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哥德慕和撒玛利亚妇人


(A)       尼哥德慕: 犹太人的官 (3:1-16)

耶路撒冷及其周边地区的法利赛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超过6000人, 尼哥德慕(另译: 尼哥底母)便是其中一人. 这些法利赛人都曾在见证人面前郑重承诺, 将毕生致力于公开遵守文士所解释的摩西律法最严格的要求. 他们被称为“分离者”(the separated one).[1] 至于尼哥德慕, 他还是一位律法教师和犹太公会(Sanhedrin, 即犹太民族的最高法院)的成员. 这位最高法院的议员很富裕, 可能来自加利利一个极有影响力的家庭.

 

尼哥德慕夜里来见主耶稣

尼哥德慕听说过, 也可能亲眼见过主耶稣所行的一些神迹. 但他看到了更多  —  他将它们视为指向其他事物的迹象(sign, 意指这些神迹指向弥赛亚, 即那行神迹者就是犹太人所等候的救主; 请读者参阅和比较: 路4:17-19; 赛61:1-2). 这点勾起他的兴趣. 他很欣赏主, 视祂为一位从神而来的教师, 并有神与祂同在. 他礼貌地称呼主为“拉比”(Rabbi). 他在夜晚来见主耶稣, 要么是因为害怕被犹太人嘲笑, 要么更可能是因为夜晚是犹太人聚会讨论他们宗教问题的时候.

 

尼哥德慕表示, 他并不是唯一有这种看法的人, 因他说道: “我们知道…” 或许约瑟和他已经分享了他们对主的想法. 我们在尼哥德慕身上看到了一个在学术成就、政治权力和宗教知识上成功的人, 但他仍然在圣灵方面有所欠缺. 当他来到主耶稣面前, 他确实在寻求亮光, 并承认主耶稣的确是一位具有权威的老师.

 

主回答了尼哥德慕未说出口的问题, 并告诉他如何进入神的国, 就是借着重生; 通过“重生”(born again)[2]或“从上而生”(born from above, 指从天上的神而生, 是属天的属灵再生 [参 约1:1:13],[3] 编译者按). 尼哥德慕承认“重生”是必要的, 但它怎么可能发生呢? 主解释说, “从上而生”意味着从水和圣灵而生(约3:4-5). 神的话语(注: “水”在圣经中可象征神的道, 参 弗5:25)[4]向我们揭示了有关罪和基督宝血的功效, 从而带来了新生; 同时圣灵进入(信者身上), 在他身上开始了永生的生命. 正如最初的自然出生产生了一个自然的人一样, 现在灵性方面的出生产生了一种属灵的生命, 及随之而来的所有特征.

 

尼哥德慕进一步听到神的爱, 并理解他所聆听的那一位正是神的儿子. 尼哥德慕反思了这一个宝贵的教训, 终于在某个时候接受了它(信靠和接纳救主耶稣作他个人的救主), 并且成为一名“秘密门徒”(secret disciple).[5]

 

 

(B)       尼哥德慕: 主的人 (7:50-52; 19:39-42)

显然, 尼哥德慕已经开始信靠主了, 但他仍然是一个“秘密门徒”. 在住棚节的前几天, 主耶稣已在耶路撒冷城. 普通人对于祂到底是“先知”还是“基督”感到困惑. 犹太公会对主耶稣日益增长的声望感到担忧, 派出差役(圣殿警察)逮捕祂. 但他们却空手而归, 并让他们的上级恼怒, 因他们为主作见证说: “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约7:46). 他们似乎被主耶稣那令人信服的教训所吸引. 法利赛人严厉斥责差役, 并指责他们像街上的普通民众一样都被蒙骗了. 他们强烈地提醒差役们, 没有一个法利赛人或官长相信祂. 此时, 他们还不知道, 实际上他们当中至少有一人已相信祂了  —  那人就是尼哥德慕.

