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徒指南》: (第42.2课) 恩赐的类别


第四部份:基督徒的事奉 

第42.2课:恩赐的类别

 

(A)       导言

恩赐来自圣灵(Holy Spirit), 故称“属灵的恩赐”(spiritual gifts); 没有圣灵的人就没有属灵的恩赐. 恩赐虽是多项性的, 却有一定的范围, 脱离这个范围, 就不能称为恩赐. 我们在本文(此附录)中就“属灵的恩赐”再作更进一步的解释.

 

 

(B)       恩赐的类别 [1]

一篮水果里有苹果、香蕉、橘子, 但你不能通称那是一篮苹果、一篮香蕉或一篮橘子. 恩赐也是如此. 恩赐各有不同, 各有功用, 各有其独特性, 因此可按着它们的功能, 区分为“时限性恩赐”(temporal gifts)和“永久性恩赐”(permanent gifts)两大类别. 有些恩赐是特为某些目的而赐下的, 目的达成后, 功用便可暂结(注: 这类恩赐在第一世纪结束前就停止了); 但有些恩赐是没有时限性的, 可维持直到主再来之时(注: 这类恩赐会继续存在于整个召会时代).

 

 

(B.1)   时限性恩赐 / 神迹性恩赐

马有藻 (Dr. Denny Ma)

马有藻指出, “时限性恩赐”(temporal gifts)乃为证实神话语的真确, 以及传神话语(指传道者)的权能. 时限性恩赐限于使徒时代, 特为建立初生的召会而设定; 当神的正典话语完成(指整本新旧约圣经写成), 赐给召会后, 正典话语便取代这些时限性恩赐, 为神作见证.

 

时限性恩赐是神迹性的, 如神迹奇事、医病异能这类超自然的特别恩赐. 有者认为这些恩赐在第一世纪结束时(使徒时代结束时)便停止; 也有者认为最迟在第三世纪末、第四世纪初, 这些恩赐便逐渐停止; 简之, 不是一夕之间停止. 无论如何, 所谓的“停止”并不表示失去功能, 而是说它们“大功告成”、“荣休退隐”了. 当然, 神若许可, 为了某些特定目的, 它们还是可以“东山再起”, “重现江湖”, 这是神的主权; 但这属“异常”而非“平常”的事. 异常的事在平凡生活下出现才称异常, 是少见罕有的; 平常的事则是日常生活中, 屡屡出现的事, 是常见、平常, 而非超凡、超自然的.

 

神迹性恩赐(Miraculous Gifts)是为了让福音在地上建立起来, 传扬开来, 是属布道性作用, 非培灵性; 是带人进入召会, 而非培植召会(指让召会成长). 在初期召会时代, 这些“时限性恩赐”异常丰沛, 后来便逐渐停止, 因为神迹性恩赐只能激发信心, 不能栽培信心(意即不能让信心茁壮成长).[2]

 

神的作为是有时限性的, 这绝不是因为神的本领不济或能力不足, 而是神的处事方法不同, 例如祂曾用话语开创天地万物人类, 又向亚当夏娃说话、向亚伯拉罕说话、向摩西说话、向撒母耳说话; 但不久之后, 祂就不再用这种方法与人沟通了. 在初期召会时代, 祂用另一种方法来植堂、建立召会、巩固圣徒, 就是将祂的话语从口传变成文字, 成为接下来的许多世代信徒遵守的规则, 就是正典的新约圣经.  

 

林前12:7说: “ 圣灵显在各人身上, 是叫人得益处.” 这里所谓的“显”(希腊文: phanerôsis {G:5321}, 意即“显示、宣布”)一字正表明这些恩赐的目的, 是在彰显圣灵的技能(能力), 为要叫人蒙福得益.

 

 

(B.2)   永久性恩赐 / 事奉性恩赐

“永久性恩赐”(permanent gifts)不受时间所限, 这些恩赐全是为了事奉召会、建立召会, 因此也称为“事奉性恩赐”(Ministerial Gifts). 马有藻指出, 有者将事奉性恩赐与“推动性恩赐”(也称“主导性恩赐”, Motivational Gifts)分开, 但严格说来, 推动性恩赐其实也是另一种事奉形式, 不必勉强将它们区分.

 

永久性恩赐表示这些恩赐出现在整个召会时代, 由使徒时代直到召会被提. 永久性恩赐可以发生在使徒时代之外, 但时限性恩赐只限于使徒召会时代(指有使徒的召会时代, 即第一世纪的时期). 简之, 时限性(神迹性)恩赐是为召会历史上的第一时代(即使徒时代)而设, 而永久性(事奉性)恩赐却是为召会时代的任何时期而设.

 

 

(C)       恩赐的阐释

(C.1)   时限性恩赐 / 神迹性恩赐

 

按照马有藻, 时限性恩赐共有10项, 分别如下:

  • 使徒 (林前12:28; 弗4:11)
  • 先知 (林前12:10, 28; 弗4:15; 罗12:6)
  • 智慧之言 (林前12:8)
  • 知识之言 (林前12:8)
  • 信心 (林前12:9)
  • 医病恩赐 (林前12:9, 28)
  • 行异能 (林前12:10, 28-29)
  • 辨别诸灵 (林前12:10)
  • 说方言 (林前12:10, 28)
  • 翻方言 (林前12:10, 30)

 

 

()   使徒 (林前12:28; 4:11)  —  狭义及广义

“使徒”(希腊文: apostolos {G:652}, 意“受差遣者”)是项职分(office), 也是恩赐(弗4:11说“祂所赐的…”). 若说“使徒”的职分就是为主作见证, 那么, 凡(为主作见证的)信徒皆可称为“使徒”. 不过, 圣经也记述主耶稣有十二位称为“使徒”的门徒(路6:13; 太10:2), 根据 徒1:22记载, 那些见过复活之主的人, 才有资格列于使徒; 而保罗进一步指出, 那些被称为“使徒”的人必须要有“使徒的凭据”, 就是能够行神迹、奇事、异能(林后12:12).

 

因此, 狭义来说, 只有十二门徒才配称为使徒. 但从广义来说, 保罗(林前9:1)、巴拿巴(徒14:4,7)、雅各(加1:19)、安多尼古和犹尼亚(罗16:7)、以巴弗提(腓2:25, 注: “是你们所差遣的”原文直译为“是你们的使徒”), 也在圣经中被称为“使徒”.

