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神学 (二): 重审支持“预定论”的经文


编者注: 自第四世纪以来, 特别是自奥古斯丁所强调的“神主权恩典”得势后, 在论及救恩的过程中, “人自由意志”的参与渐被消减. 到了16世纪宗教改革后的发展, 加尔文主义者更主张“预定论”, 认为没被上帝“预定得永生”的人必定灭亡, 并举出圣经的一些经文为证. 里程在其所著的《从圣经看预定论》中, 客观与中肯地重审这些支持“预定论”的经文. 我们将之编辑如下.

 

 

(A)       引言

里程 (又名:冯秉诚)

许多持加尔文主义“预定论”(predestination)的人主张, 没有被上帝“预定得永生”的人都将永远灭亡. 里程指出, 尽管加尔文主义“预定论”有“单向预定论”与“双重预定论”之分(参下文), 但在这一点上(指“没有被上帝预定得永生之人都将永远灭亡”)却似有共识. 以下是里程对这两种预定论的评析.

 

 

(B)       “单向预定论的观点

1618年在荷兰的多特召开的会议中完成的《多特信经》(Canons of Dort)是这样表述“单向预定论”的: “神按着这定旨, 本着慈爱软化选民的心, 不拘他们如何固执, 也使他们相信; 而任凭那非被拣选者(指不蒙拣选者), 为他们自己的邪恶与硬心受神公义的审判”(第一项第六条).[1]

 

加尔文主义“预定论”把“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 祂叫你们活过来”(弗2:1), 解读为“如果世人是死的, 他就不能对神作出任何回应”, 所以, 被上帝预定得永生的人, 是上帝先“重生”他们, 叫他们活过来, 然后再“悔改、归正”. 没有被上帝预定得永生的人, 上帝没有使他们“重生”, 因而不可能悔改、归正, 其结局只能是在罪恶中沉沦.

 

但是, 通观旧约与新约圣经的记载和谨慎释经发现, “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的 “死”, 是指世人被世界、魔鬼和肉体主导的生活状态, 是与上帝疏远或隔离的景况, “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 你们的罪恶使祂掩面不听你们”(赛59:2), 是属灵的死亡.

 

诚如里程正确指出的, “圣经并没有表明属灵死亡(灵性死亡)的人, 对属灵的事没有任何知觉. 相反, 整部圣经大量的经文显示, 世人对上帝的启示、呼召是有回应的. 因为世人虽然无一例外的都是罪的奴仆, 但同时, 世人仍有上帝的形像, 可以与上帝相交.”

 

上帝也仍在寻找人、训导人、拯救人. 虽然人的罪性使世人常常故意拒绝上帝, 但在上帝的话语和圣灵大能的开启、光照和震慑下, 也确有人认罪、悔改, 回归上帝. 正如保罗所说: “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 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10:17).

 

Millard J. Erickson

“归正”和“重生”在时间上是同时发生的. 按照加尔文主义“预定论”的逻辑, 人是因上帝内在的重生工作才归正(指他们所谓的“先有生命, 才会悔改和归正”). 但是, 艾利克森(Millard J. Erickson)指出, 经文的证据却倾向于上帝因人的悔改和信心才使他重生.[2] 值得留意的是, 艾氏(错误地)将人悔改的信心归于上帝因“拣选”而赐给人的. 里程正确写道: “有经文显示, 人悔改的信心并不一定都是上帝预先赐给的(例如: 太8:5-10). 在圣灵的光照下, 世人信耶稣的信心, 也可能从‘听道’和‘基督的话’获得(罗10:17).”[3]

 

 

(C)       “双重预定论的观点

加尔文所倡导的“双重预定论”, 后来被写入《威斯敏斯德信条》(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 主后1648): “按照神的定旨(圣定), 为了彰显神的荣耀, 有些人和天使被选定得永生, 并其余者被预定受永死.” “除了蒙神选召的人以外, 无人被基督救赎, 蒙有效恩召, 称义, 得儿子的名分, 成圣与得救.”(第三章3、6节).

 

“双重预定论”有自己的逻辑和支持经文. 加尔文的逻辑是: “拣选和弃绝是分不开的”; “弃绝是拣选的反面, 也同样出于神的旨意”《要义》【《基督教要义》3·23·1】[4] 然而, 这是二元逻辑思维. 其实, 在拣选之外, 不只是弃绝, 还有其他可能【注: 有关二元逻辑思维的局限与谬误, 请参本期《家信》, 第34-35页】.

 

 

(C.1)   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

我们先以“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徒13:48)为例. 里程评述道: “这句话是指着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保罗讲道的外邦人说的. 但是, 这句话却不能演绎为‘凡没有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不信’. 作者路加并没有加限定词说 ‘只有 预定得永生的人信了’, 那么, 没有预定得永生的外邦听众, 有可能也都信了; 或都没有信; 或有的信了, 有的没有信. 即便路加加了限制词‘只有’, 也只能说, 在保罗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那一次讲道中, 没有预定得永生的外邦人都没有信, 并不能说保罗在当地的另一次讲道中, 没有被预定得永生的外邦人都没有信; 也不能说彼西底的安提阿以外, 其他地方的没有被预定得永生的外邦人都不会信.”

 

看一个通俗的例子. 在一场婚礼中, 主人宣布: “凡来参加婚礼的儿童, 都会得到礼物.” 这表明, 这些儿童一定会得到礼物. 但这并不意味着参加这婚礼的成人一定得不到主人的礼物, 或, 因为有事而无法参加婚礼的主人之朋友及儿童都得不到主人的礼物.[5]

 

简而言之, 把“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这句话演绎为“凡没有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不信”, 这样的论证法肯定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谬(Logical Fallacies), 即圣经学者卡森(D. A. Carson)所谓“反面推论”(Negative Inferences)的解经错谬.[6]

 

 

(C.2)   神使人硬心而灭亡?