尼哥德慕 (尼哥底母) 公开为主辩护

 

以上这个错误的论点(指没有官长或法利赛人信祂的)迫使尼哥德慕禁不住公开为主说话. 他说, 如果没有在公会进行适当的听证会, 就不该定主耶稣的罪(约7:51).[6] 这句话彻底激怒他的同僚们, 他们开始攻击他, 斥责他是一个有偏见的加利利人, 所以才支持这位耶稣. 他们说, 先知不可能出自加利利, 但他们忘了以利亚就是其中一人. 他们还忽视主耶稣来自犹太的事实. 结果会议在一片混乱中结束了. 后来, 当犹太公会一致谴责主耶稣时, 尼哥德慕不太可能在场  —  尽管他应该在场的! [7]

 

尼哥德慕看到主钉十架后, 勇敢挺身而出, 要求安葬主的身体.

接下来, 我们看到主被钉十字架后, 尼哥德慕挺身而出, 成为亚利马太人约瑟的同伴和帮助者(注: 亚利马太人约瑟也曾是主的秘密门徒, 约19:38).[8] 对他们两人来说, 他们早期的秘密(secrecy, 指在暗地里作门徒)几乎摧毁了他们作为门徒的职责(discipleship), 但现在他们勇敢公开自己的门徒身分, 摧毁了这个秘密. 他们用充满爱心和温柔的双手拔出主耶稣的钉子, 轻轻地将祂的身体从十字架上抬下来. 很快, 由于夜幕降临, 他们用细麻布和尼哥德慕带来的没药与沉香混合物, 来包裹主的尸体. 然后, 他们把祂的尸体安放在约瑟的新坟墓里, 看着石头被推滚到门口以后, 就离开了.

 

尼哥德慕终于为主挺身而出, 站了出来! 究竟是什么原因改变了他? (使他从“暗地里作门徒”变成勇敢公开承认自己是跟从主的门徒). 毫无疑问, 这是主在十字架上的奇景  —  它使胆怯的人变得勇敢, 使软弱的手臂充满勇气去战斗!  我们也应该勇敢地为主挺身而出.

 

 

(C)      撒玛利亚妇人 (4:4-34)

主耶稣在井旁与撒玛利亚妇人谈道

只有约翰记录了撒玛利亚妇人的故事. 他追溯了这个妇人对主所表现出愈发增长的感激之情; 从“你…犹太人”(约4:9), 然后是“你是先知”(约4:19), 过后认为主就是“基督”(约4:29), 最后城里的人承认祂是“救世主”(世人的救主, 约4:42).

 

这位撒玛利亚的妇人前来打水, 看见主坐在井旁.[9] 约翰描述主当时是疲倦、口渴、饥饿的【注: 约翰描述“耶稣因走路困乏”(第6节)  —  疲倦; 主向妇人说“请你给我水喝”(第7节)  —  口渴; “门徒进城买食物”(第8节)  —  饥饿】. 这样的描述说明了主的人性. 主请妇人给祂水喝.

 

很有意义的是, 约翰福音里的记述充满了对水的提及, 例如: 海洋、湖泊、河流、小溪和水罐中的水. 但也只有在这充满水的约翰福音中, 主耶稣才说: “给我水喝”(约4:7)、“我渴了”(约19:28).[10] 这妇女打量了一下这位坐在井边的男人, 断定祂是犹太人, 这可能因为主的口音、衣着或面部特征, 显明祂是犹太人. 当然, 还有很多原因, 比眼睛所能看到的更多!

 

主耶稣借着”喝水”的话题谈到祂可以赐”活水”(永生)给撒玛利亚妇人.

目前还不清楚这个妇人能理解多少主所讨论的内容. 他们谈到“活”水[11]、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关系、祖宗雅各的井、真正的敬拜, 也论到欺骗的事. 主成功激发了她对活水的兴趣和渴望, 以致她向主恳求说: “请把这水赐给我”(约4:15).

 

然而, 主坚持要求她应该先正视自己的罪. “你去叫你丈夫也到这里来”(约4:16). 她本想借着撒谎搪塞过去, 但最终她承认真相. 神的救恩(salvation)是要放弃旧生活, 并致力于新生活. 在第 11、15 和 19 节中, 她称主为“先生”, 现今在第 19 节中, 她确定地声称祂是“先知”. 对撒玛利亚妇人而言, 这是令人惊讶的承认, 因为撒玛利亚人只接受旧约的前五本书(摩西五经), 相信最后一位活着的先知就是摩西! 所以她承认主是“先知”一事, 确实是迈出了一大步! 主还明确表示, 祂知道她过去的生活和现在的情况, 再加上祂自称是“弥赛亚”(即“基督”, 约4:26), 这一切鼓励她得出重大结论  —  眼前的这位耶稣确实是“基督”.

