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47: 希伯来书6:4-6和10:26-29是否教导有关已重生得救的信徒会有可能失去救恩(失落或失丧), 需要重新悔改?


解答: 来6:4-6和10:26-29是圣经中著名的难解经文, 引起相当多的神学争论. 不少反对“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学者喜欢引证这两段经文, 作为他们的论证. 解释这两段经文主要的关键在于找出这两段经文的对象, 看看他们是指已经信主得救的人, 抑或还未重生得救的人.

(A)       探讨经文所指的对象

艾朗赛(H. A. Ironside)[1]在其所著的《永远稳妥》(Eternal Security)一书中, 提供强有力的解释, 证明希伯来书的作者绝不是教导有关基督徒信主得救后仍会失丧. 让我们逐一解释希伯来书这些看似支持“基督徒会失丧”的经文.

(a)         来6:4-6: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 尝过天恩的滋味, 又于圣灵有分 , 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 觉悟来世权能的人, 若是离弃道理, 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 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 明明的羞辱他.”

这节是所有不信“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人最喜爱引用的经节. 这些人提倡基督徒可以“多次得救”, 即信主得救后仍可能因犯罪而失去救恩(“失丧”或“失落”, lost), 所以需要从新悔改, 以重获救恩(有关这论点的谬误, 请参本文附录二: “得救后有可能失丧?!”). 可是, 艾朗赛指出, “那些相信人能多次得救的人, 若能把这段圣经反复思想, 我肯定他们会发现, 这段经文对他们的理论是致命的剖析.”

上述经文提到“若是离弃道理, 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 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 明明的羞辱他”(来6:6). 艾朗赛正确表示, “要是这段经文是教导有关得救的人有可能再次失落, 那么便同时说明, 要是人再次失落, 他便再没有从新悔改的机会了. 换言之, 要是该段经文是教导人得救之后, 可能再次失落的话, 它也同时教导若你曾经得救而现在失落, 你只有直往地狱的单程票, 无法回头. 可是, 这儿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呢? 只用一两分钟是不可能解释的, 因为你需要把希伯来书5和6章一起研究, 才能找到答案.”

艾朗赛写道: “使徒(指希伯来书的作者, 因艾朗赛认为此书作者即是使徒保罗, 笔者按)说话的对象, 是有旧约圣经背景的人. 这些人觉悟到耶稣就是弥赛亚, 但是他们若承认耶稣的名字, 便会遭受逼迫. 也许他们不是真信, 但他们仍然知道耶稣是弥赛亚, 因为他们必定感受过他神迹的能力, 又见过他权柄的明证. 尽管如此, 他们竟背弃这一切的认识, 返回犹太教, 再次走进会堂里, 说: ‘我们不信耶稣基督是弥赛亚, 不信他是神的儿子; 我们拒绝这人的权柄, 他应该被钉十字架.’(笔者注: 这就解释了为何来6:6说: “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 明明的羞辱他”) … 使徒(希伯来书作者)说: ‘不要像他们的样子, 万万不能. 因为他们已经越界, 成了离经背道的人(另译“背道者”或“离道反教的人”, apostates).’ 他们的行径证实他们并不是真基督徒.”(有关“离经背道”, 请参本文附录一)

第9节我们读到另一组人, “亲爱的弟兄们, 我们虽是这样说, 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 而且近乎得救.” 马有藻指出, “近乎得救”原文是“拥有得救”, 可译成“属乎得救”.[2] 换言之, 这段经文论及两组人, 来6:4-6所说的那组人与来6:9的不同; 后者肯定是“属乎得救”的基督徒, 前者则不是. 因此, 艾朗赛继续表示: “即是说, 你(指来6:4-6的那组人)可能有了这一切的事情(即经历了来6:4-5所说的种种福气), 但仍未得救, 你说‘我不认为是这样.’ 但请看这个: ‘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 … 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 …’. 这话是指什么意思呢? 是指重生吗?” 其实不是, 只是指听过福音的人, 但他们还未决志信主而重生得救.

