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经讲道: 佳肴宴客篇 (三): 热诚: 权柄、感力与信心


编者注: 我们必须重视“释经讲道” (Expository Preaching, 英文有时称之为Expository Sermons), 因为它是圣灵使用来复兴和造就召会的一种讲道方式.[1] 赖若瀚在其著作《食经讲道》一书提出释经讲道的十大步骤(请参本文附录). 我们已在之前的《家信》探讨了释经讲道的第一至第十步骤(即选取经文、解释经文、找出主题、写下大纲、加插例证、遣词用字、会众情况、列出应用、结论归纳和引论题目). 我们也用了三期谈到“不同菜色篇”. 过后我们来到“佳肴宴客篇”, 上两期已谈到讲道的方式和技巧. 本期, 我们将探讨讲道的热诚  —  “权柄、感力与信心”.

 

(文接上期)

 

(E)       佳肴宴客篇

(E.3)  热诚: 权柄、感力与信心

 

赖若瀚 (Johann Lai)

美国加州的圣言资源中心会长赖若瀚指出, 大城市的餐馆多半商业化, 其中的厨师只是一份职业, 机械式地接单、烹调、出菜, 与顾客鲜少有机会互动. 不过, 相信他们都因为喜爱美食, 才会进入这个行业. 在有特色的旅游区或城镇, 不时会遇上一些喜爱饮食之道, 欲与人分享美食的人经营家庭式餐厅. 他们用心烹调每一道特色菜肴, 让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做父母的虽然起初不一定善于烹饪, 但因为一心想要让家人得到健康和营养, 经常用心烹调家中的饮食, 日久也会厨艺进步. 杨牧谷写的《厨房哲学》(中国大陆版译作《厨房与书房》)一书, 记载着一位爱家的父亲, 经年累月地用心思为家人烹煮美食而累积的体会. 烹调美食尚且需要爱心与热诚, 讲道关乎生命的传递与表达, 热诚与信心更是不可或缺.

 

为什么有些传道者对讲道缺乏热诚与力量呢? 这也许是在神学院受训练时, 修读的课程主要是传授知识, 不重视宣讲、教导, 又或因为出道尚浅, 阅历不足, 又或是本身性格较为内向, 不善与人沟通, 对会众认识不足等. 无论如何, 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讲道的力度.

 

耶稣时代的文士和法利赛人, 是典型的没有热诚及能力的讲道者. 文士是当时的经学教师及律法专家, 非常熟悉圣经, 但他们的讲道只停留于文字义理的辩解, 没有真正领受神的心意, 更没有关怀神的子民百姓的需要. “文士式的讲道”是毫无可取的、缺乏热诚与感力的讲道.[2]

 

赖若瀚 (Johann Y. H. Lai)

赖若瀚在他所写的《食经讲道》一书中论到讲道的热诚(passion), 特别是在权柄、感力与信心方面. 我们在下文将之内容加以编辑和讲解.[3] 我们怎样避免落入“文士式的讲道”那样的糟糕情况呢? 如何在讲道时充满热诚? 赖若瀚从三方面来探讨:

  1. 权柄的建立
  2. 感力的发挥
  3. 信心的操练

 

 

(一)     权柄的建立

  • 太7:29: “因为祂教训他们, 正像有权柄的人, 不像他们的文士.”
  • 可1:22: “众人很希奇祂的教训; 因为祂教训他们, 正像有权柄的人, 不像文士.”
  • 路4:32: “他们很希奇他的教训, 因为祂的话里有权柄.”

 

这几句话都是亲耳听过主耶稣教训的听众的经历与感受. 为什么他们觉得主耶稣的讲道带有权柄? 这是一种从哪里来的、怎样的权柄? 主耶稣是神的儿子, 是传道者的典范, 又有赦罪、医治与赶鬼等独特的权柄, 不是今日的传道者可比拟的. 但这几段经文将主耶稣与当时的文士作对比, 可见两者的讲道十分不同. 简言之, 主耶稣的讲道具有生命力与震撼力.

 

为什么耶稣基督的讲道能有权柄呢? 归纳起来, 有以下的原因.  

 

(a)   传讲真理, 非传递知识

(a.1)   认识真理知识之间的区别           

耶稣基督讲的话是真理, 因此有权柄. 一般文士, 他们高举自己是“律法的师傅”, 以旧约律法与传统的《米示拿》(Mishnah)教导人,[4] 然而, 其内容只是仪文知识, 却没有以神话语的核心, 去挑战以色列人真正去认识神、亲近神.

 

真理是传道者权威的依据. 有些传道者会认为, 单单传讲圣经, 似乎不合时宜了. “如果我引用圣经, 听众不见得会尊重其权威, 但是如果我引用当今某位名人的话, 大家都会相信.” 若是因为恐怕会众不尊重圣经的权威, 就不再依靠圣经的权威. 这样下去, 只会使讲道更失去权柄, 并将权柄转移到圣经以外的其他人事物, 失去了讲道的核心信念.

 

传讲真理与知识的分别在哪里呢? 我们可以比较耶稣基督的讲道与“文士式”的讲道而有所领悟. “文士式”的讲道注重圣经的文字义理, 只高举理性, 没有半点生命与热诚. 按照讲章读的讲道也很容易落入这种情况, 在讲道时只着重指出原文的各种意义、某位解经家的见解、某位神学家的观点, 或仅是归纳出一大堆不同的意见让会众去选择等. 虽然认真的讲道者都会涉猎这些, 但讲道的内容若只强调这些, 就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递.

 

真理是什么呢? 它是有关生死的事, 是与永恒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 不要让人有“姑妄听之”(意指姑且随便听一听, 含有不必信以为真之意)的感觉. 有权柄的讲道, 会让人有从上而来的催逼感, 驱使人不能不听. 这种感力不是从人而来的, 而是始于圣灵的感动, 且是从神而出, 所以具有权柄(有权威感).

