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82: 以弗所书6:12所说的“争战”是指什么? 而 弗6:13-17的“全副军装”是怎样的武器? 有何属灵的意义或重要性?
我们可以把上述问题分成以下三个部分来逐一解答.
(A) 弗6:12所说的“争战”是指什么?
为了更清楚了解此处所谓的“争战”, 我们必须清楚明白这节的上下文(弗6:10-14):
- 弗6:10: 我还有末了的话: 你们要靠着主, 倚赖祂的大能大力作刚强的人.
- 弗6:11: 要穿戴神所赐的全副军装, 就能抵挡魔鬼的诡计.
- 弗6:12: 因我们并不是与属血气的争战, 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 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
- 弗6:13 所以, 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 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 并且成就了一切, 还能站立得住.
- 弗6:14 所以要站稳了…
弗6:12的“争战”一词, 在希腊原文是 palê {G:3823}, 意即“摔跤或奋战”. 苏佐扬指出, 这里所用的“争战”, 原意为“摇来摇去”, 像荡秋千, 或像人们练习打沙包的情形. 这词也有“拉来拉去”的意思, 像人们拉锯一般. 此字又有角力或摔跤的意味. 保罗用这字来比喻信徒与魔鬼的交战, 可称之为“拉锯战”或“角力”(摔跤). 因此, 中文只译为“争战”, 并未说出这种争战的方式. 但我们若明白其原文的意思, 我们与魔鬼的争战是“拉锯式”的, 那就表示我们每日都处于战争状态中. 有时我们占了有利阵地, 但有时我们要抵挡.
至于这段经文的“抵挡”, 其实有两种不同的“抵挡”, 第11节 “抵挡魔鬼的诡计”的“抵挡”, 与第13节“抵挡仇敌”的“抵挡”不同. 第11节的“抵挡”原文是 histêmi {G:2476}意为“自己能站立”. 第13节的“抵挡”原文用加强语气 anthistêmi {G:436}, 意思是“对着对方而站立”, 转意为“对抗”, 暗指对方是在猛攻中. 第一个“抵挡”是属于自卫, 第二个“抵挡”则是准备作战.
其实保罗在这里用过四个相同的字, 却有不同的语气. 第13节的“站立”(原文是 histêmi {G:2476})与第14节的“站稳”(原文也是 histêmi {G:2476})原文与第一个“抵挡”(弗6:11, 原文是 histêmi {G:2476})相同. 因此, 保罗的意思是:
- 在魔鬼的诡计前能“自己站立”(11节, 《和合本》译作“抵挡”)
- 在磨难的日子中能作“对抗”的站立(13节, 《和合本》译作“抵挡”)
- 成就了一切仍能自己站立(成功而不骄傲, 13节末句, 《和合本》译作“站立得住”)
- 所以要“自己站立”(14节首句, 《和合本》译作“站稳”)
上述四方面的“站立”或说“抵挡”, 是周全而坚强的. 可惜的是, 许多灵性较弱的基督徒, 却像被吊起的沙包, 任由魔鬼挥拳打击, 任他摆布作弄. 一个灵里刚强的基督徒, 是应该把魔鬼和他一切诡计当作沙包来挥拳使它摇来摇去, 摇动撒但的国度. 但是作基督精兵的必须穿备神所赐的全副军装.[1]
(B) 弗6:13-17的“全幅军装”是怎样的军装?
- 弗6:13 所以, 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 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 并且成就了一切, 还能站立得住.
- 弗6:14 所以要站稳了, 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 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
- 弗6:15 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
- 弗6:16 此外, 又拿着信德当作藤牌, 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
- 弗6:17 并戴上救恩的头盔, 拿着圣灵的宝剑, 就是神的道;
- 弗6:18 靠着圣灵, 随时多方祷告祈求; 并要在此警醒不倦, 为众圣徒祈求.
这里的“全副军装”到底有几件武器呢? 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是共有六件武器, 这是根据在经文中明显可见的兵器或武器: (1) 真理的带子(6:14a); (2) 公义的护心镜(6:14b); (3) 福音的鞋(6:15); (4) 信德的盾牌(6:16); (5) 救恩的头盔(6:17a); (6) 圣灵的宝剑(6:17b). 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认为全副军装就是这六件武器, “祷告并没有包括在全副军装之内”.[2]
第二种看法是共有七件武器, 除了以上六件之外, 还有一件, 就是在接下去的第18节所说的“靠圣灵的祷告”(6:18). 马有藻支持这个看法, 解释道: “保罗以祷告为最终的武器, 因祷告才有胆量传福音(6:19), 他也是因传福音而受捆锁(6:20).”[3] 其他赞同此看法的圣经学者有: 苏佐扬、魏斯比(Warren W. Wiersbe)等等.