里程指出, 加尔文说: 被上帝弃绝的人, 不是上帝“允许”或“任凭”他们在罪中沉沦, 而是主动使他们沉沦; 因为加尔文写道: “那些神创造在今生蒙羞并在永世灭亡、祂预备遭毁灭的、显明祂的愤怒和严厉的器皿光景如何呢? 为了达成神为他们预定的结局, 祂有时不给他们听道的机会; 有时借向他们传福音弄瞎他们的心眼, 并使他们刚硬.”【《基督教要义》3·24·12】那些支持“双重预定论”的人说: 他们的论点有圣经的经文作根据. 里程在下文以客观的态度, 来中肯地评审他们所依据的主要经文.

 

“双重预定论”常引用的一段经文是在罗马书9:10-18: 

  • 罗 9:10 不但如此, 还有利百加, 既从一个人, 就是从我们的祖宗以撒怀了孕,  
  • 罗 9:11 (双子还没有生下来, 善恶还没有做出来, 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 不在乎人的行为, 乃在乎召人的主)
  • 罗 9:12 神就对利百加说: “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
  • 罗 9:13 正如经上所记: “雅各是我所爱的; 以扫是我所恶的.”  
  • 罗 9:14 这样, 我们可说什么呢? 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 断乎没有!  
  • 罗 9:15 因他对摩西说: 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 要恩待谁就恩待谁.  
  • 罗 9:16 据此看来, 这不在乎那定意的, 也不在乎那奔跑的, 只在乎发怜悯的神.  
  • 罗 9:17 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 “我将你兴起来, 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 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
  • 罗 9:18 如此看来, 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 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雅各是我所爱的; 以扫是我所恶的”中的“恶”是“爱得少一点”的意思. 例如, 主耶稣说: “人到我这里来, 若不爱我胜过爱 (爱我胜过爱: 原文作“恨”) 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 和自己的性命, 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 所以, “雅各是我所爱的; 以扫是我所恶的” 可解读为“我爱雅各胜于爱以扫”, 或, “我拣选雅各, 拒绝以扫”.

 

有学者说, 上帝拣选雅各, 是因为上帝预知以扫贪恋世俗、不看重长子名分(来12:16). 上帝当然预知以扫不看重长子名分. 但从上下文看, 上帝拣选雅各, 不是基于预知, 与人的行为没有关系. 因为经文清楚说: “据此看来, 这不在乎那定意的, 也不在乎那奔跑的, 只在乎发怜悯的神”(罗9:16). “定意”表示“愿望”, “奔跑”表示“努力”. 再说, 以扫不看重长子的名分固然不好, 但雅各用欺骗的手段来取得长子名分, 又比以扫好多少呢?

 

保罗继续说, 上帝凭祂的旨意拣选, 并无什么不公平, 因为“如此看来, 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 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罗9:18). 保罗以埃及法老为例: “因为经上有话向法老说: ‘我将你兴起来, 特要在你身上彰显我的权能, 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 ”(罗9:17). 这句话引自出埃及记. 当时摩西奉命向埃及法老传达耶和华的话, 说: “我若伸手用瘟疫攻击你和你的百姓, 你早就从地上除灭了. 其实, 我叫你存立, 是特要向你显我的大能, 并要使我的名传遍天下”(出9:15-16). 上帝存留法老的性命, 并任凭他硬心和使他心硬, 不容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这样, 使耶和华向埃及地降了十灾. 这十灾都是针对埃及人所信奉的神祇, 好显明耶和华是真神, 他们都是假神.

 

降十灾后, 法老发现他们所信奉的神祇根本不能与耶和华相抗衡, 不得不降服在耶和华神面前; 他不仅被迫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而且反过来请求以色列人为他祝福: “夜间, 法老召了摩西、亚伦来, 说: ‘起来! 连你们带以色列人, 从我民中出去, 依你们所说的, 去事奉耶和华吧! 也依你们所说的, 连羊群牛群带着走吧! 并要为我祝福”(出12:31-32). 耶和华兴起法老, 为要向以色列人和世人显明, 祂不单是以色列人的上帝, 也是全人类的上帝, 是独一全能的真神. 一切假神在祂面前都将原形毕露. 这是耶和华在埃及地降十灾的目的之一, 也是祂兴起埃及法老的目的.

 

这段经文被看着是“双重预定论”的重要经文. “双重预定论”者认为, 上帝在创世之前, 已经预定某些人得永生, 另一些人受永刑, 与人的行为无关. 这段经文说, 上帝拣选雅各而不拣选以扫, 完全不在乎人的行为, 全在乎上帝的旨意, 似乎正合“双重预定论”的观点.

 

但是许多学者认为, 上帝无条件地拣选雅各(上帝为他改名为“以色列”, 意为“与上帝较力”), 是拣选以色列民族作祂子民, 与个人的终极命运(指个人的灵魂在永世得救与否)无关. 从创世记的记载, 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

 

当以撒的妻子利百加的双胞胎在腹中相争时, 她求问耶和华, “耶和华对他说: 两国在你腹内; 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 这族必强于那族; 将来大的要服事小的”(创25:23). 按照原文, “两族要从你身上出来”可直译为“从你腹中就有两族分立着”; 事实上, 以扫本人并没有服事过雅各, 但以扫的后裔以东人则曾长期服役于以色列和犹大. 可见, 上帝拣选雅各, 是为了拣选以色列这个民族(雅各的子孙)作祂的子民, 没有拣选以东人(以扫的子孙)作祂的子民(创36:9, 43).