 

Alex Montoya

亚历克斯·蒙托雅(Alex Montoya)说: “今日一些讲道也是如此. 我们得躬身自省 ‘我的讲道是否像文士般, 只是充满着繁琐的道理? 还是像主一般, 着眼于举足轻重的永恒真理呢?’ 追求繁琐的义理, 徒令讲道的内容贫乏.”[5]

 

主耶稣责备文士与法利赛人本末倒置, 因小失大. 祂在 太23:23-24说: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 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 献上十分之一, 那律法上更重的事, 就是公义、怜悯、信实, 反倒不行了. 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 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你们这瞎眼领路的, 蠓虫你们就滤出来, 骆驼你们倒吞下去.”

 

(a.2)   维系权柄亲和力之间的张力

讲道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和特色, 其中一种是与会众对话, 即是如同面对面亲切的对谈, 但在对谈之余, 却不失先知般的感力. 因此, 在带有权柄与保持亲和力之间, 要保持一种平衡.

 

曾有讲道法的教授说, 在讲道中最好不要用“应该”、“必须”、“必得”(should, must, ought)等词句, 因为后现代的会众有反权威的倾向, 不大能接受人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 然而, 耶稣基督与使徒保罗都采用这类语句, 为什么今日的传道者不可以用呢? 其实在一个反权威的时代, 人们心底里更是渴慕真确的权威. 讲道本身必须具备权威, 但权威不来自讲道者, 而是以神的话语为真正的依据.    

 

 

(b)   言行一致, 非只说不做

(b.1)   怎样讲, 就要怎样行

“文士式”的讲道只说不做, 他们的生命与生活, 与自己传讲的道并不相符, 他们只是为了应付职责而已. 耶稣基督指出他们只知“坐在摩西的位上”, 虽然他们所教导的都属正统信仰, 但“因为他们能说, 不能行… 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 搁在人的肩上, 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 所以, “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太23:2-4).

 

耶稣基督却言行合一(言行一致), 行祂所传讲的. 因此, 祂能点出文士和法利赛人的问题症结在于只会说、不会做. 这也是今日讲道者要警惕的.

 

(b.2)   在于道, 同时在于人

好的讲道者, 不单从他的宣讲中流出神话语的活水江河, 更会从他自己的生命中涌出活泉, 滋润人心. 他的道从生命而发, 绝非字义教理的单纯解说. 卫理公会的邦兹(或译“布奥兹”, Edward M. Bounds, 1835-1913)贴切说道: “使人死的讲道, 可能是, 也时常是信仰纯正的讲道  —  在神学上无懈可击. 但它可能只是外形美观, 名称可人, 但仍是使人死的字句. ‘没有生命的纯正信仰’最是死气沉沉, 其他都不能与之相比.”

 

他接着说: “使人死的讲道, 可能对属灵原则有了解与把握; 可能有博学及善于评论的气味; 可能把圣经原文的文法与字源研究得很透彻; 可能把字句堆砌成最完美的形式, 而且加以闪烁发光的阐释…”[6]

 

John Maxwell

传道者的讲道该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有更深刻的生命力, 以及随之而来的属灵权柄. 美国的领导学大师兼著名演说家麦克斯韦(或译“麦斯威尔”, John Maxwell)认为, 因职分而来的权柄是层次最低的, 因为别人对你的尊重, 只是出于畏惧与服从. 只有当你的生命与品格能感染人时, 才是建立领袖权柄的最高境界. 按麦克斯韦的分析, 领袖的权柄由下而上的次序分别来自:

  1. 职位(position);
  2. 授权(permission);
  3. 果效(production);
  4. 关系(people development);
  5. 生命(personhood).[7]

 

讲道者到了成熟的阶段, 往往不再是以恩赐或职分来讲道, 乃是用生命来讲道, 甚至不言而喻.

 

 

(二)     感力的发挥

曾霖芳曾说, 我们常见的有五种讲道者: “第一种是随便乱讲, 毫无能力; 第二种是不明圣经, 缺乏能力; 第三种是讲得流畅, 没有能力; 第四种是讲得不好, 带有能力; 第五种是内容充实, 满有能力.” 你愿意成为哪一种讲道者呢?

 

讲道和一般演讲最大的不同, 在于它不是倚重讲道者个人的智慧与能力, 传道者不过是一位使者、一条管道, 让神的灵能透过他来作工. 神的灵作工时, 会燃点讲道者的心灵, 使他从里面发出强烈的“火”. 这“火”是复兴之火, 也是为主大发热心之火, 在黑暗中带来光明之火, 简单地说, 正是燃烧自己之火! 这“火”是属灵的热忱, 是燃烧一个人全然为主摆上的动力. 保罗、耶利米都是心中有“火”的传道人.

 

Mark Buchanan

饶富经验的讲道者布坎南(或译“布开南”, Mark Buchanan)说: “我深爱讲道, 但也痛恨讲道. 耶利米描述得最好: ‘似乎有烧着的火, 闭塞在我骨中’(耶20:9). 这是神圣也是可怕的工作, 使人精疲力尽又使人活力充沛, 它点燃火焰也烧尽成灰. 每个星期一, 我好像烧剩的炭渣. 星期天我燃烧得越旺盛  —  讲道时的信念越火热, 盼望越明亮  —  星期一我就越发油尽灯枯…”[8]

 

心中有火的传道者, 对会众带着强烈的负担, 甚至有时会爱之深、责之切. 在美国牧养教会的初期, 一位姐妹告诉我说她要换教会, 因为我在讲台少有责备的信息, 所以她要到另一个教会, 听一位有责备信息的讲员. 她的话让我深切反省, 是否在讲道时缺少了一点“火”? 而那正是我需要的. 当然, 讲道不是要随己意责备人, 但心中必须有一股为道燃烧的“火”. 从神的道而来的“火”能温暖人心, 能使会众被劝服、受安慰、得激励.

 

“有火”的传道者并不局限于某种性格. 有些传道者性格平和, 但心中也有为神而发的热忱, 仍会让人感受到他的“火”. 传道者怎样点燃和保持心中这份对神的道的热忱呢? 以下是赖若瀚的一些建议.  

 

 

(a)   祷告带来感力

讲道者在开始预备讲道以及传讲的过程, 从开始到末了, 都应该随时多方祷告. 上台前私下的祷告, 以及在开始讲时的祈祷, 都可以预备讲道者的心, 并让传讲的人跟他的信息融合.

