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主的名 (Unto The Name)


(A)       导论

新约地方召会的根基和延续是建立于 太18:20的真理. 在恩典时代, 它(归入主名的真理)应验了以色列所预表的(申12:5,14,18), 也是将来永世里所要经历的(结48:35).

 

太18:15至18:20是属于同一段经文, 正如英文圣经《修订本》(Revised Version)的分段一样. 它与 太16:13-20的经文相补相成. 这两段经文的精华启示了有关基督召会的基要真理. 在 太16:18里, 我们首次在新约圣经中读到教会(Church)或召会(Assembly)[1]这一代表性之名(希腊文: ekklêsia {G:1577}; 译者注: 太18:17又两次出现“ekklêsia”一词, 这两节[太16:18和太18:17]是整本福音书中唯一出现 ekklêsia 的经节, 共3次).

 

(B)       两方面的召会

它们所启示的, 是“召会”的两方面(也只有两方面), 也是我们必须仔细区别的. 第一方面(太16:13-20)显明基督是这新召会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由所有承认耶稣“是基督, 是永生神的儿子”之人所组成的. 第二方面(太18:15-20)显明一个地方性的召会, 这召会的信徒可以被人看见和听见, 彼此间持有固定的交通(交往/团契, fellowship). 这召会虽有失败之处, 却有补救之法. 在现今的恩典时代, 每次提到“召会(教会)”一词时, 都是指上述两方面的其中一面.

 

举个例子, 一般而言, 保罗写给以弗所信徒的书信(即以弗所书)显明马太福音16章所说的宇宙性召会  —  基督的身体(弗1:22). 而保罗写给哥林多信徒的书信(哥林多前书)则论到马太福音18章所说的地方性召会, 她连同其他召会成为“神的众召会”(churches of God, 林前11:16).

 

(C)       地方性的召会

必须注意的是, 新约圣经有超过100个论及有关召会或众召会的经文, 大约只有12次指宇宙性召会(身为基督的身体), 其余全指神的众召会(地方性召会). 换言之, 地方性召会与宇宙性召会的比例平均是8比1, 因为前者是实际性的(practical), 后者则是地位性的(positional). 论到后者(宇宙性召会/基督的身体), 圣经没有提到任何劝勉(因在地位上她是完美的, 无瑕无疵, 参 弗5:27; 但地方性召会在实际上却有许多瑕疵, 需要劝勉和纠正, 译者按). 关于地方性召会, 主耶稣在 太18:20说: “因为无论在哪里, 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 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为了方便研究, 我们把 太18:20分五大题目来思考:

 

(一)     关联 (Association)

有两个介词(前置词, preposition)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即英文字“in” (希腊文: en {G:1722})和“unto” (希腊文: eis {G:1519}). 这两个希腊字的意思不同, 但英文圣经《钦定本》(AV)和《修订本》(RV)[2]没有明显区别它们, 所以我们参照达秘(J. N. Darby)和杨氏(R. Young)的圣经译本(参 JND和YLT)[3], 以及纽贝里(T. Newberry)的注解.[4] 纽贝里写道: “值得留意的是, 这不是‘在耶稣的名里’(in [希腊文: en ] the Name of Jesus)而是‘归入耶稣的名’(unto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of Jesus), 意味着聚会的目的和对象.”[摘自 纽贝里著, 《耶稣在中间》(Jesus in the Midst) ]

 

现代学者尝试否认这点, 他们说希腊字 eis 的意思往往就是 en . 果真如此吗? 关于这点, 我们在此引述一位现代学者的话: “当eis en 与‘名’(name, 希腊文: onoma {G:3686})一词共用时, 两者就有分别(即eis onoma en onoma 是有分别的, 译者按)[5] (参 F. F. Bruce, The Book and the Parchments, 第65页). 因此, “归入我的名”(unto my name, 希腊文: eis to emon onoma )是正确的译法, 纽贝里的解释不像一些人所谓的“过时看法”. 按逻辑常理, 当我们看到神采用两个不同的字时, 它们就该有不同的意思.