对于这“全副军装”和组成它的七大武器, 苏佐扬有如下的解释: “保罗借用当时罗马军兵所穿的全副军装作比方. ‘全副军装’原文是用一个并合字 panoplia {G:3833}, 意即‘一切的武器’, 耶稣曾用过该字, 但中文圣经译为‘盔甲兵器’(路11:22). 罗马人的军装分‘攻’与‘守’两种.” 苏佐扬接着列出这些武器:
- “带子”(14节)乃是军带, 不是普通的腰带, 将“护心镜”的上下部分扎在一起. 军带中也有为插短刀及其他利器的设备.
- “护心镜”(14节)则分上下两部分: 上面部分遮胸, 由颈部到腰部, 同时包围背部(注: 有学者[如大卫鲍森, David Pawson]认为罗马兵的“护心镜”只保护身体前面, 背部没铠甲护身; 据说如此设计为要逼使罗马军兵作战时只有勇往向前, 不能后退, 因转身逃离时背部无铠甲保护容易受伤),[4] 下面部分则由腰遮到膝盖. 由金属制成, 其实应译为“护身甲”才对.
- “鞋”(15节)有厚皮底, 以防敌人用钉子向上的假败阵地伤害士兵的脚. 鞋有两种, 普通士兵穿轻露趾鞋, 军官则穿军靴, 长由腿部至脚下. 鞋尖有厚铁.
- “藤牌”(16节)并非藤制的, 应译为“盾牌”, 用厚皮革或木制成, 外包以铜或铁片, 能以灭尽仇敌的火箭, 如果是藤制的便会被火箭烧毁.
- “头盔”(17节)保护头部, 只露出面孔.
- “圣灵的宝剑”(17节). 至于“宝剑”应包括插在腰中的短剑与拿在手中的长戟两种(但许多学者认为“宝剑”只是指短剑而已). 宝剑是“攻”的武器, 上述各种武器则是“守”的武器.
- “祷告”(18节)也是武器之一, 因为罗马军兵在上阵作战以前, 必定到庙里向他们的神献祭及祷告, 祈求他们的神帮助他们战胜仇敌.
以上这些军备, 都是当时众人所熟悉的, 所以保罗引用这全副军装, 当时的信徒一听便明白是什么. 苏佐扬说得好: “魔鬼与基督是势不两立的, 所以基督徒每日都要准备作战, 并要作殊死战, 非得胜不可. 保罗对提摩太说, 我们是基督耶稣的精兵(提后2:3), 我们焉能弃甲曳兵而逃呢?”[5]
(C) “全副军装”有何属灵的意义或重要性?
“全副军装”重要吗? 当你身处在激烈的战场上, 仇敌向你步步逼近的时刻, 你却发现身上没有任何武器可抵挡, 那是一件何等可怕的事啊!
使徒保罗在结束以弗所书以前, 不忘指出信徒每日的生活如同可怕的争战, 原因有二: (1) 因魔鬼诡计的陷害(6:11); (2) 因基督徒天天与幽暗世界的掌权者争战(6:12). 既然我们在属灵方面需要争战, 我们就需要属灵方面的武器(6:14-18). 这些武器对我们而言是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 第14节: 真理作束腰带: 我们拥有的真理, 使我们灵命稳健有力.
- 第14节: 公义作护心镜: 我们展现的公义, 保护我们心灵的健康
- 第15节: 福音作平安鞋: 我们所传的福音, 带给我们和他人灵魂的平安.
- 第16节: 信德作盾牌: 我们所持的信心, 可以消灭怀疑的火箭.
- 第17节: 救恩作头盔: 我们所享的救恩, 保障我们灵命的安全.
- 第17节: 神道作宝剑: 我们所持的圣经, 就是我们致胜的武器.