 

卡雷尔(Lori Carrell)曾向传道者作出调查, 发问: “请列出在预备讲章的过程中, 你会做的一些事.” 得到的结果是: 只有近四成的人列出祈祷, 一大半的传道者在预备讲道前不曾祈祷.[9] 赖若瀚指出, 使徒行传第二章描述使徒祷告了10天, 然后彼得只讲了一会儿的道, 就有3000人得救! 但现今教会的牧者, 平均只祷告10分钟, 难怪有时讲了10天的道, 却只有3个人得救.

 

邦兹(E. M. Bounds)在《祈祷出来的能力》一书中写道:

Edward M. Bounds

祈祷是讲道者最强而有力的武器, 它将生命与力量加于他作的一切事上; 它本身就是无数的力量之源. 真正的讲章是在内室里(inner room)获得的(指私下在室内祷告, 参 太6:6). 神使用的人也是在内室里造成的. 他的生命、生活与最深的信念,  都是在内室里与神相交时产生的. 他心灵中那种有负担的、流泪的生产之苦, 与他最有力、最甜美的信息, 都是在与神同在时获得的. 祈祷造成品格, 祈祷造成合用的传道人, 祈祷造成好牧人.”[10]

 

(a.1)   祈祷将讲道者与信息融合           

传讲神的话与普通演讲不同, 不是单凭个人的才智就能做得好. 有者说得好: “…一个不祈祷的工人, 永远不能有效地教导神的真理. 祈祷能把传道人的心放在他的讲章里, 祈祷也能把传道人的讲章放在他的生命里.” 发自讲道者心里的宣讲, 将会直达会众(听众)的心里.

 

会众的祷告, 同样可以为讲道带来效力. 保罗是能言善辩的学者, 又教导以弗所信徒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 但他却请以弗所的信徒为他祷告, 使他得着口才(弗6:19-20), 能“放胆”讲明福音的奥秘. 这节的“口才”原文是 logos , 意即“话语”(word, 特指神的圣言或真道). 一篇口若悬河的讲道, 若没有圣言的供应, 没有圣灵的同工, 就像一片从头上飘过的浮云, 却未能降下甘霖滋润干渴的心田.

 

(a.2)   祈祷将讲道者与会众连成一气           

祷告可以帮助讲员排除心中的障碍. 祷告使心灵宁静, 头脑清新, 可以忘我地将神的话语讲得清楚. 祷告有松土的功效, 让会众预备心灵领受神的话, 让圣灵可以自由地运行作工. 许多在讲台上被神重用的人, 都深切了解祈祷职事的重要性. 若在讲台上心慌意乱, 可能是因为缺少祷告所致, 不妨赶快向神陈明, 求祂平静你的心.

 

Jonathan Edwards

美国清教徒布道家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11]正是一个好例子. 他那篇“罪人在忿怒的神手中”之著名讲章(“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 另译《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 参 https://malaccagospelhall.org.my/2023/06/爱德华兹-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  ), 不单震撼了当时的新英格兰, 也震撼了全美国. 那一天, 他将讲稿拿起, 贴近他的眼睛, 遮住他的面容, 用平静但带有感情的声音读出, 会众看不见他但仍被感动不已. 有人站起来大声喊着: “爱德华兹先生, 可怜我!” 有人则双手紧抓教堂的椅背, “免得掉入阴间”似的.

 

根据历史记载, 爱德华兹在讲这篇信息之前, 三日三夜不吃不睡地跪在神面前, 求神将新英格兰赐给他. 神的灵深深地感动他, 以致他尚未开口, 会众已感动不已. 但少有人知道, 在他未讲这篇信息之前的那一夜, 美国麻省附近一个小镇的一群信徒, 因为感到神在别处赐恩, 却仍未见神在自己家乡点燃复兴之火, 于是, 他们痛哭流泪, 在神面前整夜祷告, 求神不要因忿怒而离弃他们. 他们的祷告, 也预备了复兴的来临.【请参本期的“证道选粹”专栏: “爱德华兹的讲道: 落在忿怒之神手中的罪人”】

 

(b)   圣灵带来感力

讲道要有从圣灵而来的能力. 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讲述他传道事奉有三项特质: (1) 有能力; (2) 有圣灵; (3) 有信心. “因为我们的福音传到你们那里, 不独在乎言语, 也在乎权能 (能力)和圣灵, 并充足的信心, 正如你们知道我们在你们那里, 为你们的缘故是怎样为人”(帖前1:5). 保罗又对哥林多的信徒说: “我说的话, 讲的道, 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语, 乃是用圣灵和大能的明证”(林前2:4).

 

伍权彬

讲道是与圣灵同工. 伍权彬用戏剧的“四度创作”来形容讲道, 而这“四度创作”, 圣灵都参与在其中, 包括:

  1. 神启示圣经作者时, 圣灵在背后做启迪(默示)的工作;
  2. 在讲道者写作讲章时, 圣灵在背后做教导的工作;
  3. 在讲道者宣讲讲章时, 圣灵在背后赐能力与智慧给讲道者;
  4. 在听道者听道与行道时, 圣灵在背后感动听道者虚心学道、明道和信道, 并激励他们立意行道.

 

(b.1)   夥伴看不见           

圣灵保惠师是传道者看不见的夥伴, 主耶稣应许我们, 圣灵要永远与门徒同住(约14:16-17).[12] 自从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 祂(圣灵)就成了传道者作见证与讲道真正的力量泉源. 当传道者扬起真理的帆, 圣灵的风必定会吹起. 我们不能制造浪潮, 但我们可以顺着圣灵的浪潮破浪而行. 圣灵按着己意行事, 好像风一样, 我们无从知晓祂从哪里来, 往哪里去. 但我们可以实在地经历到祂的同在与同工.