 

上帝拣选以色列族是出于祂的救恩计划, 要在拯救人类的计划中使用以色列民族. 但这并不表明, 以东人都要永远灭亡; 也不表明, 以色列族的每个人都会得到永生. 这段经文的“拣选”和“呼召”应不牵涉个人在末日的得救或定罪的问题, 而是关乎这两组人在历史上的功能和他们与救恩历史的关系.[7]

 

刚才我们说上述这段经文的“拣选”和“呼召”应不牵涉个人在末日的得救或定罪的问题, 因为以扫的后裔以东人当中, 也有信靠神的人(即他们在末日是得救的). 关于这点, 里程指出几个学者们提出的例证. 首先是约伯. 约伯被称为“完全正直, 敬畏神, 远离恶事”(伯1:8). 他是乌斯地的人; 而乌斯地是约但河谷东面的一大片地域, 南部包括以东地; 圣经也记载有以东人住在乌斯地(哀4:21).[8] 因此, 主后第四世纪的《安波罗修注释》(Exposition of the Christian Faith, by Saint Ambrose of Milan)认为, 约伯是以扫的子孙.[9]

 

以东人中, 也有成为以色列人劲敌、耶和华要将其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的亚玛力人(创36:12; 出17:14). 希西家作犹大王时, 亚玛力人才被彻底消灭了(代上4:41-43), 从此消声灭迹.

 

由此可见, 以扫的后裔以东人中, 既有愚顽、不信之辈, 也有良善、信靠上帝的人. 这再次印证, 上帝拣选雅各、没有拣选以扫, 并不涉及他们的后裔以色列人和以东人的个人终极命运(指灵魂得永生或灭亡).

 

对于这段经文中埃及法老的命运, 学者的看法也有分歧, 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或观点. 第一种观点, 有学者认为, 在圣经里, “刚硬”一词始终用来描述一种属灵光景, 使人不接纳、不顺服上帝和上帝的话, 与罗马书11章7、25节的“刚硬”类似, 是一种将人排除于救恩之外的状况(与人灵魂得救与否的终极命运有关). 因此, 上帝使法老“刚硬”, 是上帝的一项至高无上主权的作为, 和罗马书11章7、25节一样, 显示的法老结局就是受咒诅; 这似乎为“双重预定论”提供了释经上的重要支持.[10]

 

第二种观点是, 另有学者认为上帝使法老“刚硬”, 不一定涉及法老的终极命运. 且不说是因为法老自己先刚硬(第一至第五灾)、上帝从第六灾开始才使他刚硬(出9:12);[11] 即便从一开始就是上帝使法老刚硬, 上帝也只是为了在以色列出埃及这个特定的历史场景作为反面人物而使用他, 正如摩西奉命向埃及法老传达耶和华的话所说的(出9:15-16). 上帝使法老刚硬、不容以色列人离开埃及, 以便祂在埃及地降下十灾, 达到拯救以色列民族和使祂的名传遍天下的双重目的. 有关使法老刚硬的论证(罗9:14-18)是由上一段(罗9:6-13)的论证引发的, 这两段论证是彼此一致的. 如果上一段是论及上帝拣选了以撒和雅各, 没有拣选以实玛利和以扫, 其中并不涉及救恩与定罪的问题, 那么, 上帝使法老刚硬, 也不一定要解读为“使之终极灭亡”.[12]

 

里程赞同上述第二种观点, 并作出以下一些补充. 首先, 看看本段经文中的“刚硬”这个希腊文动词 sklêrunô {G:4645}, 在新约圣经中出现过6次, 被译为“硬着”(3次), “刚硬”(2次)和“心里刚硬”(1次). 除了本段经文(罗9:18: “如此看来, 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 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其余5次的经文如下:

 

  • 徒19:9: “(徒19:8: “保罗进会堂, 放胆讲道, 一连三个月, 辩论神国的事, 劝化众人”). 后来, 有些人心里刚硬不信, 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 保罗就离开他们, 也叫门徒与他们分离, 便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辩论.”
  • 来 3:8: “(来3:7: “圣灵有话说: 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 就不可硬着心, 像在旷野惹祂发怒、试探祂的时候一样”
  • 来3:13: “总要趁着还有今日, 天天彼此相劝, 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 心里就刚硬了.”
  • 来3:15: “经上说: ‘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 就不可硬着心, 像惹祂发怒的日子一样.’ ”
  • 来4:7: “所以过了多年, 就在大卫的书上, 又限定一日, 如以上所引的说: ‘你们今日若听祂的话, 就不可硬着心.’ ”

 

里程写道: “新约圣经对这个动词的使用, 看不出人‘刚硬’一定会导致他的终极灭亡.”

 

其次, 认为这段经文支持 “双重预定论”的学者说, 在圣经里, “刚硬”一词始终用来描述一种属灵光景, 使人不接纳、不顺服上帝和上帝的话, 与罗马书11章7、25节的“刚硬”类似, 是一种将人排除于救恩之外的状况. 里程指出, 这样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让我们先看一下这两处经文:

 

罗11:7-10

  • 罗 11:7 这是怎么样呢? 以色列人所求的, 他们没有得着, 惟有蒙拣选的人得着了; 其余的就成了顽梗不化的.  
  • 罗 11:8 如经上所记: 神给他们昏迷的心, 眼睛不能看见, 耳朵不能听见, 直到今日.  
  • 罗 11:9 大卫也说: 愿他们的筵席变为网罗, 变为机槛, 变为绊脚石, 作他们的报应.  
  • 罗 11:10 愿他们的眼睛昏蒙, 不得看见; 愿你时常弯下他们的腰.

 

罗11:25-26

  • 罗 11:25 弟兄们, 我不愿意你们不知道这奥秘 (恐怕你们自以为聪明), 就是以色列人有几分是硬心的, 等到外邦人的数目添满了,  
  • 罗 11:26 于是以色列全家都要得救. 如经上所记: 必有一位救主从锡安出来, 要消除雅各家的一切罪恶.  