来6:4说: “尝过天恩的滋味”. 艾朗赛写道: “我们知道, 尝是一回事, 吃却是另一回事. 有许多人只不过到达尝的阶段, 却未曾得救. 天使向以西结说: ‘人子啊, 要吃你所得的, 要吃这书卷’(结3:1). 当天使见以西结只‘尝’书卷时, 便命令说: ‘人子啊, 要吃我所赐给你的这书卷, 充满你的肚腹’(结3:3). 最初, 书卷只在他口中, 要是有人砍掉他的头颅, 所有的真理也就掉在地上, 可是神喜欢 … 用心灵接受他话的人.”  简言之, “尝过天恩滋味”不过是听过福音, 或是体验到福音的好处, 不同于“诚心接受属天的救恩”.

来6:4也说: “又于圣灵有分”. 艾朗赛表示: “这里并不是说得着圣灵的印记, 也不是说圣灵住在他们里头, 亦不是说从圣灵受洗或是被圣灵充满.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这里没有提到上述圣灵伟大的职分, 只不过说他‘于圣灵有分’. 你有没有在聚会中见过一个蒙圣灵在他身上工作的人, 你有没有与他交谈过呢? 当你问他: ‘你想到基督面前吗?” 他回答说: ‘我知道我应该到他那里, 我可以感受到在这个聚会中神的灵(圣灵)的能力. 我知这样做是对的, 我应该归向基督, 可是我不想这样做, 我不愿意.’ 这人虽然于圣灵有分, 可是他却抵挡圣灵. 我们看见希伯来书6章所形容的人正是这等人, 他们外表上熟悉基督的信仰, 现在他们却完全否认. 这样的人不能叫他们从新悔改.

至于“尝过神善道的滋味”(来6:5), 马唐纳(William MacDonald)写道: “他们听了所传的福音, 就被感动和吸引. 他们有如撒在石头地上的种子; 他们听了道, 当下欢喜领受, 只是心里没有根. 及至为道遭了患难, 或是受了逼迫, 立刻就跌倒了(太13:20-21). 他们也‘觉悟来世权能’(来6:5). ‘权能’在此的意思是‘神迹’(miracles). ‘来世’则指千禧年的世代, 即将来基督统管地上一千年, 充满和平昌盛的世代. 在教会初期, 有神迹为证随同福音的传扬(来2:4), 此乃先尝基督国度里将要施行的神迹奇事. 这些人在第一世纪已见证这些神迹 … 比如五饼二鱼的神迹. 主耶稣喂饱5千人过后, 百姓跟随他渡到加利利海对岸. 救主耶稣晓得, 纵然他们尝到神迹的滋味, 他们仍不信他. 他对他们说: ‘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 你们找我, 并不是因见了神迹(而信我), 乃是因(要继续)吃饼得饱’(约6:26).”[3],

“为了要证明这经文的解释正确”, 艾朗赛继续写道: “请大家留心读希伯来书6:7-9: ‘就如一块田地, 吃过屡次下的雨水, 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 就从神得福. 若长荆棘和蒺藜, 必被废弃, 近於咒诅, 结局就是焚烧. 亲爱的弟兄们, 我们虽是这样说, 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 而且近乎得救.’ 首先, 要注意4至5节中所说的这些事情, 有可能真的发生在人的身上, 可是他不一定是得救的人. 使徒随后说: ‘虽然我们向你们说出这警告的话, 但我们深信你们比这些还强, 你们所达到的地步比这些离经背道的人高, 你们已经得救, 不要以为我们是把你们与他们混为一谈.’ 作者再利用以下的小比喻来说清楚他的意思: 有两块苗圃一同在田里生长, 中间隔着篱笆. 它们生长的土地相同, 得着的阳光相同, 雨水的滋润也相同. 当收成的时候来到, 其中一块长出菜蔬, 另外一块却长出荆棘和蒺藜. 作者在这里要教导我们什么呢? 这是个给犹太的信息, 要他们明白基督弥赛亚身份的真实性, 并他应验所有旧约的预表.