 

亚伦承接圣职, 被膏为大祭司

我们常说讲道者要有“恩膏”, 是什么意思呢? 在旧约中, 恩抹(或译“恩膏”[恩赐的膏抹], anointing)是用在先知、祭司和君王身上的礼仪. 大祭司亚伦就职(利8:1-12), 君王大卫被选立(撒上16:1-13), 先知以利沙被印证(王上14:13-16), 都经过圣膏油的膏抹. 当然, 这三方面的象征在耶稣基督身上得到最终极的应验(赛61:1-2; 参 路4:18-19). 然而, 使徒保罗和约翰都将圣灵的恩膏应用在信徒身上(林后1:21; 约壹2:20,27).[13] 这是指圣灵在重生的圣徒身上, 做印证、更新与启迪的工作.

 

圣灵的恩膏在传道者的身上有什么意义呢? 桑斯特(William E. Sangster)认为: “恩膏是讲道中的一种神秘能量, 没有人能清楚下定义, 但又不会被人误认为别的东西. 它超越了适切的大纲、独特的心得、智慧的建议与优美的演讲, 却可以运用以上各项特质, 让信息能淋漓尽致地发挥. 它是罕有的、无法下定义的、却又宝贵得无法形容.”

 

赖若瀚指出, 有一次, 他在传道人聚会中传讲玛拉基书. 最后一堂当他发出呼召后, 讲台上下挤满了人, 看见圣灵大大动工. 稍后, 他跪在台上与神学院院长一同为大家祷告时, 心中激动得连声音都变了, 确实感到神的灵临在与同工. 愿每个传道者都经历圣灵的临在与同工.

 

(b.2)   能力用不完           

圣灵的感动离不开神的话. 但有些讲道者认为, 圣灵既然会做各种感动的功夫, 因此在上台前不必作太多准备, 到时“按感动”去讲便行. 我们须知圣灵的感动与工作, 虽然贯穿整个从预备到宣讲的过程, 却不能替代讲道者事前所下的功夫. 一切研读、分析、写作, 仍需要讲道者身体力行, 殷勤准备. 一篇讲道能有充实的内涵, 言之有物, 而非东拉西扯, 随意拼凑, 这正是来自圣灵的工作与感动.

 

讲道者对讲道的“态度”往往决定他在讲道事奉上可达到的“高度”. 一般而言, 讲道者的态度容易失衡而有所偏差. 有人讲道前花了很多时间查考圣经, 研读各样属灵书籍, 却不注重祷告, 不求神赐下圣言, 也不把所要讲的全交托给神. 另一方面, 有人则强调说: “既然讲道全靠神, 那就不用作太多的准备, 甚至不必准备, 让圣灵带领就行!” 究竟讲道者应该采纳哪一种态度呢?

 

针对此问题, 某位神所重用的仆人给予适切的答案. 这位老前辈如此表示: 他为所要讲的信息祷告, 仿佛一切都有赖于神; 他准备所要讲的信息, 仿佛一切都有赖于他本身; 他传讲信息, 仿佛一切都有赖于听众.[14] 这平衡中肯的答案正是讲道者所该具备的正确心态.

 

罗宾森 (Haddon Robinson)

此外, 讲道者也要慎防用浮夸的言词, 以掩饰其讲道内容言之无物, 这样的讲道不会有真正的能力. 我们应求神除去华而不实的表达, 回到紮实的工夫中, 同时寻求圣灵的膏抹(恩膏)和同在, 唯有这样的讲道, 才能使人回转. 讲员也不必总是在讲道中教导人做这个、不做那个. 因为圣灵会让人有思考的空间, 深化神的话语. 即使在离开会场后, 神的话仍会存在他们心中, 发挥感动、转化、更新的功效. 讲道真正的能力是来自圣灵的权能. 圣灵会开启人心接受真理, 照亮人心中处处暗角, 向罪人与信徒发出警告, 呼吁他们回转. 罗宾森(Haddon W. Robinson)评述道:

我们传的道具有炸药般的宏大能量, 但是我们并不期待它会爆炸. 当我们失去了神圣的期待, 讲道就被降级成一场发表宗教性谈话的演出, 填满主日早上11时25分到中午的这段时间. … 突然有一天, 我们发现神的作为居然远远超过我们最大的期待时, 我们不由得大惊失色! 原来我们太低估圣灵的能力了.[15]

 

(b.3)   果效数不尽           

圣灵的感动使人知罪悔改. 当我们做好该做的部分时, 圣灵就会动工去改变人心, 使不信的人看见自己的罪而痛悔自责, 进而相信主、接受主.

 

主耶稣在马可楼上告诉门徒, 圣灵到来后的作为之一, 就是让人知罪. “祂既来了, 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 自己责备自己. 为罪, 是因他们不信我; 为义, 是因我往父那里去, 你们就不再见我”(约16:8-10).

 

Chuck Swindoll

五旬节圣灵降临, 彼得的讲道使三千人悔改. 使徒行传2:37记载: “众人听见这话, 觉得扎心, 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 ‘弟兄们, 我们当怎样行?’ ” 圣灵的感动使人更新回转. 司蕴道(Chuck Swindoll)在某次访问中自我剖白说: “多年前, 我常用讲道去修理人. 譬如会众中某对夫妇婚姻出现问题, 我就讲一篇道, 希望让他们的婚筵回到正轨. 但后来发现, 我无法改变别人的婚姻. 我的责任只是传讲真理, 余下的事需要神负责. 有时候, 我看见神如何借讲章(讲道)抓住人心, 有会友(指信徒)当场哭了起来. … 我没有预期信息会导致人流泪, 但有时候连我自己都免不了热泪盈眶. … 这些眼泪不是故意制造出来的.”

 

这是很好的提醒. 事实上, 我们讲道, 不需要针对某人的问题, 传道者不是弥赛亚, 不能改变人, 只有将神托付的圣言讲解清楚(提后4:1-5), 圣灵自然会动工(亚4:6). 圣灵会在传道者与听道者之间作启迪与引导的工作. 因此, 我们可以在圣灵的感动下大胆传讲, 甚至一些责备人的信息或具争议性的课题, 也不必避讳.

 

最后, 讲员要注意留下空间给会众(听众), 让他们有机会思考反省; 让圣灵有感动人的空间. 讲员可以多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又或在结束时让会众有安静的时间, 让圣灵在受创的心灵中作医治与缠裹的工作. 我们用充分的时间预备灵筵, 同样要用充分的时间让会众有机会进食与消化.