 

里程解释说, 这两段经文中的以色列人的“顽梗不化”和“硬心”, 与上段经文中法老“刚硬”是不同的希腊字, 但其含义是相似的. 不过, 这里的“顽梗不化”和“硬心”,  没有所谓“将导致终极被咒诅”的意思. 一些以色列人的“顽梗不化”, 是因为上帝给了他们昏迷的心. 上帝这样做, 是要让这些以色列人灭亡吗? 不是! 因为保罗在10节之后紧接着说:

 

  • 罗 11:11 我且说, 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 断乎不是! 反倒因他们的过失, 救恩便临到外邦人, 要激动他们发愤.  
  • 罗 11:12 若他们的过失, 为天下的富足, 他们的缺乏, 为外邦人的富足; 何况他们的丰满呢?  
  • 罗 11:13 我对你们外邦人说这话; 因我是外邦人的使徒, 所以敬重 (原文作: 荣耀) 我的职分,  
  • 罗 11:14 或者可以激动我骨肉之亲发愤, 好救他们一些人.  

 

保罗引用 赛6:8-10和 诗69:22-23的经文, 说明是上帝让一些以色列人不信从而使他们眼瞎、耳聋、心硬的; 但上帝这样做, 不是要预定他们灭亡, 而是要实现祂救赎全人类的计划: 开始传福音时, 主耶稣差遣十二个使徒只进以色列的家(太10:5-6), 以便借着归信的犹太人把福音传到外邦; 但是, 由于这些以色列人抵挡福音, 尤其是发生了犹太人污蔑主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的亵渎圣灵之事件(太12:22-32)以后, 基督徒便绕过犹太人, 转而向外邦人传福音, 使上帝的救恩临到外邦人; 外邦人得救, 反过来将刺激“以上帝选民自居”的以色列人, 引发他们羡妒、发愤, 促使其悔改、归向基督; 以色列人的悔改、归主, 又必将大大祝福全人类. 这再一次展现, 耶和华上帝不仅是以色列人的上帝和救主, 也是全人类的上帝和救主. 通观这些经文, 与“双重预定论”似乎没有关联.[13]

 

 

(C.3)   神预备遭毁灭的器皿?

紧接着 罗9:10-18后面的几节经文, 同样富有争议性. 有者以 罗9:19-24作为“双重预定论”的凭据. 让我们先读这一段经文.

 

  • 罗 9:19 这样, 你必对我说: “祂为什麽还指责人呢? 有谁抗拒祂的旨意呢?”
  • 罗 9:20 你这个人哪, 你是谁, 竟敢向神强嘴呢? 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 “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  
  • 罗 9:21 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作成贵重的器皿, 又拿一块作成卑贱的器皿吗?  
  • 罗 9:22 倘若神要显明祂的忿怒, 彰显祂的权能, 就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  
  • 罗 9:23 又要将祂丰盛的荣耀彰显在那蒙怜悯早预备得荣耀的器皿上.
  • 罗 9:24 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 不但是从犹太人中, 也是从外邦人中. 这有什么不可呢?

 

支持“双重预定论”的学者主张, 经文中“预备得荣耀的器皿”就是上帝“预定得永生”的人, 而“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就是上帝“预定受永刑”的人. 然而, 诚如里程所指出, “这种解读同样值得商榷.” 经文一开始, 使徒保罗用近乎专横的方式塞住质问者的口, 针对的不是异议本身, 而是异议者的傲慢态度, 出于不信和不顺从而企图与上帝抗辩.

 

接着, 保罗讲了窑匠与陶土的比喻. 如前文所述, 解释比喻要抓住一个中心思想, 不能细扣作为比喻背景的每个细节. 这个比喻的主题是: 造物主上帝对受造物有绝对的主权, 而不是说人像泥一样, 没有思想, 没有意志.

 

论到“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 “可怒”是令上帝愤怒; “毁灭”就是灭亡. 这节经文里的“预备”(希腊文原型: katêrtismena )是古动词 katartizô {G:2675}的现在完成时态-被动语态-分词(perfect-passive-participle), 意思是“装备”、“处于准备好的状态”. 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出现过13次, 被译为“成全”、“挽回”、“补”等, 没有“预先准备”的含义. 这是其一.

 

其二, “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是谁预备的呢? 经文没有清楚指明, 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 是上帝预备了这些可怒的器皿遭毁灭, 就像使埃及法老刚硬而永远被咒诅一样, 是上帝预备这些器皿遭受刑罚. 然而, 里程指出, 按照以经解经的原则, 这是不可能的. 如上几期文章所述, 圣经中有许多经文清楚表明, 上帝不喜悦恶人死亡, 唯愿他们转离恶道得生(结18:23, 27;  33:11, 19); 祂愿人人都悔改得救(提前2:4;  彼后3:9等等). 因此, 人们无权越过圣经, (强词夺理地)说这是因上帝心中隐秘的旨意而另有决定(这样的说法是超越了圣经所指明的, 是毫无圣经根据的猜测, 编者按).

 

第二种可能是, 这些器皿是那些顽梗、不知悔改而使上帝愤怒的犹太人. 上帝对这些人, 既“显明祂的忿怒”, 又“多多忍耐、宽容”他们, 以“彰显祂的权能”, 就像祂存留埃及法老, 既拯救了以色列人, 又使祂的名传遍天下一样. 借着忍耐、宽容这些不信的犹太人, 上帝彰显祂拯救外邦人的权能, 并激发这些不信的犹太人反思、悔悟、归主. 这些器皿不是上帝预定受永刑的人.

 

里程评述道: “从经文的脉络和以经解经的原则看, 第二种可能更可取. 也就是说, 这段经文不一定支持‘双重预定论’.”[14]

 

 

(C.4)   上帝造恶人为了末日的审判?

接着, 里程再梳理一些被“双重预定论”当作支持“上帝预定一些人灭亡”的经文. 我们需要对它们进一步分析与反思. 其中一节就是 箴16:4: “耶和华所造的, 各适其用; 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

 

有学者将这节经文解读为: “耶和华创造一切都是有目的的, 恶人也是为末日审判而被创造的.” 他们将之视为支持“双重预定论”的经文之一. 现在让我们仔细来看这节经文.

 

首先, “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的原文是“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 没有“所造”一词. 只不过按照文脉, 为了与上半句的“所造”对仗、工整, 加上“所造”一词是可以的.