“这两块田就是两个人, 是两个人的心田. 也许我们这样想像会更生动: 他们一起长大, 一起从圣经受教, 参加同一会堂, 等候同一位弥赛亚; 两人都听过施洗约翰的传道, 受过约翰的浸, 亦都承认过自己的罪. 约翰的浸并不能赐予救恩, 它只不过是前瞻救主的来临. 这两人都听过主耶稣, 都见过他所行的异能, 主耶稣死时他们也在人群中仰望, 也随着群众出去见过那复活后的空坟; 当主升天他们都在附近, 在五旬节时也见过圣灵大能的工作, 亦在使徒中间曾经出入, 在外表上你无法看出他们有任何分别. 日子渐渐过去, 逼迫开始厉害, 他们其中一人被捕, 官长对他说: ‘否认耶稣基督, 否则杀了你.’ 第一个回答: ‘我不能否认他, 他是我的救主.’ 那人再说: ‘那么你必死无疑.’ ‘我预备死, 但我万万不能否认他.’ 另一人后来也被捕, 官长对他说: ‘快些否认基督, 否则杀了你.’ 他说: ‘我宁愿否认他, 我不愿死. 我宁愿回去当个好犹太人, 我不要没命.’ 他们命令他说: ‘那么便出来吧!’

“他们把他抓回去的方法相当惊人. 我记得读过一个记载, 他们把人带到一处不洁的地方, 杀一头猪, 放出猪血. 为要证明他的否认(指否认耶稣基督)属实, 这人要向猪血吐唾沫, 起誓说: ‘这是我对拿撒勒人耶稣之血的看法.’ 之后, 他们把这人洁净, 带他回去. 真正相信主耶稣的人会这样做吗? 这两人之间有什么分别?

“两块土地得着的雨水相同、阳光相同, 生长的却不一样. 分别是在哪里呢? 分别就是, 其中一人有好种, 生长出好果子; 另外一人没有好种子, 结果长出荆棘、蒺藜. 两个人对真理都熟识, 但接受不能坏的种子、生命之道, 并向神结果子的只有其中一人. 另外一人从未接受过好种, 日子一到, 他就变成离经背道的人.

“要是你能分辨离经背道的人(背道者, apostates)和倒退的人(倒退者, backsliders), 你就会在大多数的经文上免去了许多的麻烦. 离经背道的人认识一切有关基督的信仰, 但他没有成为真基督徒. 倒退的人是一个认识和接受基督的人(一个真基督徒), 这人曾经爱主, 可是心灵变得冰冷, 属灵的生命受到亏损. 没有基督徒未试过倒退的经历, 故此我们需要主作为我们的中保, 恢复我们的心灵. 当倒退的时候, 受到破坏的并不是我们与主的联合(union), 乃是我们与主的联络(交通、相交, fellowship).

“你可能问: ‘为何你这样肯定真基督徒不会离经背道?’” 艾朗赛继续写道: “因为神在他的话里说过. 约壹2:18: ‘小子们哪, 如今是末时了. 你们曾听见说, 那敌基督的要来, 现在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出来了.从此我们就知道如今是末时了.’  敌基督的意思是‘反对基督’. 离经背道的, 就是时常反对基督的. 有人说: ‘我全部试过了, 都不过如事.’ 因此他否认基督. ‘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 却不是属我们的, 若是属我们的, 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 他们出去, 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约壹2:19). ‘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照原文可直译为‘显明不是全属我们的’. 换言之, 他们虽然与我们一起用口承认, 在外表上有交通, 可是他们不是全属我们的, 因为他们未曾真正从神而生. 这同时解释了希伯来书第10章的经文, 也是我们下一个要面对的问题.”[4]

(b)         来10:26-29: “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後, 若故意犯罪, 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 惟有战惧等候审判和那烧灭众敌人的烈火. 人干犯摩西的律法, 凭两三个见证人, 尚且不得怜恤而死, 何况人践踏神的儿子, 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 又亵慢施恩的圣灵, 你们想, 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