- 第18节: 祷告作力量: 我们所作的祷告, 就是我们得力的秘诀.[6]
马唐纳进一步地解释这“全副军装”对信徒的重要意义. 他在弗6:13的注释中写道: “保罗写这信的时候, 大概是被穿上全副盔甲的兵士守着. 他很快便从本性的事物看出属灵的功课, 于是应用为: 我们被极其凶猛的敌人攻击时, 必须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 当争战炽烈的时候, 我们可以抵挡敌人; 在战云已驱走后, 还可以站立得住. 磨难的日子大概指仇敌随时如洪水般来临. 撒但的敌对一浪接一浪涌进来. 甚至我们的主在旷野受试探后, 魔鬼只暂时离开祂而已(路4:13).”
接着, 马唐纳指出, 第一件军装是“真理的带子”(弗6:14). 我们必须一丝不苟、忠心地持守神话语的真理,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真理来支持我们(我们束起腰来便获得支持和力量), 并必须在每日生活上应用真理. 我们用真理来试验一切事物时, 在争战时就有力量, 也得着保护.
第二是用“公义当作护心镜遮胸”(弗6:14). 每个信徒都穿上神的公义(林后5:21), 但信徒也须在个人生活上有品格和正直的表现. 有人曾说: “当一个人穿上义行时, 这人是坚不可摧的. 言语无法抵御控诉, 但美好的生命就能够.” 如果我们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 魔鬼就无目标可打击. 诗篇7:3-5记载大卫穿上“公义的护心镜”. 主耶稣随时随处穿上这件甲胄(赛59:17).
此外, 作为基督的兵士, 我们必须“用平安的福音, 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弗6:15). 这是说, 预备好出外传扬平安的好信息, 也就是入侵敌人的阵地. 我们在自己的营里逍遥自在时, 就落在极可怕的危机中. 我们的安稳, 在乎跟从救主佳美的脚踪去行, 传平安, 播佳音(赛52:7; 罗10:15).
再者, 兵士必须“拿起信德当作盾牌”(弗6:16). 当那恶者瞄准他射出烧着火的暗箭时, 就只能打中盾牌, 落在地上, 无法伤害到他. 信德(faith)是指在主里的坚固信心, 并且信靠主的话. 当试探烫热、环境恶劣、疑惑丛生、希望破灭时, 信心朝天仰视, 说道: “我相信神!”
保罗也提醒信徒要“戴上救恩的头盔”(弗6:17). 这里的“头盔”是(象征)神所预备的救恩(赛59:17). 无论争战如何炽烈, 基督徒都不可气馁, 因为确知至终必然得胜. 他知道自己得着至终拯救的确据, 所以他不至退缩, 更不会投降! “神若帮助我们, 谁能敌挡我们呢?”(罗8:31).
最后, 兵士要执着“圣灵的宝剑, 就是神的道”(弗6:17). 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我们的主使用这宝剑去敌挡祂的仇敌撒但. 主三次引述神的道 — 祂不是随意乱取几节经文, 而是引用圣灵为祂预备以应付事情(特指当时遇到的事情所需)的合适经文(路4:1-13). 这里“神的道”(the word of God)不是指整本圣经,[7] 而是用以特别处理或应对当时所面对之事的经文.
论及上述这几件武器, 华德伟(David Watson)评述道: “神给我们一切所需的保护. 我们必须看见, 我们与主同行, 有‘一连串的真理’与我们在一起(“真理作束腰带”), 使我们的生活在神面前是正义的(“公义作护心镜”), 与人有正常关系; 教我们无论到哪里, 都寻求与众人和睦(“福音作平安鞋”). 我们可以共同执起信心的盾牌, 消灭那恶者所射出的火箭(“信德作盾牌”); 又可以保护自己的思想, 不受惊恐、忧虑所伤害(“救恩作护头盔”); 此外还可以使用神的道, 在圣灵的能力下产生好的效果(“神道作宝剑”). 记着, 耶稣在旷野胜过祂的仇敌, 是因为祂一再使用神的话语作为利剑.”[8]
最后, 虽然马唐纳不认为祷告是其中一件武器, 但他承认祷告不能与全副军装分开. 他写道: “祷告并没有包括在军装之内. 但我们说祷告是兵士的生命气息, 并没有言过其实吧. 祷告是他穿上军装、面对敌人时的精神力量. 祷告要连续不断的, 不能散漫; 要养成习惯, 不可一曝十寒. 然后, 要用不同方式的祷告: 公开的、私下的; 用心的、自发的; 恳求、代求; 赞美、感谢.