 

(b.4)   融贯天人道           

讲道者先在祷告中预备自己, 并将自己的得失荣辱放下, 然后静待圣灵的引导, 在讲道时便能达到“无我”的境界.

 

传道满有能力的施洗约翰

为何施洗约翰的讲道充满力量, 能令多人被吸引前来受悔改的洗呢? 编者认为其原因是他愿意只成为一个“声音”(voice)  —  单纯的一个声音而已(而不见他本人)  —  “他(施洗约翰)说: ‘我就是那在旷野喊叫的声音[voice](说): 你们要修直主的道路, 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 ”(约1:23原文直译).[16] 施洗约翰愿意降为卑, 使自己越变越小(参 约3:30),[17] 甚至化为无有, 这种“无我”的境界正是讲道者应该力求达到的, 因圣灵会选择充满这种倒空自己的人.

 

讲道乃是关于主, 与讲道者本人无关. 讲道者不过是一个器皿, 将主的荣美从我们身上反映出来, 好让人看见. 当圣灵的同在、讲道者及讲道的信息相互配搭同工, 天、人、道能揉合融贯在一起, 便能发挥属天的感染力.

 

 

(c)   负担带来感力

(c.1)   信息的重量           

传道者带着神的权柄而讲道, 要对这信息产生强烈的负担. 因为神的话在他心中, 使他含忍不住, 不能不讲! 但这种沉重的负担, 往往是现代传道者缺少的. 不少传道者在讲台上给人的印象是: “我在讲, 你要不要听, 悉听尊便.” 但传道者若带着使命感来传递神的心意, 态度与表现必定很不一样.

 

若我们担负属灵的工作, 只像处理一般世俗的事务, 或视之如幼稚园老师教小孩一般轻松平常, 内心没有一点负担, 那是危险不过的事!

 

(c.2)   内心的迫切           

当今传道者另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缺乏迫切感. 当然, 若是初学者, 因为紧张以致于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那是可以理解的. 但一些有数十年经验的传道者, 仍然在这方面有所缺欠, 就似乎不应该了. 迫切感不可以制造, 必须对讲道的主题和信息, 意即对会众有深切的负担, 才会从里面流露出来.

 

神的默示是有“重量”的, 是一种负担(burden).[18] 讲道之前, 你若不觉得心灵沉重, 内中没有如火焚烧的热忱要去为主发声, 那么. 你便无法传讲强而有力的信息. 但传道者看见托付的重大, 看见属灵争战的激烈, 看见审判来临的危险, 以及看见时机稍纵即逝(意即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的紧迫, 就自然而然地会竭尽所能地传讲神的信息.

 

Bruce Milne

布鲁斯·米尔恩(Bruce Milne)写道: “讲道者的心若是冰冷, 便永远不能温暖或唤醒会众的良知. 讲道不单是传讲一段从神而来的信息, 而且传讲的态度必须与信息的内容相称. 这信息关乎神炽热的爱火, 以及祂审判的烈火, 唯有被圣灵之火点燃的心, 才能真正传讲出来. 虚假的情绪主义或不真实的戏剧化表达, 既不能荣耀神, 也会使非基督徒更感疏离. 但有一种真正从心而出的热切… 是赋以真诚, 反映出我们所传福音之神的心肠的. 今日, 神正寻找一些如同祂儿子一样会‘呼喊’的传道者.”[19]

 

(d)   如何引导听众的情感

既然讲道需要满怀热忱, 在讲台上自然会流露感情, 甚至会牵动会众的感情. 只是不必每次都让人流泪哭泣. 没有感情, 只向头脑说话的道, 最终不会使人改变. 洛夫乔伊(Grant Lovejoy)说得好: “情感是人性被激励的高速公路”.

 

若讲道者是天生感情丰富的, 不必刻意改变, 可以让人看见自己真实的一面, 同样是会流泪, 会生气的. 重点是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十分恰当合适), 不走极端. 然而, 传道者也得小心, 不要在讲台上动辄哭泣(即动不动就哭泣), 要有自制力, 当然更不可以在讲章上“计划”什么时候流泪, 刻意煽动人的感情.

 

赖若瀚给于中肯的建议: “若你是雷电交加型的讲员, 尝试在下一次讲道中收敛一下, 在一般的内容中加上一些不必声音太大的感力. 若你是温和平实的讲员, 尝试在下一次讲道中, 刻意在某些地方表达得更强、更有力, 让感力可以透过声音来传递出去.”

 

(d.1)   假意营造不适当的情感           

感情是不能制造或伪装出来的. 有时候, 传道者为要急切地得到效果, 会用外表工夫来营造气氛. 有位打扫教堂的工友, 看见牧师留在讲台的讲章, 他忍不住拿起来看. 看了一阵, 觉得写得不错, 正想放下, 忽然发现页边写着“逻辑欠佳, 要大声一点”! 也有讲道者祈祷时不断重复几个句子来营造气氛. 但刻意营造的情感与火热, 没有内在生命去承托和支持, 只是一种假象.

 

此外, 讲道者不宜造成别人不必要的罪恶感, 或勉强听道者接受某些“感动”. 讲道者不是不能责备罪或领人悔改, 但必须是出自真诚及圣灵的带领, 并以神的话语为基础. 责备罪恶跟使人有不必要的罪恶感, 二者大有分别. 制造罪恶感的人, 动机是将人带到自己面前, 不是带到神面前. 后者是出于自私的意念, 前者则基于救赎的恩情.

 

刻意制造罪恶感的讲员, 往往在指出问题却没有给人正面的出路. 又或只是催逼人陷入与其他人比较的情结. 但真正出于圣灵的感动, 并不勉强人, 会容让人有从心而发的选择.

 

(d.2)   正当地表达和流露从神而来的情感           

讲道者要别人受感动, 自己先要从心而发地被感动. 要提供真理的基础, 让人从神的话语中得到感动, 不要只从情绪层面掀动人的感情. 讲道者要别人落泪, 必须求神让自己先受感动, 并愿意委身按神的真理去行. 唯有真诚的、柔软的、被神降服的心灵, 方能感动别人.