艾朗赛表示: “这不一定证明他是个基督徒. 以色列整国都因立约的血成圣; 在某程度上, 我们可以说, 全世界已借十字架的血成圣. 如果不是各各他十字架的流血, 全世界将注定永远沉沦和审判, 因耶稣(基督)已为全世界的人死, 神说: ‘现在我能够按着十字架流血的基础对待所有的人.’ … 今日, 神与人之间最大的问题基本上不是罪的问题, 为什么? 因为, 基督的宝血已经解决罪的问题. 这样, 问题是什么呢? 问题是儿子: 你如何对待这位为你舍命救你的神的儿子! 基督已为众人死了, 他流出宝血为救万人, 只要罪人信靠他, 就必得着救恩(约3:18-19).”

艾朗赛以一个生动比喻说明来10:26-29这段常被曲解的经文. 他说: “这里有个希伯来人, 已跟随基督的教导一段日子, 现在问题来了, ‘无论代价如何, 你是否愿意承认这位基督作为你唯一的伟大赎罪祭?’ 他回答说: ‘我不能这样做. 我要返回圣殿去, 那里有赎罪祭. 要是我承认耶稣基督, 我可能要受苦的.’ 可是, 他不能这样做, 因为神只收纳基督的赎罪祭, ‘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後, 若故意犯罪, 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来10:26). 这坛上的祭是神所命定的. 神说: ‘人若犯罪, 要把祭牲带来, 就能蒙悦纳.’ ‘因为活物的生命是在血中. 我把这血赐给你们, 可以在坛上为你们的生命赎罪. 因血里有生命, 所以能赎罪’(利17:11). 这个犹太人听完后便说: ‘好吧! 我就要这个赎罪祭.’

“但这人曾见过耶稣基督, 又听过他说自己是那伟大的赎罪祭, 他知道神已悦纳他(耶稣基督), 叫他从死里复活; 这一切知识他是有的, 可是他却害怕站出来, 清楚承认(耶稣)基督是他的救主. 他说: ‘我不需要这赎罪祭; 我要返回圣殿, 圣殿的赎罪祭已适合我.’ 耶稣基督未降世以前, 这圣殿的赎罪(赎罪祭)是可蒙悦纳的, 因为它是指着基督说的. 但现在他已来到, 倘若你拒绝他, 赎罪祭就再没有了. 你可以看见, 这段圣经与一个真基督徒离开基督毫无关系, 经文所说的是一个人蒙教导但拒绝接受的人. 今天有许多人, 不单是犹太人, 就是在基督教界, 也有多人拒绝这个赎罪祭.”[5]

(B)       其他学者的解释

许多知名的圣经教师或学者都赞成艾朗赛的解释, 认为来6:4-6和10:26-29这两段经文所指的对象不是已信主得救的基督徒, 而是未重生得救的背道者(apostate). 下文我们列举一二.

马有藻指出, 在中文圣经《和合本》中, “来6:4-6一共有6个动词(来6:5下的“觉悟”是补字, 原文没有, 应是5个分词[形动词], 完全是同一类型, 都是讲“已经”的经历, 即蒙光照、尝天恩、有分圣灵、尝善道、觉悟来世权能、离弃道理[“道理“原文也没有][6]), 这些都是他们已有的经历. 而这样子的人离弃了真道, 不管他们曾经蒙多大的光照, 尝过多大的天恩, 圣经虽曾感动过他们, 但因为他们仍然离弃,[7] 那就没办法可以得救了. 所以本段应该不是对信徒讲的, 乃是对听过福音、明白真道, 拒绝真理的犹太人讲的. 希伯来书的作者看见很多自己的同胞, 他们已经有了以上之经历, 并指出他们既然在信徒群体当中, 应早已明白谁是救赎主, 什么是救赎之道, 现在他们心怀二意, 拒绝这唯一的救主, 那就再没有救法了.”[8]