 

在恩赐的名单内, “使徒”一词是指建立召会的初期领袖(参 弗2:20). 林前12:28也支持这点, 保罗在 林前12:29问道: “岂都是使徒吗?”, 表示此处是狭义性用法, 并非人人可称为使徒, 因为使徒是召会的奠基者, 召会建立了, 奠基者这职分也就功成身退了. 综观以上:

 

  1. 若说“使徒”这职分没有结束, 那么, 历世历代皆有使徒的继承, 便会流于(或陷入)天主教教皇系统的错误神学里.
  2. 若说“使徒”这职分今日还在, 那么使徒的证据(如 林前12:12所谓的“使徒的凭据” —  神迹、奇事、异能)在哪里呢?
  3. 过渡性 = 有时限: 若说使徒的职分不能重复, 那就表示这职分属过渡性质(transient nature), 凡过渡性质都受时间限制. 这些人属于召会历史的一时段, 正如托马斯(R. L. Thomas)所说: “目击耶稣基督者在第一世纪末已结束, 十二门徒(使徒)的约翰是最后一位使徒, 在他之后, 再没有使徒职分.”[3]

 

为了使福音在恶略环境下传开, 主耶稣赐给使徒们行神迹的权能(太10:1; 可3:15; 路6:7), 他们才是真正的“权能布道家”(Power Evangelism Specialists), 主耶稣也以他们来奠基召会(弗2:20). 后来, 主耶稣又将那行神迹的权能延伸到使徒召会时代, 所以保罗说: 行神迹异能是使徒的凭据(参 林后12:12).

 

十二使徒(注: 不少学者认为保罗列于“十二使徒”之内)与他们的直接助手是领受神启示的器皿, 新约圣经正典就是在他们的时代完成, 因为他们都有智慧言语的恩赐和知识的恩赐(林前2:7, 10, 13; 彼后3:15-16). 他们又能说预言, 所以也有“作先知”的恩赐(启1:1-3). 他们为主作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难怪保罗将此恩赐置于首位,[4] 而非如卡森(D. A. Carson)所说的“第一”是指时间, 而不是重要性.

 

 

()   先知 (林前12:10, 28; 4:15; 12:6)

“先知”(希腊文: prophêtês {G:4396}, “代言人”)是代替神说话的人. 神的话有关乎将来(即“说预言”), 有关乎现在(即“讲道”), 要分辨这两者, 只有从上下文才可以鉴定, 可见“先知”一字有双重用途.

 

在 林前12:10, “先知”处在医病、行异能、说方言中, 那是神迹性恩赐, 所以在此“先知”是指说预言方面; 而在 林前12:28, “先知”排在使徒之后, 处于第二地位, 表示这是论职分方面.[5] 先知恩赐的运用必须与智慧之言、知识之语共通, 如 林前13:2所说: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 也明白各样的奥秘, 各样的知识, ….”, 此处显然是论及先知预言方面. 托马斯(R. L. Thomas)说得好: “在哥林多前书12章的第二恩赐名单中, 使徒与先知取代了第一名单内的智慧之言、知识之语两大恩赐.”

 

先知与使徒的工作虽然大致相同, 可是性质不一样; 原来多人可作先知, 使徒却属少数. 此外, 使徒多局限于耶路撒冷召会, 先知却分布各地. 先知与使徒合作, 奠定召会的基石, 此后, 先知的恩赐(指领受启示而说预言方面)似乎比使徒提早停止; 最后的使徒是约翰, 他所写的启示录, 在开始与总结时都称为“预言书”(启1:3; 22:7, 10, 19).[6] 召会历史的首40年(主后30-70年), 是圣灵将属天的启示直接给予那时特选的信徒(包括有先知恩赐的信徒), 使神的真理完备地存留下来.

 

在使徒时代, 说预言的先知恩赐是重要的, 因为当时完全启示的记录(指完整启示的圣经正典)尚未完成, 而预言正是神迹的彰显, 称为“话语的神迹”(miracle in words), 借此抗衡邪教异端. 预言的起源来自神, 所以神的权能也借此被高举.

 

离开使徒时代, 在圣经正典话语完全成立之后, 先知的恩赐就停止了. 现代人的讲道只是以前先知的一小部分, 固然现代传道人也有讲道、教导、安慰、劝化等(林前14:3), 但没有一个能讲预言(指神启示将要发生的事), 他们的讲道与教导是混在一起的. 若以职分来说, 先知之职随着正典成立便结束了, 但先知讲道的事工却依旧存续.

 

初期召会时代被提及, 并留下记录及名字的先知有数名, 例如亚迦布(徒11:28; 是几位先知之一)、巴拿巴、西缅、路求、马念(徒13:1)、腓力四个女儿(徒21:9-10)、保罗(徒27;22, 34; 提前1:18; 4:14)、彼得(彼后3:10, 12-13)、约翰(启6-22章). 最后, 门徒(使徒)约翰在 启22:18宣告: “我向一切听见这书上预言的作见证, 若有人在这预言上加添什么, 神必将写在这书上的灾祸加在他身上.”

 

约翰好像将神的启示“封闭”, 不容许再有预言出现, 因他察觉到神的心意, 预言将以他的时代作结(作为结束)! 自此, 说预言的恩赐以最后承受此恩赐的约翰为结束. 保罗在 林前13:9说: “  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 先知所讲的也有限”; 这节的“有限”(希腊文: ek merous )是“部分而出”之意, 表示没有先知可讲尽神的话. 在不久的将来, 先知所说的会被“那完全的”(那完整、全部的, 指完整的圣经正典)所淘汰.

 

召会是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弗2:20). 换言之, 使徒和先知时代是一个基层时代, 与别的时代不同, 这时代有些特征是不能重复的(如神迹奇事等, 为要显出“使徒的凭据”[林后12:12]; 当最后一个使徒离世后, 就不再需要这些神迹奇事来给使徒作凭据了). 明白这样的概念, 便可理解为何使徒行传的神迹奇事是有“时限性”的.

 

 

()   智慧之言 (林前12:8)

属灵恩赐中的智慧之言是与神的心意或启示有关. 马有藻指出, 这里所谓的“智慧之言”不是指一般高IQ的语言, 乃与 林前2:6-13同类, 指关于明白神所赐的特别启示, 如预言. 林前14:26: “…你们聚会的时候, 各人或有… 或有启示…”, 是可说出来的言语, 指的就是这方面. 这种智慧与普通行事为人的智慧无关, 因后者是人人共有的本领, 而此处的“智慧之言”多是使徒和先知的特别恩赐, 能明白神的心意, 洞悉先机, 说出预言.

 

智慧之言这恩赐用在生活层面, 乃是将神的启示清楚记录下来, 成为圣经正典的一部分. 如今圣经正典已经完成, 这项恩赐也不用维持下去, 但其精神仍在. 例如说某人处事抉择果断快速, 快人快语, 英明能干, 便说他有“智慧之言”, 这是指他能运用智慧, 教导人、劝化人, 但不表示他拥有“智慧之言”这恩赐.

 

在使徒时代, 神赐给某些人有这特别的恩赐, 能明白神的心意, 或作出审判(判断)或教导, 因此可视为“洞悉天机”的智慧. 这恩赐也要用人的言语宣告出来, 如 徒5:1-11记载彼得在初期召会生活时, 因洞悉亚拿尼亚和撒非喇这对夫妇在奉献之时欺哄圣灵, 随即严厉地责备他们, 使他们先后被神审判. 这就是一种“智慧之言”的宣告.

 

再者, 徒8:18-23有记载, 彼得看出行邪术的西门所施的诡计, 立刻宣告有关神对西门的审判, 这也是一种“智慧之言”恩赐的彰显. 诺曼·盖司勒(Norman L. Geisler)称之为“圣灵指教的言语”(林前2:13).