 

其次, “耶和华所造的, 各适其用”一句中的“造”这个动词(希伯来文: pâ‛al ){H:6466}, 在旧约圣经中出现56次, 中文圣经《和合本》译作“造”字只有3次, 其余的53次译为“作”(30次), “行”(13次), “成全”、“施行”、“成就”、“加工”、“锤成”、“造作”、“遵守”、“射”、“挖”、“妨”各一次. 也就是说, 这个动词(希伯来文: pâ‛al )在圣经中主要含义不是“造”; 但3次译为“造”的经文, 主语都是耶和华. 除本节外, 另两处经文是:

 

  • 出15:17: “你要将他们领进去, 栽于你产业的山上, 耶和华啊, 就是你为自己所的住处; 主啊, 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
  • 伯36:3: “我要将所知道的从远处引来, 将公义归给我的主.”

 

第三, “起初, 神创造天地”(创1:1),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 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创1:27)等多处论及上帝创造的经文之动词都是 bâra’ {H:1254}, 不是 箴16:4中的pâ‛al .

 

第四, “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中的“祸患”一字是希伯来文 râ’âh {H:7451}), 这字在旧约圣经中出现620多次, 主要被译为“恶的”, “灾祸的”, “祸患的”,“患难的”等, 没有一次被译为“末了的”. 因此, “祸患的日子”并不一定是末日(the last day), 而“恶人为了祸患的日子”也不一定意味着恶人都将终极灭亡.

 

综上所述, “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不宜解读为“上帝创造恶人是为了使之遭祸患”; 虽说不能完全排除这种解读的可能性.

 

最后, 当经文的意思不太清楚的时候, 当用含义清楚的相关经文来解释那含义不清的经文. 现在看另三处经文:

 

  • 创1:27,31: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 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 …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 有晚上, 有早晨, 是第六日.”
  • 传3:11: “神造万物, 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又将永生 (原文作 “永远”) 安置在世人心里. 然而神从始至终的作为, 人不能参透.”
  • 传7:29: “我所找到的只有一件, 就是神造人原是正直, 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经文清楚显示, 上帝造的万物都是合宜的、美好的; 人受造以后, 祂看为“甚好”, 因为人是按着祂的形像和样式造的. 而且, 上帝还赐给人超时间的礼物  —  永生. 在所有受造物中(除了天使之外), 只有人有永恒的观念, 并关心和渴求永生. 然而, 人却自己生出许多巧计、诡计, 不服上帝的旨意. 上帝造的人, 原是正直、美好的; 成为恶人, 是人悖逆上帝的结果. 他们遭受祸患, 是咎由自取(而非上帝预定或设计他们成为恶人).

 

箴16:4经文的总义是: 上帝造的万物或做的每一件事, 都各有祂的目的和用途. 祂是宇宙和人类的主宰, 赏罚分明. 祂有时也借着恶人彰显祂的大能(出9:16), 恶人难逃祂的惩罚(雅1:15). 换言之, 这节经文并不支持“上帝创造恶人”(特指恶人是为末日审判而被创造)的论点.[15]

 

 

(C.5)   有些人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

使徒犹大要信徒警觉, 因为“有些人”, 即传播异端的假师傅会秘密地、带着阴谋渗透到教会, 给教会造成伤害. 他写道: “因为有些人偷着进来, 就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 是不虔诚的, 将我们神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 并且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 (或作: 和我们) 主耶稣基督”(犹4).

 

有者认为这句话 “有些人… 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是指神预定某些人是灭亡或永远沉沦的. 然而, 里程为这句话作出以下的解释. 他指出, “是自古被定受刑罚的”的“自古”(希腊文: palai )在新约圣经中单独出现过6次, 被译为“早已”(2次), “古时”、“旧日”、“自古”、“如今”各一次.

 

这节经文的“被定”一词(希腊文原型: progegrammenoi )是动词 prographô {G:4270}的“现在完成时态-被动语态-分词”(perfect-passive-participle); 而 prographôpro (前)和 graphô (写)复合而成, 意为“事前已被写下来”, 在新约圣经中还被译为“以前写过”(弗3:3), “从前所写”(罗15:4), “活画”(加3:1).

 

因此, “自古被定”是“事前早已写下”的意思. 对这些假师傅“早已写下受刑罚”, 学者有不同解释, 如: (1) 早已记载于天上的名录中; (2) 在使徒的教训中已作出预言; (3) 在犹太古时的文献中早有记载, 等等. 无论哪一种解释, 都不涉及“上帝预定有些人永远沉沦”的论点.[16]

 

 

(C.6)   神给某些人一个生发错误的心!

使徒保罗在写给帖撒罗尼迦信徒的书信中这样说道:

 

  • 帖后2:9 这不法的人来, 是照撒但的运动, 行各样的异能、神迹和一切虚假的奇事,
  • 帖后2:10 并且在那沉沦的人身上行各样出于不义的诡诈; 因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 使他们得救.
  • 帖后2:11 故此, 神就给他们一个生发错误的心, 叫他们信从虚谎,
  • 帖后2:12 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都被定罪.

 

一些支持“双重预定论”的学者引用这节, 说, 对于那些被预定灭亡的人, 上帝会给他们一个生发错误的心, 叫他们信从虚谎以致灭亡, 永远沉沦. 但这节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要明白这节的正意(正确意思), 我们必须明白这节的背景. 首先, “不法之人”就是“自称为神”的“大罪人”(帖后2:3-4), 有撒但在他身上运行, 有异能、奇事相随.

 

“在那沉沦的人身上”中的“沉沦”(希腊文原型: apollumenois )是动词 apollumi {G:622} (意即: 毁灭)的现在时态-关身语态-分词(present-middle-participle), 因带有冠词 hois (意即: 这)而作名词用, 意为“那些沉沦者”. “现在式”所强调的是“那些正在沉沦, 正走向毁灭结局的人”[17] 这在七年灾难时期出现的“大罪人”(俗称“敌基督”)之所以能在这些正走向毁灭的人身上行出各样诡诈, 是“因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帖后2:10).