 

这位撒玛利亚妇人愿意学习, 并向主显出她对主愈发增长的欣赏. 今日, 主耶稣仍然愿意向罪人和圣人显示祂自己. 愿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欣赏祂, 更加认识祂, 并效仿祂对人的爱, 尊重祂对人的要求, 享受与祂的交通(相交), 为我们周围的人作出有效的见证.[12]

 

 

*****************************************

附录一: 尼哥德慕 (另译: 尼哥底母)

 

(A)     简介:

  1. 尼哥德慕是严谨遵守律法的法利赛人(约3:1).
  2. 他是有政治势力的人, 是犹太人的官(约3:1).
  3. 他也是律法教师(约3:10: “以色列人的先生”)
  4. 他是犹太公会(Sanhedrin, 即犹太人的最高法院)的成员之一, 可说是一位最高法院议员.

 

(B)     尼哥德慕的优点与成就:

  1. 当时相信主耶稣的宗教领袖很少, 他是其中一人.
  2. 他是有权势的犹太最高法院(犹太公会)的议员.
  3. 虽然他是法利赛人, 却深深被主耶稣的为人和神迹所吸引(其他法利赛人因主的责备而痛恨祂).
  4. 他与亚利马太人约瑟一起埋葬主耶稣的尸体.

 

(C)     尼哥德慕的缺点与过失:

  1. 曾作“秘密的门徒”(secret disciple), 好像亚利马太人约瑟一样, 因害怕犹太人而隐藏自己的基督徒身分, “暗暗的作门徒”(约19:38),.

 

主耶稣与尼哥德慕谈到摩西在旷野举铜蛇, 来说明自己也要照样被举起来(指钉十字架), 叫一切信祂的人都得永生 (约翰福音3:14-15).

(D)     榜样与鉴戒:

  1. 除非我们重生, 否则便永不能进入神的国.
  2. 神能改变那些被我们视为无动于衷的人.
  3. 神有耐心, 又是坚定的, 等候尼哥德慕的悔改.
  4. 倘若我们预备好让神使用, 祂便可以使用我们.

 

(E)     灵训与反思:

  1. 神专门喜欢接触并改变那些被我们放弃的人. 对尼哥德慕, 虽然要花很多时间才能叫他明白真理, 但主耶稣却耐心地等候这位“秘密的门徒”.
  2. 不少学者认为, 尼哥德慕害怕被人发现, 所以晚上才来找主耶稣. 但他真心渴望认识真理, 所以他所得的比预期的还多 —  明白重生的意义. 我们对尼哥德慕所知甚少, 但却知道经过这晚与主耶稣见面后, 他已彻底改变, 对神和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
  3. 尼哥德慕作为犹太公会的一员, 即犹太人最高法院的议员, 再度出现在约翰福音7:50 (参 约7:32-53). 当时这最高法院(犹太公会)正讨论杀害主耶穌的方法, 尼哥德慕独排众议, 为耶稣伸张正义, 可见他的生命已开始改变了.
  4. 圣经最后一次描述尼哥德慕的事迹时, 是他与亚利马太人约瑟一起要求领去主耶穌的遗体, 以便将之安葬. 这个勇敢的行为正显示他不断地成长.

 

神要求的是稳步的成长, 而不是即时达到完美的境地. 你现时灵性上的成长与你信主的年日相配吗?[13]

 

 

*****************************************

附录二: 撒玛利亚妇人

 

(A)     背景简介:

  1. 撒马利亚原是北国以色列的首

    前往加利利的犹太人通常不愿采用经过撒玛利亚的蓝色路线, 而是采用红色路线绕过撒玛利亚

    都, 北国被亚述打败后, 很多以色列人被掳到亚述去, 外邦人则来到他们的地方居住(参 王下17:24), 留下来的以色列人与外邦人通婚, 成了一个混血的民族, 在南国犹太人眼中, 他们是不洁净、背叛民族、国家和百姓的. 犹太人憎恶这个混血的民族, 称他们为撒马利亚人.