 

 

()   知识之言 (林前12:8)

知识之言与智慧之言同属“启示恩赐”(Revelatory Gifts), 因为都与神的直接启示有关(参 林前13:2). 知识之言乃是将前人所得的启示, 透过圣灵的引导, 将全面意义和盘托出(“和盘托出”指毫无保留地全都讲出来), 如保罗明白召会是基督的身体, 外邦人和犹太人同为一个身体(弗3:1-7); 还有关于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罗11:25). 约翰明白天国在地上有一千年(启20:4,6), 这些都属“知识之言”的恩赐范围.

 

“知识之言”与“智慧之言”大同小异, 都属“洞悉天机”的能力. 但各有所强调: “智慧之言”强调内在的透视, 洞悉神的心意, 对人物有特别敏锐的看透; “知识之言”强调对属神的计划有特别的领悟力, 能看清现在或未来. 知识之言的恩赐在使徒时代多给使徒和先知, 使他们能将从神而得的启示(即属灵心得)记录下来, 建立召会; 他们的话后来成为圣经正典的一部分. 从 林前13:8的 “知识归于无有”可见, 这不是指一般属世的知识, 而是神的启示知识, 因为这个“知识”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被“那完全的”(the perfect, 指圣经)取代, 是“完全知识”取代了“有限知识”.

 

“知识之言”原是启示之言(即先知之言), 是从超自然现象而来的知识, 如 但以理、亚迦布、保罗(在三层天的经历). 保罗说, “我们现在所知道有限…”(林前13:9); 林前13:9的“有限”(希腊文: ek merous , 意即“部分”)表示当保罗说这话时, 所知的只是一点点, 对神只有部分的知识(所知的有限), 等到“那完全的”来到(林前13:10, 对比“部分”, 即“完整的全套”),[7] “就全知道, 如同主知道我一样”(林前13:12). “那完全的”(希腊文: to teleion )指对神有全部(完整)的知识, 即从“部分”(部分的认识)进到完整的全套(完整的认识).

 

马有藻强调, “那完全的”不可解释为“主的再来”, 因为对主再来, 我们已经有了完全、全部的启示, 而且主再来之后, 会有更大的神迹出现, 有大预言在地上(如 珥2:28).[8] 保罗在此用人的生命周期作比喻, 小孩时期就是神迹时期, 成长时期就是正典完成的时期, 到了那时, “那完全的”将取代“部分”(指“完整的圣经正典”将取代“部分的启示”), 完全取代神迹方言. 若非如此, 今日我们应该还有神迹方言.[9]

 

 

()   信心 (林前12:9)

里说“信心”是恩赐, 不过, 这种信心显然与“因信称义”的信心有所不同, 因为每个信徒皆有后者, 那是加入基督身体的必要条件. 所以哥林多前书12章所提的“信心”是指恩赐(神施恩赐下)的信心, 是很特别的, 可指一种移山倒海的信心(参 林前13:2), 是不怕劣境而勇往直前的信心, 如迦勒、约书亚, 以及初期召会面对逼迫与困难的信徒所持有的信心, 这些人因信视死如归, 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保罗在 徒27:25宣称: “我信神祂怎样对我说, 事情也要怎样成就.” 显然, 保罗的信心与预言连在一起, 正如 林前12:9 (信心)与 12:10 (先知, 与预言相关)并列. 这是一种特别的恩赐, 使初期召会的人目睹这种恩赐的彰显时, 信心更坚强, 召会得增长.

 

信心主要可分成两大类:

  1. 伟大超凡的信心: 如挪亚造方舟(创6章)、亚伯拉罕离开父家往迦南地去(创12章)、新约迦百农的百夫长(太8:13)等;
  2. 行神迹的信心: 如摩西过红海(出14章)、约书亚过约但河(书3-4章)、耶利哥倒塌(书6章)、以利亚和以利沙的神迹(王上17-18章; 王下3-7章)、彼得(徒3-5章)和保罗(徒20和28章)等.

 

简之, 这里所谓的“信心”是一项特别的恩赐, 能超乎寻常的信靠神, 完成神的心意. 按康泽尔曼(Hans Conzelmann), 信心恩赐之后是医病恩赐, 可见这种信心是行神迹的信心, 是属神迹性的超凡信心.

 

 

()   医病恩赐 (林前12:9, 28)

福音书与使徒行传充满神迹奇事, 其中医病事件甚多, 但拥有医病恩赐的人仍属少数, 非一般信徒共有. 马有藻指出: “综观教会史(召会历史)千年以来, 这类神迹少之又少, 不是神怠工, 而是不再需要用这种方法去布道培灵了. 正如小孩到了断奶时期就不用奶妈, 也如吗哪神迹在进入迦南地之后就停止了(书5:11-12). 时候一到, 神迹奇事总要结束停止的.”

 

“一般而言,” 马有藻继续写道, “用药医病是正常的, 神就用药医治了希西家(赛38:21); 但祂也可以不用药医好病人(如 约4:50), 更没有医治大病人约伯(让他受苦一段很长的时期). 保罗曾用神迹医好米利大酋长部百流之父(徒28:8)… 但后来保罗却无法医治同工以巴弗提(腓2:25-28)和特罗非摩(提后4:20); 对于提摩太的病, 他也只劝说用微少酒作医疗(提前5:23), 是否表示保罗意识到自己的医病恩赐已经结束?” 【注: 在保罗后期的事奉, 医病的事例不仅减少, 到最后也无法治好同工, 神显然已从保罗身上收回医病的恩赐】

 

我们现今常听到许多“神医大会”的某某牧师或传道人有“医病的恩赐”, 以此作为宣传来吸引群众参加. 马有藻在《你的恩赐知多少》一书中指出这类神医大会的问题:[10]

  1. 曾参加过不少神医大会的Miles Stanford说, 那些要求神医来医治的人需先申报病情才可排队接受医治, 其中70%只是精神问题; 剩下的(30%的人当中)有85%会自动好, 如腹泻只要服泻药Imodium, 泻完便没事; 其余的15%看医生, 医生医不好的, 神医也医不好. 但这些“神医”使出的绝招是: “我不能医治, 圣灵才能.” 因此, 若医不好, 是“圣灵不够灵验”; 医好了, 神医得功劳.
  2. 又有一医生William Nolen曾写一书《神医: 一名医生对神迹的调查》(Healing: A Doctor in Search of a Miracle)报导说, 他走访神医Kathryn Kuhlman医好的82名肠癌、胃癌病人(名单是Kathryn Kuhlman提供的), 又作了他们的跟进医生, 后来发现那些病人当中, 没有一个真正复原, 癌症仍在.[11]

 

雅5:14-15记载,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 他就该请召会的长老来; 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 为他祷告. 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 主必叫他起来; 他若犯了罪, 也必蒙赦免.” 不少灵恩派人士根据这段经文来求“神医”. 如果病未清除, 那就怪病人信心不足, 而不是抹油者功力不足. 这种妄解经文的情况多处可见.