至于来10:26的“我们”, 马有藻解释道:  “‘我们’是一个讲员(希伯来书作者)认同听众(希伯来书读者)的需要而发出的(如 来2:1), 是警戒读者中那些清楚接触福音的人, 在全书多处引述庞大的福音证据下, 若仍然拒绝救恩, 就只有等候审判了(来10:27; 如旧约的扫罗、新约的犹大). 有鉴于此, 作者遂以摩西律法中死刑之律为诫(来10:28; 参 申17:2-6), 指出得知真道后仍怙恶不信的绝大严峻性, 若仍拒绝救恩, 那便是视基督代罪而死的工作为无物, 这种人的刑罚是永死的(来10:29-31).” 图森(S.D. Toussaint)说明希伯来书作者引用律法之死刑为警告的基础, 绝对不会是向信徒发出的, 腓福尔(C. L. Pfeiffer)亦正确指出, 希伯来书作者在此处(来10:26-29)所描绘的人物不可能是信徒, 因为他不会用永死之刑恐吓信徒切勿放弃信仰, 所以本段不是以信徒为对象.[9]

著名希腊文学者威斯特(Kenneth S. Wuest)也赞同希伯来书这两段经文是谈到非信徒. 在解释来6:4时, 他说: “这些希伯来人(指希伯来书的读者们)犹如在加底斯的探子们(民13:25-33), 他们已窥探了迦南地, 手里拿着迦南地所出产的丰美果实(民13:23-24), 却不进取神所应许之地, 反倒后退(来4:1-13). 圣灵在没信主得救之人身上所做的事工之一, 就是帮助那些听见福音的非信徒在某种程度上, 领悟救恩的福气. 圣灵使他们对神的事产生属灵的兴趣. 许多罪人在听见福音信息后, 心中受感, 觉得心扎, 对福音产生好感, 可是一旦到了作出抉择的关键时刻, 他们却说: ‘世界太美好了, 我选择它’. 他们回到罪中.”[10]

关于来10:26-31, 纽威尔(William R. Newell)写道: “这些经文, 以及 来6:4-8, 都论到背道者(apostates)背离了他们曾一度承认的信仰. 对这两处经文作出任何其他的解释, 都是不正确的.”[11] 菲利普斯(John Phillips)亦赞同地表示: “希伯来书作者所提到的‘故意犯罪’(来10:26), 是指离经背道的情况(apostasy). 这些背道者领受(听了)真道, 却未接受基督. … 成为背道者即是成为‘敌人’(参 来10:27). 这并不是神的儿女在生活中倒退或失败的案例, 而是非信徒刻意抛弃与否定福音.”[12]  菲利普斯较后也举出两个背道的例子, 即美国圣公会主教派克(Bishop James Pike)[13]和罗马皇帝尤里安(Julian the Aposate),[14] 以作警戒.

(C)       结论

我们以侯司特(William Hoste)的论点为总结. 他写道: “我个人坚信, 希伯来书第6章和第10章这两段经文(来6:4-6和10:26-29)是指那些假冒的信徒(professing believers, 即只在口里承认信主, 心里却未真信的非信徒)有离经背道的可能. 不同的是, 前者(来6:4-6)让我们看见一个人可以拥有众多的宗教经历和属灵成就, 却未真正重生得救; 后者(来10:26-29)则表明一个人可在口里承认信靠基督之后, 却追随撒但的事物.”

侯司特接着指出, 希伯来书第6章提到他们有各样蒙福的经历(如蒙光照、尝天恩等等, 就如旧约的巴兰、新约卖主的犹大、太13:20属石头般的心田之人、太7:22-23的行异能者等等, 都有这些蒙福的经历), 但圣经没说他们已蒙洁净, 或称义, 或靠圣灵重生. 这些希伯来人已经口里承认信主, 如今却处在要“停止聚会”(来10:25)的压力下, 有些已经如此行, 回到犹太教里去. 这是离经背道(apostasy), 再没有回归之路.[15]