 

“一个生发错误的心”中的“生发”(希腊文原型: energeian {G:1753})意为“运行能力”; 这节的“错误”一词原文(希腊文原型: planês {G:4106})是宾语(object)的所有格(genative), 表明那能力运行的目的是使沉沦的人犯错误; 因此, 这个片语可直译为“一个使人误入歧途的运行能力”. 既然沉沦者拒绝上帝给他们的爱真理之心, 故意拣选邪恶, 上帝就给他们误入歧途的运行能力, 我要叫他们信从虚谎, 将他们交给他们自己刻意选择的那不法之人. 这是上帝对“使一切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的人”的裁决.

 

里程写道: “也许, 有人会争辩说, 因为上帝预定那些人要走向沉沦, 所以给他们误入歧途的能力, 以便加速他们的毁灭. 人们可以作如此猜想; 但是, 经文并读不出这个意思.” 显然, 有一点是明确清楚的, 就是上帝之所以给他们误入歧途的运行能力, 叫他们信从虚谎而走向毁灭, 主要是“因他们不领受爱真理的心”(帖后2:10). 是人拒绝神的恩典在先(“不信真理、倒喜爱不义”, 帖后2:12), 神才给他们生发错误的心, 让他们自取灭亡. 换言之, 神并没有“预定他们灭亡”.[18]

 

 

(C.7)   上帝预定人绊跌而灭亡?

使徒彼得在他的书信中写道: “所以, 祂在你们信的人就为宝贵, 在那不信的人有话说: 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 又说: 作了绊脚的石头, 跌人的磐石. 他们既不顺从, 就在道理上绊跌 (或作: 他们绊跌都因不顺从道理); 他们这样绊跌也是预定的.”(彼前2:7-8)

 

这段经文常被用来指圣经支持“双向预定论”, 即上帝早已预定某些人是永远沉沦与灭亡的. 不然, “他们这样绊跌也是预定的”这句话应作何解呢?

 

这里的“预定”(希腊文原型: etethêsan )是动词 tithêmi {G:5087}的第一简单过去时态-被动语态-直说语气(aorist-passive-indicative), 在新约圣经中被译为“放”(22次), “安放”(9次), “舍”(9次), “立”(5次), “安”(3次), “奉派”(2次),  “预定”(2次, 另一处是 帖前5:9), “托付”、“设立”等各一次. 与 彼前2:6的“安放”是同义字根, 形成首尾呼应.

 

希腊文Tithêmi 这个动词在保罗书信中出现16次. 让我们进一步分析:

  • 其中, 用主动语态的, 有5次上帝是主语, 例如, 祂“放”一块绊脚石在锡安(罗9:33), 把一切仇敌都“放”在基督脚下(林前15:25), “立”亚伯拉罕作多国的父(罗4:17)和“奉派”保罗作使徒(提前2:7; 提后1:11);
  • 至于用关身语态的(middle voice), 主语都是上帝, 例如, 祂把肢体“安排”在身体上(林前12:18); 把使徒、先知、教师等“设立”在教会中(林前12:28), 把和好的道理“托付”给使徒(林后5:9), “派”保罗服事祂(提前1:12)等.

 

这10段以上帝为这个动词的主语之经文, 都表达同一个意思, 即, 上帝按着祂的旨意决定和安排一些事情.

 

“绊跌”(希腊文原型: proskoptousin )是动词 proskoptô {G:4350}的现在时态-主动语态-直说语气(present-active-indicative). 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中出现8次, 被译为“跌倒”(3次), “碰”(2次)和“绊跌”、“跌”、“撞着”各一次.

 

  • 约11:9-10 耶稣回答说: “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 人在白日走路, 就不至跌倒, 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 若在黑夜走路, 就必跌倒, 因为他没有光.”
  • 罗14:21 无论是吃肉, 是喝酒, 是什么别的事, 叫弟兄跌倒, 一概不做才好.
  • 太4:5-6 魔鬼就带他进了圣城, 叫他站在殿顶(顶原文作翅)上, 对他说: “你若是神的儿子, 可以跳下去, 因为经上记着: 主要为你吩咐祂的使者用手托著你, 免得你的脚在石头上.”
  • 路4:10-12 因为经上记着说: 主要为你吩咐祂的使者保护你; 他们要用手托着你, 免得你的脚在石头上. 耶稣对他说: “经上说: 不可试探主你的神.”
  • 罗3:31-32 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 反得不着律法的义. 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 只凭着行为求, 他们正在那绊脚石上.
  • 太7:26-27 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 好比一个无知的人, 把房子盖在沙土上; 雨淋, 水冲, 风吹, 撞着那房子, 房子就倒塌了, 并且倒塌得很大.

 

那些持“双重预定论”的人把“他们这样绊跌也是预定的”解读为“上帝预定他们绊跌”, 即预定他们永远沉沦. 不过, 里程评述道: “另有人认为, 上帝预定的, 不是他们注定会绊跌, 而是预定因他们不顺从真道、不肯相信基督, 其必然的结局是因祂而绊跌; 换句话说, 上帝没有‘预定’他们‘绊跌’这个‘结果’, 乃是‘立’了不顺从真理、不信基督必要绊跌这个‘法则’.” 里程继续写道: “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 按照‘绊跌’这个动词在新约圣经中的含义(见上文所引的经文), 即便上帝‘预定绊跌’, 也不必然是‘预定永远沉沦’.”[19]

 

 

(C.8)   上帝恐怕人回转过来得到医治?

支持“双重预定论”的人曾引证以赛亚书6:10与新约圣经的平行经文(可4:12; 约12:39-40 及 徒28:26-27), 说神使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发沉, 眼睛闭着, 恐怕眼睛看见, 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 回转过来, 便得赦免和医治. 换言之, 神预定他们灭亡, 不得赦免. 让我们仔细思考这些经文.