 

讲道者若在讲道中论及一些负面的情感时, 要善用正面的情感去平衡. 例如讲述恐惧的时候, 要用信心去提供解决方案. 讲到神的审判, 必须用神的恩典给人出路. 可借用画像或故事, 来提供强烈的挣扎或张力的正反对比, 又或在结束时用琴音来加强气氛, 都是帮助会众提升情感的方法. 但无论如何, 要让听道者自由地回应神, 也不可责备那些暂时没有感动的会众.

 

 

(三)     信心的操练

为什么有些人讲道充满信心, 有些人则是紧张得不得了? 有人认为, 那是因为有一些人生来就较有信心, 他们喜欢讲话, 因此在台上, 自然能口沫横飞地讲个不停. 但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信徒讲述他传道事奉的另一项特质是“信心”, 这不是与生俱来的自信心, 乃是从神而来的信心, 是从一种深切的使命感产生的(帖前1:5).

 

赖若瀚指出, 讲道要有信心, 就必须注意下列几件事.

 

(a)   信念要持守

(a.1)   完全明白           

讲道者若是弄不清楚自己要传讲的, 怎能叫别人明白呢? 因此, 传道者必须透彻地掌握自己所要传讲的信息与内涵. 否则无以建立信念来传讲. 这一方面, 我们在整个预备讲章的过程中已有谈及, 所以不再重复.

 

(a.2)   立场坚定           

传道者最大的错误, 不是他讲得不动听, 解经不够好, 姿势不够美妙, 乃是他没有坚定的信念, 模棱两可, 或是在不知不觉间例行公事, 有口无心, 如同雇工一样. 亚历克斯·蒙托亚(Alex Montoya)评论道:

带有热诚的讲道, 往往出于那些对所传真理有深刻信念的人. 他们能为传的道付上生命. 人可以拥有不同的见解, 但信念属于持定信念的人. 信念乃是驱策我们在任何境遇里前行的属灵动力.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德国的著名诗人兼作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曾对一位年青的讲道者说: “我听道时, 不一定赞成讲员说的话, 但我要看见他相信自己讲的道.” 若是连自己都不相信, 又怎样叫别人相信呢? “你相信你讲的道吗?” 你若是真相信, 就会满有信心地说出来. 若是缺乏信念, 或是对自己传讲的没有热诚, 就会讲出不痛不痒的道.

 

 

(b)   预备要充足

讲道者对所要讲论的题目或经文, 要有深入的认识、研究与经历. 别人知道你学有所长, 又看出你的长进(提前4:15), 会因而尊重你. 若讲道者预备充足的话, 在台上讲道时也会增加信心. 预备不足, 以至缺少信心, 往往是讲道沉闷的主要原因. 这就如士兵带着生了锈的枪炮上阵, 弹药又不足, 如何会不胆怯呢?

 

(b.1)   预备足够           

要再三研究推敲, 将讲章全部写下, 对有欠缺的地方要了如指掌, 即时改进.

 

(b.2)   熟练有加           

恐惧的产生是由于无知与犹疑. 若是可行, 在上台前将讲章再三阅读, 一方面熟悉内容, 另一方面再看看还有些什么地方不通顺, 可予以改善. 没有把握的地方, 再加整理; 不熟悉的材料, 多读几遍. 甚至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姿态, 或是全部试讲一次, 用各样办法尽量让自己对讲章更加熟练.

 

(c)   得失要淡泊

你越看重得失, 越会紧张. 最好的方法是尽力预备, 然后放松自己, 求圣灵带领. 若真的预备得不够好, 也只能交托给神. 唯有这样, 讲道时你才会释放.

 

(c.1)   先说           

讲道是否要得人称羡呢? 或要博取台下众人的掌声? 若是存着这样的心态, 以致讲道者在传讲内容上有所妥协, 又或故意语惊四座, 讲道者就得小心! 因我们讲道不是为自己, 乃是为神的荣耀, 以及人的生命能得到改变和喂养. 故意标新立异的讲道, 不但不能达到原来的目标, 反而容易落入异端的观念中.

 

有一定知名度的讲员, 会被邀请在公开聚会中讲道, 但这种知名度只属浮光掠影, 其价值也只在方便神的道更广泛地传扬, 不在于荣耀讲员自己. 若讲道者太快沉醉于这些外在的荣耀, 便很容易陷入各式各样的试探中, 而落在魔鬼的网罗中. 所以有机会传讲主道, 不必计较会众多寡, 只管忠心传讲. 如果蒙神使用, 又受到人的重视与抬举, 便要时刻保持警醒, 在神面前持守谦卑的心, 不要看自己过于当看的.

 

(c.2)   再说           

Edward Bowes

讲道不一定都会收到良好反应, 若是不为自己, 那么纵有所失也不会介怀. 艾迪·鲍斯(Edward Bowes, 1874-1946)是美国三、四十年代的著名广播人. 他提及初到纽约时, 马克吐温(Mark Twain)请他吃饭, 陪客有三十几位当时的达官显贵. 吃饭时, 他表现得很不安.

马克吐温问: “你哪里不舒服吗?”

“我怕得要死!” 我说, “我知道他们会要我演讲, 也知道我到时会两腿发软; 即使站起来, 脑子也不会听使唤.”

“艾迪,” 马克吐温说, “只要记住一点, 你就不会害怕了! 他们并不指望你有什么惊人的言论啊!” 

从此以后, 我站起来讲话, 一直没有害怕过.”

 

太注重面子, 或是忧虑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往往是讲道素质大打折扣的基本原因.

 

(d)   如何应付怯场

有人说, 主要是能想像得到的东西, 世界上就有人会惧怕它. 有网站指出, 人的惧怕超过两百多种. 例如: 怕死(necrophobia)、惧高(hypsiphobia)、怕鬼(phasmophobia)、怕快速(tachophobia)、怕蛇(ophidiophobia)等都可以理解. 但是论到怕听道(homilophobia)、怕美女(venustraphobia)、怕惧怕本身(phobophobia)等, 则有一点让人匪夷所思了. 而惧怕在公众场合讲话(glossophobia), 俗称为“怯场”或“上场晕”, 倒是很多人共同的惧怕.[20]

 

(d.1)   战胜恐惧           

许多的传道者在讲道生涯的初期, 都有紧张到怯场的经验, 即或讲道一段时间后, 仍会有这情况.