总括而言, 这两段经文是论到未重生得救的“假冒信徒”或背道者, 而非真正信主的基督徒. 诚如侯司特所言: “一个真信徒可能冷淡和倒退, 但天父会借着管教来恢复这等人, ‘主要审判他的百姓’(来10:30), 引领他们认罪悔改, 得蒙赦免和洁净(约壹1:9).”[16]

********************************

附录(一):   离经背道(Apostasy)

背道者(apostates)是那些听过福音, 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参与基督徒的教会之后, 却离弃他们所承认的信仰, 定意否认基督, 丢弃基督徒的交通, 与主耶稣基督的敌人站在同一阵线的人. 离经背道是只有非信徒才能犯上的罪, 就是那些已知晓真道, 却故意和恶意地敌对主耶稣基督.

我们切勿混淆, 以为一般非信徒听到福音却没作出反应, 就是离经背道. 例如某人听过福音, 被圣灵数次催促和邀请信主, 却仍无反应, 这人不是背道者. 他依然可以得救, 只要他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 当然, 如果他死时仍旧不信, 他就永远失丧, 可是只要他在活着时抓住机会信主, 就可以得救, 还未绝望.

我们也切莫将“离经背道”(apostasy)与“跌倒后退”(backsliding)混为一谈. 一个真实信主的基督徒可能会误入歧途, 离主很远. 因着罪, 他与神的交通遭受破坏. 他甚至可能堕落到无人承认他是基督徒的地步. 然而, 只要他认罪悔改, 离开所犯的罪, 他还是可以被神复苏, 与神恢复交通(约壹1:9).

离经背道也不同于福音书所提到的“不得赦免”的罪(太12:31-32; 可3:29指这罪“永不得赦免”). 这罪是把主耶稣行神迹赶鬼说成是被鬼王附身, 靠鬼王赶鬼(可3:22). 主耶稣其实是靠圣灵的能力赶鬼, 所以将此事说成靠鬼王赶鬼, 实质上是严重地亵渎了圣灵, 意味着圣灵是鬼魔(注: 这些亵渎圣灵的人心里有数, 知道主是从神而来, 靠神能力行事, 只是他们由于妒嫉而不肯相信, 且加以毁谤). 主耶稣说这样的罪, “今生来世总不得赦免”(太12:32). 离经背道的罪与亵渎圣灵的罪, 它们的共同点是: 两者都是永远的罪(eternal sin), 也仅此而已.

我(指马唐纳, William MacDonald)相信离经背道与约壹5:16所提到的 “至于死的罪”(sin leading to death)是相同的. 约翰写到关于一些口认是信徒的人, 他们也参与地方教会的活动, 却在较后随从诺斯底主义的错谬教义, 心怀恶意地离弃基督徒的交通. 他们乐意离开, 表明他们事实上还没有重生得救(约壹2:19 “他们从我们中间出去, 却不是属我们的. 若是属我们的, 就必仍旧与我们同在. 他们出去, 显明都不是属我们的”). 基于他们公开否认耶稣是基督(约壹2:22), 他们犯了“至于死的罪”, 为他们的恢复而祷告也是徒然的(约壹5:16).

一些诚心的基督徒读到希伯来书第6章和其他类似的经文时, 会感到困扰和忧虑. 撒但利用这些经节动摇信心不稳的信徒, 特别是当他们面对身体、思想或情绪上的困扰. 这类信徒担心他们离开了基督, 毫无希望获得恢复. 他们挂虑自己越过了得蒙救赎的界限. 事实上, 他们会关心此事就足以证明他们不是背道者 ! 背道者不会有这般的恐惧, 他会冥顽不灵、坚定不移地否认基督.

如果离经背道的罪不是信徒所犯的, 那么今日怎样的人会犯上此罪呢? 让我们举个例子说明. 离经背道可指一个年青人已承认信靠基督, 有段时间看似前程光明, 但他生命中发生了一些事; 或者他受了严厉逼迫, 或者他堕入不道德的深坑; 又或者他去到某学院, 受到无神论老师的敌基督论调所影响, 信心动摇. 他深知真理, 却蓄意离弃真道. 他全面放弃基督, 恶毒地践踏基督信仰的每样圣洁基要教义. 圣经说不能叫他们从新悔改了. 经验告诉我们, 许多例子证实圣经所言绝不虚假. 我们知道许多背道者离弃了基督, 却没听过有从新悔改归向他的.[17]

*******************************

附录(二):   得救后有可能失丧?!