 

  • 太13:10 门徒进前来, 问耶稣说: “对众人讲话, 为什么用比喻呢?”
  • 太13:11 耶稣回答说: “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 不叫他们知道.  
  • 太13:12 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 叫他有余; 凡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 也要夺去.  
  • 太13:13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 是他们看也看不见, 听也听不见, 也不明白.  
  • 太13:14 在他们身上, 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 说: 你们听是要听见, 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 却不晓得;  
  • 太13:15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发沉, 眼睛闭着, 恐怕眼睛看见, 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 回转过来, 我就医治他们.”

 

  • 可4:10 无人的时候, 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  
  • 可4:11 耶稣对他们说: “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 若是对外人讲, 凡事就用比喻,  
  • 可4:12 他们看是看见, 却不晓得; 听是听见, 却不明白; 恐怕他们回转过来, 就得赦免.”

 

  • 约12:39 他们所以不能信, 因为以赛亚又说:
  • 约12:40 主他们瞎了眼, 硬了心, 免得他们眼睛看见, 心里明白, 回转过来, 我就医治他们.

 

  • 徒28:26 他说: 你去告诉这百姓说: 你们听是要听见, 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 却不晓得;  
  • 徒28:27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 耳朵发沉, 眼睛闭着; 恐怕眼睛看见, 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 回转过来, 我就医治他们.”

 

  • 赛6:8 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 “我可以差遣谁呢? 谁肯为我们去呢?” 我说: “我在这里, 请差遣我!”
  • 赛6:9 他说: “你去告诉这百姓说: 你们听是要听见, 却不明白; 看是要看见, 却不晓得.  
  • 赛6:10 要使这百姓心蒙脂油, 耳朵发沉, 眼睛昏迷; 恐怕眼睛看见, 耳朵听见, 心里明白, 回转过来, 便得医治.”

 

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这两段经文所引用的先知以赛亚的话, 出自以赛亚书6:9-10两节. 因为涉及上帝的主权与世人的责任两者间的张力, 所以, 学者对这两节经文(及上述平行经文)有不同解释; 其分歧集中在对语助词“叫”和否定词“恐怕”的诠释上.

 

难道上帝会使百姓瞎眼、耳聋吗? 上帝会担心民众回转、得医治吗? 这是十分令人困惑的. 为此, 有学者认为, “这‘恐怕’绝不是神那方面恐怕人听道受感而悔改; 乃是人硬心到唯恐(自己)受了感动而悔改.”[20] 里程分析道: “这样解释‘恐怕’一词, 虽可消除上帝的主权与世人的责任之间的张力, 却难以与经文的脉络协调.”

 

里程接着指出, “了解以赛亚书6:8-10的背景, 可以帮助解惑.” 里程解释道:

 

在先知以赛亚之前和先知那个时代, 以色列民众曾有许多悔改的机会, 但是他们不回心转意. 所以以赛亚书一开始, 以赛亚就严厉地指责他们是“犯罪的国民, 担著罪孽的百姓; 行恶的种类, 败坏的儿女! 他们离弃耶和华, 藐视以色列的圣者”(赛1:4). 可以说, 以色列人几乎病入膏亡. 以赛亚传讲的信息简单、明了; 但以色列人却认为先知低估了他们的智慧, 尽说些单调、重复、没有意义的儿语(参 赛28:9-10). 这些愚顽的百姓, 断然拒绝了上帝的话语.

也许, 这就是先知愈宣讲, 他们心里愈刚硬的原因. 以赛亚的事奉是一把两刃刀, 会使有人悔改归向上帝, 也会让有的人心更刚硬. 有学者指出, 让百姓硬心占据了以赛亚事奉的中心位置; 甚至, 上帝差遣以赛亚的目的, 就是让百姓心硬.[21]

对百姓拒不悔改, 上帝可以“任凭”他们, 也可以使他们心硬, 这是上帝的主权. 但是, 上帝使百姓心硬的“主动”行为, 是以色列民众不愿意悔改的必然“结果”(意即是百姓不愿意悔改在先, 神才使他们心硬在后; 换言之, 不是神先预定他们灭亡, 所以使他们心硬不肯悔改, 编者按), 正像上帝使埃及法老心硬一样.

在耶稣时代, 犹太人的属灵状况与以赛亚时代相似. 犹太人想要的, 是吃饼得饱、病得医治、鬼被赶出和带领以色列复兴的君王, 对主耶稣的讲道充耳不闻. 新约圣经几次引用或暗示以赛亚书6:9-10 (如: 太13:10-15;  可4:10-12;  路19:42;  约12:40;  徒28:26-27;  罗11:8-10), 都发生在犹太人“硬心”和“不信”的文脉中.

当门徒问耶稣为什么用比喻时, “耶稣回答说: 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 不叫他们知道”(太13:11)… 比喻, 是以其所知, 喻其所不知, 而使人知之. 圣经中的比喻, 是用地上的事来讲天上的事. … 主耶稣用比喻, 是用一种较模糊的或半隐藏的方式传讲真理, 是对听众的挑战, 也是两刃刀. 有人听了, 会认罪、悔改, “官长中却有好些信祂的”(约12:42); 有人听了, 心却越发刚硬.

 

主耶稣使之眼瞎、耳聋的人, 他们的最终结局是什么呢? 里程写道: “对此, 也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是, 这些人是上帝预定永远沉沦的人. 他们认为, ‘耶稣用比喻, 是要防止那些上帝没有拣选得救的人得拯救’.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这些被弄瞎眼、心硬的人, 只是上帝救恩计划的一个步骤, 不涉及他们的终极命运. 笔者(里程)同意后一种观点.” 里程接着作出以下的解释.