 

            事实上, 雅5:14-15这段经文表明了数个准则:

  1. 是病人请求召会长老前来抹油医病, 不是长老寻找病人.
  2. 抹油祷告是召会合一的行动, 是“特别性”而非“常务性”.
  3. 长老是召会的牧者, 不是神医者.
  4. 上文(雅5:11)引用的约伯是“大病人”, 但神并没有用神迹医治他.
  5. 抹油是将病人奉献给神, 求神医治, 油本身没有医疗功用.
  6. 不是所有的疾病, 经过祷告后, 神都医治. 神做万事皆有其美意, 但总不偏离这个原则: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 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罗8:28).
  7. 有病人因抹油而除去病况, 这完全是神主权的恩典, 并不是说那长老有医病的恩赐.

 

 

()   行异能 (林前12:10, 28-29)

异能与神迹是同类, 但各有重点: “异能”强调神奇的能力(钥字 = 力), “神迹”则强调唯有神才能行出来(钥字 = 神). 异能的目的, 同样是为了印证那位行异能者拥有的属灵权柄. 因此, 异能仿佛是行异能者的“证件”, 指证他的信息之确实, 也指证他能力的来源, 所以异能是一种证据. 在另一证据出现前, 也就是正典话语(指圣经正典)成就之前, 异能多次多方出现, 是布道性、护道性(护教性)、培灵性, 目的在于建立福音事工, 造就(原意是“建立”)召会信徒.

 

在 来2:3-4, 作者从七方面引证救恩的确凿: (1) 这救恩起先是主亲自讲的; (2) 那些听见的人给(向)我们证实; (3) 神用神迹; (4) 奇事; (5) 百般的异能; (6) 并圣灵的恩赐, (7) 他们作见证. 这里所用的动词(指“证实”和“同…作见证”)是属过去的事(表示已经完成).【注: M. F. Unger认为这里是指 林前12:8-10的恩赐】.[12] 第(2)点的“我们”是指第二代信徒, 此时神迹奇事已逐渐缩减. 第二代可能还是神迹奇事的异能时代, 可是在耶路撒冷城被毁后(主后70年, 编者注: 甚至很可能在耶路撒冷城于主后70年被毁之前),[13] 这些异能就逐渐消失了. 

 

当初摩西准备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 他以三个神迹面对法老(参 出4:1-9); 到了新约时代, 主耶稣开始传道, 有神迹奇事四处伴着祂; 使徒时代开始, 不少神迹事件依旧“上演”. 可是, 麦克阿瑟(J. F. MacArthur)说, 自司提反殉道后, 再没有一件神迹在耶路撒冷出现过. 虽然保罗也行过许多神迹奇事(徒14:3;  20:9-12叫犹推古从死里复活;  28:8治好部百流之父的病;  罗15:18-19), 但这些异能事迹在使徒时代末期便逐渐结束了. 拉格特(H. V. Lugt)说, 在屈棱多模(Chrysostom)和奥古斯丁(Augustine)的著作中(三世纪), 他们也说从没见过或听过神迹与方言.[14]

 

 

()   辨别诸灵 (林前12:10)

信徒应有辨别真伪真理的能力, 正如在哥林多前书12章一开始, 保罗就告诉读者, 要有分辨信仰对象真伪之能(林前12:2-3), 信徒都要“慎思明辨”(林前14:29). 使徒约翰也响应这点, 说: “亲爱的弟兄啊, 一切的灵, 你们不可都信, 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神的不是, 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约壹4:1). 难怪在作先知讲道的恩赐之后, 也拥有辨明诸灵的恩赐. 神特别给予召会一些人有这特别恩赐, 为要协助其他没有这恩赐的人去鉴别诸灵.

 

在新约圣经正典还未完成之前, 这种恩赐是特别需要的, 因为在使徒时代, 假使徒、假先知纷纷出现, 四处招摇撞骗, 必须有人拥有特别之能, 鉴别他们所说的是出自圣灵或邪灵. 当时, 约翰是其中一个有这恩赐的使徒, 所以他教导人如何鉴别(约壹4:1); 保罗也有这恩赐, 所以他也教导人鉴别(林前5:19-21; 林前14:29). 然而, 圣经正典完成之后, 这些圣经中的教导就成为辨别诸灵的准则了.

 

圣经的“灵”字有时指圣灵(由上下文可知)、邪灵(鬼魔是邪灵), 或是精神方面. 在 林前12:2-3必是指邪灵的工作, 因为邪灵引导人歪曲真理, 使人离开真道. 因此, 在圣经正典未确立以前, 神在召会里赐给某些人有这种恩赐, 使他们能引导召会辨别诸灵(虚谬的、错谬的、荒谬的), 辨明该“灵”是否出自圣灵, 分辨真理与谬误的道理. 换言之, 就是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

 

“辨别”(希腊文: diakrisis {G1253}, 意即“分开、界定”)在一些场合下也是一种“洞悉人心”的恩赐, 例如彼得在 徒5:3放眼看穿亚拿尼亚、撒非喇夫妇虚伪的奉献, 立即宣告神的审判.

 

 

()   说方言 (林前12:10, 28)

在 林前12:28的恩赐名单中, 说方言排名第八, 是最后一项, 可见在保罗的心目中, 其重要性并不如其他恩赐来得重要. 方言是别国的语言(徒2:4, 11), 不是“叽里咕噜”的声音, 所以才有翻译的需要. 方言显然是一种神迹, 目的与其他神迹、奇事、异能相同, 是讲者的“证件”(证明所传的信息是来自于神).

 

在哥林多城, 列国商贾云集, 各有不同的方言; 在召会中, 有时他们会听不懂对方的语言. 当有讲员突然用他自己没有学过、但有人能听得懂的语言, 确实是神迹出现了, 让人确信所传源自于神(林前14:22).

 

林前12:1-2, 保罗首先说明哥林多信徒以前多拜偶像, 拜偶像的活动之一便是人被邪灵上身, 说出“方言”来. 由于信徒的真理根基不稳固, 对神的认识不够全备, 所以常有不少属血气的混乱活动出现.

 

值得留意的是, 使徒行传只有三处经文记载有关“方言”:

  1. 徒2:1-41: 五旬节圣灵降临那日, 在耶路撒冷的众门徒聚在一处, 圣灵降临, 门徒说起“方言”来(徒2:4), 后来彼得讲道, 有三千人归信基督而得救(徒2:40-41).
  2. 徒10:1-48: 在该撒利亚哥尼流的家, 哥尼流信了主, 他的家人亲属也听信彼得所传的福音(徒10:24, 44), 圣灵降临在听信者身上, 他们就说起方言来(徒10:48).
  3. 徒19:1-7: 在以弗所, 一群施洗约翰的门徒, 从没听过五旬节圣灵降临的事. 经保罗解释与邀请, 这12人听信后受洗. 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 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 他们就说方言.

 

三处经文都显出方言是现用的语言(known tongue), 不是没有意义的声音(unknown tongue). 可是在哥林多的召会里(没有在耶路撒冷的召会、该撒利亚的召会、以弗所的召会), 方言恩赐的误用却导致召会聚会混乱不堪. 因此,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 总述方言的性质、意义、目的和使用方言的方法.