按圣经教导, 一个罪人只要一次真诚地信靠耶稣基督, 认罪悔改, 接受他作个人的救主, 就必重生得救, 且是永远稳妥, 不再失丧.  圣经中有很多经文明确教导这个真理(请参阅 约10:27-30; 罗8:35-39; 约3:16; 约5:24; 犹24等等). 犹24清楚宣告说: “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 叫你们无瑕无疵, 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之前的, 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 每一个真实信徒皆必蒙主大能保守而“不失脚, 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之前”. 若说基督徒可能因犯罪而失丧, 那么棘手的问题来了: “有哪些罪能令信徒丧失救恩呢?” “失丧后要如何重新得救呢?” 你永远无法从圣经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然而, 有者强调这“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道理很危险, 会助长信徒犯罪, 因信徒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反正我信主后肯定上天堂, 所以我做什么都无所谓, 犯什么罪都不要紧!” 这看法是以神的恩为放纵情欲的机会, 保罗警告说这样的事“断乎不可”(罗6:1-2). 希伯来书的作者也说, 父神必管教和鞭打这样的信徒(来12:5-13), 好叫他们悔改, 离开罪恶, 过圣洁生活.

事实上, “信徒可能因犯罪而失丧”的看法也未必能阻止信徒犯罪. 艾朗赛在他所写的《永远稳妥》一书中举出一个真实例子, 当他力图阻止一位相信上述看法的信徒犯罪时, 那信徒说: “不行, 不行, 我要出去犯罪, 我回来再归正吧!” 那人虽相信人犯罪会失去救恩(当然这看法不符圣经), 但他相信失丧后依然可以随时归正, 以重得救恩. 因此, 艾朗赛表示上述观点也照样会被人滥用, 把神的恩典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 所以重要的是按着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提后2:15), 并遵行和传讲圣经所教导的.


[1]               亨利.艾朗赛(Henry Allan Ironside, 1876-1951), 略称哈里(Harry), 乃20世纪最知名的圣经教师之一. 他在美国芝加哥(Chicago)的慕迪纪念教会(Moody Memorial Church) 牧会长达18年之久. 此教会是艾朗赛唯一牧养的教会. 在这之前(自1896年), 他参加奉主名聚集的地方召会(有者称之为“弟兄会”[Brethren], 但这名称不被早期“弟兄会”的弟兄们所接受). 他于1930年成为“慕迪纪念教会”(Moody Memorial Church)的牧师(pastor). 有关这教会, 艾朗赛说: “它是个独立教会(independent church), 在很大程度上持守弟兄会所爱的真理, 也就是慕迪(Dwight L. Moody)自己从中获益良多的真理. 在某种程度上, 成为此教会的牧师使我失去与弟兄会的众召会多年来所享有的全面交通, 但这事却没丝毫减少我对他们的爱戴和敬重.” 参 H.A. Ironside, A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Brethren Movement (New Jersey: Loizeaux Brothers, 1985), 第4页. 艾朗赛写了多达51本圣经注解书, 和其他著作如《沉默的四百年》(Four Hundreds Silent Years)、《真实与虚假的圣洁》(Holiness : the False and the True)和《弟兄会运动的历史概略》(A Historical Sketch of the Brethren Movement)等. 他文笔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解经着重实用、坦率热诚、满有能力, 是许多学术性解经书所不及的, 所以他的作品值得一读.