 

赖若瀚在初出道时经常怯场, 但因为要做传道人, 不能不“传道”, 便靠着圣灵, 硬着头皮, 要突破这一难关. 后来尝试一种应付怯场的三部曲: (1) 先在讲台前扎稳马步, 不要急于开口说话; (2) 然后作几下的深呼吸; (3) 最后默祷说: “主啊, 救我!” 对于这种方式, 赖若瀚见证说, “十分有功效, 屡试不爽. 就这样实行了一段时间, 同时经常求神加给我胆量与定力, 最近10年已差不多没有怯场的问题了.”

 

(d.2)   心存敬畏           

赖若瀚承认说, 虽然他已克服一般怯场的情绪, 然而, 每次上讲台时, 仍有相当程度的紧张, 如同小鸭子在水面漫游, 看来十分写意, 其实它们的一对鸭掌是在水面之下不停地划动, 才不致下沉呢!

 

注: 可惜巴克莱是个自由派的牧师, 不信基督是童女所生

只要不让心中的恐惧影响思维, 某种程度的紧张是有建设性的. 巴克莱(William Barclay)曾说: “对于我来说, 每次上讲台都是一件胆战心惊的事. 当知道别人也有同样感受的时候, 我心中会好过一点. 我相信, 若有人上讲台时, 一点担心惧怕都没有的话, 那该是他停止讲道的时候了.”

 

 

结语            

热诚(passion)是讲道所不可缺乏的. 亚历克斯·蒙托亚(Alex Montoya)提醒讲道者: “热诚就是讲章中的能力、驱策力、能量和生命的来源. 缺乏热诚, 讲章变成一堂课、一场演说或一节道德训词. 缺乏热诚, 也就失却讲道的真义.”[21] 而热诚是与权柄、感力和信心有密切关系【关于讲道的热诚, 请参本文附录二】.

 

赖若瀚总结道: “本章讨论的权柄、感力与信心, 也许不是每位初学讲道者此时能领会的. 我经常说, 方法可以教, 但生命的内涵与底蕴无法传授. 讲道法的老师不能如同武侠小说常讲的, 像那些一派宗师一般, 在一夜之间将10年的‘功力’转给徒弟. 各人必须自己练习、揣摩、探索与挣扎, 一点一滴地累积, 才可以成为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赖若瀚举例说: “正如有些食物, 必须经过长时间熬煮, 味道与精髓才会出来. 传道者的生命也一样, 虽然日子有功, 还必须经过熬炼琢磨, 才会臻于成熟.”[22]

 

(文接下期)

 

*******************************************

附录一:   “释经讲道十大步骤简介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共分八大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是讨论预备讲道过程的“烹调艺术篇”, 共十大步骤, 与罗宾森(Haddon W. Robinson, 1931-2017)书中所述的十步骤虽然相近, 却仍有不同.[23] 以下是赖若瀚的预备讲章十步骤:[24]

 

请点击此图以放大阅读 (点击后能更清晰)

注: 上述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指会众或听众的情形、状态或状况).

 

 

*******************************************

附录二:   讲道的热诚 (Alfred P. Gibbs)

 

吉布斯 (Alfred P. Gibbs)

论到传达信息(Delivery of the Sermon)的态度, 吉布斯(另译“葛普斯”, Alfred P. Gibbs)列出传道者应有的七个重要态度,[26] 其中一个就是“态度诚恳但冷静自制”. 吉布斯指出, 听众几乎可以原谅传道人的任何表现, 除了他缺乏诚恳(热诚). 传道者可能缺乏语法的准确性, 可能在讲台上表现不佳, 可能严重缺乏口才, 但如果他态度认真, 传达信息热诚, 这一切都可以得到原谅.

 

当传道者被他自己所宣扬的永恒真理的强烈信念所感动时, 没有比他发自内心深处的传讲更具说服力的了. 他的语气、脸上的表情和严肃的举止都会传达出这种诚恳.

 

每个传道者最好问问自己: “我真的相信神给我传讲的信息是真实的吗? 我真的了解罪人无助、绝望和该下地狱的现实吗? 我真的相信基督借着祂在加略山的救赎和替代牺牲, 能够立即和永远地拯救每一个悔改的罪人? 就是那些安息在祂完成的工作中, 接受祂作个人的救主, 并承认祂是他们生命之主的人. 我是否完全彻底、毫无保留地接受只有一种救赎方式的事实, 即如果一个人忽视、拒绝或轻视神的这个救赎, 他将永远迷失, 永远生活在神的忿怒之下吗?”

 

保罗因信而热诚地传讲真道

保罗引用了诗人的话: “我因信, 所以如此说话”(诗116:10); 然后补充说: “我们也信, 所以也说话”(林后4:13). 彼得在被命令不要传讲基督时, 他回答说: “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 不能不说”(徒 4:20). 有句话说得好: “不能不说话的人, 要对不能不听的人说话!”

 

有人指出, 有效讲道的两个最大帮助是“自制”(自我控制, self-possessed)和“无我”(放弃自我, self-abandonment)的平衡结合.[27] “自制”是知识、信念和充分准备的产物. “无我”是真诚和热心的结果. 若讲道者只有冷静的“自制”而没有热诚的“无我”, 便会使他成为没有感情的雕像; 若只有“无我”而没有“自制”, 会使他成为疯狂失控的狂热者![28]

 

 


[1]               鲍曼(Daniel Baumann)在《当代传道入门》中指出, “释经讲道是根据一段至少两节的经文, 讲道的主题与主要的分段都从经文而来. 经文的中心思想只出自经文, 并不倚重其他的经文. 讲道(指释经讲道)本身具有一个主题, 而且尝试要表达一个从古至今都真确无误的信息. 它不是逐节地解经, 亦不是纯粹解经或是将个别主题中的不同思想放在一起. 信息有一个单独主题, 是从经文而出的, 它随之成为从经文中选择材料的主要骨干.” 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Preaching, 第102-103页.