 

对于方言, 我们可总括如下:

  1. 除了哥林多前书之外, 方言从没有出现在任何书信或启示录中, 只发生在问题众多的哥林多召会里.
  2. 从保罗的严词厉语看来, 他并不高抬方言, 反定下甚多约束, 钳制方言所产生的混乱. 保罗的态度乃是容忍它的存在, 并不推荐, 也不鼓励多用方言. 【听保罗怎么说, “我愿意你们都说方言, 更愿意你们作先知讲道”(林前14:5), “但在召会中, 宁可用悟性说五句(原文: 五个字; KJV: five words)教导人的话, 强如说万句(原文: 一万个字; KJV: ten thousand words)方言”(林前14:19)】
  3. 说方言最开始是受辖制的象征(林前14:21; 赛28:11-12; 注: 方言是审判的记号), 论到以色列人被神惩罚, 被掳到外邦人当中, 听外邦人说起“方言”来.
  4. 方言是时限性恩赐, 特为新约召会时代的需要而赋予一些信徒, 目的是为了向犹太人证实信息的来源出自神的圣灵, 是圣灵权能的彰显.【注: 方言是向犹太人作见证, 因犹太人是要神迹(林前1:22; 指“神迹性的凭据”); 这也解释了为何使徒行传唯一三处出现方言的经文, 都有犹太人在场, 因为全是为了犹太人之故.[15]
  5. 霍克马(A. A. Hockema)列出在使徒行传中, 至少18次有人得救的记载, 不过当中没有一次有方言出现; 参: (1) 徒2:42 (注: 这群信主得救之人没有说方言); (2) 徒3:7-9; (3) 徒4:4; (4) 徒5:14; (5) 徒6:7; (6) 徒8:36; (7) 徒9:42; (8) 徒13:12; (9) 徒14:1; (10) 徒14:21; (11) 徒16:14; (12) 徒16:34; (13) 徒17:4; (14) 徒17:11-12; (15) 徒17:34; (16) 徒18:4; (17) 徒18:8; (18) 徒28:24.

 

 

()   翻方言 (林前12:10, 30)

“翻方言”的“翻”在希腊文是 hermêneia {G:2058}, 意即“解释”, 而“释经学/解经学”的英文Hermeneutics就是由这字而来. 这字表示将一个方言变成另一种方言. “翻方言”的恩赐列于“说方言”之后, 表示这也是一种神迹, 因为翻方言的人先前并不晓得这方言, 从未学过. 若有说方言的, 就需有翻方言的, 这是双重神迹大“汇集”.

 

能造就人的方言才是有益的, 若没有翻译, 何来造就人呢? (林前14:6, 13). 因此, 若没有翻译, 就不要在召会中讲方言. 可见翻方言比说方言还重要呢!

 

总括而言, 保罗在 林前13:8指出三种神迹性恩赐将会停止:

  1. 先知之能“归于无有”在希腊原文是 katargêthêsontai (意即“变成不能工作”, 即“不用工作”, 或指“被废除、使失效”).
  2. 方言之能“终必停止”在希腊原文是 pausontai (是关身语态, 自动式动词, 意即“自动终止”), 即自动结束.【编者注: 有圣经学者认为方言的恩赐在主后70年圣殿被毁之前, 就已经自动消失, 因不再需要说方言的恩赐, 来向犹太人作见证了】
  3. 知识之事“归于无有” 在希腊原文是 katargêthêsontai (意即“不用工作”, 或指“被废除、使失效”), 即知识恩赐可暂告一段落, 因为有全面的知识(指“那完全的”, 即完整的圣经正典)取代这恩赐, 这恩赐可以“收工”了.

 

在 林前12:9, 保罗总结“那有限的”(特指前面那三项神迹性恩赐) “终必归于无有”. 除了哥林多前书之外, 保罗写的所有书信(以及新约其他书信)都没有提到方言这回事. 初期召会屡见神迹奇事, 此后这些异能之举“归于无有”, 因为“那完全的”(指完整的圣经正典)来到了(林前13:10), 正如小孩子喜欢的东西, 在长大成人后, 便放在一旁不需再用(林前13:11).

 

  • 【注: 由于篇幅有限, 我们请读者上《家信》网站查阅有关恩赐的文章, 包括: 正解哥林多前书13:10“那完全的”、神迹奇事方言在教会史、神迹性恩赐逐渐停止】[16]

 

 

(C.2)   永久性恩赐 / 事奉性恩赐

 

永久性的恩赐(即事奉性恩赐)人人皆有, 只是程度不同, 否则 太28:18-20有关传福音与教导的命令(主的大使命), 人就有了借口说自己没有传福音恩赐或教导恩赐, 所以便不必履行主的大使命.

 

事奉性恩赐共有10项(时限性恩赐也有10项), 其中一项(先知讲道的恩赐)有重叠现象, 因一些恩赐有双重角色. 这10项恩赐如下:

  1. 讲道/作先知讲道 (罗12:6)
  2. 传福音 (弗4:11)
  3. 牧养的 (牧师, 弗4:11)
  4. 教导的 (教师, 弗4:11; 也参 林前12:28; 罗12:7)
  5. 执事 (罗12:7)
  6. 劝化 (罗12:8)
  7. 施舍 (罗12:8)
  8. 治理 (罗12:8; 林前12:28)
  9. 怜悯 (罗12:8)
  10. 帮助 (林前12:28)

 

 

(一)   讲道/作先知讲道的恩赐 (12:6; 彼前4:11)

在 罗12:6-8的七项恩赐中, “说预言”排首位, 其余六项显然都属“非时限性的恩赐”, 所以“说预言”在此是指讲道方面(而非说预言). “作先知讲道”与“说预言”在希腊原文是相同的字(希腊文: prophêteuô {G:4395}), 这字有两种用途, 可指“预告”(foretelling, 即作“先知”说预言)和“宣告”(forthtelling, 即作“讲道者”说教导、劝勉或责备的话). 在作先知讲道方面, “预告式的恩赐”在使徒时代已终结(停止), “宣告式的恩赐”则在接下来的时代(在整个召会时代)继续进行.

 

保罗说先知讲道能造就召会(林前14:4), 所以它是一种强而有益的恩赐. 故此, 保罗劝勉哥林多信徒要多追求讲道恩赐(林前14:1). 在 罗12:6, 保罗也说讲道的恩赐要按着信心的“程度”(希腊文: analogia {G:356}, 意即“举例、说明”, 英文analogy [举例、说明]即由此而出); 而“信心”(faith, 希腊文: pistis )一字前有一冠词(article “the”), 是指“基督信仰”(the faith, 或译作“真道”). 因此, 这句话意思是说: 讲道者要按着真道或基要信仰, 说明其真义要理(如 加1:23; 罗10:8; 腓1:27), 意即你既领受神的真理, 就按此宣告阐明神的话语, 绝不能淡化神的真理. 正如彼得所说的: “若有讲道的, 要按着神的圣言讲”(彼前4:11), 不是讲风花雪月的事, 而是以神的话语建立召会.