[2]               马有藻正确指出,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上文(来6:4-8)“严重警告未信的读者, 希望他们既已接近救恩的边缘, 切勿功亏一篑, 失落救恩. 接着转向已信的读者, 警戒他们勿作不结果子的人. 作者介绍读者为: (1)亲爱的弟兄们  —  明指已信的人; (2)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  —  ‘这些’是指上文未信主的情况; (3)你们的行为‘近乎得救’  —  ‘近乎得救’(希腊文: echomena soterias )原文意‘有’及‘得救’, 即‘拥有得救’之义, 可译成‘属乎得救’, 中译‘近乎得救’是个错误的翻译.” 马有藻著, 《分解真理的道 — 新约困语诠释》(台北: 天恩出版社, 2002年), 第326-327页.

[3]              William MacDonald, The 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on New Testament (rev. ed.)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90), 第990页.

[4]               艾朗赛著, 《永远稳妥》(香港九龙: 基督徒阅览室, 1993年), 第23-27页.

[5]               同上引, 第27-28页.

[6]               纽威尔(William R. Newell)正确指出, 来6:6的“离弃道理”(AV: fall away)在原文没有“道理”一词, 只是“离弃”(希腊文: parapesontas ), 离弃什么呢? 他说: “不是跌入罪中(falling into sin), 而是离弃神(falling away from God), 离弃基督, 离弃救恩, 弃绝真理.” William R. Newell, Hebrews: Verse by Verse (Iowa: World Bible Publishers, 1987), 第191-192页.

[7]               威斯特(Kenneth S. Wuest)指出, “离弃”一词在希腊文法上是“过去不定时时态的分词’(a participle in the aorist tense), 表明这动作的时间是过去式(past), 但属“条件性分词”(conditional participle), 所以译成“若他们离弃”(if they fell away). 保罗在此提出一个假设的情况(hypothetical case), 警告这些未得救的希伯来人不要让此事成真  —  不要离弃真道而堕入“不能从新懊悔”的可悲光景中(来6:6).

[8]               马有藻著, 《分解真理的道 — 新约困语诠释》, 第325-326页.

[9]               同上引, 第332页.

[10]             “Hebrews in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第114页, in Kenneth S. Wuest, Wuest’s Word Studies from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vol. 2)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1973).

[11]             William R. Newell, Hebrews: Verse by Verse, 第354页.

[12]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Hebrews (rev. ed.) (Neptune, New Jersey: Loizeaux Brothers, 1992), 第131-132页.

[13]             派克主教(Bishop James Albert Pike, 1913-1969)是美国圣公会加利福尼亚主教(1958-1966), 曾任纽约市圣约翰大圣堂主任牧师(1952-1958), 却在1968年宣布脱离教会, 投入巫术(spiritism)的网罗. 在巫术的迷惑下, 他发起敌对基督信仰的运动, 多次与数位巫术灵媒交往. 为了与他死去的儿子进行接触, 他受鬼魔所骗, 到靠近死海附近的犹太旷野去, 结果被发现死在烈日的暴晒下. 参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Hebrews (rev. ed.), 第132-133页.

[14]             尤里安(Julian the Aposate, 主后331-363年)本是罗马皇帝君士坦丁(Constantine I, 主后274/280 – 337年)的侄儿, 在著名的圣经教师兼教会史家优西比乌斯(Eusebius)门下受教, 学习有关教会的教训. 尤里安于主后361-363年登上罗马皇帝的宝座后, 便露出原形, 宣布与基督信仰决裂, 全力恢复异教敬拜. 他早晚向日
头献祭, 并讥笑耶稣基督, 称他为“软弱无力的加利利人”(the pale Galilean). 可是, 神的审判速速临到这位背道者. 尤里安只掌权18个月, 便死于战场. 据说他临死前向天呼喊: “哦, 加利利人啊, 你已战胜了!” 无怪乎希伯来书作者警告背道者说: “落在永生神的手里, 真是可怕的”(来10:31).  同上引, 第135-136页.

[15]             W. Hoste and W. Rodgers, Bible Problems and Answers (Kilmarnock: John Ritchie Ltd., 1975), 第385-386页.

[16]             同上引, 第388页.

[17]             上文摘自 William MacDonald, The Believer’s Bible Commentary on New Testament (rev. ed.), 第990-991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