 

我们的论点不仅有学者支持, 这两个字在圣经的用法(usage)也证实这点. 归入主(或归入主名)的用法, 出现在我们之前说过的三方面: (1) 过去的时代之预表性意义; (2) 现今的时代; (3)将来永世的时代. 在过去的预表性方面, 诗50:5说: “招聚我的圣民到我这里来.”[6] 在现今时代, 太18:20说: “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原文直译: 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归入我的名)”;[7] 其他经文有: 太28:19: “奉父子圣灵的名, 给他们施洗”(原文直译: 给他们施洗归入父、子、圣灵的名);[8] 林前1:13: “你们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吗?(原文直译: 你们是受洗归入保罗的名吗?)”;[9] 徒19:5: “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原文直译: 受洗归入主耶稣的名);[10] 帖后2:1: “… 我们到他那里聚集”(原文直译: 我们聚集归于他)”.[11] 这些经文让我们清楚看到, eis 不单表明权柄(authority), 更是强调关联(association). 最后, 在将来永世的时代, 创49:10说: “万民都必归顺(原文直译: 万民都必归于他).”[12]

 

思考这些经文使我们确定一事: 一个教派(sect)或一个制度(system), 或任何不包含所有信徒的联会(affiliation), 都是无法宣称“归向他”(unto Him, 因它们归向某制度或联会), 只有那些在新约下倚靠基督的牺牲, 不属任何名称或特定教义的信徒, 方可如此宣称.

 

(二)     持续 (Continuation)

宇宙性的召会(universal assembly)还未聚集, 直到五旬节后才出现. 我们从中学到两件有关召会的事: 第一件事, “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召会)”(林前1:2), 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召会, 在某个时间内, 其信徒聚在一处(林前11:18). 因此, 不论信徒有否实际地聚在一起(林前5:4), 在哥林多确实有一个真实存在的召会, 其他一切的众召会也是这样. 对于以色列民亦然如此, “全会众要… 聚集”(KJV: all the assembly shall assemble themselves)”(民10:3) (注:《修订本》(RV)译作: all the congregation shall gather themselves). 这方面的真理是相同的, 当圣经指以色列人的聚会(assembly)、会众(congregation)或聚集(gathering)时, 无论全以色列人有否实际地聚合, 这聚会(召会)仍然存在.

 

或许你感到奇怪, 我们为什么花这么多篇幅解释这点. 因为一些人告诉我们, 太18:20只属实用性(functional, 只实用于某种情况), 而非持久性的(permanence). 换句话说, 召会只有当所有信徒聚在一起时, 才是召会. 这看法破坏了地方召会, 而确有一些圣经教师有此意图. 你是否留意到, 按 徒8:3的教导, 召会是持续存在的, 纵然当中的信徒分别住在不同的家中.[13] (换言之, 即使部分信徒没有聚在一起, 这召会仍继续存在, 译者按)

 

第二件事, 太18:20说: “若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原文直译: 若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归入我的名). 《纽贝里圣经助读本》以符号解释词字的文法. 按此圣经助读本, 太18:20的“被聚集”(are gathered)在文法上是“现在时态”(present tense)联合“现在完成时态”(perfect tense),[14] 正确的英译文是: “where there are two or three having been gathered”. 诚然, 正如《纽贝里圣经助读本》的符号所表明的, 这句话要表达的全面意思是: 若有两三个人已经被聚集继续被聚集… (where there are two or three having been and being gathered) (摘自 A. J. Holiday所著的《众圣徒的众召会》, Churches of the Saints). 这是我们今日极其需要的真理.