[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美国加州: 圣言资源中心, 2014年), 第559-560页.

[3]               下文主要改编自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560-578页.

[4]               《米示拿》(另译:《密西拿》, Mishnah)成书于主后/公元200年, 是犹太教口传律法集.【注: 《塔木德》(Talmud, 另译《他勒目》)是关于犹太人生活、宗教、道德的口传律法集, 全书分为《密西拿》(Mishnah, 另译《米示拿》)及其注解篇《革马拉》(Gemara)两大部分, 是犹太教仅次于旧约圣经的主要经典, 深受犹太拉比或犹太教人士所重视】.

[5]                Alex Montoya, Preaching with Passion (Grand Rapids: Kregel, 2000), 第74页.

[6]               邦兹著, 滕近辉译, 《祈祷出来的能力》(香港: 宣道出版社, 1957/2009年), 第32-33页.

[7]               John C. Maxwell, Developing the Leader within You (Nashville: Thomas Nelson Publishers, 1993), 第5-13页.

[8]               布开南(Mark Buchanan)著, “死灰复燃的讲道  —  你必须每星期日反复点燃火焰”, 《讲道者工作坊》, 第110页.

[9]               Lori Carrell, The Great American Sermon Survey (Wheaton: Mainstay Church Resources, 2000), 第108-109页. 其他的答案包括: 研读该段经文(73%)、找辅助材料(53%)、参考注释书(52%)、写出讲章大纲(48%). 另外, 有49%的传道者列出帮助他们预备讲章的策略如: 与配偶交谈、帮忙煮食及跑步等(可指在跑步或活动时获得灵感).

[10]             邦兹著,  《祈祷出来的能力》, 第22-23页.

[11]             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美国清教徒布道家. 他推动北美殖民地的“大醒觉运动”, 引导日益脱离教权主义的民众重新归向基督信仰. 他用生动和充满激情的演讲抓住听者的情感. 他著名的演讲是“忿怒的神(上帝)”, 描绘地狱的恐怖和罪人的必然堕落, 引人归向神的怀抱.

[12]             约14:16-17: “我要求父, 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 训慰师), 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 就是真理的圣灵, 乃世人不能接受的; 因为不见祂, 也不认识祂. 你们却认识祂, 因祂常与你们同在, 也要在你们里面.”

[13]             林后1:21: “那在基督里坚固我们和你们, 并且膏我们的就是神”; 约壹2:20: “你们从那圣者受了恩膏, 并且知道这一切的事(或作: 都有知识)”; 约壹2:27: “你们从主所受的恩膏常存在你们心里, 并不用人教训你们, 自有主的恩膏在凡事上教训你们. 这恩膏是真的, 不是假的; 你们要按这恩膏的教训住在主里面.”

[14]             这句话在英文是: “He PRAY over his message as though everything depended upon God. He PREPARE his message as though everything depended upon him. He PREACH his message as though everything depended upon the listener.”

[15]             罗宾森著, “神圣的期待  —  我们怎能处理炸药, 而不期待它会爆炸?”, 《讲道者工作坊》, 第121页.

[16]             中文圣经《和合本》将 约1:23译作: “他说: ‘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KJV: the voice)喊着说: “修直主的道路”, 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 ”

[17]             施洗约翰在 约3:30向他的众门徒表露自己事奉的心态: “祂(主耶稣)必兴旺, 我必衰微.”(另译: “祂必增加, 我必减少”; KJV: He must increase, but I must decrease) 

[18]             值得留意的是, 神所默示的话有时也译作“重担”, 例如 鸿1:1、哈1:1、亚9:1等在中文圣经《和合本》译作“默示”的希伯来字是 massa’ {H:4853}, 有“重担、负担”之意. 在上述经文中, massa’ 这希伯来字在英文译本《钦定本》(KJV)皆被译为“burden”(重担).

[19]             Bruce Milne, The Message of John (The Bible Speaks Today Commentary Series)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1993), 第195页.

[20]             参网站 http://www.phobia-fear-release.com/types-of-phobia.html ; 浏览于2013年7月23日.

[21]             Alex Montoya, Preaching with Passion, 第12页.

[22]             赖若瀚著, 《食经讲道》, 第578页.

[23]             参 Haddon W. Robinson, Biblical Preaching: The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 of Expository Messages (2nd ed.) (Grand Rapids: Baker Book House, 2000). 罗宾森的十步骤分别是: (1) 选取经节; (2) 研究经文; (3) 发现解经概念; (4) 分析解经概念; (5) 建构讲章概念; (6) 决定讲章目标; (7) 完成讲章目标; (8) 建构讲章大纲; (9) 充实讲章大纲; (10) 预备引论和结论. 引自 赖若瀚所著的《食经讲道  —  当代释经讲道手册》, 第xvi页.

[24]             同上引, 第439页.

[25]         这第七步骤, 赖若瀚将之命名为“会众研究”, 但本文采纳一个比较简明的标题, 称之为“会众情况”(指会众或听众的情形、状态或状况).

[26]             这七个态度如下: (1) 心存谦卑但并不卑屈(Humble, but not servile); (2) 态度热诚但冷静自制(Earnest, yet self-possessed); (3) 温文有礼但忠于真道(Courteous, yet faithful); (4) 发挥想象但避免夸张(Develop his imagination, but avoid exaggeration); (5) 富幽默感但绝不轻率(Good humored, but not flippant); (6) 外表整洁不浮华矫饰(Neat in appearance, but not foppish); (7) 仪态沉稳不模仿他人(Manly, but not imitative of anyone else). 参 Alfred P. Gibbs, Preach the Word (Emmaus Correspondence School, 1972), 第114-115页.

[27]             这里所谓的“无我”是指否定自己、放下自己的荣辱, 进入“舍己”和“忘我”的境界, 只专心为主的荣耀而讲道.

[28]             Alfred P. Gibbs, Preach the Word, 第114页.



作者:

Leave a Reply

Copyright © 2024 MalaccaGospelHall.org.my. All rights reserved. Developed by Passion In Design.