 

卡森指出, 以赛亚书6:10与新约圣经的平行经文(可4:12; 约12:39-40 及 徒28:26-27), 可能构成了罗马书11:7-25的基础. 使徒保罗可能从这些平行经文中, 领悟了上帝的救赎计划, 使他能站在上帝救赎计划的高度(高点), 准确把握这些平行经文的脉络.

 

正像前文所述, 保罗在罗马书7:7-25这段经文中谈到, 这些愚顽的犹太人眼瞎、耳聋, 是为了使救恩传到外邦; 外邦人得到救恩, 反过来激励犹太人发愤, 悔改、归主; 犹太人归主, 又将成为外邦人极大的祝福: “我且说, 他们失脚是要他们跌倒吗? 断乎不是! 反倒因他们的过失, 救恩便临到外邦人, 要激动他们发愤. 若他们的过失, 为天下的富足, 他们的缺乏, 为外邦人的富足; 何况他们的丰满呢?”(罗11:11-12)

 

若将这些被弄瞎眼、耳聋的犹太人视为被上帝预定永远沉沦的人, 是只定睛在个人得救的狭窄层面, 没能看到上帝救赎人类的恢宏画卷. 简言之, 这些被上帝弄瞎眼、耳聋的犹太人, 是上帝在救恩(救赎计划)中使用的棋子. 好橄榄树上的枝子(指犹太人), 因着不信被砍下来, 让信主的野橄榄的枝子(指外邦人)被接其上. 接着, 保罗对外邦信徒说: “而且他们若不是长久不信, 仍要被接上, 因为神能够把他们从新接上. 你是从那天生的野橄榄上砍下来的, 尚且逆着性得接在好橄榄上, 何况这本树的枝子, 要接在本树上呢!”(罗11:23-24). 可见, 这些被弄瞎眼、耳聋的犹太人, 有的人可能长久不信, 最终走向沉沦; 有的人却可能幡然(迅速而彻底地)悔改, 获得上帝的救恩. 这些人并不是上帝预定永远沉沦之人.

 

里程总结道: “综上所述, 以赛亚书6:10及新约圣经的平行经文, 不支持‘双重预定论’.”[22]

 

 

结语:

综上所述, 以上这些被“双重预定论”支持者所列举的经文, 并不能支持“上帝预定有些人永远沉沦”的观点. 美国著名的圣经学者卡森(D. A. Carson)适切地评述道:

 

若骤然下结论说弃绝是匀称地相对于(指等于)拣选, 是太过草率了. 约翰 (指约翰福音的作者)从来没有说耶稣(基督)拣选人来定罪; 祂乃是拣选人脱离“世界”(或指世俗的败坏). 子(即圣子耶稣基督)的使命主要是拯救(约3:17; 12:47), 而这个使命是源自神的爱(约3:16). 这爱是要将这“世界”的人转化成不属这世界的人. 耶稣来了, 不是要叫一些不好不坏的人得生命, 叫其他不好不坏的人被定罪. 祂乃是来到一个已经被定罪的世界(约3:36), 并且着手拯救的工作.”

 

简而言之, 从上述的讨论可以看到, 加尔文主义者所常高举的“双重预定论”是缺乏明晰、坚实的经文为依据.[23] 事实上, 这“双重预定论”中所谓的“拣选”(election)是改革宗神学(或称: 归正神学、加尔文神学)的拣选, 而非合乎圣经的拣选.[24]

 

 


[1]               赵天恩主编, 《历代教会信条精选》(台湾: 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 1993年), 第61页.

[2]               有关“先重生, 后才能悔改归正”这一错误观点, 请参《家信》文章,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6/08/再思归正神学一/  [特请参阅文章中的(B.2)项].

[3]               上文(B)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基督使者协会, 2018年), 第464-465页.

[4]               上文(C)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 第467-468页.

[5]               同上引, 第468页.

[6]               参本期《家信》文章“再思解经错谬(三): 逻辑上的错谬(上)”[第B.5项: 反面推论]; 或参 卡森著, 余德林、郭秀娟译, 《再思解经错谬》(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1998年), 第133-135页.

[7]               冯荫坤著, 《罗马书注释》(卷三) (台北: 校园书房出版社, 2001年), 第123页.

[8]               哀4:21: “住乌斯地的以东民哪, 只管欢喜快乐; 苦杯也必传到你那里…”

[9]               冯荫坤著, 《罗马书注释》, 第123页(注释6). 但也有学者认为约伯是早于亚伯拉罕时代的人, 编者按.

[10]             Douglas J. Moo著, 《罗马书》(下) (美国加州: 美国麦种传道会, 2012年), 第917-923页.

[11]             有关法老自己先硬心一事, 请参《家信》文章,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4/04/神使法老的心刚硬有欠公义与慈爱吗/ .

[12]             冯荫坤著, 《罗马书注释》(卷三), 第157-160页.

[13]             上文(C.2)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 第468-476页.

[14]             上文(C.3)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 第477-479页.

[15]             上文(C.4)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 第479-482页.

[16]             上文(C.5)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 第493-494页.

[17]             Archibald T. Robertson原著, 潘秋松、陈一萍译, 《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卷八) (加州: 美国活泉出版社, 1999年), 第183页.

[18]             上文(C.6)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 第490-491页.

[19]             上文(C.7)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 第491-493页.

[20]             李道生著, 《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下) (香港: 浸信会出版社, 1991年三版), 第127页; 陈终道著, 《天国君王  —  马太福音讲义》(香港: 宣道出版社, 1998年二版 [修订版] ), 第329页.

[21]             吕绍昌著, 《以赛亚书》(卷一) (香港: 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2014年), 第289-290页.

[22]             上文(C.8)项主要改编自 里程著, 《从圣经看预定论》, 第482-489页.

[23]             同上引, 第494-495页.

[24]             有关这方面的论证, 请参《家信》文章 “加尔文神学的拣选是圣经所谓的拣选?” [请参系列文章(一)至(五)], http://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7/08/加尔文神学的拣选不是圣经所谓的拣选四/ (特别参考文章四).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