 

每当遇到彼此冲突的看法, 最好是诉求其他独立的见证, 以找出答案. 因此, 我们写给慕迪学院(Moody Institute)的希腊文学者威斯特教授(Prof. Kenneth S. Wuest). 他这样回答: “关于 太18:20, 所采用的是“纡回陈述式的现在完成时态”(periphrastic perfect), 强调一个已经完成的行动, 以及所完成的效果持续至今. 威斯特教授所说的与纽贝里所言的不是很相似吗? “过去完成和现在持续”(past completed and present continuous). 此外, 《解经家的希腊文新约》(Expositor’s Greek Testament)解释道: “奉我的名以信徒身分聚集. 这是新群体(new society, 指召会)的同义词(synonym).” 这独立的见证表明“聚集归入”(gathering unto)即是召会(assembly)的同义词(换言之, 若某处有一些信徒只几次聚集, 而非持续性的聚集,[15] 这还不足以成为召会, 译者按). 简之, 虽然这不该成为我们的徽章或标记(badge), 但我们肯定, 只有那些符合 太18:20 的条件之人, 才可被称为被聚集者(the gathered ones). 实在的, 主说: “不同我收聚的, 就是分散的”(路11:23). 亲爱的读者, 你是被聚集者, 或是被分散者.

 

(三)     信念 (Conviction)

每一个召会的信徒聚合时, 都要为非信徒(unbeliever)和慕道者(unlearned)预备座位(林前14:16译作“不通方言的人”).[16] 注意这两组的人: 非信徒和慕道者. 慕道者是那些得救的人, 不然就应列为非信徒, 但这些已得救的信徒还未与门徒有交通(徒9:26). 保罗在宇宙性召会里(基督的身体上)是个真信徒, 但他因敌人追杀, 匆忙离开大马色召会而去(out), 没有携带举荐信, 他就还未在耶路撒冷召会的交通团契里(in). 这表明地方召会的信徒有“在内”(within)和“在外”(without). 在此, 我们看到人信主后就受洗, 然后加入地方召会里. 当时没有今日所谓的教派/宗派(sect), 现今却有许多. 那些不懂召会真理, 只懂宗派做法的信徒怎么办呢? 孩童又怎么办呢? 神已预备了方法, 叫孩童和其他宗派的信徒学习新约召会的真正次序(西2:5). 人看见这样的属神次序, 心中受感后说: “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林前14:25). 是的, 神在中间, 基督在聚会中间, 圣灵也在其中(徒13:2). 那些心中受感的, 将产生很强的“信念”, 渴慕在地方召会当中.

 

(四)     屈尊 (Condescension)

太18:20说: “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 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 虽然只有两三个人奉主的名聚集, 但尊荣的主耶稣基督、那位无所不在的神, 也愿意在他们中间. 有个邪恶的教训表示, 除非地方召会是由某个特定的组织所创立或承认的, 否则就不存在. 我们要谨记, 新约中没有所谓的召会名单. 此外, 一些召会成立时, 其他召会根本不晓得. 我们不可限制主耶稣的主权, 或向我们所不认识但却存在的召会否定 太18:20的应许. 无可置疑, 少数人的召会也可增长, 哥林多就是一个好的例子. 亚居拉和妻子百基拉去到哥林多, 保罗遇到他们, 与他们同住(徒18:2-3). 这岂不就是哥林多召会的开始吗? 这对虔诚夫妇到了哪里, 那里就开始了召会的见证. 是的, 他们在家中开始了召会, 例如在罗马(罗16:5)、在以弗所(林前16:9).[17] 神的仆人若遇见这类小召会时, 他和其他信徒应当尽量帮助和建立这召会.

 

(五)     圣别 (Separation)

在使徒行传18章, 我们读到有关哥林多的情形. 我们读到会堂里不信主的犹太人群起反对, 保罗只好离开他们, 到了犹士都(Justus)的家中(他的家靠近会堂). 看来这召会聚集之处, 虽靠近会堂, 却严谨且公开地与会堂分别出来. 在旧约, 当以色列人普遍背道, 围着跪拜金牛犊时, 神子民的忠诚受到严厉考验(出32). 摩西呼喊道: “凡属耶和华的, 都要到我这里来. 于是利未的子孙, 都到他那里聚集”(出32:26). 利未人归向摩西, 与犯罪者分别出来! 此外, 在 出33:7, 我们读到: “摩西素常将帐棚支搭在营外, 离营却远, 他称这帐棚为会幕. 凡求问耶和华的, 就到营外的会幕那里去.” 这岂不是希伯来书作者写 来13:13的意思吗?! 他写道: “这样, 我们也当出到营外就了他去(或作“往他那里去”), 忍受他所受的凌辱.” 肯定的, 这是神的呼召, 呼召基督徒从离经背道的犹太教(apostate Judaism)出来. 神又吩咐说: “我的民哪, 你们要从那城出来”(启18:4), 神所指的岂不是宗教的巴比伦吗? 只有当我们付代价“出来”(come out), 并继续“远离”(stay out)它, 我们才能体会主应许的甘甜: “因为无论在哪里, 若有两三个人被聚集归入我的名, 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原文直译, 太18:20).[18]