 

  • 钥言: 讲道的恩赐主力在“道”方面, 不是人间哲理、心理学、文化或历史, 而是将神的话语全盘托出, 让圣灵赐福听道者, 造就和建立召会.

 

 

(二)   传福音的恩赐 (4:11)

传福音者必须要有传福音的热忱, 这是心志; 也要对福音的信息纯熟, 否则只有空谈. 彼得在 彼前3:15说: “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 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 就要常作准备, 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此话确实是传福音者的精要座右铭.

 

彼得提醒信徒, 运用传福音的恩赐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对神的心态: 尊主基督为圣, 在生命中尊主为大.
  2. 常作准备: 平常多进修努力, 磨练自己, 预备随时上战场.
  3. 传道人的态度: 温柔和敬畏的心; 温柔是对人, 敬畏是对神, 表示这是圣工, 不要掉以轻心. 传福音是荣耀神之举, 切勿轻率懒散.
  4. 回答个人: “回答”(希腊文: apologia {G:627}, 意即“辩护”, 本是法律名词, 用在属灵事工上, 意指“护道”[护教], 英文 apology 由此而出)表示要在辩护真理方面多下工夫, 能叫未信主者甚至反对者都看清真相, 信服真道.

 

  • 钥言: 传福音的恩赐强调福音的内涵与宣传的技巧. 神没有将传福音的职分交给天使, 却选了常有软弱失败的信徒, 因为领人信主是一份极荣耀的使命, 神希望交由那能分享神生命的信徒去执行. 难怪圣经上说, 一人信主, 连天使也欢呼(路15:7).

 

 

(三)   牧养的恩赐 (牧师, 4:11)

弗4:11的“牧师”一词即“牧者”, 其主要工作在带领、供应、看顾、保护等方面. 在新约圣经里, “牧者”(牧师)与“长老”或“监督”指同一个人, 但强调不同的三方面(参 徒20:28; 提前3:1; 彼前5:1-2). 针对这项恩赐的职分, 保罗提出七个重点:

 

  1. 为自己与召会谨慎, 尤其是应付凶暴豺狼和异端邪说的搅扰或侵袭(徒20:28, 29, 31): 这是指信仰方面的牧养.
  2. 昼夜不断, 流泪劝诫(徒20:31): 这是指辅导, 即“劝化的恩赐”(参 罗12:8)之运用.
  3. 把他们交托给神(徒20:32): 这是指代祷方面的事奉.
  4. 树立好榜样(徒20:35): 这是指生命领导方面.
  5. 扶助软弱的人(徒20:35): 这是指“助人的恩赐”(林前12:28)之实践.
  6. 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5): 这是指“施舍恩赐”(罗12:8)的表现.
  7. 个人生命无可指责(提前3:1-5): 提前3:1-5列举各样事例, 如家庭生活、个人生活、教导恩赐的生活等.

 

彼得也指出三个重点:

  1. 照管羊群, 甘心而做, 不是勉强而做(彼前5:2). “照管”(希腊文: episkopeô {G:1983}, 意即“在上看”)表示如大人看管小孩一般.
  2. 甘心乐意地做, 不是看在钱的份上(彼前5:2), 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3. 不是辖制, 而是作榜样(彼前5:3). “辖制”(希腊文: katakurieuô {G:2634}, 像“主管般地控制一切”)指用权威压制下来, 逼使对方屈服. 彼得反对这样的牧养法, 反倒推荐“榜样式”的牧养, 正如古人所说: “非以武服众, 而是以德服人.”

 

保罗在 提前4:13劝勉牧者提摩太说: “你要以宣读、劝勉、教导为念…”, 这节的“要以…为念”(希腊文: prosechô {G:4337}, 直译为“抓紧”, 比喻小心、留意)表示需要以“小心照顾, 谨慎儆醒”(参 来2:1同字译作“郑重”)的态度来进行.

 

  • 钥言: 牧养恩赐需要极大的温柔和忍耐的爱心, 牧者的心肠是决定牧养的事工和对象是否蒙福的关键.

 

 

(四)   教师的恩赐 (4:11; 林前12:28; 12:7)

教师与“牧者”(牧师)的工作有相同之处, 也与“先知”的任务有相似之处(徒13:1). 教导工作是牧养的一部分(参 提前3:2“善于教导”一言), 教导是将神的话语讲解清楚, 向召会信徒阐明神的旨意(一定要让他们明白神的心意), 因为唯有神的道才能建立人(徒20:31).

 

教导神的话语需要花时间研读圣经, 装备自己. 若说彼得有教导恩赐, 相信他平常必多钻研“保罗书信”, 因为他替保罗作证, 说他的“信中(指保罗的书信中)有些难明白的, 那无学问、不坚固的人强解, 如强解别的经书一样, 就自取沉沦”(彼后3:16). 彼得随即用他的资料增强自己的劝勉(彼前3:17: “亲爱的弟兄啊, 你们既然预先知道这事, 就当防备, 恐怕被恶人的错谬诱惑, 就从自己坚固的地步上坠落”).

 

保罗是一个殷勤运用教导恩赐的人. 徒18:11记载他在哥林多花了半年的时间, 将神的话教导那里的信徒; 又在以弗所教导那里的人, 达二年之久(徒19:9-10). 马有藻指出, 保罗的书信也多强调教导的重要(西1:28; 提前2:7; 3:2; 提后1:11), 可见在“永久性恩赐”(或作“事奉性恩赐”)上, 教导恩赐应排名首位(先前的恩赐, 多属“时限性恩赐”, 如使徒和先知, 参 林前12:28).

 

总之, 应当如何运用教导的恩赐, 我们根据 西1:28、提后2:15和 罗12:27三处经文, 综合以下三点:

  1. “用诸般的智慧”(西1:28): 用不同的心思意念去思考神的话, 然后将它教导别人.
  2. “当竭力”(提后2:15): 下文是指作主的工人, 但是与分解神的道有关, 显然是作有关教导的事奉. 要成为好老师, 他本身就应该是个好学生; 若不竭力, 学生永远达不到“好”的阶段.
  3. “专一”(罗12:7): 原文没有“专一”一词, 乃是延伸出来的意义. 原文是“在教导中教导”, 表示专一的教导. 也可作“深入的教导”, 意即不可乱教一通, 或没有充分预备就仓促上场. 有主日学老师在主日前往教会途中, 一边坐车一边预备主日学课程, 这都不是“专一”该有的态度.

 

  • 钥言: 教导的恩赐是将神的真理不厌其烦地灌输给人, 让人心里明白神在地上的计划与在他生命中的旨意, 进而使他成为令人蒙恩的器皿.

 

 

(五)   执事的恩赐 (12:7; 林前12:28; 彼前4:11)

执事是服务性质的事奉, 在 罗12:7称为“执事”(希腊文: diakonia {G:1248}, 意即“服事”), 在 彼前4:11译作“服事”(希腊文: diakoneô {G:1247}), 多是指一般需要体力的事奉(劳动的服事). 因此, 彼得说, 要按神恩赐的力量去服事(彼前4:11).