“祷告应当靠着圣灵(弗6:18), 意思是由圣灵所感动、被圣灵所带领. 公式化的祷告只靠死记硬背(并没有思考字句的意思) — 这样的祷告在对抗地狱的群魔上有什么价值呢? 祷告也必须有警惕性 — ‘在此儆醒’(弗6:18). 我们必须醒觉, 不可懒散, 不要常为琐事分心. 祷告要有属灵的热诚、警觉和集中力; 也必须勤奋‘不倦’(弗6:18). 我们必须不断地求问、寻求、叩门(路11:9). 祈求方面必须是为众圣徒祈求(弗6:18), 因他们也在争战之中, 必须得到同胞们在祷告中的支持.”[9]
结束前, 让我们引述魏斯比(W. W. Wiersbe)的话. 全副军装对基督徒而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这副军装可象征主耶稣自己, 穿上这副军装犹如披戴主耶稣基督(罗13:14). 魏斯比写道:
在某种意义上, “全副军装”是耶稣基督的写照. 基督是“真理”(约14:6; 真理作束腰带), 祂也是我们的“公义”(林后5:21; 公义作护心镜), 我们的“平安”(peace, 弗2:14; 福音作平安鞋).[10] 祂的信实使我们有信心(加2:20; 信德作盾牌); 祂也是我们的救恩(路2:30; 救恩作护头盔), 又是神的道(约1:1,14; 神道作宝剑).
这表示一旦我们信靠基督, 我们就领受了这全副军装. 保罗告诉罗马的信徒要如何使用这军装(罗13:11-14): 睡醒(罗13:11), 离弃罪恶, “带上光明的兵器”(罗13:12)等等. 要如何做到这点呢? 就是要借着“披戴主耶稣基督”(罗13:14). 要靠着信心, 穿上这套全副军装, 并信靠神来获胜. 在信主得救那一刻, 我们已一劳永逸地穿上这军装, 但必须每日应用它. 当大卫王脱下军装, 回到他的皇宫, 他就面临比在战场上更大的危险(参 撒下11章). 撒但的诡计无时无刻都会临到我们, 所以我们不可不穿上神所赐的全副军装.[11]
[1] 苏佐扬著,《新约圣经难题: 一至五集合编》(香港九龙: 基督教天人社, 1994年), 第343-344页.
[2] 马唐纳著,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香港尖沙咀: 活石福音书室, 2007年修订版), 第891页.
[3] 马有藻著, 《新约概论》(台北: 中国信徒布道会, 1999年修订版), 第234-235页.
[4] 一般学者认为这“护心镜”是保护胸前和背部的护身甲. 魏斯比(Warren W. Wiersbe)也指出这“护心镜”是用金属片或铁链制成的军装, 遮盖身体前后, 从颈项到腰部. Warren W. Wiersbe, The Bible Exposition Commentary (vol. 2) (Illinois : Victor Books, 1989), 第59页.
[5] 苏佐扬著,《新约圣经难题: 一至五集合编》, 第344-345页.
[6] 改编自 李顺长著, 《基督的丰盛 — 以弗所书研经》(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1994年), 第29页.【注: 李顺长只提到6件军装(1至6), 第7件(祷告)是编者加上的】
[7] 保罗在这里(弗6:17)没有采用广泛通用的希腊字 logos {G:3056}, 而是用了希腊字 rhêma {G:4487}(注: 这字跟英文的 rhetoric [修辞学]一字有关), 这字常指“所说的话”(saying; 太4:4; 12:36; 26:75; 约14:10; 15:7等等). 范氏(W. E. Vine)说: “弗6:17论到圣灵的宝剑, 就是神的道(希腊文: rhêma ). 这里的‘道’不是指整本圣经(即 logos , 来4:12, 笔者按), 而是指在需要的时刻, 圣灵使我们想起的个别经文(individual scripture, 仿佛圣灵在那一刻用已藏在我们心思里的经文向我们说话, 笔者按), 这是需要我们事先常将圣经贮藏在我们的心思里.” William E. Vine, M. F. Unger & W. White, Vine’s Complete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Old and New Testament Words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85), 第683页.
[8] David Watson, Discipleship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81), 第183页.
[9] 马唐纳著,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第890-891页.
[10] 弗2:14: “因祂使我们和睦 (KJV: He is our peace; 原文作: 因祂是我们的和睦 [peace; “和睦”或作“平安”] ), 将两下合而为一, 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
[11] W. W. Wiersbe, The Bible Exposition Commentary (vol. 2) (Illinois : Victor Books, 1989), 第59页.
Related
作者: 棱镜
刊登于2022年10-12月份,第135期《家信》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