 

 


[1]               “教会”一词可指宗教的会众(如孔教会、德教会等), 而“召会”则指“被呼召出来的一群会众”, 这正是此字希腊原文( ekklêsia )的意思. 为了区别和更正确表达原意, 《家信》一般采用“召会”而非“教会”.

[2]               《修订本》(The Revised Version)是由54位英国学者, 于1881至1885年所出版的英文圣经.

[3]               “JND”是指达秘(John N. Darby)所著的英文圣经译本; “YLT”则是杨氏(Robert Young)的英文圣经直译本(Young’s Literal Translation).

[4]               对于懂得英文又想进一步了解圣经原文的读者, 《纽贝里圣经助读本》(The Newberry Reference Bible)或俗称《英国人圣经》(The Englishman’s Bible)是一本极有帮助的助读本. 此圣经共有三种版本: 大型版本(Library or bold Type), “手提式”或中型版本(Portable or middle size), 以及“袖珍型”或小型版本(Pocket size). 有意购买者, 可向以下基督徒书局或出版社订购: Gospel Book Room (香港九龙; 参 E-mail: gbryun@netvigator.com ); Kregel Publications (美国; 参 E-mail: www.kregel.com ).

[5]               其分别是: 前者意即“归入某名”, 强调与这名的联合(association), 后者则指“在某名里”, 强调奉靠这名的权柄(authority).

[6]               KJV: “Gather my saints together UNTO me; those that have made a covenant with me by sacrifice.”

[7]               KJV: “For where two or three are gathered together in [正确是UNTO ; 希腊文: eis ] my name …”

[8]               KJV: “… baptizing them in [正确是UNTO ;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

[9]               KJV: “… or were ye baptized in [正确是UNTO ;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of Paul?”

[10]             KJV: “… they were baptized in [正确是UNTO ; 希腊文: eis ] the name of the Lord Jesus.”

[11]             KJV: “… by our gathering together UNTO him.”

[12]             KJV: “… UNTO him shall the gathering of the people be.”

[13]             徒8:3: “扫罗却残害教会(召会), 进各人的家, 拉着男女下在监里.”

[14]             根据《纽贝里圣经助读本》, “are gathered” (被聚集)一词中的“are”是“现在时态”(present tense, or continuous in the present, 强调正在进行的延续性动作), 而“gathered”是“分词式现在完成时态”(participle perfect, or the result: “having done and doing”, 强调已经完成的动作, 其效果延续至今).

[15]             例如某处举办营会或读经大会, 参加的众信徒聚在一起数日(甚至数星期), 但这不是一个地方召会(虽说这些信徒可能来自不同的奉主名聚会), 因为信徒们在营会完后就分散了, 没有在那里“持续性的聚集”.

[16]             林前14:16“不通方言的人” 原文并无“方言”一字. 它在希腊原文是 idiôtês {G:2399}(KJV: unlearned), 原义是询问者(inquirer)或慕道者/学道者(catechumen), 指已信主但未被接纳入交通的慕道者.

[17]             保罗在 罗16:5说: “又问在他们(亚居拉和百基拉)家中的教会(召会)安”;  又在 林前16:9说: “…亚居拉和百基拉, 并在他们家里的教会(召会).”

[18]             上文译自 J. C. Russell, Unto the Name (Glasgow: Gospel Tract Publications).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