 

罗12:7说作执事的要“专一”(原文是“在执事中执事”, 或译“在服事中服事”, 表示执着于执事这件事, 尽心、尽性、尽意、尽力为主)可意译为“尽心的执事”, 是指心无旁骛地专注去做, 靠主所赐的力量, 将神托付的事工办妥.

 

  • 钥言: 执事的恩赐在乐意助人方面, 与“助人的恩赐”有相同之处, 只是执事是前线的服事, 并且兼负教导或其他职务, 但“助人的恩赐”则专心助人.

 

 

(六)   劝化的恩赐 (12:8)

“劝化”(希腊文: parakaleô {G:3870}, 意即“在旁呼唤”或“呼唤到旁”)包括鼓励、安慰、指正, 是补充讲道、教导、传道等的不足. 具有劝化恩赐的信徒能将别人的眼泪抹干, 将人的怒气化作祥和, 能接纳别人所不能接纳的(如巴拿巴接纳保罗, 称为“劝慰”[劝化]之子, 参 徒4:36; 9:27). 拥有劝化恩赐的信徒必有充沛的爱心与丰富的同情怜悯之情, 否则无法做得来, 或做得好.

 

西3:16说: “当用各样的智慧, 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或作: 当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的存在心里, 以各样的智慧), 用诗章、颂词、灵歌, 彼此教导, 互相劝戒, 心被恩感, 歌颂神.” 在此, “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即表示不管有没有教导或劝化恩赐的人都该做的事, 但对于那些有这方面恩赐的人, 更要走在别人之前为榜样(另参 来10:25的“彼此劝勉”及 来3:13的“天天彼此相劝”).

 

  • 钥言: 劝化的恩赐是在辅导方面, 较个人化, 就像召会的“属灵护士”, 缠裹破损的关系, 安慰失落的人, 督责顽梗的心, 指正迷路的人.

 

 

(七)   施舍的恩赐 (12:8)

“施舍”一词的中文翻译不够妥当, 这字的原文(希腊文: metadinômi {G:3330})是指“分出去, 赐与别人”, 主要是论金钱的“舍出去”; 如果心不慷慨, 就难施舍金钱, 所以施舍的恩赐背后是一个慷慨大方、舍己为人、不计回报之心. 因此, 保罗说, “施舍的就当诚实”(罗12:8); 而“诚实”(希腊文: haplotês {G:572}, 意指“单纯、忠实、没保留”)一字在 林后9:13译作“多多地”(即慷慨地)捐钱给他们和众人(指马其顿召会的慷慨). 这种慷慨施赠的心是神所悦纳的.

 

  • 钥言: 在主的教训中, 施舍是祂数个重要课题之一(如在马太福音6:1-4). 但以恩赐来说, 自圣灵降临之后, 信徒才有施舍的恩赐, 而不是富人才有这恩赐. 腓立比召会与马其顿召会不算富有, 但他们显然大有施舍的恩赐(腓1:16; 林后8章). 徒9:36的多加是一个圣经活例, 经文说她“广行善事, 多施周济”; 另外, 路21:2-4的穷寡妇捐出2个小钱也是另一则佳例.

 

 

(八)   治理的恩赐 (12:8)

“治理”是有关召会性的治理(管理), 不是论商业的治理(管理), 因为保罗提到的是神在召会设立的职分(林前12:28). 召会中人品复杂, 背景差异甚大, 教育与灵命的程度不同, 人生旨趣相异, 所以治理者若没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后天的努力, 以及神赐下特别的才能, 便很难胜任. 一般来说, 治理者是站在某种领导地位上, 因此“治理”一词的原文( proistêmi {G:4291}, 意即“站在前头” = 榜样)有领导的含义. 林前12:28的“治理”原文( kubernêsis {G:2941}, 意“领导”)多用在导航、掌舵方面.

 

 

凡领导的总有在下被领导之人, 有时这些治理的领袖会委托他人代为完成工作, 这本是美事, 表示他能委派以分担神的工作, 但有时却会令治理者疏懒, 所以保罗劝勉治理者“当殷勤”(希腊文: spoudê {G:4710}, 意“快速”; 比较下文 罗12:11 “殷勤不可懒惰”). “殷勤”是一种领导能力, 召会若多有这类恩赐的人, 圣工必能快速进行.

 

  • 钥言: 治理的恩赐按文字是“打点一切”, 看头看尾, 按圣经而言是有榜样性地处理召会的庶务(各种事物).

 

 

(九)   怜悯的恩赐 (12:8)

罗12:8说: “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怜悯的恩赐”与施舍的恩赐类似, 却有主要对象之分. 施舍的对象主要是贫苦与缺乏之人; 怜悯的对象则是在疾病苦难中的人(如约伯需要有“怜悯恩赐”之人的关心和安慰, 但不需要“施舍恩赐”之人在金钱上给予援助).

 

保罗说怜悯人的(希腊文: eleeô {G:1653})要“甘心”(希腊文: hilarotês {G:2432}, 意即“快乐的心”, 英文 hilarious “狂喜”即由此出), 这字在 林后9:7译为“乐意”, 中文“甘心乐意”是成语, 中文圣经《和合本》在此处译出上文“甘心”, 但其实原文却着重“乐意”. 保罗想要指出, 凡怜悯人的要开开心心地去做, 不要以悲苦面对哀痛的人. 固然圣经说“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这是同情心的流露, 但 罗12:8却提醒施怜悯者要有真诚的喜乐去做, 不要有被迫而做的反应(因此《和合本》将此字译作“甘心”也不无道理).

 

世上有很多需要怜悯的人, 如孤儿、寡妇、残疾、伤残、智障、长期失业的人等等, 所以怜悯恩赐可延伸到爱邻舍的层面. 好心的撒玛利亚人正是一则最佳的例子(路10:30-37).

 

  • 钥言: 怜悯恩赐所强调的不在于对象, 而在乎怜悯者甘心乐意的态度. 【注: 某间神学院作一项“怜悯的恩赐”之调查, 派人装扮路人, 等其他神学生经过, 就假装心脏病突发倒地, 路过的神学生大半匆忙走过, 只有一小撮人停下来救人 (引自《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 3/19/74)】

 

 

(十)   帮助人的恩赐 (林前12:28)

林前12:28论到一个恩赐, 即“帮助人的”(希腊文: antilêpsis {G:484}, 意即“代替背负”). “帮助人的恩赐”与作执事的恩赐有相同之处, 实行这种恩赐的人, 不仅有充足的爱心, 也不期待别人回报, 又不怕劳苦. 林前15:58正是这种人的座右铭(林前15:58说: “常常竭力多做主工; 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 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

 

  • 钥言: 助人恩赐需要拥有广大爱心, 也不求回报, 且准备好一手包办, 任劳任怨, 这是神看重的.

