钥句】

12) 第8、9节是列举“耶和华的作为”的一些例证: 祂使地荒凉、止息刀兵、折弓断枪.【例证】

13) “你们要休息, 要知道我是神”(10节).【命令】

14) 要先休息, 才会知道祂是神.【先后的关系】  

观 察 : 进行第三步骤(注意结构)如下

* 本诗可分为三个段落, 以三个细拉来划分, 每段都包含着主题句子(1, 7, 11节):

1) 神是我们在患难中的保障 (1-3节).

2) 神的搭救是及时的 (4-7节).

3) 神的作为使人可以宁静信靠 (8-11节).

解 释 : 同步进行第四步骤(勤发问题)和第五步骤(逐题解答)如下

* 可发的一些“问题”和它们的“解释”:

1)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1节)应作何解?
“神是我们的避难所”是暗喻的方法, 顾名思义, “避难所”是给人避难, 保护人免受灾祸侵扰的地方. 用在神的身上, 表明人在遇到灾难或痛苦时, 神是我们的保护者.【化解象喻】  

2) “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1节)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指出神会随时随地伸出援助的手, 在信徒最需要帮助的时候, 祂就在他们身旁. 来4:14-16有相类似的经文(16节: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 为要得怜恤, 蒙恩惠, 作随时的帮助”), 正是“在患难中随时的帮助”之意.
* 主耶稣“赶紧伸手”拉着快要下沉的彼得(太14:31), 是这节经文(诗46:1)的最佳注解.【词的意义、以经解经】  

3) 第2、3节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是写实性的还是象征性的?
有解经者认为这段经文是描述实在的天灾临到. 但由于这是诗篇的语句,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节经文是象征性与夸大性的描述, 指出所面临的危机已达到非常严重的情况, 有山崩海啸般的剧烈. 采取这种“象征性”解释的原因有二:
a) 第5节暗指“神的城”(神子民居住的地方)所遇到的困境, 而神的帮助必然及时临到, 拯救祂的百姓脱离险境. 另外, 第6节所描述“外邦喧嚷, 列国动摇”的情景, 可指出列国对神的城所采取的行动(可指军事行动, 攻击神的城), 但因着神的帮助, 列国所居的地都要熔化.
b) 这篇诗所描述的情况, 可能是在亚述王西拿基立侵略犹大国的时候发生(参 王下18章; 赛36章), 这历史性的战争与这诗篇的描述十分吻合(作者用象征性用语来描述这历史事件).【上文下理、化解象喻、历史背景】  

4) 在这种情景下, 为什么可以不惧怕?
因为知道神是我们的神, 是我们的避难所, 而且祂应许会在患难中随时伸出援手, 所以我们不必惧怕.【上文下理、逻辑推理】  

5) “细拉”(Selah)是什么意思?
对于“细拉”的意义, 解经家有不同的见解. 但有一件事可以确定, 那就是: 这词常在诗类经文段落的结尾出现, 有停顿休止的作用, 与音乐上的“休止符”极为相似.【词的意义】  

6) 为何第4节忽然出现“一道河”, 它与前文的关系怎样连在一起?
第4节的“河”与前面第2、3两节形容的“天翻地覆”情况刚好作出强烈的“对比”(或译“映衬”, contrast). “河”在这里有“稳定、平静”的意义; “河”在圣经其他地方可以象征神的同在(参 赛8:6; 33:21).【上文下理、词的意义、逻辑推理】
* 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评注道: “神自己是一道河, 河的分汊使神的城欢喜. 实际上, 耶路撒冷城内没有河流. 但河流能供应给一个普通城市的东西, 神也照样能供应给祂所居住的圣所  —  而且更多, 因为祂是生命和滋养的泉源, 是充满怜悯和恩慈的河流! ‘在那里, 耶和华必显威严与我们同在, 当作江河宽阔之地; 其中必没有荡桨摇橹的船来往, 也没有威武的船经过’(赛33:21; 注: 这节可暗喻因着神威赫的同在, 敌军的船[威武的船]不敢驶入, 使宽阔的河流也显得格外平静安宁).” 摘自《马唐纳旧约圣经注释》.【参照注释】  

7) “到天一亮, 神必帮助”(5节)是指什么? 这与“神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的意义是否相违?“天一亮”是象征性的用法, 意指神及时(指“适时”, 即正合时宜, 不早也不晚)的帮助. 黑夜要过去, 白昼将临近, 光明与希望随着白昼而来. 这句话曾出现在 出14:27, 描述神如何在适当时候消灭那些要追杀以色列的仇敌. 因此, 这节经文(诗46:5)与“神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诗46:1)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化解象喻、以经解经】  