  2. 撒马利亚人在基利心山另立敬拜的中心(约4:20), 相当于耶路撒冷的圣殿, 但在约公元前128年被拆毁了.
  3. 犹太人尽量避免路经撒马利亚, 但主耶稣不受传统约束, 却选择走这条较短的路, 经撒马利亚回加利利去(约4:4原文直译: “祂必然需要经过撒玛利亚”; KJV: he must needs go through Samaria), 目的为要拯救这位撒玛利亚妇人和她那里的人.

 

(B)     撒玛利亚妇人的优点与成就:

  1. 她对主耶稣的认识有逐步的加深: 最先认为主不过是个普通的“犹太人”(约4:9), 过后尊称祂为“先生”(约4:11,15,19), 然后看出祂是“先知”(约4:19), 最后是“基督”(约4:29).
  2. 她相信弥赛亚(基督)会来到世上, 并教导人认识和敬拜神(约4:25).
  3. 她愿意把自己得到的福气与他人分享, 为主作见证, 领人认识主、归向主(约4:28-30).

 

(C)     撒玛利亚妇人的缺点与过失:

  1. 她的生活很不道德: 已有五个丈夫, 而现在又跟别的男人有染(约4:18).
  2. 她信任人的传统过于神完整的真道(圣经), 结果对真正的敬拜和敬拜的地点有很糟的误解(约4:20).

 

(D)     灵训与反思:

  1. 很难想象主耶稣竟和一个声誉很差的女人谈话(约4:7-9)! 一般的犹太人在公众地方不会与撒马利亚女人交谈, 因为犹太人一向厌恶撒马利亚人, 况且这女人名声很差. 但主耶稣不嫌弃她卑微的身世, 愿意与她谈话, 把“活水”赐给她. 福音是传给每一个人的, 不管他的种族、社会地位或过去所犯的罪. 我们要常常作好准备, 随时随地与人分享这福音.
  2. 约4:13-15表明属灵的生命与肉体的生命一样, 都有饥渴的感觉, 灵命则需要“属灵的食粮和水”来充饥解渴. 或许从来没有人向这个妇人提到她灵魂的饥渴, 所以她混淆了这两种水. 我们身体感到饥渴时, 一定会找食物来充饥, 找水来解渴. 那么, 灵魂饥渴时, 我们又怎会置之不理呢! 耶稣基督和圣经就能满足我们灵魂饥渴的需要.
  3. 约4:15说明撒玛利亚妇人误以为接受了主耶稣所赐的水, 便不用每天来打水, 她对主耶稣的话感兴趣, 以为主的信息可以使她生活舒适. 好些人也是因为这个错误的动机去接受耶稣基督. 基督的话改变我们, 但祂不会把我们生命中的一切难处都挪走, 祂只改变我们内心, 帮助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挑战. 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妇人并没有立刻接受主耶稣, 而主也给她时间提出各种问题, 等她自己取得答案. 向人分享福音未必会即时看见果效, 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来衡量主耶稣所赐的生命.
  4. 要人面对自己的罪是一件不易的事. 约4:16-20记载妇人发现主知道她黑暗的私生活时, 便很快扭转话题. 我们说话一针见血时, 别人往往觉得不好受而去谈别的事情. 我们为主传福音、作见证, 是要把话题带到基督那里, 并谈到罪的问题, 这令他们感到局促不安, 但只有基督才能赦罪并赐新生.
  5. 撒马利亚妇人立即向别人分享她的经历(约4:28-30). 虽然她的名声并不好, 但不少人接受邀请而亲自来到主面前. 或许我们会为过去的罪恶而羞愧, 叫我们引以为耻, 但基督改变了我们, 当别人看见这些改变, 便会感到好奇, 我们就可以把握机会向他们介绍基督了.[14]

主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谈道实际上给“个人布道”(personal evangelism)提供很好的原则, 有八个技巧值得学习 (参附录二脚注)

 


[1]               法利赛人(Pharisees)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犹太教上层人物中的一派. 译自希腊语 pharisaios , 原意为“分离者”(the separated one). 法利赛人强调要保守犹太教传统, 反对希腊文化的影响, 主张同外教人严格分离, 因而得名. 主耶稣指责他们是言行不一的假冒伪善者(太23:13-36;  路18:9-14), 而西方文学中常用“法利赛人”一词来指“伪君子”(hypocrite). 但圣经中也提到“真正虔诚”的法利赛人, 例如尼哥德慕(另译: 尼哥底母, 约3:1)和保罗(又名扫罗, 腓3:5)在未信主之前并非假冒为善之人, 而是真正虔诚遵守律法的人, 只是当时还未认识耶稣基督这位真理之道.