 

 

(D)       总结

“属灵的恩赐”是圣灵按着自己的主权分赐给信徒的礼物, 这礼物是一个本领, 配合那人天生的性情, 使那本领能发挥至最完善的效果. 可是恩赐可能被滥用, 违反了圣灵的心意, 也达不到神赐下恩赐的目的(林前12:7). 因此, 信徒需要明白恩赐的目的、恩赐的运用, 并积极地和其他具有恩赐的肢体互相配搭, 以完成神的心意, 建立主的身体.[17]

 

 


[1]               此篇文章主要改编自马有藻所著的《你的恩赐知多少》. 马有藻将 B项题为“恩赐的组别” (groups), 因他把众多的属灵恩赐分成两大组  —  时限性恩赐和永久性恩赐. 但本文将它们题为“恩赐的类别”(types), 因在这两大种类中又可分几组. 

[2]               马有藻写道: “神迹性恩赐是属‘布道神学’范畴, 非‘系统神学’范畴, 因为唯有神的话语才能增加对神的认识.” 马有藻著, 《你的恩赐知多少》(台北: 天恩出版社, 2011年), 第19页. 【注: “系统神学”可指将圣经教义有系统地分类加以阐明】

[3]               R. L. Thomas, Understanding Spiritual Gifts (Chicago: Moody Press, 1978), 第78页; 引自上引书, 第21页.

[4]               J. F. MacArthur, MacArthur’s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1 Corinthians (Chicago: Moody Press, 1984), 第297-298页; 引自上引书, 第21-22页.

[5]               R. L. Thomas, Understanding Spiritual Gifts (Chicago: Moody Press, 1978), 第79页; 引自上引书, 第22页.

[6]               “约在耶路撒冷被罗马焚烧前”(主后70年, 耶路撒冷城被罗马攻陷和焚烧).

[7]               林前13:10: “等那完全的来到, 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8]               M. F. Unger, New Testament Teaching on Tongues (Grand Rapids: Kregel, 1971), 第95, 101页; 引自马有藻著, 《你的恩赐知多少》, 第26页.

[9]               同上引, 第96, 99页; 引自《你的恩赐知多少》, 第26页.

[10]             “医病的恩赐”在新约书信里只出现三次(林前12:9,28,30). 但现今在基督教界流行甚广的神医大会却将“神医”(神迹治病)过度渲染. 许多人都见证到神医大会的现场是混乱嘈杂的, 如胡乱按手, 会众则是群情亢奋, 有哭嚎的、喊叫的、倒地的、打滚的等等, 混乱不堪. 有关公众敬拜和聚会的秩序, 圣经清楚地说: “先知的灵原是顺服先知的, 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 乃是叫人安静”(林前14:32-33). 难道圣灵会不按自己所启示的圣经行事吗? “真理的圣灵”岂会“言行不一”, 在圣经中说一套(神叫人安静, 不叫人混乱), 在聚会里做一套(感动人哭嚎、喊叫、倒地、打滚等)呢? 那些自称领受圣灵“恩膏”的人在神医大会的聚会里举止紊乱, 不能自制, 场景失控, 秩序混乱. 难怪有者认为这不是出于圣灵的工作, 而是邪灵的渗透, 仿佛群魔乱舞! 有关现今所谓的“神医”之种种谬误, 请参马斯特斯(Peter Masters)所著的《神医泛滥》(The Healing Epidemic), 也可参阅以下文章“神医治病与灵恩运动”, http://www.jonahome.net/files/xywtjd2/xywtjd23.htm ; 浏览于2022年2月2日.

[11]             引自 马有藻著, 《你的恩赐知多少》, 第28-29页.

[12]             M. F. Unger, The Baptism and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 (Chicago: Moody Press, 1975), 第139页; 引自上引书, 第31页.

[13]             值得留意的是: 这些“神迹性恩赐”是神为使徒所作的见证, 用来证实他们是神的使徒(来2:3-4), 可是当希伯来书被写时, 这些恩赐被看作是已经过去的事了(注: 按原文或希腊文的文法, 来2:4应译为`“神又按自己的旨意, 已经 (注: 不是正在)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 并圣灵的恩赐, 同他们作见证”), 因为那个时候使徒的权柄已受承认, 不再需要神迹性的恩赐来证实使徒们的权柄和信息. 论到 来2:3-4, 张慕皑指出: “(希伯来书2:3的)‘证实’原文一字是用‘过去式’(aorist tense), 显示在希伯来书作者的时代, 已不必再证实了, 而(希伯来书2:4的)‘作见证’乃是‘现在式的分词’(present participle), 与‘证实’(的‘过去式’)连在一起【注: 按希腊文法, 这“现在式分词”的时间是由它的主要动词“证实”一词来决定, 既然“证实”这一动词是属过去式, 所以“神用神迹、奇事、异能来作见证”也属过去的事了】, 显然神在那时代已不必为已证实的事再作证实.” 张慕皑著, 《近代灵恩运动 — 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42页. 一般学者都赞同希伯来书写于主后70年圣殿被毁之前(因为书中的文词证明写希伯来书时, 圣殿仍然存在. 也参《启导本》的“希伯来书简介”), 换言之, 主后70年之前, “神用神迹性的恩赐来为使徒同作见证”是属于已经过去的事了.

[14]             H. V. Lugt, Are Tongues for Today? (RBC Ministries, 1974), 第14页; 引自 马有藻著, 《你的恩赐知多少》, 第31页.

[15]            哈罗德·麦凯(或译”麦克义”, Harold Mackay)表示, 说方言的神迹在此是给犹太人作证据, 证明保罗有使徒的身分和权柄(apostleship). 他写道: “保罗并非耶稣基督原本拣选的12个门徒之一, 所以他的使徒职分(apostleship)不断被初期召会的‘犹太律法主义者’(Judaizers, 指遵奉或宣扬犹太习俗礼仪的犹太基督徒)所质疑. 保罗在 林后12:11-12说: ‘我虽算不了什么, 却没有一件事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 我在你们中间, 用百般的忍耐, 借着神迹 (signs, 希腊文: sêmeion )、奇事、异能, 显出使徒的凭据(signs, 希腊文: sêmeion )来.’ 其中一个用来证明‘某某人是使徒’的凭据, 就是使徒能给人按手使他领受圣灵(徒8:14-18; 那里记载彼得和约翰给人按手, 使人领受圣灵: “于是使徒按手在他们头上, 他们就受了圣灵”). 引人注目的一点是: 保罗在使徒行传后半部所记载的事奉中, 都逐一行了彼得在此书前半部记载的所有神迹, 包括给人按手使他领受圣灵, 而以弗所的这些门徒说方言, 就是领受圣灵的凭据. 林前14:22表明说方言是为不信的人(指犹太人)作证据, 而使徒行传里一切说方言的场合都证明了这点. 无论如何, 由于说方言的原本目的(给不信的犹太人作证据)已经达到, 所以说方言的恩赐现今已不再需要, 也不再出现了.” Harold Mackay, Speaking in Tongues: A Scriptural Study (Toronto, Canada: Everyday Publicatiopns Inc., 1977), 第42-43页.

[16]             请上《家信》参阅, 网址是: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category/家信文库/14-五花八门/14-06-门徒训练/ .

[17]             马有藻著, 《你的恩赐知多少》, 第106页. 此附录二改编自 马有藻所著的《你的恩赐知多少》(台北: 天恩出版社, 2011年), 第20-37, 70-78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