8) “神发声, 地便熔化”(6节)说明什么?
它说明神只需说一句话, 敌人的居所(地盘)就会归于无有, 意指神消灭敌人“易如反掌”【化解象喻】  

9) 神在第7和11节中被形容为“万军之耶和华”和“雅各的神”, 有何含意?
“万军之耶和华”是神的称谓(称号)之一, 表明祂是天上万军的总指挥(总司令), 是大能的勇士. 这称号更加强了“神的保护”之意义. 万军之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 我们何须惧怕呢? 至于“雅各的神”这一短语, 说明神记念祂与以色列人的先祖雅各所立的约(参 创28:13-17, 注: 神在第15节特别应许要保护身处危难中的雅各; 也参 创35:9-12; 46:2-4); “雅各的神”是守约施慈爱的神.【词的意义】
* 《马唐纳旧约圣经注释》: “雅各的意思是‘骗子’. 然而, 神却自称为雅各的神. 把两个概念(“万军之耶和华”和“雅各的神”)综合起来, 你就知道天上万军的神, 也是不配之罪人的神. 至高无上的那位(全能者), 也是与人亲近的那一位(以马内利). 祂在我们的人生路上与我们同在, 在暴风雨中总是作我们的避难所.”【参照注释】  

10) 第7节所用的“避难所”一词, 与第1及11节的有没有不一样?
第7和11节的“避难所”在原文的用词是 misgâbh {H:4869}, 与第1节的用词 machăşeh {H:4268}不同(注: machăşeh 一词指躲避风雨或危险的隐蔽处). Misgâbh 一词有“坚固保障”(stronghold)的意思, 字面意义有“高处”的含义, 在字义上是指“稳固的高处、安全的高地”, 是战事中那些在山上被岩石保护的天然屏障.【词的意义、历史背景】  

11) 为何要先休息, 才会知道祂是神?(10节)
因为若不休息安静下来, 就只会看见周围可怕的情景, 听到世界嘈杂的声音, 心中就会惊慌失措, 不会看见神奇妙的同在和大能的作为.【上文下理、逻辑推理】

12)  诗中充满对神的描述, 这有什么重要性?
这些描述表明诗人特别强调神的主权与本性. 因为祂无限的权能与同在的保护, 神的子民可以无忧无虑地平安度日.【上文下理、逻辑推理】  

13) 比较其他有关神的保护(诗篇121篇; 申32:7-10)与神赐平安(腓4:6-7)的经文, 可发现什么?
比较这些经文之后, 可发现信徒在世上虽有困难与忧患, 但借着祈祷倚靠主, 必得主所赐的平安.【比较经文、以经解经】  

解 释 : 进行第六步骤(归纳总意)如下

* 可归纳的“总意”:

1) 神是圣徒的神, 是他们的避难所, 经常赐力量给属祂的人, 且应许要帮助他们度过急难与危机. 信徒可以因为祂的保护而无所惧怕.

2) 神的同在带来的平静与安稳, 因为祂在适当的时候施行作为, 彰显能力, 毁灭敌人, 化解困局. 祂是统领天上万军的神, 又是守约施慈爱的神.

3) 因为神是满有能力的神, 祂在合适的时候施行拯救, 所以属主的人必须安静休息, 承认祂的主权, 才可以经历祂的作为, 过无惧的生活.

解 释 : 进行第七步骤(找出主题)如下

诗篇 46篇的主题是:
因为认识神是信徒在危难时的坚固保障, 所以信徒可以宁静信靠, 无忧无虑.

编者注: 在2020年1-3月份, 第124期的《家信》中, “读经解经”专栏是用同一篇文章探讨四种不同的文体 —  比喻、诗篇、预表和预言. 但为了方便读者按题目阅读, 我们在《家信》文库中把这四种不同的圣经文体分成四篇上载.


[1]               下文主要改编自 赖若瀚著, 《十步释经法》(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08年), 第343-423页; 但也有一些资料和例证是取自其他书籍或编者自己的查经笔记.

[2]               这十项主要释经学原则是: (1) 实义解释; (2) 上文下理; (3) 历史背景; (4) 语法结构; (5) 词的意义; (6) 以经解经; (7) 比较经文; (8) 化解象喻; (9) 逻辑推理; (10) 对照注解.

[3]               下文主要改编自赖若瀚所著的《十步释经法》, 第343-423页; 有四大部分: (a) 第344-360页: 量体裁衣(一): 比喻的解释; (b) 第361-382页: 量体裁衣(二): 诗篇的解释; (c) 第383-400页: 量体裁衣(三): 预表的解释; (d) 第401-423页: 量体裁衣(四): 预言的解释.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