[2]               “重生”(born again)在希腊原文是由两个字併合而成, 即  anôthen {G:509}(意即: 从上面、重新、从起先)和 gennaô {G:1080}(意即: 生、生育), 故“重生”可译作“重生、重新再生”(born again)或“从上而生”(born from above, 指从天上的神而生, 是属天的属灵再生).

[3]               约1:13: “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 不是从情欲生的, 也不是从人意生的, 乃是从神生的.”

[4]               弗5:26: “要用水借着道把教会洗净, 成为圣洁.” 注: 这节的“要用水借着道”可意指“用水, 就是借着神的道”(KJV / NKJV: with the washing of water by the word; NIV: the washing with water through the word). 《当代译本》译作“好借着自己的道用水洗净教会”; 《现代中文译本》译作: “要借着他的话、用水来洁净教会”.

[5]               有者认为基于害怕犹太教领袖们(包括法利赛人)的反对和排挤, 尼哥德慕暗地里作门徒一段时间(约19:38). 参下文(B)项的解释.

[6]               约7:51: “不先听本人的口供, 不知道他所作的事, 难道我们的律法还定他的罪吗?”

[7]               在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 大祭司与犹太公会当晚急于在夜间召开审讯, 要定主耶稣的罪. 但按照此公会的规矩, 犹太公会在夜间召开审讯是不合法的, 而他们如此行, 很可能就是要让尼哥德慕缺席当夜的审讯, 免得他在场维护主耶稣. 换言之, 我们有理由相信尼哥德慕当晚并不在场, 不然他一定为主发言和辩护.

[8]               约19:38: “这些事以后, 有亚利马太人约瑟, 是耶稣的门徒, 只因怕犹太人, 就暗暗的作门徒. 他来求彼拉多, 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 彼拉多允准, 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9]               约4:6的“雅各井”是雅各原有产业的一部分(参 创33:18-19); 那不是一口泉水井, 而是由雨水和露水渗漏而成的. 当时的井大都位于城外沿着大路一带, 妇女每天早晚两次到井旁打水. 这个妇人可能由于自己名声不好, 为免碰上别人, 而在中午前来打水. 主耶稣在这里把“活水”这个独特的信息赐给这妇人, 叫她灵性永不再渴.

[10]             约19:28: “这事以后, 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 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 就说: ‘我渴了.’ ”

[11]             主耶稣所讲的“活水”(约4:10)可指“永生”(参 约3:36; 4:13). 很多旧约经文都提到渴慕神就像人渴求水一样(参 诗42:1; 赛55:1; 耶2:13; 亚13:1). 神被称为生命的源头(诗36:9)和活水的泉源(参 耶17:13), 只有“弥赛亚”(基督)才能满足人灵魂的渴求, 所以主耶稣说自己为人带来“活水”, 叫人永不口渴, 其实是在宣称自己就是“弥赛亚”.

[12]             上文编译自 Ivan Steeds (ed.), Day by Day with Bible Characters (West Glamorgan, UK: Precious Seed Publications, 1999), 第282, 283, 284页. 【注: 第282、283和284页各别是A、B和C项】

[13]             以上附录一参考《圣经·灵修版》(袖珍本) (香港: 国际圣经协会, 2001年), 新约第254页.

[14]             以上附录二参考《圣经·灵修版》(袖珍本) (香港: 国际圣经协会, 2001年), 新约第256-258页. 值得一提的是, 主与撒玛利亚妇人的谈道实际上给“个人布道”(personal evangelism)提供很好的原则, 有八个技巧: (1) 开始接触(第7节); (2) 克服偏见(第9节); (3) 引起好奇(第10节); (4) 提供答案(第14节); (5) 指出问题(第18节); (6) 导回主题(第19-24节); (7) 建立权威(第22节); (8) 邀请决志(第26节).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